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性思维
心理学-思维与创造性(三)-2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心理学-思维与创造性(三)-2(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1.人们在解决问题时,通过增加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以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启发式B 手段—目的分析法C 爬山法D 算法式分值: 1答案:C[解析] 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这种解决方法称为爬山法。
答案为C。
2.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采取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的策略,称作______SSS_SINGLE_SELA 逆向工作法B 爬山法C 手段—目的分析法D 算法式分值: 1答案:A[解析] 本题是识记能力概念的考查。
这种策略是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的策略,称为逆向工作法。
答案为A。
3.在认知心理学中,表征是指______SSS_SINGLE_SELA 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B 客观事物的表面特征C 形象代码D 语义代码分值: 1答案:A[解析] 本题是识记能力概念的考查。
表征指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
同一事物或问题由于表征的方式不同,在理解上会出现很大差异。
答案为A。
4.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称为______SSS_SINGLE_SELA 综合B 想像C 抽象D 联想分值: 1答案:B[解析] 想像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答案为B。
5.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对于特定问题情景能够顺利做出多种反应或答案,这种创造性思维的特性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独特性B 流畅性C 灵活性D 洞察性分值: 1答案:B[解析]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有:(1)敏感性;(2)流畅性;(3)灵活性;(4)独创性;(5)再定义性;(6)洞察性。
心理学-思维与创造性(三)-2

心理学-思维与创造性(三)-2(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5,分数:15.00)1.人们在解决问题时,通过增加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以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______(分数:1.00)A.启发式B.手段—目的分析法C.爬山法√D.算法式解析:[解析] 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这种解决方法称为爬山法。
答案为C。
2.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采取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的策略,称作______(分数:1.00)A.逆向工作法√B.爬山法C.手段—目的分析法D.算法式解析:[解析] 本题是识记能力概念的考查。
这种策略是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的策略,称为逆向工作法。
答案为A。
3.在认知心理学中,表征是指______(分数:1.00)A.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B.客观事物的表面特征C.形象代码D.语义代码解析:[解析] 本题是识记能力概念的考查。
表征指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
同一事物或问题由于表征的方式不同,在理解上会出现很大差异。
答案为A。
4.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称为______(分数:1.00)A.综合B.想像√C.抽象D.联想解析:[解析] 想像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答案为B。
5.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对于特定问题情景能够顺利做出多种反应或答案,这种创造性思维的特性是______ (分数:1.00)A.独特性B.流畅性√C.灵活性D.洞察性解析:[解析]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有:(1)敏感性;(2)流畅性;(3)灵活性;(4)独创性;(5)再定义性;(6)洞察性。
其中,流畅性是指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对于特定的问题情景能够顺利地做出多种反应或答案。
心理学知识-思维

心理学知识-思维1.思维的特征【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其特征是:1、概括性。
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概括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思维的水平。
2、间接性。
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3、思维是经验的改组。
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
它常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这就需要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不断进行更新和改组。
2.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表象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它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
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是:1、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
2、表象促进问题的解决。
3.想象的功能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属于高级的认识过程。
想象的功能有:1、想象具有预见的作用,它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人们活动进行的方向。
2、想象具有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
3、想象还有代替作用。
当人们的某些需要不能实际得到满足时,可以利用想象的方式得到满足或实现。
4、想象对机体得生理活动过程也有调节作用,它能改变人体外周部分的机能活动过程。
4.想象的过程和种类1、想象过程是对形象的分析综合过程,它的综合有一下几种形式:粘合、夸张、典型化、联想。
2、想象的种类按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区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无意现象是一种没有目的、不自觉的产生地想象;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它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附: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理想是当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来想象未来时的想象。
幻想和理想都是指向于未来,与人的愿望相联系。
但是,幻想不一定以客观规律作依据,因而不一定具有实现的可能;而理想体现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因而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空想是一种不以客观规律为依据。
举例说明思维的特征

