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选读纲要

合集下载

庄子选读纲要(繁体)

庄子选读纲要(繁体)

莊子選讀綱要參考書目注釋部分:1、郭象注、成玄英疏:《南華真經注疏》(曹礎基、黃蘭發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82、林希逸撰、周啟成校注:《莊子鬳齋口義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73、焦竑撰:《莊子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58冊,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4、釋德清撰:《莊子內篇注》(黃曙輝點校),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5、王夫之撰:《莊子解》,《船山全書》第13冊,長沙,嶽麓書社,19926、宣穎撰:《南華經解》(曹礎基點校),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87、郭慶藩撰:《莊子集釋》(王孝魚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38、王先謙撰:《莊子集解》(內附:劉武撰《莊子集解內篇補正》。

沈嘯寰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79、胡遠濬撰:《莊子詮詁》(吳光龍點校),合肥,黃山書社,199610、劉文典撰:《莊子補正》(趙鋒、諸偉奇點校),合肥/昆明,安徽大學出版社、雲南大學出版社,199911、張默生原著、張翰勳校補:《莊子新釋》,濟南,齊魯書社,199312、錢穆撰:《莊子纂箋》,《錢賓四先生全集》第6冊,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13、關鋒撰:《莊子內篇譯解和批判》,北京,中華書局,196214、陳鼓應撰:《莊子今注今譯》,北京,中華書局,1983,初版;2009,修訂版15、曹楚基撰:《莊子淺注》,北京,中華書局,2002,修訂版;2007,修訂重排版16、王叔岷撰:《莊子校詮》,北京,中華書局,2007研究部分:1、曹礎基撰:《莊子淺論》,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72、劉笑敢撰:《莊子哲學及其演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3、崔大華撰:《莊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4、陳鼓應撰:《老莊新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5、崔宜明撰:《生存與智慧:莊子哲學的現代闡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6、王德有撰:《以道觀之:莊子哲學的視角》,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7、陳少明撰:《〈齊物論〉及其影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8、王博撰:《莊子哲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9、愛蓮心撰:《嚮往心靈轉化的莊子:內篇分析》(周熾成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10、吳怡撰:《逍遙的莊子》,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緒論:莊子的生平與著作莊子(369BC-286BC),名周,戰國時期宋國蒙人。

庄子选读

庄子选读

《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
庄子者,蒙人也,(1)名周。周尝为蒙漆园 吏,(2)与梁惠王[1]、齐宣王同时。其学无 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 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3)作《渔 父》、《盗跖》、《胠箧》,(4)以诋訿孔 子之徒,(5)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 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6)然善属书离辞, (7)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8)虽当世宿 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 (9)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庄子选读
庄子名言警句
1.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2.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3.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 4.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5.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山木》 6.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 ——《让王》
7.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庄子· 齐物论》 8.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 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 言。——《庄子· 外物》
注(7)[正义]属音烛。离辞犹分析其辞句也。 注(8)[正义]剽,疋妙反。剽犹攻击也。 注(9)[索隐]洸洋音汪羊二音,又音晃养。 亦有本作“漾”字。[正义]洋音翔。己音纪。 注(10)[正义]威王当周显王三十年。 注(11)[索隐]孤者,小也,特也。愿为小豚 不可得也。[正义]不髃也。豚,小猪。临宰 时,愿为孤小豚不可得也。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哲学家, 庄氏,名周,(一说子沐)。汉族,宋国蒙 (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安徽蒙城县) 人。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庄子是我国先 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 和文学家。
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 宋国蒙,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 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 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代表作《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 物论》 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史记》有传。

