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链的构建

合集下载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3-5 有机合成 知识点梳理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3-5 有机合成 知识点梳理

第五节有机合成一、有机合成的主要任务(一)构建碳骨架:1、碳链的增长:(1)炔烃与氢氰酸的加成反应(2)醛与氢氰酸的加成反应(3)酮与氢氰酸的加成反应(4)羟醛缩合反应:醛分子中在醛基邻位碳原子上的氢原子(α-H)受羰基吸电子作用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活泼性。

分子内含有α-H的醛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β-羟基醛,该产物易失水,得到α,β-不饱和醛。

这类反应被称为羟醛缩合反应。

(5)加聚反应2、碳链的缩短:(1)烷烃的分解反应:(2)烯烃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碳链缩短的羧酸或酮(3)炔烃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碳链缩短的羧酸或酮举例:(4)芳香烃的侧链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碳链缩短的羧酸OHOHBrBrBr3、成环反应:(1)第尔斯-阿尔德反应:共轭二烯烃(含有两个碳碳双键,且两个双键被一个单键隔开的烯烃,如1,3-丁二烯)与含碳碳双键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第尔斯-阿尔德反应( Diels-Alder- reaction),得到环加成产物,构建了环状碳骨架。

例如:(2)形成环酯:(二)引入官能团1、引入碳碳双键:(1)醇或卤代烃的消去反应:CH 3CH 2OH浓硫酸 170℃CH 2=CH 2↑+H 2OCH 3CH 2Br +NaOH ――→乙醇△CH 2===CH 2↑+NaBr +H 2O (2)炔烃与氢气、卤化氢、卤素单质的不完全加成反应:CH≡CH+HCl催化剂 △CH 2=CHCl2、引入碳卤键:(1)烷烃或苯及其同系物的取代反应:CH 3CH 3+Cl 2−−→−光照CH 3CH 2Cl+HCl(2)醇或酚与氢卤酸的取代反应:CH 3CH 2OH +HBr ∆−−→ CH 3CH 2Br +H 2O +3Br 2→3HBr+ ↓C OCH 3CH3C CH 3OHHCH 3还原(3)烯烃或炔烃与卤素单质或卤化氢的加成反应:CH 2=CH 2+Br 2→CH 2BrCH 2BrCH≡CH+HCl催化剂 △CH 2=CHCl3、引入羟基:(1)烯烃与水加成:CH 2=CH 2+H 2O ∆−−−−→催化剂,加压CH 3CH 2OH (2)醛或酮与H 2加成:CH 3CHO +H 2催化剂 △CH 3CH 2OH+H 2催化剂△(3)卤代烃的水解反应:CH 3CH 2Br +NaOH ――→水△CH 3CH 2OH +NaBr (4)酯的水解反应:CH 3COOC 2H 5+H 2O 24H SO ∆稀CH 3COOH+C 2H 5OH(5)酚盐溶液与CO 2、HCl 等反应:4、引入醛基(或酮羰基):(1)醇的催化氧化:2CH 3CH 2OH+O 2gCu A ∆−−−→或 2CH 3CHO+2H 2O(2)某些烯烃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的反应:5、引入羧基:(1)醛的氧化反应:2CH 3CHO+O 2Cu∆−−→2CH 3COOH (2)酯的水解反应:CH 3COOC 2H 5+H 2O24H SO ∆稀 CH 3COOH+C 2H 5OH(3)某些烯烃、苯的同系物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的反应:4()KMnO H +−−−−−−→被氧化COOH(4)伯醇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的反应:(三)官能团的转化1、利用衍变关系进行转化:醇−−→−氧化醛−−→−氧化羧酸R CHCH2X X R CH CH 2OHOHC H3CH CH 3OH2、增加官能团个数:R-CH 2-CH 2OH −−→−消去R-CH=CH 2−−−→−加成与2X −−→−水解3、改变官能团位置:CH 3CH 2CH 2OH −−→−消去CH 3CH=CH 2−−→−加成 (四)官能团的消除1、加成−−→−消除不饱和键 2、取代、消去、酯化、氧化−−→−消除羟基 3、加成、氧化−−→−消除醛基 4、消去、水解−−→−消除卤原子 5、水解−−→−消除酯基 (五)官能团的衍变(六)官能团的保护——羟基的保护二、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与实施(一)分析方法1、正合成法:原料→中间产物→产品2、逆合成法:产品→中间产物→原料3、综合比较法:原料→中间产物←目标产物(二)原则1、原料溶剂和催化剂尽可能价廉易得、低毒性、低污染2、尽量选择步骤最少的合成路线,步骤越少,产率越高。

