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日变化曲线

合集下载

空气氮氧化物标准曲线

空气氮氧化物标准曲线

空气氮氧化物标准曲线
空气氮氧化物标准曲线的制作需要以下步骤:
1. 准备标准溶液:制备一系列浓度不同的氮氧化物标准溶液,通常使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或其他适当的方法制备。

2. 吸光度测定: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3. 绘制标准曲线:将吸光度与标准溶液浓度作为坐标系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绘制标准曲线。

4. 样品测定:使用标准曲线,将空气样品中的氮氧化物浓度进行定量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在制作标准曲线时,应使用至少三个浓度点,并确保它们分布在整个曲线上。

此外,标准曲线的斜率和截距应该是显著的,并且应该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以验证其线性性。

第1页/ 共1页。

氮氧化物热力型产生曲线

氮氧化物热力型产生曲线

氮氧化物热力型产生曲线
氮氧化物热力型产生曲线是指在燃烧过程中,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氮氧化物的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浓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这个曲线对于环保和燃烧工程的研究非常重要。

在燃烧过程中,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氮氧化物,其中主要包括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

这些氮氧化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有很大的危害,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控制和减排。

氮氧化物的产生与燃烧温度密切相关。

当燃烧温度升高时,氮氧化物的产生量也会随之增加。

这是因为高温下氮气和氧气的反应速率加快,同时氮气的分解速率也会增加,从而导致氮氧化物的产生量增加。

氮氧化物热力型产生曲线可以用来描述氮氧化物的产生与温度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这个曲线呈现出一个“U”型,即在低温和高温下,氮氧化物的产生量都比较低,而在中间温度范围内,氮氧化物的产生量会达到最高点。

这个曲线对于环保和燃烧工程的研究非常重要。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氮氧化物的产生机理,从而指导我们制定相应的减排措施。

其次,它可以用来优化燃烧工程的设计,从而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氮氧化物热力型产生曲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对于环保和燃
烧工程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需要深入研究这个曲线,从而更好地控制和减排氮氧化物,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工作曲线中的参比与空白

工作曲线中的参比与空白

工作曲线中的参比与空白工作曲线中的参比与空白(2021-09-01 10:42:17) 转载分类:专业知识工作曲线中参比(空白)有好多种,如溶剂参比,试剂参比,样品参比,褪色参比等等,溶剂参比是指用纯溶剂作为参比,如你测定的样品的溶剂是水,那么溶剂参比就是用水做参比,溶剂是丙酮,那么溶剂参比就是指用丙酮做参比。

一般我们选择溶剂参比的时候比较少,一般都用试剂做参比,试剂参比是指参比与样品溶液平行操作,样品溶液里面加什么参比中就加什么,只是不加样品的混合液,也就是不加含有待测样品的物质。

其实,参比和空白是一个概念的不同说法,在做工作曲线时用水(溶剂)做参比调节仪器的满度,那么这时你测定的工作曲线上浓度为0的那一个吸光度读数可能不为零(也可能为零),那么你的工作曲线(标准曲线)就可能不过零点,如果你在做工作曲线时以你配制的工作曲线中浓度为零的那一个为参比的话,那么浓度为零的这一溶液吸光度一定也为零,曲线就应该过零点。

在测定吸光度时,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参比溶液。

(1)如果被测试液、显色剂及所用的其它试剂均无颜色,可选用蒸馏水做参比溶液。

(2)如果显色剂有颜色而被测试液和其它试剂无色时,可用不加被测试液的显色剂溶液作参比溶液。

(3)如果显色剂无颜色,而被测试液中存在其它有色离子,可用不加显色剂的被测试液作参比溶液。

(4)如果显色剂和被测试液均有颜色,可将一份试液加入适当的掩蔽剂,将被测组分掩蔽起来,使之不再与显色剂作用,而显色剂和其它试剂均按照操作手续加入,以此作为参比溶液,这样可以消除显色剂和一些共存组分的干扰。

工作曲线法又称标准曲线法,它是实际工作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定量方法。

工作曲线的绘制方法是:配制四个以上浓度不同的待测组分的标准溶液,以空白溶液为参比溶液,在选定的波长下,分别测定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以标准溶液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绘制曲线(如图1-19),此曲线即称为工作曲线(或称标准曲线)。

