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顶升法和微型桩的纠偏加固设计施工

合集下载

房屋加固工程顶升纠偏技术的应用分析

房屋加固工程顶升纠偏技术的应用分析

房屋加固工程顶升纠偏技术的应用分析李玲【摘要】顶升纠偏技术是当前房屋加固工程中当前较为有效的技术手段,对解决房屋不均匀沉降与倾斜效果显著.本文介绍了某住宅楼在加固过程中采用的顶升纠偏技术,以期给今后的房屋加固工程部分有价值的参考.【期刊名称】《低碳世界》【年(卷),期】2015(000)033【总页数】2页(P127-128)【关键词】房屋加固;顶升纠偏技术;应用与分析【作者】李玲【作者单位】衡阳市恒信司法鉴定所,湖南衡阳4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746.31 工程背景简介建筑物位于A市老城区某处,由于周边某大型城市综合体等多个深基坑(部分基坑深度达15m)施工过程中该建筑下方地下水的流失导致软土地基沉降引起的不均匀沉降.地下水的流失的原因主要有:①拟建场地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基坑支护设计的止水帷幕无法把卵石层以下的地下含水层有效隔离;②基坑支护中位于粉砂层的锚杆施工,导致部分地下水土流失;③基坑施工中,核心筒坑底涌水涌砂导致水土流失.该建筑为七层框架结构,由于不均匀沉降导致顶点水平位移超限,但沉降未超过规范限定范围,经后期监测,该结构沉降已趋于稳定.为确保房屋、附属设施及人员的使用安全和满足房屋的抗震安全性,对该结构进行顶升纠偏.2 托换方法由于该建筑物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筏板,上部为框架结构,整体刚度较好,其具有较强抗变形的能力,尽管该建筑物的倾斜超过国家相关标准,但主体结构并没有受到破坏,最后采用经专家会议确定的顶升纠偏方法.同时采用的是静压桩托换的方案,如图1所示.托换桩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截面尺寸为2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内配4根直径为12mm的主筋,箍筋采用直径为6mm,间距为150mm,两端预埋8mm 厚钢板,用于电焊连接桩段.按静压托换桩布置图压桩托换,直接桩筏基础下进行.构成框架柱→柱下筏基础→千斤顶→静压桩的传力体系.千斤顶直接搁置在基础筏板与静压桩之间,仅仅在千斤顶上下各放置一块垫块,用于应力扩散,减小千斤顶与筏板和静压桩的接触应力,可以增大接触面的强度安全系数,保证接触面的结构安全.图1 静压托换桩布置图在一根桩压好以后,就在桩上面安放千斤顶并起用,让千斤顶对静压桩进行预压,减少静压桩的回弹.在顶升前,预压可以让静压桩提前进人受力状态,并可以通过位移计测出静压桩在受力状态下的压缩与回弹的曲线,得到荷载位移曲线,根据该曲线分析静压桩的承载能力及预测桩的极限承载力,对静压桩的性态可以较全面地预测和评估,为后面的顶升工作做好准备.为了验证托换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静压桩的性能,进行了现场的静压桩载荷试验.在压桩的过程中,根据桩位布置,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静压桩来进行桩载荷试验,加荷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因为是工程试桩,在加荷的过程中,就要严格地限制加荷的等级,以免试桩被压坏,同时,这也为确定桩基的极限承载力增加了难度采用规范规定的多种方法来确定试桩的极限承载力.试桩的判断值,见表1.表1 试桩判断值试桩号极限承载力(kN) 沉降值S(mm)B9-3 460 11.500 A14-2 440 5.650 D2-2 480 8.700 B10-9 470 8.600 D13-6 460 8.200在进行该工程的静压桩承载力设计的时候,预先选用了420kN作为单桩的承载力.根据试桩结果,通过多种确定桩基承载力的方法,得出表1中试验桩极限承载力的判断值,不难从中证明该工程选用420kN作为单桩的承载力是非常合理的,它的准确性已经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验证,对合理评价该顶升纠偏工程实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3 千斤顶的布置安装使用由于该建筑物为七层框架,局部为八层,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筏板,整个建筑物的整体性非常好.建成以后,该建筑物并没有进行系统性的沉降观测.在进行二次重新装修时,才发现了建筑物存在较大的倾斜沉降情况.后对其进行了专门的检测,得到了该建筑物的整体倾斜、地基现状的检测资料,具体检测方法为:测量建筑物的倾斜率,用高精度水准仪和进口经纬仪,从纵、横两个方向对其倾斜度进行观测.测量各柱的沉降值,采用闭合水准路线进行测量,以最大沉降点位 (柱A14)、纵向与横向其余各柱的沉降值及不动点位(柱D1)确定倾斜平面和倾斜方向,制作等沉降线,考虑结构物的特点及分析实测各柱的沉降值分布规律,沉降值总体上符合线性分布的特点,即以距沉降最大点位的距离呈线性递减,这同时证明了该结构物的整体性仍然很好,对于确定各柱下千斤顶的最终顶升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千斤顶选用.根据柱荷载,千斤顶采用200t单作用千斤顶:千斤顶高130mm,底座直径273mm,缸径150mm,行程为40mm.各柱截断前先施工临时混凝土支墩和牛腿,将各柱荷载通过传至原桩基承台上,然后将各柱截断后柱下安装千斤顶,采用同步顶升法,根据测量结果确定各柱的顶升量,分20级进行,顶升过程中采用不同厚度的钢板打入牛腿与临时混凝土支墩间由顶升产生的空隙中,最后将该楼同步顶升至垂直状态.将各断柱的钢筋接长焊接,浇注截断的混凝土柱,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拆除临时混凝土支墩和牛腿如图2所示. 图2 千斤顶安装4 顶升托换采取的技术保障措施4.1 顶升前采取的技术保障措施建筑物的整体顶升纠偏难点在于顶升过程中的建筑物稳定控制,根据本工程所采用的纠偏方案,在没有托换之前,整个建筑物的巨大重量(约9300t)全部由千斤顶顶托承担.因此,千斤顶在承力状态下的稳定性必须保证,千斤顶全部经过检验校核合格后才准启用,定时检查千斤顶的压力情况,及时更换不稳定的千斤顶;在顶升前,将筏板基础跟四周土体剥离开,除去四周土体对筏板基础的作用,即减少土体对建筑物顶升的阻碍作用,利于顶升的顺利进行;在顶升作业之前,必须严格控制水源,避免水浸泡操作坑和黄土地基,以免土体产生塌方,对顶升作业的稳定造成破坏.对于稳定顶升过程中的建筑物有重要作用.4.2 顶升过程采取的技术保障措施在顶升过程中,经过分析,决定减小两柱下千斤顶的顶升压力,减小了倾覆力矩,同时也减小了轴的千斤顶压力;把各柱的顶升位移量控制与柱下千斤顶的压力控制相结合,充分利用框架结构的强大调节作用,适当调整计划顶升位移量,以减小千斤顶的顶升压力,具体在顶升操作过程中,针对顶升位移上升慢,而顶升压力大的情况,采取适度调整顶升量,以减少顶升压力的办法,很好地协调了顶升过程中顶升量与顶升压力出现的矛盾,为安全顺利完成顶升作业做出了贡献.4.3 托换采取的技术保障措施把每柱子下各桩上的托换钢管用钢条焊接起来,加强整体性,并外包混凝土(C15),使桩上形成承台,承台可增加桩的承载力.5 顶升过程中的监测和控制顶升前在现场布置1个基准点和6个沉降观测点,用于进行施工监测并指导断柱顶升及柱的恢复期间的施工.施工期间派专人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指导现场施工,其内容包括吊线观测、经纬仪观测和水准仪观测等.在监测过程中,适时汇总监测数据,分析相邻柱的顶升位移差量分布规律,重点调整个别柱下的异类顶升位移量值,充分考虑框架结构的整体调节作用.顶升过程中,柱下千斤顶的顶升压力一直控制在220~260kN之间,符合千斤顶的使用要求.各柱下顶升位移量基本按照设计顶升位移量实施,顺利实现顶升纠偏,达到了顶升纠偏的目的. 在顶升纠偏结束后,经质监、业主、监理、设计、施工各方共同对纠偏观测结果进行复核,确认该建筑物有少许倾斜,满足规范要求.此外还对该工程进行了沉降观测,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及《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中的有关规定,沉降速度0.01~0.03mm/d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6 结语采用断柱顶升和基础加固技术,可有效解决建筑物的倾斜等问题.静压桩顶升纠偏托换方法实施纠偏取得了圆满成功,顶升纠偏的千斤顶布置、顶升位移量监测控制和技术保障措施是主控因素,抓住该顶升纠偏工程两大难点,即顶升重量大和顶升过程的稳定控制,研究制定出合理的技术方案,成功解决两大技术难题.纠偏过程中较易出现受力与变形不同步的现象,故每级顶升后均应及时进行调整,并反馈指导顶升纠偏实施,顺利完成顶升纠偏作业.参考文献[1]郑普益,宋攀登.锚杆静压桩加固及断柱顶升法纠偏工程实践[J].广东建材,2006,10(10):8~9.[2]漆海欧.框架结构建筑物基础加固及顶升纠偏处理技术分析[J].广东建材,2009,25(6):20~22.[3]陈国政,陈守安,惠兴田.倾斜危楼地基加固补强顶升纠偏实例[J].地基处理,2006:34~43.[3]李晓鹏.某住宅楼断柱顶升纠偏与加固技术[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6(2):55~57.。