【高中化学】第三章第5节 有机合成第1课时 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高中化学】第三章第5节 有机合成第1课时 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CH3COOC2H5+NaOH (4)醛、酮的还原:
CH3COONa+C2H5OH
一、有机合成的主要任务
2、引入官能团
(3)引入羟基(-OH)的5种方法:
(5)酚盐溶液与CO2、HCl等反应
O
OH
催化剂
CH3 C CH3 + H2
CH3 CH CH3
ONa
OH
+ HCl
+NaCl
ONa + CO2+H2O
浓硫酸 170℃
CH2=CH2↑ + H2O
醇 ②卤代烃的消去: CH3CH2Br +NaOH △
CH2=CH2↑+ NaBr+ H2O
催化剂
③炔烃的不完全加成: CH≡CH 有机合成的主要任务 2、引入官能团 (2)引入碳卤键的三种方法:
①烃与卤素单质的取代反应 CH4 +Cl2 光照 CH3Cl+ HCl
3.卤代烃与炔钠的反应:2CH3C≡CH+Na 液氨 2CH3C≡CNa+H2↑
CH3C≡CNa+CH3CH2Cl→CH3C≡CCH2CH3+NaCl
一、有机合成的主要任务
1、碳骨架的构建 (一)增长碳链:
拓展
4.由格氏试剂与卤代烃、醛、酮反应增长碳链
RCl + Mg 无水乙醚 RMgCl
R’—Cl + RMgCl
(3)伯醇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的反应:
一、有机合成的主要任务
一、有机合成的主要任务
2、引入官能团
思考与讨论: 我们在各类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很多有机化学反应。 请你从官能团转化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整理,讨论引入常见的官能团(如碳碳双键、碳 卤键、羟基、醛基、酸基、酯基)有哪些方法,并举例说明。

碳-碳双键聚合链-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碳-碳双键聚合链-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碳-碳双键聚合链-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概述部分的内容可能如下所示:1.1 概述碳-碳双键聚合链是有机分子中最常见的化学键之一,它在有机化学和聚合物科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碳-碳双键是由两个碳原子之间的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具有高度不对称性和活性。

它的存在使得有机分子能够展现出多样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点。

通过碳-碳双键,分子可以实现从线性到环状结构的变化,并形成许多不同的有机化合物。

碳-碳双键的结构和性质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化学反应,例如加成、消除、重排等。

这些反应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方法,可以构建复杂的有机分子骨架。

在聚合物领域,碳-碳双键在形成高分子链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碳-碳双键的聚合反应,可以将单体分子连接在一起形成长链状聚合物。

这些聚合物具有特定的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质,广泛应用于塑料、纤维、橡胶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碳-碳双键的定义和特性,探讨碳-碳双键的形成和反应机制,同时重点阐述了碳-碳双键在聚合链中的作用。

通过对该主题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有机分子的化学行为和聚合物的性质,为相关科学领域的进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逐步展开以上内容,并分析碳-碳双键聚合链的重要性、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全面的讨论和探索,我们期望对碳-碳双键聚合链的研究和应用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主要围绕着碳-碳双键聚合链展开,旨在介绍碳-碳双键的定义、特性、形成和反应以及在聚合链中的作用。

