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归脾丸治疗室性早搏临床分析
人参归脾丸的临床应用解析,你不想知道吗?

人参归脾丸的临床应用解析,你不想知道吗?人参归脾丸药物组成:人参80g,白术(炒)160g,茯芩160g,甘草(蜜炙)40g,黄芪(蜜炙)80g,当归160g,木香40g,龙眼肉160g,酸枣仁(炒)80g,远志(去心甘草炙)160g.功能主治:益气补血,健牌养心,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食少体倦,面色萎黄以及脾不统血所致的便血,崩漏、带下诸症,用法用量:丸剂,每丸重9g。
.口服。
1九/次,2次/日.。
临床应用:1.心悸:证属气血两虚。
症见心悸头晕,面色不华,倦怠无力,舌质淡红,脉细弱。
2.不寐:证属心脾两虚。
症见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脉细弱。
3.眩晕:证属气血亏虚。
症见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白少华,唇甲色淡,发色不泽,饮食减少,身倦乏力,神疲懒言,心悸不宁,少寐多梦,舌质淡,脉细弱。
4.血证:证属气不摄血。
症见四肢、前胸甚则全身出血点或出血斑,或鼻出血,或牙龈渗血,刷牙时出血,女子还可见月经量多甚至崩漏下血,伴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头晕气短,耳鸣,心悸,夜寐不宁,舌质淡,脉细无力。
应用鉴别:1.功能类同药物鉴别:与归脾丸的鉴别:两药均为气血双补之剂,均可用于心脾两虚所致的疾病,两药的药物组成基本相似。
但二者的不同在于,归脾丸改人参归脾丸中的人参为党参,并增加了大枣一味药,所以,相对减弱了补气之力而增强了养血安神之功。
2.主治类同药物鉴别:1.与安神补心丸的鉴别: 二者均能治疗心悸。
安神补心丸所冶心悸,为肝肾亏虚、阴血不足之证,常伴有心烦少寐、梦遗滑精、手足心热等症状。
而人参归脾丸为思虑过度,劳伤心脾之证,常伴有失眠健忘、神疲食少、面色萎黄等症状。
2.与炙甘草合剂的鉴别:两药均为治疗心悸常用方剂,皆用于心悸的虚证。
人参归脾丸所治之心悸,为心脾两虚,血虚不能滋养心神之证,用于思虑过度或过劳所致心悸怔忡,常伴有失眠健忘,头晕乏力,面色萎黄。
归脾丸,能调治的病种

归脾丸,能调治的病种导语归脾丸,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
是一剂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的药方。
但是,最新的研究显示,归脾丸不仅仅能健脾安神,还能治疗很多疾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归脾丸的来源】宝佑元年(1253年),南宋的医家严用和,字子礼,南宋庐山人,集三十余年之经验,著成《济生方》十卷,刊刻于世。
而这本书里比较著名的一剂药方是:“济生肾气丸”也就是归脾丸的前生。
但是严用和的方子还没有完整,到了明代的时候,明代太医院的院长薛立斋又给增加了两味药:当归和远志,这样就成了我们今天见到的归脾丸了。
【中药处方】归脾丸处方:党参80g 白术(炒)160g 炙黄芪80g 炙甘草40g 茯苓160g 远志(制)160g 酸枣仁(炒)80g 龙眼肉160g 当归160g 木香40g 大枣(去核)40g功效主治: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用法用量:用温开水或生姜汤送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3次。
摘录:《中国药典》近年来,经临床实践与研究证实,归脾丸的新用途:一、治疗小儿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临床报导,本方用于治疗气血两虚型小儿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获得显著效果。
用法:每日3次,每次9克,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痊愈或好转。
二、治疗神经衰弱据报导,有人用归脾丸治疗气血两虚型神经衰弱患者多例,均获佳效。
用法:每日服药2次,每次9克,1周为1个疗程,一般两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
经服药1~2周后,耳鸣、失眠及精神倦怠等症状明显得到改善。
据观察,病程较短的疗效优于病程较长者。
三、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及阵发性心动过速用归脾丸治疗气血两虚窦性心动过缓及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亦获得满意效果。
用法:每日3次,每次9克,1周为1个疗程,一般两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
归脾丸可治疗多种心脏病

归脾丸出自宋代的《济生方》,是一种十分常用的中成药。
它由党参、白术、黄芪、龙眼肉、酸枣仁、木香、当归、远志、甘草、茯苓、大枣等药物组成,具有健脾养心、益气补血的功效,适合有食少体倦、面色萎黄、健忘失眠、心慌心悸等心脾两虚症状的患者使用。
在临床上,归脾丸主要用于治疗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高血压、缺铁性贫血、甲状腺机能亢进、胃十二指肠溃疡及顽固性失眠等病症。