锚杆静压桩加固与断柱顶升法纠偏工程实践

锚杆静压桩加固与断柱顶升法纠偏工程实践

的浮渣 , 以增加粘结力, 然后与桩帽梁一起浇注掺有微 膨胀早强外掺剂的 5 细石混凝土, 并予 以捣实。
3 顶升纠 偏处理
3 1 顶升 纠偏处 理方 法的选择 .
为 了能使加 固桩 与原桩 能尽 量协调工 作 , 应选 择截
根据本工程现状, 采用断柱顶升法进行纠偏处理比
较适 合 , 柱顶升法 设计概 念清 晰 , 断 从设计 的角度 出发 , 关键 就是对 钢筋混 凝土托换 梁 ( 牛腿 和支墩 ) 的设计 , 牛
图 1 2 0 年 2月承 台沉 降 图 01
各 自工程领域 比较先进与成熟的施工工艺 , 而且经常都 是同时使用。下面以某工程为例详细介绍锚杆静压桩
2 基础 加 固处理
* 收稿 日期 :0 10—8 2 1-71
第一作者简 介: 宋攀登 (9 8)男( 1 7一 , 汉族) 湖北随州人 , , 工程师 , 现从事建筑施工技术及管理工作 。
桩一达设计要求后封桩 。其中, 当压桩力达到设计要求 后, 对有外露的桩头必须进行切除。切除桩头时应采取
图 2 20 0 3年 5月承台沉降图
措 施把 桩头 固定 , 然后 用 凿子 开 出 3 5m 深 的沟槽 , ~ c
2 1 基础加 固处理 处理方 法的选择 .
露 出的钢筋加以切割, 以便摘除桩头 ; 在封桩前, 必须把
压桩孔 内的杂物清理 干 净 , 除积 水 , 除孔 壁 和桩 面 排 清
根据本工程现状 , 属于室内施工, 不宜用大型机械 进行施工 , 且为了不对周边生活环境产生过大影响 , 经
与其 他加 固方法对 比, 本工 程地基基 础适合 采用锚 杆静 压桩 加 固方 法对其 进行加 固 。
2 2 桩型 的选择 及其设计 .

