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前后副车架及底盘车架设计开发项目合同技术协议知识交流
电动汽车研发合同模板

电动汽车研发合同模板双方同意通过合作进行电动汽车的研发和合作,达成如下合作协议:一、合作内容:1.1 合作双方将共同承担电动汽车研发的相关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电池技术研究、电机研发、车身结构设计等方面。
1.2 双方将共同协商确定研发进度和目标,确保项目按时、高质量完成,并达到预期效果。
二、责任分工:2.1 合作方A负责提供电动汽车研发所需的相关技术、资料、场地等基础设施,并协助合作方B进行研发工作。
2.2 合作方B负责组织具备相应技术水平的专业人员进行研发工作,并及时向合作方A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三、知识产权:3.1 合作双方一致同意,研发过程中产生的技术成果及相关知识产权归双方共同所有。
3.2 合作双方在项目结束后协商确定知识产权的具体分配方式,并签署相关协议。
四、保密条款:4.1 合作双方承诺在合作期间和合作结束后,对彼此了解到的商业机密和技术细节进行保密,不得泄露给第三方。
4.2 除非经另一方书面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将涉及到合作项目的商业机密或技术细节用于其他目的。
五、费用与支付:5.1 本合作项目涉及的费用由合作双方按照约定比例承担。
5.2 费用支付方式、时间、比例等具体细则由双方共同商定,并明确记录在双方签署的相关协议中。
六、合作期限:6.1 本合作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并持续有效期为两年。
6.2 双方合作期满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协商续签或终止合作。
七、违约责任:7.1 如果一方违反合作协议的任何规定,给另一方造成经济损失或信誉损害的,应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相应损失。
八、争议解决:8.1 双方发生争议时,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若无法协商解决,则提交至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裁决。
九、其他条款:9.1 本合作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9.2 本合作协议的有效解释以及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决定,并签署补充协议。
本合作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底盘开发合作协议书范文

底盘开发合作协议书范文甲方(委托方):_________乙方(承接方):_________鉴于甲方需要进行底盘开发工作,乙方具有相关的技术能力及资源,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经过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合作协议:一、合作目的本协议旨在明确甲乙双方在底盘开发项目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按时完成。
二、合作范围甲方委托乙方进行底盘的设计、分析、测试和优化等开发工作,包括但不限于:1. 底盘结构设计与分析;2. 悬挂系统的开发与调试;3. 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的集成;4. 耐久性测试与性能评估。
三、合作期限本合作项目自协议签订之日起生效,至底盘开发工作全部完成并经甲方验收合格为止。
四、责任与义务1. 甲方责任:- 提供详细的底盘开发需求和技术规格;- 按合同约定支付相应的开发费用;- 协助乙方解决开发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2. 乙方责任:- 按照甲方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底盘开发任务;- 定期向甲方报告项目进展情况;- 保证开发成果的保密性,不得泄露给第三方。
五、经济条款1. 开发费用总额为________元,由甲方支付给乙方;2. 付款方式:________。
六、保密条款双方应对合作过程中获取的商业秘密和技术信息予以保密,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不得向第三方透露。
七、违约责任如一方违反本协议的任何条款,应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一切损失。
八、争议解决因本协议引起的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任何争议,双方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提交至甲方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九、其他事宜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另行协商解决。
十、协议生效本协议自双方授权代表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代表(签字):_________ 日期:____年__月__日乙方代表(签字):_________ 日期:____年__月__日(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条款应根据实际合作情况和法律规定进行调整。
