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范进中举》教案
《范进中举》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范进中举》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范进中举》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范进中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古代小说,写了学生范进在经过多年刻苦学习后,终于中了举人的故事。
本文将以该篇小说为基础,设计一节语文课的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小说了解古代科举制度的历史背景和制度特点;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写出符合古代文学风格的文章。
二、教学内容1. 古代科举制度的背景和特点;2. 小说《范进中举》的情节和文学特点。
三、教学过程设计1. 预热环节教师通过数字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古代科举制度的历史背景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古代科举制度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2. 导入环节教师分发小说《范进中举》的原文,让学生阅读该文章的前几段,并且询问学生的阅读体验和理解。
3. 正确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且与学生共同发现小说的文学特点和人物形象的细节描写。
4. 阅读理解与分析教师启发学生结合课文,让学生通过前后对比和情节分析,思考范进中举是如何征服自己的懒惰和怠惰的?5. 写作训练教师布置一篇作业,让学生模仿小说的写法,从范进中举的角度写一篇古文化作文,要求学生要符合古代文学风格的要求。
6. 作业展示在下一节课堂上,教师安排学生把自己的作业展示给全班同学,以共同探讨和分享,提供机会使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7. 总结回顾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流程,并让学生给出具体的建议和反馈,为下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四、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言谈举止和作业的呈现,可以了解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提高情况;2. 通过作业评分,可以了解到学生古代文学风格的写作能力的提高情况。
五、小结通过以上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小说《范进中举》传递学生正能量,提高他们对自我、对生活的认知和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和文学的魔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考能力通过对小说《范进中举》的教学,我们可以看到,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可以在学生的心智和感受上留下深刻的印记,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想象力,同时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范进中举》教案(必备10篇)

《范进中举》教案(必备10篇)《范进中举》教案(必备10篇)人教语文《范进中举》教学设计篇1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黄河中学刘春英一、设计依据1、教材分析:《范进中举》是初中语文的传统名篇,作者以及漫画式的笔触,塑造了范进这个被封建科举制度扭曲了灵魂的腐儒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当时社会众生相,在讽刺科举制度的同时揭露了社会的世态炎凉。
解读人物是读懂小说的主要途径。
首先要将人物放回他所处的历史背景中加以解读。
第一课时主要和学生一起分享资料,了解《儒林外史》、吴敬梓、科举制度等,分析其社会背景。
第二课时从探讨范进中举的悲喜剧入手,把握人物形象,深层探究人物悲剧的社会原因,以理解全文主题思想。
同时,引导学生品味小说幽默讽刺的语言,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学生基础分析:初三的学生已经接触过小说学习,基本了解小说的三大要素,并能够自行分析人物形象,但是对于人物的深层把握还需要老师很好的引导。
3、教学任务分析:《语文新课标》对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文学作品教学提出的目标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因此我对本课的把握是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文中人物形象,把握情节,联系小说的写作背景去认识小说的主题,认识社会。
新课改还指出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恢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大力倡导和形成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讨论。
因为班级中学生层次存在的差异,我在设计问题时也照顾到各层次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让每个人都觉得有话可说,能更好的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字词了解吴敬梓和《儒林外史》2.能力目标分析范进、胡屠户的性格特征,理解其典型意义。
掌握文章所运用的讽刺手法,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范进中举》教案7篇

《范进中举》教案7篇范进中举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能自己搜集资料,运用学过的小说知识基本读懂课文;2.培养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3.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并能知识迁移,学习如何写一个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1. 学生能自己基本读懂课文;2. 学会如何描写人物。
(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三、教学设想1.这是一篇自读课文。
小说通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进癫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真实深刻地反映出封建科举制度对人心灵的荼毒。
这篇文章运用了多种手法成功的刻画了范进、胡屠户等形象,是学生学习如何描写人物的好范文。
2.九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自己搜集资料并借助资料自学一些课文内容。
但作文水平低。
3.《范进中举》之前有教读课《故乡》、《我的叔叔于勒》、《智取生辰纲》,学生学完这三篇教读课后,能够对小说的特点有所理解,所以能运用已学知识比较独立地阅读课文,并初步学会知识迁移。
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更多的学生真正参与课堂,用导(教师导)、讲(学生讲)、议(众人议)、移(知识迁移)的教学模式。
同时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发表看法,没有标准答案。
因为是自读课,所以文章内容的细致分析不会是重点,而人物形象如何刻画,我们如何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才是本课要点。
4.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布置自学:1. 自己搜集资料,借助资料并根据小说的特点,自读《范进中举》,读完后想想:1 读完这篇课文,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2 你认为文章刻画得最成功的是哪个人物?3 阅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疑问?或者有什么知识你想了解但无从了解?2.请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以备课堂上拿出来讨论。
(二)导(即教师导入。
)师:1、同学们,你们知道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最主要的方式是什么吗?(科举。
