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

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师德的重要性,现谈谈我对师德的认识。
一、爱岗敬业,踏实奉献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最为重要的美德,教师对教育工作应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把自己毕生精力贡献给人民教育事业。
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一职业,只有做到不计名利、乐于献身,才能有所作为。
二、尊重学生个性,教师自己也要有个性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育形式和人才需求需要我们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
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主动学习,有兴趣参与,成为知识的主人。
教师还要根据校情、班情、学情施以相应的教育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各不一样的提高上。
教师更要重善待差生。
教师要有容忍之心,耐心地助其一点点进步。
古语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敬其师,重其道”,学生对教师心存感激,他学才会学得好,做人才可为得好。
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志。
教师要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
作为班主任,我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待人,因材施教,平时有空,注意全面了解学生动态,经常找他们谈心,交流思想,增进感情,如果有人因病缺课,我尽力争取时间给予补课,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对后进生,更是对他们循循善诱,做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用真诚去感化他们,因此得到了学生的信赖,他们把我当成知心朋友,有什么心事都跟我谈。
记得以前班上有一位女同学她鼓足勇气跟我讲她因学习成绩差经常遭来妈妈莫明的打骂,伤她的自尊心。
希望老师给予帮助,我听了以后就连忙做她的思想工作,跟她讲这是你妈妈对你的关心,只不过方法不对,你要体谅妈妈,老师会做你他*的思想工作,然后指出她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同时发掘她的“闪光点”,并通过家访,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使该生慢慢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经过努力,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母女关系也很不错。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诚信立教,即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创新施教,即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
“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说的都是为师者不仅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师德。
优良的师德、高尚的师风是搞好教育的灵魂。
经过此次师德师风教育学习,我简单得谈谈以下几点体会:一、做好教育工作要有恒心。
所谓恒心,就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要把自我的身心全部投入到所从事的教师职业之中,对自我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进取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我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二、做好教育要有爱心。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的教育不会是成功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作为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和信任学生,真诚关心学生的提高和成长,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对学生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异常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异常的爱给异常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做好教育工作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我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我坚决不做。
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四、要具有高尚人格、塑造完美心灵的本领。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1. 引言1.1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是一句古训,也是教育领域中的一条重要准则。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更要以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道德标准示范给学生。
只有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我们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楷模和榜样。
