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环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事物的质和属性
事物的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但 是一个事物的质又要通过它和其它事物 的关系表现出来。 事物的质通过与其它事物的联系表 现出来,就是这一事物的属性。或者说, 属性是质的外在表现。人们通过认识事 物的属性来认识事物的质。
例如,铜的导电性是它与电源联系中 的表现,导热性是它与热源联系中的表 现,延展性是它与锤子等较硬的东西相 碰撞过程中的表现,等等。
《老子》:“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 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百喻经》中“笨人吃饼”的小故事。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必然会产生质变。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不早早消灭白蚁,结果是千里之堤的毁坏。
《战国策》:“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一两一两地不断增加它的负担,直到后来, 这驴子担负不起这重量而倒下了。”
用钱——用的太多,就成了奢侈;用 的太少,就成了吝啬。
黑格尔还说:“举凡一切人世间的事 物——财富、荣誉、权力、甚至快乐痛苦 等——皆有其一定的尺度,超过这尺度就会 招致沉沦和毁灭。”
“适度”原则
度的辩证原理要求人们在一切实践活 动中都应当掌握“适度”原则,“过” 和“不及”都是不对的。 炼钢要看“火色”,炒菜要掌握 “火候”,做事要注意“分寸”,都是 “度”的问题。
例如,生物进化中,新物种不再是旧物种, 这是否定;而同时新物种还保留着旧物种的许多 特征,这是一种连续和保留。 例如,新的社会形态与旧的社会形态的更迭 也是一种扬弃的过程。
例如,水温突破了100摄氏度,就变成了 水蒸气,原有的连续变化中断了,事物的质发 生了变化,液态变成了气态。
(3)质变和量变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一、唯物的观点1、世界是物质的(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绝对、无限;相对、有限的统一)3、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可知论二、辩证的观点1、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恩格斯)——辩证法基本思想2、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辩证法总特征3、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①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普遍性、特殊性;内因、外因;主要方面、次要方面;主要矛盾、次要矛盾。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②质量互变规律:质、量、度。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③否定之否定规律: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4、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原因、结果;必然性、偶然性;可能性、现实性;内容、形式;本质、现象三、实践的观点1、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基本特点2、实践和认识的关系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3、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飞跃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4、真理:客观性;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
四、实事求是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五、生产力是最革命因素的观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六、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的观点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群众路线——党的根本路线——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八、阶级的观点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九、资本主义一定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观点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2、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剩余价值规律3、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条件:人(工人阶级)、财(社会财富)、物(社会化大生产)十、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高理想的观点1、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3、共产主义的性质:①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②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③经济的计划调节管理和商品经济的消失;④阶级的消灭和国家自行灭亡;⑤精神境界极大提高;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⑦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马哲》第四章: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规划的

发展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的上升运动,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 中,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则不符合客观规律,其存在和发展必 然会受到限制并逐渐走向灭亡。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总结词
发展的前进性是指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则是指发展道路的迂回曲折。
可能和现实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 的范畴,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趋势,现实性则 是指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
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可 能性包含着现实性,是现实性的前提和发展趋势;现实性也 包含着可能性,是可能性的发展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性相 互依存、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基本形式和过程。
详细描述
质量互变规律指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再由质变到量变的循环往复 的过程。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质变则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在质变过程中,事物会突破原有状态,产生新的性质和特点。
否定之否定规律
总结词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必然和偶然
必然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趋势,是一定会出现的现象;偶然性则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可能出现, 也可能不出现,具有多种可能。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必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趋势,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前途 和方向,偶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依存,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的必然性,也没有 脱离必然性的纯粹的偶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03 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总特征)●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三大规律(规律揭示发展)●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五对范畴(范畴揭示联系)一、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唯物辩证法第一个特征1、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联系的定义:事物和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2)联系的普遍性: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任何事物的内部和外部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任何事物都是整个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环节,没有孤立的事物。
