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 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金子》教案设计

《金子》教案设计

《金子》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金子》。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挖到金子的过程。

(3)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精心、闻名”等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讨论等方式,学会提取有用信息。

(2)学会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教育学生要像彼得那样具有细心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敢于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挖到金子的过程。

(3)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 教学难点:(1)学会提取有用信息。

(2)学会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教法学法1. 教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体验角色情感。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 学法:(1)采用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2)采用互动式学习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交流想法。

(3)采用反思式学习法,让学生在课后总结学习心得,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准备好相关教学课件、教具。

(3)提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学习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播放挖金子的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挖金子是什么过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挖金子的故事。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2)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3. 合作学习(1)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挖金子的过程。

(2)各小组代表发言,总结挖金子的过程。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彼得的细心观察、丰富想象和敢于实践的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提取有用信息,总结文章主要内容。

三年级语文《金子》教案

三年级语文《金子》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悉和理解《金子》这篇课文的内容,掌握文章的基本词语和句式,并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学习策略。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讲述“勤俭节约”的故事,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学习并记忆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流畅并准确地朗读课文。

2.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1.教师:教案、投影仪、课件、课文录音、图片等。

2.学生:课本、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用5分钟)教师展示一张有关勤俭节约的图片,请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导入新课的主题:“我们应该勤俭节约”。

引出课文《金子》。

2.自主学习(用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金子》,尝试理解文章的内容,并标出不懂的生字词。

3.合作探究(用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相互交流并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4.走进课文(用10分钟)教师问学生“金子最后在哪里找到了?”并借助图片和课文回答问题。

5.合作探究(用15分钟)学生分组表演课文中的关键情节,通过表演的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6.归纳总结(用1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课文的重要内容和关键句子,归纳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

7.拓展延伸(用15分钟)教师出示一组相关的图片,请学生选取一幅图片,描述图片所表达的“勤俭节约”的意义。

8.课堂小结(用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朗读课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学习策略。

通过剧情表演和图片描述等活动,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加深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

同时,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学习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金子》教学案例

《金子》教学案例

《金子》教学案例【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教学内容】:阅读理解【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大意,初步掌握文章结构;2.理解课文的语言风格,初步掌握日本文学的特点;3.通过学习《金子》,学生能了解生活的真谛,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梦想。

1.阅读理解;2.文学特点初步掌握。

【课前准备】:1.课文:《金子》2.幻灯片:准备相关图片以及课件3.教具:笔、板书、教学课件等。

一、导入:板书出“心灵美食”,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此的理解。

二、新课讲解:1.教师出示幻灯片,介绍本课的课文《金子》的作者、出版背景,以及主要内容。

2.指导学生在听或看的过程中,注意文章的结构。

3.教授以下生词:词语:夕阳、满脸褶皱、逐渐逝去、柴火音标:xī yáng、mǎn liǎn zhé zhòu、zhú jiàn shì qù、chái huǒ释义:夕阳:太阳下山后的余辉。

满脸褶皱:脸上布满皱纹。

逐渐逝去:慢慢地消失。

柴火:燃料,用来生火。

4.学生阅读课文并集体讨论文章的主题和思想。

三、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写作手法:1.情景的描述文章通过描述金子家庭恩爱温馨的场景,突出了金子一家的幸福感,营造出一种温馨浪漫,家庭幸福的氛围。

2.人物的塑造文章通过对金子父母的个性描写,透露出金子家庭的爱与和睦,更好地体现了金子对家庭的眷恋。

3.情感的表达《金子》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家庭、幸福生活的向往,通过表达家庭中的爱,以柔情似水的笔触憧憬美好的未来。

四、阅读课文并做相关练习:2.用适当的词语描述金子的家庭3.阅读课文,根据文中的情节描述,体会文章的感情充沛之处。

五、课后作业:1.回顾本节课所学到的文学特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考虑能否将其用到生活中。

2.梳理阅读能力,查找不足并且结合本篇课文进行解决。

【板书设计】:心灵美食【反思总结】:这是一堂小学三年级的阅读理解课,教学内容是《金子》这个小故事。

三年级语文下册《金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金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金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下册《金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抓住重点词语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朗读、体验的基础上,懂得“勤奋+智慧=成功”。

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出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具学具:投影、课件教学措施:在读中理解文本,在读中感悟道理。

注意问题:要形象地引导学生当生活中遇到了困难,要懂得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只有这样,生活的道路才会更宽阔。

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子》。

同学们基本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新授。

1、谁愿意读第一自然段?(评价字音等)“有人在萨文河畔无意中发现了金子”听到这个传闻,淘金的人是怎么做的?(蜂拥而至)什么意思?在生活中你什么时候见过“蜂拥而至”的现象?人们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现在只是听说而已,就有这么人来了。

