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案

合集下载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案

教案2022年9 月20 日第4周第1次课教案2022年9月30 日第5 周第2次课(12)对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优化支持,减少磁盘读写次数,提升硬盘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13)Windows 7下众浏览器平均提速12%。

(14)支持配置有触摸屏的计算机。

2.1.2 Windows 7家族成员介绍Windows 7包含6个版本,分别为初级版(Windows 7 starter)、家庭普通版(Windows 7 home basic)、家庭高级版(Windows 7 home premium)、专业版(Windows 7 professional)、企业版(Windows 7 enterprise)以及旗舰版(Windows 7 ultimate)。

*2.2 Windows 7操作系统的安装2.2.1 Windows 7硬件配置要求Windows 7基本硬件配置要求2.2.2 Windows 7操作系统的安装Windows 7有全新安装和升级安装两种形式。

1.全新安装方法一:使用Windows 7安装光盘引导计算机进行全新安装。

方法二:在Windows下用虚拟光驱装载ISO镜像安装Win7。

2.升级安装使用此选项可以将当前使用的Windows版本替换为Windows 7,同时保留电脑中的文件、设置和程序。

2.3 Win7基本操作教案2022年10月18日第7周第3 次课教案2022年10 月25 日第8周第4 次课教案2022年11 月1日第9周第5次课教案2022年11 月8日第10周第6 次课教案2022年11 月15日第11周第7次课教案2022年11月22 日第12 周第8 次课奇数页插入一个分节符并分页,新节从下一个奇数页开始(2)改变分节符的类型(3)删除分节符2.2使用:(1)在“页面布局”选项卡中单击“页面设置”功能组中“分隔符”按钮旁的下三角,弹出分隔符菜单。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授课班级:XX级XX专业授课教师:XXX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组成、操作系统基础、网络基础等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计算机基本概念和硬件组成2. 操作系统基础3. 网络基础教学难点:1. 操作系统的高级应用2. 网络安全与防护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计算机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二、讲授新课1. 计算机基本概念和硬件组成- 计算机发展历程- 计算机硬件组成(CPU、内存、硬盘、主板等)- 计算机性能指标2. 操作系统基础- 操作系统的概念- 操作系统的功能- 常见操作系统(Windows、Linux、Mac OS等)3. 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网络协议(TCP/IP、HTTP等)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计算机硬件组成知识竞赛,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练习操作系统基本操作,如文件管理、程序运行等。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中的课后习题。

2. 利用网络资源,了解计算机相关新技术。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质量。

3.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课或课程设计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2. 多媒体课件3. 网络资源(如教育平台、论坛等)教学反思:1. 本节课教学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何解决。

3.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合理,如何改进。

大学计算机基础(科学版)电子教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科学版)电子教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科学版)电子教案第一章:计算机概述1.1 计算机的发展史1.2 计算机的分类与特点1.3 计算机硬件系统1.4 计算机软件系统第二章:操作系统2.1 操作系统概述2.2 Windows操作系统2.3 Linux操作系统2.4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第三章:计算机网络3.1 计算机网络概述3.2 网络协议与网络结构3.3 Internet的基本应用3.4 网络安全与防护第四章:程序设计基础4.1 程序设计概述4.2 算法与数据结构4.3 常见编程语言及其特点4.4 编程实践第五章:数据库系统5.1 数据库概述5.2 关系型数据库5.3 SQL语言5.4 数据库应用实例第六章:计算机组成原理6.1 计算机体系结构6.2 中央处理器(CPU)6.3 存储器层次结构6.4 输入输出系统第七章:计算机图形学7.1 计算机图形学概述7.2 图形表示与变换7.3 图形绘制算法7.4 计算机动画与虚拟现实第八章:算法设计与分析8.1 算法概述8.2 算法设计方法8.3 算法分析与评价8.4 常用算法及其实现第九章:软件工程9.1 软件工程概述9.2 软件开发过程与管理9.3 软件设计与测试9.4 软件项目管理第十章:计算机应用领域10.1 计算机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0.2 计算机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10.3 计算机在医学领域的应用10.4 计算机在教育与娱乐领域的应用第十一章:计算机编程语言11.1 编程语言概述11.2 高级编程语言的特点与分类11.3 面向对象编程11.4 编程语言的选择与使用第十二章:软件工具与开发环境12.1 软件工具的分类与作用12.2 集成开发环境(IDE)12.3 版本控制系统12.4 软件开发辅助工具的使用第十三章:数据库管理系统13.1 数据库管理系统概述13.2 关系型数据库的创建与管理13.3 数据库查询语言SQL13.4 数据库设计与管理第十四章:大数据与数据挖掘14.1 大数据概述14.2 数据挖掘技术14.3 常用大数据处理工具与技术14.4 大数据应用案例分析第十五章: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15.1 网络安全概述15.2 计算机病毒与恶意软件15.3 数据加密与安全协议15.4 信息安全策略与实践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重点和难点如下:第一章至第五章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基本概念、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基础和数据库系统。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教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原理。