2、联系的多样性,过程性(条件性)(1)多样性:直接、间接(2)过程性①定义:有关系的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做任何事情都要把他们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去考察,了解过去,总结现在,预测未来。
3、普遍联系和系统(1)系统的定义:系统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2)系统的特征(选择):①整体性——基本特征②结构性(有序性)③层次性,开放性(3)学习系统论的意义要求我们用整体论的观点来认识事物,正确地处理好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依赖于部分,只有深入地认识部分才能清晰地把握整体。
②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了整体的部分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性质和功能,所以部分又依赖于整体。
只有在总体中才能认识部分。
注意材料:离开人体的手就不称其为手。
(二)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1、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发展是指具有前进性质的运动,是事物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的上升过程。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当前来看,发展的本质是创新。
2、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1)新旧事物的涵义:(错误命题: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所以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
)新生事物指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而旧事物是指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区分两者的根本出路在于标志是看其是否符合发展的必然性,是否符合发展的必然趋势。
联系和发展的三大基本规律PPT课件

否定之否定规律
揭示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 前进性,帮助人们认识事 物发展的螺旋式上升和波 浪式前进。
三大基本规律在改造世界中应用
对立统一规律
指导人们在实践中正确处理矛盾, 推动事物向有利方向发展。
质量互变规律
指导人们在实践中注重量的积累, 抓住时机促进事物的质变。
否定之否定规律
指导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 训,实现自我否定和超越。
矛盾决定发展方向
事物发展的方向取决于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主要矛 盾决定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
矛盾在发展中的转化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推动着事 物由量变到质变、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05 辩证否定观与革命批判精 神培养
辩证否定观内容阐述
01
02
03
含义
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 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 己发展自己。
普遍联系在人类社会中应用
人类社会中的联系更加复杂多样,包括经济联系、政治联系、文化联系 等。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必须注重分析和把握各种社会联系,以更好地推动社 会发展。
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各国可以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世界和 平与发展。同时,普遍联系原理也提醒人们要警惕和防范各种风险和挑 战,保持战略定力,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和多样性等特点,人们可以通过 分析和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来认
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普遍联系在自然界中体现
自然界中的事物之间存在着广 泛的联系,如生物链、食物链、 生态平衡等。
自然界中的联系是客观的、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必 须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发 展。
通过研究和掌握自然界中的联 系,人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自然 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 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联系和发展的三大基本规律

非基本矛盾
重点论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肯定方面 否定方面
矛盾主要方面 矛盾次要方面
两点论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1)相互连接: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个 性中包含共性。
B
ABD
BCDE
BCE
ABE
(2)相互对立:共性不能包含个性的 所有内容。
B
B—AD B—CDE B—CE
B—AE
(3)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分是相对的,它 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矛 盾问题的精髓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对立 统一的关系,即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 的辩证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 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每
一事物自始至终的发展过程中。
2、矛盾的特殊性 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侧面、
每一阶段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
联系和发展的三大基本规律
一、对立统一规律 二、质量互变规律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和实 质内容,也是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对立统一规 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征性的辩证关系是矛盾 问题的精髓
2、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状态。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 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质变与量变的形式
量变有两种形式:
一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二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顺序和结构方 式上的变化。
马哲第六章: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六章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一、对立统一规律(一)何为矛盾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是用来表达、说明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本质的概念。
