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禀赋理论练习题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练习题及国际贸易复习题(含答案)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练习题及国际贸易复习题(含答案)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练习题班级姓名学号成绩评分标准:每错一小题减1分,减10分以内为优,减20分以内为良,减30分以内为及格,减30分以上不及格。

一、填空题(40题)•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分配时,是以___单个经济社会_____作为基本的单位。

•2、要素禀赋理论是指各国的比较优势决定于它们不同的_ _______。

•3、相互需求理论认为,_____ 是由贸易双方的供给条件曲线或相互需求曲线决定的。

•4、从广义上看,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服务贸易. •5、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从开发到退出市场,要经历_初始期_____、_成长期____和__成熟区______。

•6、国际贸易理论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本工具。

•7、生产可能性边界表明一个国家在充分和有效地使用其所有资源时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数量的组合。

它描述了一国的条件。

•8、生产可能性边界又叫,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MRT反映了产品转换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9、在要素禀赋理论中,生产要素包括两个。

正因为如此,有时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又称为 2*2*2 模型。

•10、若A国的要素禀赋为(w/r)A,B国的要素禀赋为(w/r)B,且有:(w/r)A>(w/r)B,则称A国是资本丰裕国家,B国是劳动丰裕的国家。

•11、如果在 k/l(A)> K/L(B) 下,X生产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均大于Y生产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则称X是资本密集型的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

•12、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证明了在各国要素价格存在差异,以及生产要素不能通过在国际间自由流动来直接实现最佳配置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可替代要素国际流动,“间接”实现世界范围内资源的最佳配置。

•13、从长期来看,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14、在特定要素模型中,国际贸易会提高贸易国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降低与进口相竞争部门的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

答案--第1章 练习题

答案--第1章  练习题

一.单选题1.如果一个国家是资本丰裕的国家,短期内进口部门和出口部门分别使用特定资本,则贸易开始后在短期实际收入低而长期实际收入逐渐提高的群体是___B___。

A.出口部门特定资本所有者;B.进口部门特定资本所有者;C.出口部门劳动者;D.进口部门劳动者。

2.在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理论中,__C____。

A.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李嘉图理论相同,都是一条直线;B.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C.劳动力丰裕的国家应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D.收入相近的国家进行贸易,两国均可获益。

3.如果劳动力丰富的国家与另一个资本丰富的国家进行自由贸易,那么将出现___C___趋势。

A.两国工资水平都将会相对资本成本上升;B.两国工资水平都将会相对资本成本下降;C.前一个国家的工资相对后一个国家上升;D.前一个国家的工资相对后一个国家下降。

二.计算并回答题1.用下面的例子说明大卫·李嘉图的国际贸易比较利益说。

要求:画出两国各自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找出每个国家的比较优势。

确定能促进互惠贸易的易货交易率,画出每个国家的易货交易线以反映这一比率,举例说明其潜在贸易三角形。

并解释巴西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两国仍然能同时在贸易中获益的原因。

答:巴西的比较优势是汽车,阿根廷的比较优势是小麦;互惠贸易的易货交易率范围:2小麦<1汽车<3小麦;假定易货交易率:1汽车=2.5小麦;如图。

贸易三角形如图黄色部分;巴西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巴西在汽车上的绝对优势更大(2/1>4/3),故在汽车上有比较优势,阿根廷在小麦上有比较优势(3/4>1/2)。

比如1单位汽车换2.5单位小麦,巴西出口汽车进口小麦(放弃1单位汽车可得到2.5单位小麦,而不是原来的放弃1单位汽车可得到2单位小麦),阿根廷出口小麦,进口汽车(放弃2.5单位小麦可得到1单位汽车,而不是原来的放弃3单位小麦可得到1单位汽车),两国均获利。

