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学》考研复习大题

《内燃机学》考研复习大题
《内燃机学》考研复习大题

《内燃机学》2012考研复习简答题

1、简述汽油机与柴油机瞬态排放的差异。

车用内燃机在实际使用中常出现瞬态运转状态,例如起动、加速、减速等工况。转速、负荷不断变化,零部件的温度以及工作循环参数不断变化。所以,这时内燃机排放量与稳定工况往往有很大不同。

1)汽油机

(1)冷起动

汽油机冷起动时,由于进气系统和气缸温度低,汽油蒸发不好,较多的汽油沉积在进气管壁上,流速低造成油气混合不好,因此需要增加供油量,以使使汽油机能正常起动。

汽油机冷起动时混合气的φa <1。混合气中的汽油以部分蒸气状态、部分液体状态进入气缸。很浓的混合气导致较高的CO排放。

部分液态汽油在燃烧结束后从壁面蒸发,未燃烧就被排出气缸,造成HC的大量排放。

由于温度低及混合气过浓.冷起动时的NOx排放量很低。

(2)暖机

汽油机起动以后,冷却系和润滑系以及主要零部件仍未达到正常的温度水平,需要一个暖机过程。

这时仍需要φa <1的浓混合气,以弥补燃油在气缸壁和进气管壁上的冷凝。

暖机过程CO和HC的排放仍然很高,NOx的排放随着温度的提高逐渐增大。

(3)加速

用化油器的汽油机这时往往供给很浓的混合气,造成较高的CO和HC排放。汽油喷射的汽油机不产生过浓的混合气,其排放值与相应的各稳定工况点相似。

(4)减速

节气门关闭,发动机反拖高速运转。

化油器式发动机如果没有特殊措施,由于进气管中突然的高真空状态,使壁上的液态燃油蒸发,形成过浓混合气而造成较高的HC和CO排放。

汽油喷射式发动机在减速时不再供油,气管内液态油膜少。

2)柴油机

冷起动时,部分燃油以液态分布在燃烧室壁上。着火之前,喷入缸内的燃油会以末燃HC 形式直接排出气缸。着火以后,吸附在壁面上的燃油也不能完全燃烧,有一部分在蒸发后被排出。柴油冷起动时排放的高浓度HC 表现为白烟。

非增压机的正常加速几乎是各稳定工况点的连续。

增压机突加负荷时,增压器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达到高负荷所对应的转速和增压压力。若未采取专门措施,增压柴油机常会加速冒黑烟。

2、简述内燃机负荷特性、速度特性的实验方法以及实验应记录的参数

1)负荷特性

(1)完成实验准备并了解实验操作规程后,即可起动发动机进行预热,观察是否有漏水、漏气、漏油等不正常现象。待水温、机油温度升至70℃以上,即可开始实验。

(2)调节测功机自控系统,设定至所选定的发动机转速,在转速不变的条件下,分别从小负荷至大负荷测定负荷改变时(即移动喷油泵齿条或拉杆位置,改变每循环供油量g b )发动机的经济性指标B 、b e 随P e (或T tq 、P me )的变化关系。

实验中,一般做6—8个工况点,为确保找到最低油耗点,在油耗经济区域应增加1-2个实验点,在小负荷区域可减少1-2个实验点。

(3)实验期间,每一实验工况稳定1分钟后,测量和记录下列参数:转速n 、功率P e 、扭矩T tq 、小时耗油量B 、比油耗b e 、冷却水Tw 、机油温度To 、机油

压力Po ,排气温度Tr 等数据。实验开始和结束时,分别记录大气压力P a (观测值),环境温度T a (进气温度)和相对湿度 。

(4)实验进行中,应在坐标纸上同步对实验工况点绘制实验监督曲线,其横坐标为P e (或T tq 、P me ),纵坐标为b e ,以监督实验数据曲线的各点连线是否平

滑和符合规律,如发现实验点明显脱离规律,应在全部实验点结束后补测该点。

(5)实验完成后,逐渐减少发动机负荷,怠速运转5分钟后停车。

2)速度特性

(1) 起动发动机进行预热,观察是否有漏水、漏气、漏油等不正常现象。待水温、机油温度升至70℃以上,即可开始实验。

(2) 速度特性实验(发动机油门开度为100%时为外特性):设定至所选定

的发动机油门开度(20%、35%、50%、75%、100%),调节测功机自控系统,在油门不变的条件下,分别从高转速至低转速(每200转)测定负荷随转速改变时(即固定喷油泵齿条或拉杆位置,改变发动机转速n )发动机的经济性指标B 、b e 和动力性指标随P e (或T tq 、P me )随转速的变化关系。实验中,一般做6—8个工况

点。

(3) 实验期间,每一实验工况稳定1分钟后,测量和记录下列参数:转速n 、功率P e 、扭矩T tq 、小时耗油量B 、比油耗b e 、冷却水Tw 、机油温度To 、机油

压力Po ,排气温度Tr 等数据。实验开始和结束时,分别记录大气压力P a (观测值),环境温度T a (进气温度)和相对湿度 。

(4) 实验进行中,应在坐标纸上同步对实验工况点绘制实验监督曲线,其横坐标为转速n ,纵坐标为P e 、T tq 、b e 、B 、Tr 等,以监督实验数据曲线的各点

连线是否平滑和符合规律,如发现实验点明显脱离规律,应在全部实验点结束后补测该点。

(5) 实验完成后,逐渐减少发动机负荷,怠速运转5分钟后停车。 注:

一、实验准备

l. 实验前,应了解试验内容、有关技术标准和资料,较准和调试传感器 和二次仪表,确保测量值满足国家标准的精度要求。

2. 在实验台的各安装过程中,确保发动机和测功器均符合技术要求: 在发动机未联接之前,检查测功机转子是否运转灵活,传动间隙是否 符合说明书技术要求;

发动机联接轴与测功器法兰的同轴度不大于0.20mm ,两法兰之间的平 行度不大于0.15mm ;

检查测功机水压稳压系统工作是否正常,能否满足测功器工作要求; 发动机安装完成后,手转动发动机,应运转灵活,不得有干涉和异常 响声;

联接水温、油温、排温、进气温、油压、进排气压等传感器。

二、实验操作规程

1、发动机启动前

检查发动机燃油、机油、冷却水、测功机润滑油系统是否正常和足够;

打开测试仪器电源,预热十五分钟,根据仪表说明书要求进行零点检查;

为符合环保降噪要求,实验前务必关闭发动机实验间的门窗;

开启引风机和排风机对室内进行换气,并启动排气烟道的引射风机;

2、启动发动机

观察机油压力,必须大于100kPa;

检查发动机循环冷却水液面,确保冷却水正常循环;

怠速运行5分钟,将测功器带上小负荷,并在40%额定转速内运行;

检查各机油油道和部件联接处是否有机油泄漏;各柴油或汽油油路联接处

是否有柴、汽油泄漏;

发动机循环冷却水接口是否漏水;

发动机进气管、排气管接口及气缸体与气缸盖接合处是否有漏气现象。

3、简述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GDI)的优势(优点)

1)、缸内燃油喷射定时和进气运动更易实现混合气稀薄和分层燃烧;

2)、燃油雾滴较细,混合气形成质量改善,不同采用进气管加热来促使燃油蒸发,提高冲量系数,提高发动机动力性能;

3)、进气温度较低,可采用高压缩比,从而改善发动机经济性;或同等情况下降低对燃料辛烷值的要求,提高发动机抗爆性;或采用增压技术,提高动力性能;

4)、取消节气门,减少泵气损失,发动机的经济性改善;部分负荷实现质调节;

5)燃油雾化好,燃烧室壁面沉积物少,对工况变化反应较快,提高怠速稳定性和瞬态响应;

6)、高压缩比时缸内混合气的温度压力提高,改善了点火和燃烧条件,可降低冷起动时未燃碳氢排放;

