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鉴赏
中国古代音乐鉴赏论文

中国古代音乐鉴赏论文
古代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将对中国古代音乐的鉴赏进行
探讨。
引言
古代音乐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并与各个时期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发展紧密相连。
通过研究和鉴赏古代音乐,我们能够更
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特点和思想观念。
古代音乐的分类
古代音乐可以分为宫、商、角、徵、羽五声以及十二律等不同
体系。
这些音乐体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有不同的演变和应用。
古代音乐的特点
中国古代音乐以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和音乐理论而闻名。
音乐的
音域、音色、节奏和表现形式都表达着古代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情感。
鉴赏古代音乐的方法
鉴赏古代音乐需要对音乐的艺术特点和文化背景进行理解和研究。
通过研究音乐的历史背景、曲调结构、演奏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可以提高对古代音乐的鉴赏能力。
古代音乐的影响
古代音乐不仅仅是音乐本身,还对中国文化的其他领域产生了
重要影响。
古代音乐的节奏、曲调和表现形式可以在戏曲、舞蹈、
诗词等艺术形式中找到共通之处。
结论
中国古代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通过鉴赏古代音乐,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
同时,也能够
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特点和思想观念。
参考文献
- 张之洞. (2008). 中国音乐史. 北京: 音乐之友出版社.
(注意:上述内容仅为示例,对中国古代音乐进行了简单的介
绍和论述,实际论文请依据实际需求和要求进行研究和撰写。
)。
中国器乐赏析

中国器乐赏析
中国器乐作品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和音乐的精髓,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以下是几首经典的中国器乐作品赏析:
1.《二泉映月》:作曲家为古琴演奏家傅聪。
这首曲子以古琴为主要乐器,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月亮的赞美和思念。
曲子以缓慢的旋律开头,逐渐加快节奏,达到高潮,然后再慢慢地结束。
整首曲子旋律优美、简洁,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和精神。
2.《梅花三弄》:作曲家为明代琴师姚履仁。
这首曲子以古琴为主要乐器,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梅花的赞美。
曲子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表现了梅花的形态、花香和花意。
整首曲子旋律简洁、清新,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追求。
3.《大鼓打碗》:作曲家为清代民间艺人。
这首曲子以大鼓和碗为主要乐器,表现了中国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
曲子以激烈的鼓点和碗声开头,逐渐加快节奏,达到高潮,然后再慢慢地结束。
整首曲子节奏明快、热烈,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豪迈和热情。
4.《广陵散》:作曲家为唐代琴师吕洞宾。
这首曲子以古琴为主要乐器,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广陵的赞美。
曲子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表现了广陵的山水、人文和风情。
整首曲子旋律婉转、悠扬,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以上这些中国器乐作品都是经典之作,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表现了中国
古代文化和音乐的精髓,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值得广大音乐爱好者欣赏和品味。
音乐鉴赏 中国篇

• 吕其明(1930-) • 作曲家。安徽无为人。十一 岁入新四军文工团。1949年到 上海电影制片厂从事音乐创作, 并在上海音乐学院进修作曲和指 挥。后任上海电影乐团团长。先 后为《铁道游击队》、《家》、 《铁窗烈火》、《红日》、《庐 山恋》、《南昌起义》、等电影 写作了音乐。主要作品有管弦乐 序曲《红旗颂》,交响叙事诗 《白求恩》,交响诗《龙华祭》 等。
音乐家
• 聂耳:(1912-1935)