2.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

3. 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

2. 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1. 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的复杂概念。

2. 操作系统的具体应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计算机、投影仪、音响等。

2. 教学课件: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基础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向学生介绍计算机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由哪些部分组成?二、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2. 计算机的组成原理:硬件和软件。

a. 硬件:CPU、内存、硬盘、主板、显卡等。

b. 软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驱动程序等。

3.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三、讲解操作系统基础1.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2. 操作系统的分类:单用户操作系统、多用户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等。

3. 常见的操作系统:Windows、Linux、macOS等。

4. 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文件管理、进程管理、内存管理、设备管理等。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尝试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行简单的操作,如文件管理、进程管理等。

2. 引导学生分析操作系统的具体应用场景。

五、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基础的重要性。

2. 拓展:让学生思考如何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如何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提问、课堂练习等方式,检验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系统基础的理解程度。

3. 实践能力: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操作是否熟练,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分类和应用。

-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原理。

- 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组成。

- 掌握计算机数制与编码及其转换。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

-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

-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分类和应用2. 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原理3.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4. 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5. 计算机数制与编码及其转换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原理-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数制与编码及其转换2. 教学难点:-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数制与编码及其转换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引导学生理解相关概念。

2.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 实物演示:展示计算机硬件设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计算机的组成。

4.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分类和应用。

3.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原理,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4. 详细讲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如CPU、内存、硬盘等。

5. 讲解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如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6. 讲解计算机数制与编码及其转换,包括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等。

7. 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8.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出勤、课堂纪律、参与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案完整版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案完整版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授课对象:大学一年级新生课时安排:16课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分类。

2. 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3. 熟悉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等基本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4.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2. 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等基本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关联。

2. 复杂应用软件的高级操作。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

2. 教学课件、教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2. 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二、计算机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1.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包括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等。

2. 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到现代计算机。

三、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组成1. 讲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如CPU、内存、硬盘等。

2. 讲解计算机软件的基本组成,如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

3. 分析硬件和软件的关联,阐述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

四、操作系统1. 介绍常见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等。

2. 讲解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如文件管理、进程管理、内存管理等。

3. 简要演示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五、文字处理软件1. 介绍常见的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WPS等。