7)、便于采用多次喷射、后喷射等冷起动排放控制策略;

以上归结为:1、提高发动机经济性,部分负荷经济性改善30~50,一般情况下改善20左右,同时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2、提高发动机动力性 3、改善发

动机瞬态响应 4、起动时间短 5、冷起动HC排放改善

4、高压共轨柴油机的高压供油系统主要有哪几个关键部件组成,简要论述高压共轨柴油机的优点。

1)组成:

主要由电控单元(ECU)、高压油泵、蓄压器(共轨管)、电控喷油器以及各种传感器等组成。

2)优点:

a、共轨系统中的喷油压力柔性可调,对不同工况可确定所需的最佳喷射压力,从而优化柴油机综合性能;

b、可独立地柔性控制喷油正时,配合高的喷射压力( 120Mpa~200MPa ),可同时控制 NOx 和微粒( PM )在较小的数值内,以满足排放要求;

c、柔性控制喷油速率变化,实现理想喷油规律,容易实现预喷射和多次喷射,既可降低柴油机 NOx ,又能保证优良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d、由电磁阀控制喷油,其控制精度较高,高压油路中不会出现气泡和残压为零的现象,因此在柴油机运转范围内,循环喷油量变动小,各缸供油不均匀可得到改善,从而减轻柴油机的振动和降低排放。

e、系统结构移植方便,适应范围广,与小、中型及重性柴油机均能很好匹配。

5、从发动机的换气、混合气的形成、燃烧及性能等方面综合比较汽油机柴油机的异同,并指出各自的优势及发展方向。

1)换气过程:四冲程发动机换气过程指从排气门打开到进气门关闭的整个时期

在换气过程中,汽油的排气提前角小些,柴油机的大些,增压柴油机的更大些,且气门叠开角从小到大为:汽油机、柴油机、增压柴油机。

2)混合气形成:

a、汽油机的混合气形成方式有两类:化油器式和汽油喷射式,除GDI外都

属于在气缸外部形成混合气,都依靠控制节流阀开闭来控制混合气的数量。

b、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方式分为:空间雾化混合和油膜蒸发混合两种,柴油机在进气过程中进入气缸的是纯空气,在压缩过程接近终了时才喷入柴油。

c、优缺点比较:柴油机混合气形成的时间比汽油机短,很难形成均匀的混合气,燃烧室的工质随时间和地点而变化

3)燃烧方式和燃烧过程比较:

a、燃烧方式:汽油机靠火花塞火花点火,属点燃式内燃机;柴油机是压缩点燃,在高温高压下多点自燃着火,属于压燃式内燃机。

b、燃烧过程:汽油机燃烧过程分为:着火阶段(滞燃期)、急燃期、后燃期;柴油机的燃烧过程分为:着火延迟期(滞燃期)、急燃期、缓燃期、后燃期。

4)性能比较

汽油机:升功率高;转速高;起动比柴油机容易;比质量小;振动和噪声小;燃油消耗率高,经济性差;排放污染物为:一氧化碳,未燃碳氢,氮氧化合物,且三者的排放比柴油机高。

柴油机:升功率低;转速低;工作可靠,寿命长;燃油消耗率低,经济性好;功率储备大,可以短期超载工作;比质量大;振动和噪声大。排放污染物:一氧化碳,未燃碳氢,氮氧化合物和微粒。

6、汽油机根据运转工况不同提供不同浓度的混合气,简述不同工况的混合气浓度变化情况并解释原因,同时说明汽油机的过量空气系数为什要控制在1左右?

汽油机不同工况下对混合气浓度的要求:

1)当汽油机在部分负荷范围内运行时,应当供给较稀的混合气(1.03~1.1),以保证较高的燃油经济性;

2)当汽油机节气门接近全开或全开的大负荷或全负荷工况时,应当供给较浓的混合气(0.85~0.95)。以保证良好的动力性能;

3)汽油机采用三效催化转化器降低有害排放,因此,应在从部分负荷到接近全负荷的大部分工况下,供给化学计量比混合气。因为三效催化转化器只有在空燃比为化学计量比的一个狭小“窗口”范围内才能保持较高的转化效率;

4)为保证汽油机怠速的运转稳定性以及过度工况(起动与加速)的需要,

应当对混合气的浓度做相应的调整,如:怠速加浓、起动与加速补偿等。

过量空气系数为0.8~0.9时,滞燃期短,火焰传播平均速率最高。此外,由于过量空气系数小于1时,混合气燃烧以后的实际物质的量变化等增大,以及由于蒸发增多,使进气温度下降,冲量系数增大。因此,最高燃烧压力、最高燃烧温度、压力升高率都达到最大值,使发动机动力性良好。

过量空气系数在1.03~1.1时,由于混合气稍稀,最高燃烧温度下降,使燃烧产物高温分解减少,有利于提高热效率。因此,这是燃油消耗率达到最佳。

=1时才能有效地同时转化CO、HC和NOx三种污染三效催化转化器只有在φ

a

物。所以,为满足三效催化转化剂的高效转化效率的要求,需将过量空气系数控制在1左右。

7、简要论述着火延迟期、喷油提前角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1)对最高燃烧压力和最大压力升高率的影响

着火延迟期长,则在此期间喷入缸内的燃料量增加,着火前可燃混合气量增加,导致急燃期压力升高率增大;最高燃烧压力升高。

着火延迟期过长→则压力升高过大,最高燃烧压力大大增加,使冲击载荷增大,工作粗暴,柴油机寿命降低。滞燃期过短,混合气形成欠佳,柴油机性能。

2)对示功图图形的影响

当燃料相同而喷油提前角不同时,即喷油时气缸内的温度和压力不同,喷油提前角大时,着火延迟长,示功图图形大,压力、温度、压力升高比高,有时甚

至会发生燃烧压力振荡。当喷油提前角相同而燃料的着火延迟期不同时,则τ

i

长的燃料示功图小,峰值低而后移,后燃严重。短的示功图图形大而丰满,τ

i

3)对平均有效压力和功率的影响

τi <τiop时,着火延迟期过短,最高燃烧压力在上止点前过早出现,使压

下降;

缩过程中消耗的负功过大,散热损失增加,使P

e

τi >τiop时,示功图的峰值位置将在上止点后过迟出现,燃烧过程推迟,热效率降低,使Pe下降;

4)对经济性的影响

由于在燃烧过程中存在一个着火延迟期,所以,若喷油提前角过大和过小都将使柴油经济变差,燃油消耗率升高。一般喷油提前角为14°左右为最佳。

5)对烟度和排气温度的影响

着火延迟期对排气温度的影响趋势与对燃油消耗率的影响趋势大致相同;对烟度的影响趋势则相反,着火延迟期过短,则预混合燃烧阶段烧掉的燃料量减少,而扩散燃烧阶段燃烧的燃油量增多,后燃增加,故烟度升高。

8、目前VVT技术是为提高发动机充量系数而产生的一种技术,其根据发动机不同工况调整配气正时,请简述VVT技术的配气正时原理。

1、起动、怠速,气门重叠角最小,防止气流向进气侧回流,使起发动机容易起动,保证怠速稳定,降低怠速油耗;

2、中负荷,排气提前角增大,进气提前小幅提前,排气门关闭时刻提前,气门重叠角仍保持较小,负荷增加相应增加气门重叠角,减少泵气损失,提高内部EGR率,降低油耗,减小NOX、HC;

3、中低转速、高负荷,排气相位滞后,进气相位滞后,进气门关闭时刻提前,提高冲量系数,提高中速段扭矩,EGR调节到最大。

4、高转速、高负荷,排气相位滞后,进气相位滞后,为提高充气效率,推迟进气门晚关角。

优点:

a、改善怠速稳定性和低速平稳性;

b、提高发动机功率和扭矩;

c、扩大发动机转速范围;

d、降低部分负荷燃油消耗率;

e、改善排放。

9、分层燃烧技术的优点。

在火花塞间隙周围局部形成具有良好着火条件的较浓混合气,空燃比的12~13.4左右,而在燃烧室的大部分区域是较稀的混合气,两者之间,为了有利于火焰传播,混合气浓度从火花塞开始由浓到稀逐步过渡。这就是分层燃烧系统。

