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快速上分方法

“学习强国”快速上分方法
“学习强国”快速上分方法

前提:尽量利用早中晚三个活跃时段,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快速获取积分。

1、登录,即可获得登录满分1积分。

2、选择第一篇未读过新的文章,打开10秒,点击收藏,返回主页,再选择第二篇未读过

的新的文章,打开10秒,点击收藏。即可获得收藏满分1积分。(文章阅读超10秒即可获

取积分)

3、选择第三篇未读过的新的文章,点击分享,分享到学习强国,取消;再次点击分享,

分享到学习强国,取消;共重复此分享、取消的过程累计6次。即可同时获得阅读文章满分

6积分、分享满分3积分。(目前系统只记录分享的动作,不记录是否成功分享,这样做就

不会打扰到别人了)

4、仍停留在第三篇打开的文章页面,在观点栏内输入至少5个汉字或5个数字才算有效观点,如:“12345”,“学习强国强”等等,全选输入的5个字,复制待用,点击发布;重复此发

布删除动作累计5次,观点内容粘贴即可。(也可通过回复自己来发布观点,这样速度更快,只要删除自己发布的主观点即可,回复自动会批量删除)即可获得发表观点满分5积分。

(目前系统只记录发布的动作,不记录是否成功发布,这样做同样也不会打扰到别人)

5、继续停留在第三篇打开的文章正文(必须为正文)处,等手机屏幕由亮变暗时碰一下

屏幕(苹果手机默认4分钟变暗,无需修改,具体在手机设置-显示与亮度-自动锁定查看设置;安卓手机默认30秒钟变暗,建议到安卓手机的设置-显示-休眠的默认值修改为5分钟),确保屏幕长时间停留在文章正文处,累计触摸4次多一点也就是16分钟以上,即可获得文章学习时长满分8积分。

6、选择第一段未看过的短视频,观看10秒;再选择第二段未看过的短视频,观看10秒;选择联播频道的新闻联播,花30分钟观看完毕。即可同时获得观看视频满分6积分、视频学习时长满分10积分。(视频观看超10秒即可获取积分)

至此估计18分钟过去了,因为新闻联播播放时可以去干家务,边干边听即可,看完新闻联播基本取得了当日的满分积分!

7、空闲时间做三套智能答题,确保答案全对(答案全对用时最短,当然也可随便回答,

不管答案的对错,但需要做6套题目,反而费时)。即可获得智能答题满分6积分。

以上过程每天都能做,真正完成估计需要1小时。这样每天仅仅只需要花1小时的时间就能

获得当天的满分46积分,实际人工干预时间18分钟。注意部分文章或视频此前看过的话,

当天是不计篇数积分的,但时长积分仍然计算,需要查看我的学习积分来确认,并及时补上

相应的新文章或新视频篇数积分,打开10秒即可。

8、每周一答、专题考试,因为试题资源有限,不能确保每天有得做,同时因为题目要过期,因此从出题时间最久的那套题目开始做起,注意一天只各做一套题即可,务必确保答案

全对。一旦答错,当天就不要再新做一套题目了,因为这样做总积分反而会减少。直至试题

资源耗尽。

9、因订阅资源有限,不能确保每天有得订阅,每天订2个即可,不要多订,因为取消订阅再订阅不会得分。直至订阅资源耗尽。

10、注意所有答题务必确保全对,文字顺序、标点符号都要正确,才行。

11、非活跃时段,建议在电脑版学习强国,通过打开两个浏览器窗口,调整浏览器窗口大

小放在屏幕左右两边,一个浏览器看视频、一个浏览器看文章,浏览器窗口都不能最小化,

屏幕不能转屏保变黑,且浏览器窗口都处于可见,这样可以同时获得阅读文章、文章学习时长、观看视频、视频学习时长的积分。

12、观看视频过程中变更手机上网方式,如WIFI热点变换过了、或者WIFI换移动4G、

或者移动4G换WIFI,可能会出现不计时长积分的现象,尽量避免这样的操作。建议变换上网方式后退出学习系统再次登录学习即可。

口算的重要性

口算的重要性 长丰县杨湾小学张勇最近,我们又一次学习了新课标,小学阶段的口算教学问题引起了我们较多的思考,现就这一问题谈谈我们的想法。 1 口算,有它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对照《数学新课程标准》和2000年版的《数学教学大纲》,我们不难发现,新课标对笔算内容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要求降低了,减少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复杂性。降低了数的整除等一系列内容的要求,但唯独没有降低口算教学的要求。反而在第一、二学段都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新课标为何如此重视口算?我们认为,原因在于口算有它独特的意义和价值。什么叫口算?口算就是边心算边口说的运算。它是不能借助其它工具(纸、笔等),只凭思维和语言进行计算。并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口算在人们的实际生活和人际交往中也是会经常碰到和利用上的,比如,到商场购物、到菜市场买菜等等,谁都会碰到并用上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从这个层面上讲,口算是“有价值的数学”,也是“必需的数学”。口算还有一个隐形的意义,那就是促进人大脑的开发。口算大都应用于一些急需的场合,要求快速地报出结果,计算者必须采取灵活的方法,在脑子里将多种信息进行合理拆分、拼组等,并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所有步骤,得出正确的结果,这是一种很高级的心理活动。 既然新课标如此重视口算,口算又具有如此独特的意义和价值,那么,我们就必须教好口算,使我们的学生都能按新课标要求具备较强的口算能力。 2、口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根源。 回顾口算教学的实际状况,我们觉得存在着许多不能令人满意的现象,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计算的速度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要求1~3年级学生一分钟内要能口算8~10道题,而我们的不少学生一分钟只能计算出4~5道题;二是正确率不高。10道口算题,不少学生都要错上2~3道题;三是口算的方法不对。我们曾在口算测算时让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不少孩子虽然计算的结果正确,但他们运用的却是笔算的计算方法。例如一道42+36的口算题,孩子得出的结果是78,无疑这个结果是正确的,但问他是怎样算的,他告诉我说,先用2+6=8,在个位上写8;再用4+3=7,在十位上写7,所

