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文化的利与弊
反对山寨文化

反对山寨文化我方所持观点为山寨文化就是盗版文化强盗文化,弊远大于利,所以坚决反对恶化的山寨文化的流行与发展,必须尽快抑制转型。
下面将从三方面论述并证明我方观点首先,说明一下“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
是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
其主要表现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
主要表现形式为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涉及手机、数码产品、游戏机等不同领域。
这种文化的另一方面则是善打擦边球,经常行走在行业政策的边缘,引起争议。
有人认为山寨文化的优点有以下几点:一. 山寨文化是以极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产品能帮助一些小型企业或草根个人迅速取得一些事业上的成功,为许多较低阶级和条件较差的人提供了很大的机会。
二.山寨产品的低价高品质给了我们普通民众很多很多实惠,使许多不富裕的人一样能享受到富裕的人才能享受到的产品或者服务。
三.山寨文化对相关行业特别是垄断行业暴利行为有相当大的冲击作用可以平衡经济发展。
这几点优点好像也挺有道理的,但是在我看来,他只是短浅无知愚昧的人所作出的诡辩。
对山寨文化,我们应该以一种更宽广远大的目光去看待它,不能被它的表面和眼前的短暂甜头所欺骗。
首先,对于第一点优点在一定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不否订,但是请看到成功之后和其背后隐藏的巨大危机,以盗版为主要特点的山寨严重影响这正当的市场秩序,它盗取他人的知识产权,经过组装、拼凑、换版、贴牌,俨然正版充斥市场,成为消费者的新宠。
而一旦山寨文化被冠以文化之后,盗版之风、侵权之风就更加堂而皇之。
山寨文化是劣币驱除良币市场经济的自由也就像被贴牌一样,变得一文不值了。
最后经济发展会往无序混乱方向发展,到时就无市场秩序可言,我国经济也会严重快速衰退。
其次,山寨文化如果有一种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我倒也不反对,但是如果山寨完全就是照搬或者说只是改了名字之类的我坚决反对,因为这种文化无异于抄袭,将严重抑制我们国民的创新和创造能力,特别是在我们国家本来创新能力就不高但是在逐渐提高的国情之下,更严重的是我们国民的创造力被抑制时我们浑然不觉甚至去赞成这种结果。
山寨文化的利与弊51

山寨文化的利与弊09轻化2班尤芳贵091058051摘要当下时代,山寨文化如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在我国盛行。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山寨文化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山寨的含义是什么呢?根据现有的通说,山寨是指对知名的产品、节目、作品、明星等的外观、形式或功能等的模仿和复制。
山寨文化就是以极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产品的外观和功能,并加以创新,最终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全面超越这个产品的一种现象。
现阶段,人们把山寨现象划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手机为代表的山寨产品,一种是以山寨春晚为代表的山寨文化。
面对这样一种新的现象,本人进行了一些调查。
Ї人们对山寨文化的几种观点肯定论:山寨现象的兴起是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今天偶然而又必然的结果。
它是一种本土文化、民间文化、模仿文化。
认为模仿各种知名节目的山寨文化其实是产生于作者的原创精神,只是借用了某个知名名称的外衣,但就其内容来说仍然是自我创造的作品,并没有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而山寨产品如山寨手机是一种低成本仿制、低价格供销的廉价同质产品,如果形成山寨产品的产业链,技术路线上属于“集成模仿”,在其过程中很可能发生技术创新包括集成创新,只要期间不擅自使用他人享有各类知识产权的技术内容,“集成模仿”生产和销售山寨产品的行为完全合法合情,豪无侵权之嫌。
采访中大学生较城市居民更愿意购买此种山寨产品。
否定论:认为山寨文化是一种盗版文化、侵权文化、强盗文化。
山寨产品中使用模仿性设计或近似商标的行为,如市面上许多山寨手机在外观设计上模范各种品牌手机,造成混淆,误导公众,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和《反补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构成侵权。
对于城市居民,在经济条件稳定的情况下,他们更愿意花钱购买正品。
