《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盐类的水解化学教案

盐类的水解化学教案

盐类的水解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盐类水解的概念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盐类水解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运用盐类水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盐类水解的概念:盐类在水中溶解时,离子与水分子发生作用,产生酸碱性质的过程。

2. 盐类水解的特点:可逆性、非氧化还原性、离子性。

3. 盐类水解的规律:根据盐类的组成,判断其水解程度和酸碱性。

4.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温度、浓度、离子强度等。

5. 盐类水解的实际应用:酸碱滴定、缓冲溶液的配制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盐类水解的概念、特点、规律及影响因素。

2.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盐类水解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利用实验演示,增强学生对盐类水解的理解。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食醋、纯碱等,引导学生思考盐类水解的现象。

2. 讲解:详细讲解盐类水解的概念、特点、规律及影响因素。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应用中的盐类水解现象,如胃药、洗涤剂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探讨盐类水解在实际中的应用。

5. 实验演示:安排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盐类水解的过程。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盐类水解基本概念的理解。

2. 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盐类水解规律和影响因素的掌握。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及对盐类水解实际应用的理解。

5. 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对盐类水解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相关章节。

2. 课件:制作盐类水解相关课件,辅助讲解。

3. 实验器材:酸碱指示剂、缓冲溶液、盐类溶液等。

4. 网络资源:查询相关学术论文、教学视频,丰富教学内容。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概念、特点、规律及影响因素。

高二化学教案盐类水解(精选3篇)

高二化学教案盐类水解(精选3篇)

高二化学教案盐类水解(精选3篇)教案一:盐类水解的基本概念学习目标:1. 了解盐类水解的概念和常见的盐类水解反应;2. 掌握盐类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条件;3. 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1. 盐类水解反应的常见类型和特点;2. 盐类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条件。

教学难点:1. 盐类水解反应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教学准备:教学PPT、实验装置与试剂、教学模型等。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通过提问的方式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盐的水解现象。

举例并让学生回答,如:酸性盐和碱性盐在水中溶解会有什么现象?Step 2:概念讲解通过教学PPT的呈现,讲解盐类水解的概念:指的是盐在水中溶解时,与水分子发生反应产生酸、碱或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并指出盐类水解反应是离子溶液中的一个重要类型。

Step 3:常见盐类水解反应通过示意图和实验现象的呈现,讲解常见盐类水解反应:酸性盐水解、碱性盐水解、氧化还原性盐水解等。

每种盐类水解反应都分别给出化学方程式,并说明反应条件。

Step 4:盐类水解原理和影响因素通过实验现象和示意图的呈现,讲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强调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有:盐的酸碱性质、水解度、温度等。

Step 5:实验演示进行盐类水解反应的实验演示,如:氯化铵水解反应,观察反应现象并记录数据。

Step 6:讨论与总结让学生进行讨论,总结盐类水解反应的特点,对比不同类型盐类水解反应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Step 7: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找出身边的几种常见盐,并通过查阅资料,找出它们可能发生的水解反应,并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案二:酸性盐的水解实验学习目标:1. 了解酸性盐水解的概念和反应类型;2. 掌握酸性盐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条件;3. 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和记录酸性盐水解反应的现象与数据。

教学重点:1. 酸性盐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条件;2. 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

高三化学教案化学教案-盐类的水解[第二课时](精选3篇)

高三化学教案化学教案-盐类的水解[第二课时](精选3篇)

高三化学教案化学教案-盐类的水解[第二课时](精选3篇)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盐类的水解是指盐在水中溶解时,部分离子与水分子发生反应生成酸或碱。

2. 掌握盐类的水解反应的表达形式和计算方法。

3. 了解盐类水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1. 盐类的水解反应的表达形式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2. 盐类水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了解。

教学过程:1. 复习复习上节课的盐类的定义和制备方法。

2. 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当盐溶于水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盐类的水解是什么意思?3. 学习- 盐类的水解反应的定义和表达形式通过示意图和实验现象,讲解盐类的水解反应的定义和表达形式。

- 盐类的水解反应的计算方法通过实例和计算,讲解盐类的水解反应的计算方法。

4. 拓展让学生分组,根据所学知识解释以下现象:- 为什么海水是咸的?- 为什么某些农作物只能在碱性土壤中生长?5. 实践设计一个实验,观察不同盐溶于水时的实验现象,并分析其中的水解反应。

6. 应用让学生思考盐类水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7. 总结通过小结,巩固所学知识。