)。
汽车技术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汽车技术合作协议合同范本甲方: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鉴于甲方为汽车技术研发企业,拥有先进的汽车技术及专业知识,乙方为汽车生产企业,具备汽车生产条件和经验,双方经过充分协商,决定就汽车技术合作事项签订本协议,共同遵照履行。
一、合作内容1.1 甲方同意向乙方提供最新的汽车技术,包括设计、研发、试验、改进等方面。
1.2 乙方同意根据甲方提供的技术,进行汽车产品的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
二、技术支持和培训2.1 甲方应向乙方提供完整的技术资料、图纸、工艺文件等,以便乙方进行汽车产品的生产。
2.2 甲方应派遣技术专家到乙方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确保乙方能够掌握和运用甲方提供的技术。
2.3 甲方应协助乙方解决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三、技术保密和知识产权3.1 双方对在合作过程中获得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予以保密,未经对方同意,不得向第三方泄露。
3.2 双方共同拥有的技术成果,按照约定分享知识产权。
四、合作期限和终止4.1 本协议合作期限为____年,自双方签订之日起计算。
4.2 双方同意在合作期限届满前六个月,协商是否续签合作协议。
4.3 任何一方提前终止本协议,应提前三个月通知对方,并承担因此给对方造成的损失。
五、技术使用费和支付方式5.1 乙方应按照约定的比例向甲方支付技术使用费,具体比例由双方另行商定。
5.2 技术使用费的支付方式为每季度支付一次,每次支付金额为双方约定的金额。
六、合作成果的分享和分配6.1 双方共同研发的汽车技术成果,按照约定的比例分享。
6.2 双方同意在合作期间,按照约定的比例分配因应用甲方技术所产生的利润。
七、违约责任7.1 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的约定,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向对方支付违约金,并赔偿因此给对方造成的损失。
八、争议解决8.1 双方在履行本协议过程中发生的争议,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向合同签订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最新汽车底盘委托开发协议书范文

最新汽车底盘委托开发协议书范文甲方(委托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职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受托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职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方为汽车制造企业,需要开发新型汽车底盘以满足市场需求;乙方为专业的汽车底盘设计和开发公司,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技术能力。
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经过友好协商,就甲方委托乙方开发新型汽车底盘项目达成如下协议:第一条项目概述1.1 项目名称:新型汽车底盘开发项目。
1.2 项目目标:开发符合甲方要求的新型汽车底盘,包括但不限于设计、测试、优化等。
1.3 项目期限:自本协议生效之日起至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止。
第二条委托内容2.1 乙方应根据甲方提供的技术要求和市场定位,进行新型汽车底盘的设计和开发。
2.2 乙方应保证所开发汽车底盘的性能、安全、环保等方面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甲方的特定要求。
2.3 乙方应按照甲方的进度要求,分阶段向甲方提交设计文档、测试报告等相关资料。
第三条权利与义务3.1 甲方的权利与义务:3.1.1 甲方有权对乙方的开发进度和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
2024年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协议

2024年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协议合同编号:__________甲方(以下简称“甲方”):公司名称: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乙方(以下简称“乙方”):公司名称: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第一章定义与术语1.1 “本协议”指本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协议。
1.2 “产品”指根据本协议开发的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及产品。
