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快乐习作进行到底
将什么进行到底的半命作文600字

将什么进行到底的半命作文600字将快乐进行到底。
哎呀,今儿天气真好,阳光洒在脸上,就像是快乐的小手拍打着。
走在街头,心情也跟着明媚起来。
公园里,小孩们追逐嬉戏,老人们悠然自得,我这心里也跟着乐开了花。
嘿,你听说了吗?最近有个新开的小吃摊,味道简直了!那天我路过,一股香气扑面而来,让人忍不住停下脚步。
我试着点了几样,哇塞,那口感,那味道,简直让人回味无穷。
我跟你说,这种小确幸,就是生活里的小美好,得赶紧抓住,好好享受。
哎,说起这生活,其实挺有意思的。
有时候,一些小事儿就能让人乐半天。
比如那天,我走在路上,突然听到一首熟悉的歌,那种旋律一响起,就像是回到了青春时代。
我跟着节奏摇摆起来,路人看我的眼神都变了,哈哈,谁在乎呢,我就是要快乐!
对了,还得提提我那群朋友。
他们总是能给我带来欢笑。
有次我们聚餐,大家聊起了小时候的糗事,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这种感觉真好,就像是把快乐放大了一样。
有他们在,我觉得生活都充满
了乐趣。
所以啊,这生活嘛,就是要快乐。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得保持乐观的心态。
因为快乐不是目的地,而是旅程。
我要把快乐进行到底,让每一天都活得精彩纷呈!。
将xx进行到底作文

篇一:《满分作文xx》初一作文我生活在阳光中生活是多种的,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多姿多彩的,而我的生活则是充满阳光的!每每来到学校,听到同学们的充满欢笑的在教室里进行“赤壁之战”,心地就会泛起一丝愉快,而颠沛流离的战场也促使我很快加入了他们,在人多的地方暗暗下“黑手”,使战争很快结束,而我又恰恰过了一把瘾。
在课堂上,同学们仍是那么阳光。
老师的卷子发了一张又一张,做题也是N多道,导致有些同学“弱智化”——类似1+1的题目都不会。
有一天被老师查住,老师喝道:“怎么回事,这么见到都不会?”同学答曰:“恩”。
师曰:“什么?”下的那同学往后退了好几步。
在考试着庄严的时刻,也有人不怕死,明明发完卷子了,老师问:“都有了吧。
”一调皮的同学答:“没有——————(托老长老长)”,搞得本来严肃的气氛,一下子轻松了下来。
课天也有不测风云,太阳也会被乌云遮住,不幸的事总会发生,这不:被老师批评了,一好友来安慰我,坐在我旁边一直给我讲笑话,我却无动于衷,整了他一个大红脸。
这时,有人悄悄走到他身后,抽了他的板凳,“咚”的一声,他坐在了地上,其他人都大笑,他却无所谓地说:“天空一声巨响,老子闪亮登场”又有人接了一句“要是天空没有巨响呢?”“老子也要摸黑登场”结果惹来了全班的爆笑,就因为他的笑料,我也差点笑破了肚皮。
俗话说的好:阳光总在风雨后,只有经历过了,才会有应对措施,不会犯第二次,从而使自己更充实,更阳光,更快乐!生活是美好的,不论喜还是悲,我们都要享受生活,生活的快乐,生活的有价值!点评:这篇作文风格诙谐、风趣,小作者以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几个小插曲,表现了同学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以苦为乐,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也通过风趣的情节,表现了同学、师生间友谊的纯真、深厚。
作文的语言简练,对场面描写丰富、细腻、逼真,结尾通过抒情议论揭示了全文的主旨,作文的中心较突出。
美中不足:作文语言不是特别流畅,对人物的刻画还稍显粗糙。
中考满分作文: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她,我最好的朋友之一。
与快乐同行作文11篇范文精选

与快乐同行作文11篇大家好,我是李文惠,今年12岁了。
我长着苗条的身材,一张圆圆脸上,带着一副粉红色的眼睛。
我每天都与快乐同行。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在课余时间中,读书带给我的快乐最多。
别看我平时活蹦乱跳的,但我只要一看书,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变得特别安静。
书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让我读了一本又有一本书,并从中获得了很多知识。
书带给我的快乐和知识是无语伦比、不可代替的,因为是它,让我体会到了读书的快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对我的快乐根式无与伦比,在上课时我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完成,课堂作业按时交上。
这是因为我牢记了古人说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我“两耳不闻窗外事。
〞就这样,我的进步非常快,老师和家长都夸奖我比以前有进步多了呢!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我是一颗爱与奉献的孩子,我决定要将学习的快乐进行到底。
,在家里,当爸爸妈妈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里时,我会给他们端来一杯水;当我看到电视机里的大地震,和那些受难人时,我会毫不犹豫地把我的零花钱全都捐出去;当我在坐公交车时,上来了一位老奶奶,手里拿着许多东西,我会给她人人都奉献爱心,那世界该有多美好,多快乐。
〞让座,并帮老奶奶拿东西……这些看起来微缺乏道的小事,但如果人人都奉献爱心,那世界该有多美好,多快乐。
“奉献是快乐的源头活水。
〞在奉献中,我与快乐同行。
与快乐同行,我乐在其中。
如果你也想每天都在快乐之中,那就和我一起去寻找快乐的根源吧!一生中总有些人陪伴在你身边,这些人或轻或重,不知你是否还记得?舔犊情深,倚闾之思。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边是母亲的呼唤〞思念她叫我吃饭,睡觉时的摇篮曲,她的声音像蜂蜜一样香甜,像泉水一样甘甜。
