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子品种大全(共22种——图文)

合集下载

常见毒蝎有哪些品种

常见毒蝎有哪些品种

北非黑肥尾蝎学名:Androctonus mauritanicus英文名:North Africa Black Fat-Tail Scorpion分布:摩洛哥、北非野生栖地:沙漠性情:极凶恶毒性:强(致命)体型:公6~8cm、母7~9cm成长速度:中等适合温度:25~32度适合湿度:30~40%红爪蝎学名:Pandinus cavimanus分布:西部非洲野生栖地:热带雨林性情:凶恶(独居者攻击性极强)毒性:弱(红肿)体型:12~16cm成长速度:慢适合温度:25~30度适合湿度:80~90%备注:虽说大部分的雨林或丛林蝎均可混养,可是此品算是雨林品中较为凶恶之品种,单独饲养为佳。

黄肥尾蝎中文正名:黄肥尾蝎拉丁学名:australis大型沙漠品种体形:成体一般在7cm —10cm毒性:毒性强,为剧毒种类,于原栖地偶有人畜被螫死的报导非洲帝王蝎学名:Pandinus imperator英名:Emperor scorpion、Imperial Scorpion别名:非洲巨蝎、真帝王蝎科名:蝎子科(Scorpionids)生态习性:本种是栖息于高温高湿度环境的夜行性雨林蝎种。

性情凶悍而动作迅速,有地盘领域,但在人工饲养下会显的胆小且神经质,攻击行为也会降低;具有毒性但并不强,除敏感性体质之外,一般被螫咬只会红肿刺痛,并不足以影响健康或致命。

斑马扁石蝎学名:Hadogenes sp. (Hadogenes蝎种)英文名:-----------------------分布:非洲、坦桑尼亚野生栖地:干草原、岩石地带性情:温驯、稍微神经质毒性:弱(红肿)体型:公17~20cm、母13~15cm成长速度:极慢适合温度:25~30度适合湿度:40~60%土耳其黑肥尾蝎学名:Androctonus crassicauda英文名:Turkey Black Fat-Tail Scorpion分布:中东各地野生栖地:沙漠、干草原性情:极凶恶毒性:强(致命)体型:10cm成长速度:中等适合温度:25~30度适合湿度:45~50%墨西哥木蝎学名:Centruroides margaritatus分布:中美洲、墨西哥野生栖地:干草原、丛林性情:温驯毒性:普通(剧痛)体型:8~10cm成长速度:快适合温度:25~28度适合湿度:60~80%备注:此品是木蝎里的巨人,一般木蝎都无法逃过体型小且毒性低,不过此品约可大到10cm左右,是大型的沙漠蝎种。

蝎子品种大全(共22中——图文)

蝎子品种大全(共22中——图文)

蝎子品种大全(共22种—图文)(2011年8月收集)一、药食两用型会全蝎又称天蝎,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河南(南阳伏牛山区)、湖北(老河口),体型中等,身较短,深褐色,喜微碱性土壤,除昆虫类等小形体软动物外,还能取食一些植物性食科。

会全蝎产仔较早较多,母性好,主要产自河南禹州、许昌、南阳、新乡、辉县、信阳等地。

全全蝎质量上乘,仅能在“四大药市”的禹州药材交易会上才能买到,是全蝎中的上品。

会全蝎也称“淡全虫”,一般用于清水加工,其盐分少、肚瘪、背色黑,腹部多呈黄绿色,喜食蜈蚣,是药性最好的全蝎。

东全蝎产于我国的山东(潍坊、临沂、青岛、唠山)及江苏徐州、安徽、河北等地。

体深褐色略呈黑色,体形较长、大、肚满、背色黑、腹青褐色,喜微酸性土壤,喜食昆虫,产仔多,喜微酸性土壤,东全蝎喜食昆虫类等小形体软动物,繁殖能力较强,母性较差,药性一般。