分层燃烧的好处在于热效率高、节流损失少、有限的燃料尽可能多地转化成工作能量。燃油消耗率低,改善排放,可以提高压缩比以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

优点:

1、热效率高,降低油耗,改善发动机的经济性。

2、采用稀混合气,最高燃烧温度下降,限制了氮氧化合物的生成,同时,HC、CO排放也减少。

3、猝息面积大大减少,减少燃料浪费和污染物。

4、油门控制与转速反应灵敏。

10、发动机EGR的控制要点。

1)由于NOx排放量随负荷增大而增大,因此废气回流量应随负荷而增大;

2)暖机过程中,冷却水温度和进气温度均较低,NOx排放不高。为防止废气回流破坏燃烧的稳定性,一般在冷却水温低于50℃时,不进行EGR;

3)怠速和小负荷时,NOx排放也不高,也不进行EGR;

4)接近全负荷时,为保持足够的动力性能,不进行EGR;

5)为了实现EGR的最佳效果,要保证各缸的EGR率一致。

11、电控技术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1)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

通过减小进气阻力,提高充气效率,电控系统使得进入气缸中的空气得到充分的利用。高的燃油喷射压力,改善雾化质量,提高燃油利用率。

(2)提高发动机燃油经济性

通过电控系统来精确的控制在各种运行工况下发动机所需的混合气浓度,使燃烧更为充分。燃油雾化质量高,燃烧充分。

(3)降低排放污染

通过电控系统的优化控制,提高燃烧质量,应用排放控制系统,降低排放污染。

(4)改善发动机的加速和减速性能

(5)改善发动机的起动性能

(6)在电控喷射系统中,通过改换输入装置的程序和数据,可以改变控制特性。

12、进排气门早开晚关的目的和优点。

进气门早开:为了使进气开始时进气门有较大的开度或有较大的进气流通面积,以减小进气阻力,使进气顺畅;

进气门晚关:为了充分利用气流的惯性,在进气迟后角内继续进气,以增加进气量。进气阻力减小不仅可以增加进气量,还可以减少进气过程消耗的功率;

排气门早开:为了在排气门开启时气缸内有较高的压力,使废气能以较高的流速自由排出,并在极短的时间内排出大量废气。当活塞开始排气行程时,气缸内的压力已大大下降,排气开度或排气门流通面积明显增大,从而使强制排气的阻力和排气消耗的功率大为减小。

排气门晚关:为了利用废气流动的惯性,在排气迟后角内继续排气,以减少气缸内的参与废气量。

13、降低内燃机有害排放的措施

一、降低HC排放

主要措施有:

(1) 采用小压力室或无压力室(VCO)的喷油嘴偶件

(2) 减小活塞顶的压缩余隙、第一道活塞环岸的高度和气门凹坑深度

(3) 取消活塞顶上的避阀坑等措施减小活塞顶上燃烧室的死区(有害)容积

(4) 采用氧化型催化器。

二、减少CO排放

主要措施有:

1、提高充气效率、采用增压或增压中冷等方法提高过量空气系数

2、燃油喷射系统参数和燃烧系统参数优化匹配改进油气混合质量促进燃烧,使混合气充分完全燃烧

3、采用氧化型催化器

三、降低NOx排放

(一)控制燃烧温度的方法包括:

1、采用增压中冷技术降低进气温度

2、降低压缩比

3、推迟喷油时间

4、采用EGR控制燃烧速度和温度、降低氧浓度

5、在缸内喷水

6、采用掺水乳化柴油

7、采用低温燃烧控制方法以及其它方法。

(二)减少NOx排放的后处理装置主要:

1、采用尿素溶液作还原剂的SCR系统

2、被动型的DeNOx氧化催化器

3、储存NOx的催化装置

4、利用燃烧后期喷油或向催化器前的排气中喷油的HC-DeNOx催化器和等离子体装置等。

四、降低PM排放

(一)PM成份

1、机油消耗产生的可溶(挥发性)有机颗粒物(SOF)

2、燃油消耗产生的可溶有机颗粒物、硫酸盐和水以及不可溶的有机颗粒物(INSOL)等。

(二)主要措施:

1、采用增压或增压中冷技术、多气门技术、对气道和进排气管进行优化设计、改进增压器设计与匹配、改进配气机构设计、提高充气效率等措施来增加进入气缸的空气量,提高过量空气系数;

2、改进喷油系统设计,提高喷油压力和喷油速率,提高喷油器和喷油嘴偶件的流量系数以及喷孔中的流速,提高喷油能量,改善燃油流动过程和雾化质量;

3、改进燃烧系统设计,采用先进的缩口燃烧室,提高涡流的保持性,促进油气混合;

4、优化喷射提前角度,控制喷油持续期;

5、增强扩散燃烧,改进燃烧过程;

6、减小喷油嘴对燃烧室中心、燃烧室对气缸中心的偏心,喷油嘴尽可能垂直布置优化油线空间分布和燃烧室形状以及喷油参数与燃烧室和涡流比之间的匹配;

7、提高中冷器冷却效果,控制进气温度。

(三)机内净化PM排放最重要的措施是:

1、优化发动机的本体结构设计

2、采用高压喷射

3、控制机油消耗

4、选用良好的油品等。

(四)在后处理净化PM排放最重要的措施是:

1、对于可溶性的有机颗粒可采用氧化催化器。

2、对不可溶颗粒物可采用颗粒捕集器(有主动型和被动型)或颗粒过滤器(DPF)。

五、机油消耗及控制

(一)机油消耗的源头

柴油机的机油消耗除了由于缸体、缸盖、油底壳、齿轮室罩等零部件结合面处密封不良向外部泄漏以外,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

①通过活塞、活塞环与气缸套之间窜入燃烧室;

②通过气门导管、气门座进入燃烧室;

③通过增压器进入进气流再进入燃烧室;

④通过曲轴箱扫气通风或经进气系统进入燃烧室或经呼吸器直接排入大气。(二)控制机油消耗的关键技术

1、优化活塞和活塞环的结构形状;

2、通过气缸套珩磨使缸套表面形成合理的平台网纹;

3、优化发动机机体结构、提高机体刚度、减小机械变形;

4、优化冷却系设计、使水流场、温度场分布合理、减小热变形,从而使活塞、活塞环和缸套良好配合;

5、通过提高气门导管和气门杆配合表面的制造精度,优化配合间隙,减少通过气门导管、气门座圈进入燃烧室的机油;

6、优化增压器轴承的结构或配合,改进增压器密封效果,控制通过增压器消耗的机油;