高中语文 第5单元 《庄子》选读 五 恶乎往而不可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 第5单元 《庄子》选读 五 恶乎往而不可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7
答案:(1)“齐”通“脐”,肚脐 (2)“亡”通“无”,不 (3)“ 县 ” 通 “ 悬 ” , 倒 悬 (4)“ 翅 ” 通 “ 啻 ” , 亚 于 (5)“取”通“娶”,与女子成亲 (6)“知”通“智”,智慧 “规”通“窥”,预测 (7)“滑”通“汩”,乱
8
2.古今异义 (1)其心闲而无.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没有事情 (2)其妻.子.环而泣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21
(4)唯命之从(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伟哉夫造物者(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不爪剪(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课件
高中语文 第5单元 《庄子》选读 五 恶乎往而不可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1
2
五 恶乎往而不可
3
卷首清音 人不过是偶然来到这个世界上走过短暂的一程,一些人把 一生投入到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中,又有一些人生活在对死亡的 忧惧之中,所以很多人失去了应有的快乐幸福,只有淡泊名利、 安时处顺、德性充足才会获得心灵的宁静与超脱,才会“宠辱 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发背,上有五管,颐隐于齐, 腰弓起的背,心、肝、脾、肺、肾五脏比头都高,下巴藏到肚脐
肩高于顶,句赘指天,阴阳之 上了,肩膀高过头顶了,弯曲的颈椎骨指向天空了,阴阳之

《庄子》导读教学大纲

《庄子》导读教学大纲
本科《《庄子》导读》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开课单位
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
《庄子》内篇精读
英文名称
Reading Zhuangzi
教学目的与重点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中国文化经典。一方面把握庄子哲学的内涵,另一方面学会阅读中国文化经典的方法。课Βιβλιοθήκη 负责人陈怡课程类型
□文化素质课√□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其它
教学方式
□讲授为主√□实验/实践为主□专题讨论为主
□案例教学为主□自学为主□其它
授课语言
□中文√□中文+英文(英文授课>50%)
□英文 □其他外语
学分学时
学分
2
总学时
32
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撰写课程论文(50﹪)加考核(50﹪)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中文
外文
教材
陈鼓应《庄子今读今译》
第一讲 《庄子》与经典:什么是经典;为什么要读经典;如何读经典;庄子其人;《庄子》其书;读《庄子》的方法;《庄子》寓言选读
第二讲 《逍遥游》与庄子的人生观:《逍遥游》的涵义;《逍遥游》的结构分析;庄子哲学的核心价值观
第三讲 《齐物论》与庄子的认识论:《齐物论》篇名解析;《齐物论》的结构分析;《齐物论》的核心观点;《秋水》简介
第四讲 《养生主》和庄子的养生之道:《养生主》的核心观点;《达生》简介
第五讲 《人间世》和庄子的处世观;
第六讲 《德充符》和庄子的道德观;
第七讲《大宗师》和庄子的本体论;
第八讲《应帝王》和庄子的政治观。
上课方式:每周一次,一次连续3小时;以讲授为主,间以讨论;提倡独立思考,百家争鸣。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 一、无端崖之辞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 一、无端崖之辞

《无端崖之辞》讲了七个小故事,思想高远,手法奇特。庄子善于 讲故事,他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蕴藏在这些故事里面。庄子善用各种修 辞手法,语言的运用达到炉火纯青之境,尤其善于夸张描写。写意则意 象浑厚,绘景则瑰奇非凡,状物则活灵活现,画人则形神毕现。我们学 习时要重点体味故事的内涵,学习文中的表现手法。
1.词语理解
语言积累
(1)通假字
①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 通“_瞬___”,“__恂__目__”__,__眨__眼__、__眼__睛__转__动___
②牵巨钩, 没而下 通“_陷___”,__沉__陷___ ③骛扬而奋鬐 通“_鳍__”,_鱼__鳍__ ④苍梧已北 同“_以___”,_自____
⑤趣灌渎 通“_趋___”,_趋__向__、__奔__向___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译文:_我__昨__天__来__的__时__候__,__道__中__有__呼__救__的___声__音__。__我__回__头__看__看__路__上__车__ _轮__辗__过__的__小__坑__洼__处__,__有__条__鲫__鱼__在__那__里__挣__扎__。__ (6)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 译文:我__将__要__到__南__方__去__游__说__吴__国__越__国__国__王__,__引__蜀__江__的__水__来__迎__接__你__,__ _行__吧__?__ (7)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译文:我__失__去___了__我__平__日__相__处__的__水__,__我__没__有___安__身__的__地__方__。__眼__下__我__能__ _得__到__斗__升__之__水__就__可__以__活__命__了__。_

