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压开采抽采瓦斯理论及煤与瓦斯共采技术体系_袁亮
6淮南矿区瓦斯治理

14
“一通三防”系统保障。
3.2 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
抽采精细化
根据突出煤层的突出区划和煤层瓦斯压力(瓦斯含量)、透气性系数、抽采半径
参数的测定、收集、整理工作,为采取针对性的瓦斯治理措施,根据瓦斯赋存情 况设计抽采参数,实现防突分级治理、分级管理,提高防突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提 供了基础保证。
21
“一通三防”系统保障。
3.2 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
(三)防突是关键
(3)采煤工作面瓦斯治理巷道工程,必须在工作面贯通 前完工;采用两巷顺层钻孔预抽消突的,钻孔工程必须在工作 面安装前完工。 (4)突出煤层突出危险区采煤工作面,回采前必须经集 团公司验收,否则不得回采。
22
“一通三防”系统保障。
年份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年份
6
年产量(万吨)
超限次数 年产量
3632 3095 3353
3000
基本概况 3.2 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
淮南煤矿历史上是瓦斯事故重灾区,1980年到2002年,矿区发生瓦斯煤尘 爆炸事故17起,牺牲392人。 矿区共发生突出事故143次,其中突出煤量1000吨以上的特大型突出4次,
23
“一通三防”系统保障。
3.2 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
(三)防突是关键
(6)突出煤层采掘作业必须避免造成应力集中。在同一 突出煤层的一个或相邻的两个采区的同一区段内,相向(背 向)回采和相向(背向)采、掘的工作面间距均不得小于 100m。相向掘进的工作面间距不得小于60m,并且在相距60m 以前实施钻孔一次打透,只允许向一个方向进尺。 (7)各矿总工程师负责,建立应力集中区预警机制,确 定应力集中区范围,制定卸压消突专项措施(区域措施报集 团公司核准,局部措施报集团公司备案)。卸压消突效果由 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评价,现场作业实行挂牌管理。
煤矿安全开采孜孜不倦的求索者——记中国工程院院士、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淮南矿业集团

煤矿安全开采是世界性历史性难题,水、火、瓦斯、煤尘等自然灾害引起的矿难事故,无不给党和国家、全社会带来切肤之痛的震撼。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下,为了从科学技术上找到防治煤矿各种灾害的方法与手段,历代煤矿安全开采专家学者和煤矿企业各级工程技术人员付出了艰苦的努力,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对于有效防治煤矿安全事故、促进煤炭工业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袁亮是改革开放30年来煤炭工业科技队伍中众多佼佼者之一。
他秉承前辈和师长的教诲,1982年大学毕业就一头扎在淮南煤矿生产一线,与煤矿工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煤矿血与火的考验中,他怀着对煤矿工人弟兄的深厚感情,怀着对煤矿企业的深厚感情,带领技术团队,倾心研究井下开采与防治自然灾害的关系,探索煤矿安全生产自身的发展规律。
经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他在理论上进行升华,逐步总结出一套独具特色的煤矿安全开采的科学理论与工程技术,基本找到了破解煤矿瓦斯治理难题的方法和途径,获得多项重大科技成就,个人获得6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记中国工程院院士、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淮南矿业集团副总经理袁亮本刊记者游小叶煤矿安全开采孜孜不倦的求索者袁亮主持中国(淮南)煤矿瓦斯治理技术国际会议(三项排名第一),被誉为全国著名的煤矿安全开采和瓦斯治理专家,被评选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徽省10大最具影响的科技人物之一。
他创立的“卸压开采抽采瓦斯、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技术”,是我国第一个完整的在一个矿区实现煤与瓦斯共采、将瓦斯变害为宝的重大技术项目,这一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项目,是我国煤炭安全高效开采领域的一项重大技术革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获2008年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特等奖、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1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是安徽省5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科技创新成果之一。
世界采矿大会国际组委会主席杜宾斯基评价说:袁亮先生提出的卸压开采抽采瓦斯、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技术是一个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技术。
