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弹道课程设计
枪炮内弹道学-武器发射工程教学大纲

《枪炮内弹道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10431007课程英文名称:Interior ballistics of guns课程总学时:40 讲课:34 实验:6适用专业:武器发射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5月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是武器发射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本专业的学位课。
它是研究内弹道问题的基本理论之一,是武器系统设计者必备的专业知识。
本课程培养学生在武器系统设计过程中具有分析内弹道相关问题和具有解决武器发射中内弹道的安全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 基本知识:掌握枪炮内弹道学的基本理论,运用分析解法求解枪炮内弹道学的正反两方面设计问题;2. 基本理论、方法:经典内弹道学理论的基本模型,运用模型求解枪炮内弹道解法的方法等;3.能力和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会进行内弹道设计与求解并会分析发射过程中影响内弹道规律的相关问题。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课堂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解题思路的进行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等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3.计算机辅助设计:要求学生采用二维CAD和运用C语言等进行枪炮内弹道学的课程设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
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有火炸药理论、武器系统概论等。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1.对重点、难点章节应安排习题课,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2.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内容,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
内弹道设计与装药设计

有的动能或炸药量。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在口径d、弹丸质量m确定之后,又可根据弹丸的性质选取合理的弹 形,确定出弹形系数i,从而计算出弹道系数C。
在外弹道设计完成之后,即进入内弹道设计阶段。根据外弹道设计确 定出的口径d、弹重m和初速v0作为起始条件,利用内弹道理论,选 择适当的最大压力pm、药室扩大系数χk以及火药品种,计算出满足 上述条件的优化的装填条件和膛内构造诸元 。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炮膛工作容积利用效率的评价标准 在射击过程中,膛内火药气体的压力是变化的,而p-l曲线下面的面 积则反映了压力曲线变化的特点和做功的大小。如图
压力曲线下的面积在这个矩形面积中所占有的比例也就是ηg
g
pcp pm
lg pdt
0
lg
一般火炮的ηg约在0.4~0.66之间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五章 内弹道设计与装药设计
第一节 内弹道设计 第二节 内弹道优化设计 第三节 装药设计
第一节 内弹道设计
本节将介绍内弹道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几种典型武器的内弹道设计特 点。
一、引言
武器弹药系统设计的最基本的战术技术指标是武器的射程、弹丸的威 力、射击精度和武器的机动性能。
在战术技术论证时,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考虑,分析各种矛盾, 找出其主要矛盾,提出合理的战术技术要求。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最小号装药设计的具体步骤如下: (1) 计算出最小号装药的装药量ωn (2) 由已知弹丸质量m计算次要功计算系数φn (3) 根据选定的最小号装药的火药类型,考虑到热损失的修正,确定
内弹道课程设计

