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氮氧化物日变化曲线

合集下载

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

1.光化学烟雾定义
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 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 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 烟雾。 二次污染物主要有: O 3、醛、 PAN(过氧乙酰 硝酸酯 ) 发生的地区:美国洛杉矶、日本东京、大阪、 英国伦敦、澳大利亚、德国等的城市。
自由基传递反应:
2O 2 RCHO hv RO 2 HO 2 CO HO 2 NO NO 2 HO O2 RO 2 NO NO 2 R CHO HO 2 O2 RC(O)O 2 NO NO 2 RO 2 CO 2
32
(二)、氮氧化物(NOX)的转化
1、NO的氧化 1)与O3 的反应: NO + O3→ NO2 + O2
NO能够迅速地与O3反应,所以在同一气团 中,NO与O3不能以显著的浓度同时共存。NO浓 度降到最低值之前,O3不可能积累,所以该反应 可控制O3浓度的峰值。
33
2)与RO2· 的反应:
RH + HO·→R·+ H2O R· + O2 → RO2· NO + RO2·→ NO2 + RO· RO· + O2 → R’CHO + HO2· NO + HO2·→ NO2 + HO· 研究HO· 与烃反应的意义: ①一个烃与HO· 反应的循环链中,有两个NO被氧化成NO2, 同时HO· 得到复原; ②该反应速度快,能与O3氧化反应竞争,从而导致O3积累。
光化学烟雾
3. 反应机理(简化): 碳氢化合物(丙烯)氧化生成具有活性的自由基:HO, HO2,
RO2等
NO2 hv NO O RCHO hv RCO H RH O R HO RH HO R H 2 O H O2 HO2 R O2 RO 2

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变化关系分析

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变化关系分析

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变化关系分析通过对南京市九个国控点4年的监测数据观察,分析环境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PM10和PM2.5的年均值、月均值和小时均值的浓度变化规律。

标签:南京空气污染物浓度分析0引言近年来,随着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南京的大气污染正从煤烟型向煤烟型与机动车尾气污染共存的复合污染转化。

文章通过对南京市九个国控点2010年-2013年四年的监测数据统计,分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CO、O3、PM10和PM2.5的年均值、月均值和小时均值的变化规律,为改善空气质量提供科学的监测依据。

1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于南京市环境监测站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控)系统,收集统计数据的时间是2010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收集统计数据的监测点位是南京市的9个国控点(瑞金路点、草场门点、中华门点、玄武湖点、山西路点、迈皋桥点、奥体中心点、南京工业大学点和仙林大学城点)。

2环境空气污染物的变化规律分析2.1污染物年均值浓度变化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检验,在a=0.05的置信水平上,除NO2年均值浓度显著上升外,其它污染物的年均值浓度变化趋势无显著意义。

近年来,南京市加大环境整治力度,环境空气质量得到一定保护。

但从2010年起南京已连续三年以平均19.53万辆的速度递增1,机动车尾气污染逐年加重,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90%是一氧化氮2,但一氧化氮不稳定,易被氧化成二氧化氮。

南京的大气污染正从煤烟型向煤烟型与机动车尾气污染共存的复合污染转化。

2.2污染物月均值浓度变化分析南京市主导风向是东北风,但夏季以东南风为主。

而在城区的东北面是金陵石化工业区和大厂工业区,两工业区占地面积87.2平方公里。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PM10、PM2.5和一氧化碳浓度的月均值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冬季高,夏秋季低。

