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机遇_历史故事
关于诸葛亮的历史故事

关于诸葛亮的历史故事 关于历史上的诸葛亮的故事有很多,那你知道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有哪些吗?下⾯我们就来看看吧! 隆中对 官渡⼤战以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
刘表拨给他⼀些⼈马,让他驻在新野(今河南新野县)。
刘备是⼀个雄⼼勃勃的⼈,因为⾃⼰的抱负没有能够实现,⼼⾥总是闷闷不乐。
他想寻找个好助⼿。
他打听到襄阳地⽅有个名⼠叫司马徽,就特地去拜访。
司马徽说:“这⼀带有卧龙,还有凤雏(⾳chú),您能请到其中⼀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
”司马徽告诉刘备:卧龙名叫诸葛亮,字孔明;凤雏名叫庞统,字⼠元。
徐庶也是当地⼀位名⼠,因为听到刘备正在招请⼈才,特地来投奔他。
刘备很⾼兴,就把徐庶留在部下当谋⼠。
徐庶说:“我有个⽼朋友诸葛孔明,⼈们称他卧龙,将军是不是愿意见见他呢?”刘备听了徐庶的介绍,说:“既然您跟他这样熟悉,就请您⾟苦⼀趟,把他请来吧!”徐庶摇摇头说:“这可不⾏。
像这样的⼈,⼀定得将军亲⾃去请他,才能表⽰您的诚意。
” 刘备先后听到司马徽、徐庶这样推重诸葛亮,知道诸葛亮⼀定是个了不起的⼈才,就带着关⽻、张飞,⼀起到隆中去找诸葛亮。
三顾茅庐后,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诚意感动了,就在⾃⼰的草屋⾥接待刘备。
诸葛亮看到刘备这样虚⼼请教,也就推⼼置腹地跟刘备谈了⾃⼰的主张。
他说:“现在曹操已经战胜袁绍,拥有⼀百万兵⼒,⽽且他⼜挟持天⼦发号施令。
这就不能光凭武⼒和他争胜负了。
孙权占据江东⼀带,已经三代。
江东地势险要,现在百姓归附他,还有⼀批有才能的⼈为他效⼒。
看来,也只能和他联合,不能打他的主意。
” 接着,诸葛亮分析了荆州和益州(今四川、云南和陕西、⽢肃、湖北、贵州的⼀部)的形势,认为荆州是⼀个军事要地,可是刘表是守不住这块地⽅的。
益州⼟地肥沃⼴阔,向来称为“天府之国”,可是那⾥的主⼈刘璋也是个懦弱⽆能的⼈,⼤家都对他不满意。
最后,他说:“将军是皇室的后代,天下闻名,如果您能占领荆、益两州的地⽅,对外联合孙权,对内整顿内政,⼀旦有机会,就可以从荆州、益州两路进军,攻击曹操。
诸葛亮收人才的故事

诸葛亮收人才的故事摘要:一、诸葛亮收人才的重要性二、诸葛亮收人才的策略和方法三、诸葛亮收人才的成功案例四、收人才对现代企业的启示正文:诸葛亮,字孔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的智慧和才能在三国时期蜀汉国家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中,诸葛亮收人才的故事更是传颂千古。
本文将从诸葛亮收人才的重要性、策略和方法、成功案例以及收人才对现代企业的启示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诸葛亮收人才的重要性人才是国家和企业发展的基石。
诸葛亮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因此他在治理蜀汉国家时,把选拔和培养人才放在了首位。
他常说:“国家之治,在于得人。
”在他眼中,得人才者得天下。
正是因为诸葛亮重视收人才,才使得蜀汉国家在艰难的环境中屹立不倒。
二、诸葛亮收人才的策略和方法诸葛亮收人才的策略可以概括为:“求贤若渴,不拘一格。
”他善于发掘和选拔人才,注重人的品行和才能。
诸葛亮提倡“以德为先”,强调道德品质在选拔人才中的重要性。
同时,他不拘一格降人才,无论是出身贫寒的百姓,还是有犯过错误的士人,他都能客观评价,给予施展才华的机会。
诸葛亮收人才的方法也独具匠心。
他创立了“九品中正制”,这是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通过这种制度,使得人才能够得到公平、公正的选拔。
此外,他还创立了“青苗法”,用以选拔年轻有为的人才,为蜀汉国家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
三、诸葛亮收人才的成功案例诸葛亮收人才的典型案例有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
刘备为请教诸葛亮出谋划策,三次上山访求诸葛亮。
诸葛亮见刘备真诚求贤,便下山协助刘备,共创蜀汉霸业。
这个故事传颂千古,成为求贤若渴的典范。
此外,诸葛亮收姜维也为后世称道。
姜维原本是魏国降将,因诸葛亮看重其才能,收其为蜀汉效力。
姜维后来成为蜀汉国家的重要将领,多次保卫国家,展现出极高的忠诚和才能。
四、收人才对现代企业的启示诸葛亮收人才的故事给现代企业带来了许多启示。
首先,企业要重视人才的作用,把人才视为核心竞争力。
其次,企业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不拘一格降人才,注重人才的品德和能力。
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