原名聂守信。云南玉溪人,生于昆 明。1935年7月17日,在日本游泳时 不幸被海浪吞噬。聂耳的音乐创作活 动集中在1933-1935年之间,在这段时 间里,他创作了歌曲《卖报歌》、 《大路歌》、《开路先锋》、《毕业 歌》、《义勇军进行曲》等,改编了 民乐合奏曲《金蛇狂舞》等。《义勇 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歌。他的作品表现了旧中国工农群众 的困难和反抗,以及中国人民抗日救 国的坚强意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和时代精神,是人民音乐的开路先锋。 因此,聂耳被誉为中国无产阶级音乐 的奠基人。
• 黄自(1904-1938)字今吾
• 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 是中国30年代重要作曲家,音乐 教育家,早年在美国欧伯林学院及 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习作曲。 1929年回国,先后在上海沪江大 学音乐系、国立音专理论作曲组任 教,并兼任音专教务主任,热心音 乐教育事业,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 人才。黄自是中国早期音乐教育影 响最大的奠基人。的主要作品有管 弦乐《怀旧》,清唱剧《长恨歌》, 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 歌曲《热血》、《九· 一八》,艺 术歌曲《点绛唇》、《思乡》、 《玫瑰三愿》等。《玫瑰三愿》是 他著名的艺术歌曲。
• 马思聪:(1912-1987)
•
作曲家、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家。广东海丰 人。青少年时代曾两度留学法国,学习小提琴演 奏及作曲。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音乐学院首 任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等职。他不仅是 中国第一代小提琴家、中国小提琴演奏与教学的 拓荒者,而且是一位成就卓著的作曲家。其主要 作品还有小提琴曲《第一回旋曲》、《内蒙古组 曲》、《西藏音诗》、《牧歌》、《F大调小提 琴协奏曲》、《山歌》、《三首舞曲》等,大合 唱曲《民主》、《祖国》、《春天》、《淮河》, 交响音乐《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曲》,舞 剧音乐《晚霞》,歌剧《热碧亚》等。 • 《山林之歌》:马思聪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曾在 云、贵、川和粤北山区居住过,南方山林的自然 景色及山民的生活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部 作品是他收到一封附有云南怒江民歌曲调的音乐 爱好者的来信后,受到触发而动笔写作的。作品 完成于1954年,1956年首演于北京。 • 《山林之歌》由五个乐章组成,各个乐章的标题 是:山林的呼唤 过山 恋歌 舞曲 夜
中国音乐鉴赏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课题】:中国音乐鉴赏【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音乐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对中国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脉络。
2. 中国音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难点】:1. 对中国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鉴赏。
2. 将中国音乐作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中国音乐的魅力。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中国音乐有什么了解?它有哪些特点?二、新课讲授1. 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脉络a. 介绍中国音乐的历史分期,如古代、近现代等。
b. 分析各个时期音乐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c. 强调中国音乐在不同历史时期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2. 中国音乐作品的艺术特色a. 介绍中国音乐作品的体裁,如民歌、戏曲、古典音乐等。
b. 分析各类音乐体裁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c. 以具体作品为例,讲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
三、实践环节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喜欢的中国音乐作品,分享作品的艺术特色和鉴赏感受。
2. 欣赏作品: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音乐作品,让学生聆听并分析作品的音乐元素和情感表达。
四、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国音乐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中国音乐作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3.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和欣赏中国音乐作品,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课后查找自己喜欢的中国音乐作品,进行鉴赏和分析。
