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体格生长测量评分标准

合集下载

小儿体格测量-评分表

小儿体格测量-评分表
10
7.上臂围:患儿取立位、坐位或仰卧位,两手平放或下垂。一般测量左上臂,将软尺零点固定于上臂外侧尖峰至鹰嘴连线中点,沿该点水平绕上臂一周。以厘米计算,读至小数点后一位。
10
8.皮下脂肪:取卧位或立位,测量者用左手拇指与食指,取患儿锁骨中线上平脐处的腹壁,皮折方向与躯干长轴平行,捏起皮肤及皮下脂肪,捏时两指间的距离为3厘米,右手持量具进行测量。以厘米计算,读至小数点后一位。
结果每偏差0.2kg,扣2分。
10
2.身长:选用量床,检查量床有无破损,刻度是否清晰。患儿脱去鞋帽,仰卧于量床正中,头顶接触到头板,应使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最低点连线垂直于底板,两腿伸直,使头部、躯干部及脚后跟成一条直线。将量床足板向患儿足底移动,使其紧靠足底,记录头板与足板之间的距离即患儿身长。以厘米计算,读至小数点后一位。
10
3.坐高:选用量床,提起患儿小腿使膝关节屈曲,大腿与底板垂直,骶骨紧贴底板。滑动足板紧压臀部,记录头板与足板之间的距离即为坐高。以厘米计算,读至小数点后一位。
10
4.头围:患儿取坐位或仰卧位,测量者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右侧眉弓上缘,软尺从头部右侧经过枕骨粗隆最高处而回至零点,测量时软尺紧贴皮肤,松弛适中,左右对称。以厘米计算,读至小数点后一位。
10
9.小儿哭闹,操作者善于沟通,注重人文关怀
10
结果
各测量指标结果每超2mm扣2分。
总分
100
100
10
5.胸围:患儿取卧位。小儿处于平静呼吸状态,两手自然平放或下垂,两眼平视。测量者左手拇指将软尺固定于乳头下缘,右手拉软尺使其绕经后背以两肩胛骨下角为准,经左侧回至零点,取平静呼吸时的读数或者呼、吸气时的平均数。软尺左右对称,轻轻接触皮肤,但不束缚呼吸。以厘米计算,读至小数点后一位。

3-6岁幼儿身高体重评分表以及各类单项指标评分表(可编辑)

3-6岁幼儿身高体重评分表以及各类单项指标评分表(可编辑)
13. 6-14. 6
>14.6
86.0-86.9
<10. 7
10. 7-11.0
11. 1-13. 7
13. 8-14. 8
>14.8
87. 0-87. 9
<10.9
10. 9-11.2
11.3-14.0
14. 1-15. 1
>16. 1
88. 0-88. 9
<11. 1
11. 1-11.4
11.5-14.2
17. 4-18. 0
>18.0
102. 0-102. 9
<13. 7
13. 7-14.6
14. 7-17. 6
17. 7-18. 3
>18.3
103. 0-103. 9
<13.9
13.9-14.9
15. 0-17. 9
0-18. 6
>18.6
104.0-104.9
<14. 1
14. 1-15. 2
86. 0-86. 9
<10. 3
10. 3-10. 9
11. 0-13. 6
13. 7-1
87. 0-87. 9
<10.5
10. 5-11. 1
11. 2-13. 8
13. 9-1
88. 0-88. 9
<10. 7
10. 7-11. 3
11.4-14.0
14. IT
89. 0-89. 9
<10.9
四级(不合格)
<20分
3-
身高段(厘米)
体重(千克)
1分
3分
5分
3分

婴儿体格检查评分标准

婴儿体格检查评分标准

婴儿体格检查评分标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对婴儿的健康和成长越来越重视。

婴儿体格检查是在婴儿出生后进行的一系列检查,以评估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和体格健康状况。

本文将介绍婴儿体格检查的评分标准,以帮助家长和医生更好地了解婴儿的健康状况。

首先,婴儿体格检查的评分标准基本上是由医学专家根据大量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制定的,这些标准包括婴儿的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指标。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婴儿,评分标准可能有所不同。

