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考语文各类题型应试技巧
重庆市2016中考语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阅读知识答题技巧版(1)资料

记叙文阅读知识储备与答题技巧做阅读题必须有四种意识:文体意识: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去答题语境意识:联系文章中心和上下文答题文本意识:坚信一切答案可以在文章中找到,答题不能脱离文本题目意识:注意答在问中,从问题中找命题意图和答题要点和要求,注意按分值答题做阅读题的流程:速读,确定体裁和中心一初看题目,明要求,再通读原文一依据要求,确定有效阅读区域,反复斟酌,并作答一复查,是否按照要求作答,是否表述明确。
1. 判断文章体裁?答:这是一■篇_______ 0备选答案有: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哲理散文)、戏剧的区别:2.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技巧:时间地点看标志词,准确程度看题意中心人物识别看中心和写作着力点事件概括要考虑文章中心,句式是:什么人+干什么什么人+怎么样或为什么+干什么3. 概括文章内容?(中心句通常在文章首尾的议论抒情句中)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看待。
即:内容+作者情感态度句式: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即什么人+干什么一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4. 分析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 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按照情感变化过程分(找表达情感词)(5)总分总(掐头去尾)划分段落层次技巧:技巧:1、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
2、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一一干什么”(或“什么一一怎样”)3、找标志词6. 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线索判断技巧:看题目,看议论抒情句,看多次出现的字眼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中考语文考场应试技巧(考前必看

中考语文考场应试技巧(考前必看1.仔细阅读题目要求:在答题前,一定要认真仔细地阅读题目要求。
有些题目可能要求写作文,有些题目可能要求回答问题,还有些题目可能要求对文章进行改错。
只有明确了题目要求,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答题。
2.认真审题:在阅读完文章后,一定要仔细地审题,理解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有些问题可能需要直接从文章中找答案,有些问题可能需要自己进行推理。
只有理解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才能快速准确地找到答案。
3.抓住关键词:在阅读文章时,一定要抓住关键词。
关键词是理解文章和回答问题的关键。
通过找出关键词,可以快速定位文章中的重点信息,有助于提高阅读的效率。
4.多读、多练、多总结:在备考阶段,要多读经典文学作品,多做语文试题,多总结经验教训。
通过多读、多练、多总结,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增加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5.有条理地答题:在答题时,一定要有条理地组织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可以按照问题的顺序逐个回答,或者按照自己的思路展开表述。
只有有条理地答题,才能使阅卷老师更容易理解和评分。
6.利用提纲和标题:在写作文时,可以先制定一个提纲或者写一个标题,有助于组织自己的思路和表达逻辑。
提纲和标题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将正文和结尾进行衔接。
同时,提纲和标题也可以为自己的作文增加亮点,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
7.注意语法、标点和用词准确:在写作文时,一定要注意语法、标点和用词的准确性。
语法错误、标点错误和用词不恰当会影响文章的整体效果,降低阅卷老师的评分。
所以,可以多学习一些语法知识,了解一些标点的用法,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8.注意时间分配:在考场上,一定要合理分配时间。
可以根据每道题目的难易程度和分值大小,合理安排答题顺序和答题时间。
在写作文时,可以提前规划好每个部分的篇幅和时间。
只有合理分配时间,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题目。
9.自信、放松、专心:在考场上,一定要保持自信、放松和专心。
中考语文应试技巧和策略

中考语文应试技巧和策略一、阅读理解1.找准定位词:在阅读题目之前,先找到定位词,帮助你快速找到答案。
2.针对题目查找答案:有针对性地对题目进行分析,在文章中寻找相关信息。