平煤一矿防突专项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防突专项培训学习心得体会单位:平煤股份一矿日期: 2015年6月防突专项培训学习心得体会根据上级安排,我们参加了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在淮南矿业集团举办的河南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负责人防突专项培训班,认真学习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袁亮、教授级高工张士环、教授级高工夏士柏及高级经济师刘洪川等专家的瓦斯治理经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关键技术和瓦斯治理理念的学术报告。
通过下井参观和专业理论学习,全面系统地学习了淮南矿业集团防突及瓦斯治理的经验和做法,加深了对其防突及瓦斯防治的理念、政策、管理、技术、装备和培训等方面的感受,主要有以下心得体会:一、进一步树立了瓦斯是可防可控可治的,瓦斯事故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信心淮南矿区是我国高瓦斯复杂地质条件煤层群开采的典型代表,煤炭赋存条件十分复杂,矿区内已发现落差50m以上的特大断层83条、落差5m以上的断层4900条,并且是全国高瓦斯、高地压、高地温和低透气性条件下开采的典型矿区。
淮南矿业集团所属煤矿历史上曾是瓦斯事故重灾区,1985~1997年共发生瓦斯爆炸事故17起、死亡392人,瓦斯治理和防突问题一直是制约矿区安全生产和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998年以来,淮南矿业集团痛定思痛,破除淮南煤矿“瓦斯难以控制”的特殊论,下定决心治理瓦斯,积极主动、全面系统地建立瓦斯综合治理体系,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淮南煤矿特色的瓦斯防治模式。
通过实施“高投入、高素质、强技术、严管理、重利用”的瓦斯综合治理措施,初步探索出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瓦斯治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扭转了事故多发的被动局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益和效果。
10多年来,煤炭产量由过去年产量长期徘徊在1000万吨左右,增长到2014年的7300万吨,连续17年杜绝了瓦斯爆炸事故,2006年以来杜绝了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百万吨死亡率由最高时的4.01降低到0.1以下,成为全国煤矿瓦斯治理的典范。
就我们一矿而言,有很多方面与淮南矿业集团的矿井情况非常相似,一矿也是老矿井,面临着人员多、开采深、矿压大和瓦斯大等困难条件。
卸压瓦斯抽采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王君君

卸压瓦斯抽采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王君君发布时间:2021-11-13T04:24:34.385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5期作者:王君君[导读] 针对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在近距离煤层开采保护层卸压瓦斯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采动裂隙发育及瓦斯流动的规律,研究压茬穿层钻孔抽采邻近层卸压瓦斯技术,通过回采前预抽被保护层瓦斯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通风部贵州省盘州市 553500摘要:针对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在近距离煤层开采保护层卸压瓦斯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采动裂隙发育及瓦斯流动的规律,研究压茬穿层钻孔抽采邻近层卸压瓦斯技术,通过回采前预抽被保护层瓦斯,回采时高校抽采邻近层卸压瓦斯,回采后形成离层裂隙的主要通道,对卸压瓦斯层层拦截,能够有效控制邻近层瓦斯涌入采掘空间,卸压瓦斯抽采技术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广泛推广。
关键词:近距离煤层;穿层孔;裂隙导通;卸压瓦斯抽采一、公司概况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现有五对生产矿井,三对代管矿井(响水煤矿和松河煤矿、杨山煤矿),两对在建矿井(马依煤矿和恒普煤矿),均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五座选煤厂,一座矸石发电厂。
股份公司核定能力1600万吨(公司本部1000万吨、托管矿井600万吨)。
矿区开采煤层10~17层,平均可采煤层总厚度18~27.7 m,开采煤层均有煤尘爆炸危险。
煤层瓦斯含量为3.6~27.1 m3/t。
煤层透气性系数为0.0017~9.58 m2/(MPa2.d),煤层瓦斯压力为0.32~3.76 MPa,矿区煤层瓦斯地质赋存“两高、一低、一复杂”(瓦斯含量高、瓦斯压力高、煤层透气性系数低、地质构造复杂),导致瓦斯灾害治理难度大。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矿井瓦斯涌出量逐步增大;当前公司各矿瓦斯涌出总量772.27 m3/min,抽采瓦斯量479.69 m3/min,抽采率62.11%。
公司有瓦斯抽采站26座,现有抽采泵116台,每座抽采站都实现了高、低负压独立抽采,抽采泵总抽采能力达到11800 m3/min,现有抽采钻机280台,其中扭矩在4000 N.m以上的大功率抽采钻机140台。
2023年煤矿瓦斯抽采备考押题2卷合壹(带答案)卷11

2023年煤矿瓦斯抽采备考押题2卷合壹(带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一卷一.全能考点(共100题)1.【单选题】应检查工作装置采间板磨损间隙,当间隙超过()时,应予更换。
A、3mmB、10mmC、7mmD、5mm参考答案:C2.【单选题】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时,必须建立地面永久抽采瓦斯系统或井下临时抽采瓦斯系统。
A、大于或等于40m3/minB、大于或等于30m3/minC、大于或等于10m3/min参考答案:A3.【单选题】工程洽商记录资料来源单位为()单位。