下面将分别介绍0-1岁和1-2岁两个年龄段的评分标准。

0-1岁的婴儿体格检查评分标准:1. 身高:正常范围为45-75厘米。

2. 体重:正常范围为2.5-9千克。

出生一个月后,每月体重应增加约500克。

3. 头围:正常范围为33-38厘米。

4. 胸围:正常范围为30-42厘米。

5. 眼睛和耳朵:应无明显畸形。

6. 嘴巴和牙齿:嘴巴无异常开口,牙齿无明显问题。

7. 颈部:颈部无异常弯曲或僵硬。

8. 臀部和腿部:无臀部和腿部肌肉萎缩或异常畸形。

9. 肺部听诊:应无明显异常音。

1-2岁的婴儿体格检查评分标准:1. 身高:正常范围为70-90厘米。

2. 体重:正常范围为9-14千克。

每年约增加3-4千克。

3. 头围:正常范围为43-48厘米。

4. 胸围:正常范围为42-50厘米。

5. 眼睛和耳朵:应无明显畸形。

6. 嘴巴和牙齿:牙齿应有6颗或以上,无龋齿或牙龈异常。

7. 颈部:颈部无异常弯曲或僵硬。

8. 臀部和腿部:无臀部和腿部肌肉萎缩或异常畸形。

9. 肺部听诊:应无明显异常音。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婴儿体格检查评分标准,具体的评分标准还需根据医生的判断和其他相关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此外,每个婴儿的生长发育和身体状况都有所不同,因此,评分标准仅供参考,不能代替医生的诊断。

总结起来,婴儿体格检查评分标准是帮助家长和医生评估婴儿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

通过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并参考评分标准,可以及时了解婴儿的正常生长发育情况,发现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

3-6岁幼儿身高体重评分表以及各类单项指标评分表(可编辑)

3-6岁幼儿身高体重评分表以及各类单项指标评分表(可编辑)
9.8-11.9
12.0-12.6
>12.6
79.0-79.9
<9.1
9.1-9.8
9.9-12.1
12.2-12.8
>12.8
80.0-80.9
<9.2
9.2-10.0
10.1-12.3
12.4-12.9
>12..9
81.0-81.9
<9.4
9.4-10.1
10.2-12.5
12.6-13.1
>13.1
>21.4
112.0-112.9
<16.2
16.2-17.4
17.5-20.9
21.0-21.9
>21.9
113.0-113.9
<16.5
16.5-17.7
17.8-21.3
21.4-22.2
>22.2
114.0-114.9
<16.8
16.8-17.9
18.0-21.8
21.9-22.6
>22.6
115.0-115.9
>17.2
99.0-99.9
<13.0
13.0-13.7
13.8-16.8
16.9-17.5
>17.5
100.0-100.9
<13.3
13.3-14.0
14.1-17.0
17.1-17.7
>17.7
101.0-101.9
<13.5
13.5-14.3
14.4-17.3
17.4-18.0
>18.0
102.0-102.9
<17.1

小儿体格测量-评分表

小儿体格测量-评分表
10
7.上臂围:患儿取立位、坐位或仰卧位,两手平放或下垂。一般测量左上臂,将软尺零点固定于上臂外侧尖峰至鹰嘴连线中点,沿该点水平绕上臂一周。以厘米计算,读至小数点后一位。
10
8.皮下脂肪:取卧位或立位,测量者用左手拇指与食指,取患儿锁骨中线上平脐处的腹壁,皮折方向与躯干长轴平行,捏起皮肤及皮下脂肪,捏时两指间的距离为3厘米,右手持量具进行测量。以厘米计算,读至小数点后一位。
10
5.胸围:患儿取卧位。小儿处于平静呼吸状态,两手自然平放或下垂,两眼平视。测量者左手拇指将软尺固定于乳头下缘,右手拉软尺使其绕经后背以两肩胛骨下角为准,经左侧回至零点,取平静呼吸时的读数或者呼、吸气时的平均数。软尺左右对称,轻轻接触皮肤,但不束缚呼吸。以厘米计算,读至小数点后一位。
10
6.腹围:患儿取卧位,空腹时测量。软尺在平脐位置绕腹一周。左右对称,松紧合适。以厘米计算,读至小数点后一位。
10
9.小儿哭闹,操作者善于沟通,注重人文关怀
10
结果
各测量指标结果每超2mm扣2分。
总分
100
100
结果每偏差0.2kg,扣2分。
10
2.身长:选用量床,检查量床有无破损,刻度是否清晰。患儿脱去鞋帽,仰卧于量床正中,头顶接触到头板,应使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最低点连线垂直于底板,两腿伸直,使头部、躯干部及脚后跟成一条直线。将量床足板向患儿足底移动,使其紧靠足底,记录头板与足板之间的距离即患儿身长。以厘米计算,读至小数点后一位。
小儿体格测量评分标准
项目
项目分
内容及评分标准
(口述已完成)。
2.5
2.物品准备:儿童体重秤、量床、皮尺、量具。
2.5
3.核对患儿信息,详细询问患儿个人史、既往史、家族史、传染病史。