8. 作业完成课后习题。

二、教案二教学目标:1. 掌握盐类水解反应的定义和表达形式。

2. 理解盐类水解反应的原理。

3. 熟练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盐的水解反应。

教学重点:1. 盐类水解反应的定义和表达形式的掌握。

2. 盐类水解反应原理的理解。

教学难点:1. 盐类水解反应的原理的理解。

2. 盐类水解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实验现象引入盐类水解反应的概念。

二、讲授1. 盐类溶解与水解的区别通过示意图和实验现象讲解盐类溶解与水解的区别。

2. 盐类水解反应的定义通过示例引导学生推导盐类水解反应的定义。

3. 盐类水解反应的表达形式介绍盐类水解反应的表达形式和常见的水解反应。

4. 盐类水解反应的原理通过实例和实验解释盐类的水解反应的原理。

三、练习1. 让学生练习盐类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高二化学教案盐类的水解(精选3篇)

高二化学教案盐类的水解(精选3篇)

高二化学教案盐类的水解(精选3篇)教案一:盐类的水解教学目标:1.了解盐类的水解反应。

2.掌握盐类的水解方程式和产物。

3.通过实验观察盐类的水解过程,并总结规律。

教学重点:盐类的水解方程式和产物。

教学难点:盐类的水解规律。

教学准备:实验材料:NaCl,Na2SO4,CuSO4,BaCl2,试管,移液管,酚酞指示剂。

实验器材:烧杯,三角废旧瓷片,酒精灯,玻璃棒。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提问,引导学生回忆有关酸碱和盐类的知识,并了解到盐类有时候也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Step 2 实验观察:1.将NaCl溶解于一定量的水中,用酚酞指示剂滴定,观察颜色的变化。

2.重复步骤1,使用Na2SO4、CuSO4、BaCl2替代NaCl,观察颜色的变化。

Step 3 实验结果解释: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盐类的水解规律。

Step 4 归纳总结:让学生总结盐类的水解方程式和产物,并把实验结果归纳到盐类的水解规律中。

Step 5 拓展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盐类是可以水解的,这些水解反应有什么特殊的应用。

Step 6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延伸: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盐溶液的水解情况,进一步深入了解盐类的水解反应规律。

教案二:盐类的水解与溶液的酸碱性教学目标:1.了解盐类的种类和水解的基本反应方程式。

2.掌握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水解之间的关系。

3.能够通过实验判断盐溶液中酸、碱或中性的特点。

教学重点: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水解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判断盐溶液中酸、碱或中性的特点。

教学准备:实验材料:NaCl,Na2SO4,CuSO4,BaCl2,酚酞指示剂,酚酞溶液。

实验器材:试管,玻璃棒,滴管。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提问,引导学生回顾盐的定义和不同种类的盐,以及酸碱与盐的关系。

Step 2 实验观察:1.将NaCl溶解于一定量的水中,用酚酞指示剂滴定,观察颜色的变化。

盐类的水解优质教案

盐类的水解优质教案

盐类的水解优质教案【篇一:《盐类的水解》教案】盐类水解的规律一、教材分析“盐类水解”这一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第三章第三节内容。

本节内容包括盐类水解和盐类水解的应用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重点内容。

教材在设计上先是通过活动与探究实验让学生感受盐溶液的酸碱性,获取盐溶液有的是呈碱性、有的呈酸性而有的呈中性的感性认知,并通过讨论活动从宏观上认识并概括出盐的组成与其溶液酸碱性之间的关系。

同时,盐类水解的知识又与后续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紧密相连。

从知识结构上讲,盐类水解平衡是继化学平衡、弱酸、弱碱平衡、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之后的又一个平衡体系,它们与将要学习的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构成了中学化学的完整的平衡体系,通过学习盐类水解,有利于学生构建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

二、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特征及移动原理,以及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两个平衡体系。

学生也初步从微观角度认识了溶液酸碱性的实质。

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盐类在溶液中的变化规律,以及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这样的安排既能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又能使学生对平衡原理和弱电解质概念进行具体应用和再认识。