折中论:山寨文化是对知识产权的一种丰富和延伸,为知识产权提供了新的课题。
山寨文化是否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需具体分析和依法定位。
对此,我实地采访了105名大学生和105名当地的居民以下是我的调查表格人们对山寨现象的态度由于时间以及地理的限制,我就近采访的这个表格虽不具权威性,但也让我们看见了一些现象,由此表格可知不具备消费实力的大学生更偏向于山寨产品。
论山寨文化的利与弊及其发展规范版

山寨文化不知从何时起,山寨悄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中,山寨也成为网络中和生活中的潮语风靡大江南北。
山寨一词来源于香港,是从平民聚集的木屋区传出来的俚语,由于香港经济发展,这里涌现了一批制造轻工产品的家庭作坊,在香港小规模经营的工厂或家庭小作坊被称为“山寨厂”,所出产的产品也被人们讥嘲“山寨货”,俚语中“寨”是指具有贬义色彩的经营场所,当时的山寨一词含有不正统不正规的意思。
七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有很多港式粤语词汇传到内地,而“山寨厂”、“山寨货”也是在这个时候传入的,由于“山寨厂”生产的“山寨货”多为假冒或者仿制产品,因此“山寨”又被灌上了“模仿”、“翻版”、“冒牌”的意思。
从山寨手机到山寨版电视剧,山寨一词成为时下最流行的网络语言之一。
各式各样的山寨产品,衍生出山寨一族和山寨文化,俨然成为年轻人对社会体制和主流文化的一种反叛和挑战。
它们或由生产者自己取个品牌名字,或模仿品牌手机的功能和样式;由于逃避政府管理,他们不缴纳增值税、销售税,不用花钱研发产品,又没有广告、促销等费用,所以其价格仅是品牌手机的1/3。
这种低成本的生产模式在手机上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此时,山寨开始向其他领域进军。
最先受到影响的是数码行业,各种数码山寨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了。
紧接着,网络上开始出现了山寨网站,最出名的莫过于山寨网络搜索引擎了。
从一开始整合了百度,谷歌域名的“baigle”,到后来发展出来的“baigoogledu”,山寨搜索引擎让不少网民看直了眼。
通过网络的传播,山寨文化迅速向娱乐界蔓延。
电视里出现了山寨电视剧《丑女无敌》,小剧场里开始演出山寨话剧《罗密欧与祝英台》、《幸福的像草儿一样》、《拿什么整死你我的爱人》;一个个外形相似的山寨明星也纷纷出演各类广告,更有网民提议举办山寨春节晚会,叫板央视。
一时间,似乎只要有正宗原版的地方,必然会出现山寨版,于是有人惊呼,现在“无人不山寨”。
山寨文化从某些方面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山寨文化对文化创新弊大于利的二辩辩词

我方认为山寨文化侵犯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破坏市场公正和谐的竞争环境,打压创新主体创新的积极性,最终不利于创新。
据了解,“山寨”手机已经迫使手机企业大幅裁员,被裁掉的很多都是科研开发工程师,甚至有的手机企业研发中心仅留一个员工坐镇,如此一来,企业何谈核心实力?山寨产品不断出现,说明我们整个社会在提倡创新、保护原创方面,还缺乏方法、措施和力度。
山寨产品虽然在表层功能上可以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独创性,但是它们经营的核心是低成本运营、偷税漏税和快进快出。
山寨手机业正是建立在对大企业知识产权的侵犯之上,这可以说是非常严重的违法与侵权行为。
而一旦被冠以文化之后,盗版、侵权就更加堂而皇之了这样所造成的伤害无分敌我。
特别是外观设计的知识产权的现象,又没有任何售后服务可言。
山寨产品不论它怎么仿造,假得就是假的,怎么也不可能与正宗的产品媲美,无论是产品质量,使用寿命,节能省电都存在不少缺陷,它不仅严重的侵犯了知识产权,影响了正规厂家的声誉和效益,而且给人民带来极大的不便和隐藏着极大后患,据资深人士透露,山寨产品在质量和售后问题上具有致命缺陷,可以说山寨电视除了价格低外什么都不可靠,一旦出现故障甚至造成爆炸引发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
山寨它本身就是靠复制和盗版而产生、而发展的,它有多大的经济技术力量和创新能力来引领主流?来创造一个“创新时代”?我们难道要依靠一个破坏市场经济的经济来振兴国民经济吗?我们难道要依靠一个仿制成熟技术的技术来提高技术吗?我们难道要依靠一个颠覆主流文化的文化来繁荣文化吗?在这个问题上恐怕不能引用毛泽东的人民群众的创造力理论。
依靠山寨文化来振兴主流文化、提升国家创新能力,无异于饮鸩止渴。
这会使经济、文化、社会产生极大的损害,其后果将是不可挽回的。
也不存在一种现成的轨道能使它健康发展。
它只能使少数人得益获利,而一些品牌企业则面临倒闭,大量职工面临下岗威胁,创新能力受到遏制,知识产权保护形同虚设,这显然不是社会正义的表现。
山寨文化利大于弊辩论资料——总结

什么是山寨:现如今的“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是“小型、小规模”甚至有点“地下工厂”的意思,其主要特点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