某危房的地基加固与顶升纠偏设计与施工

某危房的地基加固与顶升纠偏设计与施工

某危房的地基加固与顶升纠偏设计与施工摘要:某危房采用加固地基,顶升纠偏的方法,顺利纠偏至设计控制位置,从而使其恢复正常使用。

本文介绍了地基加固,顶升法纠倾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基加固, 静压桩托换,顶升纠倾,中图分类号:TU746文献标识码:A1 工程概况福州市某单位大楼建于1982年,总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片筏基础。

该建筑建成后由于在上部结构和填土荷载作用下,深厚淤泥产生长期固结沉降,且附楼西边的筏板搁在主楼的桩基础上,同时受应力叠加作用和场地东边原有池塘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使建筑物向西倾斜。

根据2007年5月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提供的倾斜观测资料,该楼东南头角向东倾斜率为13.5‰,西南头角向北倾斜率为9.0 ‰,整幢楼呈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的整体双向倾斜状态。

其向东及向北倾斜率均已超过《危险房屋监定标准》(JGJ125—99)规定的危标准7‰的标准,该建筑物各点倾斜率见下图1。

由于该建筑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或破坏,结构上已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参照部颁的《房屋完损等级评定标准》中的有关规定,经综合评定该建物已属于危房,经业主方邀请有关专家认证后认为:拆除重建同样的办公楼约需225 万元,而纠倾加固只需约50 万元,且施工工期短,所以决定采取纠倾加固处理。

图1 顶升前垂直度数据图2 纠倾方案选择2.1 顶升法纠倾设计本工程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合预制楼板装配,根据该工程上部结构刚度较弱的特点,须先对地基及上部结构进行加固,然后采用基础梁上托换结构顶升的办法。

顶升前,在顶升面上部加做一道水平向封闭顶升梁,顶升梁的截面和配筋根据上部荷载计算见图 2 。

顶升时,结构的受力特点相当于倒置弹性地基上的墙梁,其上部荷载通过墙梁经千斤顶传递给基础梁,然后传递至地基。

图2 顶升梁设计图顶升点的数量根据千斤顶的荷载设计值经计算确定,然后根据千斤顶位置设置顶升洞,对顶座和顶升梁底受力点采用专用垫块和钢板加强,对千斤顶底面下至基础梁面以上的砖体采用凿槽后做成混凝土短柱,顶面放置铁件,以防顶升时结构构件局部承压破坏,本工程选用额定工作荷载为xxx kN 手动螺旋千斤顶,取工作不均匀系数为0.8 ,则每台千斤顶设计顶升力为xxx kN。

桥梁顶升技术在桥梁纠偏和支座更换中的应用

桥梁顶升技术在桥梁纠偏和支座更换中的应用
此 次渔港 立 交 桥维 修 的首要 任 务就 是 先对 已偏 位 的梁 体 进行 纠 偏施 工 。
21 桥 梁 顶升 施 工 2 1 . 1 梁体 顶 升 支架
( 1 ) 墩 台两个顶 升支 点采取 同步顶升 , 在 梁底 和临 时滑道 上安 放滑 板( 3 am r 厚聚四氟乙烯板 ) , 落梁后 , 再用水平千斤顶横向同步 比例进行机械复位。 ( 2 ) 纠偏 千 斤顶 选用 5 O 吨千 斤 顶 。 . ( 3 ) 在墩 顶 挡 块一 侧 安 装 顶 升千 斤 顶 另 一 侧安 装 限 位 千 斤顶 , 同时 在 梁 底 两侧 安 装 限位 刚桁 架进 行 横 向限 位 。 ( 4 ) 各 种设 备 、 人员 准 备 就 绪 , 支架 对 拉 螺 栓 拧 紧检 查 完 毕 , 开始 纠偏 施 工。 各墩应设置位移计 , 纠偏过程中设置专人进行观测 , 与油泵操作人员进行 密切配合 。根据每个墩不同偏移量进行调整, 各油泵设定一定的工作压力使 各千 斤 顶 同步 , 准 确控 制 位移 量 , 采 用 顶推 力 和位 移 双控 , 使桥 面 纠偏 到 位 。
该方法已申请专年7由于钢板桩围堰整体刚度相对较差因此在围堰插打完成后到围堰拔出这期间必须定期对围堰四周进行河床高程测量尤其是在有洪水涌潮等水流流速较大的情况出现时检查钢板桩的人土深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当冲刷过大时及时采取抛填片石等有效措施保证钢板桩的锚固深度
f 口翻四园
施工技术与应用
桥 梁顶升技术在桥梁纠偏和 支座更换 中的应 用
1 2修 复 主要 解决 的 问题
由于箱梁顶升及纠偏时均对梁体进行施力 ,为了增加箱梁局部承压 面
积, 避 免 纠偏 集 中力对 梁 体 造成 二 次 伤 害 , 在千 斤 顶 与 箱 梁接 触 面 处 先 对 梁 体粘 贴 钢板 , 钢板 与梁 体 粘贴 密 切 。 ( 2 ) 墩 顶 纠编 安装 钢 架粘 贴 在 墩顶 挡 块 上进 行 包钢 处 理 , 挡块 端 头 钢板 锚 固 于墩 体 中 , 在 支 座 上 垫 石 侧面 粘贴 钢 板作 为 千斤 顶 的接 触 面 , 在墩 顶 梁底 两侧 安 装钢 桁 架 。