文章的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将概述本文的主题,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第二部分为正文部分,分为三个小节。

首先是对碳-碳双键的定义和特性进行介绍,包括其结构和化学性质。

其次是探讨碳-碳双键的形成和反应,包括它的生成机制及相关反应的类型。

最后,将重点探讨碳-碳双键在聚合链中的作用,包括聚合反应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第三部分为结论部分,将总结碳-碳双键聚合链的重要性,并探讨它的应用领域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生命骨架碳链构建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生命骨架碳链构建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生命骨架碳链构建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奇妙世界里,生命的存在和延续离不开各种复杂而精妙的生物大分子。

这些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质等,在细胞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其中一个关键的共同点就是它们都以碳链作为骨架,就如同建筑物的钢梁一般,为生命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结构基础。

那么,为什么碳链会成为生物大分子的核心骨架呢?这得从碳元素的独特性质说起。

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它的原子结构使其能够形成多种多样的化学键。

碳能够与氢、氧、氮等多种元素结合,形成稳定且复杂的分子结构。

想象一下,碳就像是一个超级交际花,它能够与其他元素轻松地“手拉手”,而且还能以不同的方式和数量与它们结合。

比如,碳与氢形成的烃类化合物,是许多有机物质的基础。

碳与氧可以形成羰基、羧基等官能团,为分子带来了丰富的化学性质。

以蛋白质为例,它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大分子。

而氨基酸的核心结构中,就有以碳为中心的骨架。

这些碳链在空间中折叠、扭曲,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三维结构,从而赋予了蛋白质不同的功能。

有的蛋白质能够作为酶,催化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有的则参与细胞的结构支撑;还有的负责运输物质或者传递信号。

再看看核酸,包括 DNA 和 RNA ,它们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而每个核苷酸中都有一个以碳为骨架的糖环。

这些碳链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在一起,形成了长长的链状结构。

DNA的双螺旋结构就像是一座精心设计的螺旋楼梯,其中的碳链骨架为碱基对的排列提供了稳定的支撑。

多糖也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比如淀粉和纤维素,它们都是由葡萄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

这些葡萄糖分子的碳链相互连接,形成了不同长度和结构的多糖链。

淀粉是植物储存能量的重要形式,而纤维素则为植物细胞壁提供了强度和稳定性。

脂质虽然在结构上与蛋白质、核酸和多糖有所不同,但同样离不开碳链。

脂肪酸是脂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由长链的碳氢化合物组成。

有机合成的方法

有机合成的方法

【题记】有机合成是给出反应物,设计路线合成目标产物,难度较大,高考不作要求,只要掌握有机推断就可以了。

有机合成的方法一、碳骨架的构建:1、加长碳链的方法:(1)苯环的烷基化反应:(2)卤代烃与Na的反应:RX + R﹐X +2Na → R-R﹐ + 2NaX(3)RX与极性有机物的反应:RX + CH3COONa →CH3COOR + NaXRX + CH3CH2ONa →CH3CH2OR + NaXRX + HCN → RCN + HX(4)不饱和烃与HCN的加成:CH2=CH2+ HCN →CH3CH2 CNCH3CH2 CN在酸性条件水解得CH3CH2 COOHCH3CH2 CN催化加氢得:CH3CH2CH2NH2(5)醛、酮与HCN的加成:(6)醛醛(酮)加成——羟醛缩合:(7)醛、酮与格式试剂(RMgX)的加成——加长和加侧链(8)烯烃的醛化——羰基合成:烯烃与CO+H2(H-CHO)的加成例:CH2=CH2 + CO + H2→ CH3CH2CHO(9)炔与炔的加成:H-C≡C-H + H-C≡CH → CH2=CH-C≡CH(10)加聚反应:单聚和共聚(11)缩聚反应:酚醛缩聚、聚酯、聚酰胺(12)RX与炔纳的取代2RC≡CH+ 2Na → 2RC≡CNa + H2R-X + R﹐C≡CNa →R﹐C≡C- R + NaX2、减C的方法:(1)烷烃的裂化与裂解(2)烯烃的氧化(O3氧化、酸性KMnO4氧化)(3)炔烃的氧化(酸性KMnO4氧化)(4)苯的同系物的氧化(酸性KMnO4氧化)(5)酯的水解(6)糖的水解(7)蛋白质的水解(8)羧酸盐脱羧:RCOONa + NaOH → R-H + Na2CO3(9)碘仿反应:(C=O)的伯碳为-CH3的反应。