2. 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如文档编辑、格式设置、打印等。

3. 演示文字处理软件的高级操作,如样式、目录、表格等。

六、电子表格软件1. 介绍常见的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WPS表格等。

2. 讲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功能,如数据录入、公式计算、图表制作等。

3. 演示电子表格软件的高级操作,如数据透视表、条件格式等。

七、演示文稿软件1. 介绍常见的演示文稿软件,如PowerPoint、WPS演示等。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和硬件设备;(3)学会使用操作系统进行基本操作;(4)掌握计算机的基本软件工具的使用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演示和实验,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技能;(3)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积极学习计算机知识的习惯;(3)培养学生遵守计算机伦理和信息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1讲计算机概述1. 计算机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 计算机的分类和应用领域3.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第2讲计算机硬件1. 计算机硬件的分类和功能2.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3.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第3讲计算机软件1. 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作用2.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3. 常用软件工具的使用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2. 演示法:展示计算机的操作过程和软件工具的使用;3. 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计算机,巩固所学知识;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2. 实践操作考核: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2. 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3. 实验设备:计算机教室,配置相应的软件和硬件设备;4. 网络资源:利用校园网,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和辅导。

六、教学安排第1讲计算机概述(2课时)第2讲计算机硬件(2课时)第3讲计算机软件(2课时)第4讲操作系统(3课时)第5讲计算机网络基础(3课时)第6讲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2课时)第7讲计算机多媒体技术(2课时)第8讲计算机编程基础(2课时)第9讲数据库基础(2课时)第10讲计算机信息安全(2课时)七、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使学生能够适应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计算机知识;3.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4. 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相关的竞赛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案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2. 授课对象:大一学生3. 课时安排:每节课45分钟,共18周4.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概述: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的分类2. 操作系统:Windows、Linux、macOS的基本操作和使用3. 计算机网络:网络基础知识、Internet的基本使用、网络安全4. 文字处理软件:Word、Excel的基本操作和使用5. 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和使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操作步骤和应用技巧2. 实践法:上机操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3. 互动法: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上机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2. 期末考试: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的测试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计算机概述2. 第二周:Windows操作系统3. 第三周:Linux操作系统4. 第四周:macOS操作系统5. 第五周:计算机网络六、教学内容6. 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基本操作和使用7. 音频处理软件:Audacity的基本操作和使用8. 视频处理软件:Premiere的基本操作和使用9. 编程基础:C语言、Python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编程方法10. 数据库基础:MySQL、Oracle的基本操作和使用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操作步骤和应用技巧2. 实践法:上机操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3. 案例教学法: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4. 互动法: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八、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上机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2. 期末考试: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的测试3. 项目实践:完成综合性项目,检验学生的实际能力九、教学进度安排6. 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基本操作和使用第19周:讲解Photoshop的基本概念、界面布局和工具使用第20周:练习图像处理基本操作,如裁剪、缩放、调整颜色等7. 音频处理软件:Audacity的基本操作和使用第21周:讲解Audacity的基本概念、界面布局和工具使用第22周:练习音频剪辑、混音等操作8. 视频处理软件:Premiere的基本操作和使用第23周:讲解Premiere的基本概念、界面布局和工具使用第24周:练习视频剪辑、特效添加等操作9. 编程基础:C语言、Python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编程方法第25周:讲解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编程方法第26周:练习C语言编程,完成简单程序10. 数据库基础:MySQL、Oracle的基本操作和使用第27周: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MySQL的安装和使用第28周:练习数据库的创建、表的设计和数据的增删改查操作十、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等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3. 上机实验教材:提供丰富的上机实验案例和习题,巩固所学知识4. 网络资源:推荐相关网站、论坛和教程,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5. 软件工具:提供Photoshop、Audacity、Premiere等软件的安装包,方便学生课后练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有需要,请随时提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箱等。
}
实验一:键盘指法练习
实验目的:
1、掌握标准指法操作
2、了解键盘上各个键的作用
3、熟练掌握各种中文特殊符号的输入
教学小结
这一节最为重要的内容是掌握数据编码在计算机中的使用。特别是常用进制之间的转换。
学习指导
?
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对计算机的概念及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有了初步的了解;
【取整法】第一步:用r进制的基数逐次去乘十进制的小数部分,取其整数;第二步:将十进制数转换成相应的二进制。
{
(3)十进制之间的转换
第二讲 数据编码及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1学时)
一、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2、数据编码
编码指采用少量的基本符号按照一定原则,用以表示大量的、复杂多样的信息。
1)BCD编码:BCD码是指“二--十进制码”,即一位十进制对应四位二进制数。
(1)概念:管理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系统软件。
(2)功能:CPU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
(3)分类
7、Windows桌面
1)桌面:指Windows 7启动后的整个屏幕画面。
2)桌面的组成
(1)任务栏:一般在桌面的下方,位置可调整。包括“开始”按钮、快速启动区、应用程序图标、“计划任务程序”按钮、输入法状态、时钟等基本元素。
掌握计算机中数据编码和进制的转换

