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广西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2013)英语学科初中组第一名冯丹婷参赛作品:说课课件
英语师范技能大赛教案

英语师范技能大赛教案第一篇:英语师范技能大赛教案七年级下册 Unit12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教案1001 左汾瓒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使用一般过去时态,使时态和时间状语保持一致。
2.学生能够熟练询问别人过去所做的事情,或表达自己关于过去时间里某些安排的看法。
3.能够掌握动词原形变成过去式的变化规则。
4.能够运用一般过去时态完成简单的写作练习。
二、教学内容:1.语言知识:(词汇、句型、功能意念、语法)(1)掌握词汇(2)句型:1.What did...do last weekend ? 2.Who/Where did...?学生学会使用一般过去时态。
(3)功能意念:Talk about past events 学会讨论过去发生的事情。
(4)语法:1.动词的过去式;2.what,who.where引导的一般过去时的特殊疑问句。
2.语言技能:(1)听、说、读、写三、教学难点1)一般过去时态基本结构 2)动词过去式的变化规则3)学生根据实际情境需要真正开口讲英语。
四、教学流程1)与学生讨论周末喜欢的活动,引出已学的What do you do on weekends? I do my homework/do my project/clean my room/play soccer/play tennis.以学过的知识引导,课堂参与度更高,易勾起学生兴趣和积极性。
2)口语训练,教师与某学生先示范对话,同学之间模仿,进行一问一答。
What do you do on weekends? I do my homework; play soccer/play tennis...2)新课学习(1)利用图片,设置情景,引出一般过去时态(2)引导学生发现动词的变化(3)引入更多情景内容,引导学生发现动词的变化规则(4)教师帮助学生注意过去式的发音是/t/,/d/还是/id/,教读动词过去式。
教资科三英语初中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教资科三英语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英语语言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2. 提高中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3. 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4. 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2. 阅读理解技巧的训练。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四、教学方法1. 情景式教学方法:通过日常生活情景和实际语境,让学生自然融入英语学习中。
2. 任务型教学方法:通过设置任务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自我介绍1. 学生自我介绍:学生互相进行自我介绍,包括姓名、年龄、兴趣爱好等。
2. 教师自我介绍:教师介绍自己的名字、年龄、家庭以及工作情况,并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英语水平。
第二课时:日常交际用语1. 学习日常交际用语:学习常见的日常交际用语,如问候、道歉、询问及回答问题等。
2. 情景对话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情景对话练习,加强日常口语表达能力。
第三课时:学校生活1. 学校介绍:教师用英语介绍学校的位置、规模、设施等,并鼓励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学校。
2. 学校生活情景模拟:学生分组进行学校生活情景模拟,如假设自己是学校的学生,描述一天的学校生活。
第四课时:家庭成员1. 家庭成员介绍:学习家庭成员的称呼及介绍家庭成员的情况。
2. 家庭成员情景表演:学生自由组合,模拟家庭成员的对话交流,展示口头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
第五课时:节假日活动1. 节假日介绍:学习节假日的习俗和活动,并进行相关词汇和句子的练习。
2. 节假日活动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和展示不同节假日的活动安排,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听力测试:通过听力测试,评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听力理解能力。
2. 口语表达:通过情景对话和角色扮演,评价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技能大赛英语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英语口语交际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英语》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日常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1. 词汇:greeting, introduction, hobbies, favorite food, etc.2. 句型:How are you? What's your name? I'm... I like... What about you?教学难点:1. 词汇的正确使用和发音。
2. 不同情境下的口语表达。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英文卡片3. 小组讨论表格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首英文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引导学生唱歌曲,并询问歌曲内容。
二、新课呈现(15分钟)1. 教师展示英文卡片,让学生猜测卡片上的内容。
2. 引导学生说出问候语“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
3. 学生练习自我介绍:“My name is... I am from... I like...”4. 教师展示不同情境下的口语表达,如询问兴趣爱好、谈论喜欢的食物等。
三、小组活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
2. 每组讨论以下问题:a. 如何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b. 如何询问对方的兴趣爱好?c. 如何谈论喜欢的食物?3. 小组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角色扮演,展示讨论成果。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情景图片,学生根据图片内容进行口语对话。
2. 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词汇和句型。
2. 学生反思自己的口语表达,提出改进意见。
初中英语教学案例模板范文