1.3 “技术资料”指与产品开发相关的技术文件、图纸、数据、计算机软件等。
1.4 “研发费用”指乙方为完成产品开发所发生的直接费用。
第二章项目目标与范围2.1 甲方委托乙方进行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工作,具体研发项目详见附件。
2.2 乙方应按照甲方的要求,进行产品的研发工作,并达到本协议约定的技术指标。
2.3 乙方在研发过程中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证产品的安全、环保等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第三章权利与义务3.1 甲方权利与义务3.1.1 甲方有权对乙方的研发进度进行监督和检查。
3.1.2 甲方应及时支付乙方研发费用。
3.1.3 甲方应提供必要的协助,包括但不限于提供技术资料、协助乙方进行试验等。
3.2 乙方权利与义务3.2.1 乙方应按照甲方的要求进行研发工作,并保证产品达到技术指标。
3.2.2 乙方应保守甲方提供的商业秘密,未经甲方同意不得向第三方披露。
3.2.3 乙方应按照约定的时间节点完成研发工作,并交付相关技术资料。
第四章费用与支付4.1 甲方应在协议签订后日内支付乙方研发费用总额的%作为预付款。
4.2 乙方完成研发工作并交付相关技术资料后,甲方应在验收合格后日内支付剩余的研发费用。
4.3 乙方开具正规发票,甲方按照约定方式支付研发费用。
第五章知识产权与保密5.1 乙方在研发过程中产生的知识产权归乙方所有,但甲方有权免费使用。
5.2 乙方应保守甲方提供的商业秘密,未经甲方同意不得向第三方披露。
电动汽车电池箱及支架轻量化设计技术开发合同(专业版)6篇

电动汽车电池箱及支架轻量化设计技术开发合同(专业版)6篇篇1合同编号:XXXX甲方(委托方):XXXX,以下简称甲方乙方(受托方):XXXX,以下简称乙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基础上,就甲方委托乙方进行电动汽车电池箱及支架轻量化设计技术开发事宜,达成如下协议:一、合同标的本合同的目标是开发电动汽车电池箱及支架的轻量化设计技术,以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和降低车辆重量,从而实现节能减排和环保的目标。
二、技术内容1. 电动汽车电池箱轻量化设计:通过优化电池箱的结构和材料,降低电池箱的重量,并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
2. 电动汽车支架轻量化设计:通过优化支架的结构和材料,降低支架的重量,并提高支架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 轻量化材料的选择与应用:研究并选用适合电动汽车电池箱和支架的轻量化材料,如铝合金、钛合金等。
4. 轻量化设计技术的集成与优化:将轻量化设计技术集成到电动汽车的整体设计中,并进行优化以提高车辆的各项性能。
三、工作进度1. 初步调研与规划(合同签订后1个月内完成):对电动汽车电池箱及支架的现有设计进行调研,并规划轻量化设计的总体方案。
2. 轻量化设计研究与试验(合同签订后2-3个月内完成):进行轻量化设计的研究和试验,包括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等。
3. 轻量化设计优化与集成(合同签订后4-5个月内完成):对轻量化设计进行优化,并集成到电动汽车的整体设计中。
4. 验证与测试(合同签订后6个月内完成):对轻量化设计进行验证和测试,确保设计满足各项性能要求。
5. 总结与报告(合同签订后7个月内完成):总结轻量化设计的成果,并编写技术报告。
四、经费与支付1. 甲方应向乙方支付的技术开发经费总额为人民币XX万元。
2. 经费支付方式为:合同签订后XX个月内支付XX万元,XX个月内支付XX万元,XX个月内支付XX万元,XX个月内支付XX万元,XX个月内支付XX万元。
商用车底盘技术协议书模板

商用车底盘技术协议书模板甲方(技术提供方):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技术接受方):_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方拥有商用车底盘技术,乙方有意向使用甲方的技术,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经过友好协商,就商用车底盘技术的使用达成如下协议:第一条定义1.1 “商用车底盘技术”指甲方拥有的商用车底盘相关的技术资料、技术方案、技术参数、技术图纸、技术文档等。
1.2 “技术使用费”指乙方为使用甲方商用车底盘技术而支付给甲方的费用。
第二条技术内容2.1 甲方同意将其拥有的商用车底盘技术提供给乙方使用。
2.2 乙方同意按照本协议约定的方式和条件使用甲方提供的商用车底盘技术。
第三条技术使用范围3.1 乙方仅可在_______(地区/国家)范围内使用甲方提供的商用车底盘技术。
3.2 乙方不得将甲方提供的商用车底盘技术用于任何非法用途。
第四条技术使用费及支付方式4.1 乙方应向甲方支付技术使用费人民币_______元整。
4.2 技术使用费的支付方式为:_______(一次性支付/分期支付)。
4.3 乙方应于本协议签订之日起_______日内支付首期技术使用费,金额为人民币_______元整。
第五条技术资料的交付5.1 甲方应在收到乙方首期技术使用费后_______日内,向乙方交付商用车底盘技术资料。
5.2 技术资料的交付方式为:_______(电子版/纸质版)。
第六条技术支持与服务6.1 甲方应为乙方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6.2 技术支持和服务的具体内容、方式和时间由双方另行协商确定。
第七条保密条款7.1 双方应对本协议内容及甲方提供的商用车底盘技术资料保密。
