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花中四君子

《兰花》 空谷有佳人, 倏然抱幽独。 东风时拂之, 香芬远弥馥。
精神象征:色淡香清,生于幽僻之处, 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
听“竹”
轻而不佻。其茎有方圆之别,其色有青紫之分;竹无心性随 和,山野路旁,庭院庙堂,随遇而安,四季茂然;栉疾风扬其劲 节,沐春雨耸其玉笋,披月辉露其窈窕,偎峭石显其轻灵;傍窗 而植,赏月投之秀姿;临池而栽,顾波泛之倩影。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精神象征:美丽绝俗,却不与群芳争艳,故历来被用 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与世无争的高尚品格。
观“菊”
菊,丽而不娇。傲然临霜,怒放于群芳凋零之 际;不畏肃杀,尽展其万方娇媚之态。
菊花的品质与精神中体现出的 傲骨、高尚坚强、高洁不屈以 及超脱世俗、桀骜不驯、乐观 等,值得人们用一生去细细的 品味与学习,最终树立正确的 生活态度。在百花纷纷枯萎的 秋冬季节,菊花傲霜怒放,它 不畏寒霜欺凌的气节,也正是 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体现。
精神象征:清丽淡雅、芳香袭人,具有 傲霜凌寒的特征,一身傲骨。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兰
品“兰”
兰,幽而不病。 处深山,厌都市 喧嚣,不以境寂 而色逊;居幽谷, 喜明月清风,不 因谷空而貌衰。
空谷生幽兰,兰最令人倾倒之处是“幽”,因其生长在深山 野谷,才能洗净那种绮丽香泽的姿态,以清婉素淡的香气长 葆本性之美。
梅
赏“梅”
• 梅,傲而不俗。其色分红白及绿,另有蜡梅,色黄如 蜡,香气浓郁,虽自成科属,其风韵却与梅有异曲同 工之妙。
梅花具有坚韧不拔、谦虚、无畏和傲骨的品质,象征着希望、 象征着拼搏、象征着高洁。在寒冬中盛开,无论风雪多大, 都能毅然绽放,体现了它坚韧不拔的品质。梅花不与百花争 芳斗妍,而选择开在寒冬,开在没有人关注的时节,这种主 动避让就是一种谦虚。梅花开放的时候正是凛冬,可越是冷, 它开得越是旺,任由风吹雪落,都不能改变其孤芳自赏,这 种傲骨也是不可多得的。
花中君子梅兰竹菊类似的成语

花中君子梅兰竹菊类似的成语
摘要:
1.引言:介绍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2.梅:傲雪凌寒,清香四溢
3.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
4.竹:节节高升,刚直不阿
5.菊:凌霜怒放,不屈不挠
6.结论:花中四君子的美好寓意
正文: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梅花、兰花、竹子和菊花被尊称为“花中四君子”,分别代表着傲、幽、坚、韧四种品质,成为文人墨客挥毫泼墨的美好题材。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这四种花所寓意的美好品质。
首先,梅花代表着傲。
梅花在寒冬时节傲雪凌寒,不畏严寒,独自绽放,它的清香四溢,给人以勇气和希望。
正是因为梅花的这种特质,古人将它视为坚韧不拔的象征,激励着人们在困难面前勇敢前行。
其次,兰花代表着幽。
兰花生长在深山幽谷之中,不染尘埃,孤芳自赏。
兰花的香气高雅而清幽,被誉为“空谷幽香”。
兰花的这种品质,让人们向往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追求内心的纯净与安宁。
再次,竹子代表着坚。
竹子生长迅速,节节高升,它刚直不阿,宁折不屈。
竹子的这种品质,让人们学习到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只有坚定信念,才能在人生道路上一路前行,取得成功。
最后,菊花代表着韧。
菊花在深秋时节凌霜怒放,不屈不挠,它的品种繁
多,色彩艳丽。
菊花的这种品质,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顽强和坚韧,启示我们要有毅力,敢于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