3.注意文章结构:了解文章的结构有助于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脉络。
4.提高阅读速度:通过大量阅读来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二、写作1.明确文体:不同的写作任务需要采取不同的文体,要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文体。
2.合理安排时间:写作时合理划分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
3.注意段落结构:每个段落应明确一个中心思想,段落之间要有过渡。
4.利用修辞手法:合理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作文评分1.根据命题进行构思:仔细阅读命题,理解命题要求,从不同角度进行构思。
2.组织语言表达:运用合适的词汇和句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注重结构和连贯:文章要有明确的结构,段落之间要有清晰的连接。
4.注意语法和拼写:避免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注意语法和拼写的规范性。
四、记叙文1.突出事件:在记叙文中,选取一个或几个事件进行叙述,突出事件的起伏和冲突。
2.注意时间和地点的交代: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要详细交代时间和地点,使故事更加真实。
3.采用生动的描写语言: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人物、情景和心理活动,增加叙述的吸引力。
4.注意结构和环节的把握:要注意故事的开始、发展和结尾,把握好故事的结构和环节。
五、说明文1.选择合适的标题:选取一个明确简练的标题,能够准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逻辑清晰:说明文的语言要条理清晰,层次鲜明,使读者容易理解。
3.用事实和数据支持:使用具体的事实、数据和实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提高文章的说服力。
4.注意结构和过渡:要有明确的结构和过渡,使文章的内容更加有条理和连贯。
六、议论文1.明确观点:论证时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适当的辩证和反驳。
2.用具体的例子和事实论证:用具体的例子和事实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中考语文各类题型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各类题型答题技巧以下是 9 条关于中考语文各类题型答题技巧:1. 哎呀呀,对于基础知识题,那可就像一场与字词成语的小小战斗呀!你看,比如选择题里的辨识字词,这不就像在众多小伙伴里找出那个最特别的嘛!像“慰藉”和“慰籍”,你可千万别选错哟!2. 阅读理解题呀,就如同走进一个神秘的故事世界,得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呢!你想想,文章里那些细节描写,不就是给你指引方向的线索嘛!举个例子,人家问“这个场景描写有啥作用”,你就得仔细琢磨琢磨啦!3. 文言文阅读,嘿,这可是和古代文人的对话呢!与那些之乎者也打交道,要细心品味呀。
就像读《论语》,“学而时习之”,你得明白它表达的意思呀,不然咋答题呢,对不对?4. 诗词鉴赏,哇哦,这简直是在品味语言的艺术盛宴呀!比如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多么美的画面啊,你得能说出好在哪里呀。
你说是不是?5. 语言运用题,就像是在玩拼图游戏一样呢!把那些词语句子巧妙拼凑起来。
像仿写句子,不就是按照人家给的样子,创造出一个差不多的嘛,这多有意思呀!6. 作文,这可是重中之重啊!就像搭建一座属于自己的文字城堡。
比如写记叙文,你得把事情经过讲得精彩生动呀,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还记得上次写和朋友的一次冒险,那写得多带劲啊!7. 还有那个文学常识题,那可是对文学大咖们的了解大考察呀!像什么鲁迅、老舍,他们的作品你总得知道几个吧。
这就跟认识新朋友一样,得熟悉熟悉呀!8. 病句修改题,就像是给句子看病一样呢。
找出那些有毛病的地方,然后对症下药。
比如句子成分残缺,那不就像人缺胳膊少腿似的嘛,得给它补全了呀!9. 名著阅读题,这不就是去那些经典著作里逛一逛嘛!像《西游记》《水浒传》,里面的故事和人物你可得熟悉。
不然怎么回答那些问题呀!总之,掌握这些技巧,中考语文就不用怕啦!我的观点。
初三语文5大题型考试答题方法与技巧

初三语⽂5⼤题型考试答题⽅法与技巧 在即将到来的初三语⽂考试,有哪些答题⽅法与技巧呢?接下来是店铺为⼤家带来的关于初三语⽂5⼤题型考试的答题⽅法与技巧,希望会给⼤家带来帮助。
初三语⽂5⼤题型考试答题⽅法与技巧(⼀) 汉字类考题 汉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学习汉字主要是能做到读准字⾳,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学会查字典。
重点可以复习以下⼏个内容: 1.读准字⾳:主要是对同⾳字、多⾳字和⾳近字的读⾳要能够辨别清楚,防⽌混淆。
特别是多⾳字,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环境和不同的词义确定读⾳。
我们课⽂中有不少多⾳字,要注意积累,了解它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读什么⾳。
