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临床路径
神经内科临床路径[14个]
![神经内科临床路径[14个]](https://img.taocdn.com/s3/m/74818ec6a76e58fafbb00354.png)
神经内科临床路径目录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路径22脑出血临床路径73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路径124多发性硬化临床路径185癫痫临床路径236重症肌无力临床路径287病毒性脑炎临床路径338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临床路径439肌萎缩侧索硬化临床路径5110急性横贯性脊髓炎临床路径5811颈动脉狭窄临床路径6612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路径7113视神经脊髓炎临床路径7814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临床路径8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综合征(ICD-10:G45.0),颈动脉综合征(大脑半球)(ICD-10:G45.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起病突然,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2.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多数持续十至数十分钟,并在1小时内恢复,但可反复发作。
3.神经影像学未发现任何急性梗死病灶。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进行系统的病因学检查,制定治疗策略。
2.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3.频发短暂脑缺血发作者应予抗凝治疗。
4.病因、危险因素、并发症的治疗。
5.明确有血管狭窄并达到手术标准者予手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综合征(ICD-10:G45.0),颈动脉综合征(大脑半球)(ICD-10:G45.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抗“O”、抗核抗体、ENA、类风湿因子、纤维蛋白原水平、蛋白C、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胸片、心电图;(4)头颅MRI或CT,颈动脉血管超声。
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肌无力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肌无力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董文菊;段柯旭;李开芬【摘要】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linical care pathway in the health education of patients with myasthenia gravis. Methods :90 patients with myasthenia grav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 45 patients in each group ). The conventional health education was conduct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health education was given to the patients according to clinical care pathway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status of patient s grasp of the disease - related knowledge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of the diseas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The difference in the comparison of the status of patients grasp of the disease - related knowledg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P < 0. 05 ); the recurrence rate of the disease was low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 P <0.05 ). Conclusion:The clinical care pathway applied to the health education of patients with myasthenia gravis can help them understand the knowledge of health better and reduce recurrence of the disease.%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肌无力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实验组按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疾病复发率.结果:实验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重症肌无力患者健康教育中,可帮助患者更好地掌握健康知识,减少疾病复发.【期刊名称】《齐鲁护理杂志》【年(卷),期】2012(018)004【总页数】2页(P1-2)【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重症肌无力;健康教育【作者】董文菊;段柯旭;李开芬【作者单位】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南充,637000;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南充,637000;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南充,63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健康教育的核心是通过卫生知识传播和行为干预改变人们不健康行为,提高健康水平[1]。
临床护理路径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在重症肌无力患者护理期间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开展护理对于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
方法:在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中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记录并比较患者病情恢复情况。
结果:研究组住院用时更短;研究组并发症率更低,研究组复发率更低;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促进重症肌无力患者康复效果的优化,基于此,医护人员应做好对于这一护理模式的关注与推广。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临床护理路径;住院用时;并发症率;复发率相关调查显示,重症肌无力问题理论上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其可导致患者全身骨骼肌出现无力问题,从而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学习以及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受到该病的困扰,患者身心可蒙受相应的压力与负担,其不利于患者预后健康的优化与充分保障[1]。
在临床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帮助重症肌无力患者实现病情的充分恢复,医护工作者重点剖析了重症肌无力患者群体的特征以及其在临床护理期间的相关诉求[2]。
实践表明,这一点进一步促进了护理工作针对性地优化与拓展,有助于帮助患者更好地实现对于病情的控制与充分了解。
本文针对在重症肌无力患者护理期间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开展护理对于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开展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中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2~71岁,平均(47.01±3.47)岁;研究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23~69岁,平均(47.12±3.55)岁;相关内容已经上报伦理委员会并获得审批。
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1.2 方法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措施如下:①做好康复要点的说明与告知。
自-神经内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6.重症肌无力090824 .