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和常用硬件的功能
教学重点
1.计算机的发展史和应用领域
2.的组成
5.各硬件部分的功能
教学难点
]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及编码
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
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
1)最小化窗口:单击窗口右上角的“最小化”按钮。
2)最大化窗口:单击窗口右上角的“最大化”按钮。
·
3)恢复窗口:单击窗口右上角的“还原”按钮。
4)改变窗口大小:鼠标指向窗口边界,单击同时移动鼠标。
5)关闭窗口:单击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
9、对话框的选项和组成元素有:
标题栏、标签、单选框(●)、复选框(√ )、列表框、下拉列表框、文本框、数值框、滑标、命令按钮、帮助按钮等。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案
教学对象
非计算机专业本科
教学时间
月 日
教学内容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1.1节 计算机简介
'
第1.2节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1.2.1 数制
1.2.2 数制间的转换
1.2.2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及编码
第1.3节 计算机系统结构
1.3.1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各硬件部分的功能
教学目的
二、教学过程:
~
第一讲计算机工作原理、软件系统、多媒体和计算机病毒(1学时)
1、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指令系统:所有指令的集合。
指令:操作码 + 地址码 组成。
执行过程:
① 取指令 ② 翻译指令 ③ 执行指令 ④ 指令计数器 + 1
⑤ 返回到 ①
@
2、软件系统
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系统软件
① 操作系统: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全部硬件、软件资源的程序。主要功能有: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的接口、硬件功能的扩充、计算机系统的控制及管理等。
在上机操作时,要注意强调正确指法的操作。
参阅教材
第一章 1.1 、 1.2节和 1.3.1节
作业
指导书P4--P7及对应习题部分
教学后记
1.该节内容理论2学时,内容可以讲完,要求学生课下要复习,否则容易忘记,对于十进制数与其它进制数的转换要注意强调对整数和小数部分分别按不同的方法处理;
(
2.实验2学时上机练习指法不够用,学生应在课余时间多加练习。

2)字符编码:字符编码采用的是“ASCII码”,即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
3)汉字编码:输入编码主要分为四类:数码、音码、形码、音形码。
二、计算机硬件系统
硬件系统组成: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1)中央处理器CPU: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单元,简称CPU。
CPU的作用是处理数据、存取数据或指令、协调各部件工作等。
② 按连接方式分为:源码型病毒、入侵型病毒、操作系统型病毒、外壳型病毒。
③ 按破坏性可分为:良性病毒,恶性病毒
(3)病毒的防治
两种方法: ① 人工处理的方法 ② 用反病毒软件清除病毒
(4)病毒的预防
'
① 公共软件在使用前和使用后应该用反病毒软件检查,确保无病毒感染。尤其是对交流盘片,更应在严格检测后方可使用。
第一讲 计算机概述、常用进制及其之间转换(1学时)
一、计算机概述
1、什么是计算机(概念)
2、计算机发展过程
阶段
年份
"
物理器件
软件特征
应用范围
第一代
1946-1958
电子管
机器语言、汇编语言
科学计算

