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别有哪些
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

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在经济学的发展长河中,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是两个重要的阶段,它们的理论和观点对经济的理解和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典经济学诞生于 18 世纪和 19 世纪初,其代表人物包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
亚当·斯密被视为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他的著作《国富论》为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典经济学强调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来源于劳动。
亚当·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概念,即市场机制能够引导个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促进整个社会的福利。
在分配理论方面,古典经济学家们关注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三种生产要素,并认为工资、地租和利润分别是劳动、土地和资本的报酬。
古典经济学还着重探讨了经济增长的问题。
他们认为,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而储蓄则是资本积累的重要来源。
此外,分工的深化也能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的发展。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典经济学的一些理论和观点逐渐受到挑战和修正,新古典经济学应运而生。
新古典经济学在 19 世纪末期兴起,并在 20 世纪初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其代表人物有马歇尔、瓦尔拉斯等。
新古典经济学在很多方面对古典经济学进行了改进和拓展。
在价值理论上,新古典经济学抛弃了劳动价值论,转而采用边际效用价值论。
它强调商品的价值取决于消费者对商品边际效用的评价。
在市场理论方面,新古典经济学引入了数学方法,通过建立供求曲线和均衡模型来分析市场的运行。
它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价格能够自动调节供求关系,实现市场的均衡。
新古典经济学还对生产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
它关注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认为企业会根据要素的边际生产力来决定要素的投入量,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在分配理论上,新古典经济学认为,生产要素的价格由其边际生产力决定,工资是劳动的边际生产力的报酬,利息是资本的边际生产力的报酬,地租是土地的边际生产力的报酬。
与古典经济学相比,新古典经济学更加注重微观层面的分析,强调个体的经济行为和市场的微观机制。
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简介:古典经济学又称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是指大约从1750--1875年这一段政治经济学创立时期内的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外的所有的政治经济学。
①研究对象:古典经济学着重经济总量研究,这涉及到经济增长、国际贸易、货币经济和财政问题等方面,他关心的是国家经济问题。
理论核心: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核心是经济增长产生于资本积累和劳动分工相互作用的思想,即资本积累进一步推动了生产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发展,而劳动分工反过来通过提高总产出使得社会可生产更多的资本积累,让资本流向最有效率的生产领域,就会形成这种发展的良性循环。
因此古典经济学似乎是想告诉人们,顺从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保持资本积累的良性循环,会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
但他们又看到劳动分工是受条件约束的,资本的积累会使现有的劳动分工以更大的规模出现,并表现出工资的随之上涨,而劳动分工的发展却不易实现,这将使资本积累受到劳动分工发展跟不上的影响。
①:参见晏智杰:《古典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代表人物:亚当.斯密:经济学鼻祖主要领域:政治哲学、伦理学、经济学著名思想:古典经济学、现代自由市场、劳动分工著作:《国富论》许多人知道亚当·斯密是从“看不见的手”这句话开始的。
不论是马克思还是西方经济学界都毫不怀疑地认为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最杰出的代表。
马克思说:“在亚当·斯密那里,政治经济学已发展成为某种整体,它所包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
”当代美国最著名的经济学萨缪尔逊说:“我们可以把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的那年看作是现在所学的经济学的诞生之年。
”《国富论》出版于1776年,《独立宣言》也发表于这一年,全面地考虑,很难说清楚哪一部文献更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独立宣言》向社会发出了一个全新的呼吁,呼唤社会致力于生活、自由和快乐的追求,而《国富论》则解释了这样的社会是如何运行的。
”2大卫.李嘉图1793年独立开展证券交易活动25岁时拥有200万英镑财产,随后钻研数学、物理学。
第三章 新古典经济学

欧根· 庞巴维克 Eugen Bohm-Bawerk
LOGO
(三)瓦尔拉斯与洛桑学派
瓦尔拉斯(1834~1910),法国 经济学家。洛桑学派的创始人。 生于法国埃富勒,求学巴黎,学 工程学,因父亲鼓励而钻研经济 学,在法国求教职失败,受聘洛 桑大学,建立了洛桑学派,后任 校长。他被认为是创立了后来在 他的意大利弟子帕累托的领导下 为人熟知的洛桑学派。这一学派 继承与发展了他的思想。 著作:《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 (1873)、《社会经济学研究》 、《实用政治经济学研究》等。 一般均衡理论。
卡尔· 门格尔 (Carl Menger 1840-1921)
LOGO
门格尔的学术观点:
门格尔认为,价值起源于效用,而且是“最后
一单位财货的边际效用”。所以,价格是在竞争 条件下,买卖双方对财货主观评价相互平衡的结 果。价格的上限是买者的主观评价,下限是卖者 的主观评价。在双方竞争条件下,价格由“两对 边际对偶的主观评价决定”。 而门格尔本人,也正是借助于边际分析的方法, 来测量消费者欲望的满足程度,衡量物的效用从 而决定价值,从而推动着经济学的研究。后来, 除了“边际效用”以外,人们又发展出了边际成 本、边际收益、边际贡献、边际生产率等一系列 概念。因为人们发现,很多经济现象都可能用“ 边际规律”来解释,也就是用“微积分”的方法 来解释。
LOGO
价值的度量完全是主观的; 效用价值论—交换价值等同于总效用; 将边际效用的原理扩展到整个生产和分配领域。
LOGO
奥地利学派
奥地利学派。也称维也 纳学派,形成于十九世 纪七十年代,它是边际 革命涌现出来的各种流 派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学 派。以门格尔为奠基人 ,其追随者中最著名的 人物是庞巴维克。
比较传统贸易理论与新贸易理论的区别