学高为师,意味着教育者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磨练,教育者才能在教育工作中游刃有余,才能给学生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学高为师也包含着不断思考和反思的意义,教育者要不断总结经验,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德高为范,则是指教育者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
教育者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教育者才能真正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才能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
在教育工作中,德高为范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做到这一点,教育事业才能真正健康地发展。
2. 正文2.1 教育行业的责任与使命教育行业的责任与使命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工作者应该牢记自己的使命是培养未来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教育行业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行业的责任是将学生培养成有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健康。
教育行业的责任还包括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能够胜任各种工作。
2.2 师德师风的重要性师德是指教师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
师风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风采和作风。
师德师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教育事业的灵魂和基石。
师德师风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位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不仅能够传授知识,更能够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
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呢?通过此次教师学校组织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我把自己的学习心得简单谈谈。
一、爱岗敬业。
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尤其是党员教师,要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
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孜孜不倦,积极进取。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
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党员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加入到学校组织的读书活动中去,做一名“学习型”的优秀教师。
四、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当了老师,基本上只是方面都能胜任,重要的就是道德的方面了。
在各种谈论教师职业道德的文章和书籍中,对于教师在工作中应该做到的几点基本要求,诸如: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等我个人认为无论从事的那个行业都应该遵循这些,同时也是每一个国人在工作中最起码应该具备的素质,虽然现实中存在一些个案,但是就这方面我觉得我个人没有谈论的资历,而且教师这个群体基本都能够做到。
理论的东西总是有点虚无的,但是把飘渺的东西放到现实中这此时目的,或者我没有更多的理论来阐述我的观点,但是我就本人在现实中的一些点滴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如有不当希望指正。
1、谈心与所有班干部谈心,了解他们心目中的班级,与班上的个别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与成绩好的谈心,给他们加油,与差的谈心,让他们看到将来,婆婆嘴有时候还是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关键在于我在谈心的时候,我一直注意,我能做到的才谈,我做不到的我会实事求是的告诉他们,让他们知道我真的是为他们好。
2、做个简单的榜样一说到榜样,似乎要做到如何如何,其实我没这样认为,我只是简单的让他们看到,我在班上说的任何要求大家做到的事情,我也能在默默遵守着,甚至偶尔我还有出下错,改罚就罚,让大家见到诚意,比如:每次课间时候,同学们出门了,但是总把座椅放的很乱,我要求多次,都没多少效果,我就天天课间去班上,他们走了,我就把没摆好的一个个摆好,几次以后,当他们后来看到自己回来后座椅的摆放,就知道了自己应该怎么做了。
当然这个只是很小的事情,但是如果是把没摆好的同学批评,甚至把凳子拿走等等,也许也有效果,但是学生是不是就接受你了呢?3、真的关心,而不是看心情学生需要的是一个能帮助他们的引路人,不是一个总是不断指正他们错误,不断批评他们的长辈。
错人人都要犯,怎么让他们改,如果你的孩子,你可以打,骂,但是你经常看到他们的逆反,自己的学生呢?批评教育是一体,但是怎么样的批评?让他们笑到出去,这才是正事,让他们知道你的关心,这才是真理,要不一切都是表面的。
“学高为师_德高为范”-演讲比赛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各位尊敬的评委,教师们,大家晚上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古人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有学者,可教人,有德者,可育人。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识水平高的人,可成为教师,德行高的人,可作为典范。