CH3-CO-R + NaOH +I2 → CH3I + R-CO –ONa3、成环的方法:(1)二卤代烃(非邻位)成环CH2BrCH2CHBrCH3+ 2Na → 甲基环丙烷+ 2NaX (2)环醚的生成:2CH2OHCH2OH →(3)环酯的生成(4)环酰胺的生成(5)双烯加成:共轭二烯与烯烃加成成环4、开环的方法:(1)环醚的水解(2)环酯的水解(3)环酰胺的水解(4)环烯烃的氧化开环:二、官能团的变化1、官能团的引入:(1)-OH的引入a、烯烃与H2O的加成b、醛、酮与H2的加成:伯醇、仲醇c、R-X的碱性水解:d、酯的水解e、环醚的水解f、羧酸在LiAlH4条件下的还原g、醛醛(酮)加成——羟醛缩合:加成为-OH(还含有-CHO)(2)-X的引入:a、烃与X2的取代:烷烃苯甲苯(两种位置的卤代)含α—H的烯烃的卤代含α—H的羧酸的卤代b、不饱和烃与X2(二卤代烃)或HX(一卤代烃)的加成:烯烃与HX的马氏、反马氏加成乙炔与HCl的加成苯乙烯与X2的加成:c、醇与HX的取代:(3)-CHO的引入a、伯醇的氧化:b、烯烃的O3氧化:c烯烃的醛化:烯烃与CO+H2(H-CHO)的加成d、炔烃与H2O的加成:生成烯醇后的转化(4)-COOH的引入a、醛的氧化b、烯烃、炔烃的KMnO4氧化c、酯的水解d、腈基(-CN)的酸性水解(5)C=C的引入a、醇的消去b、卤代烃的消去c、炔的加成(6)C=O的引入a、伯醇的氧化b、仲醇的氧化c、烯烃的醛化d、烯烃的O3或KMnO4氧化、炔烃的KMnO4氧化(7)C≡C的引入:a、邻位二元醇的消去b、邻位二卤代烃的消去:苯乙烯与X2先加成、再消去c、炔与炔的加成(8)-CN的引入a、烯烃、炔烃与HCN的加成b、醛、酮与HCN的加成:例:CH3COCH3 + H-CN → CH3COH(CN)CH3→消去→水解c、R-X与NaCN的取代2、官能团的消除:(1)不饱和键的消除:加成反应(2)-OH的消除:消去、氧化、酯化(3)-CHO的消除:与H2、H-A型物质加成、氧化(4)-COOH的消除:羧酸盐脱羧、LiAlH4还原3、官能团的衍变:(1)官能团衍变:卤代烃≒伯醇≒醛≒羧酸≒酯硝基苯制苯胺(铁+盐酸)(2)一个官能团变多个官能团:例:乙醇制乙二醇(3)改变官能团的位置例:CH3CHBrCH3制CH2BrCH2CH3(4)官能团的选择变化:保护某些官能团:例:2006江苏高考题,通过酚-OH与CH3I取代保护起酚-OH(-O CH3),反应结束后,再与HI取代生成酚-OH。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碳链奇迹生命构建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碳链奇迹生命构建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碳链奇迹生命构建《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碳链奇迹生命构建》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奇妙世界中,生命的存在和运行依赖于无数复杂而精妙的化学过程。