什么是山寨产品:“山寨产品”,实际上是处在市场培育期的发展中国家,由一些有智慧头脑型的民间人士,为满足那些受消费能力限制、无法满足生活需求品的群体对某种欣赏的产品(包括文化产品)的消费欲望,或者因为市场存在着的一种固有的产品因为长久没有创新和换代,而通过“复制、模仿、学习、借鉴和创新改良”的方法,推向市场的一种“快速、满足平民、适销对路、具有多功能性低价位”的品牌产品。
什么是山寨文化:我们将山寨文化细分为两种: 基于山寨产品的山寨文化和脱离产品的山寨文化前者我们姑且称为产品山寨文化,后者我们称为社会山寨文化。
山寨文化的意义:1.给民间话语权,给弱势群体的话语权2.促进经济发展,科技创新,3.文化多元化,促进文化发展4.让更多的人民大众接触到高端产品5.现代人压力太大了, 山寨文化为大众提供一种渠道宣泄、放松, 以调节心情,休憩身心好处之一:山寨文化是对垄断行业暴利的反抗山寨文化是对相关行业特别是垄断行业暴利行为的反抗。
人所共知,几乎所有新兴行业,特别是高科技行业和垄断行业,暴利思维已经积久成习。
民众在一时无法从根本上从体制上改变暴利现状的情况下,采用“山寨”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何尝不是对行业暴利的反抗!这种反抗,持续日久之后,自然会成为暴利行业暴利行为的匡正力量。
“山寨风”的亲民路径,撇开山寨机存在的种种问题不说,大众推崇“山寨”,绝对是有社会心理基础的。
网民们说,在发达国家,每一个产品的诞生都是面对普通百姓的,而我们国家不是,它总是要经过富商大款、机关要员等阶层后才能流传到普通老百姓手中。
“山寨风”打破了这条产品消费链条,在夸大社会阶层消费能力的同时,直接把貌似高端的产品送到了普通百姓手中。
山寨文化对社会影响弊大于利四辩稿

山寨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弊大于利对方辩友今天我方承认山寨文化的确存在对社会影响有利的方向,,但是今天我们的辩题是山寨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
我方对山寨文化带来的利弊进行了充分的比较,而对方只是一味的纠缠于利,却没有进行比较,很明显偏离了我们今天辩论的方向首先我方一辩稿提出山寨文化是以模仿为核心,一种形似,神不似的草莽模仿,以混淆人的视线,而达到盈利的产品。
其次我们都知道一种东西对社会的影响,主要看对社会的发展,而社会发展主要包括良好的社会风气,人民生命健康,科学进步创新,社会稳定等等。
而今天我方的判断山寨文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标准是:山寨文化是否会影响社会发展我方一辩在一辩稿中多次陈述山寨文化的产生会对社会造成不良风气,阻碍社会进步。
山寨产品质量没有保证。
危及人民生命安全。
,山寨文化缺少创新,影响社会的健康发展。
在总总现实的面前,我们应该承认山寨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弊大于利,这才让我们社会更好发展。
著名易凯资本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学士和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王冉说到:“山寨文化的泛滥是对中国知识产权意识严重缺失的裸露与讽刺。
”山寨从经济领域到文化领域的蔓延,无不暴露出山寨文化,其实就是一种盗版文化、侵权文化。
它盗取他人的构思、想法,然后接凑、换版、贴组装牌,假装正版模样充斥着市场,打乱市场秩序,这是对社会利吗?对方辩友,让我们来想想,山寨产品为什么会这么便宜,因为它们逃避政府管理,不用缴纳国家17%的增值税、销售税,不用花钱研发产品,因为它是盗取别人的成果!这种对原版的仿制、侵权势必会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对方辩友还能说山寨文化利大于弊吗?其次,山寨文化反对同一,反对整体,会给社会带来价值的混乱,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如“山寨新闻联播”这种解析、恶搞、把世间万物都拿来“山寨”一把的行为方式,使人们会心一笑之后,使我们渐渐在山寨中迷惑了美与丑、善与恶、高雅与低俗的界限。
山寨文化弊大于利的攻辩小结

攻辩小结: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同学们,大家好:
众所周知,山寨文化以其产品的低廉、便捷、更新迅速而被中国大众所追捧,但是很多人都忽视了弊端,山寨文化其实是扰乱中国经济的一个不稳定因素,是草根阶级对社会不满的一种反抗,如果听之任之,在很大程度上将造成中国社会恐慌,不利于中国人民的创新。
所以我方坚持认为山寨文化对中国弊大于利。
第一,山寨文化有其严重的局限性。
山寨产品凭借其低廉优势,无情地鲸吞着我国国内的正规品牌厂商市场占有的比重。
想比国际品牌,我国的民族工业起步较晚,能承受的抗击能力也较低,所以山寨文化对我国的民族品牌冲击最大。
试问,当山寨文化没把国际品牌打下去的时候,反而国内的民族产业倒了,那么我国的民族产业又该何去何从呢,难道只靠山寨?