有些汉字读⾳完全相同,我们称它们为同⾳字。
同⾳字虽然⾳同,但字形和字义基本上都不同,要注意区分。
【常见题型】 ⑴多⾳字组词。
⑵选择多⾳字的正确读⾳。
⑶给⼀个⾳节写出3个(或若⼲个)以上的汉字。
2.认清字形:汉字的笔画⽐较复杂,要认清字的形体,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以及间架结构,要注意区别形近字,做到书写正确。
形近字是指形体相似、差别不⼤的字。
有的是偏旁部⾸易混淆,如“⽇”和“⽬”;有的是个别部件易混淆,如“辩”和“辨”;有的是结构单位相同,位置不同,如“陪”和“部”;有的是笔形易混,如“见”和“贝”;有的是笔画多少、长短易混,如“末”和“未”。
区别形近字,我们要养成⼀丝不苟的好习惯,从字⾳、字形、字义上仔细区别。
【常见题型】 ⑴写出汉字的笔画(或笔顺)。
⑵按汉字的结构要求写字。
⑶加(或换)偏旁组字再组词 ⑷选字填空。
⑸区别形近字组词。
⑹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⑺把下⾯繁体字的简化字写出来。
3.理解字义,会查字典:不同的汉字表达的意思不同,不少字是⼀字多义,同⼀个字在不同的语⾔环境中表达的意思也不同。
我们要能够联系上下⽂来理解字义。
我们还要能运⽤“⾳序查字法”、“部⾸查字法”和“数笔画查字法”来熟练地查字典,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字义,正确⽤词,提⾼我们的识字能⼒。
中考语文应试技巧和策略

中考语文应试技巧和策略中考语文考试是很多学生比较头疼的一门考试,因为语文考试内容较多,考察的知识点也比较广泛。
因此,掌握一些应试技巧和策略对于提高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考语文应试技巧和策略。
一、了解考试要求,掌握考试大纲在备考语文考试之前,我们要仔细研读考试大纲,了解考试要求和命题规律。
只有对考试要求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我们才能切实地进行备考和应试。
二、掌握试题结构,合理安排时间了解试题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安排答题时间。
中考语文试题一般包括选择题、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和作文等。
在考试中,我们应该根据试题的难易程度合理分配答题时间,做到不拖延,不急躁。
三、认真审题,精确理解题意语文试题往往需要细细品味题目的要求和内容,有时一个字的理解和理解的差异可导致答题结果的差异。
因此,我们在答题前一定要认真审题,准确理解题意,避免因过于草率导致答错题。
四、做好选择题和填空题的解题技巧五、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往往是语文考试中最常见的题型,它对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为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我们可以多读一些文章,掌握一些阅读理解的技巧,如捕捉关键词,理清文章的主旨和结构等。
六、增加词汇量,提高写作能力语文考试中,词汇量的大小和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关系。
因此,我们要积极扩充自己的词汇量,通过阅读、背诵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词汇量。
另外,在写作方面,我们要注意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加强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七、背好常考的诗文和篇章中考语文考试中,常有要求背诵和理解一些古诗文的要求。
因此,我们要重视背诵,认真学习和理解一些常考的诗文和篇章。
在背诵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注解、翻译等方式,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八、多做真题,熟悉考试命题规律多做一些真题对于了解考试命题规律和提高应试能力非常有帮助。
通过做真题,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些常考的知识点和出题方式,同时也可以找到自己在应对试题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
中考语文考试答题技巧方法归纳

中考语文考试答题技巧方法归纳备考是一种经历,也是一种体验。
每天进步一点点,我们的基础就扎实一点点,通过考试就会更容易一点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考语文考试答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一、整体感知、快速阅读的技巧:(1)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标题有时暗示主旨、有启迪文章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题的方向等。
(2)辨识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分析重点文意。
(3)精读首尾,揣摩主题思想:首尾往往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中心。