主要是受季节性的主导风向影响呈现明显的季节特征。

光化学烟雾汇总

光化学烟雾汇总

光化学烟雾形成原理
碳氢化合物和NOx共存时,在紫外射线的作用下 会出现: (1)NO转化为NO2; (2)碳氢化合物氧化消耗; (3) O3及其他氧化剂(PAH、HCHO、HNO3) 等二次污染物的生成。
光化学烟雾形成原理
其中关键性反应是:
(1)NO2的光解导致O3的生成; (2)碳氢化合物如丙烯氧化生成了具有活性的 自由基,如HO,HO2,RO2等;
39
1、烷烃的反应
烷烃在大气中的光化学反应主要是与HO· 和O· 发 生氢摘除反应。 RH + HO·→ R·+ H2O RH + O·→ R·+ HO· ① ②
②式可以把它看做是消耗O· 的反应,而大气 中O· 主要来自O3的光解,所以换言之,通过②式 可得,烷基(特别是甲烷)可以不断消耗O· ,从 而导致臭氧层的破坏。
光化学烟雾的特征
•烟雾呈蓝色
•具有强氧化性
•降低大气能见度
•其刺激物浓度的高峰值在中午和午后 •污染区域往往在污染源的下风向几十到几百公里处
光化学烟雾
形成条件: (1) 氮氧化物与碳氢化合物的存在 (2) 大气湿度较低; (3) 很强的阳光辐射
2. 反应机理
日变化规律
烟雾组成成分
形成原理
光化学烟雾
3. 反应机理(简化): 碳氢化合物(丙烯)氧化生成具有活性的自由基:HO, HO2,
RO2等
NO2 hv NO O RCHO hv RCO H RH O R HO RH HO R H 2 O H O2 HO2 R O2 RO 2
HO NO 2 HNO 3
终止反应:
RC(O)O 2 NO 2 RC(O)O 2 NO 2 RC(O)O 2 NO 2 RC(O)O 2 NO 2

环境化学实验报告空气中氮氧化物日变化曲线doc

环境化学实验报告空气中氮氧化物日变化曲线doc

实验一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日变化曲线大气中氮氧化物(NO x)主要包括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主要来自天然过程,如生物源、闪电均可产生NO x。

NO x的人为源绝大部分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包括汽车及一切内燃机所排放的尾气,也有一部分来自生产和使用硝酸的化工厂、钢铁厂、金属冶炼厂等排放的废气,其中以工业窑炉、氮肥生产和汽车排放的NO x量最多。

城市大气中2/3的NO x来自汽车尾气等的排放,交通干线空气中NO x的浓度与汽车流量密切相关,而汽车流量往往随时间而变化,因此,交通干线空气中NO x的浓度也随时间而变化。

NO x对呼吸道和呼吸器官有刺激作用,是导致支气管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不断增加的原因之一。

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悬浮颗粒物共存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仅比单独NO x严重得多,而且大于各污染物的影响之和,即产生协同作用。

大气中的NO x能与有机物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

NO x能转化成硝酸和硝酸盐,通过降水对水和土壤环境等造成危害。

一、实验目的1.掌握氮氧化物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绘制城市交通干线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日变化曲线。

二、实验原理在测定NO x时。

先用三氧化铬将一氧化氮等低价氮氧化物氧化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被吸收在溶液中形成亚硝酸,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生成玫瑰红色偶氮染料,用比色法测定。

方法的检出限为0.01 /ml(按与吸光度0.01相应得亚硝酸盐含量计)。

线性范围为0.03~1.6/ml。

当采样体积6L时,NO x (以二氧化氮计)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g/m3。

盐酸萘乙二胺盐比色法的有关反应式如下:主要反应方程式为:采集并测定1天内不同时间短交通干线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浓度,可绘制空气中氮氧化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三、仪器与试剂1.仪器(1) 大气采样器:流量范围0. 0--1. 0 L/min。

(2) 分光光度计。

(3) 棕色多孔玻板吸收管。

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日变化曲线

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日变化曲线

x——NO2-含量,μg; a、b——回归方程式的截距和斜率。 ρNOx =
( A A0 ) a b V 0.76
式中:ρNOx——氮氧化物浓度,mg/m3; A——样品溶液吸光度; A0、a、b 表示的意义同上; V——标准状态下(25℃,760mmHg)的采样体积,L; 0.76——NO2(气)转换成 NO2-(液)的转换系数。
大型汽车/辆 172 摩托车/辆 总车辆/辆 28 539
84 25 466
211 31 488
155 22 484
190 30 520
235 31 586
4.2 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根据标准曲线回归方程和样品吸光度值,计算出不同时间空气样品中氮氧 化物的浓度,绘制氮氧化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并说明汽车流量对交通干 线空气中氮氧化物浓度变化的影响。 (1)标准溶液系列
3 监测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3.1 监测方案的设计
校园分为 6 个采样点,按时间序列采集一天 6 个时段的空气样品,样品采 集以每分钟 0.3L 的流量抽取空气 45min,同时记录附近的车流量,并判断氮氧 化物的可能来源。采集好一个时段空气样品立即送回实验室采用盐酸萘乙二胺 分光光度法对氮氧化物含量进行分析。
3.2.3 实验步骤
1
氮氧化物的采集 用一个内装 5mL 采样液用吸收的多孔玻板吸收管,接上氧化管,并使管口微
向下倾斜,朝上风向,避免潮湿空气将氧化管弄湿,而污染吸收液,如图 1-1 所示。以每分钟 0.3L 的流量抽取空气 45min。采样高度为 1.5m,将采样点设在 人行道上,距马路 1.5m。同时统计汽车流量。若氮氧化物含量很低,可增加采 样量,采样至吸收液呈浅玫瑰红色为止。
A
A-Ao