而在这些化学过程的背后,有一个关键的元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碳。

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质等,它们是生命活动的基础,而这些大分子无一不是以碳链为骨架构建起来的。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碳链。

碳,作为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六号元素,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

它能够与其他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这使得碳原子能够相互连接形成长链,这些长链就被称为碳链。

碳链的长度可以从几个碳原子到成千上万个碳原子不等,其结构也可以是直链、支链或者环状。

蛋白质,作为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就是以碳链为骨架构建而成的。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大分子。

氨基酸分子中都含有一个中心碳原子,这个碳原子上连接着一个氨基、一个羧基、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

不同的氨基酸侧链基团不同,这使得氨基酸具有了不同的性质。

当多个氨基酸连接在一起形成多肽链时,这条多肽链就是一条以碳链为骨架的分子链。

通过折叠、卷曲等方式,多肽链形成了具有特定三维结构的蛋白质,从而具备了各种各样的生物功能,如催化化学反应、运输物质、调节生理过程等。

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同样是以碳链为骨架构建的大分子。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每个核苷酸由一个含氮碱基、一个五碳糖和一个磷酸基团组成。

五碳糖(脱氧核糖或核糖)是一种碳链结构,它通过与含氮碱基和磷酸基团的连接形成核苷酸。

核苷酸再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成核酸链。

DNA 双螺旋结构的两条链就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碳链为骨架的核苷酸链组成的。

核酸承载着生物体的遗传信息,控制着生命的遗传和变异,决定了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多糖也是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

例如,我们熟知的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等。

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

从电子效应的视角认识高中有机化学

从电子效应的视角认识高中有机化学

/H O N(.\l h i l l W l t J!\0\l E( A.NK \()|!^基础提商从电子效应的视角认识高中有机化学杨龙旭1左京平2(1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北京100062;2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北京100000)摘要: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有机化学基础》以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为线索安排教学内容,这种编排的好处是每一章的内容较为独立和系统,缺点是学生按照官能团记忆有机化学性质,只能通过官能团完成物质类别性质的迁移,难 以从其化合物电子效应的实质去学习和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从电子效应的角度重新审视高中阶段有机化学的学习,力图对以官能团为核心、以物质类别为主线的有机化合物学习做适当补充,以便从电子效应等更本质的角度思考有机化合物的学习。

关键词:有机化学;电子效应;电负性;官能团文章编号:丨002-2201(2021)01>0030-03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有机化学基础》以有机化合 物的官能团为线索安排教学内容,这有利于学生学习官 能团的性质,熟悉官能团的转化,同时对于记忆教材中 的有机方程式有帮助,因此,在有机化学解题的过程中 官能团转化并不是学生遇到的难点。

相反,学生感到较 为困难的是碳链的构建以及陌生信息的迁移。

造成这 一困难的原因在于高中课程注重以官能团为线索,以官 能团为线索的认识强调从宏观、静态的角度认识有机化 合物的性质;相反,对于碳链的构建和陌生信息的迁移 则更需要微观和动态的认识角度。

通过从电子效应的 角度认识有机化合物,深人反应本体,从微观结构层面 认识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反应,有利于学生完成迁移学 习。

此外,从电子效应的角度介绍有机化学可以打通学 科模块间的界限,将《化学反应原理》中的原理性知识和 《物质结构与性质》中电性作用等相关知识应用于《有机 化学基础》学习,使学生对于有机化学反应的认识有了 新的高度,同时也促使学生加强对物质结构与反应原理 模块的认识和应用。

戊烷的同分异构体分析

戊烷的同分异构体分析

戊烷的同分异构体分析戊烷(分子式:C5H12)是一种碳氢化合物,是烷烃的一个代表。

由于其分子结构中只包含碳和氢原子,所以在没有其他官能团的情况下,戊烷的同分异构体主要是通过碳骨架不同的排列方式而存在。

从碳链长度方面来看,戊烷的同分异构体主要有两种:直链异构体和环状异构体。

1.直链异构体:直链异构体是指烷基链直接连接在一起而不形成环的结构。

戊烷共有4个碳原子可以作为烷基链,根据这些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直链异构体:(1)正戊烷:直线状的五碳链结构,每个碳原子都与邻近两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相连。