近年来,随着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归脾丸还能有效地治疗以下4种心脏疾病:●可治疗冠心病有医师用归脾丸治疗31例气血两虚型冠心病患者。
这些患者在服用归脾丸20~30天后,其心慌、胸闷、胸痛等自觉症状及舌上的瘀点均消失,病情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用归脾丸治疗冠心病时,患者可每次服9克,每日服2次,连续用药15天为一个疗程,多数患者用药1~2个疗程即可使病情好转。
●可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及阵发性心动过速有医师用归脾丸治疗气血两虚型窦性心动过缓或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各5例,均获得满意的疗效。
多数患者在服用此药10~15天后,其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的症状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这说明归脾丸在抗心律失常方面具有双向调节的效应。
用归脾丸治疗此病时,患者可每次服8~10克,每日服2~3次,连续用药7天为一个疗程,大多数患者用药两个疗程即可使病情好转。
●可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一种以心血管系统功能失常为主要表现的神经官能症。
此病患者可出现心慌、气短、心前区不适及耳鸣、失眠、精神倦怠等多种多样的自觉症状。
有医师用归脾丸治疗100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
这些患者在用药20~30天后,有19例患者的病情得到显著的改善,有72例患者用药有效,有9例患者用药无效,总有效率约为91%。
用归脾丸治疗此病时,患者可每次服9~15克,每日服2~3次,连续用药7天为一个疗程,大多数患者连续用药一个疗程即可使病情好转。
●可治疗早搏早搏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很多西药都能有效地治疗此病,但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归脾汤合生脉散治疗室性早搏的体会

制β受体阻滞剂,使心率减慢、减少心肌耗氧量,同时使心室舒张期延长;改善左室充盈、增加舒张末期容量,改善心肌缺血;抑制快速心律失常,去除心力衰竭诱因;增加心肌修复能力,防止心肌内钙离子超负荷;抑制交感神经———肾素释放,减少CA对心肌的直接损害。
现已证明心功能I I级~III级及心功能Ⅳ中病情稳定,无液体储留,体重恒定且不需静脉用药者可使用,而且在治疗头两周内就可获得早期临床益处。
总之,美托洛尔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冶疗中,只要掌握好适应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靶剂量是安全有效的。
参考文献:[1]倍颖.卡维地洛冶疗慢性心衰的临床观察[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2.[2]田颖.美托洛尔和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血管病杂志,2007,12(12).[3]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07.[4]肖践明,赵玲.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理研究状况[J].心血管病学进展,1995,16:203-207.[5]韩继嫒,张银环,涂源淑.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4,10:330-331.[6]董廷荣.4种药物疗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0,16:8.[7]郑永兰,舒茂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变异变化与心衰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探讨[J].重庆医学,1999:28.(收稿日期:2008-02-11)归脾汤合生脉散治疗室性早搏的体会王晖(泌阳县中医院,河南泌阳463700)[摘要]目的:通过对室性早搏病人的临床观察,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符合中医心脾两虚,气阴亏损的表现。
方法:以归脾汤合生脉散为基本方,治疗室性早搏患者48例,并随机与西药治疗组相对照。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4%,显效率为47.9%,对照组有效率为l%,显效率为24.4%。
结论: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P<0.05)。
归脾丸的临床新应用

归脾丸的临床新应用摘要:归脾丸处方来源于宋代严用和《济生方》“归脾汤”,我国药典1985年版开始收载。