氮氧化物热力型产生曲线

氮氧化物热力型产生曲线

氮氧化物热力型产生曲线
氮氧化物热力型产生曲线是指在燃烧过程中,氧化剂(空气)与
燃料反应生成氮氧化物(NOx)的产生趋势曲线。

一般来说,氮氧化物
的生成与燃料的种类、燃烧温度和压力有关。

其中,高温、富氧和高
压环境对氮氧化物的生成有着较大的影响。

氮氧化物热力型产生曲线可以用一条表示NOx生成随燃烧温度变
化的曲线来表示。

这条曲线一般以温度为横坐标,NOx生成量为纵坐标,展示了在燃烧过程中,NOx生成量随温度的变化趋势。

曲线的特点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NOx生成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在一定温度以上变化趋势开始趋于平缓或饱和。

据此,可以通过控制燃烧温度来降低氮氧化物的生成量。

例如,
在工业生产和车辆尾气处理过程中,可以采用低温燃烧和催化还原等
方法来控制氮氧化物的生成。

同时,也可以通过调整燃料的种类和使
用SCR(选择性催化还原)等碳氮分离的技术来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空气中NOx的日变化曲线

空气中NOx的日变化曲线
3
均由实验测得,
将数据代入一下公式即可求得NO2的数据
求解得NOx的数据如下:
取样时间
接氧化管(A1)
吸收液空白测定(A0)
C(NOx)(mg/m3)
10:00
0.058
0.004
0.024976
11:00
0.037
0.004
0.015263
12:00
0.052
0.005
0.021738
13:00
0.037
0.012488
-0.0003
15:00
0.014338
0.016188
0.001206
16:00
0.020813
0.018501
-0.00151
17:00
0.023588
0.017576
-0.00392
分析:数值都非常小,有些值是负值,有可能是因为测量或仪器误差引起的。
NO的日变化曲线如下:
分析:可以看出在白天的时候,NO的变化曲线呈双峰的变化曲线,两个峰值时间点分别在12:00和15:00,两个谷值分别在11:00和13:00出现。
从数据栏可以看出:Intercept(常数)=0.00854,Slope(斜率)=0.90942,
而且数据的拟合度R2=0.99971,拟合程度非常好,方程的表达式为:
所以BS=1/ Slope=1.0996[ug/(ml*吸光度)]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标准状态下采样体积(V0)的计算:
已知:
所以有:
即V0=13.51L
空气中NOx的日变化曲线
实验第四小组
Windows用户
实验时间:9月4号

光化学烟雾的日变化曲线

光化学烟雾的日变化曲线

光化学烟雾的日变化曲线光化学烟雾的日变化曲线引言光化学烟雾是指由太阳光照射下,大气中的污染物与大气中的氮氧化合物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污染物。

它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对光化学烟雾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其中,日变化曲线是一个有力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光化学烟雾的生成和传播规律。

本文将以光化学烟雾的日变化曲线为主题,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展开探讨。

第一部分:什么是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是由太阳光、氮氧化合物和其他污染物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污染物。

太阳光照射下,大气中的氮氧化合物(如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会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臭氧和其他有害物质。

这些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第二部分:光化学烟雾的日变化规律光化学烟雾的生成和传播与太阳光的强度以及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有关。

一般来说,光化学烟雾的浓度在一天中的时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日变化曲线。

在清晨和傍晚太阳较低的时候,光化学烟雾的浓度较低。

而在正午太阳最高的时候,光化学烟雾的浓度最高。

这是因为太阳光的强度越高,光化学反应越剧烈,从而产生更多的光化学烟雾。

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也会影响光化学烟雾的浓度。

当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较高时,光化学烟雾的浓度也会相应升高。

第三部分:现有研究与应用光化学烟雾的日变化曲线已经成为研究者们研究和监测光化学烟雾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不同时间点的光化学烟雾浓度进行监测并绘制日变化曲线,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光化学烟雾的生成和传播规律,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光化学烟雾的日变化曲线也可以用于预测和评估光化学烟雾的危害程度,以及制定合理的个人防护措施。

结论通过对光化学烟雾的日变化曲线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光化学烟雾的生成和传播规律,从而为防治光化学烟雾提供科学依据。

光化学烟雾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光化学烟雾的监测和控制。

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制,以及制定更有效的防治策略。

氮氧化物日变化曲线

氮氧化物日变化曲线

《环境化学实验》报告实验考核标准及得分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日变化曲线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氮氧化物的具体种类及其来源。