第二,山寨文化在中国,将是一个恶性循环体,大多游走于法律边缘,钻空子,侵权、逃税、漏税等无所不为,借以谋取暴利。
而山寨们谋取暴利的主要消费者人群是谁,是中国人。
山寨产品大多没有海外市场,只能自己人挣自己人的钱,那么这还有何经济效益可言。
试问,这么一个游走于法律边缘的文化,真的能引导中国走向成功、繁荣吗?当然不。
第三,山寨文化是一种慢性毒药,它逐步侵蚀着中国人的思维,从而使我们国人产生惰性心理,不利于中国的创新。
当身边都是山寨时,人人自危,谁还敢创新,一不小心创新了,就被山寨了;当山寨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时,不想山寨的人也去山寨了,谁还去创新,爸爸去山寨了,妈妈也去山寨了,我当然也去山寨了;当山寨到没有可以山寨了的时候,我们去山寨谁呢?难道山寨外星人?当然也可以,不过可能我们没把人家山寨,人家已经把我们山寨了。
综上所述,我方坚决认为:山寨文化对中国弊大于利。
浅谈山寨文化产品的利弊和发展

浅谈山寨文化产品的利弊和发展浅谈山寨文化产品的利弊和发展如今山寨产品在我国泛滥,这种现象在发展中国家比较常见,是指民间一些智慧人士或企业,为满足一些消费能力有限制的人们对某些产品的强烈购买愿望,通过“复制、模仿、学习、借鉴、创新和改良”的方法,推向市场的一种“平民化、适销对路、功能多样和价格低廉”的品牌产品。
诚然,山寨产品是把双刃剑,有弊有利。
山寨产品带有的造假、盗版行为严重侵犯了原产品的知识产权,扰乱了经济秩序,带来了不公正,不利于原创产品的保护和发展。
如果山寨产品越来越猖狂,那就意味着真正的原创品牌得不到良好的发展,那我国的文化产业就永远不会强大。
其次,有些山寨产品为谋取一时的利益,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低劣,并且存在安全隐患,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虽然山寨产品存在着这么多的缺点,但它的优势还是不容小觑,首先,山寨产品实际上拯救了民族产业的发展,打破了外来企业的垄断;其次,山寨产品以其不亚于真品的多样功能,低廉的价格,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再者,山寨产品给各个企业厂家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促使厂家研发创新,生产出更加优质平民的产品,起到了鲶鱼作用;最后,我认为部分山寨产品技术含量高,价格低廉,好好发展,未来一定是中国市场的中坚力量。
山寨产品更是是一种经济文化进步的现象,也是未来我国文化产品潜在的优势。
我们的邻国,日本和韩国,如今都拥有了自主打造的知名国际品牌,诸如丰田、索尼、三星等。
而日韩等国也都是从山寨货起家的。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报道,标题是日韩怎样看待中国的山寨产品。
韩国人的态度是震惊中带着趣味,日本人的态度是接受逆袭。
日韩对中国的山寨产品都没有表现出太强烈的反对,反而都带有一种接受的态度。
一方面因为他们也是这么过来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日韩觉得山寨更是一种互利互赢的契机。
报道中就举了这样一个例子:2008年夏天,三星电子中国总公司一片紧张。
因为瞄准全球市场推出的下一代大屏触摸手机“SGH-i900”的仿造产品登上了中国市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这种多方面造成的文化背景下,“山寨”现象引起争议,被炒作起来也成为必然。
“山寨文化”的发展起源于民间,在发展中被社会所接受,被政府所包容,因而这种文化自然会冲击着人们意识观念中的传统思维模式和道德观念,促进产品的革新进步和时代的变革。
“山寨现象”的辩证思考:“山寨文化”的出现和流行是一种思维的革命和意识的进步。
从一定意义上讲,对于条件相对落后的个体、群体和组织对其他个体、群体和组织中的主流产品、主流意识、主流现象的学习模仿、借鉴和改良,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和先进性—
对于现代意义的“山寨文化现象”必须正确地理解它的发展背景和出现的时代意义。
不能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只看反面,不去认识它的正面;不能凭主观和感受对待它,而不从客观和发展角度去分析它。