近年来归脾丸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随着临床实践不断有所扩展,本文就归脾丸的临床应用新进展作一综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归脾丸;临床应用;新进展归脾丸是常用中成药,它由党参、白术、黄芪、龙眼肉、酸枣仁、木香、当归、远志、甘草、茯苓、大枣和生姜共12味中药组成。
具有健脾养心、益气补血的功效。
适用于食少体倦、面色萎黄、健忘失眠、心悸及各种出血症。
近年来,经临床实践与研究证实,本药还有不少较好的新用途,现综述如下。
1 治疗高龄产妇产后出血李忠辉、梁冬儒、赖竹圆报道[1],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高龄产妇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
对照组使用缩宫素治疗,在胎儿娩出后立即静脉滴注10U的缩宫素注射液,次数为1次;观察组口服归脾丸联用缩宫素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治疗,口服归脾丸的方法:有产兆后10g/次,3次/d;缩宫素注射液的用法及用量同对照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用法及用量:在第二产程末静脉滴注,浓度为10%的葡萄糖酸钙10mL+葡萄糖注射液100mL,持续静滴10min。
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归脾丸与诸药联用能够起到补气血的效果,同时具有养血安神、益气健脾的功效。
2 治疗抑郁症杭传珍、魏绪华[2]报道,选取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合用组(n=30)和阿米替林组(n=30),两组均服阿米替林片,每次25~50mg,每晚1次,合用组同时加服归脾丸,每次8丸,每天3次。
两组均以8周为一个疗程。
治疗8周后统计,合用组痊愈9例,显效11例,好转8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33%;阿米替林组痊愈7例,显效9例,好转6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73.33%。
合用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归脾丸近年来治疗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症、老年期阈下抑郁症[3]取得良好效果。
室性早搏从“心脾论治”

药用君以瓜蒌、薤白、半夏、石菖蒲;臣以陈皮、白术、茯苓、 竹茹、远志;佐使以桔梗、砂仁、炙甘草等。 1.2.4 活血化瘀,健脾宁心法;用于瘀阻心脉证。症见:心悸不安, 胸口刺痛,痛有定处,夜间加重,舌质暗或有瘀斑,苔薄,脉涩 或结、代。药用君以丹参、桃仁、红花、当归; 臣以黄芪,延胡索、 川芎、赤芍; 佐使以陈皮、鸡血藤、炙甘草等。 1.2.5 疏肝理脾,理气安神法;用于肝郁扰神证。症见:心悸, 时作时止,善太息,饮食差,舌红,苔白或腻,脉细弦。药用君 以陈皮、白术、党参、柴胡、香橼、合欢皮;臣以木香、郁金、 绿梅花、枳壳、佛手;佐使以当归、白芍、焦三仙等。
1 辩治经验
1.1 病因病机 陶永教授认为,心悸主要由年迈体虚、七情内伤、感受外邪等
致心神不宁,或痰饮、血瘀等致心脉痹阻,邪扰心神而发。本病总 属本虚邪实,脾胃运化失常,气血阴阳亏损为本,瘀血、痰浊为其病 机关键。心悸病位在心,与肝、脾、肺、肾等脏有关,尤与脾密不可 分。脾胃为后天之本,发挥其生理机能以养五脏。脾健,气血化生 充足,则心有所养。若脾运化失常,气血无源,则心血亏虚,心体失 濡;故《证治汇补·惊悸怔忡》云:“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养者血。 心血一虚,神气失守… … 此惊悸之所以肇端也”表明心血失荣而 引发心悸 [3]。脾胃主气机之升降,脾气健,则气机调顺,气顺则血 行;反之,气虚难以维持血液前行,致血道失利而诱发心悸。故《医 林改错·卷上》云:“心跳心忙,用归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方 ( 血府 逐瘀汤 ) 百发百中 [4]。”脾位于中焦,为水液输布的枢纽,对人体内 水液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若脾虚,津液不布,聚湿成痰,则痰阻心 胸而心悸,如《血证论 怔忡》曰:“心中有痰者,痰入心中,阻其心 气 ,是 以 心 跳 不 安 。”陶 永 教 授 常 示 :心 悸 ,治 疗 上 应 分 清 主 次 ,标 本兼顾,但无论本虚邪实,均与心脾密切相关。 1.2 常用治法
人参归脾丸治疗室性早搏临床分析

致血行 不肠 , 脉象细弱 , 则气血瘀阻 而出结 代脉 。 , 久 据此 用人参归脾 丸
本文5 病 例均为2噼 1 唰 O 月至20年3 间经临 床其他各项检 查 08 月 示无器 质性心脏 病的门诊患者 , 1例 , 男性 9 女性3例 , l 年龄2 ~4 岁, 4 8 平 均3 .岁 , 5 8 病程 3 个月2 例 ,个 月 ~1 l例 ,年 以上6 l 联律 ~6 8 6 年 6 1 例 二 5 , 例 三联律 2 , 例 无成对 室早及 多形 、 多源性 室早 , 下者为偶 发室早 , 余 临床 症状以胸 闷、 气短 、 心悸、 头晕 、 力, 乏 心前 区不适感为主 。