2、掌握氮氧化物测定的基本原理以及实验方法。

3.绘制城市交通干线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日变化曲线。

二、实验方案1、实验仪器:大气采样器:流量范围0.2L/min、分光光度计(波长540nm)、多孔吸收玻管、比色管(两个)、移液管、洗耳球、比色皿、烧杯。

装置连接图见图1图1 实验装置图2、实验药品:氮氧化物吸收原液、蒸馏水、亚硝酸钠标准溶液。

3、实验原理:在测定氮氧化物时,先用三氧化铬将一氧化氮等低价氮氧化物氧化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被吸收在溶液中形成亚硝酸,与对氨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生成玫瑰红色偶氮染料,用比色法测定。

方法的检出限为0.01mg/L(按与吸光度0.01相应的亚硝酸盐含量计)。

限行范围为0.03-1.6mg/L。

当采样体积为6L时,氮氧化物(一二氧化氮计)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1ug/m³。

盐酸萘乙二胺盐比色法的有关反应式如下:4、实验步骤:实验步骤简图:(1)氮氧化物的采集:向一支多孔吸收玻管中加入4mL氮氧化物吸收原液和1mL蒸馏水,接上大气采样器,置于椅子上,以每分钟0.2L流量抽取空气30min。

记录采样时间和地点,根据采样时间和流量,算出采样体积。

把一天分成几个时间段进行采样7次,分别为10:00~10:30、11:00~11:30、12:00~12:30、13:00~13:30、14:00~14:30、15:00~15:30、16:00~16:30。

(2)标准曲线的绘制:吸取100mg/L的亚硝酸钠标准溶液5mL定容至100mL,再取7支比色管,按下表配制标准系列。

编 号0123456 NO2-标准溶液/mL0.000.50 1.00 1.50 2.00 2.50 3.00稀释后吸收原液/mL20.0020.0020.0020.0020.0020.0020.00水/mL 5.00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NO2-含量/μg0.00 2.50 5.007.5010.0012.5015.00标准溶液系列表1将各管摇匀,避免阳光直射,放置15 min,以蒸馏水为参比,用1cm比色皿,在54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日变化曲线实验报告

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日变化曲线实验报告

《环境化学》实验报告实验项目: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日变化曲线实验考核标准及得分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氮氧化物的具体种类及其来源。

2、掌握氮氧化物测定的基本原理以及实验方法。

二、实验方案1、实验仪器:大气采样器:流量范围0.2L/min、分光光度计(波长540nm)、多孔吸收玻管、比色管(两个)、移液管、洗耳球、比色皿、烧杯。

2、实验药品:氮氧化物吸收原液、蒸馏水、亚硝酸钠标准溶液。

3、实验原理:在测定氮氧化物时,先用三氧化铬将一氧化氮等低价氮氧化物氧化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被吸收在溶液中形成亚硝酸,与对氨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生成玫瑰红色偶氮染料,用比色法测定。

方法的检出限为0.01mg/L(按与吸光度0.01相应的亚硝酸盐含量计)。

限行范围为0.03-1.6mg/L。

当采样体积为6L时,氮氧化物(一二氧化氮计)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1ug/m³。

盐酸萘乙二胺盐比色法的有关反应式如下:4、实验步骤:(1)氮氧化物的采集:向一支多孔吸收玻管中加入4mL氮氧化物吸收原液和1mL蒸馏水,接上大气采样器,置于椅子上,以每分钟0.2L流量抽取空气30min。

记录采样时间和地点,根据采样时间和流量,算出采样体积。

把一天分成几个时间段进行采样7次,分别为10:00~10:30、11:00~11:30、12:00~12:30、13:00~13:30、14:00~14:30、15:00~15:30、16:00~16:30。