2. 撰写一篇关于中国音乐作品的鉴赏文章,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文章质量。
3. 考核学生对中国音乐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中国民间音乐鉴赏

中国民间音乐鉴赏民间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本文将介绍中国民间音乐的鉴赏要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艺术形式。
艺术风格中国民间音乐有多种风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京剧、昆曲、苏州评弹等。
这些艺术形式在音乐曲调、舞蹈动作和演唱技巧上都有独特的特点。
京剧以其高亢激昂的唱腔和华丽的舞台服饰而闻名,昆曲则以其柔美的音调和精细的动作表演而受到赞赏。
苏州评弹则以表现民间故事和传说为主,以其清脆悦耳的琴声和婉转动听的歌唱方式而受到喜爱。
音乐元素中国民间音乐的音乐元素非常丰富多样。
其中,重要的元素包括曲调、节奏和乐器。
曲调可以分为高亢激昂、柔美婉转等不同类型,彰显出不同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节奏则起着统领音乐节奏和动感的作用,决定了整个演出的节奏感。
乐器是中国民间音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常见的乐器有二胡、琵琶、笛子等,每个乐器都有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
鉴赏技巧要欣赏中国民间音乐,需注意以下鉴赏技巧:1.了解背景:了解每个音乐形式的来历和历史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意义和特点。
2.聆听细节:注意音乐中的细节,在音调上的变化、音乐之间的呼应以及乐器的演奏技巧上留心。
3.感受情感:中国民间音乐注重情感表达,尤其是对民间传说和故事的情感表达,要通过音乐和歌唱来感受其中的情感。
4.欣赏表演:对于舞蹈和动作方面的表演,要留意艺术家的技巧和独特之处,体会其所要传达的意境和情绪。
结论中国民间音乐是一种独特而精彩的艺术形式,通过了解艺术风格、音乐元素和鉴赏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一文化遗产。
提升对中国民间音乐的鉴赏水平,将让我们更深入地探索和体验中国文化的魅力。
中国民族音乐作品鉴赏教学

中国民族音乐作品鉴赏教学中国民族音乐作品鉴赏教学中国的传统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传统民族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歌谣、信号抒情以及无与伦比的型态,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宝库中一颗明珠,在世界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民族音乐这一概念,涵盖着多种文化和多种民族,有极其复杂的历史渊深,内涵着多种文化形态。
民族音乐作品是不同时代中,不同地区、社群与民族开展社会生活的共同结晶,而民族音乐的传播、发展,则涉及民族思想的历史变迁,也提示了当代各民族社会的发展历程。
中国民族音乐作品,祖先们在3000多年前就以自身行使技艺,经过不断地劳动生活,及长期以来的演变,逐渐形成了今日的传统中国民族音乐。
传统民族音乐各地古变新,活跃的音乐活动正日益成为当下广大文化活动的一股活力。
民族音乐作品鉴赏教学,是一种以中国当代传统民族音乐作品为基础,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自我鉴赏的民族音乐教学活动。
通过传统民族音乐鉴赏教学,旨在让学生认识、探究不同地区如江苏、四川、广东等民间音乐,提高民族音乐作品鉴赏能力,并使学生更加深刻体会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拉近。
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民族音乐作品中,涉及合唱朗读、绘画等多种形式,使重要乐曲成为受教育的重点,从而加深学生对民间音乐传统的领会,塑造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氛围。
聆听、抒发、表达的三大要素,成为民族音乐作品鉴赏教学融合解读的核心内容,为学生打开认知民族音乐和构造民族音乐的新视野,从而帮助他们理解民族文化,增进彼此的友谊和信任。
未来,中国民族音乐作品教学活动,将力争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民族文化,加强民族精神价值观念的践行。
同时,学校将会积极探索,创新民族音乐作品教学技巧,增强民族。
中国名曲鉴赏

中国名曲鉴赏
中国的名曲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
1. 渔舟唱晚:这是一首广东民歌,描绘了渔夫在傍晚时分返航的情景,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而闻名。
2. 茉莉花:这是一首江南民歌,以其简单与优雅而受到喜爱。
它表达了对清新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 小河淌水:这是一首山西民歌,它抒发了对故乡美景的赞美,旋律明快,活泼欢快。