A、施工B、供货C、提出D、监理参考答案:C4.【单选题】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在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有效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期复核结果为不合格,其中说法不对的是():A、超过相关工种规定年龄要求的。
B、身体健康状况不再适应相应特种作业岗位的。
C、对生产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
D、2年内违章操作记录达5次(含5次)以上的参考答案:D5.【单选题】《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
A、1个月B、3个月C、6个月参考答案:A6.【判断题】地面瓦斯抽采泵房位置距进风井口和主要建筑物不得大于50m。
参考答案:×7.【单选题】煤层透气性系数是用来衡量()在煤层内流动难易程度的参数。
A、水蒸气B、一氧化碳C、瓦斯D、二氧化碳参考答案:C8.【单选题】坠落高度基准面()及以上进行临边作业时,应在临空一侧设置防护栏杆,并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或工具式栏板封闭。
A、2.3mB、2.2mC、2.1mD、2m参考答案:D9.【判断题】进行采掘作业时,煤层中的大量瓦斯伴有煤粉、煤块或岩块,在极短的时间内突然地涌出,瓦斯的这种涌出方式称为特殊涌出。
参考答案:√10.【判断题】井上下敷设的瓦斯管路,不得与带电物体接触并应当有防止砸坏管路的措施。
参考答案:√11.【多选题】地基不均匀沉、最新解析、降往往导致建筑物开裂、塌陷的原因有()。
安徽省“十三五”期间煤层气勘查开发的战略思考

安徽省“十三五”期间煤层气勘查开发的战略思考张文永【摘要】On the basis of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CBM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status quo in the province, deeply discussed CBM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strategic layout during the period, proposed main tasks and target, pointed out key direc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the province should be based on CBM industrial development reality, to adhere surface exploitation and underground drainage combination, build high efficiency coordinated exploitation framework;plan CBM, coal exploitation time sequence as a whole, build up integrated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mechanism;adhere combination of basic study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 to break through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bottlenecks. Under the prerequisite to keep cur⁃rent coalmine underground drainage potency dimension, endeavor to realize substantial breakthrough CBM surface exploitation in the Suzhou block.%在系统总结安徽省煤层气勘查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十三五”期间煤层气勘查开发的战略布局,提出了勘查开发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并进一步指出了科技攻关的重点方向。
瓦斯治理理念和煤与瓦斯共采技术

回风巷 开采层B8
下卸压层B7 下卸压层B6
底板岩石巷
进风巷
抽采钻孔
26
回风巷 开采层B8
下卸压层B7 下卸压层B6
底板岩石巷
进风巷
抽采钻孔
27
回风巷 开采层B8
下卸压层B7 下卸压层B6
底板岩石巷
进风巷
抽采钻孔
28
回风巷 开采层B8
底板卸压区域
下卸压层B7 下卸压层B6
底板岩石巷
进风巷
18
105 102
O形圈18
0
90
重新压实区
60
30 00
8313 50813采空3100区O形沿圈走181向05 长度(2m00)
25 0
“〇”形圈裂隙分布及瓦斯流动通道
开采层 回风巷
进风巷
10
开采层 回风巷
进风巷
11
开采层 回风巷
进风巷
12
开采层 回风巷
进风巷
13
开采层 回风巷
技术原理示意图
5m区0
裂隙发 育卸压
区5m0
增压 区
研究首采保护层工作面开采后应力及裂隙分布和演化规律; 确定不同瓦斯地质条件下煤层的卸压范围、卸压瓦斯富集区和瓦斯抽采巷道工程的合理层位,
研究抽采缷压瓦斯技术。
3、技术路线
打破传统自上而下的煤层开采程序,设计了制造煤体松动卸压的开采方案,提出了“煤 与瓦斯共采”的技维地震精细勘探技术进行三维地震精细勘探观测系统设计、数据采集、资料 处理及解释,形成煤矿复杂地质条件下三维地震勘探数据处理及解释方法。
加强地测信息化管理,实现地质信息资源共享。在建立地测数据库基础上,建成地质管理 及图形系统、测量管理及图形系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勘探管理系统、地表变形与预计 系统等子系统,构建矿区地测信息化管理平台。
(完整版)袁亮院士-煤与瓦斯共采理论与关键技术

一、我国煤炭安全开采现状
2030、2050年煤炭需求预测
类别
能源需求总量 (亿t标煤) 煤炭需求量 (亿t标煤) 煤炭占能源需求量 的比重(%)
按能源需求总量预测
2010~2020年 2021~2030年