三、教学目标1.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2.能运用盐类水解的规律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3.能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4.通过实验探究,理论分析,由宏观现象分析微观本质,揭示原因,提升逻辑思维能力5.能在思考分析过程中倾听他人意见,相互启发,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与快乐6.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盐类水解的实质教学难点: 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五、教学过程[引入]问题情境酸、碱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分别显示什么性?为什么?[过渡] 盐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呢?1、盐的分类酸+碱===盐+水(中和反应)生成的盐:①强酸强碱盐,nacl、k2so4②强酸弱碱盐,fecl3、nh4cl③强碱弱酸盐,ch3coona、k2co3④弱酸弱碱盐,ch3coona、(nh4)2co32、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p79活动与探究实验演示3、探究原因: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氯化钠溶于水后电离产生的na+、cl-都不能与水电离产生的h+或oh-结合,溶液呈中性。

《盐类的水解》教案

《盐类的水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概念和实质。

2. 使学生掌握盐类水解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运用盐类水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盐类水解的概念:盐类在水中溶解时,阳离子与阴离子分别与水分子发生作用,产生酸碱性质的过程。

2. 盐类水解的实质:盐类在水中溶解时,离子与水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导致溶液中H+和OH-的浓度发生变化,从而使溶液呈现酸碱性。

3. 盐类水解的规律:根据盐类离子的酸碱性质,分为强酸强碱盐、弱酸强碱盐、强酸弱碱盐和弱酸弱碱盐,它们的水解程度不同。

4.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离子浓度、温度、溶剂等。

5. 盐类水解在实际中的应用:如调节土壤pH值、制备缓冲溶液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盐类水解的概念、实质、规律及影响因素。

2. 难点:盐类水解的规律和影响因素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盐类水解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盐类水解在实际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手段,形象地展示盐类水解的过程。

五、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盐类水解的概念和实质。

2. 第3-4课时:分析盐类水解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3. 第5-6课时:实例分析,了解盐类水解在实际中的应用。

4. 第7-8课时: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盐类水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第9-10课时:总结与复习,进行课堂测试。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盐类水解概念和实质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于盐类水解规律和影响因素的掌握情况。

3. 实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盐类水解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通过报告的形式进行。

4. 课堂测试:设计相关的测试题目,测试学生对盐类水解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盐类水解的相关章节。

2.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盐类水解的过程和实例。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汤春爱一、课标要求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盐类水解的定义,发生的条件和本质以及水解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并运用归纳法分析盐类的溶液呈不同酸碱性的原因;从微观角度探究盐类水解的本质原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从宏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的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不同的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领悟矛盾的“对立与统一”以及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哲学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探究盐类水解的本质四、设计思路本节内容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部分是寻找规律,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盐类物质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并运用归纳法分析盐类的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对应关系,找出找出盐类溶液酸碱性的规律。

第二部分是分析原因,引导学生以水的电离平衡为基础,分析盐类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和OH-结合成弱酸或弱碱的趋势,明确不同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本质原因。

分析盐类水解的条件。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从宏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的探究方法,领悟矛盾的“对立与统一”以及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哲学观点。

汇报结果附一(表一):板书设计:第三节盐类水解1、定义:盐与水的作用2、条件:生成弱电解质3、本质:促进了水的电离4、规律: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堂上练习参考答案:1、Mg 粉与NH4+ 水解产生的H+反应,使NH4+ 水解反应不断向右进行,产生大量的H+,从而产生大量的氢气。

总的离子方程式2NH4+ +2H2O+ Mg ≒2 NH3·H2O+Mg2+ +H2↑NH3·H2O( aq) 、、CH3COONa(aq)、KCl( aq)、(NH4)2SO4(aq)、CH3COOH(aq)2、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

2、理解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3、学会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对比法和依据客观事实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建立微粒观。

化学教案盐类的水解

化学教案盐类的水解

化学教案:盐类的水解一、教学目标1.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及规律。

2.掌握不同类型盐类的水解特点及水解程度。

3.能够运用盐类水解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原理、水解规律及水解程度的判断。

2.教学难点:不同类型盐类水解的特点及水解程度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已学过的酸碱中和反应,引导学生思考中和反应后的产物。

2.提问:中和反应后的产物是否稳定?为什么?二、探究盐类水解的原理1.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盐溶液的酸碱性。

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盐类水解的原理。

3.讲解盐类水解的实质:盐中的离子与水分子发生反应,弱电解质。

三、讲解盐类水解的规律1.强酸弱碱盐的水解规律:水解显酸性。

2.强碱弱酸盐的水解规律:水解显碱性。

3.弱酸弱碱盐的水解规律:水解程度较小,溶液酸碱性取决于弱酸和弱碱的相对强弱。

四、讲解不同类型盐类水解的特点1.强酸弱碱盐:如氯化铵,水解显酸性。

2.强碱弱酸盐:如碳酸钠,水解显碱性。

3.弱酸弱碱盐:如醋酸铵,水解程度较小,溶液酸碱性取决于弱酸和弱碱的相对强弱。

五、讲解盐类水解程度的判断1.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盐溶液的水解程度。

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水解程度的判断方法。

3.讲解水解程度与盐的浓度、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六、应用盐类水解的知识解决问题1.举例说明盐类水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调节土壤酸碱性、制备缓冲溶液等。