总结,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的美好寓意,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岁寒三友花四君子“梅兰竹菊”与“松竹梅”一、花中四君子赞提起品格高尚,高风亮节、修养高超之类的事物,中国文人常用“梅、兰、竹、菊”这种四种植物作比喻,并且称她们为花中“四君子”。
自古我国的文人就喜欢填词、赋诗对她们大加赞美。
在众多歌颂花卉的诗、词、散文中,与“梅、兰、竹、菊”有关占的比例最大。
另外绘画大师对她们也格外青睐,除了单独画梅、兰、竹、菊外,还善画“四君子”图,从出土的陶瓷器具看,许多都画有“四君子”的图案,现在的工艺品上仍然能找到梅、兰、竹、菊的身影。
中国文人与这“四君子”之间更是有着不解之缘,并留下许多千古佳话。
如元代大画家王冕在隐居九里山时,植梅千株,自题所居为“梅花屋”,又自号“梅花屋主”。
他善画墨梅,万蕊千花,自成一家,所作的“墨梅图”与“墨梅”诗均名扬天下。
更有一位叫林逋的宋代诗人更是痴情,他一生养鹤植梅,自称“梅妻鹤子”,终生不仕不娶。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一生便以种竹、画竹闻名于世,并非常重视对竹子的实地观察,主张画竹前“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所以他笔下的竹子,不仅能显示出四时风雨,阴晴中的不同形态和变化,而且力求表现竹子的耐寒、抗冰雪的坚贞之性。
历代文人如陶渊明、苏东坡、杜甫、陆游等都写诗文赞颂过菊花,尤其是陶渊明因为经常写菊花的诗文,被人们誉为“菊仙”,甚至连他的名字都成了菊花的代名词。
兰花也受到我国人民的喜爱,从孔子、李白到苏东坡、郑板桥都留下有关兰花的诗文。
人们还将“国香”、“天香”、“王者之香”、“空谷佳人”等美誉封于兰花。
但更多的养花爱好者是想通过养梅、兰、竹、菊来表达高雅情怀,并陶冶自己的情操。
梅花向来是花卉中被歌咏的最多的,甚至被称为“诗人的花卉”。
比较著名的是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里把梅花比喻成为“孤芳自赏”的高士;而伟人毛泽东的诗题《卜算子·咏梅》所用的笔法与陆游大不相同,更值得欣赏。
梅兰竹菊各代表什么含义

梅兰竹菊四君子之名梅兰竹菊:指梅花,兰花,竹,菊花。
占尽春夏秋冬,中国文人以其为“四君子”,正表现了文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
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
其特点是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
梅兰竹菊的品质: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一种高风亮节美喻。
梅梅花高洁坚强。
中国诗人们看到了自己的理想人格模式,常用“清逸”来写梅花的神韵,“清逸”不仅是古代隐士的品格,而且是士大夫的传统文化性格。
梅花所表现的正是诗人共有的一种品质。
梅花不仅有苍劲挺秀,疏影横斜,清雅宜人的神韵,而且还有“冰里育蕾、雪里怒放”的特点,它那“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的性格,显示了不畏严寒、独步早春的可贵精神,一种在严酷的环境条件下坚守信念的顽强精神。
人们便把它作为刚强意志倍加赞赏。
兰兰花的清淡雅致。
兰生长在深山幽谷无人之处,没有鲜艳招摇的颜色,以清婉素淡的香气长葆本性之美。
人们便把兰花作为一种高尚的人格的象征。
“色、香、姿三者兼备”的稀世之花,人们更将它比作完美人格的体现。
如陈毅写有”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
只有馨气重,求者遍山隅”的著名诗句。
竹竹的高风亮节。
仅数片叶,坚劲挺拔,气势冲霄,很具竹节操坚贞高洁的象征。
竹之绝妙处,未曾出土先有节,其性最殊,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风来自成清籁,雨打更发幽韵,饶有“筛风梳月带雨斜”的特色。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句,由此可见古人喜爱竹的程度之深。