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方法(要)

提高口算能力小方法 学生计算的问题令人苦恼。每次考试都要提醒学生:千万不要因为计算失分呀,你们不能犯低级错误呀!但是每次阅完卷后发现出错的原因85%以上都是因为计算出了问题。计算,是小学数学的灵魂和根本,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我先从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开始! 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口算错误,笔算、估算及简便计算必然出错误。《课标》指出,应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口算,因此,只有抓好口算教学,加强口算训练,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才能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进而提高笔算的正确率,为笔算打好坚实的基础。在引导学生进行口算时我觉得以下几小方法可行: 一、加强算理教学,掌握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认为口算内容简单,没有必要讲解,只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再集体订正一下就算完事。实际上,学生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做口算题,往往用的是笔算法则,他们往往都是在脑子里列算式,最后口述结果。这样一来,学生就误以为口算没有笔算快速、准确,就对口算训练提不起兴趣,甚至还会讨厌口算。因此,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教师一定要重视口算算理的教学,督促学生按口算法则进行练习,养成口算的习惯。如口算13×2,教师不能满足于学生已经说出的正确得数,还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出的,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数的组成上,进而说出想的过程。10×2=20,3×2=6,20+6=26,即2个13就是2个10和2个3的和。若让学生充分讨论,学生还会说出13×2是2个13连加,即13+13=26,或是13×2,先用3×2=6,10×2=20,然后合起来就得26。虽然他们的结果都相同,但却反映了口算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特点。虽然学生的想法不一定合理,但只要敢想,就要鼓励。至于如何口算更合理,就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总结,进而明确口算特点。一句话,口算教学要重视过程,要启发学生多问“为什么”,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还有别的算法吗。 二、加强思维训练,掌握技巧 口算内容遍布整个小学阶段,从一年级10以内的加、减法至六年级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的分数、小数四则运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好的。因此,我认人数学教学中要做到每节课都安排3至5分钟的口算练习时间,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同时,针对小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但好胜心强这一特点,教师要经常变换口算的练习方式方法。教学前,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根据教材的前后联系及学生的思维特点,适时为学生提供相关材料,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主动探索规律,获取知识。如口算4×2、40×2、400×2,先启发学生思考,上面三个算式哪些地方相同,哪里不同,能否根据第一个算式找出第二、第三两个算式的算法,再引导学生总结出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口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又可以使学生受到抽象、概括能力的训练,同时还渗透了函数思想。如新内容在初学时可以采用必答法,让学生把思维过程说出来,以便教师了解学生对口算法则的掌握情况,并及时指导学生采用便捷的口算方法。使学生在灵活多变的口算练习中,培养出“有意注意”的良好心理品质,算得又对又快,并不断提高口算能力,最终达到脱口而出。 三、口算训练形式要灵活多样 口算技能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因此口算训练必须经常化,要针对儿童年龄特点,使训练形式多样化,那样学生就会感到新鲜,兴趣就浓,从而增强训练效果。下面是我经常用的几种口算训练方法。 听算。教师按一定速度读题,学生口算并说出得数,集体订正。 口算卡片。这种方法既可以节省时间,又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 开火车。教师念题,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对应回答,其他同学判断答案是否正确。这一训练形式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判断力。但要力求使

