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庄子》选读四尊生自主检测与反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第5单元庄子蚜第4课尊生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

高中语文第5单元庄子蚜第4课尊生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

第4课 尊生1.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A .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正) B .遂.不受(于是,就) C .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疑问代词,什么,哪里) D .若.将比予于文木邪(代词,你) 【解析】 且:将要。

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 )A .⎩⎪⎨⎪⎧ 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 B .⎩⎪⎨⎪⎧ 而不以.害其生不以.所用养害所养 C .⎩⎪⎨⎪⎧ 犹之.可也勿言之.矣 D .⎩⎪⎨⎪⎧ 自掊击于.世俗者也若将比予于.文木邪【解析】 A 组,音节助词,无实义/代词,他的;B 组,均为介词,因为;C 组,音节助词,无实义/代词,代“栎树”;D 组,介词,被/介词,跟。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 )A .夫大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 B .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 C .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D .虽富贵不以养伤.身 【解析】 A 项中“尊”应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有“把……看得尊贵”之意,而B 、C 、D 三项中“苦”“累”“伤”均为使动用法、有“使……受苦”“使……劳累”“使……受伤”之意。

4.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为( A )A .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

(虽然,我碰巧有很厉害很顽固的病,正将治疗它,没空儿治理天下啊)B .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

(所以天下是最珍贵的器物,却不拿它来交换生命)C .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

(冬天穿用毛兽皮做的衣服,夏天穿葛布衣服)D .秋收敛,身足以休食。

(秋天收获敛藏,身子骨足能得到休息安养)【解析】 虽然:虽然这样,但是……。

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 .本文两则短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尊生”的主旨。

B.第一则短文主要是讲要珍视自己的生命,第二则短文主要是讲要珍重他人的生命。

C.庄子借栎社树之口,阐述了自己的思想主张:人与人之间应相互尊重,彼此信赖,平等往来。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庄子》选读三东海之大乐自主检测与反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庄子》选读三东海之大乐自主检测与反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东海之大乐自主检测与反馈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不足以举.其大 举:拿、用 B .而水弗为加.益 加:更加、愈加 C .且夫擅.一壑之水 擅:占有、据有 D .是直.用管窥天 直:仅仅、只不过 答案 A解析 举:全、尽。

2.下列各句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 .百川灌河B .乃知尔丑C .是非坎井之蛙与D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答案 D解析 A 项“河”,古义:黄河。

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或指银河系。

B 项“丑”,古义:鄙陋。

今义:丑陋、不好看(跟“美”相对);叫人厌恶或瞧不起的;不好的、不光彩的事物;坏、不好。

C 项“是非”,古义:是,这;非,不是。

今义:事理的正确和错误或口舌。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B.⎩⎪⎨⎪⎧ 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不知何时已而不虚.C.⎩⎪⎨⎪⎧ 方存乎见少.少.仲尼之闻D.⎩⎪⎨⎪⎧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答案 D解析 A 项听说/知识、见闻。

B 项通“墟”,处所,所居之地/空虚。

C 项不多/看不起、轻视。

D 项都译为“穷尽”。

4.下列“之”字按其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泾流之.大 ②两涘渚崖之.间 ③野语有之.曰 ④我之.谓也 ⑤少仲尼之.闻 ⑥轻伯夷之.义者 ⑦睹子之.难穷也 ⑧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⑨大方之.家 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B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C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D .①③/④/②⑤⑥⑦⑧⑨答案 D解析 分类依次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的。

5.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②以为莫己若者 ③莫大于海④自以比形于天地 ⑤而受气于阴阳 ⑥我之谓也⑦闻道百 ⑧又奚以自多A .①③⑤/⑦/②④/⑥⑧B .①④⑥/⑤⑦/③/②⑧C .①④/②⑥⑧/③⑤/⑦D .②④⑥/⑤⑦/①/③⑧答案 C解析①④被动句,②⑥⑧宾语前置句,③⑤介宾短语后置句,⑦定语后置句。

2018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二 自主检测与反馈 Word版含答案

2018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二 自主检测与反馈 Word版含答案

自主检测与反馈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①而后乃今培风②小知不及大知③覆杯水于坳堂之上④此小大之辩也⑤而征一国者⑥而御六气之辩A.①②④⑥B.①③⑤⑥C.②④⑤D.②④⑤⑥答案 B解析①“培”通“凭”。