菊菊花虚心清贞。
冬梅斗霜冒雪,是一种烈士不屈不挠的人格,春兰空谷自适,是一种高士遗世独立的情怀,那么,秋菊才兼有烈士与高士的两种品格。
晚秋时节,斜阳下,矮篱畔,一丛黄菊傲然开放,不畏严霜,不辞寂寞,无论出处进退,能够表达士人在困难来临时的勇敢精神和可贵的品质视为高洁的象征,备受人们的赞赏。
梅兰竹菊六言诗四首兰:净化多少心灵?纯洁多少生命?淡淡一缕清香,送来一帘幽梦。
为什么梅兰竹菊是花中四君子原理

为什么梅兰竹菊是花中四君子原理梅兰竹菊作为中国传统的四君子花卉,被誉为花中的四君子,其地位尊贵,原因有很多。
首先,梅兰竹菊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被赋予了崇高的美德和象征意义。
其次,梅兰竹菊在形态特征、花色花香以及生长环境上都具有独特的优势。
最后,梅兰竹菊在艺术创作、文学作品和园林设计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人们追求高尚品味和精神追求的象征。
梅兰竹菊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梅兰竹菊被赋予了崇高的美德和象征意义,被喻为君子之花。
梅是冬季开放的花朵,象征坚强和不屈的精神;兰是夏季开放的花朵,象征高洁和纯净的品质;竹是常绿植物,象征坚韧和不畏艰难的品质;菊是秋季开放的花朵,象征坚毅和乐观的态度。
梅兰竹菊四君子的象征意义融入了中国人崇尚的君子风范,成为国人追求高尚品格和道德修养的象征。
梅兰竹菊在形态特征、花色花香以及生长环境上都具有独特的优势。
梅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花朵洁白如雪,花香扑鼻,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兰花花形雅致,色彩丰富多样,花香清幽,给人一种高雅典雅的感觉。
竹子生长迅速,枝叶繁茂,叶片饱满挺拔,给人一种朴实坚韧的感觉。
菊花花朵绚丽多彩,形态各异,花香浓郁,给人一种豪放洒脱的感觉。
梅兰竹菊各自的形态特征以及花色花香的优势,使得它们成为了人们喜爱的花卉之一。
梅兰竹菊在艺术创作、文学作品和园林设计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人们追求高尚品味和精神追求的象征。
梅兰竹菊作为中国传统的四君子花卉,常常出现在绘画、书法和文学作品中,成为艺术家们表达情感和追求美的载体。
同时,在园林设计中,梅兰竹菊也被广泛运用,以展示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
无论是在艺术创作还是园林设计中,梅兰竹菊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向往。
梅兰竹菊作为中国传统的四君子花卉,具有崇高的美德和象征意义,被赋予了君子之花的美誉。
其形态特征、花色花香以及生长环境上都具有独特的优势,成为人们喜爱的花卉之一。
同时,梅兰竹菊在艺术创作、文学作品和园林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人们追求高尚品味和精神追求的象征。
花中四君子的古诗

花中四君子的古诗
梅兰竹菊被人称为“花中四君子”,是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
花中四君子的古诗有:
梅
梅花
〔宋代〕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墨梅
〔元代〕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兰
感遇十二首·其一
〔唐代〕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题画兰
〔清代〕郑燮
身在千山顶上头,
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
来不相知去不留。
竹
庭竹
〔唐代〕刘禹锡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竹石
〔清代〕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菊
寒菊
〔宋代〕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咏菊