初中英语教学案例模板范文一、教学背景这是一节针对初中学生的英语课程,学生平均年龄为13岁,班级总人数为30人。
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条件较为优越。
二、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掌握本节课所学习的英语单词和句型。
2.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英语表达简单的观点和意见。
3.能够在课堂角色扮演活动中积极参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备课教师准备了课程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相关教学资料。
2.确保教室内多媒体设备工作正常。
3.准备了学生需要用到的练习册和笔。
四、教学过程1. Warm-up (5 minutes)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有关日常生活的英语短视频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Presentation (15 minutes)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本节课所学的单词和句型,并进行解释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
3. Practice (20 minutes)学生分组进行口语练习,通过小组互动,练习所学单词和句型,并进行扮演对话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 Consolidation (10 minutes)教师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比如填空题、选择题等,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5. Production (10 minutes)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运用所学内容进行真实情景对话练习,培养学生英语交流能力。
6. Summary (5 minutes)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在课下多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教师认为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积极,对英语学习有很好的态度。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角色扮演活动表现较好,但对部分单词的记忆还不够扎实,下节课将针对这一问题增加相应的记忆训练。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模板范文,学生在本节课中积极参与,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中学英语教学设计》教学大纲

《中学英语教学设计》教学大纲课程性质:《中学英语教学设计》是普通高等学校英语(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面向三年级英语师范生开设,具有教学理论、教学实践及教学研究相结合的学科特点。
本课程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英语课程标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为指导,坚持“实践取向、理论促进、教研提升”的理念,以学习者为中心,实施“慕课+翻转+工作坊”的教学模式,面向地方基础教育,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特色优质中学英语师资。
课程目标:本课程从“为人、为师”两个维度实施职前英语教师的培养,打造人品好、素养好,教学过硬的的卓越中学英语教师。
经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英语师范生在“为人、为师”方面达到如下目标:为人: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具有人文情操,具有合作精神,具有勤奋的工作态度。
为师:具有系统的英语教师教育基本理论,了解学科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具有过硬的备课、授课、说课、评课、微课等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具有科学严谨的教研精神和研究能力,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能够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课程内容:本课程于第五、六学期开设,共64学时,每周2学时。
课程选用的教材为自编教材:Theory, Performance, & Practice(李晓主编),课程重点是教育学生形成对外语教学作为一种职业和一门科学的正确理解;正确认识语言及语言学习的本质,初步形成科学的外语教学观,为学生的教学实践训练做好理论知识铺垫。
难点是如何提高教学技能训练的科学性和训练效益;如何处理好单项教学技能训练与学生整体教学能力构建之间的关系。
各章节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见下表: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实行“个性化慕课学习+翻转研讨+工作坊实践”的教学模式,在知识点慕课化的基础上实施翻转课堂研讨,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倡导问题解决、经验分享、合作研讨等多种形式的参与式教学方式,解决学生在慕课学习中的问题,研讨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深化对知识点的认知。
关于公布第二届广西中小学英语教学设计大赛

关于公布第二届广西中小学英语教学设计大赛
一等奖获奖名单的通知
各市教研室、教科所、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
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以及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第二届广西中小学英语教学设计大赛已经圆满结束。
我区参加本次大赛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参赛作品共有3814件,其中南宁市941件、柳州市585件、桂林市539件、河池市322件、百色市273件、梧州市216件、钦州市172件、玉林市155件、贵港市154件、北海市154件、来宾市139件、贺州市80件、防城港市44件、崇左市40件。
为了鼓励及表彰,现将第二届广西中小学英语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获奖名单公布如下:
广西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 2010年3月5日。
英语初中教师技能大赛教案

英语初中教师技能大赛教案课程名称:英语阅读理解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关键信息。
2. 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快速捕捉文章主旨。
3. 学生能够运用阅读技巧,如略读、寻读和精读,提高阅读效率。
4.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培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1. 教学文章:选择一篇适合初中生阅读水平的英语文章。
2. 阅读技巧讲解:略读、寻读和精读。
3. 练习题:设计一些针对文章内容的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阅读技巧,如略读、寻读和精读。
2. 提问:同学们认为阅读理解重要的是什么?Step 2: 阅读文章(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文章,让学生自主阅读。
2.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进行略读、寻读和精读,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
Step 3: 阅读技巧讲解(15分钟)1. 对略读、寻读和精读进行详细的讲解。
2. 举例说明如何在阅读过程中运用这些技巧。
Step 4: 练习题(15分钟)1. 设计一些针对文章内容的问题,让学生解答。
2. 学生可以通过略读、寻读和精读的方式来寻找答案。
Step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2. 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3.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阅读技巧和练习题,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英语的魅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阅读材料的难度,挑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全国英语教师教学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初中优质教案2