知识讲解_《庄子》选读

知识讲解_《庄子》选读

《庄子》选读编稿:李晓旭学习目标1、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通读全文,增加文言积累,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2、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化说理的风格。

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思路纵横、气势非凡、汪洋恣肆的特点,欣赏其浑莽开阔的意境和独具特色的气韵美。

3、能恰当地、一分为二地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庄子(约前369-前286),和孟子同时或稍后,战国中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

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

做过宋国蒙地方的漆园吏。

他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

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这部文献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三个部分(“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

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

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

《庄子》善于虚构,《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庄子的想象力十分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变化,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鲁迅先生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也有人称他的作品是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中独具风格,大量采用并虚构 寓言故事,想象奇特,形象生动。此外,还善于运用各种譬喻,活泼风趣,睿 智深刻。文章随意流出,汪洋恣肆,奇趣横生。总体来说,庄子散文极具浪漫 主义风格,对后世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单元知识树】
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单元概览·知人论世
【先贤金名刺】 庄子: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1.生平简介 庄子生卒年不详,活动年代大约在公元前369年到公元前 286年,名周,字子休,宋国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出身于一 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 多。在诸子百家中,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 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道家史祖老子并称“老庄”。
古今朋友圈】
1.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
——荀子
2.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
言也。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司马迁
3.通天地之统,序万物之性,达生死之变,而明内圣外王之道,上知造物无
物,下知有物之自造也。其言宏绰,其旨玄妙。
2.主要成就 (1)在哲学上,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主张“天人合一” 和“清静无为”。为中国知识分子在人生仕途不顺时,提供了一个心灵避难所; 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出了哲学依据。 (2)文学上,《庄子》汪洋恣肆,意象雄浑,想象奇特,代表了先秦散文的 最高成就。 清朝学者金圣叹把《庄子》《离骚》《史记》《杜工部集》《水浒传》 《西厢记》命名为“六才子书”,《庄子》被排在了第一位。
——晋·郭象
4.(庄子散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鲁迅
5.庄子眼极冷,心肠最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端。虽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先秦诸子散文》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 二、鹏之徙于南冥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先秦诸子散文》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 二、鹏之徙于南冥

• 句式: • 1、南冥者,天池也。 判断句 •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固定句:是…还是… 宾语前置 • 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瘀者。 (否定句动词宾语前置)
• 4、彼且奚适也? 宾语前置
(疑问句动词宾语前置)
尧让天下于许由
• 重点字词
合时宜的 劳: 辛劳 • 时: 做天子 致: 交还 立:
听课文朗读
北冥 鲲鹏 抟 迁徙 坳堂 草芥 夭阏 决起
注意红色字的读音 蜩蝉 tiáo míng
kūn tuán xǐ ào jiè è xuè
舂粮 chōng 蟪蛄 huì gū 大椿 chūn 斥鴳 chì yà n 泠然 líng rè n 万仞 hāo 蓬蒿
第一段
鲲 、鹏 野马、尘埃 大 对比 小 比喻 海运将徙 以息相吹 强调 嘲笑大鹏 反驳 (比喻)行路备粮
《鹏之徙于南冥》 • 重点字词: 记 奋发,奋起 志: 离开 • 怒: 击:击打 去: 到,去 之: 这 凭借 以: 之:到 适: 长 穿越 南: 修: 图: 计划,考虑 绝: 向南飞,名作动 灰心,失望 • 誉 :赞美 劝:努力 非:责怪 沮:
通假字:
通“凭” 飡: 同“餐”反: 通“反” 垂:同“陲” 培: 小大之辩 : 通“辨”,区别、辨别 而: 通“能”,能力 六气之辩: 通“变”
共同进步!