〔唐代〕白居易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廉洁四君子梅兰竹菊演讲稿

廉洁四君子梅兰竹菊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廉洁四君子梅兰竹菊”。
梅、兰、竹、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君子植物,也是人们常常用来形容品德高尚、操守正直的人。
这四种植物不仅在生命力上具有韧性和坚强,更在品质上代表着廉洁、高洁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我们来谈谈梅花。
梅花,冬天的花朵,寒冷中的美丽。
梅花象征着坚贞不屈的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也应该有梅花般的坚强意志和奉献精神,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都能坚守自己的原则,不为外界诱惑所动摇,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接下来是兰花。
兰花,清雅高洁,被誉为“花中君子”。
兰花的高洁品质和高尚气质,让人们对其产生敬畏之情。
在工作中,我们也应该像兰花一样,保持良好的修养和高尚的品质,做到正直无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和激励他人,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
再来是竹子。
竹子,傲然挺拔,独立不群。
竹子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使其成为廉洁的象征。
无论是工作中的压力还是诱惑,我们都应该像竹子一样,保持坚定的立场,不为外界所动摇,忠诚于自己的职业操守,做到廉洁奉公,维护公正与公平,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是菊花。
菊花,秋天的花朵,坚守自己的美丽。
菊花的高洁和不畏艰难的精神,让人们对其敬佩不已。
在工作中,我们也应该像菊花一样,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动摇,始终保持高尚的品质和操守,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努力奋斗。
廉洁四君子梅兰竹菊,是我们在工作中应该追求的境界和人生追求。
只有坚持梅兰竹菊的品质和精神,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廉洁正直、高洁高尚的人。
让我们共同努力,以梅兰竹菊为榜样,坚守自己的信念,践行自己的承诺,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四君子

说到傲霜的菊花,当然要数陶渊明的偏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哉其乐。然而,我想陶渊明所采的那菊,定不是花钱雇用花匠所植,而是普通的野菊罢了;淡泊清华,凌霜自得,自蕴情致而已,自然是现代的赏菊家所不屑于顾的。
喜竹
竹在我们江南,是最常见的了。所以我对竹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奇。我曾也养过文竹,也说不清因它不能与竹笋成长的自然竹的气节相比,还是因为客观上的种种造成,终于还是放弃了它,在我的办公桌上,再也见不到我养了几年的那盆文竹了。但也不以为憾,我总感到文竹不是我心中真正的竹。
我喜欢真正的大自然中的竹,是因为竹的气节让我倾心,也因为是竹的身上无一不是宝,可谓是功能齐全,妙用多多,人们可以根据各自实际需要对竹资源充分开发利用。你可以选一根坚韧的小竹,做成简易的鱼杆;你可以选一根粗细适中的竹子,在自家的凉台上随意那么一搁,它就成了晾衣服晒被子的好帮手;你可以将一些老竹根洗净自然吹干,然后按照自己的喜好制成实用的竹根饰品;你可选一段竹做成笔筒点缀自己的书桌;竹制家具、竹制农具、竹制文具、竹制饰品……竹制品的种类也实在是太多了。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即善画此类题材,其中犹以画竹、兰为最妙。明末郑思肖善画兰,而且兰无根,即寓意为河山破碎的无根之忧。