室性早搏是一 种提 前发生的异位搏 动 , 室早 , 简称 是最 常见 的一种 心律失常 , 近年来人们认识 到它不仅见于心 脏病患者 , 而且也常 常见于 正常人, 是一种功能性改变 , 不伴有心脏器质性改变 , 其虽不似器质性室
3 讨 论
依 早搏 的异 位起 搏点不 同, 可分为 房性 、 性 、 性最 为 常 见 。
早危害性 大 , 但因其 也有 临床症 状 , 一部 分人有 心慌 、 晕、 可使 头 倦怠 乏力 , 闷或 心前 区“ 不出的难 受感 ”心 脏有漏跳 , 胸 说 , 心脏在胸 内翻动 等感觉, 且这些症状往往在人们 息或入睡前发生 , 响情绪 , 可影 扰乱睡 眠及休 息质量 , 故有治疗的必要性 , 医的扰 失常 药对 室早的治疗 西 虽有 一定疗 效 , 此类药一般均有 负性 传导及心脏抑制 等副作用 , 但 这对 于无器质性J 帕茼 而有室早的人来说是 不利 的, 而笔者采用 中医成药对 症治疗 , 取效满意 , 报道如下 。 现 1 资料 与方 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疗效分析
王金玲
【期刊名称】《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2(28)6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87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复律爽汤(西洋参、麦冬、五味子等)联合盐酸美西律片治疗,对照组只采用盐酸美西律片口服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4周后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4周后室早发生数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P-R间期和Q-T 间期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SN、EF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复律爽汤联合盐酸美西律片治疗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疗效确切.
【总页数】2页(P1054-1055)
【作者】王金玲
【作者单位】承德市滦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承德0682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22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频发室性期前收缩34例临床观察 [J], 王生娟
2.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伴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观察
[J], 于清
3.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伴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观察[J], 于清
4.中西医结合治疗频发室性期前收缩34例总结 [J], 何金波
5.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频发室性期前收缩60例总结 [J], 鲍荣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 中医杂志,2000,41(7):410~4 1 1 . [2] 汪晓芳,张京春,陈可远,等.心安胶囊治疗室性心律失常30例临床
研究[J]. 中医杂志,2000,41(11):666 ~6 6 7 . [3] 王金荣,王知佳,唐桂荣.黄连生脉饮治疗过早搏动357例临床观察
[ J ] .中 医 杂 志, 2 0 0 1 ,4 2 ( 6 ):3 5 5 ~ 3 5 6 .
【收稿日期】 2009-02-25
系统网络的调控。2l-金维他含有锌、铁、锰、钾等多种量元素,2片/ d口服,能直接参与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统网络的调控,改善青春期少 女生长发育阶段微量元素的对不足,而产生整体效应。2l-金维他含有 维生素A 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维生素C等及 锌、铁 、锰、钾、钙 等 微 量 元 素 共 2 1 种,为 营 养 素 及 微 量 元 素 类 药 物 , 具有多种效能,可作为人或儿童的食物辅助剂。它参与体内糖类、氨基 酸、脂肪代谢,促进体内蛋白质、DNA、RNA的合成,增强内分泌及 疫功能,能促进并保护女性(尤其是生长发育期的青春期少女)生殖内分 泌功能。本研究中2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别但治疗组痊愈率明显高于 对照组,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青春期是性腺和生殖器官发育完善的 阶段,2l-金维他有好的调节月经周期和促排卵效果,显示了其在青春 期功血治疗中特有的支持治疗和功能调整作用。
1 0 ( 1 ):1 5 .