沂蒙全蝎:山区盛产蝎子,是贵重特产动物药材之一,全蝎入药始见于《蜀本草》,已有1100年历史,因其比别地方蝎子的多两条腿,称"沂蒙全蝎",药用价值极高。

在沂蒙山区各县均有分布,因主产于沂源、蒙阴等县,故又称“蒙山全蝎”。

由于蒙山北部气候条件和环境条件非常适宜于沂蒙山蝎的繁殖生长,故沂蒙全蝎资源极为丰富,蕴藏量在2.55万斤以上。

蒙山全蝎不仅产量高,而且个大膘肥,其明显特征即2钳8 足(其他地区为2钳6足),色微红、药用好,实数全蝎之上乘产品。

自古以来,“沂蒙全蝎”具有驱毒、防癌、治病之奇效而驰名中外。

早在1100多年前的医学典籍《蜀本草》中就有记载。

据测定,沂蒙全蝎所含蝎毒素、蝎酥、牛黄酸、卵磷脂、三甲胺、甜菜碱等十余种成分,含量多数高于异地全蝎!全蝎性平,味甘辛,为医治诸风要药,具有熄风镇痉、祛风攻毒之功能。

近年来,沂蒙全蝎又成为美味佳肴,用之下酒,酥香醇厚。

新泰钳蝎是利用东亚钳蝎、南阳会全蝎、辽信全蝎提纯复壮后,经多元杂交培育而成的地方品种。

新泰地处泰沂山区,泰沂山脉东西绵延,支脉四出,境内大小山头396座。

全蝎的基源、性状特征,显微及理化鉴别特征,主要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功效

全蝎的基源、性状特征,显微及理化鉴别特征,主要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功效

全蝎的基源、性状特征,显微及理化鉴别特征,主要的化学成
分、药理作用和功效
全蝎的基源、性状特征,显微及理化鉴别特征,主要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功效:
基源: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体。

性状特征:本品头胸部与前腹部呈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呈尾状,皱缩弯曲,完整者体长约6cm。

头胸部呈绿褐色,背面绿褐色,后腹部棕黄色,6节,节上均有纵沟,末节有锐钩状毒刺,毒刺下方无距。

气微腥,味咸。

以完整、色黄褐、盐霜少者为佳。

显微特征:粉末黄棕色。

体壁碎片外表面呈多角形网格样纹理,密布细小颗粒,可见凸起的毛窝,细小圆孔口及瘤状突起,刚毛常于基部断离或脱落。

脂肪油滴淡黄色,散在。

化学成分:主含蝎毒,是一类毒性仅次于蛇毒神经毒的蛋白质,含C 45.58%,H 5.85%,N 5.21%,S 28.8%~29.2%。

理化鉴定:紙色谱:取粉末1g,加水10ml冷浸过夜,滤液点于色谱用滤纸上,以正丁醇-冰醋酸~乙醇-水(4:1:1:2)展开,展距22cm,用0.5%茚三酮丙酮溶液显色,斑点呈紫色。

药理作用:(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抗惊厥、抗癫痫,镇痛。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3)全蝎具有抗血栓、抗肿瘤作用:醇提取物体外实验,对猪囊尾蚴有显著杀灭作用。

功效:性平,味辛,有毒。

能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用于治疗小儿惊风、抽搐痉挛、破伤风等。

全蝎的鉴别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全蝎的鉴别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全蝎的鉴别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蝎子是一类寒冷的节肢动物,主要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它们以其独特的外观和生物特征而闻名,但是由于其相似的外观和形态特征,鉴别不同种类的蝎子可能会变得有些困难。

本文旨在介绍关于全蝎的鉴别方法,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识别这些神秘而又有趣的生物。

全蝎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地中海沿岸地区的蝎子,其种类众多,外观特征和解剖特征也有所不同。

在本文的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蝎子的分类特征,包括其属、种、亚种等级别的划分以及其在动物界中的地位。

然后,我们将详细介绍外观特征鉴别方法,包括观察蝎子的身体颜色、大小、体型以及特有的纹理等方面的特征。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解剖特征鉴别方法,通过对蝎子的内部器官和骨骼结构进行观察和比较,来鉴别不同种类的蝎子。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了解到有关全蝎的鉴别方法,并且能够更好地识别并区分不同种类的蝎子。

这对于从事相关研究、教育和保护工作的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之,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种简洁但全面的全蝎鉴别方法,以增加对这一特殊物种的认识和了解。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分享,能够为科研人员、爱好者以及广大公众带来更多关于全蝎的知识,并推动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信息:本篇文章主要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对全蝎的鉴别方法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在概述中,会简要介绍蝎子的重要性以及需要进行鉴别的原因。

文章结构部分也在引言中进行说明,让读者知道整个文章的组织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内容。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主要介绍全蝎的鉴别方法。