我们是教师,毫不客气地讲,在座的各位,我们正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又是文明之树的培育者。
当我们成为教师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拿什么来教学生,拿什么来提高他们的品行。
答案是知识和道德。
大家回想一下我们读书的时候,总喜欢某一位,那是因为,他要么知识渊博,课讲得好,足以让我们敬佩,要么道德高尚,嘘寒问暖,足以让我们爱戴。
参加教育培训时,我们都知道,河口镇上双小学的黄章开老师,他身罹疾患,连坐立都很困难,但他仍然坚持给学生上课,在场的我们无不潸泪下,他教过的学生更是对他爱戴有加。
黄章开老师就是师德高尚的典范。
去过香港的人就会发现,香港有一个跟大陆不同的细节,香港人到地铁口上自动扶梯的时候,一般都靠右站着,左边的空道留给要赶时间的人走路。
而我们大陆这边没有这样做,所以后面赶时间无奈地地被挡在了后面。
小小的自动扶梯,却体现了香港人和大陆人素质之间的差别,要提升国民的素质,根本在于教育,而教育的执行者,恰恰是我们各位老师,当我们教育学生学习香港的这一良好习惯时,我们自身首先就要做到这一点。
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教育不是一蹴而就,师德就像春雨般润物细无声,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注视着我们,一日为师,我们就要规范自己言行举止,做学生的榜样,一日为师,我们就要增长学识,传道授业解惑。
说到学识,试问,学生一问到我们问题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很快的想到答案,节约学生时间呢。
我们有时很难做到,为什么?因为我们准备不足,自己没把知识吃透。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必须要有一池水,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了,做教师的,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2016年,我院开展了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
通过学习,广大教师进一步明确了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那么什么是师德师风呢?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
说的是为师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师德师风。
优良的师德、高尚的师风是搞好教育的灵魂。
孔子曾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诚信立教,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要创新施教,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
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强师德师风修养呢?我认为主要从以下三点:一、敬业爱岗,忠诚教育教育者首先要热爱教育。
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影响活动,需要具有崇高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
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从立志走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天起,就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的奉献给教育事业。
作为传道授业的教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
首先,要不断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了解国际国内形势,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
其次,要转变教育观念,加强业务学习。
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在工作中不断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教育新形势和需求。
二、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爱是教育的别名,热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有一种爱,叫无私,有一种爱,叫关怀,有一种爱,刻画着伟大的灵魂,有一种爱,歌咏着崇高的品质,那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
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古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教师,是推动时代发展的源泉,是社会进步的象征,更是实现学生理想的指路明灯。
温总理的这样一句话:教育是一项神圣而光荣的事业。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
希望广大教师充满爱心,忠诚事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师德、优良的师风。
师德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教师素质的高低又直接决定着培养人材素质的高低;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决定着教育事业发展的成败。
教育部长周济指出:“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说的都是为师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师德。
优良的师德、高尚的师风是搞好教育的灵魂。
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
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师德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