浅议小学数学口算训练的重要性

浅议小学数学口算训练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13-04-08T15:29:09.96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3年2月总第76期供稿作者:◆苏丽 [导读] 我一般在每堂计算课前3分钟进行视算训练,口算的内容尽量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有关。 ◆苏丽内蒙古包头市昆区友谊大街第二小学014000 摘要:小学数学口算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对学生的注意、记忆、逻辑思维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全面科学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合理地分配注意力,有助于提高学生逻辑推理、合理计算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口算训练重要性 我的教学感受为例,我让学生进行了大量的口算练习。因为是刚刚接触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如果熟练度不够,学生就不能在规定的10分钟之内做完100道题,随之而来的将是班级整体成绩下降。由于是新接触的计算知识,不可能达到口算、心算的程度,我先让学生抄口算题卡的题做,列竖式,掌握计算方法:让一位数与另一个多位数的第一位从最低位乘起,利用竖式的形象性加强学生对计算步骤的记忆。在此基础上,再撤掉竖式,进行口算的训练。在学生口算准确性提高的基础上,我又提出了速度要求,先是要求三分钟做36道题,接着再增加题量至50道题,最后达到10分钟能完成100道题。有了速度的要求,学生做起来很有节奏感,非常有兴趣。通过训练,学生的思路灵活了,而且做数学题的速度和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反之,本学期后转来没有经过上学期口算训练的学生,相对从做题速度和正确率上就差了很多。由此可见,口算不但是计算、简算和估算的基础,而且口算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对学生的注意、记忆、逻辑思维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全面科学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合理地分配注意力,有助于提高学生逻辑推理、合理计算的能力。 因此,我想在小学低年级,尤其是学前儿童,对“数”的概念是非常淡薄的。他们从数实物开始认识“数”,如数手指、数苹果等。他们对“数”既好奇又陌生,特别对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更加陌生。如,有5个苹果,吃了2个,还剩3个,学生很容易得出,但如果直接问他们“5-2”是多少,他们会感到困难,因为他们对减法这种运算感到陌生。要使学生对加法与减法这两种“数”的关系有一个较为熟悉的认识,首先,教师要从实物开始,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加、减法训练,使学生对这两种运算从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从而加深对“数”特别是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其次,要不失时机地加强学生对加法与减法的口算训练。只有口算水平的提高,才能促进学生提高对数及其关系的认识,从而为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提供了保证。口算训练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一、注重每堂数学课课前三分钟的口算训练 我一般在每堂计算课前3分钟进行视算训练,口算的内容尽量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有关,训练的方法多样化,例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等,用孩子喜爱的计算游戏来提高他们的大脑运算技能,从而提高孩子的速算技能。只要你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日积月累,天天练,分年级、分阶段地进行口算训练,各年级各阶段形成“口算训练一条龙”,定会使学生对口算日久生情,而后游刃有余。 二、送给学生“拐杖”,帮助学生找“盲点” 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常用到“凑十法”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这其中的“十”就是一根“拐杖”,10可以分解成几和几,几和几又可以凑成10,只要你快速地准确地掌握好了10的分解和组成,便会让你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做得又对又快。还有小学三年级中的25×4=100、125×8=1000,这也是乘法中的“拐杖”,我把这两组数叫做“黄金搭档”。让学生记住了,很多简便运算都会用到这两组数,有的时候还可以利用分解法将题目转换成有25×4=100和125×8=1000的形式。同时我会留一个版面给孩子们,让他们将平时发现的巧算方法记下来,大家分享,这样也培养了孩子对口算的兴趣。 视力有盲点,同样学生的计算也有“盲点”。比如我班朱浩然,我发现他的“盲点”就是老犯以下错误:4+7=10,3+6=8,3×6=12,4×7=24。找到错误了,就叫他以后遇到时慢点儿算。如果这些基础的不过关,会直接导致中年级的多位数加减和多位数乘除算错,还会导致高年级的小数计算、分数约分等一系列的错误。当然,找“盲点”不一定都要教师找,可以叫学生自己找,或者家长找、同桌找。找到了就要很好地克服。 三、不定期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速算比赛 可以以组为单位,也可以以每个人为单位,还可以以男女同学各一个小组搞对抗赛。每小组的组长可以每周组织一次,看看谁用的时间少,就给谁加小五星,完了后互相检查,错一题扣一分,作好记录。一周比一次,看谁的小五星最多、谁扣的分最少,就是该组的“神算子”,再统一在班上每月评一次数学小“明星”,以激励学生。另外,我常常利用家长会给家长谈口算的重要性,教家长怎样给孩子听算,要求每天能给孩子听算20道题,可以是和教材进度一致的听算内容,也可以是学过的加、减、乘、除计算题各5道,要求每天把听算所用的时间记录下来。家长可以掌握听算的难易程度,有时故意降低难度,让孩子看见自己一天一天用的时间变少了,错的题也少了,让他们感觉自己有很大的进步,有成就感,激发他们听算的兴趣,培养天天听算的好习惯。 总之,小学一至六年级,只有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浅谈口算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浅谈口算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内容摘要口算练习之所以重要,在于它能促使学生思维活动活跃起来。在儿童们做题时,他们的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注意力、凭听觉对所说内容的领会能力、反应速度等等都在增长。随着熟练技巧的不断提高,特别在练习阶段,可以对学生适当提高难度。更多地口述题目,以使学生受到听力训练,假如这些题目对学生掌握消化来说不是太困难的话,在进行运算技能的训练时,运用口算表是有益的。口算练习配合其它形式的活动可以创造一种条件,以促使学生各类活动——思维、语言、动作反应的积极开展。口算练习在这一总过程中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口算练习思维技巧语言表达能力 口算练习是数学课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明确口算练习的目的,有组织地在讲课内容中安排口算练习,将会保证教学活动形式更有效地进行。在小学,尤其是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口头活动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一、数学教学中的口算练习及其意义: 1、口算练习的进行只限于问答形式,即全班学生同时做某些练习。 不要把别的东西和它混淆起来,像在教师口述下的笔头回答问题,随后全面核对。这正是所谓的数学听写,因为写下一个答案经常要说几遍,这就使题目变得容易多了,因而它不能带来必要的紧张思考,因此也就不再成其为口头形式的练习了。在进行数学听写时,讲话内容仅限于口头解题的某步骤,并不涉及我们所说的“口头练习”这一活动形式,而进行“口算练习”这项活动所获得的是口头解题的全部结果。形成口头活动的解题技能对小学生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当然这种能力只有在口算练习中才能练熟,而口算练习又是不能用其它形式的活动所代替的。 除此之外,口算练习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它能促使学生思维活动活跃起来。在儿童们作题时,他们的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注意力、凭听觉对所说内容的领会能力、反应速度等等都在增长。口算练习配合其它形式的活动可以创造一种条件,以促使学生各类活动——思维、语言、动作反应的积极开展。口算练习在 这一总过程中有着重大意义。 2、巧妙地运用口算练习,对提高课堂效果方面能起相当大的作用。 把口算练习当作课堂活动中必要的有机组织成分,没有它就会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方面遇到困难。需要注意的是: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上,除了配合正课内容的基本联系之外还有用以温固而知新的大量习题。配备每个练习的目的都应当是明确的。口算练习要像其他练习一样,应遵守以下目的:巩固旧课启发新知,练习学过的技能技巧。因此适合口算练习的概念和技能技巧,其水平和程度是有所不同的。 口算练习可以用来复习和加深某些知识,训练技能和技巧,也可以用来直接

(完整word版)快速口算窍门

速算技巧速算技巧A、乘法速算 一、十位数是1的两位数相乘 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相加,得数为前积,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的个位相乘,得数为后积,满十前一。 例:15×17 15 + 7 = 22 5 × 7 = 35 --------------- 255 即15×17 = 255 解释: 15×17 =15 ×(10 + 7) =15 × 10 + 15 × 7 =150 + (10 + 5)× 7 =150 + 70 + 5 × 7 =(150 + 70)+(5 × 7) 为了提高速度,熟练以后可以直接用“15 + 7”,而不用“150 + 70”。 例:17 × 19 17 + 9 = 26 7 × 9 = 63 即260 + 63 = 323