42~50
51~64
25~28.5
28.5~32
57%~60%
50%~56%
2031~2050年 59~78 28.5~32
1.5
2050年 40~45 28.5~32.5 3~3.3 2.7~2.9 4.5~5
1.3
5
一、我国煤炭安全开采现状 我国煤矿地质条件极其复杂 ➢ 93%为井工开采,70%以上国有煤矿是高瓦斯矿井;近 10年来,我国煤炭产量年增幅2亿多吨,2012年全国 煤炭产量达36.5亿吨,贡献巨大,难度巨大。
我国煤层瓦斯分区、 分带和煤与瓦斯突出 矿区分布图
6
一、我国煤炭安全开采现状 我国煤矿安全形势严峻 ➢ 应该清醒地看到,随着开采规模和开采深度的变化, 我国大部分煤矿将成为低透气性高瓦斯开采条件,此 类条件瓦斯治理是世界性难题,长期以来没有解决, 造成煤矿瓦斯事故多发,安全高效开采难以实现。
我国高瓦斯矿区分布图
166
4 辽宁孙家湾煤矿“2.14”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大透水事故
2005年
123
6 黑龙江东风煤矿“11.27”特别重大煤尘爆炸事故 2005年
172
7 河北刘官屯煤矿“12.7”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 2005年
108
8 山西瑞之源煤矿“12.5”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 2007年
➢ 全国1044个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中,井型为45万吨/年以 下的突出矿井占72.1%,产量仅仅占1.9%。因此,从提 升安全保障能力、调整产业结构和实现煤矿安全生产 形势根本好转方面考虑,必须提高煤矿的准入门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4卷第1期煤 炭 学 报V o.l 34 N o .1 2009年1月J OURNAL OF C H I N A COAL SOC I ETY Jan . 2009 文章编号:0253-9993(2009)01-0001-08卸压开采抽采瓦斯理论及煤与瓦斯共采技术体系袁 亮(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安徽淮南 232001)摘 要:针对低透气性、高吸附性、高瓦斯煤层群安全高效开采技术难题,以淮南矿区为主要试验研究基地,应用岩石力学、岩层移动、/O 0形圈、瓦斯流动等理论,研究卸压开采采场内岩层移动及应力场分布规律、裂隙场演化及分布规律、卸压瓦斯富集区及运移规律等科学规律.针对不同煤(岩)层和瓦斯地质条件,探索出卸压开采抽采瓦斯理论,建立了卸压开采抽采瓦斯、煤与瓦斯共采技术体系.创新了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群安全高效开采矿井设计理论,解决了煤与瓦斯共采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关键词:煤与瓦斯共采;低透气性煤层;复杂地质条件中图分类号:TD71216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8-04-25 责任编辑:毕永华 作者简介:袁 亮(1960)),男,安徽金寨人,高级工程师,工程硕士.Te:l 0554-*******,E-m ai:l yuan l-1960@s i na 1co m Theory of pressure -reli eved gas extracti on and technique syste m ofi ntegrated coal production and gas extracti onYUAN L i a ng(N ati ona lE ng ineeri ng R esearc h C e n ter for C oalM ine Ga s Con trolling,Hua i nan 232001,Ch i na )Abst ract :To reso lve t h e proble m s of safe and high-efficient m ining of gassy m ult-i sea m of lo w per m eab ility and high absorbab ility ,based on t h e theories of rock m echan ics ,strata move m en,t O-type circle and gas m ove m en,t and taken H ua i n an m i n ing area asm a i n research base and st u died rock m ove m ent and stress fie l d distributi n g t h eo -ry ,cranny field evolve m ent and d istri b uti n g t h eory ,abundant zone o f pressure -relieved gas and m ove m ent theory .D iscovered pressure -relieved m i n i n g and gas ex traction t h eo r y ,bu ilt the techn ica l syste m o f pressure -re lieved gas ex traction and integrated coal production and gas ex traction for different geo log ical cond itions of coal sea m (rock strata )and gas .It i n novated the m ine desi g ning t h eo r y for sa fe and h i g h -effic ientm i n i n g o f gassy m ult-i sea m o f lo w per m eab ility and resolved the techn ica l proble m of integrated coal production and gas ex traction.K ey w ords :coalm ining and gas ex traction;l o w -per m eability coal sea m s ;co m p li c ated geolog ical conditi o n制约淮南矿区安全高效开采的科学技术难题,主要是瓦斯治理、巷道支护和矿井设计理论与技术.