在2.1节中,会详细介绍蝎子的分类特征,包括体型大小、外骨骼颜色、触角形状等方面的特点,并且解释这些特征在鉴别蝎子时的重要性。

2.2节会介绍外观特征鉴别方法,主要包括观察头部、身体、足部等部位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来鉴别蝎子的种类。

关于蝎子的知识

关于蝎子的知识

关于蝎子的知识蝎子是一类具有鳃呼吸和钳形螯的节肢动物,属于蛛形纲动物。

它们通常生活在干燥的地区,如沙漠或石头堆中,以昆虫、蛇、蜘蛛等小型动物为食。

蝎子的外表硬壳坚硬,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个部分。

下面将从蝎子的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

蝎子的特征是其身体被硬壳覆盖,其中胸部有四对腿和一对钳形螯。

蝎子的头部有一对长长的触角,用于感知周围环境。

它们的眼睛一般比较小,对光线敏感。

蝎子的腹部末端有一根尾巴,尾巴上有一颗毒刺,用来捕捉猎物或自卫。

蝎子的体型大小不一,从几毫米到几十厘米不等。

蝎子是夜行性动物,白天一般躲藏在岩石、洞穴或树干下等避免高温的地方。

夜晚,它们会出来觅食。

蝎子的食物主要是昆虫、蜘蛛、蜈蚣等小型无脊椎动物。

蝎子的钳形螯非常有力,可以用来捕捉和压制猎物。

蝎子还具有很好的耐饥饿能力,当食物短缺时,它们可以长时间地不进食。

蝎子的繁殖方式是卵生,一般雌性蝎子会生产出数十个或更多的卵。

蝎子的寿命一般在2-10年之间,但也有少数品种可以活到20年以上。

蝎子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不同的物种,目前已经发现了超过2000种不同的蝎子。

它们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适应了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性。

蝎子与人类的关系复杂多样。

在一些地区,蝎子被当作食物或药材使用。

蝎子的毒液在药用上有一定的价值,可以用于治疗某些疾病。

然而,蝎子的毒液也是一把双刃剑,对人类来说,有些蝎子的毒液是致命的。

蝎子的毒液中含有多种毒素,可以造成中毒、休克甚至死亡。

蝎子还是一些文化传统中的象征。

在一些民俗中,蝎子被认为是神秘和邪恶的象征。

人们相信蝎子可以驱邪、辟邪或带来好运。

在一些宗教仪式中,蝎子被用来进行祭祀或祈福。

蝎子是一类特殊的节肢动物,它们以其独特的外貌和生活方式吸引着人们的注意。

了解蝎子的特征和生活习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与它们相处并正确评估与它们的关系。

尽管蝎子的毒液可能对人类有害,但我们也应该正确对待和保护这些生物,尊重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蝎子介绍

蝎子介绍

• 完全为肉食性 • 取食无脊椎动物,如
蜘蛛、蟋蟀、小蜈蚣、 多种昆虫的幼虫和若 虫。
蝎取食时,用触肢将捕获物夹住,后腹部(蝎 尾)举起,弯向身体前方,用毒针螫刺。毒腺外
面的肌肉收缩,毒液即自毒针的开孔流出。
用螯肢把食物慢慢撕开,先吸食捕获物的体液, 再吐出消化液,将其组织于体外消化后再吸入。
药用价值
身体结构
• 头胸部、前腹部、后腹部
蝎子吃不吃死的虫子?
• 其视力差,难以发现静止不动的食物,故民 间有“蝎了吃活食”的说法。
• 饥饿状态下也会通过嗅觉发现并吃掉死虫子。
• 眼睛视力很差,也没有耳朵,只能通过腿上 的听毛感觉到周围的声响震动,从而准确判 断猎物的位置。
蝎子的生活习性பைடு நூலகம்
1.昼伏夜出 ,8时到翌日凌晨2~3点钟 2.冬眠(11月上旬到4月中下旬) 3.喜潮怕湿,喜暗,怕强光刺激。 4.喜群居,好静不好动,有识窝和认群 5. 变温动物:40℃至零下5℃
蝎子介绍
蝎子,学名全蝎,又名全虫 古老的节肢动物,中医称为“五毒”之 首 贵重的动物性药材 全世界有1000多种,中国有十几种
品种介绍
• 我国约有10余种,主要是东亚钳蝎,它属 于钳形科,问荆属。
我国有记录有15 种,如东亚钳蝎、 斑蝎、藏蝎、辽 克尔蝎、十腿蝎 等。
形态特征
• 身体分节明显,全身表面都是高度几丁质 的硬皮。 东亚钳蝎的成蝎一般体长 4 ~ 6 厘米,躯干的背面,尾的末节和毒针的末端 成灰褐色,其余部分均为黄橙色。
驱风,镇惊、攻毒 药理毒素成分
中西药约150余种 治痛症,心脑血管疾病 攻克癌症
息风止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攻 毒散结等功效,治疗风湿痹痛、半身不 遂、中风、瘰疬、无名肿痛、癌症、顽 固性皮肤病等,在中医共有100多种疾病 需用蝎子进行治疗。