二、个位是1的两位数相乘 方法:十位与十位相乘,得数为前积,十位与十位相加,得数接着写,满十进一,在最后添上1。 例:51 × 31 50 × 30 = 1500 50 + 30 = 80 ------------------ 1580 因为1 × 1 = 1 ,所以后一位一定是1,在得数的后面添上1,即1581。数字“0”在不熟练的时候作为助记符,熟练后就可以不使用了。 例:81 × 91 80 × 90 = 7200 80 + 90 = 170 ------------------ 7370 ------------------ 7371 原理大家自己理解就可以了。 三、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位数相乘 被乘数加上乘数个位,和与十位数整数相乘,积作为前积,个位数与个位数相乘作为后积加上去。 例:43 × 46 (43 + 6)× 40 = 1960 3 × 6 = 18

口算对孩子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口算对孩子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一个成功家长的经验之谈) 最近,我接谈了几十位来访的家长,其中有一位姓汤的家长是我卫校的同事,他爱人是一位中学数学教师,他的儿子在读小学三年级,但是,儿子的数学成绩却有些令两位都是教师的家长大伤脑筋。平日里,数学作业错误多,做作业的速度特别慢,每天的数学课外作业要花1个多小时,有时要花2个小时,考试时也老是出错。他们原先总认为是因为孩子年龄小,做作业不细心,孩子做作业时总是提醒孩子慢一点,认真一点,效果却不显著,孩子的数学成绩总不见有长进。 这位家长是位有心人。在我接谈外地来访的几位家长时,他也来寻宝。我在报上出了“名”后,武汉一些家长,大多数是妈妈,冒着酷暑,登门访谈,一位名叫熊丽春的家长,带着先生和孩子黄冰洁曾两度访谈。但是,本镇的家长登门访谈的就不多了。这是很自然的事。我的熟人,老伴的熟人,三个姑娘的都和同学不少,对于我家的情况,他们比报纸上的报道更清楚更明白,用不着登门。 其实,各人管孩子的事,只有各人自己最清楚。我的这套特殊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我不讲你不听,你是无论如何都不清楚的,你若是有意登门相谈,我自然高兴一谈。 最近,我和这位家长一同出差,他喜形于色地向我反馈了一个好信息:用你的训练方法,我仅仅只训练了三次,每次一个小时。这学期,我的小孩的数学有了明显的长进。原来,小孩每天要花一二个小时完成数学作业,现在很快就可以完成,一般不要半个小时。小孩还说,我现在特别喜欢做数学作业,这套方法,的确有效。 因为,很多中小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除智力因素以外,与其口算的速度和准确度的相关性极大。 智商平常的孩子,如果勤奋好学,口算技术经过训练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中小学可取得比较优异的数学成绩。智商稍高一点的孩子,如果勤奋好学精神差,口算技术又没有达以比较高的水平,中小学阶段要取得优异的数学成绩也是很难的。 良性循环 口算训练必须分阶段进行,这样,容易形成良性循环,进行口算训练,开始时,小孩的进步很快,后来就慢些了,有时,想一次就达标,是非常不容易的。家长必须根据孩子的原有基础,分阶段达标。比如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开始进行口算训练,第一次用了半小时,连续进行了三次训练,共花了1个半小时,他的运算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此后,每天做数学作业时,可以节省半个小时,那他此后用这个节省的时间来训练口算,他的口算速度又会提高,在此后的学习中,还会节省更多的时间,再用这些节省下来的时间进行其他各项读写算记的训练,他就有时间了。这样不会加重小孩的负担,但是,对于那些想一蹴而就的家长来说,这又是一个磨耐性的事。 我说口算 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也进行口算练习,但是没有提出具体的速度要求和准确度要求。学生只要能全部算得对,是快是慢,那就不管了,实际上,小学老师也管不了,小学一个班五六个、七八十个学生,哪能一个一个地去测量他们的口算速度。 我认为,对于小学生来说,口算能力应当视为小学生的最基本的素质,应该提出一个可行的速度要求和准确度要求,这样才能测量小学生的口算水平。 对于口算,一般人思想上存在一个误区。很多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只要会口算,只要能算得准,快一点慢一点,对数学成绩的影响,似乎不大。其实,这种观点,只是一种基于推测的说汉,我可以负责地说,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其实,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具有非常大的潜能。虽说是小小年龄,但是如果按我的一套特殊的训练方法来训练,其口算速度可以提高

常用数字 科学快速口算法

常用数字科学快速口算法 ·一、二至四位数的平方算法: ○1二位数的平方算法: (11-19):底数的个位数与底数相加,得数为前积,底数的个位数相乘,得数为后积。(逢十进一)例: (25-75):底数减去25,得数为前积,底数与50的差数的平方为后积(逢百左进,没十位用0补)例: (75-100):底数减去底数的补数,得 数为前积,(底数的)补数的平方得数为后 积。(逢百左进,没十位用0补)例: ○2三位数的平方数算法:(分组,逢百左进)例: ○3四位数的平方速算法:(分组,逢百左进)例:

·二、两首位相同,两尾数和是10的两位数乘法 方法:十位数加上1,得出的和与十位数相乘,得数为前积,两个位数相乘,得数为后积(没有十位用0补)例: 注:两位数的平方尾数是5的亦可用此法 ·三、一百零几乘以一百零几 方法:被乘数与乘数个位数相加,得数放积前;被乘数个位与乘数个位相乘,得数放积后。例: ·四、两首位相同,两尾数和不等于10的两位数乘法 方法:首先两尾数相乘得一积,然后两尾数之和与被乘数的首位相乘又得一积,最后两首位相乘(首位数的平方)再得一积,三积连起来即为所求之和,例: 注:两位数的平方尾数不是5的亦可用此法 ·五、被乘数尾数相同,乘数首尾和是10的两位数乘法 方法:(乘数首位加1)然后两尾数相乘得一积,两首位相乘又得一积,最后两积相连就是所求之积。例: ·六、两首位和是10,两尾数相同的两 位数乘法 方法:首先两尾数相乘得一积,两首位相乘之积再加上一个相同的尾数,又得一积,两积连接起来就是所求之积。例:

·七、两首位相差是1,两尾数和是 10的两位数乘法 例:38×22=836可将38×22分解为(30+8)×(30-8)=302-82=836 原理:a2-b2=(a+b)(a-b),又如: 46×34=(40+6)×(40-6)=1564 85×75=(80+5)×(80-5)=6375 ·八、任意两位数相乘 方法:(十字相乘法或对角线相乘法)首先用十字相乘法得一和数(被乘数首位与乘数尾数相乘之积加上被乘数尾数与乘数首位相乘之和)加上两首位数相乘与两尾数相乘之积,例: ·九、三位数乘法,首位和中位相同,尾数之和等于10的三位数乘法 方法:首先两尾数相乘得一积,(给被乘数中位加1)再两中位数相乘又得一积,然后两中位数相加再和被乘数首位相乘得一积,最后两首位相乘得一积,四积连起来就是所求之和,例: ·十、任意数与11、22、······99等数相乘 方法:首先从尾数算起,任意数与11、22、······99相乘,就给任意数的尾数乘以1、2、······9,然后两相邻数相加,再乘以1、2、······9,满十向前进位,例: 12468×11=137148 25124×11=276364 421514×22=9273308 135712×22=2985664 1327145×33=43795785 51481×33=1698873 ·十一、9、99、999等与任意数相乘 方法:首先找出任意数的补数,然后将补数连在9、99、999等数末位,最后由所得新数最高位减去补数,就是所求之积,例: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讲解学习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重 要性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一个人计算能力的高低是其思维敏捷度和思维灵活性在计算方面的体现,它反映了这个人数学基本素质的高低。计算能力的高低,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也会有直接影响。在小学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能力,并要达到正确、迅速,同时要求方法合理、灵活。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之达到上述要求呢? 一、要充分认识培养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认识。有些教师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重视不够,没有让学生去发现计算的规律和情趣。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一大障碍,必须除之。计算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能力。 二、讲清算理,提高计算教学质量。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讲清算理,揭示计算的规律,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1、教具演示,讲清算理。算理的抽象是小学教学中的难点,教学中尽可能通过直观演示等手段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明确算理。 2、学具操作,探索感悟。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这就需要在形象思维和数学抽象之间架一座桥梁,充分发挥学具操作的作用。例如学生对20以内加法中“凑十法”的理解有困难,我们就请出小棒来帮忙,让学生通过对小棒的摆弄学会“凑十法”的计算方法。

3、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新知识是构建教学知识结构的主要方式,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旧知识,通过类比同化新知,实现知识的正迁移,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对新的认识结构的认同。例如在教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时,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人民币单位的进率关系,讲清小数点必须对齐的算理。 4、重视感知,加强刺激。对于学生易忽略的部分,要注意加强其刺激强度(比如强调进、退位,强调小数点的处理等),吸引学生注意,留给学生一个鲜明、正确的印象,避免和减少以后计算中的错误。 5、加强辨析,比较强化。根据学生容易产生错觉和思维定势的特点,有意识地把相似的概念、法则、算式进行辨析比较,促使新旧知识的精确分化。 6、及时练习,巩固提高。开展针对性练习,强化计算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力争当堂巩固。 7、注意反馈,及时纠正。及时反馈,找出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及时改正错误。 三、处理好笔算和口算的关系。 口算是不借助任何工具,只凭思维和语言进行计算并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它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 口算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口算是笔算、估算的基础,笔算和估算能力都是在准确、熟练的口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一定的口算基础,笔算、估算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另外,口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所以,在教学中坚持让学生进行口算、听算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让一年级学生快速口算的技巧

让一年级学生快速口算的技巧 一、重视培养学生说算理。 要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首先要重视培养小学生会说算理,学生能说就能想,这样有利于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进而提高口算能力。如教学“9+5”的进位加法可以让学生讲出各种思考过程,同样,学生说口算思路的过程也就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就能促进他们更好的理解算理,口算能力也必然得到培养。 二、加强口算的基本训练。 俗话说:“熟能生巧”,要提高口算能力,必须抓好口算的基本训练,做的多了,反映就快,正确率就高,反之,反应慢,准确率就低。口算训练中,要注意化繁为简,突出难点,对于基本的口算如:乘法口决,20以内加减法要反复训练,达到熟练,而20以内的进位加、退位减的口算是重点训练内容。 三、持之以恒地训练。 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需要在教学中长期懈地、有计划的进行,这就要求教师持之以恒地进行口算训练,例如:每节课开始坚持3-5分钟的口算训练,并结合内容,有目的的选择口算题目,这样即能训练学生本节课的各种能力,又可以训练口算能力,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总之,在教学时,凡需要计算的,尽量与口算训练相结合,能口算的坚持让学生口算,长期坚持不懈,必能提高口算能力,形成口算习惯。 四、按一定速度要求训练。 口算能力表现在正确、迅速上,正确是第一位,但速度也很重要,一定的速度能反映出口算能力的高低,同时也能间接地反映一个人思维是否敏捷、灵活。口算训练要有速度要求,但要在口算正确的前提下,训练学生口算的速度,两者要统一,事实上,一个算得快的学生,正确率一般也比较高,反之亦然,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方式逐步提出速度要求,例如组织口算竞赛,瞬时提高等方式。 五、适当介绍一些口算方法。 好的算法,是提高口算能力的催化剂,培养小学生口算能力,除了小学教材中已讲过的一些口算方法外,适当介绍一些其他口算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也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口算的兴趣,提高学习口算的积极性。如,各种运算定律的灵活运用,一些简单数的记忆等等。

