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敷法中医护理操作规程
中药湿敷xin

中药湿敷一、定义:湿敷法是将敷布用药液浸透,敷于患处,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二、适应症:丹毒、脱疽、关节炎、手足癣等外科肿疡及皮肤病。
三、禁忌症:疮疡脓肿迅速蔓延、大疱性皮肤病、表皮剥脱松懈症及对湿敷药物过敏者禁用。
四、注意事项:1.药液温度常规38-41℃。
敷药前要辩证:热证凉敷,低于体温,以病人可耐受为宜。
寒证热敷,但不超过50℃,老人孩子注意避免烫伤。
2.湿敷时间为30min-1h,每日1-2次。
3.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红疹、水泡、破溃等应及时停止治疗。
4.所用器具应清洁消毒,每人一份,避免交叉感染。
中药湿敷中药熏洗一、定义:熏洗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以达到温经通络、活血止痛、祛风除湿、杀虫止痒等作用的一种外治方法。
临床常用的有全身熏洗、四肢熏洗、眼部熏洗和坐浴法。
二、适应症:1、化脓性骨髓炎,风湿、痹症等骨关节病。
2、疮疡、痈疖、丹毒、湿疹等皮肤病。
3、结膜炎、麦粒肿、目赤肿痛等眼部疾患。
4、外痔肿痛、肛旁脓肿、痔切除、瘘管术后、妇女阴部瘙痒、带下过多等外阴、肛门部的疾患:。
四、禁忌症:发热、炎症、昏迷、恶性肿瘤、出学倾向者,妇女月经期及孕期禁用坐浴。
五、注意事项:1、冬季注意保暖,暴露部位尽量加盖衣被。
2、熏洗药温不宜过热,一般熏蒸时为50-70℃,淋洗浸泡时为40-45℃,防烫伤。
3、熏洗可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钟。
4、颜面部熏洗者,半小时后才能外出,以防感冒。
5、在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
6、包扎部位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后,更换消毒敷料。
7、所用物品需清洗消毒,用具一人一份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中药熏洗艾条灸法一、概念:灸,烧灼的意思。
灸法主要是借艾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二、适应症:灸法的适应范围较广,总的来说适应于寒证、虚证,尤其对慢性虚弱性疾病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更为适宜。
湿敷法中医护理操作规程分析

05
湿敷法在中医护理中地位 和作用
湿敷法与中医护理关系探讨
1 2
理论基础
湿敷法以中医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为理论基础, 通过刺激体表穴位,调整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 病的目的。
护理实践
湿敷法作为中医护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广泛应用 于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的护理实践中。
3
个体化治疗
湿敷法可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年龄等因素进 行个体化治疗,体现了中医护理的辨证施护原则 。
湿敷法在中医护理中优势分析
操作简便
湿敷法操作相对简单,易于掌握 ,适合在各级医疗机构中推广应 用。
安全有效
湿敷法通过体表给药,避免了口 服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具有 较高的安全性;同时,药物直接 作用于患处,起效快,疗效显著 。
经济实惠
相比其他治疗方法,湿敷法所需 的药物和器材成本较低,减轻了 患者的经济负担。
湿敷法中医护理操作规程分 析
汇报时间:2024-01-25
目录
• 湿敷法基本概念与原理 • 湿敷法操作流程与步骤 • 常见疾病湿敷法应用举例 • 湿敷法操作注意事项与风险防范
目录
• 湿敷法在中医护理中地位和作用 • 总结与展望
01
湿敷法基本概念与原理
湿敷法定义及作用
定义
湿敷法是将药液浸透于敷料(如纱布 、棉纸等)后,敷贴于患处或特定腧 穴的一种中医外治法。
。
04
湿敷法操作注意事项与风 险防范
操作前评估患者情况
01
了解患者病情、病史及过敏史,确定湿敷治疗的适应
症和禁忌症。
02
评估患者皮肤状况,观察有无破损、感染、炎症等,
避免在异常皮肤上实施湿敷。
03
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反应,特别是对药物、敷料等材
中外科特色中医护理技术项目(修改)2003

中外科特色中医护理技术项目中药涂擦法1、作用将各种中药直接涂于患处,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等治疗效果。
2、适应症适用于各种皮肤病、蚊虫咬伤等。
3、用物准备治疗盘、弯盘、遵医嘱配制中药(请列出中药方剂名)、棉签、镊子、纱布(胶布)、绷带、中单、必要时备毛毯、屏风。
4、操作流程①做好自身准备:着装整齐,仪表大方,举止端庄。
②转抄执行单,核对医嘱。
③评估:(1)环境:清洁、安静、明亮,30分钟内无扬尘操作。
(2)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过敏史、涂药部位的皮肤情况、体质及心理状况、二便等。
④洗手,戴口罩。
⑤用物准备,并检查。
