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案例分析讲解

合集下载

环境保护工程建设案例解析

环境保护工程建设案例解析
环境保护工程建设案 例解析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0
目录
CONTENTS
• 案例背景介绍 • 案例分析 • 案例总结 • 案例应用 • 案例推广
01 案例背景介绍
项目背景
01
某地区因工业发展导致严重的环 境污染,威胁到当地居民的健康 和生活质量。
02
政府和企业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 要性,决定投资建设环境保护工 程。
项目目标
01
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0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
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03
项目意义
01 有助于推动地区经济转型,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02 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促进环境保护意识的普及

03 增强政府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形象。
02 案例分析
建设内容
共享和优势互补。
组织活动
通过组织环保主题的公益活动、展览 、论坛等形式,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 和参与。
示范项目
通过建设示范项目,展示环保工程建 设的成果和效益,引导更多的人参与 到环保建设中来。
推广价值
提高环保意识
推广环境保护工程建设案例,有助于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增强人们对环 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政策支持
技术进步
随着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未来将有更多的政策支持环保工程建设 的推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将有更多的环 保技术应用于工程建设中,提高环保工程 建设的效益。
社会参与
国际合作
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未来将有 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环保工程建设中来 。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未来将有更 多的国际合作机会,共同推进环保工程建 设的发展。

环境工程伦理案例分析

环境工程伦理案例分析

案例一:水污染治理工程
3.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伦理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1 加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在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可以通过技术手段 减少污水处理厂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可以通过政策扶持等措施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 展 3.2 加强公众参与和决策透明度 在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公众参与和决策透明度。可以通过公开招标、公示环 评报告等方式,让公众了解污水处理厂的规划和建设情况,同时也可以通过举办公开听证 会等方式,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4
案例三: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
16
案例三: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
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是环境工程中另一 个重要的伦理问题
在实践中,往往需要在保护自然资源和 满足人类需求之间山区为了发展经济,计划开发 一处矿产资源。该矿山的开发将 为当地带来就业机会和财政收入 ,但同时也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 造成破坏。该项目的开发引起了 当地居民和环保组织的担忧和反 对。他们认为矿山的开发将破坏 生态环境,影响当地的生态平衡 和可持续发展
案例二: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
3.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伦理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在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可以通过 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同时也可以通过政策扶持等措施促 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在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公众健康和安全保障。可以通过公开招标选 择有经验和信誉的承包商进行建设和运营管理,同时也可以加强监管和监测力度确保 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公开听证会等方式听取公众 的意见和建议并加强信息公开和透明度让公众了解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规划和建设情况 以及可能产生的环境和健康影响等

工程环保法律案例分析(3篇)

工程环保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商”)在某市某区某地投资建设一高档住宅小区。

该项目占地面积约为100亩,总建筑面积约为20万平方米。

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人民币,预计于2018年底竣工。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开发商未严格按照国家环保法律法规进行施工,导致周边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引发了当地居民和相关部门的强烈不满。

二、违法事实1. 施工期间,开发商未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擅自开工建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建设单位在开工建设前,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批复。

2. 施工过程中,开发商未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扬尘、噪音等污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施工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扬尘、噪音等污染。

3. 项目施工过程中,部分建筑材料未经处理直接排放,造成周边水体污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建设单位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水污染。

4. 项目竣工后,开发商未及时进行验收,擅自投入使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竣工后及时进行验收,并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三、案件处理1. 当地环保部门接到举报后,立即对开发商进行现场调查。

经调查,开发商确实存在未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未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扬尘、噪音等污染、建筑材料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等违法行为。

2. 环保部门依法对开发商进行行政处罚,责令其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罚款。

同时,要求开发商对受污染的环境进行修复。

3. 当地政府成立专项工作组,督促开发商尽快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整改污染等问题。

4. 开发商在环保部门的指导下,完成了环境影响评价、整改污染等工作,并对周边环境进行了修复。

四、案例分析1. 本案涉及的法律问题(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建设单位在开工建设前,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批复。