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这虽然是自身的本性使然;但亦与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赏识推崇不无关系。而四君子之名的来源,我以为大概是出于古代的贤人君子,每每以梅兰竹菊自况,而梅兰竹菊四者也足以被用之来美喻其高风亮节之故吧。基于这种内在的品德之喻,“四君子”之称,也确实恰如其分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岁寒三友花四君子“梅兰竹菊”与“松竹梅”一、花中四君子赞提起品格高尚,高风亮节、修养高超之类的事物,中国文人常用“梅、兰、竹、菊”这种四种植物作比喻,并且称她们为花中“四君子”。
自古我国的文人就喜欢填词、赋诗对她们大加赞美。
在众多歌颂花卉的诗、词、散文中,与“梅、兰、竹、菊”有关占的比例最大。
另外绘画大师对她们也格外青睐,除了单独画梅、兰、竹、菊外,还善画“四君子”图,从出土的陶瓷器具看,许多都画有“四君子”的图案,现在的工艺品上仍然能找到梅、兰、竹、菊的身影。
中国文人与这“四君子”之间更是有着不解之缘,并留下许多千古佳话。
如元代大画家王冕在隐居九里山时,植梅千株,自题所居为“梅花屋”,又自号“梅花屋主”。
他善画墨梅,万蕊千花,自成一家,所作的“墨梅图”与“墨梅”诗均名扬天下。
更有一位叫林逋的宋代诗人更是痴情,他一生养鹤植梅,自称“梅妻鹤子”,终生不仕不娶。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一生便以种竹、画竹闻名于世,并非常重视对竹子的实地观察,主张画竹前“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所以他笔下的竹子,不仅能显示出四时风雨,阴晴中的不同形态和变化,而且力求表现竹子的耐寒、抗冰雪的坚贞之性。
历代文人如陶渊明、苏东坡、杜甫、陆游等都写诗文赞颂过菊花,尤其是陶渊明因为经常写菊花的诗文,被人们誉为“菊仙”,甚至连他的名字都成了菊花的代名词。
兰花也受到我国人民的喜爱,从孔子、李白到苏东坡、郑板桥都留下有关兰花的诗文。
人们还将“国香”、“天香”、“王者之香”、“空谷佳人”等美誉封于兰花。
但更多的养花爱好者是想通过养梅、兰、竹、菊来表达高雅情怀,并陶冶自己的情操。
梅花向来是花卉中被歌咏的最多的,甚至被称为“诗人的花卉”。
比较著名的是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里把梅花比喻成为“孤芳自赏”的高士;而伟人毛泽东的诗题《卜算子·咏梅》所用的笔法与陆游大不相同,更值得欣赏。
“犹有花枝俏”和“她在丛中笑”显得奔放,充满斗争的活力。
这其中充满着斗争之意,赋予梅花崭新的共产主义战士的乐观主义胸怀:满身清气,屹立于严寒里,坚贞不屈,傲视风雪,这正是中华民族气魄之根本,气节之象征,也是“梅文化”的最高表现形式。
当然生活中,人们说得更多的是“不受一番冰雪苦,哪得梅花绽放”和“梅花香自寒来”这种比喻经历一番苦寒后,一定能迎来成功和胜利。
无论是她的“孤芳自赏”还是“斗雪傲霜”都是“君子的风范”,否则,怎会有那么多的人爱梅、赏梅、踏雪寻梅、凌寒探梅、谈梅、咏梅、画梅呢!至于兰花,这里主要指的是中国兰花。
中国兰大都小而少,颜色清雅不艳,冰洁素丽,却清淡含娇;雅而不俗,丽而不妖,朴实而又含蓄,简直就是一个亭亭玉立、气质高雅的美人。
再来看其“香”,更是居群香之首,自古以来,兰花被誉为“天下第一香”、“王者之香”,其特点:一是浓郁而不刺鼻,二是香气悠长而穿透力强。
兰花虽身怀异香却甘于寂寞,生长在穷乡僻野、深山峡谷之中,不与百花争艳,不求在世上闻名,她“不因贫寒而萎缩,不为无人而不芳”的高尚品德,受到了历代文人的赞颂。
同时,她就像一个默默无闻的奉献者,不争名利,不炫耀自己。
因此,中国文人喜欢将兰花比作谦谦君子,说她“终年不凋,幽香清远,神静韵高”。
更有一些古人用“兰友”、“兰章”、“金兰之拜”、“兰客”、“兰肴”、“桂子兰孙”、“蕙质兰心”等词语来比喻最美、最佳的事物,对她可算是推崇备至。
不少人爱兰、写兰、画兰、养兰、以兰会友。
养兰之人都希望通过养兰来达到修身养息、陶冶情操的目的,可见兰花早已成为“君子的典范和楷模”了。
再来谈一下竹,她不但具有极强的观赏价值,还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