顶升纠偏技术在某住宅楼纠偏工程中的应用

顶升纠偏技术在某住宅楼纠偏工程中的应用

第,35卷第2期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V o 丨,35 22017 年 6 月 JOURNAL OF HEBEI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Jun e 2017doi :10.:395a /j . issn . 1.008-418.5. 2017. 02. 01.0.顶升纠偏技术在某住宅楼纠偏工程中的应用崔俊毅翁维素王烽支宏钰(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张象B〇«:〇»;>摘要:介绍了一栋六层砖混结构住宅楼糾偏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过#呈.使用了顶升法对建筑物 进行纠偏i ;:同时采用人工挖礼灌注桩法对建筑物地基基础进行加固处理.通过在基础顶_部增设 托换梁提高上部结构刚度,最终良好的完成此住宅楼的纠偏及基础加固任务.关键词:纠偏;基础加固;顶并法中图分类号:TU 7 文献标识码:A1 I 程概况张家口'市某小区住宅楼,该搂于2011年3月中旬开;!;建设,2011年12月底完成竣X 验收,全楼结 构为地上六层,地下一层的砖混结构,从东向西五个单元组成.在2单元和3单元交接处设置一道伸缩 缝建筑面积为5855.71 rrf .该住宅楼地基采用三七灰土整体换填,换填探度为2米;在三七灰土垫层 施工前,采用夯扩挤密水泥粧对3-S 单元及2单元1-3轴地基土进行挤密加固处理,处理深度为1. .0 m -9. 0 m (达到稳定.土层塞础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琅基础,楼(屋)面均采用现浇型混凝土板.基础形 式为墙下条形基础.2015年12月,该住宅楼西北角散水及附近地面出现局部下沉,墙体鳥部开裂,西北 部最大倾斜率达到7%…,超过了设计规范中对建筑物地基变形允许值4%的要求,也影响到了正常使用.2倾斜原因分析根据现场勘查,初步分析房屋下沉由于该住宅楼西北角化粪池漏水造成的.为了进一步分析该建筑 物局部下沉的原因,以及为该楼的地基加固处理提供依据,需对该楼进行岩虫置程补充勘察.1住宅楼与化粪池平面相对关系化DI 〜0S寸-%-OOP~~0086g r s i 图收稿日期:2016-12-10作者简介:崔俊毅(1992-),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第2期 崔俊毅翁维素壬烽支宏钰顶升纠偏技术在某住宅楼纠偏工程中的应用《图2:住宅楼与化粪池相对关系1-1剖面图2.1测量放点本报告选用该住宅楼室内地坪为绝对高程起算点,其绝对高程为BM =80L 5〇米;并以该楼西南角 为肇标引测点,其:相对坐标为X =1_D 00. 0®.米、Y = 10_O :O ..(W.O 米.本次勘察采取机械钴孔的方法进行,在该楼四周共布设16个钴孔(距该楼距离均小于1. 5米),详 见附图,但由于该楼北侧化粪池正在开挖维修,故ZK 2和ZK 3探点不能进行钻探施尤,故具能借用前 期钻孔数据JY Z K 6(距该楼4. 5米).在机械钻孔中对场地地层錯构准确划分,并取得土祥.ZK 80五单元 四单元 兰单元 二单元 一单元 〇ZK9ZK 120 ZK 130 ZK 14GZK 15© ZK 160〇勘察孔4图3勘察孔平面布置图ZKIOO ZK 1102.2 场地地层结构在本次勘探深度内,以二、三单元之间伸缩缝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场地舍性自.上而下分别为人| 填土层、粉质粘±靠和粗面岩层_场地东半部.为基岩地基〇6_.〜..2-屬m 为..杂.填_土 .S 为蕭:混合大量建筑麁圾s 未經旗集_|2..S tn 〜 秦如m 为含水量|E 常的素.壤土.,含水纛在::如料以下〜4.J 0 m 为含水量高的素填含水遷在 2&Mi 以上!4. 5〜5. 6 m 为强风化粗面岩,为较软岩,岩体基本质蠢等级为V 类,岩石质量指标RQD > 256 m 以下为中风化粗面岩,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汉类,RQD >50.场地西半部为蒙填:土地ft . W 〜.2, 60 m 为杂填2, 60〜11. 5 m 为含水暈龕的素:填士50〜15. 30 m 为粉质牯强度及韧性中等,f i 可塑-坚硬态,属乎中等压缩性Q 2粉质粘土|15.30 m 以下 为粗面岩.同时,我们测得含水毚很高的素填氧,即含水量在袁3〇%左右,区域集中在西北角,以ZK 1勘测点 为起点:? tit 南4.. 6 m ,向:东6. 7 m 的:蒗围内,.深.度釣为■ 2. 6_ m 到13. 5 m _2. .3原因分析通过地基补充勘察,发现该住宅楼地基土含水量均高于芷常值,其含水量分布特点为::(1)以该楼西北角(ZK 1地段)地段地基土含水量最高,其含水量为百分之三十;暴可塑——软塑状•44河北建筑X 程学院学报第35卷(2)该楼北侧比南侧地墓土含水釁大,所以沉降鼂北侧大于南侧;并1以该楼中部为界,东部为基春 地基,西部为素填土地基,故东部基本没有发生沉降,西侧有部分沉降.综上所述,地基发生不均勻沉降是由于化粪池污水浸.人地基,地基土受水长时间浸抱湿馅、软化,压 缩变形增太,导致地基承载力降低较多.3加固及纠偏方案确定经分析,此住宅楼存在因地基不均匀变形引起的墙体开裂损伤,裂缝宽度多介千〇. 1 mm -1. 8 mm 之间;现有墙体裂缝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伹尚不影响主体结构安全s 建筑沉降尚稳定,应继续加强 沉降观测阻止外来水的影响,并对现有地_基础和主体结构进行加固处理^要求房屋纠偏后最大倾斜惫 :在4輕〇以内.针对该建筑物自身状况和地基特点,本工程通过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托换原有条形基础和上托换 梁进行基础加固,在桩承台与墙下条形基础之间布置千斤顶,以桩基础为反力支座,以墙下条形基础和 上托梁为上部托换体系,对该建筑进行顶升纠備,缉倾斜率小_4%(1,局部倾斜率小f停止顶升.3.1部分构件的拆除与加固对建筑散水、室外楼梯、地下皇地面、地下室隔墙进行拆除处理,地基开挖至基础底面标高,露出原 条形碁瑚.3,2埋设沉降观测点在每顶升点位查埋设沉降观测点,测站点位置为基础顶标高,共设查60个点位,详见图4同时, 此卯个点位同时也是桩承台、灌注桩桩位以及顶升点位S 布餐图.■6-6—0-〇〇〇〇0 〇 〇^I —千—K j >._^3—〇- <i >—〇- <b -图4 3〜S 单元垂直度观测点、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3. 3人工挖孔灌注桩和承台的施工本工程将掘孩为8Q 0 mm 米.的(5Q 根人工搶孔桩作为托换桩,桩端伸人持力蘑不小?Is 0, 5 m ,.桩端 持力M 为中风化粗面岩,桩身采用强度为C 30的免振混凝土>3.4墙体托换梁施工在建筑物基础顶部增设托换粱对上部结构进行刚度加强处理.