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操作技术规程1

辣椒

生产技术规程

云南新平曾华食品有限公司

2015年06月

目录

前言 (3)

一、立地条件 (4)

(一)基地区域与地形地势 (4)

二、品种与茬口 (4)

(一)茬口安排 (4)

(二)选种 (4)

三、栽培技术 (5)

(一)育苗地的整地、施肥、理墒 (5)

(二)播种育苗 (5)

(三)田间管理 (7)

(四)中后期管理(开花和结果期) (7)

四、病虫害防治 (7)

(一)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8)

五、采收 (9)

六、清洁田园 (9)

前言

为保障辣椒质量,保护产地环境,规范辣椒生产过程,促进农业生产资料的科学合理使用,有效控制污染,保证食用安全。结合公司原料产地自然环境状况和生产实际,依据以下标准,制定本生产操作规程,本规定适用于云南新平曾华食品有限公司绿色食品辣椒生产。包括基地选择,规划,种植,土壤管理和施肥,病,虫和草害防治、辣椒的修剪及采摘等。

NY/T391-2000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393-2000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2000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GB 4285-19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8321-1987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公司所有员工必须严格遵守本生产技术规程,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要求进行生产。

一、立地条件

(一)基地区域范围与地形地势

公司辣椒基地地位于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正北部,新化乡境内的XXX村,基地面积3000亩,周边种植玉米和水稻,属于农户所有。

辣椒生产片区地处山梁,周围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常年有北风,距新XX路XX公里,辣椒生产基地与居住的村庄相隔X 公里以上,基地25公里范围以上无工矿企业。

土壤熟化程度较高,土壤PH值在5—7之间,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耕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等、农灌水来源于山泉水,水质清洁。

二、品种与茬口

(一)茬口安排

一年一茬,根据品种和市场行情选择适宜的时期播种,以1月中下旬播种较为适宜,宁可早播不可晚播。3月下旬~4月上旬定植、6月下旬~8月中旬采收。

(二)选种

辣椒种植品种:主要是本地红尖辣,单产800~1200kg/亩。

三、栽培技术

(一)育苗地的整地、施肥、理墒

1 地块选择

选择前作非茄科作物、通风向阳、排灌良好、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力强的平地或缓坡地。

2 整地

在理墒前,按1.2m开墒,墒面宽0.9m~1m,沟宽0.2m~0.3m、深0.4m,墒面要平整细碎中间稍高,以利于覆盖地膜和

防治杂草。起垄高15cm、垄距50~55cm。也可大小行,大行距60~70cm、小行距40cm。

3 施基肥

整地时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kg+过磷酸钙100kg。

(二)播种育苗

1、种子质量

选用抗病、优质、丰产、耐贮运、商品性好、适应市场的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 16715-1999的要求。

2.播种时期及播种方式

根据品种和市场行情选择适宜的时期播种,一般以1月中下旬播种较为适宜,宁可早播不宜晚播。播种以撒播为主,每亩需要种子60—70克,播于8—10平方米的苗床上。

3.种子处理

将辣椒种子在5~6倍的50~60℃的温水中浸种10~15min,并不停地搅拌,直至水温降至30℃止,继续浸种4~6小时,预防疫病、炭疽病。0.1%高锰酸钾液中浸种20分钟,以杀死附在种皮及种皮下的病菌和病毒,再用30℃温水浸泡6~8h,捞出装入纱布袋内臵于28~30℃处催芽,每天用温水过滤1~2次并翻动种袋几次,保持温度内外均匀,以利于出芽整齐,4~5d出芽70%即可播种。

4 播种与管理

播前苗床浇足底水,水渗下撒一层干细土即可播种。一般采用撒播法,每平方米播种量12g,播后覆土1.2~1.5cm,再覆盖1cm厚的松毛,搭高1m左右的塑料拱棚,多数苗出土后,为了使叶子肥厚避免徒长,一个月内分2次揭完松毛。出苗前苗床保持湿润,2~3叶后苗床见干见湿,傍晚浇水。一般4~5天即可出芽。2~3片叶营养钵或土块分苗(营养钵育苗利于保护

根系,易缓苗),苗距12cm见方,种植一亩辣椒需分苗床50~60平方米。定植时提前7天降温炼苗。

5.4.5 壮苗标准

苗龄80~90天,株高18~22cm,开张度大于株高,主茎9~13片叶,茎节间短而粗壮,根系多、乳白色,叶色绿,门椒现大蕾。

5.5 定植

在定植前7~10天铺好地膜,以利提高地温。定植时要求地温达到16℃以上,选择晴天下午天气转凉后定植,穴距30~40厘米,每穴栽双株,亩植2800~3000株。栽苗时,用小刀将地摸划破成“十”字形小口,打穴把植株栽入,定植后浇足定根水,又用细土将地膜“十“字形小口封严,防止漏风散热。(三)大田整地、定植及管理