7.2 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乙方不得向第三方泄露、转让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甲方提供的商用车底盘技术。
第八条违约责任8.1 如一方违反本协议约定,应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损失。
8.2 乙方逾期支付技术使用费的,应按逾期金额的_______%向甲方支付违约金。
2024年新能源汽车研发合作框架协议

2024年新能源汽车研发合作框架协议合同编号:__________甲方(以下简称“甲方”):乙方(以下简称“乙方”):第一条合作背景1.1 甲方为一家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研发的企业,具备强大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市场经验。
1.2 乙方为一家具备新能源汽车研发能力的企业,拥有先进的研发技术和人才资源。
1.3 双方基于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经友好协商,决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新能源汽车研发项目。
第二条合作原则2.1 甲方与乙方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共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遵循市场规律,实现合作共赢。
2.2 双方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严格履行本协议约定的义务,共同维护合作秩序。
第三条合作内容3.1 甲方负责提供新能源汽车研发项目所需的资金、设备、场地、技术支持等资源。
3.2 乙方负责提供新能源汽车研发相关的技术、人才、管理经验等资源,并开展研发工作。
3.3 双方共同参与新能源汽车研发项目的规划、设计、实施、运营管理,共享研发成果。
第四条合作方式4.1 甲方和乙方根据各自优势,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合作:4.2 甲方提供新能源汽车研发所需资金、设备、场地等资源,乙方进行研发活动,并享有研发成果的权益。
4.3 乙方提供新能源汽车研发相关的技术、人才、管理经验等资源,参与研发项目的实施,共享研发成果的权益。
第五条合作期限5.1 本合作协议的有效期限为____年,自双方签署之日起算。
5.2 合作期限内,如双方同意续约,应书面签署续约协议。
5.3 合作期限内,任何一方未经另一方书面同意,不得擅自变更、解除或终止本协议。
第六条合作管理6.1 双方应共同成立项目管理工作组,负责协调、监督和推进合作项目的实施。
6.2 项目管理工作组由甲方和乙方各派出____名代表组成,双方代表共同担任工作组组长。
6.3 项目管理工作组应定期召开会议,就项目进展、问题解决、合作调整等事项进行协商。
6.4 双方应按照项目进度和要求,及时提供相关资料和信息,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技术开发协议
项目名称:电动汽车前后副车架及整体底盘设计开发委托人:_
研究开发人:_
签订地点:北京
签订日期:2016-3-11 ________
目录
一、产品定义 (1)
二、产品开发的要求 (1)
1. 产品的基本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产品性能目标及主要参数 (1)
3. ............................................................................................................................................... 产品
的配置要求 (2)
4. 产品开发原则及标准要求 (3)
5. 产品开发周期及节点 (3)
6. 生产技术支持要求 (4)
三、产品开发内容描述及分工 (4)
四、产品开发成果及验收方式 (5)
五、项目组织及相关事宜 (6)
六、其他 (6)
附件2、《电动汽车前后副车架及底盘车架设计开发项目计划进度表》
附件3、《电动汽车前后副车架及盘设车架计开发项目- 商业秘密保密协
议》
产品定义
1. 目标定义本项目以某商务车副车架为研究对象,借助先进的CAE 方法,建立汽车前、后悬架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和动力总成仿真模型。
同时应用有限元方法,研究副车架的静、动态特性。
同时对副车架进行疲劳寿命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优化分析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为副车架结构的进一步设计和分析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并为企业后续的产品研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同时完成对底盘车架的优化设计,各项参数需满足设计任务书的要求。
二、产品开发的要求
1、前后副车架应达到的指标
1.1 优化后的副车架应有足够的强度。
确保副车架在各种工况下有足够的强度,在复杂受力情况下不易产生破坏,特别是严重的疲劳损伤,影响正常的使用寿命;
1.2 优化后的副车架应有足够的弯曲刚度。