4. 平湖秋月:这是一首江南古曲,通过音乐描绘了秋天湖面上的月光和静谧氛围,给人带来宁静和思考。
5. 歌唱祖国:这是一首标志性的中国合唱曲,被广泛用于各种庆典和慈善活动中,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厚意。
6. 清明上河图:这是一首古琴曲,以清明节期间的繁华景象和人物活动为题材,通过琴音展现了历史与人文的魅力。
以上仅为中国名曲中的一小部分,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瑰丽的作品,你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探索来了解更多中国名曲。
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鉴赏与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鉴赏与文化内涵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美学鉴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以其独特的音色、旋律和节奏,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情感与智慧,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本文将从音乐的审美特点、文化融合以及艺术表达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鉴赏与文化内涵。
一、音乐的审美特点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审美特点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首先,中国传统音乐注重表达情感。
它以音乐的形式表达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如忧愁、喜悦、思乡等。
其次,中国传统音乐注重音色的变化。
它运用不同的乐器和演奏技巧,创造出丰富多样的音色,使音乐更具层次感和表现力。
再次,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旋律的变化。
它以其独特的旋律构建方式,形成了独特的旋律风格,如南音、北音等。
最后,中国传统音乐注重节奏的变化。
它通过不同的节奏变化,展现了音乐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二、文化融合的美学鉴赏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元素,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首先,中国传统音乐融合了民族音乐的特点。
不同民族的音乐元素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得以融合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音乐风格,如蒙古族的马头琴、藏族的唐卡等。
其次,中国传统音乐融合了古代文学的精华。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诗词和散文被融入到音乐中,形成了音乐作品的文学性,使音乐更具诗意和意境。
再次,中国传统音乐融合了哲学思想的智慧。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如儒家、道家等,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使音乐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最后,中国传统音乐融合了民间艺术的元素。
民间艺术中的歌曲、舞蹈等元素被融入到音乐中,使音乐更加生动活泼,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
三、艺术表达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音乐通过艺术表达,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中国传统音乐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敬和热爱体现在音乐中,如山水画的意境被融入到音乐中,使音乐具有了自然的韵律和美感。
其次,中国传统音乐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音乐鉴赏我国拥有数千年文化积淀的中华文明,歌德说过,“当我们还生活在森林里的时候,中国人已经在写小说了”。
王西麟先生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以什么而被国际尊重?我认为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本体文化。
只有本体文化才是对世界文化和人类文明的独特的贡献,而这才是不能为其它民族和国家取代的。
居里夫人说:‘对人类文化即使只有独立的一滴水的贡献,也是发光。
”然而我们拥有世界性的民族音乐吗?我们的民族音乐赋予我们的文化以世界性语言了吗?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
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
我国民族音乐与东欧等国民族主义音乐的最大区别在于我们拥有几千年形成的古代民族音乐体系,从乐曲、乐器到乐理一应俱全。