什么才是“逍遥游”

怎样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老庄思想的积极意义:
人们置身于自然社会中,不能不受到客观法 则的限制,这是必然的痛苦,庄子告诉我们安 时处顺,则穷通自乐;人们在蝇营狗苟地追求 名利时,常会扭曲本性、迷失自我,庄子告诉 我们敝屣富贵、淡泊荣利,则能悠游自得。如 果说儒家思想是粮店,是我们立身处世之根本, 那么道家思想就是药店,在我们处于精神困境 中时,不妨去向老庄寻一剂良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选读纲要参考书目注释部分:1、郭象注、成玄英疏:《南华真经注疏》(曹础基、黄兰发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82、林希逸撰、周启成校注:《庄子鬳斋口义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73、焦竑撰:《庄子翼》,《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58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4、释德清撰:《庄子内篇注》(黄曙辉点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王夫之撰:《庄子解》,《船山全书》第13册,长沙,岳麓书社,19926、宣颖撰:《南华经解》(曹础基点校),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7、郭庆藩撰:《庄子集释》(王孝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38、王先谦撰:《庄子集解》(内附:刘武撰《庄子集解内篇补正》.沈啸寰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79、胡远濬撰:《庄子诠诂》(吴光龙点校),合肥,黄山书社,199610、刘文典撰:《庄子补正》(赵锋、诸伟奇点校),合肥/昆明,安徽大学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11、张默生原著、张翰勋校补:《庄子新释》,济南,齐鲁书社,199312、钱穆撰:《庄子纂笺》,《钱宾四先生全集》第6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3、关锋撰:《庄子内篇译解和批判》,北京,中华书局,196214、陈鼓应撰:《庄子今注今译》,北京,中华书局,1983,初版;2009,修订版15、曹楚基撰:《庄子浅注》,北京,中华书局,2002,修订版;2007,修订重排版16、王叔岷撰:《庄子校诠》,北京,中华书局,2007研究部分:1、曹础基撰:《庄子浅论》,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2、刘笑敢撰:《庄子哲学及其演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3、崔大华撰:《庄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4、陈鼓应撰:《老庄新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5、崔宜明撰:《生存与智慧:庄子哲学的现代阐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6、王德有撰:《以道观之:庄子哲学的视角》,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7、陈少明撰:《<齐物论〉及其影响》,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8、王博撰:《庄子哲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9、爱莲心撰:《向往心灵转化的庄子:内篇分析》(周炽成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10、吴怡撰:《逍遥的庄子》,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绪论:庄子的生平与著作庄子(369BC—286BC),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

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

”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癕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

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庄子·列御寇》,郭庆藩撰:《庄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4册,第1049—1050页。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第839页,中华书局,1983。

下简称“陈译”。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为何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

我且南游吴越之土,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庄子·外物》,郭庆藩撰:《庄子集释》,第4册,第920页。

陈译,第205页)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緳係履而过魏王。

魏王曰:“何先生之惫邪?”庄子曰:“贫也,非惫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

……"(《山木》,郭庆藩撰:《庄子集释》,第3册,第687-688页。

陈译,第515页)庄子送葬,过惠子墓,顾谓从者曰:“郢人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徐无鬼》,郭庆藩撰:《庄子集释》,第4册,第843页。

陈译,第641页)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天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嚇我邪?”(《秋水》,郭庆藩撰:《庄子集释》,第3册,第605页.陈译,第442页)或聘于庄子。

庄子应其使曰:“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菽,及其牵而入于太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列御寇》,郭庆藩撰:《庄子集释》,第4册,第1062页.陈译,第850页。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杆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塗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塗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塗中。

"(《秋水》,郭庆藩撰:《庄子集释》,第3册,第603-604页.陈译,第441页。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也;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如太庙。

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其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以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司马迁撰:《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7册,第2145页。

)兹将刘笑敢先生统计的道、德、性、命、精、神、道德、性命、精神这九个词语或概念在九种先秦典籍中出现的情况(次数)表示如下:逍遥游对于什么是“逍遥”,在魏晋时期,就有两种十分著名而又互不相同的解释。

一种是郭象的解释。

郭象说: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间哉?(郭庆藩撰:《庄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1册,第1页)另一种是支道林的解释。