生态环境工程案例

生态环境工程案例

生态环境工程案例生态环境工程案例:1. 某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某城市的河道曾因多年来的乱倒垃圾和采砂活动而出现严重的水质污染和河岸塌陷等问题。

为了改善河道环境,当地政府决定进行河道治理工程。

工程包括清淤、修复河岸、建设沿岸绿化带等措施,通过改善河道水质和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2. 某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工程某工业园区的污水直排导致附近河流水质严重受损,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园区管理方决定建设污水处理厂,对园区内的污水进行处理后再排放。

该工程采用了生物处理和化学处理等技术,成功地解决了园区污水处理问题,恢复了周边河流的水质。

3. 某城市垃圾分类推广工程某城市的垃圾处理方式长期以来一直存在问题,导致大量垃圾无序堆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为了改善垃圾处理状况,当地政府启动了垃圾分类推广工程。

通过宣传教育和投放垃圾分类设施等措施,成功地提高了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减少了垃圾的无序堆放,改善了城市的环境质量。

4. 某矿山复垦工程某矿山经过多年的开采后,形成了大量的废弃矿山区,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为了恢复矿山区的生态环境,矿山管理方决定进行复垦工程。

工程包括填平矿山坑塘、植被恢复和土壤改良等措施,通过改造矿山区的地貌和恢复植被,成功地恢复了矿山区的生态功能。

5. 某湖泊水质改善工程某湖泊长期受到附近农业、工业和城市排污的影响,水质严重受损,对湖泊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改善湖泊水质,当地政府决定进行水质改善工程。

工程包括建设湖泊周边的污水处理设施、禁止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等措施,通过减少污染源和改善水质,成功地提升了湖泊的生态质量。

6. 某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某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长期受到非法猎捕和栖息地破坏的威胁,多种珍稀物种濒临灭绝。

为了保护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相关部门决定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

工程包括加强巡护和监测、禁止非法猎捕等措施,通过保护物种栖息地和加强管理,成功地提高了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水平。

生态环境工程案例

生态环境工程案例

生态环境工程案例生态环境工程案例很多,以下提供一个较为典型的案例:案例名称:浙江省杭州市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工程项目概述: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

该项目旨在保护和恢复湿地的生态环境,同时促进湿地的可持续利用。

工程内容:1. 水环境治理:通过建设生态湿地、水生植物净化等措施,改善湿地水质,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2. 植被恢复:通过植被种植、土壤改良等措施,恢复湿地的植被覆盖,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动物保护:通过建立生态廊道、改善动物栖息地等措施,保护湿地的动物种群,维护生物多样性。

4. 科普教育:建设湿地科普教育基地,开展湿地科普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

技术应用:该项目采用了多种生态工程技术,包括生态湿地技术、水生植物净化技术、植被恢复技术等。

同时,还采用了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等现代信息技术,对湿地生态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

环境效益: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水质得到显著改善,植被覆盖率得到提高,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

同时,该项目还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

社会效益: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已经成为杭州市的重要生态名片,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同时,该项目的实施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效益:虽然该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相对较低,但通过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环境,避免了因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带来的经济损失。

同时,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已经成为杭州市的旅游热点,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入。

总结: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工程是一个典型的生态环境工程案例。

通过综合运用多种生态工程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取得了显著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该项目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工程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环评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

环评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

环评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影响评价成为了重要的环保管理措施。

环评工程师作为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的专业人员,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本文将通过分析环评工程师的环境影响评价案例,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相关行业的环保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案例分析1. 案例一: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在某地建设一个大型工业园区的申报中,环评工程师发现该项目可能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首先,工业园区的规划违反了项目所在地区的生态保护政策,存在过度破坏自然环境的风险。