⑥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解释,关闭门窗,必要是用屏风遮挡。
⑦根据涂药部位取适宜体位,充分暴露患处,注意保暖。
⑧清洁皮肤(清洁方法要写出),药物涂于患处,要求干温度及薄厚适宜。
⑨必要时以无菌纱布覆盖,胶布或绷带固定。
⑩协助患者穿好衣裤,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⑪洗手,详细记录实施中药涂擦药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5、注意事项①涂药前需清洁局部皮肤。
②涂药次数依病情、药物而定,水剂、酊剂用后须将瓶盖盖紧,防止挥发。
③混悬液先摇匀后再涂药。
④霜剂则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擦抹,使之渗入肌肤。
⑤涂药不宜过厚、过多,以防毛孔闭塞。
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可涂于面部,婴幼儿忌用。
⑦涂药后观察局部皮肤,如有丘疹、奇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时,停止用药,并将药物拭净或清洗,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过敏药物。
中药熏洗法1、作用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皮肤瘙痒等症状。
2、适应症适用于各种皮肤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糖尿病肢体血管病变等。
3、用物准备治疗盘、中药熏洗液、熏洗盆(根据熏洗部位的不同,也可备坐浴椅、有孔木盖浴盆或治疗碗等)、浴巾、小毛巾、一次性治疗巾、水温计,必要时备屏风、毛毯。
4、操作流程①做好自身准备:着装整齐,仪表大方,举止端庄。
中药湿敷法治疗Ⅲ期压疮的护理

5 2 8 ・
《 天津护理) ) 2 0 1 3年 1 2月 第 2 1卷 6期
中药 湿 敷 法治 疗 Ⅲ期 压疮 的 护理
闫 静 雯
( 中医药研 究 院附属 医院 , 天津
关 键 词 中药 湿 敷 ; 压疮 ; 护 理
3 0 0 1 2 0 )
中 图 分 类 号 R2 4 8 文 献 标 志码 B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 9 1 4 3 . 2 0 1 3 . 0 6 . 0 3 7 文章编号 1 0 0 6 — 9 1 4 3 ( 2 0 1 3 ) 0 6 — 0 5 2 8 — 0 1
4层纱 布 沾 湿 中 药洗 剂 , 外敷于疮 面上 , 外 层 以 生 抵 抗 力 和 组 织 修 复 力 , 适 当 补 充 含 锌 的 纱 布 外 敷 。同 时 予 以 常规 治疗 。包 括 抗 感 染 、 改善血 供 、 营养 食 物 , 促进压疮的愈合 。 神经及全身营养支持 , 中 医辨 证 治 疗 等 , 并 进 行 积 极 传 统 的创 2 . 5 中 医 特 色 护 理 根 据 五 音 人 五 脏 原 理 , 鼓 励 患 者 多 听
及 湿 敷 后 的护 理 , 辅 以皮肤护 理 , 情 志护 理 , 饮 食 护 理 及 中 医
一
般 为每次 1 5 ~2 0 mi n , 每天 1 ~2次 。 4 2例 患 者 人 院 后 立 即 予 防压 疮 气 垫 床 , 鼓 励
±4 . 6 ) 岁 。病 程 1 月 ~ 1年 。 主要 临 床 表 现 : 表皮水疱破 溃 , 2 . 2皮 肤 护 理
露 出 潮 湿 红 润 的创 面 , 有 黄色渗 出液 , 感染 后则有 脓液覆 盖 , 和协 助 患 者定 时 翻 身 , 至少每 2 h翻 身 1次 , 避 免 骨 突 部 位 的 继而浅层组织坏死 , 形成浅表溃疡 , 患 者痛 感 加 重 。 1 . 2治 疗 方 法
中医护理中药湿敷法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中药湿敷法技术操作规程
湿敷法是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患者体质及温敷部位皮肤情况。
3、心理状况。
二、目标减轻局部肿胀、头痛、瘙痒等症状。
三、禁忌证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
四、告知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
五、物品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液、敷布数块(无菌纱布制成)、凡士林、镊子、弯盘、橡胶单、中单、纱布等。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温敷部位,注意保暖。
3、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温度适宜并倒入容器内,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
4、定时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保持
湿润及温度。
5、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衣着。
6、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字。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2、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3、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