②“知”通“智”。

④“辩”通“辨”。

⑤“而”通“能”。

⑥“辩”通“变”。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B.三飡而反,腹犹果然..C.则其负大舟也无力..D.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答案 C解析C项古今义均为“没有力气,没有能力”。

A项古义:不超过。

今义:用在形容词性的词组或双音节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最高。

B项古义:饱的样子。

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D项古义:错综华美的色彩以及花纹。

今义: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

泛指著作。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去以.六月息者也A.生物之以.息相吹也B.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C.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D.奚以.知其然也答案 D解析D项与例句均为“凭”。

A项用。

B项把。

C项目的连词,来。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是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B.南.冥者,天池也C.而后乃今将图南.D.晋军函陵,秦军汜南.答案 C解析名词作动词,往南飞。

5.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物莫之伤”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两句的句式特点相同。

B.“以盛水浆”与“以说吴王”均是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以”后的宾语。

C.“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与“南冥者,天池也”都是判断句。

D.“吾闻言于接舆”与“去以六月息者也”均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 C解析C项前一个句子是一般陈述句。

A项均属于否定陈述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B项均省略了介词“以”后的宾语。

D项均为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尊生测试题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尊生测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测试卷四、尊生庄子申明生命至高无上的价值,任何东西都不能也不应该损害和拖累生命,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生命。

庄子表明了生命的独立性,生命不能成为某种工具。

在整篇文章中庄子张扬了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美字体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赏美文永远的庄子佚名你幽默,你滑稽,同时也是个大散文家、大哲学家。

在你浪漫的笔下,蝉、麻雀、斑鸠、甲鱼、虾个个都会说话,还个个都是讲故事、辩道理的高手;在你诙谐的笔下,许多哲学的大思想、大观点都轻轻松松地表现了出来,而且非常生动。

你是个“真人”,不埋怨、不夸耀、不强求,不因事情顺利就自鸣得意,不为事情有差失而追悔丧气。

你内心平静,不以物喜,不以物忧,不求美食,不慕虚荣,精神旷达,自然而然之。

你告诉人们,人生只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只有生命,和生命有任何抵触的东西,都是违背天道的。

稍微知道点历史的人都应该知道,你生活在战国时代,通俗一点讲就是许多国家互相混战的时代,那时,周王朝已经衰微,成了摆设,而诸侯并起,纷争连年,各国为争夺土地和人口不惜任何代价,在这时,他们认识到人才的重要作用,于是,就厚招饱学之士,欲为己用,以达到图强争霸的目的。

因此,各种学说纷纷而起,为救世除弊而穷竭神虑。

不过,这些学说大多数都是人与人争斗的产物,是诸侯标榜自己的政治工具。

只有你,也只有你,远离污浊的乱世,远离纷扰的人群,向这个攻伐杀戮的社会要自由,向这个明争暗斗的社会要清净。

你得到了,因此,你“无用而用”,你得到了,因此,你“安时处顺,哀乐不入”。

人,生来就这样,本来也该这样。

生身是父母,生死是自身,夭折多血泪,天年平安,何尝不是人生的大价钱呢?这些,从人生的本来意义上讲,回到了贵真全性的品格;让身心劳苦的肉体和灵魂得到了解脱和拨正。

如此,你就成了后世文人逍遥飘逸的榜样,成了隐者的楷模。

山风吹动,一望无涯;林涛摇响,碧空万里。

你同于天,看苍穹间的云卷、云翻,涤荡心灵,有仙韵,有诗意,你解脱了;你同于地,任哭、任笑、任啸,与野鹤做伴,鱼虾为舞,有情调,有幽蕴,忘却尘事烦恼……在这样寂静的夜里,我仿佛又看到了两千多年前的那个下午,落日在你的身后,似如血之辉,你依然一个人踽踽独行,正穿过薄薄的花香和厚厚的风尘,缝合一颗颗苦悲的心灵。

高中语文 第5单元《庄子》选读 4 尊生课时作业 新人教

高中语文 第5单元《庄子》选读 4 尊生课时作业 新人教

尊生 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见利轻亡其身B .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C .事之以皮帛而不受D .女将恶乎比予哉【解析】 A 项“亡”通“忘”,B 项“旁”通“方”,D 项“女”通“汝”。