环境化学作业题解答解读

环境化学作业题解答解读

10
非甲烷烃:来源于煤、石油和植物等。非甲烷烃的种类很多,因来源而异。
天然来源:以植被最重要。植物体向大气释放的化合物达367种。乙烯是植 物散发的最简单有机化合物之一,许多植物都能产生乙烯,并释放进大气。 一般认为,植物散发的大多数烃类属于萜烯类化合物,是非甲烷烃中排放 量最大的一类化合物。 人为来源:汽油燃烧、焚烧、溶剂蒸发、石油蒸发和运输损耗、废弃物提 炼等。
14
19、论述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
主要影响因素:(1)酸性污染物的排放及其转化条件;(2)大气中NH3的 含量及其对酸性物质的中和性;(3)大气颗粒物的碱度及其缓冲能力; (4)天气形势的影响。
20、什么是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如何识别各种粒子模?
依据大气颗粒物表面积与粒径分布的关系,把大气颗粒物表示成三种模 结构:爱根(Aitken)核模(Dp<0.05μm)、积聚模(0.05μm<Dp <2μm)和粗粒子模(Dp>2μm)。 (1)爱根核模主要源于燃烧产生的一次颗粒物以及气体分子通过化学反 应均相成核而生成的二次颗粒物。由于其粒径小、数量多、表面积大而很 不稳定,易于相互碰撞结成大粒子而转入积聚模;也可在大气湍流扩散过 程中很快被其他物质或地面吸收而去除。 (2)积聚模主要由核模凝聚或通过热蒸汽冷凝再凝聚长大。这些粒子多 为二次污染物,其中硫酸盐占80%以上。它们在大气中不易由扩散或碰撞 而去除。积聚模与爱根核模的颗粒物合称细粒子。 (3)粗粒子模的粒子称为粗粒子,多由机械过程所产生的扬尘、液滴蒸 发、海盐溅沫、火山爆发和风沙等一次颗粒物所构成,因此它的组成与地 面土壤十分相近,主要靠干沉降和湿沉降过程去除。
15、简述大气中S02氧化的几种途径。
(1)SO2气相氧化:SO2首先氧化成SO3,随后S03被水吸收成硫酸,形成 酸雨或硫酸烟雾。硫酸与大气中的NH4+等阳离子结合生成硫酸盐气溶胶。 ①S02的直接光氧化; ②SO2被自由基氧化。 (2)SO2液相氧化:大气中存在少量水和颗粒物。SO2可溶于大气中液体 水,也可被大气颗粒物吸附,并溶解在颗粒物表面所吸附的水中。于是SO2 便可发生液相反应。 ①S02液相平衡; ②O3对SO2氧化; ③H2O2对SO2氧化; ④金属离子对SO2液相氧化催化作用

空气中NOx的日变化曲线

空气中NOx的日变化曲线
3
均由实验测得,
将数据代入一下公式即可求得NO2的数据
求解得NOx的数据如下:
取样时间
接氧化管(A1)
吸收液空白测定(A0)
C(NOx)(mg/m3)
10:00
0.058
0.004
0.024976
11:00
0.037
0.004
0.015263
12:00
0.052
0.005
0.021738
13:00
0.037
0.012488
-0.0003
15:00
0.014338
0.016188
0.001206
16:00
0.020813
0.018501
-0.00151
17:00
0.023588
0.017576
-0.00392
分析:数值都非常小,有些值是负值,有可能是因为测量或仪器误差引起的。
NO的日变化曲线如下:
分析:可以看出在白天的时候,NO的变化曲线呈双峰的变化曲线,两个峰值时间点分别在12:00和15:00,两个谷值分别在11:00和13:00出现。
从数据栏可以看出:Intercept(常数)=0.00854,Slope(斜率)=0.90942,
而且数据的拟合度R2=0.99971,拟合程度非常好,方程的表达式为:
所以BS=1/ Slope=1.0996[ug/(ml*吸光度)]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标准状态下采样体积(V0)的计算:
已知:
所以有:
即V0=13.51L
空气中NOx的日变化曲线
实验第四小组
Windows用户
实验时间:9月4号