1.理论的思想渊源不同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的思想精华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1)市场竞争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能使社会福利最大化;(2 )劳动分工能使生产率提高并受到市场围的限制。
应该说,新古典经济学成功地描述了古典经济学的第一个思想,却与第二个思想相冲突。
新古典经济学在将市场竞争的作用形式化时,最初采用了无规模报酬的生产函数这种最简单的数学工具,它使古典经济学的分工思想变成了与市场竞争不相容的东西。
因为按照斯密的分工理论,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基于专业化能够提高生产率的原理,而这一原理与递增规模报酬有关。
新古典贸易理论也采用无规模报酬的假设,从而先天不足,以致于企业的组织结构、规模大小、市场竞争地位及其相应的市场结构都对贸易的模式、成因、结构、得益等没有影响。
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就在于新古典的生产函数只表明一种投入产出的纯技术关系,不允许递增报酬的存在,并且忽视了社会经济组织的演进与生产率的互动关系。
事实上,古典经济学家的研究重点是专业化、劳动分工和交换的关系。
在斯密和马克思看来,劳动分工是经济生活的核心现象,社会经济组织结构是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马克思更将其归结为生产关系的研究。
格(All yn Young,1928)的经典论文指出:“在全部经济学文献中,最富有启发、富有成果的一般法则就是斯密定理(劳动分工受到市场围的限制)。
”(注:Young A.(1928),In creasing Returna andEconomic Progress, The Economic Journal,38:P527—42。
)然而,由于后来德布鲁把新古典经济学变成公理化体系,用斯密的分工思想来解释国际贸易的理论逐渐地为人们所抛弃。
70年代以来,依托于新古典框架的新贸易理论逐步产生和发展,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不足,但始终难逃“旧瓶装新酒”之嫌。
小凯用现代数学分析工具将古典经济学的思想精华充分发挥并加以形式化,创立了以古典经济学的分工思想为基础的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堪称是贸易理论领域的一次革命。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流派。
古典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为亚当·斯密和大卫·里卡多,而新古典经济学则是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学派,代表人物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的自由和竞争,认为经济系统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并且劳动分工和生产要素的配置可以自动调整到最优状态。
里卡多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则是古典经济学中的重要贡献,它指出各国在国际贸易中可以通过专门从事自己相对优势的产业来获得更大的利益。
新古典经济学则更注重个体在市场上的行为和决策。
马歇尔提出的边际效用理论就是新古典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认为个体在消费中会考虑每个商品的边际效用,即增加一单位商品所带来的额外满足感。
此外,新古典经济学也更关注市场失灵的问题,它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干预市场来纠正市场失灵。
总的来说,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在经济学发展中都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古典经济学注重市场自由和竞争,而新古典经济学更注重个体的行为和市场失灵的问题。
两个学派都为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1 -。
与服务相关的理论

最典型的就是教师的授课、演员的演出等。
由于这些经济活动表现为劳动者向消费者提供 某种服务,所以其产品可以称为服务型使用价 值,即服务使用价值。
(二) 服务使用价值的体现 1. 服务与一般商品使用价值的共同属性: (1)满足消费需求。 (2)满足生产需要。 (3)表现物质财富。
2. 服务使用价值的特殊性: (1)节约社会劳动时间。 (2)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3)密切各部门各地区经济联系。 (4)许多服务的使用价值有延展性。
二、 即时性
一是不可分离性。 二是不可储存性。
三、 异质性 四、 知识性
第三节 服务价值理论
一、服务的使用价值
(一) 服务使用价值概念的确立 马克思一方面规定“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
价值”,另一方面也研究了以运动为内容的使 用价值。这种使用价值的存在是以劳动者的活 劳动为基础,随着活劳动的消失使用价值也随 即消失,
随便在哪一种情形下,服务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生产者不是对其商品或本人增加价值,而是对 其他某一经济单位的商品或个人增加价值。”
四、中国理论界对服务的认识
改革开放前 ,关于服务的理论基本上是围绕生 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性质和划分来展开的。
20世纪80年代,推动理论突破的动力是国民经 济统计问题。 20世纪90年代 ,关于服务业能否创造价值的 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观点: 一是社会劳动创造价值论。 二是生产性劳动创造价值论。
3.希尔从服务生产入手来解释什么是服务, 他从变化入手,抓住服务的本质,强调服务生 产(service production)和服务产品(service product)的区别。
4.人们之所以对服务概念的理解存在明显差 异,是因为服务的特殊性所导致的,即服务具 有无形性、即时性、异质性和知识性等特性。
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