重症肌无力临床路径(征求意见稿)一、重症肌无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重症肌无力(ICD10:G70.001)(二)诊断依据。
根据《神经病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及《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但受累肌肉的分布与某一运动神经受损后出现的肌无力不相符合,并呈疲劳性和波动性(晨轻暮重);2.病程特点:起病隐袭,整个病程有波动,缓解与复发交替;3.Osserman分型:I眼肌型,IIA轻度全身型,IIB中度全身型,III急性重症型,IV迟发重症型,V肌萎缩型;4.辅助检查:疲劳试验(呈阳性)、新斯的明试验(呈阳性),或腾喜龙试验(呈阳性)、肌电图、AChR抗体、胸腺CT、甲状腺功能等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神经病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及《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胸腺治疗:切除或放疗;(1)胸腺切除:适用于伴胸腺肥大和高AChR抗体效价者;伴胸腺瘤的各型患者;年轻女性全身型;对抗胆碱酯酶药治疗反应不满意者;(2)胸腺放疗:需要进行胸腺治疗但不适于做胸腺切除者;2.胆碱酯酶抑制剂;3.肾上腺皮质激素:适用于各种类型;4.免疫抑制剂:适用于肾上腺皮质激素疗效不佳或不能耐受,或因高血压、糖尿病、溃疡病不能用激素者;5.血浆置换:仅用于危象和难治性重症肌无力;6.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作为辅助治疗缓解病情。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G70.001重症肌无力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所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生化全项、感染性疾病筛查、血气分析、肿瘤全项、免疫五项+风湿三项、血沉、甲功全项;2.心电图、胸腺CT(平扫+强化)、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F波、H反射+重频电刺激(低频、高频)、AChR抗体;3.疲劳试验、新斯的明试验,或腾喜龙试验。
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一、本文概述《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是一份权威的医学指南,旨在为医生和医疗工作者提供关于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的标准化诊断和治疗建议。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自身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
本指南的编写目的是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准确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改善其生活质量,降低疾病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
本指南涵盖了重症肌无力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疾病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全面系统地介绍重症肌无力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经验,本指南旨在为医生提供科学、规范、实用的治疗建议,以促进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康复。
本指南也为政策制定者、医学教育工作者和科研人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有助于推动我国重症肌无力诊疗水平的提高。
本指南的制定遵循了科学、规范、实用的原则,充分借鉴了国内外相关指南和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方案。
我们希望本指南能够为广大医生和医疗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帮助,共同推动我国重症肌无力诊疗事业的发展。
二、重症肌无力的病因与病理生理机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功能障碍。
其病因复杂,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因素。
遗传因素在MG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许多研究已经证实,MG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基因、乙酰胆碱受体(AChR)基因、补体基因、T细胞受体基因、免疫球蛋白基因以及细胞因子基因等相关。
在病理生理机制方面,MG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产生了针对乙酰胆碱受体(AChR)的自身抗体,导致神经-肌肉接头的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数量减少或功能受损,进而影响了神经冲动的传递,使骨骼肌发生易疲劳现象。
MG患者体内还可能存在针对肌肉特异性激酶(MuSK)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LRP4)的自身抗体,这些抗体同样可以影响神经-肌肉接头的功能。
重症肌无力临床路径

重症肌无力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重症肌无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重症肌无力(ICD-10:G70.0)(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主要为受累骨骼肌肉的波动性无力,即活动后加重,休息后改善,可呈“晨轻暮重”。
2.辅助检查:新斯的明试验阳性;肌电图低频重复电刺激衰减10%以上,高频无递增;血清AChR抗体阳性或阴性。
3.临床分型(Osserman):I眼肌型,IIA轻度全身型,IIB中度全身型,III急性重症型,IV迟发重症型,V肌萎缩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胆碱酯酶抑制剂。
2.肾上腺皮质激素:各型重症肌无力均适用。
3.其他免疫抑制剂:适用于激素疗效欠佳或不能耐受者。
4.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用于危象期、胸腺切除术前准备或难治性重症肌无力辅助治疗。
5.血浆置换:用于危象期、胸腺切除术前准备或难治性重症肌无力辅助治疗。
6.胸腺切除术:适用于伴胸腺增生的全身型患者,女性首选;伴胸腺瘤的各型患者;18岁以上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的全身型。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2-4周。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G70.0重症肌无力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沉、甲状腺功能、血气分析、免疫五项+风湿三项、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胸腺CT(平扫+增强)、心电图;(4)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重频电刺激(低频、高频)。
2.有条件者行AChR抗体检查。
(七)选择用药。
1.胆碱酯酶抑制剂:溴吡斯的明等。
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重症肌无力病人病情恢复的影响研究

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重症肌无力病人病情恢复的影响研究摘要目的:研究护理过程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病情恢复情况的影响。
方法:通过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我院神经内科重症肌无力确诊患者6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1例,实验组重症肌无力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护理患者。