《内弹道学》课程设计报告题目:《152mm榴弹炮内弹道设计》学号:**********姓名:梁庆同组同学:陈周迪刘佳黄双帅指导老师:张小兵杨均匀时间:2011.9.151. 内弹道设计1.1 已知条件(1)口径 152mm(2)炮膛断面积 s=1.905dm 2(3)弹丸质量(kg )51kg (4)药室扩大系数 1.05(5)全装药 Pm (膛底铜柱压力,kg/cm 2) 3400 (6)对应最小号装药Pm (膛底铜柱压力,kg/cm 2)950(7)采用双芳-3火药,火药力f =950000kg.dm/kg ,压力全冲量 I k =2408kg.s/dm21.2 设计要求进行152mm 榴弹炮内弹道设计,要求初速达到V 965/g m s =,全装药压力小于给定压力。
设计炮膛构造诸元,火药参数,并进行正面计算。
1.3 设计过程简述(1)取定装填密度和相对装药量;本组选择数据范围为:0.6~0.9∆=,0.25~0.6mω=(2)取次要功计算系数1 1.02ϕ=,将指标铜柱压力转化平均最高压力;11(1)=1.12(1)33d d P P P m mωωϕϕ=++电测铜柱 (3)根据选定的∆,m p 计算出有弹道设计表中查出相应的gΛ;(4)计算ω及0W ;(5)求解g l 和g W ;2000g g s g l W W l S d Sl W η==Λ==(6)根据选定的 1.05k χ=,求解炮膛结构诸元;求药室长度kw l l χ00=0W q qωωω==•∆炮膛全长 0w g nt l l L +=炮身全长cw g sh l l l L ++=0cl 为炮闩长=(1.5~2)d(7)根据已知的∆,m p 查弹道设计表求出B,由下式计算出压力全冲量k I =,进而可求出火药的厚度(8)选取火药型号,进行适当修约规整后,进行正面计算,检验设计准确与否。
2.方案评价标准内弹道设计,有诸多评价标准,利用评价标准,我们可以判断方案的优劣。
火炮内弹道设计word资料29页

1 绪论内弹道(internal ballistics)是弹道的一部分,内弹道研究弹丸从点火到离开发射器身管的行为。
内弹道学研究对各种身管武器都有重要意义。
击发方法:任何类型的身管武器第一步需要击发火药。
最早的枪支、大炮由一个一端密封的金属管组成。
1.1 内弹道学研究对象内弹道学是研究发射过程中枪炮膛内及火箭发动机内的火药燃烧、物质流动、能量转换、弹体运动和其它有关现象及其规律的弹道学分支学科。
燃烧的发射药产生具有很高压力的气体,使弹丸加速穿过炮膛,直到以预定初速离开炮口。
初速是具有一定质量和形状的弹丸最终要达到的整个射程的基础。
在设计火炮时必须进行计算以保证最正常、最有效地产生所需要的初速。
发射装药产生的能量用于完成好几种工作。
大部分能量用于赋予弹丸速度。
能量还消耗在做下述功上:使弹丸旋转,克服弹丸与膛壁之间的摩擦力,使发射药和发射药气体在膛内运动以及使火炮后坐部分后坐。
有些能量还以热能的形式损失在身管、炮尾、弹丸和药筒(如果使用药筒的话)上。
发射过程都是从点火开始,通过机械击发、电热或其他方式将点火药点燃,所产生的高温气体及灼热粒子再点燃火药装药,迅即扩展到整个装药表面,并同时沿着药粒厚度向内层燃烧。
燃烧进行在一个封闭的空间中,这个空间前由弹丸的弹带封闭,后有火炮所采用的紧塞装置封闭,紧塞装置用于防止火药气体从后面逸出。
在发射药气体的压力达到能使弹丸运动的程度之前,发射药的燃烧速度与膛压增加的速度是成正比例的。
所谓“弹丸启动压力”就是指使弹丸开始向前运动的压力。
当弹丸沿身管向前运动时,供发射药气体占用的空间增大,因此膛压的增加速度减小。
当空间增加所导致的压力的增加相等时,膛压达到最大值。
自此以后膛压开始下降,同时弹丸却在继续加速,甚至在发射药全部燃尽后弹丸仍在继续加速,只是加速度逐渐减小,弹丸一出炮口即变为减速。
下图说明膛内压力、弹丸膛内行程和弹丸速度间的关系。
内弹道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有关点火药和火药的热化学性质,点火和火药燃烧的机理及规律;有关枪炮膛内火药燃气与固体药粒的混合流动现象,有关弹带嵌进膛线的受力变形现象,弹丸和枪炮身的运动现象;有关能量转换、传递的热力学现象和火药燃气与膛壁之间的热传导现象等。
内弹道课程设计报告

内弹道课程设计报告题目:152mm榴弹炮内弹道设计1、设计目的榴弹炮作为最早登场的陆军武器之一,历经了几百年沧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断采用新原理、新能源、新技术和新材料加以改进,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优势。
现代化的牵引式榴弹炮已经不是技术落后兵器。
所以我们要设计出优良的榴弹炮。
对152榴弹炮进行设计,通过设计研究明确身管设计方法和思路,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优化设计,从而提高该火炮的战术技术性能。
2、设计要求已知条件(1)口径 152mm(2)炮膛横断面积 s=1.905dm2(3)弹重45.5kg(4)药室扩大系数 1.05(5)全装药最大压力Pm〈3200kg/cm2(铜柱压力)(6)最小号装药最大压力Pm>=900kg/cm2(7)采用双芳-3火药,火药力为950000kg.dm/kg,Ik=2408kg.s/dm2初速分级如下表所示:表一装药号初速(m/s)全965一803二680三592四510五443设计要求(1)对152进行弹道设计 (2)对设计方案进行正面计算(3)进行装药设计(含点火药量、除铜剂等的设计计算)(选做)3、设计步骤(1)取定装填密度和相对装药量;我们小组取∆=0.28至0.85,m ω取0.25至0.8 (2)取次要功系数ϕ,mK ωλϕ2+=。