可见淘金者的心情怎样?(急切、希望)就用这种心情,我们来读读这个词。

(评价:还不显得急切、充满了希望!)再读一遍能把第一句读好吗?(学生齐读)他们在河床上挖出许多大坑,希望找到金子,然而,结果却是——“一无所获”,说说看,“一无所获”什么意思?课文中那个词语准确、恰当地写出了淘金者的心情?(扫兴)啥意思?(很失望、不高兴)带着这种希望而来——失望而归“的心情我们来齐读第一自然段。

2、过渡:是不是所有的淘金者都扫兴而去了,还有谁与众不同?对,就是彼得。

彼得是一个怎样的人?大家读读第二自然段,把相关的词语标画出来。

(评价:不动笔墨不读书。

)从哪些词语你看出彼得很勤劳?(不甘心、默默、埋头苦干、几个月、几乎翻遍、整块……)你还体会到了什么?谁能通过朗读把彼得的勤劳、坚持不懈展现出来?自由练读,指名朗读。

(评价:真是一个勤劳的彼得?大家能学着他的样子读读吗?)尽管彼得十分勤劳,可结果却是连一丁点儿金子也没有发现。

新编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0 金子》教学课件

新编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0 金子》教学课件

第三部分( 4-6 ):故事的高潮。一场大雨让彼 娇艳的鲜花。 得受到启发,决定留下来,并种出了__________ 第四部分( 7 ):故事的结局。彼得找到了 真金 。 _____
课堂演练 一、判断对错。 河畔 bàn( × ) 彼此 pí( × ) 茸毛róng ( √ )
淘金táo( √ ) 若有所悟wù ( √ )
和以前的这里景象作对比,引发彼得 思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 花苗,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 的鲜花。
在彼得的辛苦努力下,这里长满了鲜花。
你认为彼得的找到“真金”是什么? (理解表达第二题) 他是如何找到的? “真金”指发财致富的办法。彼得是 在想到了正确的方法加上辛勤的劳动之 后找到的。
左右 结构
独体 结构
坑 掘 钱 沃 扮

半包围结构
上下
结构



识字方法
加一加:田+半=畔 皿 +分 =盆 厂 +丁 =厅
字理识字: 甘
易写错
kēng
这一笔是提。 形声字。土表意, 古文形体像地上有土堆, 表示掘土为坑;亢表声。

tīng
不要多写“丶”。

形声字。厂表意, 其古文字形体像房屋; 丁表声。
说明来的人很多。
为什么有这么多淘金者蜂拥而至?
希望找到金子。
他们在河床上挖出很多大坑,希望 找到金子。结果,绝大多数人一无所获, 只好扫兴离去。 结果却令人失望。
在众多的淘金者中,彼得·弗雷 特有什么异同?
同样满怀希望,不同的是,他更 吃苦耐劳。
他埋头苦干了几个月,几乎翻遍 了整块土地。
正是因为彼得把这里的土地几乎翻遍 了,所以在一场大雨之后才长出一层绿茸 茸的小草。正是因为彼得付出了劳动,这 块没人要的土地才会给彼得带来回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金子》(第二课时)教研公开课教学设计(有配套PPT课件)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金子》(第二课时)教研公开课教学设计(有配套PPT课件)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金子》(第二课时)教研公开课教学设计(有配套PPT课件)22金子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翠竹新村小学芮艳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理解“真金”的含义,懂得只有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获得成功,实现梦想。

教学重难点:1、理解“真金”的含义是教学的难点。

2、感悟获得“真金”的途径和方法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词语,每个词语读一遍,读正确读响亮。

谁来开火车?2、理解词语:“蜂拥而至”是什么样的场面?——读好它。

你能给“倾盆大雨”找个近义词吗?3、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人,他叫彼得。

彼得有一个梦想,是什么?4、是啊!彼得一直梦想着能找到闪闪发光的金子。

他的梦想实现了吗?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金子(读题)。

二、精读课文(一)学习第一部分(1~3)1、听说有人在萨文河畔无意中发现了金子,淘金者们便蜂拥而至。

他们是怎么做的?彼得.弗雷特又是怎么做的呢?打开课本,读读1、2、3自然段。

(1)挖出大坑——一无所获——扫兴离去(3人说)(2)大伙儿满怀希望而来,两手空空地扫兴离去,能给“扫兴”换个词语吗?(3)来的时候激动万分,充满希望,走的时候失望不已。

淘金者们的心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谁能把他们的心情变化读出来?(指名朗读第一节)2、彼得.弗雷特是怎么做的呢?(1)不甘心落空——追问:你就是彼得,别的人都走了,你是怎么想的呢?1(2)还有谁来说说彼得是怎么做的?——彼得默默挖掘着……(对啊,梦想还没实现,怎么能放弃呢!彼得真执着。

