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三戒》教学

合集下载

柳宗元《三戒》精讲教案

柳宗元《三戒》精讲教案

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古代寓言及其特点2、学习柳宗元寓言,并能够结合实际进行理解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1、柳宗元生平及其创作;2、柳宗元寓言特点;3、三则寓言中字、词、句意思;4、每则寓言寓意。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课堂讨论、提问课时:一、导入:1、文学作品中有一种体裁,叫寓言。

你知道的寓言有哪些?寓言是带有讽刺性或劝诫性的故事。

常常把深刻的道理寄予简单的故事中。

由故事+教训(或道理)两部分组成。

通过故事说明道理。

借此喻彼,借小喻大。

所以,寓言的特点,是不直接说出道理,而将道理才识寓于故事之中。

常用夸张和拟人手法,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中国古代的寓言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已经存在,但不完整。

2、柳宗元的寓言(解题)二、《三戒》是柳宗元作品中的名篇,作于被贬官永州之后。

当时作者经历了复杂的政治斗争,有了更加丰富的社会阅历,和深切的人生体验,遂将其中足以训诫世人的现象,写成寓言,以示能劝诫。

本篇由三篇组成。

篇名得于《论语·季氏》中“孔子曰:‘君子有三戒’。

”篇名隐含着君子不可不戒之意。

篇中借麋、驴、鼠之物,对社会上的三种人进行了讽刺。

哪三种人呢?看“序”。

(译文)我常常厌恶世上的有些人,不知道考虑自己的实际能力,而只是凭借(别的东西)外力来逞强;或者依仗势力冒犯和自己不同的人,使出伎俩来激怒比他强的对象,利用一些时机(趁机)胡作非为,然而(但)最后却招致了灾祸。

有位客人同我谈起麋、驴、鼠三种动物的结局,我觉得与那些人的情形差不多,于是就作了这篇《三戒》。

小序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说明作者的创作意图。

作者在译文中首先直接说明文中所写的麋、驴、鼠三者是象征他所憎恶的人,题名“三戒”,意在揭露那个病态社会的三种世态人情,引起人们的警戒。

(一)临江之麋1、临江有个人出去打猎,得到一只幼麋,就捉回家把它饲养起来。

麋(mí迷):形体较大的一种鹿类动物。

麑(ní泥):鹿仔畜之:畜养2、刚踏进家门,群狗一见,嘴边都流出了口水,摇着尾巴,纷纷聚拢过来。

柳宗元《三戒》教学课件

柳宗元《三戒》教学课件
场。
故事梗概
描述了一只驴子被一只老虎所 畏惧,但最终驴子因为骄傲自
大而被老虎吃掉的故事。
重点词汇
描述了驴子和老虎的形象,以 及他们之间的冲突和变化。
写作特点
运用了寓言的手法,通过动物 的形象和情节来表达作者的思
想和情感。
《永某氏之鼠》
主题
讽刺那些依仗权势、胡作非为 的人,指出他们必将遭受惩罚
的下场。

通过动物寓言的形式,这组散文 深入浅出地揭示了社会上的某些 不良风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和教育意义。
同时,《三戒》也是中国文学史 上的一篇经典之作,对于了解唐 代文学和柳宗元的文学思想具有
重要意义。
02
篇目解析
《黔之驴》
01
02
03
04
主题
讽刺那些无能又肆意逞强的人 ,指出他们必将遭受失败的下细节描写源自手法总结词细腻、传神
详细描述
柳宗元在《三戒》中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通过对人物言行、神态、心理等方面的细致刻画,使得 作品中的形象更加生动、传神,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作品所表达的内涵。
05
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的设定
01
02
03
知识目标
掌握柳宗元的文学成就和 《三戒》的创作背景。
能力目标
教学方法的选择
讲授法
教师对柳宗元和《三戒》 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和分 析。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深入理解《三戒》中的思 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问答法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 思考并回答,加强师生互 动。
教学过程的实施
导入
正文
通过播放一段柳宗元的简介视频或图片, 引导学生进入柳宗元文学的世界。

(职高)《三戒》并序 PPT课件 1

(职高)《三戒》并序 PPT课件 1


54、最伟大的思想和行动往往需要最微不足道的开始。

55、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56、远大抱负始于高中,辉煌人生起于今日。

57、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

58、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59、世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从今天开始,每天微笑吧。

60、一勤天下无难事,一懒天下皆难事。

17、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18、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