(2)2-甲基丁烷:在正戊烷的基础上,有一个碳原子的甲基基团取代其中一个氢原子,形成一个分支。

(3)2,2-二甲基丁烷:在正戊烷的基础上,有两个碳原子的甲基基团分别取代其中两个相邻的氢原子,形成两个分支。

(4)2,3-二甲基丁烷:在正戊烷的基础上,有两个碳原子的甲基基团分别取代其中一个氢原子和相对位置的一个碳原子,形成两个分支。

2.环状异构体:环状异构体是指碳链形成环的结构。

由于戊烷有5个碳原子,不同的环状异构体可以通过这些碳原子的连接方式构建:(1)环戊烷:五个碳原子形成一个环状结构。

每个碳原子都与两个邻近的碳原子通过共价键相连。

(2)甲基环丁烷:在环戊烷的基础上,一个碳原子的甲基基团取代一个氢原子。

(3)乙基环丁烷:在环戊烷的基础上,一个碳原子的乙基基团取代一个氢原子。

(4)1,3-二甲基环丁烷:在环戊烷的基础上,一个碳原子的甲基基团取代一个氢原子,并且与相隔一个碳原子的另一个碳原子形成一个分支。

总结起来,戊烷的同分异构体一共有8种:正戊烷、2-甲基丁烷、2,2-二甲基丁烷、2,3-二甲基丁烷、环戊烷、甲基环丁烷、乙基环丁烷和1,3-二甲基环丁烷。

在实际分析中,可以使用不同的实验方法来鉴别和定量戊烷的同分异构体。

常用的方法包括质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核磁共振谱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分子的质量和分子结构来确定每种同分异构体的含量和相对分子量等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与其它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反应 • 有机镉试剂 : • 有机镉试剂的反应活性远低于格氏试剂和 有机锂试剂,特别是不与酮和酯反应,因 而可以用于需要选择性的反应。 • 常用与酰氯反应制备不对称酮
CdCl2 Ph2Cd + 2 PhMgX Et2O Ph2Cd + MgCl 2 + MgX2 PhCOCH 3
CH3 (CH3)2CuLi CH2 + CH2=CH -CHO CH3 CH3CH2CH=CHCH2 OH
6.1.1.3 缩合反应
1. 羟醛缩合
a. 自身缩合 分子间缩合,分子内缩合
b. 交叉缩合
b. 有机锂试剂
Br
S Br
n-BuLi Et2O,-70oC Li
S
S
c. Wurtz反应
RX + 2Na RNa + RX
Wurtz-Fitting反应
ArX + 2Na ArNa + RX
RNa + NaX RR + NaX
ArNa + NaX ArR + Na X
d. 有机铜锂试剂
(n-C4H9)2CuLi + ICH2(CH2)3CH3 Et2O 1 h, 68%
对于酯的反应,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
CH3 (CH3)3 CH2COCl
+
CH3 (CH3)3 CHMgCl
CH3
CH3
(CH3)3 CH2COCHC(CH3)3
70%
高选择性生成酮 --- Weinreb amide
O O R Cl N H
. HCl
R
O N O
R'MgX or R'Li
R
O R'
pyridine, CHCl3 00C
+
CH3(CH2)3CHCHCCO2C2H5 C2H5 CH3
• α-溴代酸酯的插烯物 (vinylogue) BrCH2(CH=CH)nCOOR也能发生列福尔马 茨基反应,例如在维生素A合成中的应用:
O
+ BrCH2CH=CHCOOCH3
1. Zn 2. H3O+
COOH
β-紫罗兰酮