经过两个护理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过程满意程度的不同以及护理前后心理状况,进而比较临床护理路径护理与常规护理的区别。
结果:临床护理路径护理重症肌无力患者心理状况以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常规护理患者的满意度。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护理重症肌无力水平效果较常规护理路径好。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护理;重症肌无力临床护理路径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护理措施[1],针对住院病人,以时间为依托,结合入院指导合并医嘱,联合接诊时病史体征、体格检查、诊断治疗、护理措施、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制定出理想的护理手段[2]。
使得现代护理工作不再是以前常规遵循医嘱的盲目措施;而是有计划有目的有预见性的进行针对性护理,是个体化医疗的全面发展[3]。
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和了解自己的护理措施,可以使病人积极参与到自己的康复进程,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为研究临床护理路径比传统常规护理措施的优越性,我们科室进行了此次研究,并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通过分发随机数字的方法选取我院62例确诊为重症肌无力的住院患者,将该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31例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9例,该组患者平均(39.15±5.11)岁,对照组患者中有3例手术治疗患者。
实验组患者31例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21例,该组患者平均(37.33±6.59)岁,实验组患者中2例手术后患者。
两组患者其他生命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此次研究目的,经家属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重症帕金森病和重症肌无力临床路径

4.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5.对症治疗和防治并发症的相关药物:补钙、补钾、胃粘膜保护 剂等。 (八)出院标准。 1.肌无力症状好转。 2.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住院期间合并感染(肺部、泌尿系、肠道等)等严重并发症, 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2.使用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的患者,可能出现病情短期加重,导 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患者,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导致住院 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5.血浆置换:用于危象期、胸腺切除术前准备或难治性重症肌无 力辅助治疗。
6.胸腺切除术:适用于伴胸腺瘤的各型患者;伴发胸腺增生的全 身型患者,女性首选;18岁以上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的全身型。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4-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G70.0重症肌无力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 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沉、血气分析、感染性 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胸腺CT、心电图; (4)重复神经电刺激(低频、高频); 2.有条件者可完成的检查项目: AChR抗体等相关抗体检查,甲状腺功能、肌电图和神经传导 (七)选择用药。 1.胆碱酯酶抑制剂:溴吡斯的明等。 2.糖皮质激素:可选择醋酸泼尼松、甲泼尼龙、地塞米松 3.免疫抑制剂:可选用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环孢霉素、他克莫司 等。
医师查房记录
医师查房记录
□ 肌力检查
□ 肌力检查
□ 实施检查项目并评估检查 □ 胸腺 CT 读片有无胸腺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肌无力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重症肌无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重症肌无力(ICD-10:G7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订,2015年)
1.临床表现主要为受累骨骼肌肉的波动性无力,即活动后加重,休息后改善,可呈“晨轻暮重”。
2.辅助检查:新斯的明试验阳性;肌电图低频重复电刺激衰减10%以上,高频无递增;血清AChR抗体阳性或阴性。
3.临床分型(Osserman):I眼肌型,IIA轻度全身型,IIB中度全身型,III急性重症型,IV迟发重症型,V肌萎缩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订,2015年)
1.胆碱酯酶抑制剂。
2.肾上腺皮质激素:各型重症肌无力均适用。
3.其他免疫抑制剂:适用于激素疗效欠佳或不能耐受者。
4.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用于危象期、胸腺切除术前准备或难治性重症肌无力辅助治疗。
5.血浆置换:用于危象期、胸腺切除术前准备或难治性重症肌无力辅助治疗。
6.胸腺切除术:适用于伴胸腺瘤的各型患者;伴发胸腺增生的全身型患者,女性首选;18岁以上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的全身型。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4-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G70.0重症肌无力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沉、血气分析、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胸腺CT、心电图;
(4)重复神经电刺激(低频、高频);
2.有条件者可完成的检查项目:
AChR抗体等相关抗体检查,甲状腺功能、肌电图和神经传导
(七)选择用药。
1.胆碱酯酶抑制剂:溴吡斯的明等。
2.糖皮质激素:可选择醋酸泼尼松、甲泼尼龙、地塞米松
3.免疫抑制剂:可选用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环孢霉素、他克莫司等。
4.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5.对症治疗和防治并发症的相关药物:补钙、补钾、胃粘膜保护剂等。
(八)出院标准。
1.肌无力症状好转。
2.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住院期间合并感染(肺部、泌尿系、肠道等)等严重并发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2.使用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的患者,可能出现病情短期加重,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患者,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二、重症肌无力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重症肌无力(ICD-10:G70.0)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