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常见肿瘤CT表现

合集下载

肝脏肿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

肝脏肿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
量 . 比较 三 组 中 标 志物 的 阳性 率 l 2 1
目前 . 对 恶 性 肿 瘤 的诊 断 采 用 检 测 患 者 体 内肿 瘤 标 志 物 的方 法. 此方法简单 易操作 . 检 出率 高 。 为 了对 恶 性 肿 瘤 进 行 诊 断、 判 断预 后 、 疗效分析及检测扩散情况 . 测 定 肿 瘤 标 志物 是 目前 最 有 效 可 行 的办 法 肿 瘤 标 志 物 的 临 床价 值 主要 体 现
旦 出现 恶病 质 的情 况 . 机 体 的生 理 功 能 就 开 始发 生转 变 . 轻
者机体消瘦 、 贫血 , 重者全身衰竭 , 直至 死 亡 [ 3 ] 。 恶 性 肿 瘤 对机 体 的影 响 严 重 . 肿瘤检 测迟或治 疗不及时 . 导 致 恶 性 肿 瘤 晚 期. 机 体 的 生 理 机 制 会 发 生 一 系 列 的 改 变 晚 期 机 体 出现 恶
肿 瘤 可 分 为 良性 与 恶 性 . 恶 性 肿 瘤 导 致 的 死 亡 率 较 其 他
肿瘤 而言很高 . 其不仅 仅在原发 部位扩散 . 一 定 程 度 上 还 发 生转移 , 影 响其 他 组 织 器 官 的 正 常 生理 功 能 。 甚 至癌 症 晚期 ,

的关 系 [ J ] . 中华 肿 瘤 杂 志 , 2 0 0 6 , 8 ( 8 ) : 6 3 2 — 6 3 4 .
杂志 , 2 0 0 7 , 3 4 ( 2 ) : 7 3 — 7 6 . [ 4 ] 赵士艳 , 刘兴党 , 管 棵, 等. 肿瘤标志物( T M ) 在 临床中的应用 [ J ] .
病质 , 症状有机体严 重消瘦 、 无力 、 贫血及 全身衰竭等 , 最 后
可 导 致 患 者 死 亡 。所 以对 于 恶 性肿 瘤 的 检测 显 得 尤 为 重要 .

肝脏肿瘤的影像学检查和特征

肝脏肿瘤的影像学检查和特征

环影(假包膜) 肝脏病变中出现环影的有腺瘤、肝癌和囊腺瘤或囊腺 癌,肝癌最常见。环影在动脉期,甚至门静脉期都不 强化,表现为低密度,因为纤维组织强化很慢。环影 通常是在延迟期表现为相对高密度而易于观察。
肝癌包膜在平扫和动脉期显示为低密度
在下列情况下使用动脉期成像: 起因不明的肝脏肿瘤的特征。 对高甲胎蛋白患者的肝癌检测。 对肝硬化患者的肝癌筛选。 检测富血管肿瘤患者的肝转移。
二.肝肿瘤的特征
从实用角度出发,探讨一个肝脏局灶性病变的CT特征 从实用角度出发,探讨一个肝脏局灶性病变的CT特征 首先从检测它的密度开始。如果病变接近水的密度,均 匀、具有清晰的边缘,并且没有强化,这是一个囊肿。 如果病灶强化,下一步判定病灶是否是血管瘤,这是最 常见的肝脏肿瘤。强化表现为边缘和结节状增强,各期 强化密度与血池相同。 如果既不是囊肿也不是血管瘤,就需要对病变进一步研 究。根据增强的不同表现,将肿瘤分为富血供和少血供 两类。通常增强方式和病理特性相关,如脂肪、出血、 钙化、囊变以及纤维成分等成分,并与临床病史相结合 进行鉴别诊断(图)。
富血管病变 动脉期增强病变大多数是良性病变,包括像FNH 动脉期增强病变大多数是良性病变,包括像FNH 和腺瘤的原发性肝肿瘤,以及快速充满对比剂的 小血管瘤。这些良性肿瘤需要与常见的富血供恶 性肝肿瘤鉴别,包括原发性肝癌以及像黑色素瘤、 肾细胞癌、乳腺癌、肉瘤和神经内分泌肿瘤(胰 岛细胞瘤,类癌,嗜铬细胞瘤)等富血供转移瘤。
门脉晚期检测恶性转移低密度肿块。注意 肿块边缘一些增强。
平衡期 平衡期时对比剂从肝脏退出,肝脏密度开始降低。 该期开始于注射造影剂后3 该期开始于注射造影剂后3-4分钟,扫描最佳时 间在在注射造影剂后10分钟。此期的价值在于发 间在在注射造影剂后10分钟。此期的价值在于发 现如肝癌对比剂快速退出的低密度以及如在血湖 中仍存有造影剂的肝血管瘤,或者强化的环状纤 维组织(肝癌)或疤痕组织(FNH,胆管癌)。 维组织(肝癌)或疤痕组织(FNH,胆管癌)。