(2)氮氧化物的测定:标准曲线的绘制:吸取100mg/L的亚硝酸钠标准溶液5mL定容至100mL,再取7支比色管,按下表配制标准系列。

编 号0123456 NO2-标准溶液/mL0.000.500.10 1.50 2.00 2.50 3.00稀释后吸收原液/mL20.0020.0020.0020.0020.0020.0020.00水/mL 5.00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NO2-含量/μg0.00 2.50 5.007.5010.0012.5015.00标准溶液系列将各管摇匀,避免阳光直射,放置15 min,以蒸馏水为参比,用1cm比色皿,在54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1 氮氧化物采样装置的连接图示
②二氧化氮的采集 与氮氧化物的采集装置相似,但在多孔玻板吸收管不使用氧化管。 ③记录采样时间和地点,根据采样时间和流量,算出采样体积。 采样地点:图书馆和武术馆之间的人行道 把一天分成6个时间段进行采样,如下所示:
时 10:16- 11:21- 12:21- 13:13- 14:05- 14:59-
(1)标准溶液系列
时间序列编号 0
1
2
3
4
5
6
亚硝酸根标准 0.00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溶液 (5ug/mL)/mL
吸收原液/mL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水/mL
1.00 0.95 0.90 0.85 0.80 0.75 0.70
4. 采样嘴与采样瓶之间的连接管太长,出现采样误差。 5. 由于公路非常宽广,车辆几乎在路中间行驶,距离我们
路边的采样器有一定的距离,虽然有很多的机动车,但 氮氧化物的量还是会吸收很少;并且微风拂过,氮氧化 物会扩散,从而被稀释,致使氮氧化物的浓度变小。
3.3污染评价 3.3.1空气中NO2浓度的评价
实验数据分析:
1. 由于仪器问题导致不能精准地确保采样器两侧的采样流 量相等,导致数据有偏差,但是主要看两侧气泡量大 小,使其左右流量一致。
2. 采样时有太阳直射,可能会导致吸收液部分分解,从而 我们测得的实验数据会偏小。
3. 由于我们小组所在的采样地点位于图书馆与武术馆附 近,距离实验室较远,从实验室到采样点的过程中导致 吸收液分解。
其中,
4 0.040 0.034
15.79
0.046 0.040
18.71
5 0.049 0.043
20.27
0.035 0.029
13.26
6 0.042 0.036
16.76
0.051 0.045
21.25
由Y=0.196x+0.0023得:a=0.196,b=0.0023 V换算为参比状态下(25℃,1.01*105Pa)的采样体积为:13.5L。 分别算出二氧化氮和氮氧化物的浓度,填入上表,进而做出其浓度的日变化曲线,如下所 示:
2.2监测方案的实施
2.2.1实验原理
H2O 三氧化铬 红色偶氮染料
最后用比色法测定。
NO等低价 氮氧化物
HNO2
NO2
盐酸萘乙二胺 对氨基苯磺酸
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1ug/mL(按与吸光度0.01相应的亚硝酸盐含量
计)。线性范围为0.03~1.6pg/mL。当采样体积为6L时,NOx 以二氧化 氮计)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g/m3。盐酸萘乙二胺盐比色法的有关反
应式如下:
2.2.2预备实验所需仪器与试剂
1.仪器 (1) KC-6D型大气采样器:流量范围0. 0--1. 0 L/min,采用KYD-100
智能孔口流量校准器进行流量校准。 (2) 721W型可见分光光度计。 (3) 棕色多孔玻板吸收管。 (4) 双球玻璃管(装氧化剂)。 (5) 干燥管。 (6) 比色管:10 mL。 (7) 移液管:1 mL。
量脱脂棉塞好,放在干燥器中保存。使用时氧化管与吸收管之间用一小 段乳胶管连接。
(3) 亚硝酸钠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1500 g亚硝酸钠(预先在干燥器内 放置24 h)溶于水,移入10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即配得 100μg/mL亚硝酸根溶液,将其贮于棕色瓶,在冰箱中保存可稳定3个 月。使用时,吸取上述溶液25.00 mL于5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 度,即配得5μg/mL亚硝酸根工作液。
1.3校园大气氮氧化物污染影响因子识别
本小组监测地点为图书馆和武术馆之间的道路,旁边是一个新建的 人工湖,人流量和车流量较多。由于大气污染受气象、季节、地形、地
貌等因素的强烈影响而随时间变化,因此应对校园内各种空气污染源、 空气污染物排放状况及自然与社会环境特征进行调查,并对大气污染物 排放作初步估算。下表1为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所在地气象站今年的 气象数据,包括风向、风速、气温、气压、降水量、相对湿度等,具体 调查内容如:
(2) 三氧化铬—石英砂氧化管:取约20 g 20-40目的石英砂,用(1:2)盐 酸溶液浸泡一夜,用水洗至中性,烘干。把三氧化铬及石英砂按重量比 1:40混合,加少量水调匀,放在红外灯或烘箱里于105℃烘干,烘干过 程中应搅拌几次。制好的三氧化铬—石英砂应是松散的;若粘在一起, 可适当增加一些石英砂重新制备。将此砂装入双球氧化管中,两端用少
0.148
4
0.20
1.00
0.203
0.197
5
0.25
1.25
0.250
0.244
6
0.30
1.50
0.304
0.298
(3)样品测试记录(采样时间45min)
时间序列 1
2
3
二氧化氮吸 0.036 0.028 0.038 光度A
二氧化氮吸 0.030 光度A(扣 除空白后)
0.022
0.032
相对湿度
年相对湿度77%
2.监测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2.1监测方案的设计
校园分为6个采样点,按时间序列采集一天6个时段的空气样品,样
品采集以每分钟0.3L的流量抽取空气45min,同时记录附近的车流
量,并判断氮氧化物的可能来源。采集好一个时段空气样品立即送
回实验室采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对氮氧化物含量进行分析。
亚硝酸根含 量/ug
0.00 0.25 0.50 0.75 号
亚硝酸根标准 亚硝酸根含 A
A-Ao
溶液
量/ug
(5ug/mL)/mL
0
0
0
0.006
0
1
0.05
0.25
0.055
0.049
2
0.10
0.50
0.115
0.109
3
0.15
0.75
0.154
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日变化曲线
本实验主要是了解环境空气污染物氮氧化物是否符合现行环境质量 标准的规定,掌握氮氧化物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绘制空气中氮氧化 物的日变化曲线,并分析其对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
1.背景资料调查 1.1氮氧化物的来源
大气中氮氧化物(NOx)包括多种化合物,如一氧化氮、二氧化 氮、三氧化二氮、四氧化二氮和五氧化二氮,除二氧化氮以外,其他氮 氧化物极不稳定,遇光、湿或热变成二氧化氮或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不 稳定又变成二氧化氮。因此大气污染化学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指的是一氧 化氮和二氧化氮。其主要来自天然过程,如生物源、闪电均可产生 NOx。NOx的人为源绝大部分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包括汽车及一 切内燃机所排放的尾气,也有一部分来自生产和使用硝酸的化工厂、钢 铁厂、金属冶炼厂等排放的废气,其中以工业窑炉、氮肥生产和汽车排 放的NOx量最多。城市大气中2/3的NOx来自汽车尾气等的排放,交通干 线空气中NOx的浓度与汽车流量密切相关,而汽车流量往往随时间而变 化,因此,交通干线空气中NOx的浓度也随时间而变化。
06
汽8
21 13 17 9
7
车/