最详细的小儿全身体格检查考核评分标准

最详细的小儿全身体格检查考核评分标准

“小儿全身体格检查”考核评分标准
1
左界:2岁时叩诊从第4肋间心尖搏动外2cm开始,由外向内叩诊;3岁以上叩诊从第5肋间心尖搏动外2cm 开始,由外向内叩诊。

右界:从肝浊音界上一肋间开始,由外向内叩诊。

叩诊小儿时动作应较成人轻,否则心脏叩诊相对浊音界会较心脏实际大小为小。

叩诊婴儿以直接叩诊较为准确。

测量左界时以左乳腺为标志,量出心左界距该线的内部或外距离,测量右界时以右胸骨旁线为标志,量出右界距该线的距离。

不同年龄的小儿正常心界见表1。

50.心脏听诊(7分)
先将听诊器体件置心尖搏动最强的部位。

听诊心率(1分钟)、心律、心音(强度改变、心音分裂、额外心音)、杂
2
3。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技术规范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技术规范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技术规范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一、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1、身长(length) 身长为头部、脊柱与下肢骨骼长度的总和。

新生儿出生时仅50厘米。

0~6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2.5厘米,7~12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1.5厘米,生后第2年身长共增长10厘米左右,以后儿童身高(height)每年增长值波动在5~7.5厘米左右。

接近青春期儿童身高每年增长达8厘米左右,女童较男童略早开始2年。

身高估算公式:2~10岁儿童身高(厘米)= 年龄 X 7 + 702、体重(weight) 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3公斤, 6个月内婴儿体重每月平均增长600克~700克,6~12个月体重每月平均增长250克~300克,之后儿童体重每年增长约2公斤。

接近青春期儿童体重每年增长可达6公斤左右。

体重估算公式:小于6月婴儿体重 = 出生体重(公斤) + 月龄 x 0.77~12月婴儿体重 = 6(公斤) + 月龄 x 0.251~10岁儿童体重(公斤)= 年龄 X 2 + 7(或8)3、头围(head circumference) 新生儿出生时头围34厘米,1岁内增长迅速,上半年8厘米,下半年4厘米,1岁时达46厘米。

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2岁时48厘米。

若有头小畸形,提示脑发育不良;若头围过大,则要怀疑脑积水。

4、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 胸廓与肺的发育可以用胸围测量。

胸围在第一年发育最快,1~1岁半超过头围,第二年增长速度明显减慢,平均增长3厘米,以后每年平均增加约1厘米。

5、上臂围(arm circumference) 测量上臂围可以筛选营养不良儿童。

1~5岁儿童上臂围多在12.5~13.5厘米间,>13.5厘米示营养良好,<12.5厘米为营养不良。

6、坐高(sitting height) 坐高指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坐高可显示躯干的生长。