对于榴弹炮K=1.06,将铜柱压力转化为实际压力;铜实m m P P *12.1= (3.1)ggk∧+∧+=11312χλ (3.2)(3)根据取定的m P 、∆、mω,在弹道设计表中查出相应的相对行程g ∧;(4)计算ω和o V ; m m*ωω=(3.3)V 0=ω/Δ (3.4) (5)求解g l ,g V : SV l oo =,其中201905.0m S = (3.5) og og g V V l l ==∧ (3.6)(6)根据选定的K χ=1.5,求解炮膛诸元求解药室长度kov l l oχ=(3.7)炮膛全长ov g nt l l L += (3.8) 炮身全长c v g sh l l l L o++= (3.9)其中c l 是炮闩长度,一般0.2~5.1=dl c(7)根据已知的m P 、∆、mω,在弹道设计表中查出相对应的B ,由公式 2SmBf I K ϕω=(3.10) 求得Ik ,进而求得火药弧厚。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弹道设计

淮海工学院课程设计报告书课程名称: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二)题目:弹道计时器设计系(院)://////学期:2010-2011-1专业班级:88姓名:999999学号:555555一、所选课题: 弹道计时器的设计 二、任务与要求设计一个用来测量手枪子弹等发射物速度的便携式电池供电计时器,这种计时器可用来测定子弹或其他发射物的速度。
竞赛射手通常用这种设备来测定装备的性能。
基本操作要:射手在两个分别产生起始测量脉冲和终止测量脉冲的光敏传感器上方射出一个发射物,两个光传感器(本例中假定为阴影传感器)分开放置,两者之间的距离已知。
发射物在两个传感器之间的飞行时间直接与发射物的速度成正比。
如下图所示,当子弹等发射物从上方经过起始传感器产生ST 信号,经过终止传感器时产生SP 信号。
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
通过测量子弹等发射物经过传感器之间的时间T 就可计算出子弹的速度V=S/t 。
起始传感器终止传感器阳光弹道图1三、方案制定使用中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弹道计时器。
此方案中主要用到555定时器、十进制计数器、译码器、七段数码管以及一些小型门电路和触发器等。
四、弹道计时器的原理运用中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本课题要分为一下几点:(1)传感器对计数器的控制。
在传感器的选择上,要注意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能否直接控制下一级电路。
此论文中采用天幕靶控制计数器的工作与停止。
天幕靶是一种光电传感器,它能将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在子弹遮蔽第一个天幕靶时,即会产生一个脉冲,此脉冲带动计数器工作,在子弹遮蔽下一个天幕靶时又产生一个脉冲,让计数器停止工作。
若将此脉冲作为使能信号,就必须使其从子弹到达第一个天幕靶一直维持到子弹到达第二个天幕靶。
由此便想到了利用T 触发器的特性达到此要求。
(2)脉冲发生器的设计。
用石英晶体振荡器和分频器构成时钟脉冲。
因为555定时器组成的多谐振荡器最高振荡频率只有500KHz,而本设计要求脉冲频率较高,故采用石英晶体振动器。
导弹设计课程设计

导弹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导弹的基本结构、原理及分类,掌握导弹设计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掌握导弹飞行原理,了解导弹的制导、推进、载荷等关键技术。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导弹事业的发展历程,认识导弹技术在国防和科技领域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导弹设计中的技术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导弹设计的简单实践项目,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导弹设计原理,开展创新设计,培养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导弹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
2. 学生通过学习导弹设计,增强国防意识,树立爱国主义情怀。