竹笋可食用,烹出百余道菜,且味道鲜美;竹子也可建屋,造竹筏,当盛器,做成竹筷、工艺品等。
中国的“丝竹”乐器,笛、萧、笙等都是用竹做的。
有人称竹子是“穷人的木材”,她不但在远古为人类的生存做出过巨大的贡献,而且至今仍然发挥着作用。
所以说,除了观赏价值以外,竹子的使用价值是任何花卉都不能比拟的。
竹子虽无牡丹之富丽、松柏之伟岸、桃李之娇艳,但她坚韧挺拔,竹叶迎风飞舞,苍古之中饶有秀润之气并带有气冲霄汉的节操和傲岸之势。
她坦诚无私,朴实无华,不苛求环境,不炫耀自己,默默无闻地把绿荫奉献给大地,将财富奉献给人民。
又因为竹子是中空的又有明显的节,所以人们还经常赞扬她“虚心有节”。
古人常用“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来赞美她或用她来比喻人的气节,因此她还有“高风亮节”之美誉。
将竹子誉为“君子”,是当之无愧的。
难怪大诗人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由于竹干挺拔,枝叶婆娑飘逸,景观十分优美,因此,公园里、村寨旁、一丛丛一片片的翠竹既美化了环境,又陶冶了人们的情操。
最后说说菊花。
每年从春到夏,迎春、玉兰、桃花、牡丹、荷花、月季等相继开放,秋天到了,唯有菊花没有丝毫动静,正在大家替她着急并惋惜时,她便应时而开。
花开时,光华亮丽非常吸引人。
硕大的花瓣,好像是先受了压迫似的,突然解放后,便将怒气也释放了开来,开得很有骨感。
别的花卉开时,大多开得娇艳有余,力度不足,有些当不起“怒放”一词。
想想古人形容花开用怒放,实在是很有意思,对于形容菊花的开放倒很贴切。
不知道为什么,菊花非要经过严霜后,才能花开、怒放,这大概也是其被视为傲骨的由来。
的确,菊花其实是些骄傲的,严霜之下,还可以将花开得这样漂亮,确实是值得骄傲。
古诗有云:“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也的确有这样的傲骨。
此外,古人称她“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和“宁肯抱香枝头死,不随落叶舞秋风”两句诗也是对她正直不阿,不随波逐流人格的赞美。
不仅如此,大诗人苏东坡还赋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赞扬她身处逆境自强不息,这一点可为残疾人树立良好的典范。
菊花的寒霜中昂首怒放的特性、不随波逐流的品格、身处逆境自强不息的精神,无不显示出“君子风范”。
梅、兰、竹、菊这花中“四君子”,虽然都不是同一个科、属,但是她们有共同品格,是气节、风骨最高的花木。
这四者之中,梅花比较孤傲;兰花喜欢孤芳自赏;竹子则很清高;而菊花则性格刚。
她们有共同的性格、品质,那就是一身清肌傲骨、不畏强暴、不争名利、勇于奉献,这样的“品德”才是真正的君子。
千百年来,她们已成为了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
许多古代文人想要赞美、夸耀自己又不好意思直接说时,往往借赞美“花中四君子”来比喻自己的品格、精神,如元代大画家王冕的题梅诗“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香满乾坤”,其实是借花来比喻自己人格的清白。
而有时文人们想要发泄自己心中的愤怒或不满,又害怕打击报复时,只好“忌直言,贵曲笔”借“花中四君子”来作比喻。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就是用梅花来比喻诗人一生的坎坷。
作者屡遭谗陷,仕途挫折,忧国忧民,怀才不遇,只能“孤芳自赏”,借梅花来抒发自己的惆怅之情。
因而梅也就成了历代文人、士大夫表示忠心和气节的象征。
还有杜甫的“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
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佘”。
也是对这个不公道的社会的不满。
毛泽东主席也借梅花表达了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一定能战胜困难,迎来“山花烂漫”的春天的信心。
难怪有人不但喜欢这“四君子”,而且立下:“做君子之人,行君子之风,养君子之花,传君子之道”这样的座右铭,以勉励自己去作一个堂堂整整的正人君子。