1.整地、施基肥及定植

选择适宜地块,深翻晒垡,并亩施入底肥亩施腐熟农家肥1吨左右,15:15:15复合肥30千克,根据地块开沟理墒,墒面宽度为1.5米,并在墒面上浇透水。选择55天苗龄生长健壮的优质苗进行移栽。种植密度:根据地块肥力决定种植密度,一般春植肥地按株行距40×45厘米亩栽3500-4000株左右,夏植肥地按株行距35×45厘米亩栽4000-4500株左右,夏植薄地按株行距35×40厘米亩栽4500-5000株左右为宜。移栽成活后适当浅耕培土,同时结合施用复合肥(15:15:15)20公斤一次。(四)田间管理

1.幼苗期管理(移栽后至初花期阶段)

(1)浇水

定植后浇定植水,3天后浅浇缓苗水。辣椒为旱地种植品种,在其生长发育中,前期怕涝,中后期怕旱。因此,出苗前以保

持土面不发白为宜适度浇水,齐苗后,减少浇水次数,以促根系下扎。幼苗生长前期,如遇雨天,要及时开沟排水,防止糟根死苗。

(2)中耕除草蹲苗

浇缓苗水后地皮见干时及时深耕松土,增温保墒,并进行蹲苗,时间10天左右,封垄前进行培土保根。

移栽成活后追施提苗肥之前,及时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第二次追肥之前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以消灭杂草和保持土壤疏松,促进根系生长。幼苗期中耕宜浅耕,深度3~5cm。达到疏松土壤、提高地温、调节土壤湿度、改变土壤通气性、控制杂草危害和促进板茬油菜根系发育的目的。结合中耕,清理内外沟系,防止雨后田间积水。禁止使用化学农药清除田间杂草。(五)中后期管理(开花和结果期),

特别注意水肥管理,防止落花、落果及病虫害等现象发生,采收前共追肥1次,每次用复合肥(15:15:15)兑水浇施,采收期间共追肥1次,用量为20kg/亩。追肥30天内禁止采摘,并结合灌水,以利于后期果实的生长。

(1)灌水

蕾薹期是辣椒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旺盛时期,应根据植株生长状况和土壤墒情,以保持土壤相对湿度为70~80%为宜适时灌水。

(2)疏理

摘除门椒及剪除侧枝。摘除门椒及剪除以下的侧枝,利于营养分配,并可使下部通风透光,促进辣椒个头大和个体均匀一致,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植株长到14片叶子时封顶打杈,防止落花落果。后期打掉下部老叶、病叶,改善下部通风透风,

促进果实生长。

四、病虫害防治

(一)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新平县辣椒种植中出现的虫害主要是蚜虫,病害主要是病毒病和早晚疫病。

(一)病虫害监测预报

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和病虫害与寄生植物及环境的关系,对病害利用病情观察法、病原物数量和动态检查法、气象条件病害流行预测法等方法,对虫害利用调查法、物候法、期距法、有效积温法等方法,分析和推断病害的始发期和发生程度,虫害的始盛期、高峰期、盛世末期,准确掌握病虫害信息,以确定防治适期和合理的防治技术。

(二)植物检疫

严格植物检疫工作,禁止从疫区调运种子,防止检疫性病虫害从疫区传入基地。

(三)农业防治

实行辣椒、水稻轮作,选用优质高抗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和肥水管理,做好中耕除草和田园清洁工作,及时拔除田间病株,改善和优化田园生态系统,创造一个有利于辣椒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降低病虫源数量和病虫害的发生率。

(四)物理防治

在田间布设黄板,规格30×40cm,诱杀成虫。

(五)生物防治

注意保护天敌,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条件,发挥其对有害生物的自然控制作用。

(六)化学防治

1.早晚疫病和蚜虫的防治

早晚疫病的防治,在辣椒移栽成活后用68%金雷(精甲霜灵+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500倍液喷雾,100g/亩,用药一次。

蚜虫的防治,在蕾苔开花期,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安全间隔期为7天)3000倍液喷雾防治,每亩用药17g;用药一次。

2.病毒病

辣椒病毒病是由黄瓜花叶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感染致病的。主要由蚜虫刺吸汁液等传播,最终出现畸形,造成花叶、坏死、落叶、落花、落果,一旦被感染,发病率极高,传播迅速,一般会造成3-6成的减产。

早期防治蚜虫:发病初期用25%(盐酸吗啉胍〃锌)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50g/亩,防治一次。

五、采收

园区辣椒是陆续开花结果,当全田70~80%的椒果出现鲜红色时,即可红一批采收一批(于6月下旬开始采收)。采收宜选择晴天上午或阴天采收,雨天、雨后、大风天不宜采摘,采收后运至生产车间堆放剪把,堆放地面要求清洁防水,防止霉烂。

六、清洁田园

将田间的残枝落叶、杂草深犁捂底泡田,减少田间病虫源。

云南新平曾华食品有限公司

2015年06月26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