3.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本课程针对八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爱国情怀为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导弹设计的基本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技领域的兴趣,为我国国防事业培养后备人才。
二、教学内容1. 导弹基本概念:导弹的定义、分类、结构及原理,导弹发展历程及在国防中的应用。
2. 导弹飞行原理:气动布局、推力与阻力、飞行控制、制导系统等。
3. 导弹关键技术:推进技术、制导技术、载荷技术、突防技术等。
4. 导弹设计实践:分析导弹设计案例,了解设计流程及方法,开展小组合作设计简单导弹模型。
5. 创新设计: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导弹创新设计,培养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紧密结合教材,按照以下进度安排:第一课时:导弹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气动布局原理。
第二课时:导弹飞行原理,推进技术及制导技术。
第三课时:导弹载荷技术,突防技术。
第四课时:导弹设计实践,分析案例,开展小组合作设计。
第五课时:创新设计,展示成果,总结评价。
教学内容科学系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导弹设计相关知识,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弹道学课程设计

弹道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弹道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影响弹丸运动轨迹的因素,如重力、空气阻力等。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弹丸(如步枪子弹、炮弹)的弹道特性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差异。
3.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弹道学中的关键概念,如初速、射程、精度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弹道学原理,分析并计算特定条件下的弹丸飞行轨迹。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弹道学相关理论,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案例研究,分析弹道学在军事、射击运动等领域的应用,提高跨学科综合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物理学,尤其是弹道学领域的兴趣,提高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2. 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意义,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3. 学生通过学习弹道学,培养严谨、客观、理性的思维方式,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弹道学原理和实际应用,注重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培养。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弹道学基本知识,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弹道学基本原理:介绍弹丸运动轨迹的影响因素,包括重力、空气阻力、发射角度等,对应教材第二章。
2. 弹丸类型与弹道特性:分析不同类型弹丸(步枪子弹、炮弹等)的弹道特性,对应教材第三章。
3. 弹道学关键概念:讲解初速、射程、精度等概念,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对应教材第四章。
4. 弹道计算与分析:教授弹丸飞行轨迹的计算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对应教材第五章。
5. 实践应用:探讨弹道学在军事、射击运动等领域的应用,结合教材第六章进行讲解。