三、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影响
(二)新古典经济学在哪些方面不同于古典经济学
1、新古典经济学对古典经济学理论的主要 修改:一个概述
2、新古典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
3、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三、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影响
(三)新古典经济学对西方经济学的影响
1、新古典经济学究竟具有多大的理论影响 力
2、新古典经济学为何具有如此经久不息的 理论影响力
(三)为什么学习当代西方经
济学主要流派要从古典和新古
典经济学开始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各 种流派中,绝大多数都与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 有着理论上或思想上的渊源关系,即便我们不 说是传承关系。尤其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各流 派,基本上都是发端于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 只有少数非主流的经济学流派,或许很少或没 有与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扯上渊源关系。因此,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古典和新古典经 济学,尤其是古典经济学,乃是当代西方经济 学主要流派的共同的“源”。
(一)什么是古典经济学
在西方经济学界,虽然说对古典和 新古典经济学的界定存在着不同的说法, 但大体上还是有公认的标准的。但是, 有些国内教科书,尤其是有关西方经济 学流派和经济学说史的教科书,却反而 要把这两个概念弄得很含糊不清了。
(一)什么是古典经济学
在西方经济学界,通常所说的古典经济学 是指从亚当·斯密开始,到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结束的西方主流经济学,在这期间的重要代表 人物包括亚当·斯密(Adam Smith)、大卫·李 嘉图(David Richardo)、詹姆斯·穆勒 (James Stuart Mill)、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托马斯·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Alfred Marshall)。
经济学的各流派

经济学的各流派总结,大家多提提意见!1、重商主义学派:产生于15世纪,全盛于16、17世纪,瓦解于17世纪下半叶,基本观点:货币与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代表人物:詹姆斯·斯图亚特[英国](1712~1780)《政治经济学原理的研究》2、重农主义学派:重农学派是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
它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代表人物:魁奈[法国](1694~1774)《经济表》3、古典学派:古典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始于十八世纪Adam smith的《国富论》,而终于1936年J.M.Keynes出版《就业、利息与货币的一般理论》之前。
主要思想:1) 古典二分法,货币中性。
货币数量只会影响物价,不会影响实际的产出。
2) 价格机能会充分调整,使劳动市场、资本市场、商品市场供需平衡,因此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水平。
(即存在垂直的供给曲线)3) 总需求隐含在货币数量学说中,AD曲线是一条双曲线。
4) 由于短期下,劳动、资本、技术水平都不太可能大幅度变动,因此产出维持在原有的充分就业水平。
加上工资可以自由调整,若有失业,工资会下降直到失业消失为止。
所以没有失业问题。
5) 政策含义:对于短期的景气循环,政府最好不要干涉市场。
政府的干涉只能影响需求的变动,徒增物价的波动,对实际产出无益。
在长期,政府可以提高储蓄率或增加资本积累以及促进技术进步,来增加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
低、代表人物:亚当·斯密[英国](1723~1790)《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让·巴蒂斯特·萨伊[法国] (1767~1832)《政治经济学概论》李嘉图[英国] (1772~1823)《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马尔萨斯(1776~1834)《人口原理》约翰·穆勒[英国] (1806~1873)《政治经济学原理》4、新古典学派(剑桥学派):指由萨伊奠基、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主要代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经济学占统治地位的边际主义学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别有哪些?
数学方法引入之后的形成了现代经济学,现代经济学以凯恩斯为界分两部分。
以边际革命为界,之前的叫古典,之后的叫现代。
现代经济学以凯恩斯为界,之前的叫新古典,主要就是现在的微观经济学。
凯恩斯之后,总体经济的研究成为主流,形成了宏观经济学,也就是凯恩斯革命。
到20世纪70年代为止,单纯以总体研究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学成为主流。
70年代经济冲击之后,凯恩斯经济学在实践无法发挥作用,经济学又得到了发展。
微观基础纳入了宏观经济学。
以凯恩斯理论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学寻找了微观基础,成为了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
以微观分析为核心的新古典理论进行了宏观研究的扩展,形成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李嘉图是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他已经开始使用数学和符号了。
李嘉图之后的穆勒也有数学的使用。
本人认为古典和新古典的区别有两个:第一,古典和新古典的价值理论不同,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是劳动价值理论,从斯密到李嘉图再到马克思无不以劳动价值理论作为自己理论的核心;而新古典则完全放弃了劳动价值理论,他们更多的是采用效用价值理论,进一步到均衡价值理论,英国的杰文斯、德国的格森、意大利的帕累托都是效用价值理论的先驱,而剑桥的马歇尔和瑞士的瓦尔拉则是均衡价值理论的代表。
第二,古典和新古典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分析方法的不同,古典经济学受数学方法所限,主要采用总量分析,从斯密到穆勒无不是从总量上分析经济的均衡;而新古典时期,数学有了巨大的进步,而且以法国为代表的一大批工程人员开始从事经济学研究,这样数学的使用渗透到经济研究中,分析方法也从古典时期的总量分析过度到新古典的边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