在一个以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的培育市场的国家,合理规范、正面引导“山寨文化”,倡导借鉴、学习和改良意识和行为,就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财富,也会为科技进步打下扎实的科技基础。
“山寨文化”的出现和流行,实际上就是带有一种思维的革命和意识的进步。
从一定意义上讲,对于条件相对落后的个体、群体和组织对其他个体、群体和组织中的主流产品、主流意识、主流现象的学习模仿、借鉴和改良,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和先进性。
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智慧。
我们不能将社会存在的造假行为、盗版行为等侵权行为强加到“山寨文化”的范畴。
“山寨文化”中的复制并非是完全意义上带有盗版、造假等侵权行为的复制。
“山寨文化”的复制是一个模仿、借鉴、学习和改良的过程,无论从产品名称、产品内容或者技术的内涵和范畴以及表现出的式样都已经焕然一新,尽管会有相似性,但像并非是也。
已经并非是原来意义上的产品了。
“相似”并非“就是”,这也是任何国家都无法从法律上对“山寨现象”进行法律制裁的原因。
打个比方,一种导弹技术、射程、原理以及尺寸式样可能是发明国先生产出来的。
但不久,一些国家受发明国家的启发也借鉴、模仿生产出来另一种很相似的导弹,或者从性能逼近发明国,或者不如发明国的先进,或者还在一些性能上超越了发明国,甚至某些零部件就采用了发明国,只不过你叫“爱国者”,我叫“飞毛腿”,你叫“东风”,我叫“雷雨”。
在技术指标上、作用上,外形都相近,但你根本就无法断定我的就是盗窃你的,我的就是完全复制你的。
尽管我的有可能受到你的启发,借鉴你的做法,但已经并非完全意义上的你,这就是山寨文化现象。
再譬如,你搞了个有关春节内容的两集、室内的贺岁剧备受欢迎,我受启发也搞了一部很类似的,这并非盗版也并非侵权,只是一种“山寨现象”。
例如,去年春节被网络炒得沸沸扬扬的“山寨春晚”,尽管受“央视春晚”影响而启动,但无论从名字、内容、概念、形式都并非“央视春晚”,并无侵权可言,这就是山寨文化现象。
山寨文化是民间创新力量的表现;山寨文化是对相关行业特别是垄断行业暴利行为的反抗;山寨文化是促进技术创新、发展新型科技的重要力量
编者按: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最初是指一种由民间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表现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以兼容的强大功能、花哨的包装、低廉的价格赢取消费者而盈利。
如今,山寨一词已经成为网络流行语,成为网民心中一种创新恶搞和非主流的标志。
本来,你还以为它仅仅限于数码、包包等领域的时候,结果它居然挤进了娱乐圈。
无人不山寨,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态度。
“山寨”一词的流行演变
山寨一词,古已有之。
山寨者,山上的寨子也。
良民草民所居住的山寨,是某种群体集体居住的建筑群而已。
但山寨的含义后来有了特殊的社会意义,比如《水浒》里的梁山泊,便是山寨。
在这个意义上,山寨是与庙堂、官府对应的地方。
山寨既可以奉行“聚义堂”的原则,与官府对抗;也可改行“忠义堂”的新路,接受招安,与官府合作。
近年流行的山寨一词,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先是广东某些地方的IT行业,利用自己的技术条件和经济力量,模仿市场上流行的手机样式,进行整合创新,生产出质量不错而又价格低廉的新颖手机。
由于这种手机不是经过官方批准生产的,没有行业执照,有点“野”,故被称为山寨手机。
即使整合成为最先进式样,也只有相似的“庙堂”手机2/3的价格。
于是,山寨手机的生产和销售,一时风头无二。
由山寨手机开路,继后不断出现了各种山寨现象:山寨游戏机、山寨名牌包包、山寨周杰伦、山寨《百家讲坛》等等,不一而足。
因此,上述情况又被称为“山寨文化”。
“山寨文化”,是对山寨现象的高度概括,是对市场经济条件
下不规范的、不受政府管束的民间性、规模性、群体性模仿(当然也有盗版)、创新活动的社会现象的概括。
山寨文化产品,主要出自文化产业领域。