《高山流水》被送上太空,《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阳关三叠》等古曲的思想性、艺术性都显示了很高造诣。
近现代又经刘天华、华彦钧、彭修文等人的不懈努力,继承发扬了古代音乐的优良传统,创作出《光明行》、《二泉映月》等不朽杰作。
这无疑是我们民族音乐的宝贵遗产和重要窗口。
添置了大提琴等西洋乐器的大型民族乐团连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这座西方音乐圣殿登台,足以显示我民族音乐的世界生命力。
但古乐并不是全部,借助西方音乐遗产演绎我们的音乐,这是我国数代音乐家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贺绿汀的《牧童短笛》是钢琴与民族音乐结合的典范。
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是我国民族音乐的一座里程碑,成功地将民歌民谣吸收进大合唱。
“黄河船夫曲”完全可与“伏尔加船夫曲”媲美;在“河边对口唱”中采用民间戏曲的方式,既有民族特色又注重中文单音节发音在合唱中的纯正。
作品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丝毫不亚于韦伯的《魔弹射手》。
陈钢、何占豪的《梁祝》完美地将小提琴协奏曲运用于民族音乐,优美动人的歌唱性旋律、富有表现力的技法、民间故事鲜明的矛盾冲突可谓中西合璧。
吴祖强、杜鸣心的《二泉映月》、《鱼美人》等作品标志着我国大型交响作品的成熟,令世界刮目相看。
而他们的学生们更加锐不可当,被中国文化哺育、受西方音乐技法训练的生力军势如破竹般地向西方世界碰撞。
“只有作品才能使中国走向世界。
”(王西麟)王西麟、谭盾、瞿小松、陈其钢、叶小刚、郭文景、陈怡等人频频摘取国际大奖,显示了中国音乐的空前巨大的进步。
王西麟先生坎坷的人生经历培养了他对中国社会文化的深刻理解,《第一交响曲》以人类命运为主题,“作品具有交响性戏剧性,布局宽广,感情充沛”(瞿维)。
《为女高音和交响乐而作的哀歌——读屈原〈招魂〉有感》“第一主题因吸收了粤剧和闽剧的某种感觉而具有深沉的悲凉感和古老的民族历史文化底蕴”,第二主题“上下大幅度起伏的旋律表现了屈原的上下求索,苦闷的灵魂不能安息。
这是独特的民族式的艺术思维”。
《云南音诗》、《交响壁画》等诸多作品都显示了民族音乐文化与西方作曲技法的精妙结合,“我相信这些很中国的作品是世界性的”。
郭文景为三对钹写的绝妙的“室内乐”《戏》,谭盾独具匠心以水为独奏乐器的“交响乐”《水》等作品令全世界叹为观止。
正如贡布里希的话:“艺术中那些新方法和新发现本身从来不是最终目标;他们总是使用那些方法和发现,使题材的涵义进一步贴近我们的心灵。
”流行音乐也同样彰显了我国音乐的魅力。
所谓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
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
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
流行音乐起源于美国的爵士音乐。
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一种由多民族文化汇集而成的爵士音乐。
这种新兴音乐,以它独特的演奏(演唱)方式,刷新了听众的耳目,轰动了全美国,又很快传遍西欧各国。
在今天,流行音乐所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
在器乐作品中,它包括丰富多彩的轻音乐、爵士乐、摇摆舞曲、迪斯科舞曲,探戈舞曲,圆舞曲以及各种不同风格的舞曲和各类小型歌剧的配乐等。
流行音乐中器乐作品的特点是:节奏鲜明,轻松活泼或抒情优美,演奏方法多种多样,音响多变,色彩丰富,织体层次简明,乐队规模不大,现代作品多使用电声乐器。
声乐作品的特点是:生活气息浓郁、抒情、风趣、音域不宽,手法通俗、曲调顺口、易于传唱;歌词多用生活语言,浅显易,易为听者接受和传唱;歌手多是自成一格的流行歌星,发声方法各有千秋,不受声乐学派的约束,演唱时感情重于声音技巧,动和自由不羁,自然亲切,易引起听众的共鸣;小乐队的强声伴奏与歌声融为一体。
由于流行音乐具备上述特点,所以就能够和群众连在一起,无论文化水平的高低,都易于接受。
流行音乐也就是通俗音乐,流行歌曲作为一种以消遣娱乐为主的大众文化现象,流行歌曲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脉络息息相关,俨然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尤其是90年代以后随著国家的政策开放,使得流行歌曲的内容形式更加的多元化,更加的深入人心,90年代的流行音乐变化较广,并且与我们的生长背景较为接近。
然而流行歌曲不仅是艺术,也是娱乐、精神寄托,更是反应百姓生活的写实记录,甚至是大众思想、意识型态的指标。
现在我们所听的歌曲,像是周杰伦、蔡依林、张惠妹等等歌手,他们的歌都属于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与其它大众媒介的差异主要是流行音乐有三种特性: 1.流行音乐乃是一重复的形式:流行音乐的主题内涵不断的重复,而具有穿透阅听人之意识的能力。
2.流行音乐多属非叙述性的形式:其强调对接收者的身体、生理与感官能力之刺激。
3.流行音乐是一种经验上的形式:音乐是属于艺术而非科学的领域,是对某一经验之体验。
流行音乐的英文翻译:POP MUSIC流行音乐的发展美国的流行音乐作为欧洲流行音乐的主体,主要是以欧洲及其它国家的传统音乐、民间音乐以及黑人音乐为基础,融合而发展起来的。
随着逐渐演化和发展,又产生出新的种类形式,如爵士乐、廷潘胡同歌曲、乡村音乐、拉格泰姆布鲁斯、摇滚乐等。