二、答案a采摘材料中的原文、关键词语或语句(诸如抓住议论句、抒情句和特殊修辞句、文段中的关键形容词和动词)。
b提炼筛选主要的,剔除次要的。
即先用自己的话或材料中的语句来概括归纳,再加以合并浓缩,留下重点语句。
三、友情提示:1注意审题,领会出题者意图,围绕题目要求作答,防止答非所问。
2辨识文体,根据文体知识作答;答题应有条理、书写规范。
3遇到开放性或谈看法感受的题目必须结合文章的中心意旨(中心论点)来发散,可适当摘录文中重点语句回答,并尽量结合实际感受、引用的相关名言警句或美文精练概括。
四、文体知识备忘录:(一)说明文阅读1、明确说明对象:辨析说明对象可以:a. 看文章题目;b. 根据说明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2、概括说明内容:事理说明文说明内容一般可概括为:本文主要说明(说明对象)的构造、形态、性质、特点、变化、成因、工作原理、功用等方面。
(视具体说明对象的哪些内容而定)3、明确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常见的有:a.从概括到具体;b.从整体到局部;c.从主要到次要;d.从现象到本质;e.从原因到结果;f.从特点到用途。
事理说明文一般都采用逻辑顺序的说明顺序。
4、明确说明方法:(1)说明方法:a.下定义(模式:什么是什么);b.举例子;c.作比较;d.列数字;e.打比方;f.分类别;g.列图表(2)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a、先指明所用的说明方法;b、再联系说明内容分析该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的哪方面的特征。
重庆中考语文考前指导及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考前指导及答题技巧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辛苦了!相信经过周密复习,你们必是信心百倍地走向考场!一、进入考场,先让自己冷静下来。
平时复习千千万,考试的却是具体而少的,放松自己,认真答题。
二、开考铃声响前有5分钟时间让你浏览试卷。
可以把卷子浏览一遍,语文试卷的作文题还是要先看一看,知道是什么题就可以了,不必构思。
此时不可用笔答题,否则违反考纪;但可以用指甲做记号完成选择题,思考病句及仿写题。
三、开考铃声响后允许答题。
答题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以下几种心态:1、偏急心态,为了抢时间,没有审清题目条件,慌忙答题。
2、固执心态,久攻不下的试题,又不愿意放弃,徒然浪费时间,解决方法是心中默念:“我攻不下,别人也攻不下,暂时先搁着,做了其它题目后或许会有灵感”。
四、时间安排策略分配时间要服从于考试成功的目的,基本原则就是保证在能够得分的地方不丢分,不容易得分的地方争取尽可能多得分。
在具体操作上,要求考生做到“量菜吃饭”,按“分数时间比”实用原则,分值大的题目多花些时间,分值小的题目少花一些时间;一看就会做的题目先花时间,需要考虑一下才能解答的题目放在第二梯队完成;难度最大的或从来没有见到过的题目,放在最后攻关。
但要尽可能少留疑难题目,并做好记号,记住补答。
时间安排大致可以是这样的:1-12题30分钟;13-22题40分钟,作文原则上不得少于50分钟。
五、答题策略:一、语文知识及运用(1—7题,30分)1、字音辨析题:答题技巧:(1)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2)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
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3)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2.字形辨析题答题技巧:把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来考虑。
如无把握,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记号来提示自己。
3.成语辨析题答题技巧:(1)根据成语意思判断(2)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3)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5)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另外要特别注意两用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如,想入非非,灯红酒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中考语文各类题型应试技巧第一章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序言从近几年重庆中考题来看,本大题一般为7个小题,可能涉及的内容为语音(3分)、字形(3分)、词义(3分)、病句修改(4分)、文学常识(3分)、一句话新闻(3分)、仿写(4分)、口语交际(4分)、综合性学习(8-10分)。
第一讲语音(3分)看清题干要求是选全对的一项还是有误的一项。
肯定法和排除法相结合。
第二讲字形(3分)仔细辨别,先找出肯定有误的词语,再作辨别选择。
切忌心浮气躁,随意应付。
第三讲词义(3分)一、侧重注意标点词语的感情色彩是褒还是贬。
二、注意加点词语在该语言环境中是否适宜。
第一讲病句修改(4分)一、分值:4分,每小题一分。
二、重庆常考的四种病句类型:1、搭配不当2、语序不当3、句式杂糅4、成分残缺第二讲仿写(3-4分)一、分值:3分或4分。