肝转移瘤CT影像诊断

肝转移瘤CT影像诊断

【诊断要点】
1.症状和体征: 1)肝转移瘤常以原发癌肿所引起的症状为主要表现。 2)当肝转移瘤灶较大或较多时,则会出现转移瘤症状,与原发性肝癌相仿,如乏力、
消瘦、肝大、肝区疼痛和腹部肿块。 3)后期有黄疸、腹水、发热和恶病质等。
2.实验室检查: 1)95%的患者AFP阴性,少数来自胃、胰腺、卵巢癌的肝转移瘤AFP可轻微升高
【CT表现】
肾癌肝转移 A~D.增强扫描 肝内不同层面 均见高密度强 化结节(↑)
【CT表现】
➢ 2.增强扫描: “牛眼征”表现为病灶中心为低密度,边缘为较高密度强化,最外层
又低于肝实质。多为平滑肌肉瘤、恶性神经鞘瘤和肉瘤的肝转移。 较小的病灶可有囊变,是肝转移瘤的特征。囊肿性转移瘤有时可见壁
PAGE
THANKYOU
低密度,显示为同心圆状。
【CT表现】
胃癌肝转移 A.CT平扫见肝内分布均匀、大小相仿的类圆形低密度结节,腹主动脉右侧膈肌脚后淋巴肿(↑); B.增强扫描见病灶边缘轻微强化,中心无强化
【CT表现】
结肠癌肝转移伴钙化 CT平扫见肝内大小不一的低 密度病灶,其内见多发菜花 状高密度钙化(↑)
【CT表现】
【CT表现】
➢ 1.CT平扫: 病灶的分布:病灶小而多是肝转移瘤的特点,病灶越多,大小分布越
趋向均匀。 病灶形态:绝大多数为圆形,个别大病灶外形可不规则或呈分叶状。 病灶密度:肝转移灶多为低密度,3%有钙化多见于结肠癌、胃黏液癌、
卵巢癌和乳腺少病灶中心为更
腹膜后纤维肉瘤肝转移 A.CT平扫见肝内多个大小不一的低密度病灶,边缘尚清晰,部分病灶中心呈更低密度; B.增强扫描见病灶边缘强化,病灶中心更低密度不强化,较大癌灶见高密度强化假包膜,左侧腹腔内有多个 转移灶与胃及肠管相连(↑)

肝脏恶性肿瘤影像学表现

肝脏恶性肿瘤影像学表现
小肝癌:直径小于3cm单发结节,或2个结节直径之和 〈3cm。
临床症状呈多样性,化验检查AFP常升高,阳性率大 于70%。
主要由肝动脉供血,容易侵犯血管、胆管及淋巴形成 肝内外转移、静脉瘤栓及阻塞性黄疸。
医学ppt
2
肝细胞癌影像学表现
【肝动脉造影】 肿瘤供血的肝动脉扩张 肿瘤内显示异常肿瘤血管 肿瘤染色 肝血管受压拉直、移位,或被肿瘤包饶 动静脉瘘 肿瘤湖征
指发生在肝内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其它部位 者另述。
组织学表现为腺样分化或伴有粘液分泌,富于 纤维性间质,比肝细胞癌硬。
呈少血供型。
临床症状常表现为上腹痛及腹块,胆管阻塞出 现黄疸。常有胆管结石病史;AFP阴性。
医学ppt
26
胆管细胞癌影像学表现
【肝动脉造影】 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不明显,可见邻近血管的改变。 【CT】 平扫为边缘不清低密度肿块,瘤内可有钙化、结石。 动脉期肿瘤强化不明显 实质期轻度强化,平衡期强化渐明显(延迟强化)。 近肝门者,肿瘤周围见扩张胆管或肿瘤包埋胆管。 附近肝叶萎缩和门静脉分支闭塞。 【MRI】 表现与肝细胞癌相似。可见瘤周血管受侵、胆管扩张。
肝脏是转移瘤的常见部位之一。
转移途径:血行(经门脉、经肝动脉)、淋巴和直接侵 犯。
多来自消化道、肺、胰腺、肾及乳腺等。
转移瘤的大小、数目和形态多变,以多个结节灶较普遍, 也有形成巨块的。
其组织学特征与原发癌相似。可发生坏死、囊性变、病 灶内出血及钙化等。
临床兼有原发癌症状及转移癌本身引起症状,此外, CEA生高有一定意义。
医学ppt
22
肝硬化、右肝小肝癌
医学ppt
23
左肝癌,门静脉瘤栓
医学ppt
24