19、就算生活让你再蛋疼,也要笑着学会忍。

20、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

21、所有欺骗中,自欺是最为严重的。

22、糊涂一点就会快乐一点。有的人有的事,想得太多会疼,想不通会头疼,想通了会心痛。

入门,群犬皆来①。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 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 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 友②益狎 。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③啖其 舌。
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 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 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 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 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的伪装,被一举消 灭。 ——《黔之驴》
终遭覆灭。—— 《永某氏之鼠》
明道理 寓言=故事+道理
“依势以干非其类” “出技以怒强” “窃时以肆暴”
写持宠而骄的小麋, 写徒有其表的蠢驴,写猖狂一时的
鞭挞那些依势放纵 讽刺的是外强中干 恶鼠,斥责仗
的奴才。
的废物。
势欺人的小人。

三戒

三戒
• 语言: 犀利,简洁
• 《三戒》作为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的作品,除了 对麋、驴、鼠所代表的三种世态人情的揭露外,是 否还有其他感情在其中?

参考:有其他感情因素的存在。
解析:《三戒》重在对“依势以干非其类,出
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之辈进行揭露讽刺,以期
引起人们的警戒。但作为作者革新失败被贬之时的
作品,矛盾复杂的心态也不无流露。作品中隐晦地
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
夫!
• 黔驴技穷 :技:技能;穷:尽。 比喻有限的一 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 驴子形体庞大,好象很有法道,声音宏亮, 好象很有本领,假使不暴露出自己的弱点, 那么老虎虽然凶猛,也因为疑虑畏惧而终 究不敢进攻;而现在却落得这个样子,真 是可悲啊!
寓意
• 1.讥讽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又无才无 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
表现出对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又无才
无德的上层人物的批判;对身居皇位却不能惩恶扬
善、体察民情的皇帝的不满……正是在这种“主子”
的护佑下,鼠、麋之辈才得以猖獗一时,危害一方;
蠢驴之类,才得以身居高位,显赫一时。
卒迨于祸。有客谈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
“三戒” 。
临江之麋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
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
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
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
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 1.认为自己出生的年分正当子年,而老鼠又 是子年的生肖,因此爱护老鼠,家中不养 猫狗,也不准仆人伤害它们。

《三戒》课件(资料详实,解释清楚,十分好用)

《三戒》课件(资料详实,解释清楚,十分好用)
• 诗歌:《江雪》、《渔翁》 • 寓言:《三戒》 《罴(pi)说》、《蝜蝂传》 • 山水游记:“永州八记” • 传记:《捕蛇者说》 • 政论:《封建论》《时令论》《天说》《天对》
小石潭记
•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整体赏析】
后来,虎取得了对驴的彻底认识并终于消除了顾虑。文章接着写虎对驴 认识的最后完成。为了彻底摸清驴的底细,改变自己“终不敢搏”的心理, 虎进行了一系列的试探活动。首先,“稍近”。这里的“近”,比“近出前 后”的“近”,又进了一步,说明虎已经非常贴近驴子了。“稍近”之后, “益狎”——这是对驴进行戏弄;进而又“荡倚冲冒”,摇摇它,靠着它, 撞击它,甚至扒着它的脊背——这是对驴进行挑逗。
仕途不幸,文坛之幸
• 永州十年,柳宗元写下著名的《永州八记》,《柳河东全集》得540多 篇诗文中有317篇创作于永州。刘禹锡接触到民间风俗,作《竹枝辞》 十余篇,创作《陋室铭》、《问大钧》、《谪九年》等诗赋数篇。
文学成就
•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 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文的成就更大于诗。
患难之交
• 柳宗元客死柳州后,刘禹锡花毕生之力整理柳宗元 的遗作,然后又全力筹资刊印,使其得以问世,并 收养了柳宗元一个儿子。可以说没有刘禹锡,也就 没有柳宗元文集的刊行于世。
《临江之麋》
【背景】
《临江之麋》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类的 文章。这篇文章描写了临江之麋依仗主人的宠势而傲“内犬”, 最终落得个被“外犬”“共杀食之”的悲惨结局,影射了那些 无才无德、依势放纵、恃宠而骄的奴才,讽刺了他们的悲惨命 运,也讽刺了那些无自知之明,认敌为友,结果招致灭亡的人。 文章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细致逼真,形象传神。