在我看来,山寨文化是作为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不够完善国家的一种必然的的社会文化现象。
它是属于体制外的文化。
在政府管制体制中,山寨文化没有存在的空间。
严格的资格审查,资质判定,各种各样人们熟悉的繁琐甚至过于苛刻的审批程序,霸气十足的办事人员,以及吃喝卡要的不正之风,甚至权力寻租,各种各样正常的不正常的“体制内现象”,很大程度上消弭了山寨文化现象存在的空间。
要生存,要发展,就只有在体制外空间,只能在体制外循环。
但正是这种体制外发展的现象,客观上刺激、纠正着体制内机制的健全,客观上促使体制内行业对于自己的服务素质、利润(有时甚至是暴利)空间的反省。
“山寨文化”利大于弊
山寨文化是草根文化、平民文化。
山寨产品的显著特点一是廉价,二是实用,三是更新迅速。
在小康社会还没有全面建成的今天,草根阶层、平民阶层虽然收入低微,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高档时尚产品享受的欲望,仍然时时在萌动。
在不偷不抢不贪的前提下,在无义之财决不取的价值观下,要想使用相对高档的、实用的产品,惟一的“正道”便是购买山寨产品。
山寨产品之所以能够行销于世,用者多多,跟山寨文化产品的草根属性、平民属性密不可分。
正是看准了这样一个庞大的草根平民消费群体,山寨文化产品才有了巨大市场,才对“庙堂”产品形成了严重的冲击和巨大的挑战。
从这个方面来讲,山寨文化产品对于“庙堂”文化产品的价格定位、便民实用、更新速度等,都是很好的刺激和促进。
山寨文化是民间创新力量的表现。
从山寨产品的情况看来,固然有一些是伪劣产品,但多数是通过借鉴模仿而赋予创意的产品,有的产品特别是手机产品,往往整合了很多不同优质品牌的长处,再根据草根平民阶层的需求,增加新的功能,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产品。
至于山寨影视,特别是山寨新闻联播、山寨明星等,则更是“山民”利用名牌栏目的名气和名人的良好社会形象,借以表达自己对社会种种不良现象特别是官场腐败的痛恨,从而表达出自己对公序良俗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间,充满了调侃式的、极具幽默感的方式、语言和感情,反映了民众通过平和的方式和手段,表达渴望变革的善良情怀。
这无论在山寨产品创造和利益诉求的表达方面,都是一种创新,是民间和谐文化的创新。
山寨文化是对相关行业特别是垄断行业暴利行为的反抗。
人所共知,几乎所有新兴行业,特别是高科技行业和垄断行业,暴利思维已经积久成习。
民众在一时无法从根本上从体制上改变暴利现状的情况下,采用“山寨”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何尝不是对行业暴利的反抗!这种反抗,持续日久之后,自然会成为暴利行业暴利行为的匡正力量。
山寨文化是促进技术创新、发展新型科技的重要力量。
从模仿到创新,是技术进步产品创造的必然途径。
山寨文化的很多产品,都是对先进产品的模仿。
模仿并不违法,也不失德。
大量的山寨产品的出现,山寨企业之间的竞争,山寨企业和庙堂企业的竞争,客观上对促进各自产品的更新换代,促进各自从功能到样式的不断创新,从而推进整个社会技术创新、科技发展。
至少,它是具有这样的功能。
毫无疑问,山寨文化框架下的山寨产品,容易甚至有的已经侵犯相关企业的知识产权。
因此,应当加大维护知识产权的力度,运用法律力量,运用道德力量,运用社会舆论,进行严格有效的管束。
否则,山寨文化就成了违法文化、犯罪文化,山寨产品就成了无良产品。
但是,不能仅仅因为山寨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问题,就片面否定山寨文化及其产品。
其实,山寨文化山寨产品的出现,具有很强的人民性,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文化空间,它逼迫庙堂文化庙堂产品更加注意自己文化及其产品的人民性,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总的说来,山寨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
尽管它也有明显的不足和问题,但相对于其正面价值而言,山寨文化的存在,对我们目前这个社会是利大于弊。
(李宗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