瓦斯治理是矿区安全高效开采的前提和基础,松软低透气性煤层条件下的煤矿瓦斯治理和煤层气地面开发,是世界性技术难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淮南矿区采用传统的瓦斯抽放技术和方法,不能解决松软低透气性煤层群开采的瓦斯治理难题,因此,必须创新瓦斯治理技术;松软煤岩巷道支护和围岩控制同样是制约淮南矿区安全高效开采的关键技术难题,传统方法巷道变形率达50%,通风阻力高达511kPa ,无法满足矿井安全要求,必须通过巷道支护技术创新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瓦斯治理和安全高效开采提供良好的空间条件.传统矿井设计的井筒服务半径为5~6km,煤层开采程序自上而下不能实现卸压开采,矿井通风煤 炭 学 报2009年第34卷阻力高,抗灾能力差,必须创新设计理念,实现安全高效开采矿井设计技术的突破.1 卸压开采抽采瓦斯理论应用岩石力学、岩层移动/O 0形圈、瓦斯流动[1-4]等理论,结合多次煤矿井下瓦斯事故抢险经验,总结分析事故的原因和教训,提出必须采取卸压开采增加煤层透气性、/抽采0瓦斯的原理,变传统瓦斯自然排放为集中/抽采0,实现卸压开采抽采瓦斯、煤与瓦斯共采的科学构想;提出了在煤层群中选择安图1 卸压开采抽采瓦斯原理F i g 11 T he pr i nciple of pressure -reli eved gas ex tracti on 全层首先开采,形成岩层移动、煤层膨胀卸压,使邻近煤层中80%以上的瓦斯由吸附状态解吸为游离状态,在被卸压煤层顶底板设计巷道、钻孔抽采卸压瓦斯的技术路线,进行了几十种模拟研究:探索揭示出卸压开采采场内应力场分布规律;首采层开采后顶板存在环形裂隙区、顶底板被卸压煤层膨胀变形区的裂隙场分布及演化规律;瓦斯富集区分布及运移规律,在百余个工作面的现场工业性试验中,研究成功首采层开采之后,大量解吸瓦斯在抽采负压作用下沿卸压张裂隙径向流动的卸压开采抽采瓦斯原理(图1).在成功研究卸压开采抽采瓦斯技术的基础上,发现了该研究成果存在瓦斯抽采巷道、钻孔工程量大等新的技术问题,2004年又提出了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的科学构想:图2 /Y 0型通风系统F ig 12 Y-type ventilati on system走采煤工作面无煤柱沿空留巷,替代顶底板瓦斯抽采岩巷、变传统/U 0型为/Y 0型通风方式、在留巷内设计钻孔连续抽采采空区瓦斯的技术路线.揭示了首采层开采后,无煤柱沿空留巷采场内增压区、卸压区、应力恢复区的应力场分布规律;在沿空留巷顶板岩层移动存在竖向裂隙发育区、被卸压煤层膨胀变形区的裂隙场分布及演化规律;首采层在/Y 0型通风流场下卸压瓦斯分布规律.工程实践取得了成功,实现了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重大突破(图2).卸压开采抽采瓦斯、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理论研究在淮南矿区取得成功,实现了卸压层间距达50倍采高,突破了30倍采高的传统理论.将瓦斯集中抽采到地面并加以综合利用,建成一批发电、民用、锅炉燃烧等国际先进的瓦斯利用示范工程.2 卸压开采抽采瓦斯、煤与瓦斯共采工程技术体系211 卸压开采抽采瓦斯技术21111 首采煤层顶板瓦斯抽采技术首采煤层工作面的瓦斯主要来源于本煤层、采空区和邻近层的卸压解吸瓦斯.由于煤层松软,透气性低,顺层钻孔施工困难,抽采效果极差,若对采空区实施大面积抽采,工程难度大,而且抽不出高浓度瓦斯,因此,寻找瓦斯运移的裂隙通道和瓦斯富集区是实施有效瓦斯抽采的技术关键.顶板瓦斯抽采同时需要获得高瓦斯浓度和大瓦斯流量,根椐矿山岩层移动理论,煤层在开采过程中,顶底板岩层垮落、移动,产生裂隙,开采煤层和卸压煤层内的瓦斯卸压、解吸.由于瓦斯具有升浮移动和渗流特性,来自于大面积的卸压瓦斯沿裂隙通道汇集到裂隙充分发育区,即汇集到环形裂隙圈内,在环形裂隙圈内形成瓦斯积存库.将抽采钻孔和巷道布置在环形裂隙圈内,能够获得理想的抽采效果,从而避免采空区瓦斯大量涌入到2第1期袁 亮:卸压开采抽采瓦斯理论及煤与瓦斯共采技术体系图3 顶板裂隙区数值模拟结果F i g 13 N u m er i ca l si m u l a ti ng resu lt o f fracture zone o f roo f 环形裂隙圈位置:垂直煤层顶板向上8~15m;倾斜方向0~30m回采空间.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揭示了首采层瓦斯富集区位于两巷采空侧上方(宽0~30m,高8~15m )的环形裂隙区(图3),在裂隙区内预先布置顶板巷道或钻孔抽采卸压瓦斯,抽采率达65%以上.工程实例:将抽采瓦斯钻孔或者巷道沿煤层走向布置在顶板岩层的环形裂隙圈内,其抽采布置如图4所示.现场试验研究表明,抽采钻孔的数量与抽采瓦斯量关系密切,由于抽采负压与抽采钻孔数量有关,抽采钻孔太多就会降低孔口负压,而抽采孔口负压太高又将导致抽采管道交接处和封孔处漏气增大.因此,对于开采瓦斯含量12~22m 3/,t 厚度3m 以上的煤层,以防治回采工作面瓦斯浓度超限为目标,同时考虑钻孔工程量与经济效益的问题,经反复试验得出了最佳钻孔数量为1个钻场内8~10个孔,最佳抽采负压16~20kPa .用顶板巷道抽采瓦斯,其抽采负压以8~12kPa 为宜.施工方法:在原始煤层顶板岩层中开挖一个钻场,打钻的开孔位置应在采动卸压形成的环形裂隙圈内.为了减少工程量,抽采钻孔应尽可能的深一些,一般在100m 以上(图4).图4 首采煤层顶板瓦斯抽采试验效果F i g 14G as extrac tion e ffect o f first -m i ned sea m21112大间距上部煤层膨胀卸压开采顶板瓦斯抽采技术图5 远程卸压开采模拟F i g 15 L ong d i stance pressure -reli eved m i ning利用首采煤层的远程采动卸压和使顶板卸压煤岩层下沉变形破裂,使透气性成千倍增加,在首采层开采过程中,在顶板破裂弯曲下沉带,首创/卸压煤层底板岩巷和网格式上向穿层钻孔瓦斯抽采方法0,将顶板弯曲下沉带卸压煤层和底板臌起卸压膨胀带内的解吸瓦斯,通过顺层张裂隙汇集到网格式抽采钻孔,进行及时有效的抽采.针对淮南矿区主采煤层(C 13)有近50%的区域具有远程开采卸压的条件,研究与掌握区域性大幅度提高主采煤层透气性与卸压瓦斯流动规律并有效地抽采其卸压瓦斯的方法与参数是实现主采煤层根治瓦斯灾害并实现安全、高效集约化生产的技术关键.距主采煤层近70m 的下部煤层(B 11)瓦斯含量较小.