(1)指出两国具有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的产品;(美国绝对优势:小麦和布;英国绝对劣势:小麦和布)(2)指出两国具有比较优势或比较劣势的产品;(美国比较优势:小麦;英国比较优势:布)(3)指出贸易的可能性及贸易基础,贸易模式;(可能;生产效率的相对差异;美国出口小麦,进口布;英国出口布,进口小麦)(4)假设美国用4单位小麦与英国4单位布交换:①美国获利多少?(多得1个布)②英国获利多少?(多得2个小麦)③互惠贸易的范围有多大?(3/4布<1小麦<2布或1/2小麦<1布<4/3小麦)④如果改用4单位小麦与6单位布交换,两国分别获利多少?(美国多得3个布;英国多得1个小麦)3.假定A国和B国的劳动禀赋均为400。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一、名词解释1、斯托尔珀——萨谬尔森定理2、要素密集度3、里昂剔夫之谜二、是非判断题1、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它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

()2、要素价格均等化会使两国生产同一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均等化。

()3、要素价格的均等化是以商品价格的均等为先决条件的,但在现实中一般很难实现。

()4、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用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

()5、无论是技术差异,还是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它们都是以两国之间同一产品的价格存在差异为前提的。

因此,只要存在价格差,各国间就有开展贸易的动力。

()三、单项选择题1、率先针对生产要素禀赋进行实证分析的经济学家是()A、斯托尔泊B、萨谬尔森C、里昂剔夫D、俄林2、从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分配的影响来看,国际贸易有利于()A、生产进口竞争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B、生产进口竞争品中密集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C、生产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D、生产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3、俄林认为()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

A、成本的国际绝对差B、成本比例的国际绝对差C、价格的国际绝对差D、价格比例的国际绝对差4、按照“要素禀赋理论”,俄林认为要实现国际分工的利益,最好是执行()A、自由贸易政策B、保护幼稚产业政策C、超保护贸易政策D、执行哪种政策,视具体情况而定5、认为土地、劳动、资本的比例关系是决定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发生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这种观点来源于()A、绝对优势理论B、比较优势理论C、要素禀赋理论D、以上都不是6、俄林解释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依据的是()A、绝对成本差异B、比较成本差异C、要素禀赋相对差异D、规模经济效益递增7、要素禀赋理论认为,每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是由()A、它们的国际价格决定B、它们的有效使用价值决定的C、它们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D、它们的国内价值决定的8、不改变贸易结构,只改变贸易规模的增长方式有()A、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B、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C、生产要素等比例增长D、悲惨的增长9、斯脱尔波——萨谬尔森定理认为,某一种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A、上升B、下降C、不变D、不能判断10、罗伯津斯基定理认为,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A、上升B、下降C、不变D、不能判断四、简述题1、生产要素禀赋论是如何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的?五、论述题1、试述H—O模型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3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3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3.2.3雷布钦斯基定理
雷布钦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条 件下,某一要素的增加,将导致密集使用该 要素的产品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密集使用另 一要素的产品部门的生产下降。如果假定密 集使用增长要素的产品是一项出口产品,则 其贸易条件将恶化;反之,如该产品是一项 进口产品,则其贸易条件将改善。
小结:
2.人力资本说P53
克拉维斯、基辛、凯能、和鲍德温等人用人力资本的 差异来解释“悖论”的产生。人力资本说认为,“劳动” 要素过于宽泛,实际上,劳动有很多种类,性质不同。一 般劳动可以分为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两类。其中熟练劳 动不是先天具备的,必须经过一定的教育和培训后具有一 定的技能。我们称之为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基 辛将劳动分为8类,第一类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的人力 资本最高,第二类是技术人员,人力资本其次,最后一类 为没有技术的工人。基辛通过检验美国进出口商品发现, 在美国的出口产品中,第一类劳动的含量比例最高,在美 国的进口产品中第一类的劳动含量比例最低。因此,美国 可能是一个技术劳动禀赋丰裕的国家。列昂惕夫认为悖论 可能是把劳动看成是同质引起的,不同质量的劳动在生产 中的作用是不同的,简单的按人/年或单位劳动小时计算, 会引起误差。加入人力资本后,列昂惕夫悖论可以得到解 释。
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新古典贸易理论 揭示出了比较利益的源泉
3.1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赫克歇尔、俄林简介P28 理论的结论:A、B两国在封闭条件下,资 源禀赋差异导致供给能力差异,进而引起相 对价格差异。价格差异是两国发生贸易的直 接原因。开展自由贸易后,一个国家会出口 密集使用其要素丰裕的产品,进口密集使其 用要素稀缺的产品。这就是赫克歇尔—俄林 定理。
3.2 要素禀赋理论的拓展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