三戒柳宗元教案

三戒柳宗元教案

三戒柳宗元教案教案标题:三戒柳宗元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柳宗元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 理解柳宗元的三戒思想,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简要介绍柳宗元的生平和主要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阅读理解(15分钟):1. 分发柳宗元的《三戒》文章,让学生阅读。

2. 引导学生通过读文章整体理解柳宗元的三戒思想。

3. 提问学生关于文章内容的问题,以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讨论与思考(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他们对柳宗元的三戒思想的理解和感受。

2.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柳宗元的三戒思想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写作实践(20分钟):1.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柳宗元的三戒思想的理解,写一篇短文。

2. 学生可以选择写自己的感受、对柳宗元的赞赏或者将三戒思想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的经历等。

3. 教师提供写作指导和范文示范。

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写作作品,鼓励他们互相欣赏和交流。

2. 教师总结柳宗元的三戒思想,并强调其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柳宗元的三戒思想,并分享他们的体验和感受。

教学资源:1. 柳宗元的《三戒》文章复印件。

2. 图片或视频资料介绍柳宗元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3. 写作指导和范文示范。

评估方式:1. 阅读理解问题的回答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参与度。

3. 学生写作作品的内容和表达能力。

教学扩展:1. 邀请学生进一步研究柳宗元的其他作品,并进行展示。

2.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绎柳宗元的作品或根据三戒思想创作短剧。

3. 鼓励学生写一篇关于柳宗元的传记或研究报告,提高学生的研究和写作能力。

《三戒》柳宗元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三戒》柳宗元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三戒》柳宗元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三戒》柳宗元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在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那么问题来了,你还记得曾经背过的文言文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戒》柳宗元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作品简介《三戒》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谪居永州时所作的一组寓言,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三篇散文。

三则分别写了“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的三种表现:“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

详细参考:《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作品原文三戒(序)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1),而乘物以逞(2),或依势以干非其类(3),出技以怒强(4),窃时以肆暴(5),然卒迨于祸(6)。

有客谈麋、驴、鼠三物(7),似其事,作《三戒》。

临江之麋临江之人畋(8),得麋麑(9),畜之(10)。

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其人怒,怛之(11)。

自是日抱就犬(12),习示之(13),使勿动(14),稍使与之戏。

积久,犬皆如人意(15)。

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16),抵触偃仆(17),益狎(18)。

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19),然时啖其舌(20)。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21)。

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22),麋至死不悟。

黔之驴黔无驴(23),有好事者船载以入(24),至则无可用(25),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26),以为神(27)。

蔽林间窥之(28),稍出近之(29),慭慭然,莫相知(30)。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31),以为且噬己也(32),甚恐。

然往来视之(33),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34),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35)。