肝脏肿瘤CT及MR诊断

肝脏肿瘤CT及MR诊断

T2高,T1低,没有 特征
两种成分共存
周围包膜强化
明显不均匀强化
下降呈低信号,内持续强化区域
纤维牵拉
动脉期强化低于血管瘤
没有完全 填充
边界 清楚 边缘结节强 化 强化范围扩大 延迟进一步填充
延迟不能完全填充
中心条、片 状强化,像 血管瘤
无完全 填充是 鉴别要 点
边缘点状高 密度强化 强化范围扩大
周边轻度环形强化,易误为转移
包膜邹缩
晕环征
血管瘤 最常见良性肿瘤 中年女性多见 多体检发现 重要性在于与恶性肿瘤鉴别
中心 疤痕 无强 化
点状征为周 围点状强化
点状征意义 是可以不用 延时扫描
重T2
P、D完全填充
中心疤痕无填充
疤痕
无强 化
明显强 化 大部 分填 充
大部明显强化, 疤痕强化不明 显
PD均等密度
疤痕延时强化
P等密度,疤痕无强化
放射状疤痕
T2中心疤痕高信 号
P等信号
假 包 膜 强 化
中心疤痕延时强化
T2等信号,中心条 状高信号
T1等信号,中心条 状低信号
延时疤痕、假包膜强化 除疤痕明显均匀强化
放射状疤痕伸入实质
莫迪司增强
特征:有脂肪成分
分化较好肝癌
为不典型肝癌
分化较好肝癌:可以是动脉血供少, 门脉血供不变,或动脉血供增加, 门脉不变。小肝癌约30%为门脉参与 供血
是少相供肝癌
高分化肝癌
动脉期明显强化
门脉期持续强化
延迟依然高信号
平扫密度均匀
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
门脉期等密度
跟FNH很相似,边界清楚,动脉期 明显均匀强化,门脉期等密度,边 界非常清楚,病理:分化良好肝癌

肝多发转移性黑色素瘤CT表现1例

肝多发转移性黑色素瘤CT表现1例

肝多发转移性黑色素瘤CT表现1例肝多发转移性黑素瘤是指原发于皮肤或黏膜的黑色素瘤细胞侵入到肝脏并形成转移灶。

它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转移瘤,其CT表现具有特异性。

一般来说,肝多发转移性黑色素瘤的CT表现与其他肝脏肿瘤有一定区别。

以下是一例肝多发转移性黑色素瘤的CT表现的详细描述。

该患者是一名48岁的女性,之前曾经诊断为原发性黑色素瘤,经过放化疗后,最近出现了肝脏转移灶。

首先进行平扫CT观察,可以看到肝脏的形态和大小基本正常,但在肝脏的不同叶段,可见到多个孤立的低密度结节影,直径大小在0.5-3.0厘米之间。

这些结节影在平扫时呈现为稍低于正常肝实质密度的区域。

然后进行增强扫描,给予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可以看到这些结节影在动脉期显著增强,呈现明显的“独立环”征象。

即结节周围的静脉环和结节内的动脉供血之间有清晰的界线,形成环状高密度区域。

动脉期大部分结节影可以显示出动态持续性强化的特点。

而在门脉相和延迟相,结节影的密度会逐渐减弱,呈现出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相近的密度。

在肝门周围和胆囊底部的肝转移灶通常比其他部位的转移灶更多见。

肝多发转移性黑色素瘤的CT表现可能会与肝脏其他原发或转移性疾病相似,如原发性肝癌、胆管细胞癌和其他转移性瘤等。

对于具有原发性黑色素瘤史的患者,结合病史、临床检查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肝多发转移性黑色素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包括多个孤立的低密度结节影,增强扫描显示结节周围的独立环征象以及动态持续性强化的特点。

鉴于其与其他肝脏疾病的表现相似,需要综合病史、临床检查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肝脏常见疾病的CT诊断