7、对曲轴箱扫气通风进行油气分离,优化油气分离器的设计,减少从曲轴箱通风管路进入燃烧室的机油消耗。

植物营养学试题及答案

植物营养学试题(1) 一、填空:(每题1分,计20分) 1、目前国内研制得二大类缓效氮肥就是(合成有机氮肥 )与(包膜氮肥 )。 2、玉米白芽症就是缺乏元素(锌 )。 3、需硫元素较多得作物主要有(十字花科 )科与(百合科 )科。 4、尿素最适宜作叶面喷肥,因为尿素具有(分子小易透过膜),(中性有机分子不损伤叶片),(湿润叶片时间长 )等优点。 5、具有调节原生质胶体水合度得主要营养元素就是(钙 )与(钾 )。 6、磷肥按其溶解状况可分为(水溶性),(弱酸溶性),(难溶性)。 7、在堆肥过程中,初期要创造较为(好气 )得条件,为(升温 )并(分解 ),后期要创造较为(厌 气 )得条件,利于(保肥 )与(腐殖质形成 )。 8、新开垦得沼泽土最易缺乏得元素就是(铜 )。 二、选择(每空1分,计10分) 1、下列哪种元素对水稻有特殊作用( B ) A、钠 B、硅 C、钛 D、钴 2、下列哪种肥料就是生理酸性肥料( C ) A、尿素 B、硝酸钠 C、硫铵 D、硝铵 3、水稻移栽后返青慢,出现僵苗就是缺少元素( A ) A、硫 B、氮 C、钙 D、锰 4、在哪种pH 条件下,土壤磷不易被固定( A ) A、6、0-6、5 B、7、5-8、0 C、<5、0 D、>8、0 5、施用哪种氮肥最易引起土壤板结( C ) A、尿素 B、碳铵 C、氯化铵 D、硝铵 6、小麦不稔症(不结粒)就是缺少元素( A ) A、硼 B、锌 C、铁 D、钼 7、作物幼叶粘化,弯曲就是缺少哪种元素( A ) A、钙 B、钾 C、硫 D、镁 8、下列哪种肥料就是生理碱性肥料( B ) A、尿素 B、硝酸钠 C、硫铵 D、硝铵 9、秋季秸秆还田配合施用哪种氮肥效果最佳( D ) A、硫铵 B、尿素 C、硝铵 D、石灰氮 10、甜菜心腐病就是缺乏元素( B ) A、镁 B、硼 C、铁 D、钠 三、解释概念:(每题3分,计24分) 1、晶格固定态铵;被2:1型粘土矿物晶格所固定得矿化铵与施入得铵 2、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某种养分缺少或过多时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最大得时期 3、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土壤中数量最少得养分控制 4、鳌合态微量元素肥料;将鳌合剂与微量元素鳌合后所制成得微量元素肥料 5、混成复合肥;几种单质肥料机械混合而成得复合肥料 6、离子间得拮抗作用;在溶液中一种养分得存在抑制另一种养分得吸收 7、磷得等温吸附曲线;土壤固相表面吸附得磷与其接触得液相磷,在恒温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所存在得磷浓度间得关系曲线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重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概念 植物营养学、植物营养、营养元素、肥料?二、回答题 1、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有何重要作用?? 2、植物营养学得主要研究领域有哪些?? 3、植物营养学得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第二章植物得营养成分 一、回答题 1、判断必需营养元素得依据就是什么??2、目前发现得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哪些?按其在植物体内含量多少可划分为哪几类? 3、肥料三要素指哪些元素?为什么? 4、什么就是营养元素得同等重要性与不可替代律?对生产有什么指导作用? 5、什么就是有益元素与有毒元素?? 第三章植物对养分得吸收与运输 一、概念 1、自由空间2、生物膜3、截获4、质流5、扩散6、主动吸收7、被动吸收8、根外营养9、根外追肥10、短距离运输11、长距离运输1 2、养分得再分配与再利用1 3、养分协助作用1 4、养分拮抗作用 二、填空题 1、植物吸收养分得器官有( )、()。 2、植物根系吸收养分得途径就是( )→( )→( )→( )。 3、植物根系吸收养分最活跃得部位就是( ),吸收养分最多得部位就是( )。 4、根系可吸收利用得养分形态有( )、()与( )。 5、土壤养分向根系迁移得方式有( )、( )与( ),其中( )就是长距离内补充养分得主要方式,其动力就是( );( )就是短距离内运输养分得主要方式,其动力就是( )。 6、根系吸收无机养分得方式有( )与( )。 7、根系吸收有机养分得机理有( )、( )与( )。 8、影响植物吸收养分得外界环境条件有()、()、()、( )、( )、()与( )。

9、离子间得相互作用有( )与( )。 三、回答问题 1、根系主要靠什么部位吸收养分?在生产实践将肥料施在什么位置较好?为什么?? 2、土壤养分向根系迁移得方式有哪些?其特点分别就是什么? 3、根系吸收养分得方式有哪些?其特点与区别就是什么? 4、植物茎叶吸收养分得途径有哪些? 5、影响植物吸收养分得外界条件有哪些?生产实践中应如何调控环境条件以促进植物对养分得吸收? 6、根系吸收得养分有哪些去向? 7、根外营养有什么优点?为什么它只能作为根部施肥得一种补充? 8、养分在植物体内得运输方式有哪些?其特点分别就是什么? 9、论述养分在植物体内循环、再分配得意义? 10、根据养分在植物体内再分配与再利用能力可将植物营养元素分为哪几类?分别与缺素部位有什么关系? ?第四章植物营养特性 一、概念?1、植物营养性状2、基因3、基因型4、表现型?5、基因型差异6、植物养分效率7、肥料农艺效率 8、肥料生理效率9、相对产量10、施肥增产率 11、养分吸收效率12、养分运转效率 13、养分利用效率14、植物营养期 15、作物营养阶段性16、作物营养连续性?17、作物营养临界期 18、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19、根系阳离子交换量(CEC) 20、根际21、菌根22、根长23、根密度24根/冠比25、根际效应26、高效植物与耐性植物27、遗传力 28、根系活力 二、简答论述?1、试述研究植物营养遗传特性得意义。 2、简述植物营养性状基因型差异得表现形式。 3、试述衡量植物养分效率高低得指标。? 4、植物根系得哪些特性会影响养分吸收速率? 5、根系分泌物有什么作用? 6、结合生产实践试述肥料应重点分配在植物营养得哪两个关键时期?

最新考研经济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考研经济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11.根据粘性工资理论,如果实际物价水平高于预期的物价水平,则( )。 a.实际工资率小于均衡的实际工资率,就业减少; b.实际工资率高于均衡的实际工资率,就业减少; c.实际工资率小于均衡的实际工资率,就业增加; d.实际工资率高于均衡的实际工资率,就业增加。 12.运用紧缩政策就可以实现内在均衡与外在均衡的情况是( )。 a.国内经济衰退与国际收支赤字; b.国内经济衰退与国际收支盈余; c.国内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盈余; d.国内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赤字。 13.假定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从每美元兑换120日元变为130日元,那么( )。 a.日元对美元升值; b.美元对日元贬值; c.日元对美元贬值,美元对日元升值;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14.如果在某一年,政府赤字增加了4%,通货膨胀率为9%,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际赤字增加了5%;

b.实际赤字增加了4%; c.实际赤字增加了9%; d.有实际盈余。 15.在衰退期间自发地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的总支出是( )。 a.消费支出; b.净出口; c.政府购买; d.投资支出。 二、名词解释 1.需求的价格弹性; 2.菲利普斯曲线; 3.收入效应; 4.奥肯定理。 三、辨析题 1.厂商生产某种产品要用X和Y两种要素,如果这两种要素的价格相同,则该生产者要实现利润就要用相同数量的要素投入。 2.吉芬商品(Giffen goods)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3.如果收入水平上升,则消费水平也会以相同的比率上升。 4.所谓的充分就业,就是指不存在任何失业的情况。 四、问答题 1.生产一个蛋糕需要5个鸡蛋,此时你有4个鸡蛋,那么当你有第5个鸡蛋时,第5个鸡蛋的边际效用似乎超过第4个鸡蛋的边际效用,这是否违反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学试题及答案七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 1营养临界期:营养临界期是指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不多但很迫切,并且当养分供应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时将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个时期就叫植物营养的临界期。 2离子间的拮抗作用: 3质子泵:高等植物细胞膜产生负电位的质子(H+)泵主要是结合在质膜上的ATP酶。ATP酶的水解产生大量质子并泵出细胞质。与此同时,阳离子可反向运入细胞质,这种运输方式称为逆向运输。 4逆向运输:ATP酶的水解产生大量质子并泵出细胞质。与此同时,阳离子可反向运入细胞质,这种运输方式称为逆向运输。 5 Michaelis-Menten方程:V=V max·S/(Km+S) 式中:V——吸收速率;V max——载体饱和时的最大吸收速率;Km——离子-载体在膜内的解离常数,相当于酶促反应的米氏常数;S——膜外离子浓度。当V=1/2V max时,Km=S。 6 生物反硝化 7:被动吸收:被动运输是离子顺电化学势梯度进行的扩散运动,这一过程不需要能量 8生理碱性肥料: 9短距离运输:根外介质中的养分从根表皮细胞进入根内经皮层组织到达中柱的迁移过程叫养分的短距离运输。 10质流: 二.简答题(每题8分) 1.大麦灰斑病、番茄脐腐病、苹果小叶病分别是缺乏什么元素引起的? 2.简述根际的概念和范围