其次,作为一个大规模的工业园区,其废水、废气排放和噪音可能对周边生态系统和居民健康产生不可忽视的损害。

2. 案例二:新建高速公路项目一条新的高速公路即将在某地建设,环评工程师发现该项目可能对该地区的水源和生物多样性产生潜在威胁。

这是因为该地区的一条重要河流将被人工拦截,可能导致水源的断裂和水生生物的迁移。

此外,高速公路的建设还将引起森林破坏和栖息地的片段化,将对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

二、解决方案1. 确保准确可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环评工程师需要充分了解当地的环境法规和政策,并专注于对环境影响的分析。

在案例一中,工业园区建设违反了生态保护政策,环评工程师可以利用现有的实验数据和模型,精确评估建设项目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案例二中,环评工程师可以借助GIS技术等工具,对水源和动物迁徙路径进行全面绘制和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 提供科学可行的环境保护建议环评工程师需要在评价报告中提供科学可行的环境保护建议,以缓解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在案例一中,工业园区可以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规模和布局,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在案例二中,可以建立过河生物通道或其他措施,以确保水生物种的迁徙和生态平衡的维持。

3. 加强监测和评估环评工程师在项目建设阶段需要积极参与监测和评估工作,确保环境影响达到预期目标。

对于案例一中的工业园区项目,环评工程师可以建议设置环境监测站点,对排放情况、水质和噪音等进行定期监测。

环境工程伦理案例分析——以紫金矿业有毒废水泄漏事故为例

环境工程伦理案例分析——以紫金矿业有毒废水泄漏事故为例
组织开展防渗系统、环境影响、矿山地质等的后评估。紫金公司应立即组织开展企业防渗 系统评估、环境影响后评估、水文工程地质综合评价、尾矿库安全评估等工作。结合汀江 流域特殊的地质、气候及流域生态环境条件,对相关的环境安全、矿山安全、防洪排水、 生产布局等进行全面的评估,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确保防范到位,使矿山生产不对汀江 及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环境工程伦理案例分析
——以紫金矿业有毒废水泄漏事故为例
பைடு நூலகம் 目录
1 环境工程的伦理问题 2 案例介绍 3 案例分析 4 解决方案 5 个人感悟
01 环境工程的伦理问题
环境工程不仅可以解决环境污染、资源利用等环境问题,还会带来可观的社会效 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分 析 环境工程活动中的伦理问题,与其他工程类似,同样会面临公共安全、社会 公正、环境与生态安全问题、社会利益公正对待问题、工程管理制度的道义性以 及工程师的职业精神与科学态度问题。其中,最大的环境工程伦理问题就是环境 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统一和对立问题。
03 解决方案
彻底消除事故隐患。紫金公司铜湿法选冶厂继续全面停产,加快泄漏污水的清理进度,尽 快高标准修复渗漏的废水池。对紫金山金铜矿全矿范围的防渗系统、防排洪系统、矿山生 产系统、环保安全系统以及尾矿库等,进行全面的隐患排查,落实整改措施。在隐患排查 和整改措施得到省级环保等相关部门认可之前,企业不得恢复生产。
(四)对污染事故不引起重视,再次违规
继7月3日的污染事故后,17日晚紫金矿业再次发 生渗漏事故。7月3日发生重大渗漏事故的背景, 正是“各堆场及各溶液池底未经硬化,防渗膜承受 压力不均导致破裂引起渗漏”。17日发生的渗漏事 故,依然祸起防渗膜,此次渗漏事故的发生居然 与上次如出一辙,只不过,此次紫金山金铜矿事 故发生的地点,由“湿法厂”变为“3号应急中转污水 池”。

环境工程施工案例分析

环境工程施工案例分析

环境工程施工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本案例发生在某省某市的一个城市发展项目中,该项目的开发涉及到土地清理、水资源保护、生态恢复等环境工程方面的施工工作。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施工方面出现了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给项目的推进和周边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一次综合的案例分析。

2. 问题描述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1)土地清理过程中,施工方未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控措施,导致工地附近的土壤、水源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2)在水资源保护工程施工中,施工方对周边水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够到位,导致了水生植物的破坏和对水质的影响;(3)生态恢复工程中,施工方在植被修复和土地复绿方面存在一定的疏漏,导致了工程后期的生态恢复效果不佳。