5湿敷法PPT

基本技能:基础理论 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 专业技术:专科护理技术和临床护理实践
血压测量(卧床患者)现场示教
要求: 示教对象:实习护士 以肱动脉为例 限时6分钟 30秒后开始
湿敷法技术操Biblioteka 标准石家庄市中医院 苏书贞
• 参考标准
• 湿敷法操作 标准.doc
项目
• • • • • 仪表 评估 操作前 操作中 操作后
操作要点
一、仪表
• 仪表端庄,衣帽整洁
二、评估1:查看医嘱及治疗卡
• 患者床号、姓名、药液、部位等
评估2
• 评估患者的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 往史、药物过敏史及患者体质
操作中4
• 将配制好的药液倒入容器,测试药温。再 次进行核对无误后,置敷布于药液中浸湿, 用镊子拧干,以不滴水为度,抖开,在手 腕掌部测试温度,以不烫手为度,折叠后 敷于患处。每隔5~10min以卵圆钳夹纱布 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保持湿润及温度, 以发挥药效,每次湿敷30~60min。
操作中5
在湿敷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 适,了解其生理和心理感受。若感到 不适,应立即停止,协助患者休息。 注意药液温度
操作中6
•
• 湿敷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 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衣着,卧床 休息
操作中7
• 操作完毕,再次核对医嘱。
操作中8:整理用物
• 对患者的配合表示感谢
五、操作后1:对物品进行分类处理
血压测量(卧床患者)现场示教
案例: 5床 患者 王立兵 男 65岁 高血压 卧床10年 左侧偏瘫 突然头晕 遵医嘱 测血压 即可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常规

中铁集团有限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考试试卷姓名部门/单位总分题选择题技能题阅卷人判断简答题判标题一、判断题:(每题1。
5分共30分。
描述正确在括号内划“∨”,描述不正确在括号内划“×")( × )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通用的,产品要求也同样。
(∨)2。
对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可作为对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评价和改进的依据. ( ×)3。
塔式起重机在施工现场安装完毕后,须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 × )4。
只要是受审核方人员的谈话都可以做为审核证据. ( ×)5。
GB/T50430-2007《规范》所规定的“质量管理制度”在本质上不同于ISO19001中的“质量管理程序”.因为,质量管理程序可以形成文件也可以不形成文件,而《规范》对所规定的“质量管理制度”要求一般应形成文件。
(∨ )6。
施工企业组织机构和职责的变化或调整必须以文件形式公布并应对相应文件进行调整。
(∨)7. 绩效考核制度是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一项重要制度考核内容,应包括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三个维度。
(∨)8. 施工企业培训需求分析可采用问卷调查表法、绩效分析法、面谈法、观察法、员工自我填报法、主管提报法等方法进行。
( ×)9. 通过笔试、面试是施工企业对培训效果评价的唯一方法。
( ×)10。
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是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因此对项目质量管理策划时可不予考虑.(∨ )11.项目经理部应对施工过程质量进行控制,包括对不稳定和能力不足的施工过程、突发事件实施监控。
( ∨)12. 施工企业应对各管理层次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13. 管理体系是一个动态发展、不断改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14. 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等一个或一组文件是对产品实现进行策划所形成的结果.(∨)15。
在安排审核计划时,必须对领导层进行审核。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目录一、针刺法二、拔罐法三、穴位按摩法四、刮痧法五、湿敷法六、灸法七、电针法八、耳针疗法九、小针刀十、穴位注射疗法一、毫针法毫针法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针刺技术。
1、评估〔1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 针刺取穴部位的局部皮肤情况。
〔3 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 心理状况。