(一)主要内容
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
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 生产则下降。
这种结果进而会影响到一国的国际贸易条件,如果是一国原本相对
稀缺的要素供给增加,则该国的国际贸易条件相对改善;如果是一 国原本相对丰裕的要素供给增加,则该国的国际贸易条件相对恶化。
2、H-O理论的主要内容: 俄林的原话:“那些在它们的生产中需要大
量充裕生产要素和少量稀缺要素的商品被出口, 以交换那些要素投入比例相反的商品。由此, 间接地,供给充足的要素被出口,而供给稀缺 的要素被进口是由其要素丰裕度(要素禀赋)决定的。一国 应生产和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 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 要素的产品。简而言之,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 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 品;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资本密集型 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2、具体分析 ★ 放大效应(Magnification Effect) 3、意义
贸易后,过去比较稀缺因而价格较高的劳动力的价格下降了, 而过去比较丰富因而价格比较低的资本的价格上升了。
A国(K相对丰裕) 商品X 资本密集型 出口X 扩大X生产
商品Y
劳动密集型 进口Y 减少Y生产
(K/L)X>(K/L)Y
PPC(A)
PW B′ C=C′ Ⅱ PA
XA
PPC(B)
XB
XA
X
XB
X
4、对H-O模型的评价
三、H—O理论的两种含义
(一)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Stolper-Sanuelson Theorem) 1、主要内容: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
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 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 酬则下降。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练习思考题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练习思考题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练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要素禀赋、要素密集度、特定要素、要素价格均等化(二)简答题1、简述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说的主要内容。

2、简述斯托怕-萨缪尔森定理的主要内容。

3、简述罗勃津斯基定理的主要内容?4、“世界上一些最穷的国家找不到什么产品来出口。

在这些国家里,没有一种资源是充裕的。

不用谈资本,也不用说土地,在一些又小又穷的国家里,甚至连劳动也不充裕。

”分析上面这段话。

5、新古典贸易理论在哪些方面发展了古典贸易理论?6、国际贸易可能造成一国发生贫困化增长的条件有哪些?(三)计算题1、假设A、B两国生产技术相同且在短期内不变:生产一单位衣服需要的资本为1,需要的劳动为3;生产一单位食品需要的资本为2,需要的劳动为2。

A国拥有160单位劳动和100单位资本;B国拥有120单位劳动和80单位资本。

则a.哪个国家为资本充裕的国家?b.哪种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c.假设所有要素都充分利用,计算各国各自最多能生产多少服装或多少食品?d.假设两国偏好相同,两国间进行贸易,哪个国家会出口服装?哪个国家出口食品?2、中国相对于菲律宾而言是资本充裕的国家。

假设中国和菲律宾生产每单位大米和钢铁的要素投入如下:中国菲律宾大米钢铁大米钢铁劳动投入.50 .25 .80 .35土地投入.20 .15 .10 .20资本投入.30 .60 .10 .45a.如果开放贸易,中国应该出口什么,进口什么?b.如果各种要素都不能自由流动,开放贸易使得中国的哪些要素得益?哪些要素受损?c.如果只有劳动力可以在国内各部门之间自由流动,而土地和资本不能流动。

情况又如何?(四)图形分析题1、运用图示分析说明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

2、运用图形分析说明大国的贫困化增长。

3、运用图形分析说明生产要素增长对小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4、运用图形分析说明特定要素模型中公共要素增长的影响。

5、运用图形分析说明特定要素模型中特定要素增长的影响。

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1.根据下面的两个表,试判断:(1)哪个国家是资本相对丰富的;(2)哪个国家是劳动相对丰富的;(3)如果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那么两国的比较优势如何?答案提示:表1中A国劳动相对丰裕,A国在生产Y产品上有比较优势。

表2中A国资本相对丰裕,A国在生产X产品上有比较优势。

2.如果A国的资本、劳动总量均高于B国,但资本相对更多些,试确定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位置关系。