3.大气光化学反应

3.大气光化学反应
被自由基进攻的难易程度 自由基夺取其他原子的能力
自由基链反应中,通常夺取一价原子(H、Cl) 是最容易进行的
CH3-CH3+Cl·→CH3-CH2·+HCl ΔH=-21kj/mol,进 行
CH3-CH3+Cl·→CH3-CH2Cl+H· ΔH =63kj/mol,不进

自由基反应的特点 酸、碱或溶剂极性对自由基反应影响不大; 反应由自由基源(引发剂H2O2,O3等)引 发或加速; 抑制剂(NO,O2)会使反应速率减慢或 使反应停止
O 2h vO O
O + N2 NO+ N N + O2 NO+ O (快) 2N O+ O2 2NO2 (慢) 氧分子的键能为493.8kJ/mol,l<240nm的紫外光 可以引起氧的光解。
4.1 氮氧化物的气相转化
4.1.1 NO的氧化: 1)氧化剂O3 ,NO氧化为NO2

环境监测 系 莫家乐 Email:garlokqq
大气光化学反应
一 光化学及光化学反应
光化学的概念 光化学(Photochemistry)是研究在紫外至近红
外光(波长100-1000nm)的作用下物质发生 化学反应的科学。 光化学反应 物质(分子、原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光子而发 生的化学反应。
光离解,生成新物质
A*B1B2
与其它分子反应生成新物种
A* C D1 D2
这两种过程为光化学过程
如大气中氯化氢的光化学反应过程:
H C h ν lH C l初级过程 (激发-光离解)
次级过程
H H CH 2 l C l初级过程产生的H与HCl反应
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日变化曲线XXX(XX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专业091班,辽宁大连 116622)1概述1.1研究背景1.1.1氮氧化物的来源大气中氮氧化物(NOx)包括多种化合物,如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三氧化二氮、四氧化二氮和五氧化二氮,除二氧化氮以外,其他氮氧化物极不稳定,遇光、湿或热变成二氧化氮或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不稳定又变成二氧化氮。

因此大气污染化学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指的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其主要来自天然过程,如生物源、闪电均可产生NOx 。

NOx的人为源绝大部分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包括汽车及一切内燃机所排放的尾气,也有一部分来自生产和使用硝酸的化工厂、钢铁厂、金属冶炼厂等排放的废气,其中以工业窑炉、氮肥生产和汽车排放的NOx 量最多。

城市大气中2/3的NOx来自汽车尾气等的排放,交通干线空气中NOx的浓度与汽车流量密切相关,而汽车流量往往随时间而变化,因此,交通干线空气中NOx的浓度也随时间而变化。

1.1.2氮氧化物的危害NO的生物化学活性和毒性都不如NO2,同NO2一样,NO也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并减弱血液的输氧能力。

如果NO2的体积分数为(50—100)×10-6时,吸入时间为几分钟到一小时,就会引起6—8周肺炎; 如果NO2的体积分数为(150—200)×10-6时,就会造成纤维组织变性性细支气管炎,及时治疗,将于3—5不周后死亡。

在实验室,NO2体积分数达到10-6级,植物叶片上就会产生斑点,显示植物组织遭到破坏。

体积分数为10-5级的NO2会引起植物光合作用的可逆衰减。

此外,NOx还是导致大气光化学污染的重要物质。

1.1.3氮氧化物的环境浓度NOx的环境本底值随地理位置不同具有明显的差别,Robinson等人综合有关资料认为:在北纬650和南纬650之间的陆地上空,NO的本底值为2×10-9,NO2的本底值4×10-9;世界其他各地NO约为0.2×10-9,NO2约为0.5×10-9;全球总平均值NO为1.0×10-9,NO2为2.0×10-9。

NOx的城市浓度具有很强的季节变化,冬季浓度最高,夏季最低,我国城市NOx的浓度低于国外报道的城市浓度。

可能是由于我国NOx排放源相对较弱之故。

1.1.4降低氮氧化物的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削减氮氧化物的措施主要有:第一,实施多指标综合管理。

就我国目前氮氧化物的污染状况而言,应该尽早形成覆盖二氧化氮、臭氧、细颗粒物以及酸沉降等多项控制指标的综合指标体系,实施氮氧化物的多目标管理,从一次污染物到二次污染物进行全生命周期控制。