每次听到她的声音都会感到亲切,然而她也会在我最需要时出现。
小时候,在外面受欺负,总希望你能帮我“出气〞,但你总是将我训斥一顿,委屈的眼泪像翻开的水龙头,无法控制顺流而下,常常躲在一角偷偷的哭,每次你都会出现,你的出现像阳光照亮了我的心房,一股暖意油然而生你温暖的手总会擦干我的眼泪,此时,眼泪也神奇般的止住了,看着我不解的眼神,你也会耐心的解释,尽管我还不懂,但似乎可以感受到你的用心良苦。
将快乐进行到底

将快乐进行到底还记得在师范时,我苦笑着读完美国的心里学家琳达*卡姆拉写的一句话:“据统计,三岁的中国孩子的微笑,要比同年龄美国孩子少55.6%。
大点的呢就更少了.”而在我为师十年之后,我用事实微笑着反击这句话,小毕班级的孩子们脸上的微笑一定比同年龄美国孩子多一倍。
在我的教育天地里,“乐”是孩子们入学的第一要务,乐便然后学,学便然后乐。
在孩子们的小学六年生活中,我的教学活动与形式始终以“乐”为前提,学生享受学习、活动和参与的过程,由此收获“互动和谐之乐,学会会学之乐、自主探究之乐、成功体验之乐”,我的终极目标便是,当孩子们微笑着向自己生活了六年的母校挥手告别的时候,他们前行的双脚能够迈得踏实而坚定,他们望向世界的炯炯目光里充满着希望与憧憬。
一、打造乐学课堂——乐品阅读,乐养品行在思想上我要求自己实现“两转”,在方法上做到“三给”:“两转”——以“教知识”为主线转移到“怎么学”为主线;以“教师讲”为主线转移到以“学生学”为主线。
“三给”——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
打造形成“少教多学、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自主体验、合作探究”的“乐学课堂”。
为此,我的教案可能会改过十遍甚至更多。
我常会抓住学生熟悉的歌曲进行教学——《我爱你,中国》,孩子们一同研讨歌词创作的思路,只须教师稍加点拨,学生们便畅谈开来:开篇景物描写入题;从外在到内在地赞美祖国,具体写明爱什么,;后又点明该如何去爱;写作中使用了反复,比喻,对偶等修辞;最后直抒胸臆,以”啊~“的句式高度赞美,总结全文,前后照应!真是让人不由得感慨:词写得酣畅,生乐得淋漓。
看过电影《闪闪红星》。
电影看完了,只是看完了,就失去了一个教育的时机。
电影也是要解读的。
学生们互相讲解电影内容,而后我向学生提出了三个问题:胡汉三为什么随意抽到潘冬子?潘冬子为什么要加入共产党?潘冬子的父亲在为什么而战?我没有给出答案,但个别学生已经能够认真思考了。
将快乐进行到底作文(通用3篇)

将快乐进行到底作文(通用3篇)将快乐进行到底作文(通用3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
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将快乐进行到底作文(通用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将快乐进行到底作文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就是力量”、“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这一句句名言警句不都应证了书的重要作用与书在一个人人生中的重要地位吗?现在我们班有部分同学读书不是为了消磨时间就是为了完成任务,好像把读书当成苦差事。
我从小因为受到爸爸熏陶,从此爱上了书,读上了书。
小时候,是妈妈带我散心,为我洗澡,抱我上床,哄我睡觉,而爸爸只知道坐在书桌上读书,那时,我便不喜欢爸爸了。
长大一点儿后,知道爸爸在学习知识,我还要求爸爸给我买四大名著的连环画看。
从那以后,我看书也看得如痴如醉了。
渐渐的,我有点儿模仿爸爸了。
不管是走路,还是上厕所,我都要见缝插针,读上几页。
诸葛亮草船借箭,林黛玉痛吟葬花,蔺相如完璧归赵,水浒英雄三打祝家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孔子周游列国,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屈原自沉汨罗江……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幅幅壮丽的图画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小小的我感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这些震撼人心的故事,像一面面明镜,告诉我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书可以随身携带,既可以让你学到知识,也可以大大增加你的风度,让人一看就觉得你是个有知识的人。
既然可以随身携带那就可以从空闲的一分一秒抽出时间,比如等人时看一看、休息时看一看都行。
读书是快乐的。
如果读得不快乐干脆不要读了,读书是为了让自己快乐,在快乐的同时学习知识,这样才会在读书的过程中寻找到快乐。
我们一定要把“我读书,我快乐”这个理念进行到底。
将快乐进行到底作文2很喜欢刘惜君的一首歌《我很快乐》,记得里面有句歌词:我才不会难过,你不要小看我,有什么熬不过,大不了唱首歌......我还是很快乐。
将快乐进行到底

将快乐进行到底快乐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也是生活的动力。
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快乐都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然而,快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发现、去创造、去享受。
本文将从个人心态、人际关系、兴趣爱好和积极生活态度四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将快乐进行到底。