二、解题技巧1、注意修辞;常见的如:排比、对偶、比喻、拟人等。
2、注意结构;如对偶、排比,注意对应词的词性。
3、注意内容;要看例句或提示性的句子表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仿写必须要内容相关,切忌偏离主题。
第三讲一句话新闻(3分)一、看导语。
二、抓关键词。
三、解题技巧:何人+何事+何结果第四讲综合性学习(8-10分)一、活动类(一)活动方案1、活动主题2、活动形式3、活动步骤筹备→开展→总结(二)主持词1、开场白问候→主题→目的→号召2、串台词上一个节目结束、下一个节目开始主持人中间说的话,台词要起到串联两个节目的作用,而且要紧切节目所表现的内涵。
3、结束语总结→号召→宣布结束→告别(三)宣传标语1、紧扣材料2、要有号召性3、语言精炼4、句式整齐4、可巧用修辞,如:比喻、拟人、对偶、夸张;也可引用俗语、歌词、名言等。
二、材料探究类解题思路:筛选→分析(原则——求同存异:相同点、不同点、相关性)→表述(要求准确、精炼)第二章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第一讲古诗文填空(10分)一、分值:10分,6-7小题,每空一分。
二、内容:为课中、课后古诗默写,文言文重要名家名句......默写。
三、考题设计:从近几年重庆中考来看,一般为填上下句6个空,6分。
诗词内容理解填空2小题4分。
第二讲文言文阅读(15分)一、分值:15分。
二、题型:4个小题。
分别是词语解释4个(4分,每空1分)、句子翻译2个(4分,每个2分)、课文内容理解(3分)、结合课文联系实际谈感受看法或观点(4分)。
三、词语解释:一般考察方式为填空,也有可能出现选择题,考察词语为课文里非常重要的文言词汇,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四、句子翻译:一般为课文里非常重要的句子,如:过渡句、中心句等。
五、课文内容理解:主要考察方式为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填空、选择、简答等。
六、结合课文联系实际谈感受看法或观点:解题技巧:本文观点+自己看法+生活实际答题规范:本文……,我认为……,生活中……。
第三章现代文阅读(40分)序言现代文阅读为课外文章,2个阅读,每个阅读20分左右,共40分。
第一个阅读为记叙文阅读,第二个阅读为说明文或议论文(每年会不一样,二选一)。
第一讲记叙文阅读一、分值:20分。
二、题型:一般为5个小题,主要涉及如下内容:三、基本要领:读懂文本+抓准考点+规范答题四、总体思路:观察题目→浏览问题→阅读课文→把握主旨→规范答题(1)先观察题目,看从题目中能获取哪些有效信息,因为很多题目是读懂文章的关键所在。
(2)迅速浏览问题,一是从问题中可以获取有关课文内容的有效信息;二是为读文章做好铺垫,在读文章时可做到有的放矢。
(3)阅读的目的在于读懂,而读懂的关键在于把握课文主旨,搞清作者的写作意图。
一旦对文章主旨把握不准,在答题时就会搞不清出题者的出题意图,就会造成答案的浅层次或偏离主题答非所问。
(4)在读懂文本的前提下,还需要规范答题。
一旦答题不规范,就会给阅卷老师思路混乱,表述不清的感觉。
五、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1.解释(理解)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1)词语含义理解的解题思路:本义﹢语境义(2)如何把握语境义?词:在理解本义的基础上,看有无特殊表达形式,如象征、修辞、感情色彩等。
句:推敲所在句子其他透露重要信息的词语,搞清句子的表达意图。
段:联系上下文,搞清这句话的“出生背景”及“生存环境”。
篇:从文章主旨、写作意图和人物情感去把握。
(3)答题规范:XX词语原指……,在本文这里指……。
2.揣摩句中加点的词,说说它的表达效果(好处)。
(1)分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解题思路:1.从词语的表达形式入手。
2.结合语境分析词语表现的内容。
3.结合文章中心分析词语的表达意义。
4.分析词语在表现文章思想内容的作用。
(2)答题规范:XX词语用什么表达形式,起了什么表达作用,表现了什么内容。
六、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解题技巧:何人+何事+何结果七、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
1、找出文中描写该人物的句子或段落,联系上下文及全文分析该人物的心理活动产生的背景,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2、表述时最好用第一人称。
八、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题规范:这句话运用了环境描写,××环境(一定要结合具体环境来分析,落实到关键词,什么词渲染了什么气氛,烘托了什么心情),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九、概括人物性格或形象。
1、找到文章中突出表现该人物的句子和段落,结合这些细节来分析人物性格或形象。
2、一定要结合细节作答,切忌架空分析。
3、答题规范:从××地方,看出××人物……性格特征或人物形象。
十、句子赏析:1、解题思路:词→句→段→文(1)抓本句里的关键词。
(1)结合关键词,理解本句的表达意义。
(3)回到原文找到这个句子,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4)从文章主旨、写作意图和人物情感去把握。
2、思考角度:看看这句话有无特殊的表达方式:(1)修辞方面(比喻、拟人、排比等。