二、岁寒三友赞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常借自然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中国的修养学和美学将“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
岁寒即严冬,三友即指松、竹、梅。
她们虽系不同科属,却都有不畏严霜的高尚品质。
其实,最早把“松、竹、梅”联系在一起的并对她们高尚品质进行赞美的是大文豪苏东坡,他“岁寒三友”有着一段不解之缘。
北宋年间,苏东坡遭到权臣排挤,被贬至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
初到黄州时,苏东坡远离亲友,非常苦闷,唯有寄情诗歌,以解胸中的烦忧。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正是他当时心情的最好写照:“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后来,家眷来伴、朋友来访使他的情绪渐渐好转,然而生活上的拮据仍然是很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经济困难,苏东坡自己开垦了一片荒地,种植稻、麦、桑、枣等农作物。
不久,他又在田边筑起一座小屋,在屋子四壁画上雪花,取名为“雪堂”。
苏东坡在院子里种上松、柏、梅、竹等花木。
整个住所被他装扮得素净典雅,十分契合苏东坡当时的心境。
一次,黄州知州徐君猷特意来雪堂看望他,见他的居所冷清萧瑟,便打趣地问他坐卧起居,满眼看见的都是雪,是不是太寂寞,太冷清了?苏东坡指着窗外摇拽的花木,爽朗地笑道:“风泉两部乐,松竹梅三益友。
”意思是说,清风吹拂和泉水淙淙的声音就是两曲优美的音乐,枝叶常青的松柏、经历寒冬而不雕谢的竹子和傲雪绽放的梅花,便是相伴严冬最好的朋友。
徐君猷见苏东坡在逆境中能以“松、竹、梅”自勉,仍然保持凌霜傲雪的高尚情操,非常感慨,从此对他更加敬仰。
后来,“松、竹、梅”被世人合称为“岁寒三友”,一方面取其玉洁冰清、傲立霜雪的高尚品格,一方面也将其视作常青不老、旺盛生命力的象征,同时也比喻在艰苦的条件下,同甘苦、共患难、风雨同舟的真挚友谊。
人们不但赋诗、填词来歌颂、赞美“松、竹、梅”,而且,由“松、竹、梅”合成的“岁寒三友”图案是中国古代器物、衣物和建筑上常用的装饰题材。
因此,“岁寒三友”图也逐渐演变成为雅俗共赏的吉祥图案流传至今。
让我们分别谈谈“松、竹、梅”:首先来说一下“松”:松树是北方寒冷地区常见的常绿树木,尤其在寒冷的冬季,万木萧疏,其枝叶仍翠绿可爱,寒风冰霜而不改色,坚毅不拔的青松,有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气魄。
这种精神确实值得人们赞扬。
此外,陶铸同志在他《松树的风格》一文中对松树只知奉献,不要索取的风格进行了赞美。
松树的这种只知奉献,不知索取的高尚品德,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雄气魄,风霜雨雪不改色的大无畏精神不但体现出“君子”的风度,她象征着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是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所以中国人民对她充满特殊的情感。
人们以歌赞松,以诗咏松,以画绘松,以文记松,松树的精神和风格将千秋万代永远让人们赞颂。
再来论论“竹”:虽然竹生长在温暖地区,但在天寒地冻的冬季,她仍然保持翠绿常青,临风潇洒。
人们形容她“狂飙呼啸似奔雷,海立山撼树木摧,独有竹君持劲节,挺然奋斗踞崔嵬”。
中国人民种竹、食竹、用竹、爱竹、赏竹、咏竹、画竹。
竹子对于人类有着实实在在的用处,宋朝诗人苏东坡曾这样评价竹子的功用: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此外,人们也从竹子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首先是她顶冰雪、战寒霜的大无畏精神;再就是她坦诚无私,朴实无华,不苛求环境,不炫耀自己,默默无闻地把自己的财富奉献给大地的无私精神;以及她“虚心有节”、“高风亮节”的高尚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