一、个人心态快乐源于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我们应该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不要过于苛求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我们应该珍视自己的价值。
同时,积极的心态也是快乐的基石。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我们都应该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迎接挑战。
二、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快乐的重要因素。
与亲人、朋友、同学和同事之间的良好关系可以为我们带来快乐和支持。
我们应该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彼此的喜悦和忧愁,共同承担生活中的压力和困难。
同时,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也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只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我们才能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找到快乐。
三、兴趣爱好兴趣爱好是快乐的源泉。
通过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快乐点。
无论是读书、音乐、运动、旅行还是手工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
我们应该抽出时间,投入到自己喜欢的活动中去,享受其中的乐趣。
兴趣爱好不仅能够带给我们快乐,还能够培养我们的兴趣和才能,增加我们的自信心和满足感。
四、积极生活态度积极的生活态度是将快乐进行到底的关键。
我们应该学会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点滴。
无论是一杯咖啡的香气、一本书的陪伴还是一次与朋友的聚会,我们都应该用心去感受,让快乐深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遇到困难时不要气馁,而是积极地面对和解决。
只有积极面对生活,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快乐的滋味。
总结起来,快乐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心灵的满足。
通过调整个人心态、维系良好人际关系、追求兴趣爱好和保持积极生活态度,我们可以将快乐进行到底。
在追求快乐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关注他人的快乐,与他人分享快乐,让快乐在我们之间传递。
将快乐进行到底

将快乐进行到底——低年级语文综合实践学习实施途径探究【摘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植根于语文学科的,它突出自主性,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无论是学习内容的确定,学习活动的组织实施,还是学习成果的呈现,都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它特别注重学生探究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创新实践的能力。
在研究中,我从“把游戏融进课堂、适时进行课后拓展、让学生学会用语文意识做事、让生活走入课堂以及把评价主体让给学生”等方面入手,对低段年级语文综合实践学习的实施途径进行了探索,尝试,实践,对课程资源进行了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综合实践活动,较好地增强了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关键词】游戏语文课后拓展语文意识综合评价综合实践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1.新课程改革的趋势所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强调改革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强调应加强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加强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提供了新的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
”即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语文的规律。
并首次将“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结构体系之中,同“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相并列,在语文课程建设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成为体现课程标准精神、引导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
2.改变语文教学现状的需要虽然提出素质教育已经有十多年,但是一直以来,应试教育的流毒依然在影响着语文教学实践,语文教学高投入、低产出、耗时多、效率低的状况依然在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书本——课堂——习题”依然是不少语文教师的教学路子。