首先对其进行开采煤层的回采,利用远程采动卸压和煤岩层弯曲下沉变形破裂使透气性成千倍增加的作用,使主采煤层瓦斯大量解吸.但由于层间距较远,层间岩性致密,主采煤层及其下部30m 范围内的煤岩层处在开采煤层回采形成的弯曲下沉带内.该带内形成的裂隙多为顺层张裂隙,瓦斯穿层流动困难.为此在主采煤层底板10~20m 的花斑黏土岩和砂岩中布置了一条底板抽采巷,在抽采巷内向主采煤层打网格式上向穿层钻孔,使解吸瓦斯沿顺层张裂隙向抽采钻孔流动,即/卸压煤层底板岩巷和风格式上向穿层钻孔远程卸压法0抽采瓦斯,如图5所示.3煤 炭 学 报2009年第34卷在卸压区域内,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最大值均低于临界值4L /m in ,钻屑量的最大值均低于6kg /m.说明开采煤层卸压及瓦斯抽采彻底消除了卸压煤层的突出危险性.被卸压的在2121(3)工作面采用综放开采,安全回采840m ,原煤产量近100万.t 与未采取卸压瓦斯抽采的综采开采工作面相比,工作面平均图6 瓦斯流动活跃期与瓦斯抽采的效果F ig 16 A cti ve period o f gas fl ow i ng and gas ex tr acti on effect 产量由原来的1700t/d 提高到5100t/d ,达到以前的3倍;相对瓦斯涌出量由以前的25m 3/t 降低到510m 3/,t 降低了4/5.按试验工作面的瓦斯抽采能力和通风能力计算,工作面平均生产能力可达7000t/d (图6).21113 煤层群多层开采底板卸压瓦斯抽采技术煤层开采后,周围的煤岩层向采空区移动,采空区下方岩体向采空区膨胀开裂成裂隙,使得采空下方煤岩体应力释放产生位移、透气性增加、瓦斯压力减小,煤体中瓦斯解吸.利用煤层群多层开采后对底板煤岩层重复卸压膨胀增透效应,图7 煤层群多层开采底板卸压瓦斯抽采模拟F ig 17 P ressure -re li eved gas ex tracti on of fl oor o fm ult-i sea m 在膨胀断裂带的底板岩层内布置巷道和网格式穿层钻孔实现多重高效瓦斯抽采.淮南矿区B 8~B 4煤层属于煤层群开采,B 8,B 7b ,B 7a 不是突出危险煤层,B 6和B 4为突出危险煤层.因此,首先以非突出煤层B 8作为首采保护层,然后依次开采非突的B 7b ,B 7a 煤层,最后开采受到上保护层采动卸压保护的B 6,B 4突出危险煤层.当B 8采动后,B 7,B 6煤层处在膨胀断裂带内,在此断裂带的底板岩层内布置巷道和网格式穿层钻孔实现多重高效瓦斯抽采,如图7所示.B 8煤层开采后,由于B 4煤层与之距离达6213m,卸压效果不够充分,钻孔流量虽有提高,但提高幅度远不如距离较近的B 6等煤层,再加上开采过程中的卸压时间较短,使得B 8煤层开采时,B 4煤层含有的瓦斯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以致残余瓦斯压力仍达115~210M Pa .当然,其上部较近的B 7,B 6煤层的陆续开采,将使B 4煤层有一个多次卸压的过程,但距B 4煤层最近的上部B 6煤层也与之相距达3713m.则按关系式,有P c =010005S 2-010055S +010635,(1)计算,B 6煤层开采后,B 4煤层的残余瓦斯压力仍有01554M Pa ,瓦斯含量仍有610m 3/.t 这一瓦斯含量仍可能使回采时的相对瓦斯涌出量超过10m 3/,t 对安全生产仍有一定的威胁.B 7,B 6煤层的陆续开采,使B 4煤层有一个多次卸压的过程.通过对几个上部煤层多重开采的理论分析,发现当多重开采上部煤层时,下部的煤层经过多次卸压(尽管卸压并不一定充分),瓦斯得到多次释放,煤层的残余瓦斯压力将比开采单一上部煤层时的常规情况要低,即多重开采上部煤层时,下部卸压层的残余瓦斯压力P c 与层间距S 之间将不再满足式(1).实际的考察数据表明,在上部B 8,B 7,B 6煤层回采后,B 4煤层瓦斯压力降低了50%,煤层透气性系数增大了300倍以上,煤层钻孔瓦斯流量由原来的01008~01009m 3/m i n 提高到011455m 3/m i n ,增大了1611倍.实际上在多重开采上保护层之后,即在与B 4煤层距离分别是62130,52158,37130m 的B 8,B 7,B 6煤层开采后,B 4煤层的残余瓦斯压力实际为012MPa ,比按B 6与B 4煤层间距37130m ,按式(1)计算4第1期袁 亮:卸压开采抽采瓦斯理论及煤与瓦斯共采技术体系出的01554M Pa 低了很多.相应地,按照关系式n =381198e-010131S 计算,B 6煤层开采后B 4煤层钻孔瓦斯流量增大到的倍数将是2314倍,而实际平均是5015倍,证明多重开采上部煤层比开采单一煤层卸压效果更好(图8).图8 多重开采上部煤层卸压效果F i g 18 P ressure -relieved eff ec t of uppe r sea m21114卸压开采裂隙发育区地面钻孔管抽瓦斯技术图9 地面钻孔结构F i g 19 Structure of t he surface extraction bo reho le(1)地面钻孔设计.地面采空区钻孔的设计目的在于得到一个高效的地面采空区钻孔抽采系统,该系统能更多地抽采高浓度的瓦斯,并使采空区自燃的风险最小.这需要依据设计规范对地面钻孔进行优化设计,并对钻孔进行精心施工和优化处理.地面钻孔结构如图9所示,为了达到较好的抽采效果,地面钻孔的设计应符合如下要求:¹依据数值模拟结果,采空区钻孔需布置在已发生卸压(提高透气性)且瓦斯丰富的区域,从而能从卸压覆岩中截获更多释放的瓦斯,并使抽采率达到70%以上.º需要合理控制地面钻孔抽采采空区瓦斯的流量和负压,以得到一个稳定的流量和浓度,并且使得回采工作面进入采空区的氧气量最小,从而降低工作面自然发火的危险.»钻孔结构设计.设计表土层厚284m,钻孔总计深度为68013m,其中,地表到基岩(坚硬岩层止)深324m ,采用<349mm 钻头钻进,下<299mm @10mm 套管,并注水泥砂浆固井,以防第四纪含水层的水、砂涌入井下;基岩段用<241mm 钻头钻进到13-1煤层顶板以上40m (15煤以上5m )为止,下<17718mm @10mm 的套管至地面,并注水泥砂浆固井;再往下改用<15214mm 钻头钻进,穿过13-1煤到11-2煤层顶板以上5~8m 止,此段下<13917mm @10mm 的筛管,不固井.其目的:¹防止13-1煤层受采动后塌孔;º使13-1,13-2,12,15煤层卸压瓦斯和11-2煤采空区瓦斯均具备通过管道周边间隙和筛管孔进入钻孔,以此达到全层同时预抽目的;»由于筛管周边间隙存在,使筛管与周边岩层脱离接触,减轻岩移对筛管的影响.终孔改用<91mm 钻头钻到11-2煤层底板,并用木柱塞实,其设计构想:¹在11-2回采面过钻孔时,防止钻孔内的积水突然涌入工作面;º检查钻孔偏斜程度.