昆虫记大白蝎子的外形特征

昆虫记大白蝎子的外形特征

昆虫记大白蝎子的外形特征
昆虫记大白蝎子的外形特征
大白蝎子的背景介绍
•大白蝎子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属于蝎子目蝇螨科下的一种蝇螨昆虫。

•其名称“大白蝎子”源于其体型较大、外形呈白色。

•大白蝎子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特别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大白蝎子的外形特征
1.肢体结构
–大白蝎子有六只脚,分布在腹部两侧,形态均匀。

–足部末端紧密包裹着具有毒刺的鳞片,用于捕食和自卫。

2.身体颜色
–大白蝎子的身体外壳呈白色,有时也带有淡黄色或淡褐色。

–体表光滑,没有明显的纹路或斑点。

3.体形特点
–大白蝎子的身体较为扁平,呈椭圆形。

–平均体长约为3-5厘米,体宽约为1-2厘米。

–腹部背面略微隆起,头部较小。

4.头部特征
–头部呈圆形,有一对发达的触角。

–大白蝎子的眼睛较小,在头部两侧分布,有较好的视觉感知能力。

5.腹部特点
–大白蝎子的腹部由七个节组成,末端有一对尾须和一个尖刺。

–尾须和尖刺可用于攻击捕食对象或自卫。

结语
•大白蝎子具有独特的外形特征,通过上述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的外貌特点。

•感兴趣的人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大白蝎子的行为习性和生态习性,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蝎子的药用价值和功效与吃法

蝎子的药用价值和功效与吃法

蝎子的药用价值和功效与吃法蝎子的药用价值和功效与吃法来源:大有恒药材库营养价值蝎子又名全虫,屈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蝎目,钳蝎科。

蝎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对环境有广泛的适应性。

蝎子不吃熟食,喜食黄粉虫和米蛾,猪肉,牛肉、鱼肉等新鲜肉也是很好的食品。

蝎子没有牙齿,只能从口中分泌些消化液,将捕食到的小虫慢慢在体外消化成浆后再吸入。

进食1次可维持10天。

蝎是变温动物,在-5-40摄氏度之间均能生存。

气温在28~39摄氏度时,最为活跃,生长发育快,产仔率高。

蝎适宜的湿度为60-70%,蝎窝宜干燥,活动场所宜偏湿。

营养价值蝎子营养价值丰富,是重要的滋补保健品。

食用功效蝎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

全蝎常用来治疗惊痫、风湿、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耳聋语涩、手足抽掣等。

蝎毒具有祛风、解毒、止痛、通络的功效,对食道癌、肝癌、结肠癌等有一定疗效。

蝎子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

有息风止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攻毒散节等功效。

可用于治疗痉挛抽搐、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破伤风、淋巴结核、疮疡肿毒等。

目前以蝎子配伍的汤剂达百余种,全蝎配成的中药达60多种。

如“再造丸”、“大活络丸”、“七珍丸”、“牵正散” 、“止疼散”、“中风回春丸”等均以全蝎为主要成分。

除药用外,蝎子作为一大名菜早已进了宾馆、饭店甚至于寻常百姓的餐桌。

常食之不仅有良好的去风、解毒、止痛、通络的功效,而且对于消化道癌、食道癌、结肠癌、肝癌均有疗效。

目前,蝎子制品作为良好的滋补和保健食品正兴起于大江南北。

“天然全蝎”的干蝎制品原料:野生蝎,食盐用油炸熟吃,同时炸一些细粉条,配着吃,味道很好。

蝎子不仅局限于药用,更是人们喜爱的美味佳肴。

据国家外经委和国家医药局对我国药材市场的调查显示,我国蝎子市场缺口较大,养蝎市场将长期看好。

尤其去年在多种养殖产品价格连续下跌的情况下,蝎子的收购价却一再上升,最高达到700元-900元/公斤以上。

正因为蝎子价高畅销缘故,才使人工养蝎热潮空前高涨,一些唯利是图的炒种者趁机大发不易之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蝎子品种大全(共22种—图文)(2011年8月收集)一、药食两用型会全蝎又称天蝎,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河南(南阳伏牛山区)、湖北(老河口),体型中等,身较短,深褐色,喜微碱性土壤,除昆虫类等小形体软动物外,还能取食一些植物性食科。