学生很难有机会亲自下水实践,接触社会、接触生活,语文与生活基本脱节。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很大程度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具体说来,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
将“快乐学习”进行到底[论文]
![将“快乐学习”进行到底[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71cf919a21614791711282b.png)
将“快乐学习”进行到底以“让学生能够快乐高效的学习”为目标,按照尊重兴趣、激发潜能、增强自信、创造和谐四个环节的实施,发现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差异,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
尊重兴趣激发潜能快乐学习从十年前满怀豪情和梦想,意气风发地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我深感责任重大。
十年来,这三尺讲台承载了我美好的梦想,也目睹了我的困惑。
我一直苦苦思索怎样才能教出“好”学生?什么样的教育才称得上是“好”教育?一次偶然机会,我找到了方向——冯恩洪老师《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书中这样说道,教育的目的就是创造让每个学生感动的教育,让学生享受的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
最近在中国青年报上读到了一篇文章《北京十一学校破解高三困局“不唯高考,赢在高考”》,又让我思绪不止。
建平中学的学生们和北京十一学校的高三学生们是幸运儿,享受到了教育的最高境界。
可是,还有成千上万的同龄人们还在“高考”的大海上茫然着呀。
那么怎样才能创造出让学生享受的教育,如何才能让孩子们快乐的学习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在班内尝试进行了这样的改革。
一、尊重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
学习有了动力,学习就会快乐。
那么动力是什么呢——兴趣。
所以首先我在班内做了关于兴趣特长的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孩子们的兴趣迥异。
有人喜欢英语,有人喜欢中国古典文学,有人喜欢历史等,可是最困惑的是有同学不知道自己的兴趣,过来找我说:“老师,我看见书就头疼,我什么书也不喜欢”。
对此情况我早有准备,我说“你对学习不感兴趣,那你喜欢玩吗”?他一听“玩”就乐了。
他说:“老师,还能玩呀?我最喜欢玩了”。
我说:“当然可以了,只要能让你快乐,去做你快乐的事吧。
”这就是我的原则——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并且不违反道德法律的事。
经过慎重思考,所有学生都高高兴兴的在问卷调查上写下了自己的兴趣爱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快乐习作进行到底
发表时间:2016-06-21T11:37:26.72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6月总第245期作者:李津[导读]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勤于动笔,乐于表达呢?我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有几点认识。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十二中学附小830000
快乐教育是一种充分调动师生两方面积极性,使教师善教,学生乐学,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全体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可一提起作文,就见到学生愁眉不展,作文在他们看来不是一种乐趣,而是一种压力和负担,与快乐无缘。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勤于动笔,乐于表达呢?我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有几点认识。
一、点燃兴趣之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是产生快感的激发剂、推动器。
坚持兴趣先导,把激发兴趣贯彻到作文教学。
首先,台阶不要一下立得太高。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施建议中提出“在阶段目标部分,第一学段称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都称为‘习作’,到第四学段才称为‘写作’,这里没有什么深意,无非是为了体现降低小学阶段写作的难度而已。
”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大量地、自由地去写,对学生习作的内容不加限制,习作体裁不加限制,习作篇幅不加限制,顺其自然,老师不必讲太多“要求”,淡化习作技巧,减少对学生的习作束缚,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的东西,写自己心里想说的话,自由表达真情实感。
这样,才能够提起习作兴趣,学生当然乐于去写。
如果一开始要求太高孩子达不到,就会打击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如果每一步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做到,就容易保持兴趣。