(2)地面钻孔抽采采空区瓦斯技术效果.通过对地面采空区瓦斯抽采数据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采空区瓦斯抽采对减小回风流及其它抽采方法(如顶板钻孔、上隅角抽采管道)的瓦斯浓度有很大影响.尽管在钻孔工作的早期阶段并不明显,但随着工作面离开钻孔位置,钻孔的瓦斯流量和浓度都随之增加,回风流及顶板钻孔或巷道内的瓦斯浓度也开始下降,典型情况下降低012%~013%(图9).可以预期,采空区地面钻孔的应用,将减轻工作面回风流或减少井下其它抽采方法,且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场考察结果表明,地面钻孔单孔抽采瓦斯最高达22190m 3/d ,平均14943m 3/d.单孔年抽采瓦斯5煤 炭 学 报2009年第34卷300万m 3.在采动影响区域,实现了单孔瓦斯浓度60%~95%,瓦斯抽采率64171%,单井年抽采300~1100万m 3,抽采半径229~810m.地面钻孔可有效抽采采动影响区域的瓦斯,也可作为采空区抽采孔.212 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技术根据煤层赋存条件,文献[5-8]认为:首采关键卸压层,沿采空区边缘沿空留巷实施无煤柱连续开采,通过快速机械化构筑高强支撑体将回采巷道保留下来,沿空留巷与综采工作面推进同步进行,在留巷内布置上(下)向高(低)位钻孔,抽采顶(底)板卸压瓦斯和采空区富集瓦斯,工作面埋管抽采防止采空区瓦斯大量向工作面涌出,以留巷替代多条岩巷抽采卸压瓦斯,大大减少岩巷和钻孔工程量,实现煤与瓦斯安全高效共采,如图10所示.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全国十几个典型工作面,为今后深井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群煤与瓦斯共采及瓦斯利用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技术保障.图10 地面钻孔管抽瓦斯效果F i g 110 Extraction e ffect o f surface ex tracti on bo reho le21211 无煤柱留巷/Y 0型通风采空区瓦斯分布规律文献[8]根据新庄孜52210/Y 0型通风工作面的煤层赋存和巷道布置条件,数值计算/Y 0型通风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浓度场分布规律,模拟工作面倾向长150m,采空区走向长350m,为近水平煤层,采空区空隙n =0113~0133,垮落碎胀系数K p =1115~1150;采空区瓦斯涌出强度W =0150m ol/(m 2#h),采空区连续漏风总量100m 3/m i n ,/Y 0型通风采空区瓦斯浓度场分布见文献[8]中的图3./Y 0型通风采空区瓦斯浓度场模拟结果表明,在采空区瓦斯涌出强度一定和有效控制采空区漏风条件下,/Y 0型通风易于在采空区积存高浓度瓦斯,在工作面上部留巷采空区后部50m 瓦斯浓度超过10%,100m 位置瓦斯浓度超过20%,300m 位置采空区瓦斯浓度达到40%.因此,对于两进一回/Y 0型通风系统,在留巷后部一定位置区采空区内部富集大量高浓度瓦斯,同时,/Y 0型通风采空区与采场顶板竖向裂隙区连通,为采场顶板富集瓦斯区连续提供高浓度瓦斯,利于采场顶板瓦斯富集区瓦斯抽采,因此,在留巷内向采空区顶板竖向裂隙区或采空区施工抽采瓦斯钻孔,可以抽采采空区高浓度的瓦斯资源,为首采关键卸压层煤与瓦斯共采创造良好的安全保障.图11 无煤柱沿空留巷钻孔法抽采瓦斯原理F i g 111 M ethane dra i nage boreho l es i n reta i ned goaf edge road w ay 21212 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技术效果淮南矿区无煤柱留巷卸压开采煤与瓦斯共采试验发现(图11),首采层沿空留巷采场内增压区(采煤工作面前方5~50m )、卸压区(采煤工作面后方40~150m,应力值降至原岩应力的91%),应力恢复区(采煤工作面后方150~500m 以远);钻孔验证发现采煤工作面后方50~6第1期袁 亮:卸压开采抽采瓦斯理论及煤与瓦斯共采技术体系300m 、顶板向上5~40m 环形竖向裂隙场内瓦斯浓度为10%~40%.卸压瓦斯分布规律:首采层采空区顶板瓦斯富集区,现场钻孔(1号)验证,抽采瓦斯浓度10%~30%,单孔抽采流量012~113m 3/m i n ,钻孔有效抽采区域为垂直煤层顶板向上410~1212倍采高(810~3616m ),倾斜方向0~40m,留巷内钻孔有效抽采长度500~600m;远程上向卸压煤层有效抽采瓦斯区,现场钻孔(2,3号)验证,抽采瓦斯浓度60%~95%,单孔抽采流量0125~1150m 3/m i n ;钻场有效抽采卸压瓦斯的走向长度超过200m (约40d),相当于3倍的层间距,钻孔有效抽采区域为左边角小于75b ,顶板方向发展高度超过130m.远程下向卸压煤层有效抽采瓦斯区,现场钻孔(4,5号)验证,抽采瓦斯浓度85%~100%,单孔抽采流量0112~0198m 3/m i n ;留巷下向钻孔有效抽采卸压瓦斯的走向长度120~150m (40~50d),钻孔有效抽采区域为左边角小于85b ,底板方向发展深度达到100m.经过现场试验考察得到,上向被卸压煤层通过1,2,3号.钻孔连续抽采(采煤工作面后方0~300m )顾桥矿13-1实现单面日产气30946m 3,日产煤16426,t 抽采率达72%;新庄孜矿B 11b 煤层瓦斯预抽率达7214%,下向被卸压煤层通过4,5号钻孔连续抽采新庄孜矿B 8煤层瓦斯预抽率达56%.213 卸压开采采动区松软煤岩巷道围岩控制理论与技术为实现卸压开采抽采瓦斯,必须控制卸压开采采动区松软煤岩巷道围岩变形,保证足够的巷道断面实施抽采工程,研究了/锚注一体化,锚封一体化0围岩整体主动控制技术,并获得成功,保证瓦斯抽采正常化.针对极易离层破碎型顶板煤层巷道支护与控制技术难题,成功研究了煤矿极易离层破碎型顶板预应力控制技术[9]:提出楔形加固区顶板控制理论,成功解决了淮南矿区煤层巷道、瓦斯抽采巷道设计及支护技术难题,使矿井巷道断面、通风阻力满足了矿井安全高效开采要求(图12).图12 巷道围岩模拟F i g 112 S i m u l ation o f roadway strata针对离层型顶板提出高强预应力支护概念,不仅强调支护材料本身的强度、锚杆与围岩的锚固强度,同时注重支护能够实现的初始支护力,即支护的预应力水平.