会全蝎产仔较早较多,母性好,主要产自河南禹州、许昌、南阳、新乡、辉县、信阳等地。

全全蝎质量上乘,仅能在“四大药市”的禹州药材交易会上才能买到,是全蝎中的上品。

会全蝎也称“淡全虫”,一般用于清水加工,其盐分少、肚瘪、背色黑,腹部多呈黄绿色,喜食蜈蚣,是药性最好的全蝎。

东全蝎产于我国的山东(潍坊、临沂、青岛、唠山)及江苏徐州、安徽、河北等地。

体深褐色略呈黑色,体形较长、大、肚满、背色黑、腹青褐色,喜微酸性土壤,喜食昆虫,产仔多,喜微酸性土壤,东全蝎喜食昆虫类等小形体软动物,繁殖能力较强,母性较差,药性一般。

沂蒙全蝎:山区盛产蝎子,是贵重特产动物药材之一,全蝎入药始见于《蜀本草》,已有1100年历史,因其比别地方蝎子的多两条腿,称"沂蒙全蝎",药用价值极高。

在沂蒙山区各县均有分布,因主产于沂源、蒙阴等县,故又称“蒙山全蝎”。

由于蒙山北部气候条件和环境条件非常适宜于沂蒙山蝎的繁殖生长,故沂蒙全蝎资源极为丰富,蕴藏量在2.55万斤以上。

蒙山全蝎不仅产量高,而且个大膘肥,其明显特征即2钳8 足(其他地区为2钳6足),色微红、药用好,实数全蝎之上乘产品。

自古以来,“沂蒙全蝎”具有驱毒、防癌、治病之奇效而驰名中外。

早在1100多年前的医学典籍《蜀本草》中就有记载。

据测定,沂蒙全蝎所含蝎毒素、蝎酥、牛黄酸、卵磷脂、三甲胺、甜菜碱等十余种成分,含量多数高于异地全蝎!全蝎性平,味甘辛,为医治诸风要药,具有熄风镇痉、祛风攻毒之功能。

近年来,沂蒙全蝎又成为美味佳肴,用之下酒,酥香醇厚。

新泰钳蝎是利用东亚钳蝎、南阳会全蝎、辽信全蝎提纯复壮后,经多元杂交培育而成的地方品种。

新泰地处泰沂山区,泰沂山脉东西绵延,支脉四出,境内大小山头396座。

由于山区面大,水资源丰富,气候条件好,生物繁茂,优越的自然环境为蝎子的生长繁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进一步提高蝎子的产量和质量,近年来,新泰除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好野生蝎子外,利用南、北、中三个地区的东亚钳蝎杂交,培育地方品种,所培育的新泰钳蝎具有形态雄壮、适应性强、繁殖率高、生长快、抗病力强等特点。

中东金蝎分布在中东和非洲的荒原沙漠等多种环境,体长6cm 左右,适合温度25~32度、适合湿度30~60%,又称以色列金蝎,中东金蝎的体型呈纤细的流线型,但却拥有一对强力的大型螯肢。

这个金黄色的美丽小动物是世界上第一毒蝎,以其凶残的习性和剧毒的尾刺闻名于世。

俗名别名以色列金蝎以色列杀人蝎英文名Middle East gold Scorpion、Gold Scorpion拉丁学名Scorpio maurus地理分布非洲与中东。

栖居在中东和北非干燥的沙漠区,生长缓慢,体长约5~8公分,体色为黄褐色、深褐色、黑色,尾部相对较短。

蝎子毒性中东金蝎的毒液实际上是多种神经毒素的混合物。

尽管其毒液的剂量通常不足以杀死一个成年人,但对于小孩和老人来说,它依然是致命的。

有趣的是,从中东金蝎的毒液中提取出的缩氨酸蝎氯毒素是治疗脑肿瘤的灵丹妙药,而毒汁中的其他成分对治疗糖尿病也有奇效。

繁殖方式卵胎生。

蝎子的习性性情凶恶且具侵略性与神经质,生长速度缓慢,天然的栖息处十分广泛,有沙漠、草原、岩石带等,所以本种可以适应多种地形及气候,栖居的洞穴由20~70公分深不等,但根据纪录有学者发现其野生洞穴可以挖掘至地下80公分深。