依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7- 2011中墙梁的计算方法.采用极限状态下设计方法计算,将托换梁作为墙梁,是托换梁与上部砌体绪构 成为整体结构.按照常规支撑点的距离取l . S m .计算跨度取3个支撑点的距离,即3 m .通过试算后确 定托换梁的截面尺寸为250 mm /500 mm ,强度等级为C 30,.上下配328钢筋,箍筋为10@100.墙梁托换时要按照事先定好的顺摩,按编聲先进行横墙托换,待横墙全部托完毕再进行纵墙托换. 弁且需要分别托换同一侧的墙体,待该侧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再按照同样顺序托换另一侧.3.5顶升纠偏灌注桩、承合、托换梁施X 完成后,以灌注桩基为反力支座^在桩承台与条形基础之间布置千斤顶及 钢垫片,采用PLC液压整体同步顶升系统对建筑物进行同步顶升纠偏.顶升托换体系由桩基础和托换第2期 崔俊毅翁维素主烽支宏钰顶升纠偏技术在某住宅楼纠偏工程中的应用45梁组成.顶升到位后,用钢塾片支撑并移出千斤顶,采用植筋方式连接桩承台和条形基础,并用C30的混凝土灌实.顶升量:建筑物纠偏前应进行各顶升点的垂直度观测,确定各点的纠偏^禽度,为后续顶升方案做准 备.本案例垂直度观测点布置见图4.图8托换梁做法截面图 图9变形缝处托换梁做法截面图46河北建筑X程学院学报第35卷3.@纠偏完成后的工作纠偏完成后应对基坑及时两填,先清理基坑内杂物.然后采用素土或者2 : 8灰相对两侧或四周回填,分层穷实至设计高度.回填土压实系数>0- 9軋恢复散水、一层台阶;地下室填充墙童新砌筑,砌筑要求满足蜃设计;对开敞房间、门洞f t处托换梁 进行拆除,不应该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3.7裂缝处理对于裂缝宽度<〇. 3 m m的情况,应使用专用封缝胶对该裂缝进行表面封闭处理,再采用如图所示 的方式处理.对于裂缝宽度>〇. 3 m m的情况,进行獾浆修补裂缝,再采用如图所示的方式进行处理.图15墙体裂缝加固示意图4效果分析根据完I后两个月的跟踪监测结果,该住宅楼西北角最大沉降仅为20 mm,结构上未发生任何损 坏现象•各方面情况良好,最大倾斜率仅为2%(1,完成预定目标值.5结论通过人I挖孔桩法对地基基础进行力a固;在基础顶部增设托换梁对i部结构进行刚度加强,采用顶 升法对建筑物进行纠偏,不仅顺利完成纠偏目标同时能保证建筑物的倾斜率不会增加,且不会发生反倾 现象.第2期 崔俊毅翁维素王烽支宏钰顶升纠偏技术在某住宅楼纠偏工程中的应用47参考文献[1]陈汉国.浅析加固纠偏的施工和设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 刘丽萍,李向阳,王德伟,等.预压托换粧加固及顶升纠偏工程实践[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3]陈国政,赵来顺,陈守平.预压粧托换法和建筑物的顶升纠偏[J]. 土木基础.2003[4] 杨传德.建筑物结构整体顶升纠偏的设计与施工[J].勘查科学技术,2000.[5]陈国政,陈守安,惠兴田.倾斜危楼地基加固补强顶升纠偏实例[J].地基处理,2006[6] 张永均,叶书麟.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工程实例应用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7](JG J123-2000).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8] 甘正常,周华俊,蒋小鸣.建筑物顶升纠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J].地基处理.1994[9] 唐念慈,韩选江.建筑物增层改造基础托换技术应用[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Application of Jacking Rectification Technologyin Rectification of a Residential BuildingCUI Jun-yi,WENG Wei-su,WANG Feng,ZHI Hong-yu(H ebei U niversity of A rchitecture, Zhangjiakou, Hebei Province 075000)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s,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entire jack lifting and leaning rectification for a leaning six-layer brick-concrete structure building.Lifting method is used to rectify the buildings,and rectification recovery is used to reinforce the building founda­tion.By adding underpinning beam at the top of foundation to improve the basis of superstructure stiffness,the tasks of building rectification and foundation reinforcement are ultimately finished in this residential building.Key words:jack lifting and leaning foundation reinforcement rectification recovery(上接第41页)A New Method For Calculating DynamicInternal Force Of StructuresLIN Song(T h e Second Design B ranch,C hina A erospace C onstruction G roup Co. ,L td. Beijing 100071)Abstract:In this paper,superposition of vibration mode is firstly researched,and the modified superpo­sition of vibration method is achieved,by which the deflection is identical to accurate solution.Then,dynamic internal force of structures is analyzed and calculated by the modified one.Key words:superposition of vibration mode;calculation of deflection;calculation of dynamic internal force。