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蜀汉丞相,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他以卓越的才智和高超的智谋,被后世誉为“诸葛亮神机妙算”。
他的故事充满了智慧和机智,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诸葛亮年少时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
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精通兵法、计谋,深得刘备的赏识。
在刘备建立蜀汉之后,诸葛亮担任丞相,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他在政治上推行了许多改革,提倡儒家思想,倡导仁政,使得蜀汉政权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诸葛亮在军事上更是有着深厚的造诣。
他精通兵法,善于运用兵力,善于布阵用兵,多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被誉为军事奇才。
最有名的就是他提出的“空城计”和“草船借箭”。
在对抗强大的敌人时,他总是能够巧妙地运用计谋,化解危机,取得胜利。
诸葛亮的智谋和机智也体现在他处理政务和外交上。
他善于借助外部势力,巧妙地运用外交手段,保持蜀汉的稳定和独立。
他还提出了“出师表”,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对国家的忠诚,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不仅体现在政治、军事、外交上,还体现在他对民生的关怀上。
他提倡儒家思想,倡导仁政,推行减税免役等一系列政策,使得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定繁荣。
诸葛亮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智慧和机智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他的故事不仅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为人处世之道,学习他的治国安邦之术,不断弘扬和传承诸葛亮“神机妙算”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总之,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不仅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篇章,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智慧和机智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让我们向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致敬,学习他的为人处世之道,学习他的治国安邦之术,不断弘扬和传承诸葛亮“神机妙算”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历史人物诸葛亮的故事_诸葛亮的经典故事

历史人物诸葛亮的故事_诸葛亮的经典故事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的光辉事迹有很多.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历史人物诸葛亮的故事,供大家参考。
诸葛亮的故事1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诸葛亮在推动孙刘联盟的建立和运筹对曹军作战的方略中,所表现出的远见卓识和超人才智,使器量狭小的周瑜妒火中烧。
为解除诸葛亮对他的威胁,周瑜又设下置诸葛亮于死地的圈套。
周瑜的如意算盘是:一方面以对曹军作战急需为名,委托诸葛亮在10日之内督造10万枝箭;一方面吩咐工匠故意怠工拖延,并在物料方面给诸葛亮出难题,设置障碍,使诸葛亮不能按期交差。
然后周瑜再名正言顺地除掉诸葛亮。
圈套布置好的第二天,周瑜就集众将于帐下,并请诸葛亮一起议事。
当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10日之内赶制10万枝箭的要求时,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操军即日将至,若候10日,必误大事。
”他表示:只须3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
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
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内造出10万枝箭,因此,谙葛亮必死无疑。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
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3日之内如何能造出10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教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树在船的两舷。
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10万枝箭。
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
”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
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
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
可是一连两天诸葛亮却毫无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
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
关于诸 葛亮的故事20个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20个1、三顾茅庐刘备为了成就大业,一心想要招揽贤才。
听闻诸葛亮才华出众,智慧过人,便决定亲自前往拜访。
第一次去,诸葛亮不在家;第二次去,仍未见到。
刘备毫不气馁,第三次终于见到了诸葛亮。
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为他分析天下局势,提出了“隆中对”的战略构想,这成为了刘备日后建立蜀汉政权的基础。
2、初出茅庐诸葛亮答应刘备出山相助后,很快就迎来了第一次考验。
曹操派大将夏侯惇率领十万大军进攻刘备。
众人都十分担忧,而诸葛亮却镇定自若,调兵遣将。
他巧用火攻,在博望坡大败曹军,让刘备一方的将士们对他刮目相看。
3、舌战群儒曹操大军南下,欲一举吞并江东。
诸葛亮为了实现孙刘联盟,共同抗曹,孤身一人前往江东。
在江东,面对众多主降的谋士,诸葛亮凭借着他的雄辩之才,一一驳斥,说得他们哑口无言,成功说服孙权与刘备联合。
4、草船借箭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故意给他出难题,要求他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
诸葛亮深知这是刁难,但他胸有成竹。
他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在大雾弥漫的夜晚,用二十艘扎满草人的船只驶向曹军水寨。
曹军以为是敌军来袭,纷纷射箭,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就“借”到了十万多支箭,让周瑜自叹不如。
5、借东风孙刘联军与曹操在赤壁对峙,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诸葛亮精通天文地理,算准了会有东风到来的时机。
他在七星坛上做法,成功借来了东风,为火烧曹军战船创造了有利条件,最终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6、智算华容道赤壁之战后,曹操败走华容道。
诸葛亮深知曹操生性多疑,故意让关羽在华容道设伏。
关羽念及曹操昔日的恩情,放走了曹操。
虽然放走曹操与诸葛亮的计划有所偏差,但从长远来看,曹操的存在有助于维持三国鼎立的局面,也为刘备争取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7、三气周瑜周瑜一心想战胜诸葛亮,但每次都被诸葛亮识破计谋。
第一次,周瑜夺取南郡失败,被诸葛亮抢先;第二次,周瑜想以招亲之名扣留刘备,却被诸葛亮将计就计,弄假成真;第三次,周瑜想假借攻打西川之名,袭取荆州,又被诸葛亮识破。
能够抓住机遇的名人事迹