【收稿日期】 2009-02-06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
107
【关键词】室性早搏 中成药疗法 人参归脾丸
【 中 图 分 类 号 】 R9
【文献标识码】A
【 文 章 编 号 】 1674-0742(2009)05(b)-0107-01
室性早搏是一种提前发生的异位搏动,简称室早,是最常见的一种 心律失常,近年来人们认识到它不仅见于心脏病患者,而且也常常见于 正常人,是一种功能性改变,不伴有心脏器质性改变,其虽不似器质性室 早危害性大,但因其也有临床症状,可使一部分人有心慌、头晕、倦怠 乏力,胸闷或心前区“说不出的难受感”,心脏有漏跳,心脏在胸内翻动 等感觉,且这些症状往往在人们休息或入睡前发生,可影响情绪,扰乱睡 眠及休息质量,故有治疗的必要性,西医的抗心律失常药对室早的治疗 虽有一定疗效,但此类药一般均有负性传导及心脏抑制等副作用,这对 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而有室早的人来说是不利的,而笔者采用中医成药对 症治疗,取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口服中医成药人参归脾丸,1次1丸,1d2次,1个月为1个 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心脏听诊及心电图检查均示早搏消失或减少75%以上,临床 症状、体征消失;有效:心脏听诊及心电图检查均示早搏消失或减少50% 以上,有轻微心迹、胸闷及头晕乏力;无效:心脏听诊及心电图检查均示 早搏频次无减,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变。
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微量元素、维生素复合制剂配雌孕激素治疗 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不仅能迅速控制血,而且治疗后复发率低, 显示了其较好的远期疗效,值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 1 ] 李美芝.妇科内分泌学[ 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片社,2001:263. [2] 谢彤.青春期功血中西医结合诊治研究[J].江西中医药杂志,2003,
药物与临床
中外医疗 2009 NO.14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人参归脾丸治疗室性早搏临床分析
高晓英 (辽宁省大连辽渔医院心内科 辽宁大连 116113)
【摘要】用中医成药人参归脾丸治疗室性早搏 50 例,治疗后显效 38 例(76%),有效 8 例(16%),无效 4 例(8%),总有效率 92%。
2 结果 显效38例,其中用药4个疗程22例,5个疗程16例。有效8例,疗程为
6~8个月;无效4例,疗程超过8个月。总有效率92.0%。
3 讨论 依早搏的异位起搏点不同,可分为房性、交界性、室性早搏,其中
以室早最为常见。 早搏,属于中医心悸,怔忡范畴,脉象为结代脉,其致病因素较多,
最常见是气滞血瘀、心阳不足及气血两虚等,治疗原则是审因辩证,采 用养心安神,温阳活血,益气养血等方法。临床有报导[1~3]用中医中药 疗法治疗早搏,并与西药抗心律失常药治疗早搏进行疗效对比,示中医 疗法因辩证施治,标本同治,从补益气血、调和阴阳入手对早搏的治疗 优于西医的抗心律失常药,且对患者心悸、乏力处。笔者认为无器质性心脏病患 者的早搏多以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血瘀阻所致,心主血脉,心气不足 致血行不肠,脉象细弱,久则气血瘀阻而出结代脉。据此,用人参归脾丸 进行对症治疗,方中以当归、龙眼肉补养心血,用人参、黄芪、白术、炙甘 草益气健脾,以资生血之源,同时养心复脉是治疗心悸脉结代之药。酸枣 仁、茯远志安神定志,再辅以木香行气,使之补而不滞,诸药合用,补血养 心,益气安神,标本兼顾,符合病机,未见明显毒副作用,有效率为92%。 参考文献 [1] 李树清,牛成早,牟玲.早搏灵治疗过早搏动82例临床及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