小学运算的重要性及巧算

运算 运算的重要性 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因此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一.计算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现实世界从数学的角度来看,主要是数、量、形三个方面,而计量又离不开计算,形体大小要量化也离不开计算。因此计算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最基本的工具,是每个公民应当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计算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 1、掌握计算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过程。计算的每一个概念、性质、法则、公式都是从实际中抽象出来的。这些概念、性质、法则和公式的教学一般都是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的,因此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都必须经过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而把这些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应用到实际中去又必须经过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这样学生在学习掌握数与计算知识的过程中也发展了抽象概括能力。 2、计算的教学有利于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计算中又有很多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如整数与分数、约数与倍数,加与减、乘与除、通分与约分等等。教学中阐明这些相互依

存的概念与概念、计算方法与计算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掌握一定的计算的知识将使人终身受益。 人的一生一般要经过幼儿时期、学生时期和成人时期,计算在其中每一个时期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幼儿时期,从呀呀学语开始,就接触到数,家长扳着指头教孩子数家里有几口人,桌子上有几个苹果等等,上幼儿园以后,又学习一些简单的数与计算知识。幼儿如果没有一点数的知识,就会连自己有几只手,有几件玩具、家里有几口人,这些简单的问题也弄不清楚。因此只有使幼儿掌握一些粗浅的计算的知识,才能使他们比较正确地认识周围的客观事物,才能比较清楚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时期,计算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科学知识的基础。成人时期,计算能力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所必须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人素质的一个基本标准。82年英国出版了国家学校数学教育研究委员会著名的《cockcroft报告》,该报告认为:“读数和计数、知道时间、购物付款和找零、计重和测量、看懂浅易的时间表及简单的图表及图示,以及完成与此有关的必要计算”以及“估算和近似计算的能力”是成年人生活、工作以及进一步学习对数学的需要。 由此可见,计算将伴随人的一生。一个人在成人以后所需的数学知识,基本上在小学阶段就学全了。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计算的基础知识,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是终身受益的。 4、计算是科学技术的基础

提高口算正确率的几个小方法

提高口算正确率的几个小方法 正确率有两个意思:首先是正确;其次是快。在每道题目都做对的基础上提高口算的速度才是正确的方法,同时,还要注意的是,有些孩子一旦做的快了字迹就会潦草。这样,虽然口算的正确率是很高,但是孩子会养成不好的写字习惯,不利于他以后的发展;老师看到他的作业,也会留下差的印象。 提高口算正确率有以下几个方法: 一、弄懂计算方法 如果一个孩子,看到题目都不知道怎么算,你让他怎么提高口算的正确率。要做到这点很简单,只要上课的时候听牢就可以了。 二、在学校和同桌比 在学校里,可以和同桌比比,谁算是又对又快,如果您的孩子赢了同桌,我想他一定特别开心,如果输了,也憋气馁,明天再和同桌比。 三、对于做的快的孩子进行奖励 当孩子在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的时候,我们不妨在边上给他看时间。如果他能在10分钟内完成120道题目,你可以夸夸他,如果明天做的更快,更对,你可以给他点奖励。如果做的要慢了,可以小小的“惩罚”他一下。 四、做的时候专心致志。 不要做一会儿口算,去吃点东西,做一会儿口算,去外面跑一圈。家长可以督促一下,没做完就是不能出去玩,就是不能吃零食看电视。

五、对孩子要放心。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很小,谁家读二年级的孩子会大呢?大家的孩子都还小。在学校里,你不在孩子的身边,孩子照样吃的好喝的好,还能去帮助其他同学呢。因为你对孩子太宠爱,所以觉得他什么都不会,其实,他已经8岁了,甚至是9岁了。想想看,我们自己8岁的时候在干什么事情。 六、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口算环境。 吵吵闹闹的环境,换做谁都不能集中精神,这点我们大人也是一样的。 七、让孩子养成自己检查的习惯。 孩子做的时候,家长不要再边上说这道题目对,这道题目错,不管对错,先让孩子自己全部做完,自己检查,然后家长再进行批改、指导。

课前三分钟口算训练的重要性教学文案

课前三分钟口算训练 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加强口算能力的意义和培养 一、加强口算教学的作用与意义。 1.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量的研究证明,口算与笔算之间呈极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是算术四则计算内在规律决定的必然结果。如果对多位数笔算进行分析,便可发现,其基本运算部分都可以分解为相应的几道乃至几十道基本口算题。倘若其中任何一道口算出现错误,整道笔算也就错了。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笔算过程就是笔录口算的过程。学生的口算能力越高,其笔算能力也会相应越高。 实践也表明,对于估算与简算,口算也起着与笔算一样相同的作用。因此,口算能力不但是计算能力的重要部分,而且直接制约着笔算、估算和简算等各种计算能力的发展。加强口算教学,为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打好基础,是数学教学的一条必由之路。 2.加强口算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注意与记忆能力。 (1)观察能力。 口算有一定的速度要求,训练学生迅速地根据题目的数字特点,从而选择合理灵活的解题方法,能培养学生观察的敏锐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注意能力。 如口算的听算练习,由于需要注意的高度集中,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注意的集中性。而当进行口算的集中练习等情形时,不少学生由于感到较为枯燥等原因,容易出现分心现象,这时则可加强学生注意稳定性的培养。 (3)记忆能力。