)(3)出示句子:他埋头苦干了几个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埋头苦干是怎样干?——读句子。

(4)情境读书:我们仿佛看到了,彼得正在他的土地上起早贪黑地挖掘着,顾不上吃饭,顾不上喝水。

读——彼得不知疲倦地挖掘着,一寸一寸土地翻找着,忘记了休息。

读——彼得一心一意地挖掘着,寻找着,忘记了一切读——(5)付出那么多辛劳之后却没有换来一丁点儿收获。

《金子》第二课时教案

《金子》第二课时教案

《金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词语,进而理解课文,进行想像进而充实课文;3、通过补充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4、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理解“真金”的涵义,能从中悟出要想获得财富或渴望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要想靠意外的收获是不现实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出示词语,认读。

蜂拥而至一无所获扫兴离去不甘心埋头苦干失望把大屏幕上的词语读给你的同桌听,读对了夸夸他,读错了帮帮他。

小组展示读(注意评价)3、我们一起回忆课文内容,选用上面一个、两个或更多的词语,说说课文1、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4、为了致富,彼得像大多数人那样去淘金,可是一无所获。

六个月后,他连买面包的钱都没有了,于是,他准备离开这儿到别处去谋生。

二、整体感知,学生质疑过渡:彼得淘金的梦想最终实现了吗?请听课文朗读录音,找出相关句子。

1、交流,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2、出示“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

”3、“真金”指的是什么?他是怎么找到“真金”的呢?让我们开启寻金之旅吧。

三、突出重点,品读课文读四自然段。

1、刚才我们说到彼得准备离开这儿到别处去谋生,他走成了吗?为什么?你是从文章当中的哪句话看出来的?2、交流课件出示:就在他即将离去的前一个晚上,天下起了倾盆大雨,并且一下就是三天三夜。

3、下雨为什么走不成?(倾盆大雨、三天三夜)请你读好这两个词语。

4、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5、大雨使彼得留了下来。

三天后,雨过天晴了,彼得走出小木屋,发现眼前的土地和以前不一样了:(引读:坑坑洼洼的地方已被大水冲刷平整,松软的土地上长出了一层绿茸茸的小草。

)6、彼得看到眼前的这一幕,心情如何?(高兴、激动、惊喜)7、请你带着惊喜的语气来读一读彼得看到的这一幕。

8、看着这绿茸茸的小草,彼得会想些什么呢?请大家读第五段,然后交流。

三年级语文上册《金子》说课稿 苏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金子》说课稿 苏教版

《金子》教材分析:今天我要说的是苏教版小语第五册语文教材中第22篇课文《金子》。

课文讲了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便留下种花,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

旨在告诉我们要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想靠意外的收获是不现实的。

课文内容简明,情节曲折,蕴含的道理深刻,是一篇人文性较强的培养学生观察、想像及朗读能力的好材料。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和方法,学会“坑、附”等10个生字,理解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方法目标:以学定教,通过创设情境,讨论、朗读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体悟彼得·弗雷特是靠自己辛勤的劳动,终于获得了成功,让学生懂得想要通过意外的收获获得财富或成功是不现实的,必须付出诚实劳动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知识技能目标: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和方法,学会“坑、附”等10个生字,理解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

2、情感态度目标:体悟彼得·弗雷特是靠自己辛勤的劳动,终于获得了成功,让学生懂得想要通过意外的收获获得财富或成功是不现实的,必须付出诚实劳动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理念: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教学内容中显性存在的语言文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在教师的引领下,从书面语言中获得信息;教师要努力构建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平台,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章,让学生领会到内容中隐性存在的情感、思维和精神的同时,还要超越文本,链接生活。

教学安排:我准备安排两课时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通过图文对照,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在语境中理解生字新词,指导两个字“甘”(独体字,注意笔顺)“钱”(左右结构,形声字);引发猜想,建构阅读话题,能基本说出本故事的大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Βιβλιοθήκη 谢谢语文 三年级上册
22


五年以后,彼得终于 实现了他的梦想 。他不 无骄傲地对人说:“我 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 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 里。”
“这里没找到金子,” 彼得 若有所悟,“ 但这土地很肥沃, 我可以用来种花 , 人们一定会 买些花来装扮自己的客厅。如果 真是这样的话,用不了几年我就 会成功的……”
想象交流
清晨,天刚蒙蒙亮,彼得…… 中午,烈日当空,彼得依然…… 暴风雨来临时,为了保护花苗,彼 得…… …… 展开你想象的翅膀,选择其中一个 场景具体说一说彼得种花的情景。
只有靠自己的辛勤劳动,
才能获得财富。
课后作业:
日记——《梦想》
你的梦想是什么?你准备怎么实 现自己的梦想?快写在今天的日 记中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