顶升工程加固方法

顶升工程加固方法

摘要在建筑物中,由于该工程的地基土为软质淤泥、且建筑单元的地基附加应力变形的重叠作用导致基础不均匀沉降的产生,引起建筑物倾斜,当倾斜超有关规范要求时必须纠倾,以满足建筑物的安全性、适用性的要求。

本文介绍掏土与注浆相结合的纠倾加固技术在某住宅楼纠倾中的运用,认为该方法能有效调节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控制建筑物的沉降速度、使建筑物的倾斜率满足规范等要求。

本文针对建筑工程中建筑物出现的大量倾斜现象,分析了其倾斜的原因。

并根据倾斜的原因.介绍了应采取的纠偏方法,以便通过纠偏加固,挽救倾斜的建筑物,从而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关键词]纠偏;掏土法;注浆;观测;倾斜;采取纠偏;加固目录1引言 (1)1.1 选题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1 选题意义1.1.2.建筑倾斜与纠偏的研究现状以及建筑物纠偏技术的发展1.2建筑物纠偏技术的几点共识2建筑物倾斜主要原因分析2.1设计工作的失误2.2施工方面的失误2.3工程勘察方面的失误2.4使用或管理不当对建筑物造成的损害3常用的纠偏方法及选用3.1建筑物纠偏的原则3.2建筑物纠偏的方法及其选择3.2.1建筑物纠偏方法分类3.2.2建筑物纠偏方法及选用3.2.2.1顶升纠偏3.2.2.2迫降纠偏4各种纠偏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及应用程序4.1纠偏工作的一般程序和要点4.1.1一般程序4.1.2纠偏要点4.2纠偏法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及应用程序4.2.1应力解除法纠偏4.2.1.1某五层住宅楼概况4.2.1.2场地地基土层条件4.2.1.3纠偏方案设计4.2.1.4结论与体会4.2.2沉井冲淤法纠偏及应用4.2.2.1 沉井冲淤法工作原理及特点4.2.2.2 建筑物概况4.2.2.3 建筑物倾斜原因分析4.2.2.4 纠偏目标和方案选型4.2.2.5 纠偏设计及技术控制措施4.2.2.6结论5参考文献河北农业大学毕业论文(设计)1引言1.1 选题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1.1.1 选题意义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土木建筑工程成就世人瞩目,同时带来了不少工程质量问题,建筑物地基基础方面出现的质量问题占有很大的比重,尤其是软土为地基的建筑物,由于土体本身的含水率高,空隙率大,渗透性差,抗剪强度低,压缩性大,承载能力差,固结时间场等特点,工程中易出现诸多如局部破坏,不均匀沉降,整体滑动等,从而导致建筑物倾斜,开裂,功能尽失。

顶升纠偏工程安全方案

顶升纠偏工程安全方案

顶升纠偏工程安全方案1. 背景介绍顶升纠偏工程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将失稳的建筑物或结构体采用顶升和纠偏等方式进行稳定的一种工程。

此类工程在整个建筑及结构体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顶升纠偏工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如果不合理规划和制定安全方案,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和制定相应的安全方案,确保工程的安全顺利开展。

2. 安全风险分析2.1 顶升安全风险顶升工程是指将建筑物或结构体整体或局部顶升到其原始高度的一种技术手段。

顶升过程中,由于液压油管破裂、液压泵爆炸等因素,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

2.2 纠偏安全风险纠偏工程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调整建筑物或结构体的倾斜状态。

纠偏过程中,由于利用对重起吊重物引起塔机倾斜、悬臂臂杆折断等因素,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

2.3 设计安全风险在设计过程中,由于材料选用、承载能力等各方面问题所导致的结构设计缺陷,可能会导致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

3. 安全方案制定3.1 顶升安全方案为避免液压油管破裂、液压泵爆炸等因素对顶升工程产生的影响,我们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和规定进行操作;•在遇到意外事故时,立即进行紧急处理;•采用压力钢管连接液压油管,避免液压油管破裂;•安装液压阀门以避免液压泵爆炸。

3.2 纠偏安全方案为避免利用对重起吊重物引起塔机倾斜、悬臂臂杆折断等因素对纠偏工程产生的影响,我们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和规定进行操作;•在遇到意外事故时,立即进行紧急处理;•进行结构分析以保证质量和承载能力;•安装稳定支架并且在支架下加长支撑,增加稳固性。

3.3 设计安全方案为避免材料选用、承载能力等各方面问题所导致的结构设计缺陷对工程安全产生的影响,我们需要:•采用质量可靠、承载能力高的原材料;•通过计算和实际测试,确保结构设计符合现行标准;•在建设过程中,进行现场检查,随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建造结构体时增加支撑,增加安稳性。

4. 结论通过以上的安全风险分析和安全方案制定,我们可以很清楚地认识到顶升纠偏工程在工程建设中面临的种种挑战和危险,并且根据建筑和结构体的不同特点,制定出针对性的合理方案来保证工程的安全顺利开展。