其次,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论”揭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希望获得成功,成功能激起兴趣。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习作的劳动成果,给予学生适时的鼓励、赞许、赏识,让每一个学生品尝到成功的滋味,愉快的内心世界是产生力量的源泉,使他们能自由地思维,自由地表达,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生活在希望中,就是再差的习作,也要“沙里淘金”,挖掘其闪光点。
从而使学生由成功的体验,产生浓厚的习作兴趣,。
最后,一定要提供条件和机会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在同学、家长、老师面前展示出来,并保存起来,增强成就感,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写,继续写的兴趣。
主要实施的办法有,让学生坚持写日记,每天进行一次“赏读五分钟”;设立各种习作专栏;编辑个人习作专辑等等,并相应的制定各种奖励举措。
二、促文化积淀再现
学习写作最好的方法就是阅读好作品。
教师要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加强阅读的指导,树立读书理念,养成读书的习惯。
力求学生达到一定数量的阅读积累,以量的积累促质的飞跃,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功底。
同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采取表扬、激励、竞争等措施,把学生头脑中的文化积淀再现出来。
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倾吐,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阅读,从书海中汲取养料,为习作积累语言,锻炼思维,学习表达方法提供资源。
通过大量的阅读,引导学生多读、多记、多背诵经典,积累好词、好句、好文章,并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
如开展读书接力、讲故事,设置“我有一双慧眼”栏目摘抄好词句段篇,举办不同主题的手抄小报展评等等。
有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才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不但记在本子上,还要记在头脑里,变成自己独特地感受生活、思考现实的能力,变成运用语言文字创造性地表达能力,这样就不愁写出好文章。
可见,只有博览群书,才会文思泉涌,妙语连珠。
正如有人说,语文课本是作文的主食,报纸杂志是作文的副食,经典名著是作文的母乳,精美时文是作文的维生素……有了这些,学生的作文就不会患“营养缺乏症”。
三、享受交流体味乐趣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我当过教师,改过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深切的体会,无自修自改便徒劳无益……假如着重培养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决定,这是终身受益的。
”几句话为我们点明了作文修改的方向,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改交流中拓展学生思路,开阔视野,让学生享受习作评改中获得的成功愉悦,实现叶圣陶先生倡导的语文教学最高境界,让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习作能力“自求得之”。
写作是创造性的劳动,它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自己学出来的。
对于,学生习作的指导,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想法、感受强加给学生,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尊重他们独特的感受,在他们各自的感受之上帮助他们展示自我。
因此,在作文的评改上,应把过去教师的所属权,交还给学生;把以往教师只顾写批语而学生不受益的方式,变为在师生双方平等、融洽的交流中,在学生领悟心得后,由学生自评自改或互相评改。
这种评改可以是师生之间的面批,自改;也可以是生生之间的互批互改;还可以是小组之间进行评析和全班作文择优赏析。
学生的习作不能“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伙伴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有时会起到教师难以起到的作用。
通过文字交流情感,分享智慧,碰撞出心灵的火花,以巨大的精神力量激发学生习作的热情,从而有效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习作评改的目的,并不是评价好坏的,是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指导,及时让学生体会克服困难、获得成功后的幸福。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作文也是夸出来的。
教师要引导小组同学发现别人写得好的地方,教师更要对优秀习作充分赏识。
学生会用赏识的眼光精心地体味生活,使学生心里产生愉悦感,更会觉得习作是一种快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