2.出具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盐类水解的知识进行解答。

七、课堂小结2.强调不同类型盐类水解的特点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八、作业布置1.复习盐类水解的相关知识。

2.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九、教学反思1.在讲解盐类水解的规律时,可以增加一些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在讲解水解程度的判断方法时,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附:课后练习A.氯化钠B.碳酸钠C.醋酸铵D.氯化铵2.下列关于盐类水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教学过程示意图
七、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什么是盐?
2、什么是电离平衡?
3、水溶液的酸碱性由什么决定?
引入新课: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那么盐溶液是否呈中性呢?测定下列盐溶液的PH,实验探究一下。
演示实验:分别用玻璃棒蘸取少量下列溶液,滴到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得出溶液的酸碱性。
迁移•运用:NH4Cl溶液为什么显酸性?Al2(SO4)3溶液为什么显酸性?
板书:NH4++H2O NH3•H2O+H+
说明:水解反应的特点——将水电离开来,再与弱离子结合。
【练习】写出下列物质的水解反应。
(1)FeCl3(2)NaF(3)CuSO4(4)K2CO3(5)Al2(SO4)3
【板书】二、盐类的水解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霞浦六中化学组董向文
一、概述
盐类水解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核心概念,涉及面宽,综合性强。是学生已有的关于溶液认识的综合应用。本课题是高二化学(鲁科版)第三章第二节内容,共4课时,本节第2课时,是在学习水溶液,弱电解质的电离,已初步掌握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对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有一定的理解后,进一步学习盐类的水解。讨论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的微粒间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
4.本节化学方程式多,尤其是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有困难,不仅让学生进行部分板演,及时借助课件播放,加以订正、强化。
总结:本节课的设计目的是将学生引入到一个更广阔的探究空间、更活泼的活动氛围、更为积极主动的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因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较多,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中精心组织及及时调控,要有预设并尽可能生成且是动态的生成。但从本节课的授课情况来看,学生的课堂汇报时间上不易控制,另外,学生的探究性实验设计能力有待提高。
3、学生在学习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电解质的电离,已经初步掌握了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原理。
4、学生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个弱项。
四、确定教学任务
1、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概念、原理和规律
2、教学难点: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
3、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启发、多媒体辅助教学
4、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0.1mol/L的下列溶液:CH3COONa、Na2CO3、NaCl、NH4Cl、Al2(SO4)3、KNO3、PH试纸、玻璃棒、表面皿等
3、弱酸强碱盐CH3COONa、K2CO3
4、弱酸弱碱盐CH3COONH4、(NH4)2CO3
【板书】4、盐类水解的条件:
(1)必须溶于水;
(2)必须含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
复习提问:水解的定义、实质、结果分别是什么?
【提问】盐类水解有何规律?


盐的类型
是否水解
盐溶液的酸碱性


强酸强碱盐NaCl
回答:是由醋酸(弱酸)和氢氧化钠(强碱)中和生成的盐。
提问:什么样的离子可以发生水解?如Na+、K+、Fe2+、Fe3+、NH4+、SO42-、Cl-、CH3COO-、CO32-哪些可以发生水解?
学生回答
【总结】强酸强碱
酸碱
弱酸弱碱
1、强酸强碱盐NaCl、K2SO4
2、强酸弱碱盐FeCl3、(NH4)2SO4
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领悟掌握本课系统知识的同时,穿插渗透一些人文知识,社会知识,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探究】CH3COONa溶液显碱性的原因
【探究步骤】1、CH3COONa溶液中存在哪些电离?
2、CH3COONa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
3、CH3COONa溶液中哪些离子能共存?哪些离子不能共存?写出离子方程式。
4、CH3COONa在水溶液中反应的本质和结果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板书:CH3COO-+H2O CH3COOH+OH-
否(无弱不水解)
中性


弱酸强碱盐CH3COONa
是(酸弱酸水解)



强酸弱碱盐(NH4)2SO4
是(碱弱碱水解)