某八层框架结构的顶升纠偏加固

某八层框架结构的顶升纠偏加固

某八层框架结构的顶升纠偏加固发表时间:2020-12-29T14:06:16.863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5期作者:杨苏杭[导读] 摘要:本文介绍了泉州市某框架住宅楼,地基不均匀沉降超过规范变形允许值。

常州工学院土木建筑学院常州 213032摘要:本文介绍了泉州市某框架住宅楼,地基不均匀沉降超过规范变形允许值。

经过纠偏方案的比选,本工程采用断柱顶升法纠偏,然后采用锚杆静压桩对原基础进行加固处理。

因规范变化,另外针对部分柱轴压比超限柱,对底层柱进行了外包钢法加固;对七、八层部分梁主筋附近部分开裂,钢筋存在锈蚀采用粘贴碳纤维布进行了加固。

纠偏加固后,建筑物倾斜率满足要求,地基承载力恢复。

本工程采用的技术方法安全稳定、工期短,满足规范要求。

关键词:纠偏;顶升;锚杆静压桩;地基加固 1工程概况泉州市某住宅楼于2000年竣工,八层框架结构,其平面形状为“L”形,转角处设伸缩缝将该楼房分为两个单元(A、B)。

该建筑南北长40.2m,东西长26.3m,高约为26,总建筑面积为4450m2,该楼房结构形式为框架填充墙结构,混凝土采用C30。

基础采用独立承台钻孔灌注桩,混凝土采用C25,灌注桩桩长24.5m,单桩承载力为850kN。

房屋现状的倾斜严重,A幢最大倾斜量为412mm,B幢最大倾斜量为214mm,均超过“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允许偏差30mm的要求,地基不均匀沉降量超过“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的变形允许值。

另外,首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不满足设计的C30强度等级的要求;通过抽验的框架结构的梁、柱配筋梁均不满足设计的要求,而且钢锈严重,部分构件混凝土保护层不足。

结构平面图见图1。

2建筑倾斜纠偏方案比选建筑物的纠偏方法可以分为顶升法、迫降法两类。

顶升纠偏是指在沉降较大一侧用机具顶升上部墙柱,使其复位;而迫降纠偏则是迫使沉降小的一侧下沉,消除或减少与另一侧的沉降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墙体"" ’ ’基本边界线)% &""$!(山东建筑大学工程鉴定加固研究所,!&""$% 济南)摘 要:考虑到场地周围环境条件和地质条件,采用顶升纠偏法对某铁路信号建筑物进行纠偏处理,并采用微型桩进行地基托换加固处理,利用信息化设计和施工手段,使该建筑物顺利纠偏至设计控制位置。

关键词:顶升纠偏;微型桩;托换加固中图分类号:L M +&’*4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5%+!#(!""#)"#5"%&&5"’"#$%&’ (’" )*’$+,-)+%*’ *. /#(’%’& ,#)+%.%)(+%*’ (’" ,#%’.*,)#0#’+*. 1-%/"%’& 12 3()4 /%.+%’& (’" ,**+ 5%/#!"# $%&’()*,+,- .*&’/*’0,.#1 2*%34’0,!1-5 6*’7&’(G A N O C O P D @Q :A R C A DD S C A R (FF S T C N T B TAU ;O S D A R O E D A C A R ,;E T A U @A R (S -E C O D O P S D M A C V D S -C O W ,!&""$%,2C X A T A ,1E C A T )(6789:;8:L T Y C A R O E D Z P C B U C A R -C S -P ,N O T A -D N C A O @ T --@PA O I [T -Y B C QO C A R ,D O E @U C N T U @F O D U O@ S D -O C Q W O E D U D V C \T O C @A @Q T S T C B ]T W N C R A T B Z P C B U C A R ]E C B D O E D S@@O F C B D C N PNDU Q@S PA U D S F C AA C A R S D C A Q @S -D ,D A O = )W ,D T A N @Q C A \ Q @S ,T O C @A U D N C R A TAU -@A N O S P -O C @A I O E D Z P C B U C A R U D V C T O C @A C N N ,@@O E B W S D -O C Q C D U O@ O E D U D N C R A 5S D ^P C S D U F @N C O C @A =4<= >?9@7_ B D T A C A R S D -O C Q C -T O C @A Z W [T -Y B C QO C A R ‘ S@@O F C B D ‘ PA U D S F C AA C A R某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红外线房为单层平房,长%*+% ,,宽’*&% ,,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埋深 $*# ,,基础宽+"" ,,。

采用砖混结构,高%*" ,(图$)。

该建筑物南侧紧靠铁路线路,北侧地基位于未做处理的 填土,建成不久就发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造成建筑物 整体倾斜。

根据建设施工方提供的观测数据,该建筑物 整体向北倾斜,倾斜量达$! -,,倾斜率为$! -, . ’+"-,/’!*%0,根据《危险房屋鉴定标准》(12$’—$34#)中 关于多层建筑物倾斜率不超过+0的规定,考虑到若该 建筑物拆除重建影响较大,故决定进行纠偏处理。

图$ 红外线房平面图筑物下沉均匀;顶升法则是通过顶升使沉降较大一侧 上升而达到纠偏目的。

由于本建筑南侧为运行铁路线路,且距离铁路线路较近,无法提供进行迫降需要的空间和时间。

而顶升 法需要的空间相对较小且操作简单;又考虑本建筑物 为单层,决定采用顶升法进行纠偏。

针对该建筑物有两种顶升方式:($)在建筑物沉降 较大的一侧(北侧)做’根人工挖孔桩,在东西两侧中间建筑物纠偏方案选择! 纠偏方法总体上有迫降法和顶升法两种,迫降法 就是通过迫使沉降较小一侧的建筑物下沉,使整个建收稿日期:!""#5"!5"3作者简介:魏焕卫($3+%5),男,山东聊城人,山东建筑大学工程鉴定加 固研究所,讲师,硕士。