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行为规范,甚至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起典范作用,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育工作不应是为教书而教书,更要以人为本、教师育人,学生把几年、十几年的生命时间交给学校、交给教师,学校、教师就有责任去珍惜别人的生命,浪费别人的生命时间就是罪过。
搞好教育工作要有恒心。
邹有云老师三十多年在大山深处的黄岭村小学太阳山教学点坚持教育教学工作靠的就是这颗恒心,才能真正“让教育的阳光照亮深山”。
邹有云等五位模范教师也都是靠着这颗恒心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奋斗了几十年,把几乎所有的生命时间奉献给了祖国的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校本培训教育专题讲座各位老师大家好!开讲之前,我先说明两点:一、今天算不上什么专题讲座,充其量是把我对师德的一点粗浅的理解和看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所以,若有不当之处甚至是错误的地方,敬请在座的各位能批评指正;二、二、为避免空洞枯燥的说教,我会列举一些例子,穿插一些故事,但有些可能会有些牵强,还有些是我过去在全体教工会上已讲过的,鉴于新来的年轻教师多,我还会重复一些,还望大家理解和谅解。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讲师德,铸师魂,为人师表;爱学生,多奉献,勇创辉煌》。
“德”,按《辞海》解释,有五个释义。
其最主要的意思就是道德、品德。
“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
“百行以德为首”“做人先修德”。
中国历代的志士先贤都特别看重道德操守。
过去人们经常讲:“有德有才为圣人,有德无才为君子,无德无才为废人,有才无德为小人”。
“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毒品”。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德兴则业兴,德毁则人亡。
一个人的道德就是立身之本。
所以为人处世要有公德,干工作要有职业道德,当教师要有师德。
这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也是当教师所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
我们讲师德就要从如下几方面努力:一、讲师德首先要讲爱心。
讲到“爱”,我们应该想起上周刚听过的原北京第二实验小学霍懋征老师的一句名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所以要求我们教师,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光荣的职业,就要象霍懋征、盘振玉、王生英等老师那样,爱教育、爱工作、爱学生。
看一个人是否爱热爱他的工作,听他讲他的经历就行了。
如果他干得很辛苦,却很执著,那么他是热爱的;如果他干得很苦闷,却仍在坚持,那么他是热爱的;如果他失败了很多次,却没有倒下,那么他是热爱的;如果他的语言里充满激动、期盼和等待,那么他也是热爱的;所以教师对学生要有真爱,要有大爱。
谈到爱学生,不能光爱学习好的学生,尤其是要爱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那些不爱学文化课还有点调皮的学生、甚或那些爱搞恶作剧你认为无可救药的学生。
你应该清楚,“宁养飞才,不养吃才”,掂起一条,放下一堆的人成不了什么气候。
说不定你的教鞭下就能敲出个牛顿、爱迪生,敲出个鲁迅、高尔基,甚或敲出个比尔·盖茨来。
学生的爱好是多方面的,人才的标准也是多样的。
美国教育家李维斯有则寓言《动物学校》。
有一天,动物们决定设立学校,以教育下一代应付未来的挑战。
校方制定的课程包括飞行、跑步、游泳及爬树等。
为了便于管理,所有动物一律要修全部课程。
鸭子游泳技术一流,飞行课的成绩也不错,可是跑步就无计可施。
为了补救,只好课余加强练习,甚至放弃游泳课来练习跑步。
最后磨坏了脚掌,游泳成绩也变得平庸。
校方可以接受平庸的成绩,只有鸭子自己深感不值。
兔子在跑步课上名列前茅,可是对游泳一筹莫展,甚至精神崩溃。
松鼠爬树最拿手,可是飞行课的老师一定要它自地面起飞,不准从树顶下降,弄得它神经紧张,肌肉抽搐。
最后爬树成绩得丙,跑步更只有丁等。
老鹰是个问题儿童,必须严加管教。
在爬树课上它竟然不理会老师的要求,坚持用自己最拿手的方式,第一个到达树顶。
到学期结束时,一条怪异的鳗鱼以高超的泳技,加上勉强能飞、能跑、能爬的成绩,反而获得平均最高分,还代表毕业班致词。
另一方面,地鼠为抗议学校未把掘土打洞列为必修课而集体抵制。
它们先把子女交给獾做学徒,然后与土拨鼠合作另设学校。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我们不需要刻意去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全才,也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全才。
要爱学生,就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让他在某一方面有长足的进步。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是全家的希望和未来。
“二大娘抱个秃娃娃,人家不夸自己夸”“一畦萝卜一畦菜,自己的孩子自己爱。
”“刺猬夸自己的孩子是光的,屎壳螂夸自己的孩子是香的”。
在父母的眼里,没有坏孩子,都是有材料的人。
俗话讲“龙生一子定乾坤,猪生一窝拱墙根”。
所以谁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这是人们的美好愿望。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望子成龙的观念也在随之转变。
几首民谣折射出了这种变化的轨迹。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儿啊儿,快快长,长大了,跟官长,扛大枪,吃兵饷,撑门势,作栋梁,谁敢讹咱他想想。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儿啊儿,快快长,长大当个司务长,既吃馍,又喝汤,街坊邻居也沾光。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儿啊儿,快快长,长大当个小队长,工分不少挣,整袋粮食往家扛。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儿啊儿,快快长,长大了进工厂,承包企业有油水,爹娘跟你把福享。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儿啊儿,快快长,长大了,当局长,地位高,脸面壮,手里有权办事爽。