6. 实验设计与操作: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弹道学相关理论,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对应教材第七章。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周:介绍弹道学基本原理,学习教材第二章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弹道学》课程设计报告题目:《152mm榴弹炮内弹道设计》学号:**********姓名:梁庆同组同学:陈周迪刘佳黄双帅指导老师:张小兵杨均匀时间:2011.9.151. 内弹道设计1.1 已知条件(1)口径 152mm(2)炮膛断面积 s=1.905dm 2(3)弹丸质量(kg )51kg (4)药室扩大系数 1.05(5)全装药 Pm (膛底铜柱压力,kg/cm 2) 3400 (6)对应最小号装药Pm (膛底铜柱压力,kg/cm 2)950(7)采用双芳-3火药,火药力f =950000kg.dm/kg ,压力全冲量 I k =2408kg.s/dm21.2 设计要求进行152mm 榴弹炮内弹道设计,要求初速达到V 965/g m s =,全装药压力小于给定压力。
设计炮膛构造诸元,火药参数,并进行正面计算。
1.3 设计过程简述(1)取定装填密度和相对装药量;本组选择数据范围为:0.6~0.9∆=,0.25~0.6mω=(2)取次要功计算系数1 1.02ϕ=,将指标铜柱压力转化平均最高压力;11(1)=1.12(1)33d d P P P m mωωϕϕ=++电测铜柱 (3)根据选定的∆,m p 计算出有弹道设计表中查出相应的gΛ;(4)计算ω及0W ;(5)求解g l 和g W ;2000g g s g l W W l S d Sl W η==Λ==(6)根据选定的 1.05k χ=,求解炮膛结构诸元;求药室长度kw l l χ00=0W q qωωω==•∆炮膛全长 0w g nt l l L +=炮身全长cw g sh l l l L ++=0cl 为炮闩长=(1.5~2)d(7)根据已知的∆,m p 查弹道设计表求出B,由下式计算出压力全冲量k I =,进而可求出火药的厚度(8)选取火药型号,进行适当修约规整后,进行正面计算,检验设计准确与否。
2.方案评价标准内弹道设计,有诸多评价标准,利用评价标准,我们可以判断方案的优劣。
2.1火药能量利用效率标准火炮的能源都是利用火药燃烧后释放出的热能,因此,火药能量能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就应当作为评价武器性能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
即有效功效率。
221122=1g g g mv mv f k ωγηωω=-或2.2炮膛容积利用效率充满系数或炮膛工作容积的利用效率22gg g mmv V p ϕη=2.3火药相对燃烧结束位置kk gl l η=为火药相对燃烧结束位置。
由于火药点火的不均匀性以及厚度的不一致,计算出来的火药燃烧结束位置由于是以几何燃烧定律的假设为基础的,所以并不代表所有颗粒的燃烧结束位置,仅是一个理论值,实际上各颗粒的燃烧结束位置分散在该理论值的附近一定区域内。
若kl 接近炮口时,必能有一些火药没有能够燃烧完成就飞出炮口,在这种情况下,不仅火药的能量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而且会造成初速的较大分散。
一般火炮的k η应小于0.72.4炮口压力gp 压力越大,对炮手的伤害越大,应对其有一定限制。
2.5武器寿命火炮使用过程中,高温火药气体的烧蚀作用和高速气流的冲刷作用,以及弹丸运动的摩擦作用,使得身管的射击性能不断衰退,因而就产生了使用寿命的问题。
身管使用寿命通常以在丧失一定战术和弹道性能以前所能射击的发数来表示。
影响身管寿命的因素很多,在弹道设计方案中,主要考虑以下一些影响寿命的因素。
最大压力 弹丸在最大压力处作用在膛线导转侧上的力也将达到最大值。
随着射击次数的增加,在最大压力处的膛线也将产生最大的磨损,另外由于膛压的增高,火药气体的密度也相应增大,因此传给炮膛内表面的热量也就越多,这样就加剧了火药气体对炮膛的烧蚀。
从提高身管寿命的要求来讲,最大压力太高是有害的。
装药量 口径越大或初速越大的武器,装药量与膛内表面积的比值也越大,因而膛内表面上的温度也越高,烧蚀现象越严重。
为提高身管的寿命,在弹道设计时应尽可能选择装药量较小的方案。
弹丸相对行程长 武器的身管越长,火药气体与膛内表面接触的时间也越长,火药气体对炮膛表面的烧蚀也更加严重,使身管寿命下降。
另一方面,在给定初速的条件下,弹丸行程越长,装药量可以相对减少,对提高身管寿命又是有利的。
半经验半理论公式:()2211gv v g qg tj vKN g Λ+Λ=ω为条件寿命。
简化得qg tj K N ω1+Λ'=3.内弹道设计过程3.1方案评价标准的指标选定1) 火药能量利用效率标准2231122=1400~1600101ggg mv mv f k ωγηωω==⨯-或2) 炮膛容积利用效率220.4~0.5gg g mmv V p ϕη==3) 火药相对燃烧结束位置0.3kk gl l η=< 4) 炮口压力 70g p Mpa < 5) 武器寿命对于加农炮,有如下寿命公式:1,200g tj N K K mωΛ+''=≈其中选定评价指标约束后,就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设计火炮,选定诸多参数。