举例说明思维的特征
1.概括性
所谓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能够把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反映事物间的规律性联系。
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对一类事物的总结,总结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客观规律。
比如我们知道铁能导电、铜能导电,从而总结出金属能导电的本质属性。
再比如,每次“月晕”就会刮风,从而总结出“月晕而风”的客观规律。
从两个例子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从可能性上来说,概括性是必然发生的,这是我们做例子型单选题判断的重要标志。
2.间接性
所谓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总是以一定的事物为媒介,来反应那些不能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即通过A现象推导出B现象,而不是直接观察得出来的。
在例子中可以体现三个方面,第一,通过现在推导过去,例如考古学家通过化石的现象推导出过去人类生产生活的现象而不是直接观察得来的;第二,通过现在推导现在,例如中医讲求望闻问切,通过现在的脉象推导出现在患者身体的病理现象;第三,通过现在推导未来,例如通过燕子低飞的现象推导出未来可能要下雨的现象。
综上所述,从可能性上来说间接性强调的是可能发生,而不是必然发生。
下面就通过练习题帮助大家区分。
政治-逻辑与思维 简明知识梳理-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高考政治《逻辑与思维》必背知识精选(3)抽象思维反映认识对象,是通过一系列环节和阶段实现的,认识的对象被概括反映为概念,概念组合成判断,判断经过逻辑联系形成推理,推理再构成推理系列,从而构成复杂的思想。
第二课把握逻辑要义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也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理解且熟记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一)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⒈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
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
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
⒉公式:⑴公式表达:“A是A”。
⑵公式意思: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
⒊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
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
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⒋条件性:①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
②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
它所反对的,只限于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
(二)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⒈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
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
⒉公式:⑴公式表达:“A不是非A”。
⑵公式意思: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⒊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
⒋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⑴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
⑵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论断而言的,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
思维的概括性举例说明

思维的概括性举例说明一、定义所谓思维的概括性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亦即人类认识的间接性。
概括性是从广度上讲的,从狭义上讲则是从精度上讲的,是关于某一类问题的“最一般”的共同点。
它是人们通过观察与实践,对复杂事物或事件的本质属性进行反复的比较,把握其特征,抽取共同点而达到简化认识的目的。
概括性是相对于感性材料,直接从感觉得来的认识说的。
感性材料丰富多彩,往往要经过分析,才能抽出共同的东西;而概括就可以通过有限的感性材料,经过思维加工,从中抽取其共同的本质属性。
概括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一种智慧和能力。
概括性在许多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具体地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思维的概括性为我们认识世界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思维的概括性有助于揭示客观事物内部的联系及规律性。
(3)思维的概括性促使人们由经验上升到理论。
(4)思维的概括性有利于探索解决新问题的途径。
二、思维的概括性按照概括程度划分,思维可以分为高度概括的和低度概括的两种。
思维的高度概括性是指人脑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达到了最深刻的程度,亦即达到了抽象的程度。
这种思维的高度概括性只是局限于个别,而不能再概括出其他个别。
思维的低度概括性是指人脑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还没有达到最深刻的程度,亦即没有达到抽象的程度。
这种思维虽然是以个别为基础的,但它毕竟能够以个别概括出更多的东西。
所以思维的概括性是以思维的高度概括性为前提的。
只有在思维的高度概括性的基础上,通过抽象,从各种个别的东西中概括出更多的一般性的东西。
三、如何培养思维的概括性按照概括程度划分,思维可以分为高度概括的和低度概括的两种。
思维的高度概括性是指人脑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达到了最深刻的程度,亦即达到了抽象的程度。
这种思维的高度概括性只是局限于个别,而不能再概括出其他个别。
思维的低度概括性是指人脑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还没有达到最深刻的程度,亦即没有达到抽象的程度。
思维的方式方法