肝脏常见疾病的CT诊断
肝脏的CT值低于同一层面脾脏的CT 值(肝/ 脾密度比值< 1) 即 可诊断为脂肪肝。
肝脏常见疾病的CT表现——脂肪肝
轻度脂肪肝
中度脂肪肝
重度脂肪肝
轻度表现为肝衰减值轻度低于脾; 中度表现为肝衰减值明显大于脾,对比明显,肝内血管不显示; 重度表现为肝衰减值显著降低,并且肝实质与肝内血管之间形成鲜明对比,称为“假血管显影征”。
(c)病理标本显示肿块呈分叶状,黄白色,无包膜;附近胆管壁显著增 厚(胆管周围纤维化)(箭)。
肝脏常见疾病的CT表现——胆管细胞癌(胆管内型)
CT显示7段肝内胆管扩张(箭),右肝内胆管的密度高于左肝内胆管;MR T2显 示右后上肝内胆管信号强度(空心箭)低于其他肝内胆管(实心箭);切除样本 显示在扩张的肝内胆管内有细颗粒状、易碎的乳头状团块(箭)。

FNH
肝脏常见疾病的CT表现——肝恶性肿瘤(鉴别诊断)
局灶性结节增生(FNH)
CT平扫病变等密 度,中央瘢痕低 密度;动脉期显 著均匀强化,中 央瘢痕及线样分 隔无强化;门脉 期病变强化密度 减低,中央瘢痕 和分隔开始强化, 延时10分钟病变 等密度,中央瘢 痕高密度。
肝脏常见疾病的CT表现——肝恶性肿瘤(鉴别诊断)
肝转移瘤
牛眼征、靶征
局灶性结节增生 病灶中心可见低密度瘢痕,呈星芒状、点状、条状或不规则状
肝腺瘤
小病变均匀强化;大病变不均匀强化
Thank You
医者仁心
大爱无脉期
门脉期
CT增强扫描概述
增强扫描有助于发现病灶
由于CT部分容积效应,直径较小的病灶往往在CT平扫上 难以显示,或显示不清。
平扫
动脉期
CT增强扫描概述
增强扫描有助于肝脏病灶定性