【答案】 C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其高临.山 临:俯视。

B .弟子厌.观之 厌:厌恶。

C .因杖.策而去之 杖:拐杖。

D .实.熟则剥 实:确实。

【解析】 B 项“满足”,C 项“以……为拐杖”,D 项“果实”。

【答案】 A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 B.⎩⎪⎨⎪⎧而不以.害其生不以.所用养害所养 C.⎩⎪⎨⎪⎧ 犹之.可也勿言之.矣 D.⎩⎪⎨⎪⎧ 自掊击于.世俗者也若将比予于.文木邪【解析】 A 项音节助词,无实义/代词,他的;B 项均为介词,因为;C 项音节助词,无实义/代词,代“栎社树”;D 项介词,被/介词,跟。

【答案】 B4.下列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 B .匠伯不顾..C .遂行不辍..D .秋收敛..,身足以休食 【解析】 A 项“至于”古义为到达,今义表示另提一事;B 项“不顾”古义为不回头看,今义为不照顾;D 项“收敛”古义为收获敛藏,今义为(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

【答案】 C5.从文言句式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A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B .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C .之二虫又何知D .吾何以天下为哉【解析】 B 项为判断句,A 、C 、D 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

【答案】 B6.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心意自得。

(2)以为舟则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自主检测 第五单元四尊生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自主检测 第五单元四尊生

自主检测与反馈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其高临.山 临:俯视 B .弟子厌.观之 厌:厌恶 C .因杖.策而去之 杖:拐杖 D .实.熟则剥 实:确实 答案 A解析 B 项应为“满足”。

C 项应为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拐杖。

D 项应为名词,果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 B.⎩⎪⎨⎪⎧而不以.害其生不以.所用养害所养 C.⎩⎪⎨⎪⎧犹之.可也勿言之.矣 D.⎩⎪⎨⎪⎧自掊击于.世俗者也若将比予于.文木邪 答案 B解析 B 项均为介词,因为。

A 项音节助词,无实义/代词,他的。

C 项音节助词,无实义/代词,代“栎社树”。

D 项介词,被/介词,跟。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夫大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B.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C.虽贫贱不以利累.形D.虽贵富不以养伤.身答案A解析A项“尊”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看得尊贵。

而B、C、D三项“苦”“累”“伤”均为使动用法,“使……受苦”“使……劳累”“使……受伤”。

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B.女将恶乎比予哉C.小枝泄D.自掊击于世俗者也答案D解析A项“旁”通“方”,将近、大约。

B项“女”通“汝”,你。

C项“泄”通“抴”,拖,用力拉。

5.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事之以犬马而不受B.遂成国于岐山之下C.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D.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答案C解析C项为宾语前置句。

A、B、D三项均为介宾短语后置句。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国虽小,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其车足以乘天下之贤者,其财足以礼天下之贤者。

与天下之贤者为徒,此文王之所以王也。

今虽未能王,其以为安也,不亦易乎!此赵宣孟之所以免也,孟尝君之所以却荆兵也。

古之大立功名与安国免身者,其道无他,其必此之由也。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案:第五单元四、尊 生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案:第五单元四、尊 生含答案