第二,开展氮氧化物区域联防联控。

存在严重氮氧化物污染问题的地区,有必要制定区域层面的氮氧化物污染联防联控政策,建立污染源协调和管理机制,从而有效地解决区域整体的环境污染问题。

第三,加强企业排污监管。

结合氮氧化物总量控制目标加强企业监督,督促其严格执行排放标准。

通过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在政府、企业与公众之间形成相辅相成的良性互动,达到更好的污染防治效果。

第四,推行经济激励。

在我国氮氧化物的防控工作中引入市场化的经济政策,使命令控制方式和市场化机制互相补充。

在实施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时,配套实施相应的减排激励政策,鼓励多减排、早减排、尽快实施氮氧化物排污收税和排污削减量交易等措施。

1.2项目区基本概况本小组监测地点为本校正门外的马路,对面是光伸商城,人流量和车流量较多。

道路旁种植了花草和一些树木,周围基本没有其他居民。

大连大学依山而建,风特别大。

2研究目的本实验主要是了解环境空气污染物氮氧化物是否符合现行环境质量标准的规定,掌握氮氧化物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绘制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日变化曲线,并分析其对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

3监测方案的设计与实施3.1监测方案的设计校园分为6个采样点,按时间序列采集一天6个时段的空气样品,样品采集以每分钟0.3L的流量抽取空气45min,同时记录附近的车流量,并判断氮氧化物的可能来源。

采集好一个时段空气样品立即送回实验室采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对氮氧化物含量进行分析。

3.2监测方案的实施3.2.1实验原理最后用比色法测定。

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1ug/mL(按与吸光度0.01相应的亚硝酸盐含量计)。

线性范围为0.03~1.6pg/mL。

当采样体积为6L时,NO以二氧化氮计)的X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g/m3。

盐酸萘乙二胺盐比色法的有关反应式如下:3.2.2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1) KC-6D型大气采样器:流量范围0. 0--1. 0 L/min,采用KYD-100智能孔口流量校准器进行流量校准。

(2) 721W型可见分光光度计。

(3) 棕色多孔玻板吸收管。

(4) 双球玻璃管(装氧化剂)。

(5) 干燥管。

(6) 比色管:10 mL。

(7) 移液管:1 mL。

2.试剂(1) 吸收液:称取5.0 g对氨基苯磺酸于烧杯中,将50 mL冰醋酸与900 mL水的混合液,分数次加人烧杯中,搅拌,溶解,并迅速转人500 mL容量瓶中,待对氨基苯磺酸完全溶解后,加人0.050 g盐酸蔡乙二胺,溶解后,用水定容至刻度。

此为吸收原液,贮于棕色瓶中,低温避光保存。

采样液用吸收由4份吸收原液和1份水混合配制。

(2) 三氧化铬—石英砂氧化管:取约30 g 20-40目的石英砂,用(1:2)盐酸溶液浸泡一夜,用水洗至中性,烘干。

把三氧化铬及石英砂按重量比1:40混合,加少量水调匀,放在红外灯或烘箱里于105℃烘干,烘干过程中应搅拌几次。

制好的三氧化铬—石英砂应是松散的;若粘在一起,可适当增加一些石英砂重新制备。

将此砂装入双球氧化管中,两端用少量脱脂棉塞好,放在干燥器中保存。

使用时氧化管与吸收管之间用一小段乳胶管连接。

(3) 亚硝酸钠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0375 g亚硝酸钠(预先在干燥器内放置24 h)溶于水,移入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即配得100μg/mL 亚硝酸根溶液,将其贮于棕色瓶,在冰箱中保存可稳定3个月。

使用时,吸取上述溶液25.00 mL于5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即配得5μg/mL亚硝酸根工作液。

所有试剂均需用不含亚硝酸盐的重蒸水或电导水配制。

3.2.3实验步骤①氮氧化物的采集用一个内装5mL采样液用吸收的多孔玻板吸收管,接上氧化管,并使管口微向下倾斜,朝上风向,避免潮湿空气将氧化管弄湿,而污染吸收液,如图1-1所示。

以每分钟0.3L的流量抽取空气45min。

采样高度为1.5m,将采样点设在人行道上,距马路 1.5m。

同时统计汽车流量。

若氮氧化物含量很低,可增加采样量,采样至吸收液呈浅玫瑰红色为止。

图1-1 氮氧化物采样装置的连接图示②氧化氮的采集与氮氧化物的采集装置相似,但在多孔玻板吸收管不使用氧化管。

③记录采样时间和地点,根据采样时间和流量,算出采样体积。

采样地点:大连大学正门的马路旁边把一天分成6个时间段进行采样,如下所示:3.2.4样品的测定(1) 标准曲线的绘制:取7支10 mL比色管,按表1-1配制标准系列。