(过程:存在——非存在,有——无,肯定——否定;关系范畴;辩证矛盾不同于逻辑矛盾)(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概念(1)同一性矛盾着的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性质。
第一,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思维和存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第二,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转化(生死、理想与现实......)(2)斗争性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属性,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趋势。
(生-死、强-弱,主体-客体,个体-类(我、我们))2.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关系(1)两种相反的属性;(2)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没有斗争性也就没有同一性。
矛盾双方的统一是对立中的统一,对立是同一中的对立。
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
同一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具体的同一,而非“抽象的同一”。
②矛盾的斗争性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
没有本质上的联系,无所谓斗争。
“他物是作为自己的他物”。
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秘密,就在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相互作用。
“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个瞬间都既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在每一个瞬间都,它消化着外界供给的物质,并排泄出其他物质;在每一瞬间,它的机体中都有细胞在死亡,也有新的细胞在形成;经过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这个机体的物质便完全更新了,由其他物质的原子代替了,所以,每个有机体永远是它本身,同时又是别的东西。
在进行较精确的考察时,我们也发现,某种对立的两极,例如正和负,既是彼此对立的,又是彼此不可分离的,而且不管它们如何对立,它们总是互相渗透的。
”——恩格斯《反杜林论》再思“飞矢不动”:运动就是联系!“运动本身是一切存在的东西的辩证法”列宁:“这就是辩证法的实质。
对立面的统一,同一这个公式正是表现这个实质。
”——《哲学笔记》当我们一般地说到运动时,我们总是这样说:物体在这一个地点,然后走向另一个地点。
第三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内—深度的标志,对事物程度,等级的规定,不能用机械来计算。
外—广度的标志,是对事物存在的范围,规模的规定,可以用机械计算。
(3)把握量的方法论意义
△是认识事物深化和精确化的标志。
△是制定执行方针的重要环节。
三、量变、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1、量变
(1)定义:事物的量的规定的变化,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加及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排列次序上的变化。
(2)量变的表现:统一、相持、平衡、静止等非根本性质的变化。
a.空间范围的扩大或缩小
b.速度的快慢
c.位置的移动
△量和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量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不会改变事物的存在,不同质有不同的量,表示同质事物之间的关系。
△量具有可比较性,表示同质事物之间的关系。
△量的规定性的多样的,事物每一方面的质都有与之相对的量
人的自然质—身高、体重、年龄
人的社会质—思想水平、文化程度、社会关系
“除了外界物体的大小、形状、数量、运动的快、慢以外,我从不向它们要求任何其它的东西。”
(2)霍布斯: 把事物质的差别,仅仅归结为形状、大小、单纯量的差别,否定事物质的多样性。
(3)笛卡尔:物质或物体的本性只在于它是一个具有长、宽、高三量向的实体。
(4)斯宾诺莎:本质与事物的存在是同一的,有质就有事物。
②是制定正确方针政策的前提,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
③定性分析方法是重要的工作方法。
2、量
(1)含义: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事物成份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定性。
(2)正确理解和把握事物的量
△量的规定是客观的,是与事物相联系的,量总是一定事物的量,纯粹的量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同样没有量的事物也是不存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事物的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是(C )。
A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也决定内容
B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消极服从于内
容
C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D 、形式决定内容,内容反作用于形式
2、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的是D )。
A 、时间、空间可以离开物质自己运动
B 、时间、空间不随物质运动的速度而变化
C 、时间、空间是主观精神的表现形式
D 、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
3、事物的联系和运动的关系是(D )。
A 、先有联系、后有运动
B 、先有运动、后有联系
C 、运动构成联系
D 、联系构成运动
4、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 B)。
A 、由偶然向必然转化
B 、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C 、由简单向复杂转化
D 、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
5、事物螺旋式发展的基本趋势是(A )。
A 、上升性
B 、重复性
C 、回复性
D 、循环性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掌握可能性与现实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在于(ABCD )。
A 、明确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
B 、坚持一切从现实出发,而不是从可能性出发
C 、做到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
D 、努力创造有利的条件,争取使好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
E 、从主观愿望出发,凭想当然、凭感觉地去办事
2、事物的联系是复杂性多样的,它们分别是( ABCDE)。
A 、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B 、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C 、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D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E 、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
3、看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AE ).
A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 、两点论和均衡论的统一
C 、一点论和重点论的统-
D 、一点论和均衡论的统-
E 、既要全面,又要抓重点
4、本质是( ABCDE)。
A 、事物的根本性质
B 、组成事物的各个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C 、一事物具有质的规定性的内在根据
D 、由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特殊矛盾决定的
E 、事物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规律性的综合
5、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是(CE)。
A 、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错误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