确保该型车在复杂受力的条件下,连接在其上的各总成,像转向机总成、下摆臂等因在特殊工况受力变形而丧失正常的工作能力,影响整车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1.3 优化后的副车架应较原结构减轻30%以上重量。
副车架作为一个重要的二级减振和隔
振部件,在保证各种性能的前提下,尽量减轻重量,降低成本,提高动力性和巡航里程。
1.4 副车架总成中有害物质应符合2000/53/EC 和2010/115/EU 的要求;
1.5 按甲方规定进行耐久性行驶试验后,副车架不允许出现断裂、严重锈蚀、弯曲或扭曲变形超限;
1.6 十万公里各种典型路面的试车后,副车架样件硬点和硬点坐标不允许有不合理变形和破坏;副车架进行6X105 次疲劳试验后,金属件无开裂、塑性变形等失效,橡胶件无功能性失效;
2、底盘车架应达到的技术指标
2.1 整体车架(底盘)轻量化设计方案的一阶弯曲不低于35Hz 和一阶扭转频率不低于36Hz;
2.2 整体车架(底盘)轻量化设计方案弯曲刚度不低于2900N/mm 和扭转刚度不低于3300N/mm;
2.3整体车架(底盘)轻量化设计方案的前后悬架在车架上的安装点(共计12 个点)刚度:
X、Y > 8000N/mm, Z > 10000N/mm;
2.4 整体车架(底盘)轻量化设计方案刚度和强度性能不低于甲方现有同款车架在静态工况(垂直冲击、转弯、倒车制动、最大制动、最大加速、侧向冲击、
前进拉手刹、倒车拉手刹、路缘冲击)作用下的刚度和强度性能指标;
2.5 采用高强度铸铝合金,在刚度和强度性能不降低的条件下,要求比甲方现有的同款钢制整体车架(底盘)至少减重35%以上。
2. 产品需满足的性能目标及法规要求产品的性能目标及主要参数在产品开发的概念设计阶段由乙方负责规划,双方共同确认。
双方共同确认的性能目标及主要参数作为指导乙方具体车型开发的依据。
主要满足的技术标准如下:
2.1 甲方提供的《摆臂副车架疲劳试验方法》;
2.2 甲方提供的《副车架刚度试验方法》;
2.3 《GB/T 12678 汽车可靠性行驶试验方法》;
2.4 《GB/T 12679 汽车耐久性行驶试验方法》;
2.5 甲方提供的《汽车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3.主要技术路线及技术要求
3.1 概念设计阶段
3.1.1 确定悬架摆臂、发动机悬置、转向器、稳定杆等安装硬点要求;
3.1.2 确定强度要求:受力情况与趋势均与标杆车相符,强度降低时,降低值小于10%;
3.1.3 确定刚度及模态要求与标杆车进行对比:
3.1.3.1 经过200HZ 范围内自由模态分析,不能出现与相连零件的共振。
3.1.3.2 经过单侧,扭转,侧向,制动受力进行动刚度分析,不得出现比标杆车刚度降低较大的情况(10%以内),在刚度降低的情况下,在该工况该位置载荷下的位移也不应过大;
(1mm内)
3.1.3.3 经过200HZ 范围内,各安装点的动刚度分析,不得出现比标杆车动刚度降低较大的情况(10%以内)。
3.1.4 确定总成尺寸要求前、后副车架总成及底盘车架总成左右安装点的位置度
公差应控制在 1.5mm 范围之
内,左右对称度控制在 1.0mm 之内,以保证整车四轮定位参数及车身装配要求。
3.1.5 标杆车对比分析
3.1.6 前后副车架及底盘车架总体方案设计
3.2 工程设计阶段
3.2.1 结构设计阶段
3.2.1.1 产品应结构可靠,主体断面或结构可参考标杆车;
3.2.1.2 焊接工艺应简单快捷,焊接定位能保证总成尺寸;
3.2.1.3 数模焊接和调整部位应预留焊接调整间隙;
3.2.1.4 副车架与周边件的运动包络无干涉;
3.2.2 CAE 优化阶段
以轻量化为目标,以刚度、强度性能不低于现有设计为条件,对高级商务汽车前副车架及整体车架(底盘)进行轻量化设计,寻找材料的最佳分布位置,确定最优的结构断面和加强筋位置,获取最终优化设计方案,完成高级商务汽车前副车架及整体车架(底盘)的仿真优化分析报告。
3.3 工艺设计阶段
3.3.1铸造流程图设
3.3.2焊接流程图设计
3.3.3
焊接RPS设计
3.3.4
夹检具设计
3.3.5技术文件编制
4. 产品开发原则及标准要求
4.1 开发原则:尽量考虑零部件通用化设计,严格执行满足设计目标要求制定的开发计划。
4.2 标准要求:
除 2 徐满足的相关标准外,产品还能满足如下标准:
4.2.1 GB/T 10125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
4.2.2 QC/T 484 《汽车油漆涂层》;
4.2.3 GB/T 13493 《汽车用底漆》;
4.2.4 GB/T 13914 《冲压件尺寸公差》;
4.2.5 GB/T 13915 《冲压件角度公差》;
4.2.6 QC/T 268 《汽车冷冲压加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4.2.7 GB/T 13916 《冲压件形状和位置未注公差》;
4.2.8 GB/T 5185 《焊接及相关工艺方法代号》;
4.2.9 QC/T 29087 《汽车焊接加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4.2.10 GB/T 324 《焊缝符号表示法》;
4.2.11 GB/T 98
5.1 《气焊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高能束焊的推荐坡
口》;
4.2.12 GB/T 12770 《机械结构用不锈钢焊接钢管》;
5. 产品开发周期及节点
2016年3月初完成合同生效工作;2016年12月底之前完成总体方案评审;
在总节点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允许中间节点的前后适当调整(需双方确认),如因甲方原因,如重大方案调整或付款、提供零件资料等原因拖延时间,总节点等效顺延,如果需要顺延双方以会议纪要的形式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