体形特征体长约5~8公分,体色为黄褐色、深褐色到黑都有,尾部相对较短。

中东金蝎的体型纤细流线,但却拥有一对强力的大型螯肢,看起来显的有些不对称,中东金蝎亚种多达十八种。

蝎子吃什么可喂食蟋蟀、蚱蜢与面包虫。

蝎子养殖人工环境下十分容易饲养,但很难繁殖。

饲养时白天温度保持在24~30℃左右,晚上可降至10~15℃左右;湿度维持在20-30%左右即可。

养殖经验:中东金蝎的基本环境,本人推荐爬沙.厚度在10-15厘米左右.因为中东爱挖沙子,属于挖掘机.因此底才厚度要保证.躲避就更简单了,由于这个小家伙爱挖沙子,我个人是直接用一块小石板放在沙子上,让它自己去挖.因为蝎子自己挖的洞,对于蝎子来说是最舒适的.东亚钳蝎"神龙1号"是通过杂交优势而培育的新品种,其优点是体格大、产毒量高、生长周期短、产仔率高、繁殖率高,并提高了对原病虫害的免疫力和生长环境的适应性,以利于饲养管理。

一、特症:该品种特征和其他东亚钳蝎相似,躯干部(前腹至头胸部)呈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呈尾状。

整个身体似琵琶状,全身表面为高度几质化的硬皮。

体呈褐色,腹面及附肢颜色较淡,爪黄,尾微黄润亮。

雌蝎脚须细长,基部内缘无明显隆起;雄蝎可动指较粗短,基部有明显的隆起。

其显著特征是体格大。

体长能达到7.0-8.5厘米,个别达到9.0厘米,体宽1.5厘米左右,体重2.2-2.8克(孕蝎)。

二、特性1、东亚钳蝎"神龙1号"生理特性和其他钳蝎有着相似的昼伏夜出的习性,喜潮怕湿;喜暗怕强光刺激;喜群居;好静不好动;并有识窝和认群的习性,蝎大多数在固定的窝穴内结伴定居。

一般在有大有小的大群窝内,雌雄蝎都能和睦相处,很少发生相互残杀现象。

由于恒温饲养蝎无冬眠习性。

2、一般钳蝎在40℃至零下5℃均能生存,温度与蝎生长发育和繁殖有密切的关系。

恒温饲养基本上改变了野生蝎的生长时间和繁殖周期。

35-38℃时,1分钟产仔2个,不间隔,吃食间隔2-3天,脱皮所需时间4.5-5小时;每日活动4.5-5小时;30-35℃时1分钟产仔2个,间隔10分钟,吃食间隔3-4天,脱皮所需时间70-90分钟,每日活动4小时;28-30℃,2分钟产仔1个,吃食间隔4-5天,脱皮所需时间130-180分钟,每日活动3.5小时。