答案提示:3.根据上一题,试在图中画出两国在封闭和开放下的一般均衡。

答案提示:4.如果两个部门的要素密度完全相同,那么要素禀赋差异还会引发国际贸易吗?如果贸易发生的话,那么国际分工与贸易型态如何?试将你得出的结果与李嘉图模型加以比较。

答案提示:如果两个部门的要素密度完全相同,那么要素禀赋差异将不会引发国际贸易。

不过,国际贸易还可能存在,这时候的国际分工将有更多的偶然性质。

5. 如果两国存在技术差异,那么贸易后两国要素价格是否均等,为什么?答案提示:如果两国存在技术差异,那么贸易后两国要素价格将不均等。

可采用图3—8的方式来解释6.需求逆转是否会影响要素价格均等?为什么?答案提示:需求逆转导致两个国家相同产品的价格不一样,使得要素价格无法均等。

7.在战后几十年间,日本、韩国等东亚的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出口产品由初级产品到劳动密集型产品,再到资本密集型产品,试对此变化加以解释。

答案提示:随着国际贸易的开展,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发挥了比较优势,促进了生产,提高了福利。

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比较优势由起初的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变成了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所以贸易结构也就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8.如果劳动不是同质的话,那么劳动技能的差别是否会造成特定要素的存在?试举例说明。

答案提示:会的。

9.如果短期内资本和劳动都不能自由流动,那么国际贸易对要素实际收入会产生什么影响?答案提示:出口产品密集使用的要素,其价格将上升;进口竞争产品密集使用的要素,其价格将下降。

《国际贸易》第三章 第四节 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贸易》第三章 第四节 要素禀赋理论

第四节 要素禀赋理论
五、列昂惕夫之谜 (二)列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3.自然资源说:美国进口比较多的 是资源类商品。
第四节 要素禀赋理论
五、列昂惕夫之谜 (二)列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4.贸易保护说:美国的贸易政策是 限制高技术产品出口(形成技术垄 断),阻碍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 (工人力量强大)。
第四节 要素禀赋理论
五、列昂惕夫之谜 (二)列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5.要素密集度的逆转:一种给定的 商品在劳动丰裕的国家生产是劳动 密集型产品,而在资本丰裕的国家 生产就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中日两国生产要素对比表
资本/劳 动
中国 554
批准专利 可耕地 数量(件)面积
(万公 顷)
6 475 9 567
可耕 能源总 地/ 供给 劳动 (亿吨)
——2X2X2模型
第四节 要素禀赋理论
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基本假设
2.A国劳动力丰富,B国资本丰富, X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产品是 资本密集型产品。
第四节 要素禀赋理论
二、基本假设
3.两个国家除了要素禀赋不同外, 其他条件都相同。
第四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内容
三、要素禀赋理论的内容 1.两个重要概念:
要素禀赋(要素丰裕度):一国所 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TK——资本总量 TL——劳动力总量
第四节 要素禀赋理论
四、要素禀赋理论的评价
1.意义:(1)克服了古典贸易理 论的某些局限,认为生产商品需要 不同的生产要素而不仅仅是劳动。 (2)从生产要素禀赋差异的角度 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
第四节 要素禀赋理论
四、要素禀赋理论的评价
2.缺陷:自然禀赋的确是产生国际 贸易的原因,但并不是全部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一项表明,一个国家将出口使用大量相对丰富的和便宜的要素的商品?()
A.林德理论
B.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C.麦克杜格尔理论
D. 赫克歇尔 - 俄林理论
2.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一个国家将会()
A.出口大量使用相对稀缺资源的产品
B.进口使用相对丰富的资源产品
C. 进口生产中使用相对稀缺资源的产品
D.同时进口和出口使用大量相对稀缺资源的产品
3.里昂惕夫之谜质疑()有效性:
A. 比较优势理论
B. 要素禀赋理论
C. 重叠需求理论
D. 绝对优势理论
4.根据H-O定理,()的差异决定了相对价格水平和交易模式。