离层破碎型煤巷掘进时,复合顶板通常有厚015~115m 的松动层(顶板煤岩互层)随掘随冒,有时受端头效应影响处于潜在垮落状态,打眼等微小的施工扰动都可能诱发垮冒.其负荷大致为15~25kN /m 2,采用人工拧紧螺母的方式安装的普通高强锚杆初始径向支护力一般低于10k N,这种低初锚力的支护尚不足于平衡松动岩体自重,更谈不上有效加固顶板,控制弱面离层,因而不能形成有效的主动支护,常常难以避免锚固区整体垮冒的失稳形式.高强预应力支护则针对复合顶板的渐进离层垮冒过程,充分调动围岩自身的稳定性和巷道特殊的结构效应,控制顶板的两类离层和垮冒,支护效果和安全状况随之大大改善(图13).3 创新高瓦斯矿井设计理论,建成安全高效示范矿井应用卸压开采抽采瓦斯研究成果,分析安全开采存在的问题,提出高瓦斯矿井井筒安全开采半径的新概念[10];淮南矿区要满足安全开采要求,半径应不大于4k m;安全开采、多层卸压开采的开采程序的设计原则;高瓦斯煤层群全面实施卸压开采后,实现高瓦斯煤层在低瓦斯状态下安全高效开采;解除了瓦斯及巷道松软围岩制约后,矿井采场能力提高80%以上;提出了高瓦斯矿井安全生产系统应预留富裕能力的设计理念;主持建成张集、顾桥等国家命名的示范矿井.7煤 炭 学 报2009年第34卷图13 巷道围岩支护效果F i g 113 Suppo rting e ffect o f road w ay strata4 结 语淮南矿区应用上述成果,实现了安全高效开采.2008年与1998年以前相比,采煤机械化程度由30%提高到85%,采煤工作面由70个减少为35个,煤炭产量由1000万t 增加到近6000万;t 综采工作面最高年产由60万t 增加到500万;t 矿井、采区、工作面资源回收率分别达到70%,85%,95%.瓦斯抽采量由1000万m 3增加到215亿m 3,抽采率由5%提高到48%,百万吨死亡率由4101降低到0110左右.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层和岩层的性质都会发生变化,笔者将继续关注埋深-1000m 及以下煤层开采过程中的高瓦斯、高地温、高地压等科学技术问题,继续研究、探索煤矿深井开采面临的许多新的技术难题.参考文献:[1] 钱鸣高,石平五.矿山压力及其控制[M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2] 谢和平.深部高地应力下资源开采与地下工程)))机遇与挑战[R ].北京:第175次香山科学会议报告,2002:179-191.X i e H ep i ng.R esources exp l o itation and underground eng i neer i ng under the cond iti on of high g round stress i n deep depth )))chance and chall enge [R ].R epo rts o f 175th X i ang s han Sc i entifi c Confe rence ,2002:179-191.[3] 周世宁,林柏泉.煤层瓦斯赋存与流动理论[M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7.[4] 张铁岗.煤矿安全技术基础管理[M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5] 袁 亮.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理论与实践[M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8.[6] 袁 亮.留巷钻孔法煤与瓦斯共采技术[J].煤炭学报,2008,33(8):898-902.Yuan L iang .T echno l ogy o f si m ultaneous extraction o f co al and gas w ith bo reho les drilled i n reta i ned road w ay [J].Journal of Ch i na Coa l Society ,2008,33(8):898-902.[7] 袁 亮.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群无煤柱快速留巷Y 型通风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J].中国煤炭,2008(6):9-13.Yuan L i ang .K ey techno logy for si m ultaneous ex tracti on o f coal/g as i n low per m eab l e high gas conten t coa l sea m c l uster under pillarless gob -side entry reta i ned w it h Y t ype ventil a ti on [J].Chi na Co a,l 2008(6):9-13.[8] 袁 亮.低透气煤层群首采关键层卸压开采采空侧瓦斯分布特征与抽采技术[J].煤炭学报,2008,33(12):1362-1367.Yuan L iang .G as distributi on o f the m ined -out side and ex tracti on techno logy o f first m i ned key seam re li e-fm i n i ng i n gassy mu lt-i seam s o f l ow per m eab ility [J].Journa l o f Ch i na Coa l Society ,2008,33(12):1362-1367.[9] 袁 亮.深井巷道围岩控制理论及淮南矿区工程实践[M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10] 袁 亮.高瓦斯矿区复杂地质条件安全高效开采关键技术[J].煤炭学报,2006,31(2):174-178.Y uan L i ang .K ey techn i que of safe and hi gh effic i ency m i n i ng i n h i ghly gassy m i ning area w ith co m plex geo l og ic conditions [J].Journa l o f Ch i na Coa l Society ,2006,31(2):174-1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