流行音乐是与严肃音乐相对而言的,它不同于严肃音乐,因为严肃音乐常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和一些专门的知识层面,需要听众运用自己的知识和修养细细领悟、品味。
而流行音乐对于听众来说,其形式短小、通俗,唱起来上口,并且对于听众不需要更多的专门仅依靠对音乐的心领神会与感性认识就能理解。
美国流行音乐具有更多的自娱性与商业性。
其自娱性来自非洲的音乐传统。
影响最大的,如爵士乐、布鲁斯、摇滚乐等,都起源于黑人音乐。
早年大部分移民从世界各地来到美国,一般地说是出自于自愿,他们基本上是愿意把自己的文化同美国文化融合在一起。
但只有黑人例外。
他们是作为奴隶被迫来到这个国家的。
他们身上“除了锁链以外,一无所有,但他们的头脑中却牢记着非洲舞蹈和音乐的丰富传统。
”黑人奴隶们在农场劳动时,不允许说话,但可以唱歌。
他们依靠自人听不懂的劳动号子和歌曲相互传递信息,交流感情,通过这种表达方式,把他们郁积在心里的痛苦与不平喧泄出来,从而逐渐形成了具有黑人特点的黑人音乐。
黑人音乐在形成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包括汲取白人音乐成分,产生了布鲁斯、爵士乐等形式。
而最初的摇滚乐就是黑人音乐“节奏布鲁斯”,西方也有人把摇滚乐称作为“下层阶级反抗当局的一种形式”。
“凡音之起,皆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
此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认为人应具有“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并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育人成才规律,认为最终只有经过“乐”教才能达到人格完善的境界。
可见,音乐与情感、品德之密切。
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雅士无不精通音律,他们在自娱又娱人的过程中充实着生活。
唐寅、苏东坡,还有家喻户晓的刘墉刘罗锅,都是操琴高手;海外华人靳羽西女士,在少年时得过不少钢琴比赛的大奖;科学家爱因斯坦疲累之余,拉起小提琴,如醉如痴;我们当今的水稻之父袁隆平博士,不只是音乐欣赏的行家,舞也跳得翩翩。
音乐是那么神秘和超越自然:当四面楚歌响起时,英雄项羽的霸业竟被音乐勾起的愁肠击得粉碎,无颜以对江东父老。
然而音乐又是那么贴近生活和溶入自然:当马头琴与长调凄婉地响起时,一匹准备遗弃自己孩子的母马,竟被这深情的音乐感染得与牧民一起落泪,饿得奄奄一息的小马驹终于又回到母亲的身边了。
有人说音乐教育是可有可无的,也有人说音乐教育包罗万象,无所不能,这些都是片面之词,失之偏颇。
但是音乐教育决不是一种点缀的、肤浅的教育,要使音乐教育具有一定的地位,音乐教师就具有重大责任去提升音乐在所有学科中独具的魅力,我们的超级使命就是让我们的学生――未来的建设者去喜欢音乐。
在音乐教育中,儿童不应只是被动的听众,而应作为音乐的参与者加入进来,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辨别音乐的正邪、高下、雅俗、良莠以及古今、中外等等,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一种音乐上的免疫力,不至于被一些低俗的音乐所俘虏,甚至去趋靡争痂,在精神上受到腐蚀。
音乐是贴近生活、自然、内在的,具有鼓舞、振奋和愉悦的本性音乐由人创作自然表达的是人的情感,音乐的欣赏着便是要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味创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人与音乐的共鸣。
《义勇军进行曲》,中国人民内心的坚决,顽强的意志,作曲人满怀的崇高,神圣,庄严都融进那雄壮的旋律之中,无论何时何地听到都热血沸腾,充满希望,让听者蓦地升起对崇高的一团敬畏与仰望。
又如在欣赏陈钢、何占豪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梁祝二人真挚的情感,音乐主要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化蝶”为情节展开,大提琴与小提琴交相互应的音乐形式让人印象深刻,欣赏者可以从中清楚的体味主人公的情感。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
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
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说透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常人无以振拔的苦难。
这说明音乐具有感化人、塑造人、拯救人的作用。
人们在进行强体力劳动时,为了减轻精神上的负担,发出“杭唷!嗨唷!”的声音,特别是在集体劳动时,会用歌唱的节奏来统一步伐和着力点;当我们在非常愉快的时候,会一面唱着歌,一面手舞足蹈地跳着舞;当我们在非常郁闷时,忽然一支优美动听的旋律飘至耳畔,烦恼、不快立刻烟消云散,以上事例都说明生活中需要有音乐来陪衬,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调剂品以及人们寄托思想感情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雅士无不精通音律,他们在自娱又娱人的过程中充实着生活。
苏东坡以及家喻户晓的刘墉刘罗锅都是操琴高手;科学家爱因斯坦疲累之余,拉起小提琴也如醉如痴;我们当今的水稻之父袁隆平博士,不只是音乐欣赏的行家,舞也跳得翩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