3. 解决方案在发现上述问题后,施工方主动与业主和监管部门取得了联系,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1)土地清理:加强对土地清理工作的污染防控措施,确保污染物不会进入到周边的土壤和水源中,采取合理的土壤修复措施。

(2)水资源保护工程:加强对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限制施工对水域生态带来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水质保护措施。

(3)生态恢复工程:加强对植被修复和土地复绿工作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生态恢复工程的有效实施。

4. 实施效果通过施工方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实施和监管部门的密切跟进,上述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在土地清理工作中,修复了因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土壤污染,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在水资源保护工程和生态恢复工程中,施工方加强了工程实施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促进了周边环境的生态恢复和水质的改善。

5. 结论本案例通过施工方与相关部门的积极沟通和合作,较好地解决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环境保护问题,最终促进了项目的顺利开发和周边环境的改善。

同时,也为今后类似项目的施工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同时项目方也更加重视环境工程施工,并且在未来的项目中将会更加重视环境工程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域进行现场察看,并在船上召开了三场调查座谈会,分别听
取了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农业部渔业局关于生态损害评估、
渔业资源评估等情况汇报。[3]
LOGO
事态扩大

LOGO
影响到国家海洋生态坏境安全
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 表示,渤海是中国唯一 的半封闭内海,水体交 换能力差、生态环境脆 弱、污染较为严重。这 次突发溢油事故,如果 不能得到有效处置,势 必造成更为严重的海洋 生态灾难。这将直接影 响到渔业渔民的切身利 益,影响到国家海洋生 态环境利益。
环境工程案例分析
LOGO
运船0903 韩森哲
200971087
LOGO
目录
1
蓬莱漏油事件始末
2
海上漏油的环境影响
3
海上油污处理方法
LOGO
LOGO
蓬莱油田
蓬莱19-3油田位于渤海南部海域,距山 东省龙口海岸以北约80公里,距塘沽 渤海油田基地220公里,构造面积50平 方公里,获得石油地质储量6亿吨,海 域水深在20米左右,石油埋藏在900米 至1400米深度之间,油层平均厚度在 150米左右,具有埋藏浅、丰度厚、储 量大、易开发等特点,是继陆上大庆油 田之后,中国所发现的第二大整装油田, 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LOGO
物理方法
(1)围栏法
石油泄漏到海面后,应首先用围栏将其围住,阻止其在海面 扩散,然后再设法回收。围油栏的种类很多,较为常见的是 乙烯柏油防水布制作的带状物,在紧急的情况下,也可用泡 沫塑料、稻草捆、大木料、席子、金属管等物替代。
不管何种形式的围油栏,都要靠机械方法来回收栏内的浮油, 且最终回收的油水,都需采取进一步分离措施并且要防止产 生火灾或爆炸的危险。
(2)吸附法
回收水面浮油,主要采用吸油性能良好的亲油材料。制作吸 油材料的原料有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和纤维。对于聚合物 用的比较多的是由聚丙烯或聚亚安酯做的人工合成吸收剂。 它的抗水性能和亲油性能都很好,但是最大的缺点是用后不 能生物降解。
LOGO
目录
1
漏油事件始末
2
海上漏油的境影响
3
海上油污处理方法

LOGO
石油泄漏影响
泄漏到水体中的石油不仅给我们带来严重的经 济损失,
据报道,近50 年来因油污染已有1000 多种海 生生物灭绝,海洋生物已减少了40%。另外, 石油挥发的有机蒸汽扩散到大气中同样污染环 境。引发光化学烟雾,刺激人类视觉,损害环 境中的有机物,引起植物坏死等。