四尊__生对应学生用书P98[基础·夯实]一、识记字音1.葛(chī)2。

亶.父(dǎn) 3.邠.(bīn)4.岐.山(qí) 5。

栎.树(lì)6。

棺椁.(ɡuǒ)7.液(mán) 8.虫蠹.(dù) 9.柤.(zhā)10..果蓏.(luǒ) 11.掊.击(pǒu) 12。

几.死(jī)二、通假字1.大王亶父居邠.同豳2.见利轻亡.其身通忘,忘记3.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通方,将近,大约4.女.将恶乎比予哉通汝,你5.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属同楂,山楂6.实熟则剥.通扑,击打7.小枝泄.通抴,拖,用力拉三、古今异义,我适有幽忧之病1.虽然..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2.故天下大器也..古义:最珍贵的器物今义:能担当重任的人物3.冬日衣皮毛..古义:用毛兽皮做的衣服今义:带毛的兽皮的总称;比喻事物的浅层或表面曲辕4.至于..古义:到达今义:表另提一事的介词5.匠伯不顾..古义:不转头看今义:不照顾,不考虑6.秋收敛..古义:收获敛藏今义:减弱或消失7.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四、一词多义1.适错误!2.作错误!3.去错误!4.事错误!5.以错误!6.且错误!五、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冬日衣.皮毛衣:穿2.是不材.之木也材:成材3.虽贫贱不以利.累形利:追逐利益(二)动词的使动用法1.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杀:使……被杀2.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终:使……终(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1.虽贫贱不以利累.形累:使……受累2.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苦:使……受苦六、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是不材之木也(“也"表示判断)2.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者也”表示判断)(二)被动句1.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杀”为语意上的被动,使……被杀害)2.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杀”为语意上的被动,使……被杀害)(三)省略句1.而不以(之)害其生(“以”后省略代词“之")2.子皆勉居(于之)矣(“居”后省略“于之")(四)状语后置1.逍遥于天地之间(“于天地之间"作状语,后置)2.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乎俗”作状语,后置)3.若将比予于文木邪(“于文木”作状语,后置)(五)宾语前置句吾何以天下为哉(“何"作“以"的宾语,前置)[课文·译注](1)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而心意自得。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5单元《庄子》选读四尊生落实提升训练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5单元《庄子》选读四尊生落实提升训练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四 尊生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弟子厌.观之 厌:满足 B .遂成国.于岐山之下 国:国家 C .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 旁:通“方” D .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 杀:使动用法,使……被杀【解析】 B 项,国:国都。

【答案】 B2.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因杖.策而去之 A .籍.吏民,封府库 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 .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D .我得兄.事之 【解析】 D 项,名词作状语,例句与其他三项为名词作动词。

【答案】 D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 B.⎩⎪⎨⎪⎧而不以.害其生不以.所用养害所养 C.⎩⎪⎨⎪⎧犹之.可也勿言之.矣 D.⎩⎪⎨⎪⎧自掊击于.世俗者也若将比予于.文木邪 【解析】 A 项,音节助词,无实义/代词,他的;B 项,均为介词,因为;C 项,音节助词,无实义/代词,代“栎社树”;D 项,介词,被/介词,跟。

【答案】 B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 .夫大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B .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 C .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D .虽贵富不以养伤.身 【解析】 A 项,“尊”应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有“把……看得尊贵”之意,而B 、C 、D 三项中“苦”“累”“伤”均为使动用法,有“使……受苦”“使……劳累”“使……受伤”之意。

【答案】 A5.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事之以犬马而不受B .遂成国于岐山之下C .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D .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解析】 A 、B 、D 三项均为介宾短语后置句,C 项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 C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①者承.蜩②,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生自主检测与反馈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其高临.山 临:俯视 B .弟子厌.观之 厌:厌恶 C .因杖.策而去之 杖:拐杖 D .实.熟则剥 实:确实 答案 A解析 B 项应为“满足”。

C 项应为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拐杖。

D 项应为名词,果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 B.⎩⎪⎨⎪⎧而不以.害其生不以.所用养害所养 C.⎩⎪⎨⎪⎧ 犹之.可也勿言之.矣D.⎩⎪⎨⎪⎧ 自掊击于.世俗者也若将比予于.文木邪答案 B解析 B 项均为介词,因为。

A 项音节助词,无实义/代词,他的。

C 项音节助词,无实义/代词,代“栎社树”。

D项介词,被/介词,跟。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夫大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B.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C.虽贫贱不以利累.形D.虽贵富不以养伤.身答案 A解析A项“尊”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看得尊贵。

而B、C、D三项“苦”“累”“伤”均为使动用法,“使……受苦”“使……劳累”“使……受伤”。

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B.女将恶乎比予哉C.小枝泄D.自掊击于世俗者也答案 D解析A项“旁”通“方”,将近、大约。

B项“女”通“汝”,你。

C项“泄”通“抴”,拖,用力拉。

5.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事之以犬马而不受B.遂成国于岐山之下C.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D.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答案 C解析C项为宾语前置句。

A、B、D三项均为介宾短语后置句。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国虽小,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其车足以乘天下之贤者,其财足以礼天下之贤者。