稍近益狎(36),荡倚冲冒(37),驴不胜怒(38),蹄之(39)。

虎因喜,计之曰(40):“技止此耳(41)!”因跳踉大?(42),断其喉,尽其肉,乃去(43)。

柳宗元寓言小品《三戒》

柳宗元寓言小品《三戒》

柳宗元寓言小品《三戒》《临江之麋》:“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

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其人怒,怛之。

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

积久,犬皆如人意。

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

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

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

麇至死不悟。

““临江”是地名,即今江西清江县。

“ 麋”是鹿一类动物,比鹿稍大。

这一篇是藉临江之麋的故事讲“依势以干其非类”。

“干”是冒犯之意。

“非类”指异类,这里具体指犬。

寓言开头先交代临江人打猎,得到一只幼麋,想把它畜养起来。

“ 畋”是打猎。

“ 麋麑”指幼麋。

鹿崽子叫“ 麑”。

接着写临江人家中群犬对幼麋的态度。

“入门”指临江人抱幼麋入家门。

“群犬垂涎,扬尾而来”。

群犬—拥而上,欲食幼麋。

“ 怛之”指临江人叱退群犬。

“ 怛”是恐吓之意。

接着写临江人设法使群犬与幼麋相习熟。

他天天抱幼麋与犬亲近。

“就”是接近之意。

“习示之”,是反复试探着将麋示给犬,使犬熟悉它,开始使它不要动,逐渐使之与犬玩耍。

“稍”是逐渐之意。

“积久”是说时间长了,犬都能照主人的意思做。

接下去写幼麋渐大以后的情况。

幼麋忘了自己本身是麋,以为犬真是自己的好朋友。

“良”是确实之意。

于是与犬“抵触偃仆”。

戏耍无所不至。

“抵触”指以头角顶撞。

“偃”是仰面躺下。

“仆”是向前趴下。

“偃仆”形容翻来滚去的样子。

“益狎”指愈发戏耍无忌惮。

犬畏惧主人,所以“与之俯仰甚善”,即极意周旋。

“然时啖其舌”。

“啖”是咬嚼。

“啖其舌”形容群犬不断舐舌欲食,只是畏主人而不敢动。

末段写三年以后麋在路上遇外犬遭遇的结果。

三年以后,麋出门,见路上有许多外犬,便跑过去与之戏耍。

外犬见之都“喜且怒”。

“喜”是指有麋送上口;“怒”是指麋竟欲与己戏耍,触犯自己。

于是外犬一起将麋吃掉,“狼藉道上”。

“狼藉”指麋残骸纵横散乱时样子。

而麋至死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分析
《永 某 氏 之 鼠》
第一段:(起)铺陈故事背景、环境与人物。
第二段:(承)因主人放纵而使老鼠聚集横行破坏。
第三段:(转)时过境迁,老鼠(奸党)遭到新主肃清。
第四段:(合)评论此事。
结构解析
1. 第一段的描写先为这篇寓言建构一个背景与架构:某
氏相当迷信忌讳之类的习俗 ( 永有某氏者 ,畏日,拘忌异
鼠》。作者认为这三篇寓言都可以使人引以
为戒,故称“三戒”。
《临江之麋》
原文:
临江之人,畋得麋 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稍使与之戏。积久,犬 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
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译文: 临江有个人出去打猎时得到一只小麋鹿,他就把小麋鹿抱 回家养。一进家门。家里的狗全都摇着尾巴,留着口水围过来, 猎人看了很生气阻吓家犬。从此以后,猎人每天抱小麋鹿跟狗接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某人曰:
“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
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译文:
几年以后,某人搬迁到别的地方去了。原来的房屋换了别人来居住,老 鼠照旧胡作非为,那人说:“这是暗中出没的东西,破坏作恶特别厉害,不 过怎么到了这个地步呢?”于是他弄来五六只猫,把门关上,撤去瓦片,用 水浇灌老鼠洞,找来一些僮仆四面搜捕老鼠,杀死的老鼠堆积成小山,把它 丢弃在偏僻的角落里,臭气几个月才散掉。 唉!那些老鼠以为吃得饱饱的而又没有灾祸,那是可以长久的吗?
甚。 ),因为其自身生肖的关系,所以对于老鼠相当爱护(以
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 鼠。仓廪庖厨,悉鼠不问。),在此先铺陈了文章之中的起因 部分。
2. 第二部份叙述因为某氏的纵容,所以鼠群开 始聚集,并四处肆虐破坏,这是延续第一段陈述原 因的描述。并以此为往后的部份做出准备的铺叙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作者在此描写出「小人」 多是成群结党、呼朋引伴而行,嚣张之至,并以老 鼠来影射朝中为祸的小人一派,手法相当隐晦精妙。
整体感知
用你的话说说这则寓言所讲的故事?
虎认识驴的心理过程 吃 识 惧 虎 驴
虎认识驴的心理过程,用原文回答 以为神 觉无异能者 莫相知 终不敢搏 以为且噬己也 技止此耳
生动描绘虎认识驴的心理过程,推动
情节发展。
分析形象
文中主要是谁的心理、态度在改变?