2、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者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禁忌证〔1 疲惫、饥饿或者精神高度紧张时。
〔2 皮肤有感染、瘢痕或者肿痛部位。
〔3 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
〔4 小儿囟门未闭合时的头顶腧穴部位。
4、告知〔1 针刺过程中浮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胸闷、欲呕等属于晕针现象,及时通知医师。
〔2 针刺时可能浮现疼痛、血肿、滞针、弯针等情况,患者不必紧张,医护人员会妥善处理。
如有酸麻、胀痛、沉、紧、涩等感觉,属正常针感。
5、物品准备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皮肤消毒液、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屏风等。
6、操作程序〔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 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3 遵医嘱选择腧穴,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问询患者的感觉。
〔4 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取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带钩;术者消毒手指。
〔5 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正确进针。
〔6 当刺入一定深度时,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或者向远处传导,即为"得气"。
得气后调节针感,留针。
〔7 起针时一手按压针刺周围皮肤处,一手持针柄慢慢捻动将针尖退至皮下,迅速拔出。
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
检查针数,以防遗漏。
〔8 操作完毕,协助患者穿衣,安置舒适卧位。
整理床铺,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7、护理及注意事项〔1 操作前检查用物是否齐备,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湿 敷 法
•
•
xxx•20Fra bibliotek3年7月6日湿敷法
1. 操作目的 3、实施要点 5、注意事项
2、评估患者 4、指导患者
操作目的:
•
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
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
肿散结的作用。
评估患者:
• 1.评估患者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和体质。 • 2.评估患者湿敷部位的皮肤情况。 • 3.了解患者年龄、文化层次、目前心理状态及对疾病的认识。 • 4.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取得患者配合。
热湿敷的药液
温度为50~60℃ 冷湿敷的药液
温度为4~15℃ 每3~5min更换
纱布一次
实施要点
• (一)仪表:符合要求。
• (二)操作用物:
•
治疗盘:敷布(4--5层无菌纱布制成)
•
、凡士林、 药液及容器、镊子两把、一
•
次性治疗巾、纱布、弯 盘
• 药液为多种药物的煎剂,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配制
•
实施要点
(三)操作步骤: 1.核对医嘱(两人核对)。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评估患者。 3.洗手、戴口罩。 4.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边,再次核对、 解释 5.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湿敷部位, 在湿敷部位下垫治疗巾,局部涂上凡士 林(眼部勿涂凡士林),注意保暖。
实施要点
• 6.将温度适宜的药液倒入容器内,置敷布于药液中浸湿,用无菌镊拧干,抖 开折叠后敷于患处。
• 7.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定时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于敷布上,保持 湿润及温度。
• 8.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治疗巾。 • 9.协助患者穿衣,安置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询问患者需要。
实施要点
• 10.分类处理用物。 • 11.洗手、取口罩。 • 12.记录。
注意事项
• 1.湿敷过程中注意保暖,防止患者受凉。 • 2.药液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 • 3.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 4.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
或破溃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