与天下之贤者为徒,此文王之所以王也。

今虽未能王,其以为安也,不亦易乎!此赵宣孟之所以免也,孟尝君之所以却荆兵也。

古之大立功名与安国免身者,其道无他,其必此之由也。

堪士不可以骄恣屈也。

昔赵宣孟之绛,见骫[注]桑之下有饿人卧不能起者,宣孟止车,为之下食,再咽而后能视。

宣孟问之曰:“女何为而饿若是?”对曰:“臣宦于绛,归而粮绝,羞.行乞而憎自取,故至于此。

”宣孟与脯二,拜受而弗敢食也。

问其故,对曰:“臣有老母,将以遗之。

”宣孟曰:“斯食之,吾更与女。

”乃复赐之脯二束,与钱百,而遂去之。

处二年,晋灵公欲杀宣孟,伏士于房中以待之。

因致酒于宣孟。

宣孟知之,中饮而出。

灵公令房中之士疾追而杀之。

一人追疾,先及宣孟之面,曰:“嘻!君舆!吾请为君反死。

”宣孟曰:“而名为谁?”反走对曰:“何以名为?臣骫桑下之饿人也。

”还斗而死。

宣孟遂活。

此《书》之所谓“德几无小”者也。

宣孟德一士,犹活其身,而况德万人乎?故诗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人主胡可以不务哀士?士其难知,唯博之为可。

博则无所遁矣。

孟尝君于薛,荆人攻之。

淳于髡为齐使于荆还反过于薛孟尝君令人礼貌而亲郊送之谓淳于髡曰:“荆人攻薛,夫子弗为忧,吾无以复侍矣。

”淳于髡曰:“敬闻命矣。

”至于齐,毕报,王曰:“何见于荆?”对曰:“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

”王曰:“何谓也?”对曰:“薛不量其力,而为齐先王立清庙。

荆固而攻薛,薛清庙必危,故曰薛不量其力,而荆亦甚固。

”齐王知颜色,曰:“嘻!先君之庙在焉。

”疾举兵救之,由是薛遂全。

故善说者,陈.其势,言其方,见人之急也,若自在危厄之中,岂用强力哉?强力则鄙矣。

说之不听也,任不独在所说,亦在说者。

(选自《吕氏春秋·报更》,有删改)注骫(wěi):弯曲。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食:供养B.羞.行乞而憎自取羞:使……羞C.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宁:安宁D.故善说者,陈.其势,言其方陈:陈述答案 B解析羞:以……为羞。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淳于髡为齐/使于荆还/反过于薛/孟尝君令人礼貌而亲郊送之/B.淳于髡为齐/使于荆还反过于薛/孟尝君令人礼/貌而亲郊送之/C.淳于髡为齐使于荆/还反/过于薛/孟尝君令人礼貌而亲郊送之/D.淳于髡为齐使于荆/还反过于薛/孟尝君令人礼/貌而亲郊送之/答案 C解析“淳于髡为齐使于荆”意思是“淳于髡为齐国出使到楚国去”,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A、B两项。

“还反过于薛”中“还反”意思是“返回的时候”,应该断开,故排除D项。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即使小,只要用钱财对待天下的贤士,国家就会安定,百姓也会免除灾祸。

B.在去绛的路上,赵宣孟遇到一个饿倒的人,赵宣孟不仅给了他食物充饥,还给了他肉干和钱财。

C.孟尝君对淳于髡以礼相待,后来在淳于髡的劝说下,齐国出兵保全了薛国。

D.齐国出兵的原因,不仅是为了救薛国,更是为了保护在薛国的齐先王宗庙。

答案 A解析“钱财”之说不全面,文中无“百姓也会免除灾祸”之说。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以名为?臣桑下之饿人也。

”还斗而死。

宣孟遂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说之不听也,任不独在所说,亦在说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为什么问名字呢?我是弯曲的桑树下饿倒的那个人。