)A.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答题规范: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成××,更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生动形象的效果。
答题规范: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人格化,把××写活了,更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答题规范: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鲜明而强烈.....地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答题规范: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势,突出表现了……。
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
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答题规范:这句话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增加讽刺意味,突出表现了……。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答题规范: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突出表现了……。
(2)描写方面A.人物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
答题规范:这句话运用了××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心理或性格。
B.环境描写答题规范:这句话运用了环境描写,××环境(一定要结合具体环境来分析,落实到关键词,什么词渲染了什么气氛,烘托了什么心情),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3)表达方式A.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B.作用:描写:详见十(2)议论:突出××中心,深化主题。
十一、结合文章,联系实际谈体验感悟。
1、此题一般出现在记叙文阅读的最后一个题。
2、解题技巧:本文观点+自己看法+生活实际答题规范:本文……,我认为……,生活中……。
十二、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1、内容上:这句话表现了……、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2、结构上:(1)文章开头——总领全文、开门见山、点明主题;(2)文章中间——承上启下(过度)、引出下文、做铺垫、埋伏笔、前后照应;(3)文章结尾——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点明中心、首尾呼应等。
3、语言上:A.朴实无华。
B.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
C.言简意赅,清真雅洁,朴素自然。
D.语言简洁,气势纵横。
E.文字洗练,意境深邃。
F.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
G.文辞畅达,沉静雅洁。
H.平易省净的语言,运笔飘逸流动,设色素淡而隽永……十三、表现手法(写作手法)及作用1、表现手法: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2、答题规范: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3、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1)拟人手法: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生动形象....的效果。
(2)比喻手法: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3)夸张手法:鲜明而强烈.....地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
(4)象征手法:体现了……意义,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表现....了……,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点。
(7)讽刺手法:运用讽刺的手法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十四、记叙文的人称:(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
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即经过艺术加工的“我”经过了虚构,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实的我记录下来,这就是作者本人。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注意: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第二讲说明文阅读一、说明对象主要关注题目,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