3.何谓菌根? 对植物生长有何作用? 4. 如何提高铵态氮肥在石灰性土壤上的肥效? 5. 简述石灰性土壤对水溶性磷肥的固定机制和提高磷肥利用率的关键与途径。三.论述题 1.试说明水稻营养中铵态氮肥优于硝态氮肥的内因和外因。(10分) 2.通常作物对磷肥的利用率低于氮肥和钾肥,试分析其原因。在磷肥用量一定的条件下,如何安排作物种植制度和使用技术去提高磷肥利用率? (15分)3. 试论述植物适应缺铁的机制并解释为何石灰性土壤花生单作可能出现缺铁黄化而与玉米等禾本科作物间作时无缺铁症状?(15分)

植物营养学(上、下)复习题题库

一、名词解释 1 归还学说 21 作物营养临界期 41 氨的挥发 2 矿质营养学说 22 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42 腐殖化系数 3 最小养分律 23 短距离运输 43 土壤速效钾 4 必需营养元素 24 长距离运输 44 土壤缓效钾 5 有益元素 25 共质体 45 易还原态锰 6 微量元素 26 质外体 46 氮肥利用率 7 肥料三要素 27 养分再利用 47 生理酸性肥料 8 根部营养 28 质流 48 生理碱性肥料 9 根外营养 29 扩散 49 长效氮肥 10 自由空间 30 截获 50 包膜肥料 11 水分自由空间 31 根际 51 合成有机长效氮肥 12 杜南自由空间 32 根际养分亏缺区 52 过磷酸钙的退化 13 主动吸收 33 根分泌物 53 磷的固定作用 14 被动吸收 34 专一性根分泌物 54 枸溶性磷肥 15 离子拮抗作用 35 菌根 55 难溶性磷肥 16 离子相助作用 36 强度因素 56 高品位磷矿 17 维茨效应 37 容量因素 57 异成分溶解 18 离子通道 38 有机氮的矿化 58 闭蓄态磷 19 载体学说 39 硝化作用 59 忌氯作物 20 离子泵学说 40 反硝化作用 60 复合肥料 61 高浓度复合肥料 68 厩肥 75 化成复合肥料 62 二元复合肥料 69 绿肥 76 混成复合肥料 63 多功能复合肥料 70 以磷增氮 77 绿肥 64 多元复合肥料 71 胞饮作用 78 缓冲容量 65 中和值 72 鞭尾病 79 灰分 66 热性肥料 73 花而不实 80 灰分元素 67 冷性肥料 74 激发效应 81 养分化学有效性 82 养分空间有效性 83 养分生物有效性 84 逆境土壤 85 单盐毒害 86 耐盐机理 87 泌盐机理 88 避盐机理 89 基因型 90 养分利用效率 91 生物肥料 92 铵态氮肥 93 硝态氮肥 94 酰胺态氮肥 95 碳/氮 96 铵的晶格固定 97 堆肥 98 生理性缺钙 99 再吸收 100 释放 101交换吸附 102 基肥 103 追肥 104 种肥 105 钙镁磷肥 106 掺和肥料 二、填空题 1、在固体氮肥中易挥发的是________,?吸湿性强的是________?,?宜作追肥的是_______,最适于作根外追肥的是_________。 2、钼在植物体中是________和_______酶的组成成分,所以_______?作物缺钼受影响最为明显。 3、矿质养分在_______的运输是单向的,而在________的运输是双向的。两部分之间的养分主要靠__________来勾通。 4、人粪尿腐熟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它不宜与__________肥料混合施用。 5、植物能直接同化____态氮素,_____态氮素则需经过_______作用,?生成______后才能被同化,而这一过程至少需要微量元素_____和_____。

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六套试题和答案解析

WORD格式.整理版 一、解释下例术语(本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参考答案: 1、Ecological Amplitude: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一个范围,其范 围就称为生态辐。 2、Dominant Species:优势种,指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 物种。 3、Niche:生态位,指生物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 4、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 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5、Biosphere: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评分标准: (1)英文需翻译成规范的中文名词,不能正确给出的扣1分; (2)要求给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简单给出概念本义而未能扩展的扣1分。 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3小题,每题5分,共10分) 参考答案 1、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 趋同适应:不同物种在相似的大环境条件下,可能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表现出相似性。这样导致了不同物种相同的生活型。 趋异适效应: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个物种面对不同的生态压力和选择压力,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有不同的调节,这导致了生态型。 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都是物种为适应环境条件的而表现出的特性。 2、层片与层次 层片:每一层片均由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不同植物所构成的机能群落。 层片作为群落的结构单元,是在群落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层片具有如下特征: ⑴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 ⑵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不同层片的小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群落 环境。 ⑶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 层次:群落中植物按高度(或深度)的垂直配置,就形成了群落的层次,强调群落的空间 结构。群落的成层性保证了植物群落在单位空间中更充分地利用自然环境条件。陆生群落的优质.参考.资料

复旦经济学考研真题汇总

复旦经济学考研真题汇总,原来856经济学综合基础考的是这 些! 凯程晶晶老师整理了复旦经济学考研的真题,真题对考研的学生来说是重要的参考资料之一,分享给考研有需要的同学们,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2018年复旦经济学考研真题(856经济学综合基础回忆版) 一、简答题 1、卢卡斯批判,及其指出的凯恩斯主义的缺陷。 2、公共品的特征,并举例解释。 3、不变和可变、固定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二、计算题 1、制造业的销售额150、劳动支付100、资本支付50;农业的销售额150,劳动支付50,地租支付100。(具体公式我忘了,总共六个式子)。然后说,劳动要素共有,这是国际贸易展开,制造品价格不变,农产品价格提高10%,工资提高5%,其他都不变。 问:(1)国际贸易给地租和资本租金带来的变化 (2)工人、资本家、地主的福利变化,出口何种商品,说明理由。 (这道题其实6个式子直接就可以求解出变量了,难度感觉还行吧,反正我也不知道做的对错) 2、索罗模型的题目,求解的都是最基础的变量,都是习题里面经常遇到的,难度不大。就是给出了增长模型,y=2k-0.1k(平方)。然后求稳态资本存量啊,人均产出啊等等。 3、古诺模型及其延伸到n个厂商是的状态,题目很长记不住了,难度也不大,绿皮书上这类题目很多。 三、论述题 1、IS-LM曲线,就是问IS斜率、LM斜率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影响。(好像是要画图说明) 2、扩大再生产的相关问题,形式啊、关系啊,最重要的是回答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相关理论指导和内含。(之前看过一些材料补充,还算有话说) 3、资本账户自由兑换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关系,自由兑换的基本条件,人民币国际化实现方式。 2017年复旦经济学考研真题(856经济学综合基础回忆版) 第一部分:概述 试卷分为五部分: 五道选择题【25分】 三道名词解释题【30分】 两道简答题【30分】 两道计算题【35分】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学试题及答案五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 1主动吸收:植物细胞逆电化学势梯度(化学势和电势)、需能量的离子选择性吸收过程。 2闭蓄态磷: 3 离子间的协助作用:离子间的协助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有利于根系对另一些离子的吸收。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以及阴离子与阴离子之间。 4 硝化作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铵转变为硝酸根的过程称为硝化作用。 5共质体途径:养分通过由细胞间的胞间连丝连成的一个整体即原生质整体,经过皮层达到中柱的途径叫共质体途径。 6 根自由空间:根自由空间是指根部某些组织或细胞允许外部溶液中离子自由扩散进入的区域。 7 截获: 8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在植物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起最大效能的时期,叫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 9 忌氯作物 10横向运输:根外介质中的养分从根表皮细胞进入根内经皮层组织到达中柱的迁移过程叫养分的横向运输。 二.简答题(每题8分) 1.简述酸性土壤对水溶性磷肥的固定机制和提高磷肥利用率的关键与途径。 2.为什么微生物要求外界营养物质的C/N比值是25:1? ?如施用有机肥料作追 肥,营养物质的C/N比高于此值时,会出现什么问题? 3. 木质部与韧皮部在其汁液的组成和含量上有何差别? 4.植物缺氮时症状首先出现在老叶,而缺乏铁时首先出现在新叶,说明其原因是什么。