”他返回身去与兵士搏斗而死。

赵宣孟于是得以活命。

(2)劝说而不被听从,责任不单单在被劝说的人,也在劝说者自己。

参考译文国家即使小,它的粮食也足以供养天下的贤士,它的车辆也足以乘载天下的贤士,它的钱财也足以礼遇天下的贤士。

与天下的贤士为伍(成为一类人),这是周文王称王的原因。

现在虽然不能称王,用它来安定国家,不也容易做到吗!与贤士为伍,这是赵宣孟免于被杀、孟尝君使楚军退却的根本原因。

古代建立功名和安定国家、免除自身灾难的人,没有别的途径,必定是遵循这个准则。

贤士不可以用高傲的姿态使他受到屈辱。

从前赵宣孟将要到蓟国国都绛邑去,看见一棵弯曲的桑树下有一个饿倒躺在那里起不来的人,赵宣孟停下车,让人给他食物吃,他咽下两口后就能睁开眼看了。

赵宣孟问他:“你为什么饿到这种地步?”他回答说:“我在绛给人做仆人,回家的路上断了粮,以去乞讨为羞,又厌恶私自拿取别人的食物,所以才饿到这种地步。

”赵宣孟给了他两块干肉,他拜着接受了却不敢吃。

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家有老母亲,我想把这些干肉留给她。

”赵宣孟说:“你全都吃了它,我另外再给你。

”于是又赠给他两捆干肉,一百枚钱,就离开了。

过了两年,晋灵公想杀死赵宣孟,在房中埋伏了士兵等待赵宣孟到来。

晋灵公趁机请赵宣孟饮酒。

赵宣孟知道了晋灵公的意图,酒喝到一半就走了出去。

晋灵公命令房中的士兵赶快追上去杀死他。

有一个人追得很快,先追到赵宣孟跟前,说:“喂!您快上车逃走!我愿为您回去拼命。

”赵宣孟说:“你叫什么名字?” 他反身快跑回答说;“为什么问名字呢?我是弯曲的桑树下饿倒的那个人。

”他返回身去与兵士搏斗而死。

赵宣孟于是得以活命。

这就是《尚书》上所说的“恩德再微也无所谓小”的意思。

赵宣孟对一个人施恩德,尚且能使自身活命,更何况对万人施恩德呢?所以《诗经》上说:“雄赳赳的武士,是公侯的屏障。

”“人才济济,文王因此安宁。

”君主怎么可以不致力于爱怜贤士呢?贤士是很难了解到的,只有广泛地寻求才可以。

广泛地寻找就不会失掉了。

孟尝君在薛国的时候,楚国人攻打薛国。

淳于髡为齐国出使到楚国去,返回的时候,经过薛国。

孟尝君让人以礼相待并亲自到郊外送他,对淳于髡说:“楚国人攻打薛国,如果先生您不为此担忧,我将没有办法再侍奉您了。

”淳于髡说;“我听从您的吩咐。

”到了齐国,禀报完毕,齐王说:“到楚国见到了什么?”淳于髡回答说:“楚国很贪婪,薛国也不自量力。

”齐王说:“为什么这样说呢?”淳于髡回答:“薛国不自量力,给齐先王立了宗庙。

楚国贪婪而攻打薛国,薛国的宗庙必定危险,所以说薛国不自量力,楚国也太贪婪。

”齐王变了脸色,说:“哎呀!先王的宗庙在那里。

”于是赶快派兵援救薛国,因此薛国才得以保全。

所以善于劝说的人,陈述形势,讲述主张,看到别人危急,就像自己处于危难之中,哪里用得着极力劝说呢?极力劝说就鄙陋了。

劝说而不被听从,责任不单单在被劝说的人,也在劝说者自己。

三、语言表达10.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一位作家的作品,写一段话,要求句式与示例相同。

庄周的《庄子》,是清亮通透的河,可以摆渡迷惑的众生,能够觅得源于道家经典的人生微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一)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儒林群丑的图,可以警醒迷途的士子,能够打破源自科举制度的思想禁锢。

(示例二)梭罗的《瓦尔登湖》,是纯洁安静的雪,可以清凉燥渴的灵魂,能够听见来自纯粹生命深处的自然歌吟。

11.下面是某机构人才招聘面试流程图,请用简洁的文字将流程表述出来,不超过8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考生抽签后进入考场面试。

先进行个人答辩,考生面试答题后由评委打分;再进行组内展示,考生个人陈述、自由讨论后评委打分。

最后确认成绩,面试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