口算是只凭思维和语言而进行的计算,因而学生在口算时,必须记住计算的中间结果,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计算,完成整个口算过程。所以,口算是培养学生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能力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其中听算形式的练习,其作用尤为明显。 3.加强口算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概括能力的良好途径 口算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学生口算能力的高低,主要表现在正确率与运算速度上。研究表明,口算时又快又对的学生,能迅速地再现计算时所需的基本知识,且其知识已经条理化,并善于缩短运算的环节和推理过程,简捷地得到结果。这说明,口算能力不只是体现学生对计算法则等数学知识和技能上的差异,而且更加体现了学生在思维概括能力上的差异。加强口算教学,提高口算能力,无疑是培养学生思维概括能力的良好 二、当前口算教学存在问题及其分析。 1.思想认识不足。 不少教师对口算教学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对口算的意义与作用认识不深,没有深刻领会《新大纲》的有关精神;另一方面是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占考试比重不高的口算刻意淡化,如只是在考试前才集中抓一下,忽视《新大纲》“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的教学要求,造成学生口算能力普遍低下,错误率高的不良后果。 2.重计算结果,轻思维过程。 当前口算教学的一个主要弊病是,部分教师认为口算简单易教,不认真研究教法和学法,重计算结果,轻思维过程主要表现为: 3.对口算速度的教学要求不重视。 主要表现为没有遵循“在正确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口算速度”这一教学原则。如有的教师满足于计算正确,不注意速度要求;有的教师则求快,而忽视正确率,认为速度快

二年级口算训练技巧

二年级口算训练技巧 口算是二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培养学生反应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具体教学工作中,我采取了如下训练方法: 抢答法:适用于新授课和练习课。这种训练方法可以避免学生对口算的厌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但不能保证训练的全面性、全体性,因此,在全班学生口算速度和对率都较高时,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这种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快速的反应能力。 开火车法:适用于新授课和练习课,便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情况,一般应用于新授课的复习环节。这是一种基本的训练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和对率。 口算条测验法:这种方法的具体操作是这样的:教师将印有一定数量口算题的纸条发给每位同学,规定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这种方法适用于背后授课和练习课,既能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口算速度和对率,又能使教师节省时间 以上三点是口算训练的基本方法,要想使学生爱做口算,还要结合以下几种激励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赛法:即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小组间的比赛或男生与好生各为一组进行比赛,获胜的一方可以得到教师的小奖励(如:图片、红花、星星等)。这咱方法可以和开火车法一起组合。 成长记录袋:这种激励方法可与口算条测验法相结合,将速度又快、口算又全对的同学的测验条放入成长记录袋中,以滋鼓励;或是将优

秀的口算条成绩记录到学生卡中,以此鼓励学生。这种方法以对于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有很大帮助。 评选口算章:这种方法适用于抢答法和口算条测验法,而且能够快速扭转课堂局面。全体方法是:教师将自制的口算章贴在黑板上,然后将口算优秀的学生的姓名写在口算章旁边,这个学生就获得口算章了。 以上几种方法就是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激励方法。 通过实践,我对二年级有了新认识:口算训练十分枯燥,对于注意力较不集中的二年级学生来说,多采用一引起激励的方法,可以使训练方式便于被学生接受,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达到了教学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课前三分钟口算训练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加强口算能力的意义和培养 一、加强口算教学的作用与意义。 1.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量的研究证明,口算与笔算之间呈极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是算术四则计算内在 规律决定的必然结果。如果对多位数笔算进行分析,便可发现,其基本运算部分都可以 分解为相应的几道乃至几十道基本口算题。倘若其中任何一道口算出现错误,整道笔算 也就错了。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笔算过程就是笔录口算的过程。学生的口算能力越高,其笔算能力也会相应越高。 实践也表明,对于估算与简算,口算也起着与笔算一样相同的作用。因此,口算能 力不但是计算能力的重要部分,而且直接制约着笔算、估算和简算等各种计算能力的发展。加强口算教学,为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打好基础,是数学教学的一条必由之路。 2.加强口算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注意与记忆能力。 (1)观察能力。 口算有一定的速度要求,训练学生迅速地根据题目的数字特点,从而选择合理灵活的 解题方法,能培养学生观察的敏锐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注意能力。 如口算的听算练习,由于需要注意的高度集中,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注意的集中性。 而当进行口算的集中练习等情形时,不少学生由于感到较为枯燥等原因,容易出现分心 现象,这时则可加强学生注意稳定性的培养。 (3)记忆能力。 口算是只凭思维和语言而进行的计算,因而学生在口算时,必须记住计算的中间结果,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计算,完成整个口算过程。所以,口算是培养学生瞬时记忆和短时记

忆能力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其中听算形式的练习,其作用尤为明显。 3.加强口算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概括能力的良好途径 口算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学生口算能力的高低,主要表现在正确率与运算速度上。研究表明,口算时又快又对的学生,能迅速地再现计算时所需的基本知识,且其知 识已经条理化,并善于缩短运算的环节和推理过程,简捷地得到结果。这说明,口算能 力不只是体现学生对计算法则等数学知识和技能上的差异,而且更加体现了学生在思维概括能力上的差异。加强口算教学,提高口算能力,无疑是培养学生思维概括能力的良 好 二、当前口算教学存在问题及其分析。 1.思想认识不足。 不少教师对口算教学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对口算的意义与作 用认识不深,没有深刻领会《新大纲》的有关精神;另一方面是由于受“应试教育”思 想的影响,对占考试比重不高的口算刻意淡化,如只是在考试前才集中抓一下,忽视《新大纲》“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的教学要求,造成学生口算能力普遍低下,错 误率高的不良后果。 2.重计算结果,轻思维过程。 当前口算教学的一个主要弊病是,部分教师认为口算简单易教,不认真研究教法和学法,重计算结果,轻思维过程主要表现为: 3.对口算速度的教学要求不重视。 主要表现为没有遵循“在正确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口算速度”这一教学原则。如有的 教师满足于计算正确,不注意速度要求;有的教师则求快,而忽视正确率,认为速度快 但容易出错的学生只是粗心而已。平时则不注意教给学生口算的方法,忽视引导学生运 用合理、灵活的计算思路来提高运算速度。 4.训练安排不合理。