找找虎的心理变化经历了哪几个层次。
虎的形象分析
本则寓言故事指出那些貌似有德有才的人,不
过是像“黔之驴”那样,使用他们那点可怜的伎俩 和真正有力量的人搏斗,到头来不过是自取灭亡。
讽刺那些或恃宠而骄,或盲目自大的得意忘形之徒,
指出他们必然灭亡的下场。
各抒己见(选作)
有人认为驴是被迫运到黔地的,失去了原来的生 活环境和生活方式,颇有怀才不遇之运。你如何看待?
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 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
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
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 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文章分析
麋因有主人的势力作依仗,在家犬面前放纵而胡
作非为。一旦失去了主人之势,便被外犬吞食。
作者借麋影射那些仗主人之势而持宠放纵的奴才, 讥讽他们可怜的心态和可悲的命运。
《黔之驴》
原文: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 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然莫相
《三戒》
[唐]柳宗元
作者简介
柳宗元( 773 年- 819 年), 字子厚,唐代河东郡(今山西) 人,著名杰出诗人、哲学家、 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因为他是河 东人,人称柳河东。 放情山水、山水大师 忠君爱民、耿直敢言,以官运
换文名。
《三戒》是作者寓言作品中的代表作, 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和《永某氏之
读准字音
n 窥 kuī 黔 qiá i 骇 hà n 遁 dù
ng 慭 yì n 噬 shì 狎 xiá 踉 liá 㘎 hăn
译文: 黔中道没有驴子,喜欢揽事的人就用船把它运了进去。运到以后,发现 驴子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到山下。老虎看到驴子那巨大的身躯,以为是 神怪出现。就躲到树林间暗中偷看,一会儿又稍稍走近观察,战战兢兢,但 最终还是识不透驴子是什么东西。 一天,驴子大叫一声,把老虎吓得逃得远远的,以为驴子将要咬自己, 极为恐惧。然而来回观察驴子的样子,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后来 老虎更听惯了驴子的叫声,再走近驴子,在它周围徘徊,但最终还是不敢上 前拚搏。又稍稍走近驴子,越发轻侮地开始冲撞冒犯,驴子忍不住大怒,就 用蹄来踢。老虎见了大喜,心中计算道:“本领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老虎 腾跃怒吼起来,上去咬断了驴子的喉管,吃尽了驴子的肉,然后离去。 唉!驴子形体庞大,好象很有法道,声音宏亮,好象很有本领,假使不 暴露出自己的弱点,那么老虎虽然凶猛,也因为疑虑畏惧而终究不敢进攻; 而现在却落得这个样子,真是可悲啊!
近,让狗看习惯,让狗不伤害小麋鹿,慢慢的狗与小麋鹿玩在一
起。过了一阵子,狗都能顺从主人的心意。小麋鹿?馐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
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致死不悟。
译文:
过了三年,有一天麋鹿独自出门,看到外面的路上有许多
狗,就跑去想与牠们一起玩。外面的狗看到麋鹿又高兴又生气, 高兴的是食物自动送上门,生气的是这只麋鹿一副不把我们看 在眼里的样子。于是就一起把麋鹿给吃了,麋鹿的骨头撒了一 地。这只麋鹿到死,都还不明白为什么狗要将自己给吃了?
作业:
老虎见驴从“庞然大物”“以为神”到“断其喉, 尽其肉”有一个认识过程,请选择任一细节,写出老虎 的心理和行动状态,不少于100字 读了本文以后,你有何感触,联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永某氏之鼠》
原文: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值子,鼠,子
神也,因爱鼠,不蓄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姿鼠,
机智勇敢 谨慎小心
观察仔细
狡猾敏捷
驴的形象
庞然大物 一鸣 一蹄
驴的形象
庞然大物 形体
一鸣 蹄之 声音 绝招 表面现象
本质特征
大而无能, 虚张声势, 外强中干。 黔驴之“技”
驴的形象
(找出文中描写驴的语句)
庞然大物 一鸣 一蹄
大而无能 虚张声势 外强中干
这则寓言故事的深刻含义(启示)。
这则寓言叙写了老虎吃掉“庞然大物” 驴子的故事,表现了老虎的机智勇敢和 驴子的外强中干。告诉人们: (……)
不问。 译文: 永州地方有某人,这个人对于日辰禁忌异乎寻常地畏惧拘 泥。认为自己出生那年恰逢地支属子,而鼠,就是子的生肖神。
为了爱护老鼠,家里不养猫狗,不许仆人捕杀老鼠,成为禁例。
连他家的粮仓、厨房,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
完衣,饮食,大率鼠之馀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 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译文:
于是老鼠们互相通报纷纷到某人家里来,每顿吃得饱饱的, 可以不出乱子。某人家里没有一件器具是完整的,衣架上的衣 服也没有一件是完好的,平时吃喝的大都是老鼠吃剩的东西。 白天满地的老鼠成群结队跟人们并行,一到夜晚,偷东西、啃
咬、打斗、作恶,弄出各种各样的响声,使人不能安睡。某人
始终不感到厌烦。
原文:
3.从此开始描述老鼠在某宅大量进驻生产以后,即使是
扰乱了人们的生活,但某氏却不以为厌(齐声万状,不可以 寝,终不厌)恣肆妄为,甚至目中已经没有人的存在,也就 是柳宗元所要控诉的朝中「越主谮位」的小人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