支道林说:夫逍遥者,明至人之心也。

庄生建言大道,而寄旨鹏鷃.鹏以营生之路旷,故失适于体外;鷃以在近而笑远,有矜伐于心内。

至人乘天正而高兴,游无穷于放浪;物物而不物于物,则遥然不我得;玄感不为,不疾而速,则逍然靡不适。

此所以为逍遥也。

若夫有欲当其所足,足于所足,快然有似天真,犹饥者一饱,渴者一盈,岂忘烝尝于糗粮,绝觞爵于醪醴哉?苟非至足,岂所以逍遥乎?(余嘉锡撰:《世说新语笺疏》,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220-221页)文章开头,庄子便编造了一个由大鲲化为大鹏并飞往南冥的寓言,随后又引《齐谐》以及“汤问棘”以证其寓言,是谓寓言之中有重言。

《庄子》曰:“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庄子·杂篇·寓言》)林希逸曰:“此段只是形容胸中之广大之乐,却设此譬喻,其意盖谓人之所见者小,故有世俗纷纷之争,若知天地之外有如许世界,自视其身虽太仓一粒,不足以喻之,戴晋人所谓蜗角蛮触亦此意也。

”(林希逸撰、周启成校注:《庄子鬳斋口义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7,第2页) 大鹏并不逍遥。

曾运乾先生曰:“彼大鹏必抟扶摇,一待也;海运必以六月息,二待也;九万里之积风,三待也;背负青天莫之夭阏,四待也。

其所待者四,尚何逍遥之有乎?”(杨树达撰:《曾运乾传》,载曾运乾撰《音韵学讲义》,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卷首)水不深,其载大舟也无力;风不厚,其负大翼也无力。

无大风,则大鹏难以起飞。

此即支道林所谓“鹏以营生之路旷,故失适于体外”(余嘉锡撰:《世说新语笺疏》,第220-221页) 蜩与学鸠之讥大鹏,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此即支道林所谓“鷃以在近而笑远,有矜伐于心内"(余嘉锡撰:《世说新语笺疏》,第220-221页)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亦与蜩、鷃、学鸠同。

宋荣子、列子,虽与众人异,然亦非逍遥者也.潘雨廷先生曰:“宋荣子者,明其小而去之,惜尚未树于大也;列子者,大而犹有所待者也。

”(潘雨廷撰《庄子析文》,《易与佛教·易与老庄》,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71页)王夫之曰:自“知效一官"以上,三絫而乃逰无穷。

前三者,小大有殊而各有穷也。

穷则有所不逍,而不足以及遥矣。

视一乡一国之知行,则见为至人:彼之所不至者多;而此皆至也。

视宋荣子则见为神人:彼于分有定,于境有辨,以形圉而不以神用;而忘分忘辨者,不测之神也。

视列子则见为圣人:彼待其轻清而遗其重浊,有所不极;若逰无穷者,尘垢糠粃皆可御,而不必泠然之风,则造极而圣也。

于乡国见其功名,唯有其己;内外定、荣辱辨,乃以立功;御风者,去己与功而领清虚之誉、远垢浊之讥,自著其名而人能名之。

(王夫之撰:《庄子解》,《船山全书》,长沙,岳麓书社,1992年,第13册,第86—87页)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乘天正、御六气者,乘化也。

乘化者,顺化也,顺其自然也。

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成玄英曰:“至言其体,神言其用,圣言其名。

故就体言至,就用言神,就名言圣,其实一也。

诣于灵极,故谓之至;阴阳不测,故谓之神;正名百物,故谓之圣也.一人之上,其有此三,欲显功用名殊,故有此三人之别。

此三人者,则是前文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人也。

欲结此人无待之德,彰其体用,乃言故曰耳。

"(郭庆藩撰:《庄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第1册,第22页)王国维《人间词话》云:“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其中论无我之境数语,似可为《庄子》“至人无己”一语作注。

名者实之宾也.林希逸曰:“名不出于我而出于人,则是在外者也,以名对实,则是实为主而名为宾.吾不为宾者,言吾不以外物自丧其身也。

”(林希逸撰、周启成校注:《庄子鬳斋口义校注》,第7页)王夫之曰:其神凝“三字为一部《南华》之旨”.又曰:“神人之神,凝而已尔.凝则逰乎至小而大存焉,逰乎至大而小不遗焉。

物之大小,各如其分,则己固无事,而人我两无所伤."(王夫之撰:《庄子解》,《船山全书》,第13册,第89页)《庄子·外篇·达生》: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