能够抓住机遇的名人事迹能够抓住机遇的名人事迹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精深的智慧,远大的抱负,无比坚强的毅力。
他们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后世的人们作出了表率,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名字为后世所知,人们永远记着他们。
这,就是名人。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能够抓住机遇的名人事迹,欢迎大家分享。
机遇属于有志者(陈胜把握机遇揭竿而起)秦末,陈胜出身贫苦农民家庭,但少有壮志。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宦官赵高伪造秦始皇遗诏,立秦始皇小儿子胡亥当傀儡皇帝,赵高篡夺大权,对人民进行更加残酷的压迫和剥削。
秦王朝大规模征发贫苦农民守边服兵役,修造宫殿,进行水陆运输和从事各种苦役,给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
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等900名贫苦农民一起被征发去戍守渔阳,因路上遇大雨,道路冲垮,无法按期到达,按暴秦的法律,误期处死。
陈胜看到自己的处境,看到全国人民对暴秦的`憎恨,决定抓住这个时机动员戍边卒杀掉押送他们的秦朝军官。
揭竿为旗,以木棍、锄头为武器,率领这支900人的农民武装反抗暴秦。
起义后,马上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广大农民自带干粮,纷纷参加起义军,起义军迅速扩大,攻城掠地,势如破竹。
终于推翻了暴秦的统治。
机遇可遇不可求(儒勒·凡尔纳初涉文坛)被誉为“科学幻想之父”法国闻名科学幻想小说作家儒勒·凡尔纳,就是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而进入文坛的。
凡尔纳18岁时在巴黎学法律。
有一次,他参加上流人士的晚会,当他从楼上走下来时,童心犹存的他像孩子一般从楼梯扶手往下滑,结果撞在了一个胖胖的绅士身上。
此人正是法国闻名作家大仲马。
从此,凡尔纳结识了大仲马,并在大仲马的影响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机遇偏爱有预备的头脑(梦,为科学提供答案)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是个勤学的人。
有一天,他在紧张的工作之后,感到非常倦怠,坐在一辆马车里昏昏入睡了。
这些天来,他聚精会神地研究苯分子的结构,大脑极度疲乏。
诸葛亮励志学习故事

诸葛亮励志学习故事、字孔明,号卧龙、是所有看过三国演义小说中最出名的人物了。
诸葛亮在未成名时的求学时光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诸葛亮学习故事,欢迎大家参阅。
诸葛读书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德操赏识,连司马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都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
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
时间就不好掌握了。
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
诸葛亮天资聪颖,司马先生讲的东西,他一听便会,不解求知饥渴。
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他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呜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
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过了一些时候,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
司马先生在上课时,就问学生,鸡为什么不按时叫鸣?其他学生都摸不着头脑。
诸葛亮心里明白,可他是个诚实的人,就如实地把鸡快叫的时候喂食来延长老师授课时间的事如实报告了司马先生。
司马先生很生气,当场就把他的书烧了,不让他继续读书了。
诸葛亮求学心切,不能读书怎么得了,可又不能硬来,便去求司马夫人。
司马夫听了请葛亮喂鸡求学遭罚之事深表同情,就向司马先生说情。
司马先生说:“小小年纪.不在功课上用功夫,倒使心术欺蒙老师。
这是心术不正,此人不可大就。
”司马夫人反复替诸葛亮说情,说他小小年纪,虽使了点心眼,但总是为了多学点东西,并没有他图。
司马先生听后觉得有理,便同意诸葛亮继续读书。
司马先生盛怒之下烧了诸葛亮的书,后经夫人劝解,又同意诸葛亮来继续读书。
可没有书怎么读呢?夫人对司马先生说:“你有一千年神龟背壳,传说披在身上,能使人上知千年往事,下晓五百年未来.不妨让诸葛亮一试.如果灵验,要书作甚?”司马先生想到把书已烧了,也只好按夫人说的办。
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