!!!!!!!!!!!!!!!!!!!!!!!!!!!!!!!!!!!!!!!!!!!!!!!!!!!!!!!!可知,当植筋间距!% ! 时,多根钢筋承载力可依据单根 钢 筋 的 设 计 强 度(按 文 献6!7 规 定 乘 以 强 度 折 减 系 数)进行设计。

植筋间距8% !时,需考虑植筋间距影响, 对钢筋设计强度进一步折减。

参考文献6$7 9)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6!7 6’76%7 1:1;!&<3" 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 (>;?;&*+ @A B C A D E D B F ,;(; G H ,G A -* !"""=王欣,陆洲导I 等*化学植筋的现场拉拔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结构 工程师I !""!J $!K=吕西林,金国芳,吴晓涵*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有限元理论与应 用*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33#=6&7倾斜建筑物运营铁路线毛石挡土墙4**!!千斤顶5 *%%微型桩3%*$&**$&**$ &**3%*(&**$ #&(*#(*$&’微型桩$**!$(!$(7$3*%6#**%6#**·(&%·建筑技术第!" 卷各做$根人工挖孔桩,扩展到基础下作为顶升支撑点;(#)在靠近室外地坪下做圈梁,圈梁作为顶升的支撑,千斤顶固定后切割新圈梁与下部墙体的连结,开始顶升至设计标高。

考虑到人工挖孔桩施工难度和周期较长,费用较高,决定采用方案(#),即顶升方案。

地基加固方案选择!地基加固可以采用注浆法和微型桩法,注浆法就是通过挤密基础下填土的方式达到加固的目的;而微型桩法则是通过对基础的托换分担上部荷载达到加固目的。

由于建筑物基础底面位于北侧地表以上,北侧有一毛石挡墙(图#),采用注浆法施工时浆液可能会从毛石挡土墙部位溢出,且注浆效果较难控制;而采用微型桩托换法受力明确,质量易控制,故决定采用微型桩托换加固基础。

图!纠偏加固微型桩布置平面图图# 红外线房剖面示意图(地基基础加固作法示意地基基础加固设计"考虑到该建筑的倾斜原因主要是北侧基础下填土较软,为保证纠偏后建筑物的稳定,采用微型桩对该建筑物北侧基础进行加固。

沿北侧、东北角和西北角基础共布置%根微型桩,具体位置见图!。

在进行顶升纠偏施工前,先施工微型桩,微型桩为斜桩,与竖向夹角为$&(’图(),其桩体结构见图&。

微型桩桩身采用干成孔,微型桩穿透原基础,成孔并清孔后放入钢筋笼,插入注浆管至桩孔底部,用压力注$)*+!水泥砂浆,直至灌满为止(注浆压力*+#,-.)。

基础下桩长不小于&/,微型桩底部进入较硬的原状土层,进入深度不小于$ /,若桩端持力层为岩石或碎石层,进入深度不小于*+&/。

图&微型桩桩体结构#$%顶升荷载计算和顶升点的确定按本建筑的结构形式(#(*//砖墙和屋顶),计算基础顶面以上建筑物的总荷载约&**01,基于安全考虑采用#个&*2千斤顶布置在建筑物北侧两角位置(图!)。

#$!托换体系的设计和顶升位移量的推算选择合适的托换支撑是顶升纠偏中的关键,考虑到砖混结构的整体性较差,砌体材料属脆性材料,因此托换体系首先要有一定的刚度,且能够和墙体有良好的共同作用;尽量减小对地基的扰动,不降低原有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同时施工速度应较快。

由于本工程的地基没有地圈梁,对顶升时房屋的建筑物纠偏设计#顶升纠偏设计包括顶升荷载的计算、顶升点的确定、托换体系的设计和顶升位移量的推算。

!$"("&""""%"&’""" ’" 新增圈梁" ! " " $" + * * " " )" ! *"" ’ " " ’*!" !$"’*#%"&/""" " #8*/"$$*#!""# 年第 # 期魏焕卫,等:采用顶升法和微型桩的纠偏加固设计施工 ·$/)·整体刚度非常不利,若采用条形地基梁作为托换支撑体系,则需开挖量较大,而现有的空间显然不能满足要 求 , 经 多 方 案 比 较 , 最 后 决 定 在 建 筑 物 室 外 地 坪(%",’"" -)下的墙体新增一道钢筋混凝土圈梁作为托换支撑梁(图#)。

圈梁做成梯形,高$"" --,配筋见图 )。

新增圈梁应分段施工,主筋采用双面焊接,焊接长度 不小于’"" --,沿建筑物墙体形成封闭。

新增圈梁采 用细石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

内空间较小,为避免不良影响,土方开挖和新增圈梁施工完全在室外进行。

(*)土方开挖:先沿室外开挖宽/"" --、深#"" -- 的沟槽,以方便下一步地圈梁施工。

(!) 地 圈 梁 施 工 按 设 计 要 求 剔 除 标 高 %",/"" 2 %",3"" -位置的砖墙,每次剔除长度为* -。

剔除砖墙 后在浇混凝土的底面铺一层油毡(主要保证顶升过程 中新建地圈梁与下部砖砌体的顺利脱离),然后安放制 作好的钢筋笼,支模板,浇细石混凝土。

浇完一段并达 到规定强度后再进行下一段的剔除和施工,重复施工直至整个封闭圈梁浇完。

(’)剔除安置千斤顶位置的砖砌体,在千斤顶顶 部与地圈梁之间放置钢板,以增加接触面积,增强顶升 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