十七碳酸(Va 中间体)
• 格氏试剂与碳-氧双键的加成是其应用的最主要方面
• 该反应是格氏试剂与羰基化合物进行加成,经水解后生成醇 类化合物
• 一般由甲醛和格氏试剂反应可制得伯醇;其它醛类的反应产 物为仲醇;由酮进行的格氏反应可制得叔醇
MgCl CH2OMgCl
+
HCHO
H3O
CH2OH
69%
OH
MgBr
+ CH3CHO
OMgBr
Weinreb Amide
R'M
O R
O N N O O O O
O N O R R'
M N O
EtMgX THF 67%
N O O
Stable At low temperature
格氏试剂与过量的原酸酯作用,生成缩 醛,后者水解即得醛。这是醛的一种较 好的合成方法。
H3C MgCl HC(OC2H5)3 H3C CH(OC2H5)2
+ CH 3COCl
83%
• 常用的有机镉的烃基是伯烷基、乙烯基、 苯基等。有机镉既可用于与酰卤作用制备 酮,更适用于与分子中含有酮基或酯基的 酰氯化作用以制备二酮或酮酯
H2O C2H5OCO(CH2)5COC2H5
C2H5OCO(CH2)5COCl + (C2H5)2Cd
88%
• 有机铜试剂
• 有机铜化合物是在研究应用有机镁化合物时发现 的。 • 格氏试剂与α ,β -烯酮反应时,在一价卤化铜 的催化下,进行1,4-加成,而不是1,2-加成。 所得饱和酮的产率较高。因此铜盐催化的格氏试 剂逐渐广泛应用,普遍认为格氏试剂与铜盐生成 的中间体可能是有机铜化合物。 • 直到1966年郝士(House)等人通过实验证实有机 铜化合物的存在。目前,有机铜化合物已经成为 十分有效地用于有机合成中。
O R1 1,2- addition R2 R3MgX 1,4-addition
• 但若有铜盐(如氯化亚铜、醋酸铜等)催化剂的存在,则 仍以生成1,4—加成产物为主
O + CH3MgBr CuClLeabharlann O82%CH3
• 烃基锂的性质与格氏试剂类似,用烃基锂 与羰基化合物作用,也是各种醇的制备方 法。 • 在格氏试剂不能奏效,而锂试剂由于锂原 子较小、活性较大却易于反应的情况下, 可选用锂试剂
• 在Reformatsky反应中常见的副反应是α—溴代酸 脂的自身缩合和羰基化合物的自身缩合反应等。 α—溴代酸酯的自身缩合可以通过α—溴代酸叔丁 酯的使用而得到抑制 • 该反应在有机合成上的意义就在于它可以使醛酮 的羰基碳上增加两个碳原子。使之成为醛酮类化 合物增长碳链的一种方法
OH Zn CH3(CH2)3CHCHO + BrCHCO2C2H5 C2H5 CH3 H3 O 87%
H2O/H+
H3C
CHO
• 格氏试剂和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作用方式取决于α, 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结构 • 当α,β—不饱和酮分子中与羰基相连的基团(R1)具有较 大的位阻效应时,与格氏试剂反应的产物几乎都是1,4— 加成产物 • 当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4—碳上(R2)有较大基团时, 因格氏试剂对4—碳的进攻受阻,加成反应主要发生在羰 基上,即1,2—加成
H3C H2 C C H2 H2 C C H2 H2 C C H2 H2 C CH3
e. 有机锡试剂(Stille反应)
PdCl(Bn)(PPh3)3 X Br + Me4Sn HMPA X Me 84%--95%
f. 有机锌试剂(Negishi反应)
Ei-ichi Negishi 2010 诺贝尔奖获得者
OMe 1. Mg Br 2. B2H6 AgNO3/KOH