将各管摇匀,避免阳光直射,放置15 min,以蒸馏水为参比,用1cm比色皿,在54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根据吸光度与浓度的对应关系,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式:y = bx + a式中:y——(A-A0),标准溶液吸光度(A)与试剂空白吸光度(A)之差;x——NO2-含量,μg;a、b——回归方程式的截距和斜率。

ρNOx =76.0)(⨯⨯--VbaAA式中:ρNOx——氮氧化物浓度,mg/m3;A——样品溶液吸光度;A、a、b表示的意义同上;V——标准状态下(25℃,760mmHg)的采样体积,L;0.76——NO2(气)转换成NO2-(液)的转换系数。

表1-1 标准溶液系列编号 0 1 2 3 4 5 6NO2-标准溶液(5μg/mL)/mL 0.00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吸收原液/mL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水/mL 1.00 0.90 0.80 0.70 0.60 0.50 0.40NO2-含量/μg 0 0.5 1.0 1.5 2.0 2.5 3.0(2) 样品的测定:采样后放置15min,将吸收液直接倒入1cm比色皿中,在540nm处测定吸光度。

、3.3注意事项1.本实验用水为不含亚硝酸盐的重蒸水或电导水。

2.采样时应无雨无雪,风力小于4级(5.5m/s),采样器应距地面不小于1.5m,以减少扬尘的影响。

3.采样过程中,若氮氧化物含量较低,可适当增加样品量,采样至吸收液呈浅玫瑰红色为止。

4.在采样、运送和存放过程中,吸收管要注意避光保存,并及时测定。

5.在采样过程中,如吸收液体积缩小明显,应用水补充到原来的体积(事先做好标线),切勿将吸收液倒吸到仪器里。

6.正确连接吸收管与大气采样器。

7.正确使用可见分光光度计,注意开盖预热,比色皿与仪器配套使用。

4.监测数据结果与讨论4.1监测期背景情况4.1.1采样期间天气情况2011年10月12日,天气多云,西南风,白天气温13—20℃。

4.1.2采样期间车流量情况4.2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根据标准曲线回归方程和样品吸光度值,计算出不同时间空气样品中氮氧化物的浓度,绘制氮氧化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并说明汽车流量对交通干线空气中氮氧化物浓度变化的影响。

(1)标准溶液系列(2)标准曲线实测数据(3)样品测试记录(采样时间45min)据公式:氮氧化物浓度等于[(A-Ao)-a] / (b*V*0.76)其中,由Y=0.1768x+0.002得:b=0.1768,a=0.002V换算为参比状态下(25℃,1.01*105Pa)的采样体积为:13.5L。

分别算出二氧化氮和氮氧化物的浓度,填入上表,进而做出其浓度的日变化曲线,如下所示:实验数据分析:1.测量初期,由于仪器出现问题,导致采样的第一组数据有影响。

2.采样时虽然有保护措施,但是仍然可能有太阳直射,会导致吸收液部分分解,从而我们测得的实验数据会偏小。

3.由于仪器问题导致不能精准地确保采样器两侧的采样流量相等,导致数据有偏差,但是主要看两侧气泡量大小,使其左右流量一致。

4.因为采样时有风,氮氧化物会扩散,从而被稀释,致使氮氧化物的浓度变小。

5.在采样过程中,如吸收液体积缩小明显,应用水补充到原来的体积(事先做好标线),但本次实验人员没有注意,这对实验同样产生误差。

6.由于我们小组所在的采样地点位于学校正门,距离实验室较远,从实验室到采样点的过程中导致吸收液分解。

7.吸光度测量的人员不同也会是数据有偏差。

4.3影响评价4.3.1空气中NOx 浓度的评价空气中的氮氧化物与车流量呈正比关系,但其又受到时间的影响、日照的影响、车的型号的影响,早晨处于上班、上学高峰期,车辆较多,虽然我们的实验是从10:16开始,这个时段接近学生上课时间,且学生上课的交通工具为自行车与电动车,所以没有污染物的排放,有老师的车或者校车,还有很多大型运货汽车和轿车,也会有的氮氧化物排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