漏油时间可能是在2011年6月10
号左右,据说是2号平台在注水的时
候压力过大把地层挤破了。造成原油
外泄,有可能当时没有能及时发现。
该油田所有的钻修井指令和数据由康
菲石油负责拟定,中海油服油田生产
事业部负责具体操作。操作过程中必
须严格按照康菲的钻井监督的指令操
作。因此不排除作业设计/程序本身就
有缺陷的可能。
LOGO
物理方法
(3)油拖把法 聚丙烯有亲油疏水的特性,对浮油有良好的吸附功能, 所以油拖法通常由聚丙烯纤维制成
围栏法
吸附法
LOGO
化学方法
(1)燃烧法通过在油面上洒化学物品引燃、助燃来焚燃水面 溢油,无需复杂装置,处理费用低,但是燃烧产物污染海洋 环境,且产生的浓烟污染大气,所以这种方法在内河航道及 港口的使用应慎之又慎,只能在离海岸相当远的公海才使用 此法处理。
LOGO
事态扩大
2011年8月22日,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承认,在蓬莱193油田C平台北侧15米范围内发现10处海底油污渗漏点。

中国海监船只和飞机在2011年8月19日巡航监视发现油
田海域有3处油膜覆盖区域,油膜长度从5公里到10公里不等,
宽度50米到100米,分布的海域范围达1.35平方公里。

此外,国家海洋局还要求作业者必须重新修订蓬
莱19-3油田总体开发方案,报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解
除“三停”。
LOGO
目录
1
漏油事件始末
2
海上漏油的环境影响
3
海上油污处理方法
LOGO
海上漏油现况
蓬莱漏油现象并不算罕见,石油一直有工业血液之称,随 着工业发展,用船运油漏油现象频发。
据统计,从1956~1980 年,l00 吨以上溢油事故约101起; 从1980~1983 年,一次溢油量在100 万加仑以上的事故 共42 次。我国自1972 年以来发生100 吨以上的溢油污染 事故22 起,总溢油量22 万吨,近年来海上溢油事故剧增, 年均为500 起。在所有海洋石油污染中,有近50%与运输 有关,而在此50%之中,约30%与泄漏事故有关,70%由 常规操作引

发生溢油事故的蓬莱19-3油田B、C平台已经停产,B平
台附近已经安放了集油罩,C平台附近还有数艘船只正在进行
油污清理工作。海面仍有肉眼可见的少量油膜覆盖,海面偶
尔会冒出油花,仿佛海面上一个个“伤疤”。

2011年8月22日,事故联合调查组组长、国家海洋局局
长刘赐贵一行乘坐海监船只到蓬莱19-3油田B、C平台附近海
蓬莱19—3油田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与美国康菲石油中国公司在渤海海域合 作勘探发现的油田。整个油田共有A、B、 C、D、E、25-6区块的F平台、一个小型 无人平台,共7个生产平台,一条 FPSO(渤海蓬勃号)。
LOGO
被爆漏油
微博透露,渤海湾油田漏油的消息, “渤海油田有两个油井发生漏油事故 已经两天了,希望能控制,不要污 染”。
LOGO
最后处罚
国家海洋局表示,通过对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的 全面调查可以认定,康菲公司在蓬莱19-3油田长期油 气生产开发中,破坏了该采区断层的稳定性,而且截 至目前对溢油源的彻底封堵没有完成。如果维持现有 开发方式可能产生新的地层破坏和新的溢油风险。鉴 于这种情况,国家海洋局责令康菲公司执行蓬莱19-3 全油田停止回注、停止钻井、停止油气生产作业等五 项决定。

LOGO
石油泄漏来源
水中溢油大致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种是含油污水的排放,油船的机舱油污水、 压载水、洗抢水,这些废水中均含有大量石油, 浓度可达15000mg/L。
第二种操作性溢油,即船舶在加装燃料油和油 船油舱装货期间的溢油
第三种是海损事故溢油。一般是指突发性的泄 漏事故,即溢油事故。船舶或油轮因碰撞、触 损、搁浅等事故的原因造成对水域的油污染, 特别是油轮发生事故后油箱的泄漏溢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