坐轿车,住楼房,看看排场不排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儿啊儿,快快长,长大了进学堂,十年寒窗读硕博,美英德法去留洋。
”父母的用心可谓良苦,希望可谓殷切,目标可谓务实,哪怕当个小小的司务长,也就心满意足了。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责任就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人,培养成才,哪怕去当个小小的司务长。
所以要想让学生成才,就要爱学生,你要爱学生,就要用真心去开发学生的好奇心,用爱心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用热心去鼓励学生树信心,用诚心提倡学生有野心。
野心大的就鼓励他当总理,野心小的就鼓励他当司务长。
好奇、好问、突发奇想、爱打破沙锅问到底是学生的固有天性。
有这样一个例子,也是一个老掉牙的例子。
就是猎人打鸟。
老师在提问学生:树上有十只小鸟,猎人打了一枪,打死一只。
树上还有几只小鸟。
同学们都齐声回答:“树上一只也没有了。
”可有一个学生举手报告:“老师,我能提几个问题吗?”老师说:“可以呀,你提吧。
”这个学生说:“第一,树上是不是真的是十只小鸟?会不会数错。
”老师说:“就是十只,没有数错。
”“第二,猎人枪法准不准?如果打了一枪,没有打中呢?”老师说:“真的打中了。
”“第三,猎人用的枪是不是无声猎枪?”老师说:“不是。
”“第四,树上的小鸟有没有聋鸟?听不到枪响?”老师说:“没有。
”“第五,即使真打下了,但小鸟未掉下来,如果还挂在树杈上呢?”老师说:“没有,真掉地下了。
“第六,鸟窝里有没有不会飞的小鸟?还在鸟窝里?”老师说:“没有。
”这个学生最后说:“假如你回答的都对,那树上真的没有一只小鸟了”。
还有个例子,老师讲《小麻雀》这一课,“一只小麻雀掉在地上,一条狗想吃掉它。
老麻雀挺身用翅膀护住了小麻雀,和狗对峙着。
”老师出的思考题是:“1、这表现了什么?2、狗为什么不敢吃小麻雀?”老师总结说:“这表现了伟大的母爱。
狗为什么不敢吃小麻雀?因为有老麻雀保护。
”有个学生提出疑问:“课文从头到尾没有说明老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怎么能说是母爱呢?狗还能怕老麻雀吗?而是狗通人性,被感动了。
”老师说:“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
我们重新进行总结。
这表现了纯真的亲情,这亲情也感动了这条还讲点良心的狗。
”还有《田忌赛马》《树洞浮球》的故事,这些都说明了孩子的思维是积极的,是发散、开放的,是大有潜力可挖的,千万别认为孩子在钻牛角尖,在给你找麻烦,找难看。
应予保护、支持鼓励、提倡。
孩子虽小,都是有自尊心的。
连我们所谓的差生也是有自尊心的。
要爱学生,就应该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有这样一个故事名为《举起你的左右手》。
一位教师上课时偶尔发现一个平时从未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举起了手,于是就让他起来回答问题,可他还是没回答出来。
课后,老师找到他,心平气和地询问他不会回答问题为什么举手,他有些羞涩地告诉老师,别人都说他什么都不会,从未举手回答过问题,骂他是大笨蛋,为了顾面子而违心地举起了手。
老师发现了他还有自尊心这个闪光点,认为经过教育帮助是会赶上来的。
于是老师就告诉他,假如你上课认真听讲,是能听懂的。
如果你不会,就举起你的右手,我不提问你,如果你真会,就举起你的左手,我才提问你。
后来他真的举起了左手,老师提问了他,他回答上来了。
如此几次,同学们就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他信心更足,学习成绩很快就赶上来了。
还有个故事是:一位山沟里出来的中学生第一次乘火车远行,由于口渴便买了一桶健力宝,但他从来没喝过这种饮料,不知如何开启,几经试验他决定用水果刀撬开。
他的这个举动被一位带孩子的年青母亲发现了。
这时,他忽然听见对面的妇女对儿子说:“儿子,把健力宝给妈妈拿过来。
”等到孩子递过来饮料,妇女注视着拉环,余光看着中学生,只听“嘭”的一声响,健力宝打开了。
随之,车厢里又传来一声响,中学生的健力宝也打开了。
许多年后,这位中学生仍然对这件事记忆犹新。
他感激那位善良的妇女,感谢她那没有让自己尴尬而又无私地帮助了他的人。
因为她没有直接教他开启易拉罐的方法,而是间接地完成了这个过程。
很显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帮助别人不一定非要讲明意图,关键在于尊重被帮助的人,让受助者心情愉快地接受你的帮助。
在课堂上,“帮助”已经成了课堂上的主题词。
要是有谁回答不出来问题,老师就会对大家说:“谁来帮助他?”于是乎,小手林立,一个个都很乐意充当救世主。
而被帮助者往往显得很无奈,只好唯唯诺诺地接受大家的帮助。
学生长期接受这样的教育,还会有自信心吗?会正确理解帮助吗?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多换位思考,少说“谁来帮助他”之类的话,注重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总的来说,教师要爱学生,特别是要爱那些爱钻牛角尖的“问题”学生,这也是师德规范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二、讲师德就要作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这些格言警句,都说明一个道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示范的作用是重要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学生写文章特别喜欢用“了”字。
有一次,学生写了一篇文章,通篇用了很多“了”字。
老师看后,提笔批道:“你用了,太多了,再用了,就不好了。
了要被你用了了。
为了不把了用了,今后不要用了了。
”别人看后讽刺说:“师用了,徒用了,了多的毛病怎改了?别改了,别改了,反正了字用不了。
”《了要用了》这个故事,揭示了“上梁不正下梁歪,二梁不正倒下来”“上行下效”“有什么样的师傅就有什么样的徒弟”的道理。
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是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吗?要求学生做作业,字体要工整,可老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