摩托 10 33 25 28 23 13 车/ 辆
总车 18 54 38 45 32 20 辆/ 辆
3.2实验数据及分析
根据标准曲线回归方程和样品吸光度值,计算出不同时间空气样品
中氮氧化物的浓度,绘制氮氧化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并说明汽车
流量对交通干线空气中氮氧化物浓度变化的影响。
定。
3.本实验用水为不含亚硝酸盐的重蒸水或电导水。
4.采样过程中,若氮氧化物含量较低,可适当增加样品量,采样至
吸收液呈浅玫瑰红色为止。
5.在采样过程中,如吸收液体积缩小明显,应用水补充到原来的体
积(事先做好标线),切勿将吸收液倒吸到仪器里。
6.正确连接吸收管与大气采样器。
7.正确使用可见分光光度计,注意开盖预热,比色皿与仪器配套使
用。
3.监测数据结果与讨论
3.1监测期背景情况
3.1.1采样期间天气情况
2011年5月30日,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微风,白天气温18-
33℃。
3.1.2采样期间车流量情况
时间 10:16- 11:21- 12:21- 13:13- 14:05- 14:59-
段 11:01 12: 13:06 13:58 14:50 15:44
1.2氮氧化物的危害
NOx对呼吸道和呼吸器官有刺激作用,是导致支气管哮喘等呼吸道 疾病不 断增加的原因之一。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悬浮颗粒物共存 时,对人体健康的危 害不仅比单独NOx严重得多,而且大于各污染物 的影响之和,即产生协同作用。 大气中的NOx能与有机物发生光化学 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NOx能转化成硝酸和硝酸盐,通过降水对水和 土壤环境等造成危害。
二氧化氮浓 13.74 度 (ug/m3)
9.844
14.81
氮氧化物吸 0.047 0.039 0.040 光度A
氮氧化物吸 0.041 光度A(扣 除空白后)
0.033
0.034
氮氧化物浓 19.20 15.30 15.79 度 (ug/m3)
据公式: 氮氧化物浓度等于[(A-Ao)-a] / (b*V*0.76)
2.试剂 (1) 吸收液:称取5.0 g对氨基苯磺酸于烧杯中,将50 mL冰醋酸与
900 mL水的混合液,分数次加人烧杯中,搅拌,溶解,并迅速转人1000 mL容量瓶中,待对氨基苯磺酸完全溶解后,加人0.050 g盐酸蔡乙二 胺,溶解后,用水定容至刻度。此为吸收原液,贮于棕色瓶中,低温避 光保存。采样液用吸收由4份吸收原液和1份水混合配制。
所有试剂均需用不含亚硝酸盐的重蒸水或电导水配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