)对了,“中举”是封建社会里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中了举就能升官发财,吃用不愁……可是范进中举后却疯了,这是怎么回事?结果又怎样呢?2、“范进中举”写了范进中举前后的经历,范进是人物,中举是事件,标题就是小说的中心事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进中举》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进中举》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掌握本文中的重点字词和文言文语法;2.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本文的主旨和作者的创作意图;2.难点:文言文语言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介绍课文背景及作者情况(1)简要介绍《儒林外史》及其作者吴敬梓的生平经历;(2)介绍科举制度的背景和重要性。
2.分析课文内容及写作特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语法现象;(2)分析范进中举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特点;(3)探讨作者使用讽刺手法的巧妙之处。
3.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对课文的感悟(1)分组讨论:范进中举前后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哪些社会问题?(2)分享交流:请学生发表自己对本文的感悟和启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课堂讲解:通过讲解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字词和语法现象,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2.小组讨论: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3.互动提问:鼓励学生提问,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练习1:课堂口头练习,请学生用现代汉语复述范进中举的故事;2.练习2:书面作业,请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科举制度的看法;3.评价1: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课堂练习和作业进行评阅,给予反馈和指导;4.评价2:同学互评,通过互相评价,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资源1:PPT课件,展示课堂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2.教学资源2:字词学习软件,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字词;3.工具1:文言文翻译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内容。
七、结论通过本教案,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范进中举》中的重点字词和文言文语法,而且可以深入理解科举制度对当时社会的深远影响。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互相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激发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范进中举》教案设计范文(通用6篇)

《范进中举》教案设计范文(通用6篇)《范进中举》教案设计范文(通用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范进中举》教案设计范文(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范进中举》教案设计1一、教学困难分析1、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五篇课文当中,《范进中举》应该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篇课文。
但即便如此,我觉得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比如,课文的主题批判科举制度对当时知识分子以至整个社会的毒害,可是学生对科举制度并不熟悉,为什么范进在穷困潦倒、困顿之极的情况下还要去参加科考?为什么一旦范进中了举,周围的人包括他的岳父在内都一改过去的冷漠或责骂,对他恭恭敬敬的?这些背景知识学生并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这就是教学的`困难之一。
2、小说具有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
从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对概括情节一般没多大困难,可是一到分析人物形象,问题就来了。
有的照搬现成的资料;有的完全根据个人的喜好;有的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有的故意曲解文本。
为什么会发生上述情况?我以为原因有二:一是学生没有深入研读课文,二是没有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此外,在评价范进人形象时,很多人容易看到其可怜、醉心功名的一面,而对虚伪圆滑的一面有时看不出来。
这可能是因为没有读过原著,所以对人物形象把握不全面。
3、《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小说,其讽刺艺术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很多学生读了课文后觉得可笑,可是要说为什么可笑,就不容易回答上来了。
我觉得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之一。
4、当今社会还有没类似科举制度的情况?怎样科学地评价我国现在的高考制度?这些问题我觉得也可以引导学生谈一谈。
二、我的教学对策1、提前让学生预习,充分地熟悉文本。
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准备与同学交流。
2、让学生课外阅读《儒林外史》这部名著,全面了解课文中范进的人生历程。
3、提供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先分析范进,然后让学生自己分析胡屠户的形象。
《范进中举》获奖教案一等奖(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新课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提问导入,回顾明清科举制度背景。
教学过程
通过提问学生关于明清科举制度的知识,引出课文 背景,再让学生分享对范进中举的初步印象。
课文解析
教学目标
教学节奏
整体教学节奏紧凑,但在部分环节上可以更加注 重学生的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进度。
改进措施与展望
教学内容优化
针对学生反馈,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以更好地 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技巧提升
加强自身教学技巧的修炼,提高课堂掌控能力和教学水平,更好 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评价方式完善
进一步完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和多元评价,以更全面地反 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
06
学生反馈与建议
学生意见收集
学生对《范进中举》这篇课文的情节和人物设定有浓厚的兴趣,认为故事情节跌宕 起伏,人物形象鲜明。
学生对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表示满意,认为课堂氛围轻松愉快,有利于提高学习效 果。
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能够积极回答问题并展开 讨论。
教学策略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 案例分析等多种策略,使学生 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学习
通过布置阅读任务、组织课堂 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 考,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展示课文背景、 人物关系图以及相关图片 ,使抽象内容形象化。
在线资源
推荐相关网络资源,如明 清科举制度专题网站,拓 宽学生学习视野。
《范进中举》教案

《范进中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范进中举》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和作者的观点。
(3)能够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作品内容。
(2)通过分析案例,学习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和语言特点。
(3)通过创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和社会,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范进中举》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和作者的观点。