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蜀汉丞相,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以睿智的军事谋略和卓越的治国才能闻名于世,被后人誉为“神机妙算”。
诸葛亮年轻时曾游学四方,广泛涉猎各种知识,深受儒家经典和兵法的熏陶。
他精通兵法,深谙兵家之道,深谋远虑,善于用兵,因此在后世被誉为军事奇才。
诸葛亮在治国方面也有着卓越的才能。
他提出“先民可使王,后民可使君”的治国理念,主张以民为本,尊重民生。
他实行“空城计”、“连环计”等多种策略,巧妙地化解了许多危机,使蜀汉得以安定发展。
诸葛亮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神机妙算”。
在三国时期,蜀汉与魏国交战,形势十分严峻。
曹魏的大军屡次南侵,蜀汉陷入了危机之中。
而诸葛亮却总能化险为夷,化解危机,使蜀汉得以保全。
诸葛亮曾经用火攻计成功击退了曹魏的大军,使得蜀汉免于灭亡。
他还曾借东风之力,烧毁曹魏的船只,大败曹魏的水军。
这些战术无不显示出诸葛亮高超的军事才能和过人的智慧。
除了军事上的神机妙算,诸葛亮在政治上也有着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举措。
他实行“川陕五略”、“七擒孟获”等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使得蜀汉国力大增,国内安定,国外强盛。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不仅在战争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平民百姓中也广为传颂。
他善于用智慧化解危机,善于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使得蜀汉得以在乱世中生存并繁荣发展。
总的来说,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古代历史,更是一部智慧的典范。
他的智慧和才能,不仅影响了当时的局势,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明白智慧和勇气所能带来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葛亮的机遇
历史给了诸葛亮太多的垂青,他的成名是因为他的才华横溢和智慧,更是因为他碰到了一个好机会。
如果不是遇到刘备,如果不是刘备的三顾茅庐,那么他会名垂青史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诸葛亮最初是在南阳躬耕,也就是一个亲自耕田种地的农民而已,只不过他喜欢在农闲之余朗诵文章诗歌,这就引起了周围许多人的好奇,对他也就刮目相看。
我有时在猜想,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不是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在努力的推销自己。
在刘备邀请他出山之前是否有人来邀请他不得而知,可是他是不甘寂寞沉沦的,只不过他不会在刘备第一次第二次的邀请中就出山帮忙,那样会显得他的价值不大,其实他是在待价而沽,寻找一个更好的主公罢了。
因为他不会像其他文人(包括他的在东吴当官的哥哥诸葛瑾)那样主动跑到当权者那里谋求一官半职,那样只会降低自己的价值,不会被当权者太多重视。
所以他选择避开了刘备的前两次探访;第三次他看见刘备痛哭的态度很真诚,他觉得时机到了,这样的主公值得效力和托付终生,就算失去了生命也在所不辞,这才有了后来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名句。
诸葛亮的军事才华在刘备的军队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关羽、张飞由当初的怀疑到佩服得五体投地,收降马超,羞辱司马懿等,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他一直在为汉朝的复兴作出自己的努力,可惜的是天不从人愿,最后蜀汉还是被司马炎的军队灭掉了,他的儿子孙
子也战死在沙场,完成了对刘备托孤的承诺。
他本来是完全可以取代呆子皇帝刘禅的,就是因为刘备的临终遗言让他战栗不已,在当时的社会环境条件下,诸葛亮是不敢取代刘禅的,别说他没有这样的想法,就算有,他也不会,也不敢。
封建正统思想在当时统治着人们的思维,人们逆来顺受惯了,他们认为只有皇帝的后代或家族才可以担当和继承皇位,别人当皇帝就是大逆不道,就会受到天下人的讨伐,诸葛亮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所以他和他的后代只能做刘氏皇朝的忠实的臣子,甚至献出生命。
我们不能用现在的眼光来要求诸葛亮,但是我在想,要是三顾茅庐的不是刘备而是曹操,那么历史该会怎样改写呢?如果诸葛亮跟从的是曹操而不是刘备,那么天下早就太平,中国早就统一了。
诸葛亮其实成为曹操统一中国的一块绊脚石,不过正像《三国演义》里说的那样“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