儿童1岁后身高增加主要是下肢增长,坐高占身高的比例随年龄而降低。

儿童体重身长身高检查评分标准

儿童体重身长身高检查评分标准
4.读数精确至0.01g 。(5分)
5.正确评价患儿体重是否在该年龄段的正常范围。(5分)
30
1.测量时机不符合要求不合适
2.未调零
3.未放置中央、患儿接触其他物体、摇动、未注意保护
4.读数不准确
5.未能正确评价
各-2
-5
-5-5
-5
身长
/
身高
30
测身长:
1.取平卧位,脱去鞋帽和袜子;(2分)
2.助手(或指导家长)帮忙固定头部使其头顶紧密接触顶板,面部朝向正上方,双臂自然放置于身体两侧;(5分)
3.测量者站立于小儿右侧,左手置于双膝盖,使其双腿并拢并以适当力量下压,使膝部及足跟尽量贴于量床底板,枕、背、臀、足跟在一条直线上;(10分)
4.右手滑动量床的滑测板(足板),使其紧密接触小儿足底,脚尖朝向正上方,与底板垂直,量床两侧读数一致;(5分)
5.精确读数至0.1cm;(3分)
6.正确评价患儿身长是否在该年龄段的正常范围。(5分)
3.测量前后,衣物整理妥当,尿不湿放入污物桶内;(4分)
4.每步测量有记录。(6分)
20
1.操作不熟练、无调理性
2.操作中未爱护尊重患儿
3.操作后用物未分类处理
4.未记录或记录错误
各-3各-2
各-2各-3
100
小儿体重、身长/身高测量评分表Βιβλιοθήκη 项目分值内容及评分标准
满分
扣分细则
扣分
得分
操作前准备
20
1.操作者:仪容仪表符合要求、站患儿右侧。(2分)
2.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年龄(月龄)及平时喂养情况,做好解释工作(4分)
3.六步法洗手(4分)
4.检查物品:体重计、量床,笔,白纸,直角尺,体格发育评价表、毛巾(10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体格生长指标测量评分标准
量床两侧读数一致,误差不超过0.1cm。

2 测量者眼睛与滑动板在一个水平面上。

1 准确读数至0.1cm。

1
胸围婴儿卧位,双手自然平放,处于安静状态,测量者位于婴儿右侧。

1 左手拇指固定软尺零点于右侧乳头下缘,右手将软尺紧贴胸部,绕
经背部右侧,沿两肩胛骨下角,经左侧回至零点。

2 软尺轻贴皮肤,不能过紧过松或打折。

1 取平静呼吸时中间读数。

1 准确读数至0.1cm。

1
上臂围已脱去左侧衣袖。

1 由助手扶至坐位,两手自然平放或下垂,测量者换位于婴儿左侧。

1 测左上臂肩峰至鹰嘴连线的中点。

1 将软尺零点固定于此中点,绕上臂水平一周,周径与肱骨成直角。

2 软尺轻贴皮肤,不能过紧过松或打折。

1 读数精确到0.1cm。

1
皮下脂肪已脱去左侧衣袖。

1 用皮褶卡测量,测量前校正刻度为零。

1 由助手扶至坐位,两手自然平放或下垂,测量者位于婴儿左侧。

1 左手拇、食指间距3cm,捏起平脐处锁骨中线部位的腹壁皮肤与皮
下脂肪,使之与肌肉分离,测量时皮褶方向与躯干长轴平行。

2
右手用皮褶卡将钳板插入捏起的皮褶两边至底部钳住,使上下刻度
线对齐。

1 读数精确到0.5mm。

1
头围已脱去帽子及解开发辫。

1 由助手协助抱至坐位,测量者位于小儿右侧。

1 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右侧眉弓上缘,左手中、食指固定软尺
于枕骨粗隆,手掌稳定头部,右手将软尺紧贴头皮(避开发辫,分
开头发)经左侧眉弓上缘回至零点处。

2
软尺左右对称,不能打折。

1 读数精确到0.1cm。

1
前囟由助手协助抱至坐位,测量者位于小儿右侧。

1 将两手拇指置于前额部,手掌放于颞部,用中指及食指检查。

1 软尺测量两个对边中点连线的长短,测得结果用厘米×厘米表示。

2 读数精确到0.1cm。

1
测量后询问婴儿何时能抬头、会笑、独坐、站立、走路、有意识的叫爸妈
等重要标志性发育指标。

1 测量完毕将婴儿交回家属并感谢配合。

1 用发育量表评价小儿各项指标发育水平。

1
综合评价操作熟练。

1 手法轻柔,爱护婴儿。

2 随时注意给婴儿保暖。

1 用柔和语言安抚婴儿。

1 测量数字记录及时准确。

2 操作前后衣物整理妥当。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