5.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因素有哪些? 三.论述题 1.分别说明氮肥在旱地施用时,氮素损失的途径有哪些?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相应措施是哪些? 2.试论述肥料发展的国际化趋势。 3.硼的主要营养功能是什么? 列举三种对硼敏感的作物,并说明缺硼时它们哪些主要表现?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 1主动吸收:植物细胞逆电化学势梯度(化学势和电势)、需能量的离子选择性吸收过程。 2闭蓄态磷: 3载体学说(扩散模型):认为载体是亲脂性的类脂化合物分子。磷酸化载体能与根外溶液中特定离子在膜外结合,当它扩散到膜内侧遇到内蛋白层中的磷酸脂酶时,能水解放出能量,并把离子和无机磷酸离子从载体的结合位置上解离出来,释放到细胞内。 4硝化作用: 5生物反硝化 6离子间的拮抗作用:离子间的拮抗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上。 7截获: 8离子泵学说:离子泵是存在于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在有能量供应时可使离子在细胞膜上逆电化学势梯度主动地吸收。 9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所控制,作物产量的高低则随最小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重点总结),推荐文档

第一章绪论 、概念 植物营养学、植物营养、营养元素、肥料 二、回答题 1.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有何重要作用? 2.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哪些? 3.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第二章植物的营养成分 一、回答题 1、判断必需营养元素的依据是什么? 2、目前发现的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哪些?按其在植物体内含量多少可划分为哪几类? 3、肥料三要素指哪些元素?为什么? 4、什么是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性和不可替代律?对生产有什么指导作用? 5、什么是有益元素和有毒元素? 第三章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运输 一、概念 1、自由空间 2、生物膜 3、截获 4、质流 5、扩散 6、主动吸收 7、被动吸收 8、根外营养 9、根外追肥10、短距离运输11、长距离运输12、养分的再分配和再利用13、养分协助作用14、养分拮抗作用 二、填空题 1、植物吸收养分的器官有( )、( )。 2、植物根系吸收养分的途径是( )f( )f( )f()。 3、植物根系吸收养分最活跃的部位是( ),吸收养分最多的部位是( )。 4、根系可吸收利用的养分形态有( )、( )和( )。 5、土壤养分向根系迁移的方式有( )、( )和( ),其中( )是长 距离内补充养分的主要方式,其动力是( );( )是短距离内运输养 分的主要方式,其动力是( )。 6、根系吸收无机养分的方式有( )和( )。 7、根系吸收有机养分的机理有()、()和()。

8、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条件有()、()、()、()、()、()和()。 9、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和()。 三、回答问题 1、根系主要靠什么部位吸收养分?在生产实践将肥料施在什么位置较好?为什么? 2、土壤养分向根系迁移的方式有哪些?其特点分别是什么? 3、根系吸收养分的方式有哪些?其特点和区别是什么? 4、植物茎叶吸收养分的途径有哪些? 5、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界条件有哪些?生产实践中应如何调控环境条件以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6、根系吸收的养分有哪些去向? 7、根外营养有什么优点?为什么它只能作为根部施肥的一种补充? 8、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有哪些?其特点分别是什么? 9、论述养分在植物体内循环、再分配的意义? 10、根据养分在植物体内再分配和再利用能力可将植物营养元素分为哪几类?分别与缺素部位有什么关系? 第四章植物营养特性 一、概念 1、植物营养性状 2、基因 3、基因型 4、表现型 5、基因型差异 6、植物养分效率 7、肥料农艺效率 8、肥料生理效率9、相对产量10、施肥增产率 11、养分吸收效率12、养分运转效率 13、养分利用效率14、植物营养期 15、作物营养阶段性16、作物营养连续性 17、作物营养临界期18、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19、根系阳离子交换量(CEC)20、根际21、菌根22、根长23、根密度24 根/冠比25、根际效应26、高效植物和耐性植物27、遗传力28、根系活力 二、简答论述 1、试述研究植物营养遗传特性的意义。 2、简述植物营养性状基因型差异的表现形式。

普通生态学试题终审稿

普通生态学试题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博士考试专业试题-普通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植物生活型 植物对其综合环境条件长期适应产生的外部表现形式,其形成是不同植物对相同环境产生趋同适应的结果。主要分为五种生活型,一年生植物、隐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地上芽植物、高位芽植物。这五种生活型之间的比例就是一个地区的生活型谱。 2、内稳态机制 答:是生物控制自身的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一种机制,是进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更进步的机制,能减少生物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大大提高了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生物的内稳态是有其生理和行为基础的,如动物对体温的控制,即表现出一定的恒温性。 3、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4、meta种群 答:即联种群,当一个大的兴旺的种群因环境污染、栖息地被破坏或其他干扰而破碎成许多孤立的小种群的时候,这些小种群的联合体或总体就是一个联种群。 5、meta种群灭绝风险模型

答:pe: 单位时间的局部灭绝概率 若只有一个种群 p1=1-pe p2=(1-pe)2 若存在两个种群 则p2=1-(p e )(p e )=1-(pe)2 若区域内有x 个种群 则 px=1-(pe)x 结论:多种群能分散灭绝风险,斑块越多,联种群灭绝风险越小 生命表:是按种群生长的时间,或按种群的年龄(发育阶段)的程序编制的,系统记述了种群的死亡或生存率和生殖率. 是最清楚、最直接地展示种群死亡和存活过程的一览表.最初用于人寿保险. 对研究人口现象和人口的生命过程有重要的意义. 静态生命表:又称为特定时间生命表,用于世代重叠的生物,在人口调查中也常用,根据某一特定时刻对种群年龄分布频率的取样分析而获得的,反映了某一特定时刻的剖面。 优点: ①容易使我们看出种群的生存、生殖对策; ②可计算内禀增长率rm 和周限增长率λ ③编制较易. 缺点: ①无法分析死亡原因或关键因素 ②也不适用于出生或死亡变动很大的种群. 动态生命表:又称为特定年龄生命表,适用于世代不重叠的生物,是从同时出生或同时孵化的一群个体(同龄群)开始,跟踪观察并记录其死亡过程,直至全部个体死完为止。在记录种群各年龄或各发育阶段死亡

植物营养学试题及答案(3)