第三部分肝脏常见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第三部分肝脏常见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图示腺瘤的假包膜和脂肪沉积
现在是36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四
▪ 磁共振成像在检测脂肪和出血方面更敏感。化 学位移成像显示出的相位图像信号缺失可以确 认脂肪的存在。
▪ 同样肝癌中约40%的病变含有脂肪,因此脂肪 的存在不能帮助鉴别。
现在是37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四
现在是38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四
▪ 腺瘤破裂导致右上腹痛。 ▪ 腺瘤和肝癌是导致出血的最常见的两种病变。 ▪ 虽然腺瘤是良性病变,但可以恶变为肝细胞癌
(HCC),虽然恶变罕见,大多数人主张腺瘤 患者尽早手术切除。
现在是39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四
现在是40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四
腺瘤出血
讨论
▪ 腺瘤、 肝癌、 FNH 和富血供转移瘤在CT表现上有许多相 同之处,单凭CT检查往往不能确诊。
现在是44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四
四.局灶性结节增生 (FNH)
▪ FNH是肝脏第二位最常见的肿瘤。 ▪ FNH不是真正的肿瘤,被认为是肝内动静脉畸
形对血流量增加的增生性反应,肝脏的正常成 分都存在但也含有异常组织。 ▪ B超显示FNH为非特异的、含糊不清的病变。 中央疤痕为强回声时可被检测到,但通常不能 区分。彩色多普勒有时可以看到疤痕内的血管 结构。
有瘢痕组织的巨大血管瘤。注意各期强化与血池的比较,
中央的疤痕平扫为低密度并一直保持。
现在是9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四
边缘强化
▪ 血管瘤的增强从边缘开始,呈结节状或球状不 连续强化。
▪ 环形强化是边缘连续完整的强化,这不是血管 瘤。边缘的环形强化是恶性病变,尤其是转移 瘤。
现在是10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四
▪ 对腺瘤最有价值的诊断是经皮细针穿刺活检,但尚有争 议,原因有二,一是当腺瘤从FNH分化而来时,组织学 检查可能会导致误诊;二是对富血供肿瘤进行活检时存 在大量出血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强:
动脉期:病灶周围结节状强化,密度与主动 脉相同。
门静脉期:结节状或条索状强化逐步向中 央扩展。
延迟期:病灶大部或完全强化(充填), 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
较大血管瘤:中央多不强化(纤维结节、
血栓、厚分隔)。 医学ppt
3
医学ppt
4
医学ppt
5
医学ppt
6
医学ppt
7
肝脏良性肿瘤(肝细胞腺瘤)
肝脏常见肿瘤CT表现
医学ppt
1
肝脏肿瘤
良性肿瘤: 海绵状血管瘤 肝细胞腺瘤 局灶性结节增生 肝脏囊腺瘤 血管平滑 肌脂肪瘤瘤(罕见)
医学ppt
2
肝脏良性肿瘤(肝海绵状血管
瘤)
CT表现 平扫:圆形、类圆形低密度灶,密度均匀,边
界清楚,巨大血管瘤有时可见钙化线状分隔。
医学ppt
10
肝脏恶性肿瘤(肝细胞癌)
分型: 1. 巨块型:大于5cm 2.结节型:
(1)单纯结节型(包膜型肝细胞癌) (2)多结节型(两个以上,大于2cm) (3)弥漫结节型(大量小于1cm结节) 3.浸润型: 4.混合型:浸润型与结节型共存。
医学ppt
11
肝脏恶性肿瘤(肝细胞癌)
分型: 5.特殊类型
CT表现 其他:肝硬化、脾大、门脉高压、动 静
脉瘘、淋巴结转移、腹水等表现。 CTA扫描病灶明显强化。 纤维板层样肝细胞肝癌:平扫为边界较 清的低密度区,病灶内出现小钙化灶 为其特点,增强动脉期强化明显,而 纤维间隔为相对低密度。
医学ppt
15
医学ppt
16
医学ppt
17
医学ppt
18
医学ppt
医学ppt
29
肝脏恶性肿瘤(肝转移瘤)
CT表现 平扫:多发或单发低密度灶,大多边缘
清楚,密度均匀。 增强
1.病灶边缘强化,中央低密度,周围 绕以低密度环-靶征或牛眼征。
2.部分为多血供肿瘤:平滑肌肉瘤、 肾癌、甲状腺癌等。
医学ppt
30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CT表现 平扫:圆形低密度影,边缘锐利。少数为等密
度。肿瘤内可有出血(新鲜出血-高密度,陈 旧性出血-低密度)。 增强:
动脉期:均匀强化,在肿瘤周围可见一脂肪 环,增强扫描该环无强化为其特征。(中心低 密度不强化,强调出血)
门脉期:等密度或低密度。 延迟期:低密度。
医学ppt
8
肝脏良性肿瘤(局灶性结节增 生,FNH)
19
医学ppt
20
医学ppt
21
医学ppt
22
医学ppt
23
医学ppt
24
医学ppt
25
医学ppt
26
医学ppt
27
医学ppt
28
肝脏恶性肿瘤(胆管细胞癌)
CT表现 平扫 低密度灶,部分病灶内有钙化影。 增强
1.无明显强化效应。 2.胆管远端扩张,胆囊出于萎缩状态。 3.常无肝硬化、脾大现象。
(1)小肝癌 单个结节或两个结节 直径总合小于2cm。
(2)外生型 (3)纤维板层型 (4)门静脉癌栓型
医学ppt
12
肝脏恶性肿瘤(肝细胞癌)
CT表现 平扫
1.单发低密度结节、边缘模糊(浸润型)。 2.周围有包膜者,边缘光整-晕征。 3.多发大小不等低密度灶。 4.较大肿瘤内有裂隙状不规则低密度影。 5.部分有出血、钙化。 6.肝脏变形局部外凸。
医学ppt
13
肝脏恶性肿瘤(肝细胞癌)
CT表现
增强
动脉期:病灶不均质强化较肝实质
密度高。
门静脉期:
(1)病灶密度尚均匀较肝实质低。
(2)浸润型病灶周围清,包膜型
病灶周围不清。
(3)较大肿瘤中央坏死不强化。
(4)血管内癌栓:局限性血管增宽。
延迟期:低密度或略低密度。
医学ppt
14
肝脏恶性肿瘤(肝细胞癌)
CT表现
平扫:类圆形等密度或等密度肿块,肝外周多 见,中心疤痕组织呈等密度(多不能见到)。
增强: 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中间未强化区呈星
条状。
实质期:等密度,中央仍有低密度
延迟期:病灶呈相对低密度。
医学ppt
9
肝脏良性肿瘤(肝脏囊腺瘤 )
CT表现 巨大囊实性肿块,边缘清晰,良性者以
囊性成分为主,可见壁结节和纤维分隔, 如肿瘤内软组织成分较多,壁较厚而不 规则,则以恶性可能性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