3. 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和语言特点的分析。
2.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讽刺手法等内容。
2. 准备相关古代文学作品的参考资料,供学生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
3. 准备创作练习的题目和要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范进中举》的作者吴敬梓及其作品。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和作者的观点。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范进中举》,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完成阅读笔记,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2)每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小组的观点和结论。
4. 作品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和语言特点。
(2)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学习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和语言特点。
5. 创作练习:(1)教师给出创作题目和要求,学生进行文学创作。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进行交流和评价。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范进中举》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和作者的观点的理解程度。
202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范进中举》教案【最新3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范进中举》教案【最新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牛牛范文为您精心收集了3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范进中举》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范进中举》教案篇一一、辨字注音组词:二、多音字注音组词。
三、下列四组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长亲zhǎngqīn 相公xiànggōngb 行事xíngshi 规矩guījùc 星宿xīngxiù 解元jiěyuánd 名讳mínghuì 拙病zhuóbìng四、选择字词填空:1 屠夫横披了衣服,(挺、鼓、腆)着肚子去了。
2 范进抱着鸡,手里插着草标,一步一(跌、歇、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
3 弟有空房一所,就在东门大街上,三进三间,虽不(漂亮、华贵、轩敞),也还干净,就(给、送、借)与世先生;搬到那里去住,早晚也好(看望、请教、留心)些。
4 屠夫把银子(拿、捏、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伸、舒、张)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范进道:“……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
”屠户连忙把拳头(收、缩、放)了回去,往腰里(揣、塞、放)……五、请解释句中加黑词的意义,并说明现在是否使用。
1 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所以这些话我不得不教导你,免得惹人笑话。
2 胡屠户吩咐女婿道。
3 范进道是哄他,只装不听见,低着头往前走。
4 范进道:“岳父见教的是。
”5 比如我这行事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又是你的长亲,你怎敢在我们跟前装大?6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7 见范进正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8 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
9 娘子哭哭啼啼,在厨下收拾齐了,拿在草棚下。
10 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范进中举》教案
《范进中举》通过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及中举前后生活境遇的变化,深刻揭露和批判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腐蚀读书人的灵魂,摧残人才及败坏社会风气的罪恶,穷形尽现地表现封建末世的世道人心,对各类市侩小人,进行有力的鞭笞和嘲讽。
以下为您带来人教版《范进中举》教案,欢迎浏览!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通过对比和讽刺突出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深刻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教学重点:
1、分析范进、胡屠夫等人物形象。
2、深刻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教学难点:
1、理解范进中举反而喜极发疯这一现象。
2、欣赏的讽刺艺术。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提问的同时亮出彩)
是的,彩!小小彩。
现代社会,多少人凭借它而一夜暴富,改写了命运。
在我国封建社会,如果人们希望改写个人命运,实现飞黄腾达的梦想,是不是也凭彩呢?(不是)
的确,大多数人只有凭借参加封建科举考试,凭“中举”才能实现。
今天,我们就借吴敬梓的眼睛,通过范进及其身边人来见证封建科举。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巨大威力。
二、分析主人公范进
1、提问: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 请学生简要复述这一情节。
讨论并归纳: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
明确:昏厥→疯跑→跌倒→疯走集上
2 提问: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
范进末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
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
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
文章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3、提问:你认为主人公范进是怎样一个人?
贫困潦倒、唯唯诺诺、逆来顺受、圆滑、虚伪、世故、猥琐懦弱、
热衷功名
4、提问:刻画范进这一人物形象,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
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命运的主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5、提问、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小说对比描写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三、提问
讽刺是突出的艺术特征,找找全文可笑的地方,想一想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什么?
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对科举制度怀着深恶痛疾的态度,作者痛感科举制度已把读书人腐蚀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作者借小说人物的塑造,深刻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四、主题
范进中举前后状况的变化,反映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命运的主宰,以及在这种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势利关系和世态的炎凉。
五、结合对文本内容和范进的理解,请你为“范进中举”拟一副对联。
六、作业:
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就在胡屠户刚笑咪咪地走出范进家门,没多久,来了四报说,前三报弄错了,中举的不是现在的范进,而是
邻庄范进。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故事,不少于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