第二代
1959-1964
晶体管
高级语言
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工业控制
第三代
1965-1970
小规模集成电路
2.各硬件部分的功能
教学基本要求和过程
一、教学基本要求:
?
了解计算机的特点、发展史(包括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史)、应用领域及前景及分类;了解二进制数概念、计算机内采用二进制数的优点。掌握各种进制数据之间的转换和各种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及编码。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了解各硬件部分的功能。
二、教学过程:
5、计算机的分类:
1)根据规模大小分类: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机
2)根据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

二、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1、常用进制及其转换
1)常用进制: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
2)主要概念:基:某种数制所使用的全部符号的集合。 基数:基的个数。
位:每个符号在数中的位置。 权:每个数位对应的单位值。
“变灰的命令”----表示该命令当前不能使用。
教学小结
1.这一节最为重要的内容是掌握计算机系统的概念及各硬件部分的功能,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强调;
(2)存储器:存储器用于保存数据和程序。
存储器分为内部存储器和外部存储器
^
内存又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RAM)
外存分为软盘、硬盘、光盘、磁带
存储器的有关术语简述如下:
① 位(Bit) ② 字节(Byte) ③ 地址 ④ 读操作(Read)
⑤ 写操作(Write) ⑥ 主频 ⑦ 字长
(3)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光笔、数字化仪、麦克风等。
② 对所有系统盘和不写入数据的盘片,应进行写保护,以免被病毒感染。
③ 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数据要定期备份。
④ 计算机启动后和关机前,用反病毒软件对系统和硬盘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清除病毒。
⑤ 对新购买的软件必须进行病毒检查。
⑥不在计算机上运行非法拷贝的软件或盗版软件。
注意几个方面:
① 对于重要科研项目所使用的计算机系统,要实行专机、专盘和专用。
*
3.多媒体的特征和多媒体应用的关键技术
4.计算机病毒以及特征、危害、传播途径及防治,举例。
5.操作系统功能及分类
6.Windows 7桌面、窗口及菜单操作
教学基本要求和过程
一、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计算机工作原理、主要性能指标及软件系统,包括掌握机器指令与计算机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的概念、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的概念;了解多媒体的特征和多媒体发展的关键技术;了解计算机的特征和危害;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概念和分类;掌握Window7桌面、窗口和菜单操作。
10、Windows7菜单操作
1)菜单分类:下拉菜单、快捷菜单。
2)菜单中常见标记说明
a)]
b)●----表示目前有效的单选框。
c)√----表示目前有效的复选框。
d)【ALT】+字母、【CTRL】+字母----表示键盘快捷键。
e)…----表示执行该命令会引出一个对话框。
f)▲----表示执行该命令会弹出一个子菜单。
>
(2)桌面图标:桌面上显示的一系列图标。
① 系统组件图标:我的电脑、我的文档、网上邻居、Internet Explorer、回收站、我的公文包等。
② 快捷方式图标:用户在桌面上创建的。
③ 文件和文件夹图标:用户在桌面上创建的文件或文件夹。
8、Windows窗口操作
移动窗口:鼠标指向标题栏,按下鼠标左键同时拖动。
·
② 一旦发现病毒,应立即采取消毒措施,不得带病操作。
(3)发现计算机系统的任何异常现象,应及时采取检测和消毒措施。
5、主要防范手段:
① 使用防火墙技术,建立网络安全屏障
② 使用安全扫描工具发现黑客
③ 使用有效的监控手段抓住入侵者
④ 时常备份系统,若被攻击可及时修复
⑤ 加强防范意识,防止攻击
,
6、操作系统概述
3)不同进制数的表示方法:(数)下标
4)不同进制数的分解表示法
5)不同进制转换
!
(1)非十进制转换为十进制
【求和法】对非十进制数按权展开求累加和即可。
(2)十进制转换为非十进制
例:将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
1)整数部分
【取余法】用r进制的基数逐次去除十进制数的整数部分,直到商为0,取其余数。
2)小数部分
6.掌握计算机的开机、关机及桌面、窗口、菜单操作
教学重点
1.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
2.多媒体的特征和多媒体应用的关键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