温度在28℃以下产仔时间长或不产仔。

吃食间隔时间长或不吃食;脱皮时间长或不脱皮;每日活动时间短或不活动。

3、该品种在相对恒温、湿(28-35℃、40%-60%)条件下,生长周期为8-10个月;每次产卵数为25-85粒;每年产仔2-3次。

小蝎成活率80%,成蝎成活率95%。

东亚钳蝎,通常是在农村饲养常饲养用做药用。

雌雄交配受精后经过卵化期,胚胎发育期,约110天左右的时间以仔蝎形式分娩;幼蝎6次蜕皮后长为成蝎。

习性:东亚钳蝎属节肢动物门类,原为野生,一年生一胎,后经人工养殖,通过保持一定的温、湿度,促使钳蝎正常生长发育,现一年可生二胎,它是一种珍贵的药用动物。

蝎子的一般寿命大约8年左右,而繁殖产仔期约有5年左右。

按生长发育阶段为分为1-7龄蝎、孕产蝎。

其中1-7龄蝎的年龄不是按年度计算,而是按脱衣次数计算。

蝎子属于昼伏夜出的动物,喜潮怕湿,喜暗惧怕强光刺激。

喜群居,好静不好动,并且有识窝和认群的习性,蝎子大多数在固定的窝穴内结伴定居。

一般在大群蝎窝内大都有雌有雄,有大有小,和睦相处,很少发生相互残条现象。

但若不是同窝蝎子,相遇后往往会相互残杀。

蝎子有冬眠习性,一般在4月中下旬,即惊蛰以后出蛰,11月上旬便开始慢慢入蛰冬眠,全年活动时间有6个月左右。

在一天当中,蝎子多在日落后晚8时至11时出来活动,到翌日凌晨2~3点钟便回窝栖息。

这种活动规律一般是在温暖无风、地面干燥的夜晚,而在有风天气则很少同来活动。

体形特征:身体一般可分为3部分,即头胸部、前腹部和后腹部。

头胸部和前腹部合在一起,称为躯干部,呈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分节,呈尾状,又称为尾部。

整个身体极似琵琶状,全身全表面为高度几丁质化的硬皮。

也有的把蝎体直接分为躯干部和尾部2部分。

吃什么:食料以软体多汁昆虫为主,比如黄粉虫、蔬菜、果叶均可作饲料,饲养10个月为成蝎。

养殖:东亚钳蝎对温度、湿度有正趋性,对强光、声响、振动有负趋性;体内各种酶表现最大活力温度为35-40℃。

蝎子虽是变温动物,但它们还是比较耐寒和耐热。

外界环境的温度在40℃至零下5℃,东亚钳蝎均能够生存。

蝎子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

气温下降至10℃以下,蝎子就不太活动了,气温低于20℃,蝎子的活动也较少,它们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度为25~39℃之间。

气温在35~39℃,蝎子最为活跃,生长发育加快,产仔、交配也大都在此温度范围内进行。

温度超过41℃,蝎体内的水分被蒸发,若此时既不及时降温,又不及时补充水分,则蝎子极易出现脱水而死亡。

温度超过43℃时,蝎子很快死亡。

亚洲雨林黑蝎,大黑蝎、山虾英文名:Asian Forest Scorpion拉丁学名:Heterometrus spinifer地理分布:东南亚各地野生栖地:热带雨林。

性情温驯(独居者稍有攻击性)。

毒性:弱(红肿)。

体形特征:公8~10cm、母10~12cm吃什么:喜吃小蟋蟀、蜘蛛、中小型昆虫,甚至会吃一些动物或大型昆虫的尸体。

养殖:适合温度:25~30度;适合湿度:80~90%。

鲁山蝎,《本草纲目》记载.,蝎子有清热解毒、舒筋活血、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之功效;蝎子营养丰富,也是重要的滋补保健品。

鲁山山蝎为纯天然野生活蝎,功效独特,是鲁山特有山珍之一。

鲁山是山东四大高山之一,位于山东的中心,是淄、汶、弥、沂四河的发源地,主峰观云峰海拔1108.3米,为鲁中最高峰。

鲁山森林公园位于主峰的核心部位,总面积42平方公里,园区内群山耸立、沟壑纵横、飞瀑流泉、森林茂密,是典型的山岳风景区。

山蝎又名野蝎,是常见的蝎子品种,呈赤褐色,后腹部尾节无明显纵沟。

成蝎体长4.5-5厘米。

主要分布于我国中部各省山区。

山蝎不仅具有祛风、止痛、通络、解毒等作用,还具有人体所需的17种氨基酸和14种微量元素,食后可温肾补精,益气养血。

图为油炸野蝎。

二、宠物型帝王蝎是已知蝎子当中体形最大的蝎种,可超过20cm,帝王之气十足。

非洲雨林品种,适合温度25~30度、适合湿度80~90%。

与亚洲雨林最明显的区别是圆大而粗糙的大钳肢。

英文名:Emperor scorpion,Imperial Scorpion拉丁学名:Pandinus imperator地理分布:分布于非洲中部及南部,包括贝宁, 查德、刚果民主共和国、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加彭、甘比亚、加納、几內亚、几內亚比紹、赖比瑞亚、塞內加尔、塞拉里昂、索马里、苏丹、坦桑尼亚、多哥共和国等地。

性成熟大约为三年,性成熟后也需一至三年才能进行繁殖。

蝎子的习性:本种是栖息于高温高湿度环境的夜行性雨林蝎种,成长速度较为緩慢,性情凶悍而动作迅速,有地盘领域,但在人工饲养下会显的担小且神经质,攻击行为也会降低;具有毒性但並不强,除敏感性体制之外,一般被螫咬只会红肿刺痛,并不足以影响健康或致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