全国英语教师教学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初中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三章“Now you see it, now you don’t”,具体内容包括:Section A1a2d,通过该部分学习,让学生掌握一般过去时用法,以及描述物体位置变化表达方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般过去时基本结构,并能运用该时态描述物体位置变化。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 增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一般过去时运用及位置描述表达方式。
2.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沟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教学挂图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关于“神奇消失”魔术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关注物体位置变化。
2. 呈现:呈现本节课主题,讲解一般过去时用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学会描述物体位置变化。
3. 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一般过去时结构,以及位置描述表达方式。
4. 实践: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用一般过去时描述物体位置变化,提高他们实际运用能力。
5. 巩固:进行随堂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并及时进行反馈。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Now you see it, now you don’t!2. 内容:一般过去时结构:主语+动词过去式+其他描述物体位置变化表达方式:It was in/on/under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一般过去时描述下列物体位置变化:a. The book was on the table, but now it’s on the chair.b. The keys were in the drawer, but now they are on the desk.(2)编写一段对话,描述你和你朋友在公园里玩捉迷藏游戏,运用一般过去时描述你们位置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Ⅰ Materials Analysis
The lesson that we are going to teach is Unit 2: It was a quiet country village , taken from English Book 5, published by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Sapndepcriofviicdetsuepapcorht ifonrgthemstuedtehntos tdo sfi:nd things on their own, instead
1o) fPterellidnigctthinemg teevcehryntihqinuge. Ainlsop,rteh-erecaodmimngunsitcaagtieo.n among the
1) retell the story (Key point)
1) Offer some key words for students to follow and retell the story.
2 ) design a summer camping poster for their school (Difficult point)
students,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s is necessary. So, interactive
2a)cWtIinvittitheiertsahscehttoievuaelcdhmebreo’idnsescelaritrneedfureilnasctdahfiefnotgeldacicnohgimnagpnadrcetthhiveeitnsitesusid.oenn.ts’ effective
By the end of this class, 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have an overview of the class teaching i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such as their curriculum designs and arrangements.
2 ) Give examples for students to imitate and write.
Ⅳ Teaching Methodology
Teaching philosophy:
In today’s language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take the role of scaffolding for the students. The teacher should play the role of a guide
Stage1:
While-reading( 18 mins)
Pre-reading ( 7 mins)
Stage1: Pre-
readin g
1) Presentation of themerelevant pictures
2)Talk freely in pairs to predict the topic based on the title of this unit and pictures.
Reasons for Stage 2:
The reason for Stage 2 is to give students a guideline. I put forward 3 steps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text intensively.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catch the general idea for the first time and read for details to answer the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in the second time. The third time to read is to learn the linguistic items, and to obtain the useful information. In this way, I give them a worksheet instead of let them finish the questions on the textbook solely. Then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s can be encouraged, also it can extend their skills and knowledge to the fullest potential.
Reasons for Stage 3:
Stage 3 is the last stage to detect the accomplishments of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to se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class. Therefore, productive skills as writing and speaking should be concerned. This is the reason that we design discuss-and-write activity and oral presentation activity in this stage. In this way, I will provide some key words for the students to retell the story.
This is a reading class. The text is about a summer English course in Los Angeles.
Ⅰ Learners Analysis
1 Linguistic proficiency 2 Cognitive structure 3 Affective states
a ccqougi sni tiitoinv. e structure
The students in their age are usually active and curiou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may be easy to get absentminded if the material is not attractive to them or they learn in a passive
2-10- 初中组 - 冯丹 婷
Lesson Report
Module 12 Unit 2: Learn English in Los Angeles
Ⅰ.Analysis of materials and learners Ⅱ.Analysis of teaching objectives Ⅲ.Analysis of teaching focus Ⅳ.Analysis of teaching methodology Ⅴ.Analysis of teaching aids Ⅵ.Analysis of teaching procedures
w aayf.f e c t i v e states
Ⅱ Teaching Objectives
Linguistic objectives
Cultural objectives
1)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retell the story with the help of key words. 2)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describe their special experiences in learning English and design a summer camping poster for their school.
communication, the language class will be successful in improving the learners’ ability to obtain and exchange infor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tion, then, the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can be developed.
Stage2: While-reading
First reading for the gist
2nd reading for details to finish some reading comprehensiv e tasks.
3rd for solving the difficulties in language points
Work in pairs: discuss-and-write activity
Design a summer courses camping poster for their school.
Retell the text based on the key words.
Stage3: Post-reading
Reasons for Stage 1:
The purpose of this stage is to stimulate the students’ interest and to bring a close link between the students’ prior knowledge and the in-coming input. This is a reading class. Students’ prediction, whether right or wrong, will get their mind closer to the theme of the text to be read. For the first year students in high school, predicting before reading is an important reading skill. The design of the first stage in this way is based on the constructivist theory. The constructivist theory believes that learning is a process in which the learners construct meaning based on their own experience and what they already know. Therefore, in these two steps, I aim at engaging in the students’ personal association of ideas by activating the students’ schem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