MeO
OMe
52%
(4) 重氮化合物与芳烃的偶联 (Gomberg-Bachmann反应)
NH2 N CH3(CH2)4ONO C6H6 N C6H6
O O O N2BF4 KOAc/18-C-6 rt , PhOCH3 OMe O
(5) 羧酸盐的电解偶联(Kolbe反应)
O BrZn O Zn/C6H6 Br-C-COOR BrZn-C-COOR C C COOR
H2O/H+
H O C C COOR
• β-羟酸酯脱水可得相应的α、β-不饱和酯,所以列 福尔马茨基反应在有机合成上被用作制备β-羟基 酸或其酯、或α、β不饱和酯的合成方法 • 反应中α—卤代酸酯以α—溴代酸酯最为常用。因 为α—碘代酸酯的活性大且稳定性差,而α—氯代 酸酯的活性小,与锌的反应速度很慢或不发生反 应,所以一般较少用。α—溴代酸酯在 Reformatsky反应中的活性顺序是:
第6章 碳骨架的构建
6.1 碳碳单键的形成
碳链增长的反应
偶联反应 (1)有机金属化合物与卤代烃的偶联 a. 有机镁试剂 格氏试剂与活泼的苄基卤化物在室 温下就可以发生偶联反应。 格氏试剂与硫酸酯、磺酸酯等的偶联反应是制备单 烷基烃以及带有叔碳的脂肪烃的重要方法
格氏试剂还可在亚铜盐、银盐、硫酰氯等试剂 作用下自行偶联,制取对称烃,产物保持原有 构型。
O NaOH O + HCN OH CN H2SO4 OCH3
d. 环氧化合物与氰化氢加成
OH NC HO
OH
(C2H5)3Al/HCN O THF
56%
(2) 羰基化合物与有机金属化合物反应
a. 与金属炔化物的反应
LiC CH/NH3 O OH
b. 与格利雅(Grignard)试剂或烃基锂的反应
• 由于有机铜试剂不与羰基反应,有机铜化合物
与酰氯的反应,可以停留在酮的阶段,这是合成 酮的较好方法之一。 • 二烃基铜锂与酰氯反应生成酮不是一种加成- 消除反应历程,而是有机铜试剂中的烃基直接与 酰氯中的活泼卤原子发生置换反应。 • 当酰氯分子中有氰基、羰基及烷氧基时,对反 应均无影响。有机铜试剂的这一特点是格氏试剂 合有机锂试剂所不的。
有机铜试剂与羰基化合物反应
CH3CH2CH2CO(CH2)4COCl (CH3)2CuLi CH3CH2CH2CO(CH2)4COCH3
I-(CH2)10-COCl + (CH 3)2CuLi
I-(CH2)10-COCH3
(91%)
O Cl-C-(CH2)5-CN + (C4H9)2CuLi
O CH3(CH2)3-C-(CH2)5-CN
Ni0 or Pd 0 87%
ZnCl + I
OMe
OMe
(2) 芳卤的偶联 (Ullmann反应)
芳卤与铜粉共热偶联成二芳基化合物的经典反应.
Ph Ph O O Cu, DMF NO2 I NO2 I NO2 NO2 4h Ph O O Ph
(3)三烷基硼烷的偶联
1.NaBH4, BF3 2. AgNO3,NaOH
O H3C H3C CH3 CH3 CH3 CH3
+
H3C H3C CH3
Li
1.Et2O 2.H2O
H3C CH 3 HO CH3 H3C CH3 H3C CH3 CH3 CH3
有机锂的制备
• 金属-卤素交换 • 卤代烃与金属反应
Li CH2=CH-CH2-CH=CH2 BuLi CH2=CH-CH-CH=CH2
有机铜化合物与α ,β -不饱和羰基化 合物的1,4-加成反应 • 二烃基铜锂试剂与 α , β -不饱和羰 基化合物反应,进行1,4-加成,烃基 能选择性地加在β -碳上,得到饱和酮。 • 这一反应是有机铜化合物最重要的应 用之一,是有机合成中把烷基或芳基导 入α ,β -不饱和酮的β 位的一个重要 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