()
A. 技术水平
b.消费者偏好
C. 资源的相对丰富
D. 交通费用
5。

假设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A国的劳动力相对丰富,土地相对稀缺。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通过自由贸易,A国的国民收入的内部分配将改变为有利于(有利于):()
A.劳动力
B.土地
C.劳动力和土地
D.既不是劳动力也不是土地
6。

瑞典经济学家Heckscher和Ohlin的贸易模型维持着认为:()
A.绝对优势决定了贸易收益的分配
B.比较优势决定了贸易收益的分配
C.劳动分工受到世界市场规模的限制
D.一个国家出口最适合其资源禀赋的货物
7.根据要素禀赋理论,相对价格水平因国家而异()
A.各国有不同的相对禀赋因素
B.国家有不同的市场规模和市场规模
C.这些国家的人口规模不同
D.这些国家的收入水平不同
8.简单来说,Stolper-Samuelson定理(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指出:()
A.出口价格的上涨增加了其在生产中密集使用的资源的收入
B.出口价格的上涨减少了在生产中集中使用的资源所带来的收入
C.出口价格的上涨减少了它在生产中使用的所有因素的收入
D.出口价格的上涨增加了其生产中使用的所有因素的收入
9。

Stolper-Samuelson定理(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认为,即使自由贸易可能为一个国家提供整体收益,但也有赢家和输家。

鉴于此结论,这并不奇怪()
A.相对丰富资源的所有者和相对稀缺的资源的所有者都赞同自由贸易
B. 相对丰富资源的所有者和相对稀缺资源的所有者往往倾向于贸易限制
C.拥有相对丰富资源的所有者倾向于支持自由贸易,然而相对稀缺资源的所有者倾向于支持贸易限制
D.资源相对丰富的所有者倾向于限制贸易,而相对稀缺资源的所有者则倾向于自由贸易
10.研究人员越来越关注工人技能在创造比较优势方面的重要性。

在技能、教育和培训方面的投资,提高了工人的生产力,创造()的方式与机械投资创造物质资本的方式大致相同。

()
A.人力资本
B.人力资源
C.物质资本
D.新口味和偏好
11.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一种要素资源禀赋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种生产要素的产品产量增加,密集使用其他要素产品产量减少。

这称为()
A.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B. Stolper-Samuelson定理
C.罗伯津斯基定理
定理
二、判断题
1.要素禀赋理论强调国家资源的相对丰富程度是构成比较优势潜在的关键因素。

()
2.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一个国家将进口那些使用了大量相对丰富资源的商品。

()
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认为,土地丰富的国家将出口土地密集型产品,而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将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
4.资源禀赋理论认为随着专业分工和贸易,贸易伙伴的生产要素价格会趋于均等化()
5.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国际专业化分工和贸易使一个国家的廉价资源变得更便宜,一个国家的昂贵资源变得更加昂贵。

()
6.根据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国际贸易导致国家之间资源价格的相对差异被消除。

()
7. Leontief悖论是对产品生命周期贸易理论的第一次重大挑战。

()
悖论表明,与要素禀赋理论的预测相反,美国出口的资本密集型商品比美国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要少。

()
9.出口偏向型增长(export-biased growth)基于资源的扩张或技术的改进,在生产出口商品中集中使用该资源和技术。

()
10.根据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定理,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一个因素的禀赋增加将增加该因素中商品密集产出的比例,并将减少其他商品的产量。

()
11.资源禀赋理论假设各国之间的技术,品味和偏好大致相同,因此它强调资源禀赋中的相对差异是比较优势的决定因素。

()
12.要素价均等化理论认为,一个从事贸易的国家在其比较优势产业中发现产出扩张,这个产业使用了大量廉价,丰富的要素。

由于对丰富要素的需求上升,其价格上涨。

与此同时,这个昂贵的,稀缺的要素正在从劣势行业中释放出来;生产者不会使用该要素,除非价格下跌。

由于这个过程在两个国家同时发生,每个国家的丰富因素的价格都会上涨,而稀缺
因素的价格会下降。

因此,贸易导致两个贸易伙伴的相对要素价格均等化。

()
13.根据要素禀赋理论,美国应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其出口产品应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然而,里昂惕夫(Leontief)的结论是,美国出口比进口产品的劳动密集程度更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