3.2 内弹道设计按如下步骤设计火炮结构诸元:a) 在相对装药量和装填密度范围内,进行编程计算。
程序编制按照内弹道表编表过程来进行,即依据l ψ分析解法逆过程编制。
程序编制好后,进行选点计算。
指导图如下:各点的评价标准值图如下:由于是程序计算,选取的点较密,计算准确,指导图光滑。
设计152mm榴弹炮,根据经验,设计选取的最优方案,应该在指导图最小膛容点,左下方。
b)根据炮口压力,火炮容积利用率,相对燃烧结束位置指标选定相对装药量,如下图示:由上图确定相对装药量:由上图确定相对装药量:0.35mω<0.29~0.37 mω=由上图确定相对装药量:取定0.32mω=,此时2312=145510gmv ωηω=⨯ 满足评价指标条件。
c) 在取定相对装药量的基础上,作出各指标图,选定装填密度身管不可以过长,也不能过短,且榴弹炮,装填密度有一定限制,装填密度应该小于0.8炮口压力满足指标要求,容积率也满足,在0.4~0.5之间。
0.27~0.47ω=相对燃烧点应该小于0.3,取定装填密度为0.7kg/dm3,这样寿命也不会过短,此时各指标值均满足条件。
d) 计算炮膛构造诸元e) 火药已知诸元f) 最小号装药设计由于在全装药设计中,已经确定了火炮膛内结构尺寸及弹重,所以最小号装药设计是在已知火炮构造诸元的条件下,计算出满足最小号装药初速的装填条件。
根据火炮最小射程的要求,可以从外弹道给定出最小号装药的初速:g v 443m /s =,但考虑到护膛剂等因素的影响,初速设计余量系数取为1.01,即gn v 447.43m /s =,同时它的最大压力必须保证在各种条件最低的界限下能够解脱引信的保险机构,所以最小号装药的最大压力nm P 是指定的,不能低于950 kg/cm 2,因为最小号装药是装填单一的薄火药,因此通过设计计算得到的装药质量n ω和弧厚n 2e1代表薄火药的装药量和弧厚。
(1)根据第一组方案,结构诸元及相关参数为:0 1.1l m =,21.905S dm =,3021V dm =,51m kg =, 1.1529ϕ=,7.27g Λ=,又假定:31600/p kg m ρ=,30.001/m kg α=,0.2θ=,950/f kJ kg =。
(2)首先选取装填密度n ∆的范围为:30.100.15 kg /dm —火药力利用经验公式0.015950000*(1)n nf =-∆,取装填密度后,计算出装药量n ω,以及次要功系数,并计算表初速。
根据n g g v ∆Λ,查弹道设计表,计算最大压力Pm.依此过程,循环往复,直至满足条件。
得到:30200.7/,10.423,93.252,447.3431/,93.186n n m g m kg m e mm P Mpa v m s P Mpa∆=====因为全装药的相当弧厚21e 和薄火药的弧厚21n e 均已知,而全装药的ω和最小号装药的n ω也已知,因此可以求出厚、薄两种装药的百分数:'28.21%nωαω== ,''1'71.79%αα=-= 则后火药的弧厚21m e 为:''2121 3.8275211'21m ne e mm e e αα⋅==-。
4. 内弹道正面计算 在全装药设计过程中,采用的为正比式燃烧规律:1r u p *=⋅,但在正面计算时应采用指数式燃烧规律:1nr u p =⋅,因此1u 与1u *必有一定的转换关系。
另外,在正面计算中选取的火药药形为圆形七孔药,与内弹道表中选用的带状药有一定的差别,根据经验可取七孔药弧厚为带状药弧厚的0.7倍,也即:110.7e e *=⋅。
其压力、速度曲线分别如下:其中1.1090.148kη==,满足。
至此,5.内弹道设计感想长达一个月的内弹道设计就要结束,自己感觉学到了很多东西。
无论在实践动手方面,还是在对内弹道过程的理解方面,自己都很有感触。
简要有以下两点:➢ 内弹道学习,绝对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从基本的状态方程,火药燃烧机理开始,一步一步接触很多新的东西。
此次内弹道设计,感触最深的是,在内弹道中火药燃烧机理是最重要的一环。
火药燃烧过程是很复杂的,其也是影响膛压和初速最关键的一环。
在调制程序中,燃速系数和指数对结果的影响很大,或者说,内弹道过程对其非常灵敏。
这一点是很值得重视的,因为真实的燃烧环境,千变万化,很难保证千篇一律。
所以对这方面的研究应该是内弹道的一个重要方向。
➢ 在编制内弹道计算程序中,发现逆运算比正面计算要发杂的多。
比如综合参量B 是膛压和装填密度的函数,这是一个非常难以计算的隐式函数。
函数中包括积分方程,本身便是很难解决的,我利用微分求解这个积分方程。
然后开始时,求解这个B 方程,我用的是最简单的()B f B =型迭代,发现迭代格式不收敛。
这让我想到计算方法中,这方面的论述,我便及早的改变了求解格式利用()()B f B B ψ=-,求解()B ψ的零点。
这样,我解决了这个问题。
经此,我真实感觉到了数学基础对内弹道研究的重要性,也让我切身的感到了数学的伟大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