三年级数学口算能力快速提升方法

三年级数学口算能力快速提升方法 另外口算的练习过程也能提高孩子的记忆力,特别是三位数的加减,只有记对数字才能计算正确;同时也能锻炼孩子的思维灵活性。如何提高口算能力,家长在辅导孩子口算时,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孩子练习口算的方法,即分别进行说读写的三遍练习,并分别达到三个要求:清楚、快速、正确。 说算理,应清楚 每天的第一次口算练习,家长可以挑出几道口算题让孩子说说是怎么算的,这样说的练习,重点是看孩子对口算算理是否清楚明白,这是正确、快速口算的基础,同时也避免了机械的口算练习。 低年级口算一般用凑十凑百或口诀等方法,家长也可翻看数学书或者与老师交流了解其他方法,当孩子学会一些口算方法之后,就可以集中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口算兴趣,对以后的口算练习有一定的帮助,也更为方便了。 读口算,求快速 每天的第二次口算练习,可以让孩子大声地读口算题,刚开始可能会有些慢,可以再来第二遍、第三遍,同时记录每一遍练习的时间,以便对比,不断提高速度。经过这样的读算训练,使孩子熟练到不需要思考不需要背口诀就能快速地计算,还可以训练孩子的反应能力和计算速度,促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另一方面,在孩子快速口算的过程中,家长不妨打乱口算题的顺序,让孩子能够根据不同的口算题,灵活地使用口算方法,使口算合理、灵活、迅速,逐渐锻炼孩子思维的敏捷性。 写口算,需正确 每天第三次口算练习,可以让孩子快速地写出前面读过的口算题,然后家长批改,做到对孩子口算的正确率心中有数。这次的练习是说读写的统一,是懂理、会算、熟练的综合运用,不可操之过急,经过这样的反复练习,可以使孩子对基本口算做到算得又对又快。 三年级口算题 102= 72-47= 205= 27+15= 202= 633= 275= 5103= 409= 2330= 844= 153= 124= 5139= 4815= 999= 755= 2055= 4610= 2420= 872-124= 27+127= 7005= 350+70= 5913= 8122= 1782= 3080= 8008= 265+85= 11035= 9013= 0245= 0245= 0+245= 2455= 3000-300= 6055= 5050= 3063= 702-199= 4803= 12080= 278= 6215= 8604= 195= 4020=

口算的重要性及方法

口算的重要性及方法 口算也称心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只依靠记忆、思维和语言进行计算,直接得出结果的计算方法和方式,它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 一、小学阶段孩子在口算上遇到的主要问题 1. 忽视计算能力的培养,认为口算易学、好学。 在开始接触口算算理时,孩子感觉自己一听就会、不用教也懂,或者只要掌握方法就行了,觉得口算枯燥无味,缺乏必要的练习。 2. 有些学生把口算当作记忆内容来学习,对口算算理理解不深,不肯动脑,只是进行机械练习。 3.“马虎大意”,没有听清、看清题目就作答,也没有检查检验的习惯。认为平时算错点儿没关系,只要“我”考试时细心就行了。 4. 不清楚口算的作用,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口算训练,把口算训练当笔算来完成。 二、口算的作用和意义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1-3年级的孩子“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对高年级的学生也有类似的要求,那么为什么要进行口算训练呢,考试时用笔算不是更好吗?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口算训练是体操中的重要一节。口算训练时学生在瞬间要进行各种复杂的思维活动,把试题进行“分解、转换、变式、重组、……”从而达到迅速、准确地解答。口算训练的任务就是要在引导学生正确解答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建立新的模式结构。而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则是思维训练获得高效率的有力保证。 三、提高口算能力的方法 1、多做多练,熟能生巧。在日常生活中每天要坚持3—5分钟的口算训练,开始是在家长的督促下完成,慢慢可放手使学生形成习惯,自觉、自愿的完成。

2、保质、保量的训练。每次练习要记录完成所用的时间,做完后马上订正对错并分析错误原因。每做一次训练,都与上一次的速度比较一下,看看有没有进步,进步了,家长应当适当地赞扬一下小孩,说“真棒,有进步!”也可将他们优秀的练习张贴在家中醒目的地方作为激励,有时也可以给他们一个小小的奖品。家长切不可一见自己的小孩的速度稍慢就急不可耐,说“真笨,怎么搞的!”如果当家长这样会对孩子有不利的影响,这是一件需要耐心和爱心才能做好的事情。对有退步的孩子则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退步的原因,然后再轻轻地摸着他们的头提出在以后口算中应该怎样去做,如果下次成绩提高了就及时表扬,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树立自信。 3.让孩子体会到口算在日常生活和以后学习中的重要性。 通过一些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口算能力的培养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买东西时把结账的“任务”交给孩子,让他应用口算来解决实际问题,并及时地表扬孩子,此外,家里面分水果、分包子等活动也可以让孩子来“当家”。 4. 低年级孩子学口算可以采取多样的口算形式来激发兴趣,如编一些好玩的数字童话故事来吸引孩子的兴趣: 可可一开始学10到20的加减有点困难,于是妈妈让可可学着凑十。为此,可可还会根据加减的题目编个小故事呢!比如要算9加7等于多少,可可就会说:一天,小九和小七出去玩,小九对小七说:“小七,你看十多威风呀!”小七说:“对呀!”小九说:“不如我们也努力变成10吧!”小七说:“好的,我借你一个一,我变成了六,你就变成十了。”小九不好意思的说:“我怎么能扔下你一个人变成十呢,不如我们加在一起,不是比十还厉害吗?”于是呀,小七借给小九一个一,让小九变成了十,自己变成了六,而十又要和六合在一起,于是他们就变成了十六。他们觉得和好朋友一起真是太开心了! 5. 进行一些数字的分拆游戏,培养孩子的数感。 低年级的孩子学习口算时,可以先搞清楚10的分合,也就是10可以分成1和9,2和8,……形成条件反射,比如看到7就会想到3,看到9就会想到1,这样学习进位加法时“凑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