弱酸弱碱盐CH3COONH4
是(都弱都水解)
谁强显谁性
【板书】5、盐类水解的规律:
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
越弱越水解,都弱双水解
酸强显酸性,碱强显碱性
谁强显谁性,都强显中性
【补充说明】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变传统的由教师单纯的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为开放学习环境中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并将获得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的先进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故这节课我尽量挖掘新教材与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的结合点,课堂中从学生已有经验和社会现实中精选对学生未来发展有较高价值的,同时为学生所感兴趣并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内容,主要采用建构主义的“抛锚式”和合作探究式进行教学,通过合作探究、情景设置、分析比较、课堂探索、自主学习等形式让学生形成判断、生成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持续探究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多元弱酸阴离子或多元弱碱阳离子是分步水解的,一步比一步的程度小。
如:碳酸钠在溶液中的变化:
第一步是Na2CO3在水溶液里电离出来的CO32-发生水解:
Na2CO3=== 2Na++CO32-

H2O OH-+H+
CO32-+H2O HCO3-+OH-
第二步是生成的HCO3-进一步发生水解:
HCO3-+H2O H2CO3+OH-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科学探究,分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问题探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生产、生活中盐类水解规律的总结,体会自然万物变化的丰富多彩,对学生进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观点的教育。
1、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产生的离子与水电离产生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
2、实质:盐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离子反应生成弱电解质,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促进了水的电离。
3、结果:破坏了H+或OH-浓度的等量关系使溶液呈酸性或碱性。
【交流讨论】什么样的盐才能水解呢?
提问:CH3COONa是哪种酸和碱反应得到的盐?
CH3COONa溶液、Na2CO3溶液、NaCl溶液、NH4Cl溶液、
CuSO4(或Al2(SO4)3)溶液、KNO3溶液。
教师:为什么盐溶液有的呈酸性,有的呈碱性,有的呈中性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大家先完成P83的表格。
完成表格:P83
盐溶液
CH3COONa
Na2CO3
NaCl
NH4Cl
Al2(SO4)3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验探究和自主探讨,使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和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变化规律。以CH3COONa、NH4Cl为例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了解多元弱酸酸根离子和多元弱碱阳离子的水解情况。
②通过情景设置、自主学习掌握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
③进一步熟练掌握溶液酸碱性检测的实验操作
【板书】6、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用可逆符号:
(2)多元弱酸根离子分步水解,第一步较易发生,水解方程式一般只需写第一步的水解。
(3)对于沉淀气体符号↓或↑等不能标
讲解原因:一般盐类的水解的程度很小,水解产物也很少,通常不生成沉淀或气体,也不发生分解。
【小结】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作业】P892
②通过合作、交流的学习体验,使学生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让他们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③通过“盐溶液不一定显中性”的教学,让学生知道全面看事物的辩证思想。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思维较活跃,有过小组合作探究的经验,能积极参与讨论,探究的能力比较强;
2、学生对实验探究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对化学现象,尤其是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有较浓厚的兴趣;
八、教学资源
演示型课件资源应用计划表
素材类型
水平
来源
使用时间
应用方式和作用
图片
体验与感知
下载
5分钟
情况导入,激发动机
文本+图形
体验与感知
下载
5分钟
知识回顾,新旧知识过渡
图表
感知
自制
6分钟
归纳总结活动探究的内容
图片
体验
下载
2分钟
回顾旧知,为实验的正确操作做引导
图片
体验
自制
5分钟
归纳总结本节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九、教学评价反思
1、盐溶液的酸碱性,在原理分析上较抽象,所以除了借助课件展示,还必须通过学生活动探究得以体验。
2、盐类水解是水的电离和弱电解质电离两个平衡的统一,是有关电离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对其深刻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初步树立微粒观。
3.在探究实验的开展中,学生往往目的性不够明确,研究方向不清晰,所以要在研究方法上、学法上进行引导。同时,在实验过程中采用个别指导方法。
五、教学策略
1.自主实验探究、小组讨论交流策略:通过分组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进行小组交流讨论,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发挥的空间。
2.问题引导探究策略:通过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并逐步引导,使学习内容深入。
3.架构式整合策略:通过构建知识网络图,引导学生对元素部分知识进行系统化整合。
KNO3
溶液的PH
溶液中存在的微粒
哪些离子可能发生相互作用
溶液显示酸性或碱性的原因
结论:盐溶液不一定都显中性,有的呈酸性,有的呈碱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