思维出自 MBA智库百科思维(Thinking)什么是思维“思维”一词在英语中为thinking,在汉语中,“思维”与“思考”、“思索”是同义词或近义词。
《词源》中说:“思维就是思索、思考的意思。
”思维科学认为,思维是人接受信息、存贮信息、加工信息以及输出信息的活动过程,而且是概括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这就是思维本质的信息论观点。
从生理学上讲,思维是一种高级生理现象,是脑内一种生化反应的过程,是产生第二信号系统的源泉。
所谓第二信号系统,是以语言作为刺激的反应系统,与第一信号系统——以电、声、光等为感官直接接受的信号作为刺激的反应系统相区别。
从思维的本质来说,思维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本质属性、内部规律的自觉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思维的分类从抽象性来分,主要可分为:1、直观行为思维直接与物质活动相联系的思维,又叫感知运动思维。
孩子最初的思维往往是直观行动思维。
运动员对技能和技巧的掌握也需要直观行动思维做基础。
这种思维主要是协调感知和动作,在直接接触外界事物时产生直观行动的初步概括,感知和动作中断,思维也就终止。
2、具体形象思维以具体表象为材料的思维,是一般形象思维的初级阶段。
它借助于鲜明、生动的表象和语言。
在文艺创作中经常运用。
3、抽象逻辑思维以抽象概念为形式的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形态。
它主要依靠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思维,是人类最基本也是运用最广泛的思维方式。
一切正常的人都具备逻辑思维能力,但一定有高下之分。
以目的性来看,可以分为:1、上升性思维以实践所提供的个别性经验为起点,把个别经验上升为普遍性的认识。
个别性思维大多来自日常的活体验,过于直接和个性化,因而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其真实性有待实践检验,最终上升为普遍性认识。
2、求解性思维围绕问题展开思维,依靠已有的知识去寻找与当前现状之间的中间环节,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
如小孩子解答数学题,先分析已知条件,看看问题,最后再找由条件到问题之间的桥梁。
幼儿思维的发展

苹果、梨子、香蕉、菠萝 小猫、小狗、猴子、老虎
动物
抽象逻辑思维必须借助语言和运用概念。
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直觉行动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
1、三种思维方式,并不是彼此独立、相互排斥的, 而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
2、思维发展的三个水平(阶段)就发展的进程是不 可逆的;
3、发展成果,不是互相排斥的。思维发展进入到高 一级的水平后,以前的成果并没有消失,而是整合到 新水平中。
感知觉:花,好美的花, 好鲜艳(直接反映)
思维:春天来了(间 接反映)
(二)思维的特点
1、间接性
思维不是直接地认识事物,而是借助已 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来组织和理解那些未 感知的事物,或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警察在罪犯的犯罪现场,通 过寻找一些罪犯在现场留下的痕 迹,就可以推断出罪犯在现场作 案时的情景。
1、“爱就是当你出去吃饭时,你把你自己的鸡腿给某个人,而却并不 在意他是不是也给你。"
克里希- 六岁
2、“爱就是当我妈妈给爸爸泡咖啡,在给他之前先尝一口,看看味道是 不是还可以。”
丹尼 - 七
岁
3、 “爱就是在妈妈把最好的零食给我的时候。“
伊莱恩 -五岁
情境分析 一个小朋友想上厕所,其他幼儿也要去,教师生气的说“去 去去,都去”,这时幼儿一拥而去了。教师很气愤的说“回来, 再给你们颜色看一看”,幼儿回到教室后,高高兴兴地围着老师 说:“老师看什么颜色?在哪个地方”? 小朋友为什么会这样?
3、组织性 思维是对原有经验的重组和改造,从而 发现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
思维的基本品质
1、思维的深度 2、思维的广度
3、思维的批判性
4、思维的逻辑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叫做概括性思维能力 呢?
什么叫概括性思维?
• 概括思维就是大脑中把事物的属性、共 同点找出来;并且,同时能够运用到同 类事物当中去的思维过程。
• 从概括解释上就能看出概括有两层意 思,第一层是把事物属性共同点找出 来,第二层是同时能够运用到同类事 物当中去
• He can play football. • He can dance. • He can draw a picture.
• He can ( ). A sing B.singing C.sings
• 用一台收割机收割大豆,5天可以 收割0.75公顷。照这样计算,7天 可以收割多少公顷? • 小明5天能摘75个苹果,20天能摘 多少个?
用一台收割机收割大豆,5天可以收 割0.75公顷。照这样计算,2.1公顷 大豆需要多少天才能割完?
数学部分还是不会写,找不出对比关系, 套用不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