植物营养学试题(3)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计24分) 1、作物营养临界期 2、绿肥的激发效应 3、混成复合肥 4、土壤缓效性钾 5、离子间协助作用 6、土壤养分强度因素 7、土壤中闭蓄态磷 8、磷在土壤中的化学固定 二、填空:(每题1分, 计20分) 1、春季发生玉米紫苗主要是缺乏元素_________。 2、石灰肥料的改土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3、复合肥料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4、硼主要分布在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等器官。 5、作物缺钼多发在pH_________性的土壤上,作物缺锌多发在pH_________性的土壤上。 6、土壤中养分迁移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7、李比希的主要贡献是创立了__________________学说、__________________学说和 __________________。 8、影响作物叶片吸收养分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选择:(每题1分,计10分) 1、果树发生小叶病是缺少元素() A、硫 B、氮 C、钙 D、锌 2、秋季秸秆还田配合施用哪种氮肥效果最佳() A、硫铵 B、尿素 C、硝铵 D、石灰氮 3、作物新叶失绿,色泽均一,是缺元素() A、氮 B、钾 C、硫 D、镁 4、影响土壤中铜有效性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pH B、有机质含量 C、水分 D、温度 5、下列哪种氮肥不宜在甜菜上施用() A、尿素 B、氯化铵 C、硫铵 D、硝铵 6、可以调节原生质胶体的水合度的元素是() A、硼 B、钾 C、铁 D、钼 7、对大豆根瘤固氮有特殊作用的元素是() A、镁 B、硅 C、硒 D、钴 8、最易引起土壤中Ca2+流失的肥料是() A、尿素 B、碳铵 C、硫铵 D、氯化铵 9、番茄脐腐病是缺少元素() A、铜 B、钙 C、钾 D、镁 10、在缺镁的土壤上最宜施用那种氮肥()

2021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和追求的目标。考研其实就是为了能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不用再仰望别人,因为自己亦是风景。我们既然选择了考研这条路,就要坚定信念,在枯燥的学习过程中坚持下去。在此,我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经验。 对于政治学科的复习,在我看来,上个冲刺班点睛还是有必要的!我本身是文科生又是党员,学校常常组织上党课,暑假期间,我跟着暑期班老师过了一遍,第一遍时候,我看的非常仔细,我使用的复习资料李凡老师的《政治新时器》。大的知识框架基本在脑海中有了雏形,一些大的知识点也基本有了印象。自己看的第二遍开始注意小的知识点,用的是政治的考试大纲,开始练习真题和终极预测卷。自己也翻了很多经验帖,好几个学长学姐们都推荐把李凡老师的《政治新时器》预测四套卷背下来,我也跟着背了,最后虽然没有考得很高,但是也在正常水平。 考前看各种经验贴都说一定要好好背单词,我当然也只能先说大家一定要好好背单词。但是我是那种非常不会背单词的人,记得慢,忘得快。我从5月开始先用APP背考研单词,然后先后买了两本考研单词书来背,每种方法都坚持不到3周就放弃了,最后买了的《一本单词》,一本已经非常非常简化的必考单词书来背,10月背了一遍看了一遍。大家如果背单词还行,一定要好好背单词,单词是最基础的。 背到瓶颈期想放弃了也没关系,直接看真题就行,至少从2004年开始,要把每一年真题的每一篇阅读上不认识的单词全部背下来,这个是必须做到的,有了真题的文章背景单词会好背很多。一定要记住,即使不专门去背单词,一定要把真题上的单词全部背了,真题上的单词就是重点单词。 然后就是无数遍刷真题,别人的模拟题不看都可以,个人感觉《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真题复习资料真心不错,我除了《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真题额外做的阅读不超过10篇。一定要把真题的每一个单词、每一个句式弄透,摸透真题你就赢了。像我这种学英语懒人最后英语一也还不错,还是归功于真题刷了4遍。大家如果比我勤奋一定可以拿更高的分数。反正记住,真题是最重要的,英语从真题入手就好,学有余力再去做模拟题。 关于专业课我下面给出一份粗略的复习时间表。 6月初

生态学试卷

试卷10份 普通生态学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2分 1.Gaia假说 2.阿伦规律 3.边缘效应 4. 长日照植物 5.初级生产 6. 次生裸地 7.单体生物 8.顶极群落 9.复合种群 10.领域 二、判断题(10分),每题1分正确的在()中写“对”,错误的写“错”。 1.“红皇后效应”就是指寄生物与宿主的协同进化。() 2.草原生态系统是大陆上最干旱的生态系统。() 3.赤潮是水体被有颜色的有机物污染的结果() 4.低纬度地区的短波光较多,高纬度地区的长波光较多。() 5.地球上不同纬度出现的典型植被类型被称为显域性植被。() 6.动物的婚配制度与资源的分布状况有密切关系。() 7.恒温动物的体温也是会变的。() 8. 集合种群是多个物种的集合。() 9.昆虫发育所需要的时间与环境温度有关。() 10.群落演替是内部环境的变化引起的。() 三、选择题:10分,每题2分(不定项) 1.2个物种间的竞争必将导致( )。 A 2个种死亡 B 一个种的重量增加,另一个种的重量减少 C 2个种的重量等量减少 D 2个种的重量不等量减少 2.r-对策生物的主要特点有( )。 A 体型小 B 体型大 C 生殖力强 D生殖力弱 3.从海南岛沿我国东部北上可能依次遇到的地带性森林分别是( )。 A 雨林、云南松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 B 雨林、落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 C 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D 雨林、常绿林、落叶林和针叶林 4.某种群个体间竞争强烈,排斥性强,则其内分布型是( )。 A. 随机分布 B. 均匀分布 C. 成丛分布 D群集分布 5.生态系统平衡的标志是( )。 A 能量输入输出稳定 B 生物量高 C 结构稳定 D功能作用稳定 E、适于人类居住

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概念题 1.宏观经济学(杭州大学 ) 2.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国政法大学) 3.名义GDP和实际GDP(武大) 4.潜在的GDP(人大;北师大) 5.国民生产净值 (武大) 6.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人行) 二、筒答题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武大) 2.为什么说GDP不是反映一个国家福利水平的理想指标?(北大)3.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区别。(东南,北大)4.写出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北大 ) 5.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与个人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有何不同?为什么新住宅的增加属于投资而不届于消费?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人GDP之 中?(武大 ) 6.说明在证券市场购买债券和股票不能看作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天津财大) 7.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人GD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人GDP?(北方交大) 8.下列各项是否计入GNP(国民生产总值)? (1)转移支付; (2)购买一辆旧车; (3)购买普通股票。(复旦大学1995研) 9."GNP=C+I+G+(X-M)"的内涵。(武大 )

lo.简要评述国民收人核算中的缺陷及纠正。(浙大 ) 11.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主要方法。(人行 ) 12.国民收入核算的三种方法。(浙大 ) 三、计算题 1.某地区居民总是把相当于GDP60%的部分存起来,并且不用缴税也不购买外地商品。今年该地区将总值2000万元的汽车销往外省,这对高地区的GDP产生影响,请回答:(武大) (1)该地区的GDP增加了多少? (2)假如该地政府增加同样2000万元购买本地汽车,是否会产生与(1)相同的结果?为什么? (3)假如该地政府将2000万元以补贴的方式发给居民,该地GDP是否会增加?为什么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人决定理论 一、概念题 1.均衡产出(武大 ) 2.加速原理(北方交大 ) 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武大 ) 4.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中南财大 ) 5.边际消费倾向(武大;中南财大) 6.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武大 ) 7.边际储蓄倾向(上海财大 ) 8.持久收入假说(武大 ) 9.税收乘数(武大 ) 10.投资乘数(首都经贸大学) 1I.平衡预算乘数(华中科大 ) 12.相对收人假说(武大 ) 二、简答题 1.相对收入假说是如何解释"消费函数之谜"的?(北大 ) 2.试述相对收人假说中的"棘轮效应",分析这种效应对消费者的影响。(武大)

植物营养学试题及答案(8)

植物营养学练习题(8)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小题4分): 1. 生物有效性养分: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养分 2. 反硝化作用:硝态氮在微生物等作用下被还原成氮气或氮氧化物的过程 3.交换吸附:带电粒子被带相反电荷的土壤胶体可逆吸附的过程 4.养分再利用:早期吸收进入植物体的养分可以被其后生长的器官或组织利用 5.生理酸性肥料:植物选择性吸收后导致环境酸化的肥料 二、简述NO3-N吸收与同化过程,影响因素(10分) 1、以NO3-形式主动吸收 2、经过硝酸还原作用分两步还原为NH4+,然后同化为氨基酸,再进一步同化。 3、影响因素:(1)硝酸盐供应水平当硝酸盐数量少时,主要在根中还原;(2)植物种类木本植物还原能力>一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植物因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其还原强度顺序为:油菜>大麦>向日葵>玉米>苍耳(3)、温度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也高,所以也可提高根中还原NO3--N 的比例。(4)、植物的苗龄在根中还原的比例随苗龄的增加而提高; (5)、陪伴离子K+能促进NO3-向地上部转移,所以钾充足时,在根中还原的比例下降;而Ca2+和Na+为陪伴离子时则相反; (6)、光照在绿色叶片中,光合强度与NO3-还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 三、在小麦/玉米、小麦/水稻轮作体系中,磷肥应如何分配?为什么?(10分) 1、小麦/玉米轮作,优先分配在小麦上,因为小麦需磷高于玉米、小麦生长期温度的,对磷的需要量高。 2、小麦/水稻轮作,优先分配在小麦上,因为小麦需磷高于水稻、小麦在旱地,磷的有效性低于水稻季。 四、举6种元素,说明养分再利用程度与缺素症发生部位的关系(10分) 氮磷钾镁,再利用能力强,缺素先发生在老叶。 铁锰锌,再利用能力低,缺素先发生在新叶 硼和钙,再利用能力很低,缺素先发生在生长点 五、什么是酸性土壤, 酸性土壤的主要障碍因子是什么?(10分) 1 酸性土壤是低pH土壤的总称,包括红壤、黄壤、砖红壤、赤红壤和部分灰壤等。 2 主要障碍因子包括:氢离子毒害、铝的毒害、锰的毒害、缺乏有效养分 六、双子叶植物及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对缺铁的反应机理是什么?(20分) 双子叶植物和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在缺铁时,根细胞原生质膜上还原酶活性提高,增加对Fe3+的还原能力,质子和酚类化合物的分泌量加大,同时增加根毛生长和根转移细胞的形成,其适应机理称作机理Ⅰ。 1) Fe3+的还原作用机理Ⅰ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缺铁时植物根系表面三价铁的还原能力显著提高。 2) 质子分泌:机理Ⅰ类植物根细胞原生质膜上受ATP酶控制的质子泵受缺铁诱导得以激活,向膜外泵出的质子数量显著增加,使得根际pH值明显下降酸化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增加根际土壤和自由空间中铁的溶解度,提高其有效性;二是创造并维持根原生质膜上铁还原系统高效运转所需要的酸性环境。 3) 协调系统:对机理Ⅰ植物而言,缺铁不仅诱导根细胞原生质膜上还原酶的形成与激活,而且诱导质子泵的激活,这两个过程之间不论是在发生的时间,还是在发生的部位上,都是密切配合、协同起作用的。这一协同系统保证了植物在缺铁时,特别是在高pH环境中,也能有效地还原Fe3+ 。

植物营养学复习思考题(考研必备)

植物营养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植物营养学研究包括哪些领域 2.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第二章养分的吸收 1.解释概念:自由空间,水分自由空间,杜南自由空间,阳离子交换量,离子通道,载体,质子泵2.离子被动吸收和主动吸收的区别是什么 3.NO3-,H2PO4-,K+,Ca2+,Na+的跨膜运输有何异同 4.Nernst方程有什么意义 5.质子泵在离子跨膜运输中有何意义 6.养分吸收动力学参数Km,Vmax是什么意义;不同浓度下,养分吸收曲线有何不同 7.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影响养分的吸收 8.什么是养分的临界期,养分最大效率期 9.叶面营养有哪些特点 10.在哪些情况下应用根外施肥效果较好 11.影响叶面追肥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第三章养分的运输和分配 1.解释概念:质外体,共质体,根压,伤流液,交换吸附,再吸收,养分再利用 2.木质部汁液与韧皮部汁液的特性有何差别 3.养分的再利用有何意义?根据养分再利用程度将元素分类 4.试述养分再利用程度与缺素症发生部位的关系 第四章营养元素的营养功能 一、大量元素 1.哪些元素为植物必需元素 2.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是什么 3.正常植物中各种养分元素含量的范围是多少 4.如何按生物化学和生理功能对营养元素分组 5.什么是PH值 6.活性氧有哪些种?其清除系统有哪些 7.简要说明禾本科作物植株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器官含氮量变化特点 8.硝酸还原酶的形成特点及其主要成分是是什么 9.简述NO3-N吸收与同化过程,影响因素 10.简述NH4+的吸收机理及其对根际PH值影响 11.有哪些酶参与氮同化过程?其英文缩写是什么 12.植物在磷代谢中有何作用 13.磷如何调节碳水化合物代谢 14.影响磷吸收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5.植物缺磷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16.什么是菌根?它为什么能促进植物吸收磷 17.钾促进蔗糖想韧皮部运输的动力是什么 18.钾离子与蛋白质合成的关系及缺钾的危害 19.钾离子如何调空气孔开放 20.为什么说钾是"稳产元素"

生态学试题全解

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考研专业课试卷生态学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6题) A、必答题: 1、群落演替与波动的基本区别与联系 2、简述r对策和k对策的差异及其生态意义 B、选答题: 1、简述光照对植物作用的方式和植物对光强适应的类型 2、植物群落的最小面积及其意义 3、分析种群爆发现象形成的原因 4、种群的最大收获时期一般在什么时候,并解释原因 5、简述生态位的概念和类型 6、何谓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有哪些特点?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两题,3选2) 1、论述生态系统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并简要分析中国水资源分布的基本特点,以及近几年开展的一些重大水利工程对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意义 2、目前城市绿化中流行把大树移植到城市,请从生态学角度谈谈你对“大树移植”的看法,并提出城市绿化模式的建议 3、举例说明生物入侵现象,并分析其形成的生态学机制,提出防范对策 2009年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考研试题 2009北师大环境考研 生态学 一简答 1.植物修复技术的机理(不太记得了) 2.密西希比最小因子定律 3.r-对策和K-对策的主要特征 4.群落交错带的特征 5.简述生物的协同进化 二论述 1.论述影响草原生态系统演替的因素 2.简述生态系统复杂性和稳定性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1999年北京师范大学普通生态学1 1、术语解释 定型行为适应性低体温 有效积温法则population dynamic 似昼夜节律及相漂移shelford”s law 信息素内禀增长能力(Rm) Community 2、简述温带淡水湖泊水温分层的季节变化及其与营养物质、漂浮植物密度的关系(10分) 3、简述淡水硬骨鱼与海洋硬骨鱼渗透压适应性调节特征(10分)

2014年江西财经大学803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4年江西财经大学803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资料,经济学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解答。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 1.需求定理 答:需求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理论。其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本身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2.完全竞争市场 答:完全竞争市场是指竞争充分而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一种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①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②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质的,即厂商之间提供的商品是完全无差别的;③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意味着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和毫无困难的; ④信息是完全的。 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可以自由进出市场,因此长期均衡价格必定等于产品长期平均成本的最小值,也就是说厂商都具有相同的最高生产效率。 3.外部经济 答:外部经济是指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其他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性活动,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外部经济可以分类为“生产的外部经济”和“消费的外部经济”。生产的外部经济是指当一个生产者采取的经济行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的影响,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报酬。消费的外部经济是指一个消费者采取的行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的影响,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补偿。外部经济时,市场生产的数量小于社会合意的数量,政府可以通过对有正外部性的物品补贴来使外部性内在化。 4.国内生产总值 答: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国内生产总值的具有几个方面的内涵:①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②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③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④GDP 是流量而不是存量;⑤GDP指标一般仅涉及市场上经济活动所导致的价值。 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 5.充分就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