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宾机器人设计文献综述

1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工成本越来越高,一些简单繁琐的工作,比如迎宾这个工作,越来越多的人们不愿意花费时间去做。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采用迎宾机器人去完成这些简单繁琐无味的工作。但是,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起步的比较晚,一些迎宾机器人的价钱昂贵,维修费用高,而且维修过程繁琐,所以,我国的迎宾机器人的使用率不高。

为了更好的服务广大群众,更加高效完成工作,迎宾机器人要普遍投入使用,更要完善的是迎宾机器人的经济成本和功能设定。争取让机器人进入我们的生活。

2国内外研究现状

机器人自40多年前诞生以来,主要在生产制造领域发展比较迅速。而对迎宾服务型机器人产品,由于技术含量尤其是智能方面要求较高,国内外一直处于研发状态,只是在二十世纪末才有公司正式推出限量产品。

本田公司于1996年在全球率先发布了第一个双足步行式机器人原型“P2”, 1996年发布的P2是世界首个类人智能双足步行机器人,而且,由于把主机、控制马达、电池、无线通讯等必要的机器全部藏起来,不仅实现了无线遥控,还使他在外观上比较“光鲜”。1997年完成的P3比他的“兄弟”P1和P2乖巧玲珑得多,身高只有1.6米,体重仅为130千克,这要得益于零配件材料的改良,而且在电脑实现分散型的控制之后,机器人满足了小型化和轻量化的要求,更利于融入人类的生活。2000年推出新一代“P3”改进后的更加小型、轻量化的两脚站立行走类型的机器人“Asimo”。

iRobot机器人吸尘器英文名称为“Roomba”,中文为“伦巴”,是由美国iRobot公司生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 罗德尼·布鲁克斯教授(Rondy Brooks),主持世界最大的大学实验室——电脑科学暨人工智能实验室(Computer Scienc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oratory, 简称CSAIL),于1990年带着得意门生-科林·安格尔(Colin Angle)和海伦·格雷纳(Helen Greiner),以CSAIL所提供的创业基金为基础,创办了iRobot 公司。iRobot最初专注于军用机器人的研究,创造了PackBot等机器人,公司于2002年开始涉足家用机器人市场,并在2002年推出了具有历史历史意义的机器人吸尘器Roomba。

我国机器人研究和应用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受当时经济体制等因素的制约,发展比较缓慢,研究和应用水平比较低。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迎宾机器人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才达到一定水平,迎宾机器人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已经历三个时代,我国的机器人基本能适应各种行业的需求,迎宾机器人的发展有人有了质飞跃。目前国内服务机器人仍处于研发阶段虽然我国的机器人事业起步较晚,但是国家相关部门对机器人事业的发展始终抱着极大的热情和大力的支持,在我国机器人的技术起步是比较晚的,但技术的发展是迅速的。

我国的迎宾机器人技术也是取得成果的。比如哈工大的智能导游服务机器人。

3 迎宾机器人的分类

服务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主要指那此在能够代替人们完成一定工作,或提供社会及家庭服务的机器人。目前,对于非制造领域的服务机器人的研究己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各类服务型机器人己经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外,代替人们完成工作,服务机器人也己经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并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当中。

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于飞工业生产当中,是现阶段应用最为广泛,技术最为成熟的一类机器人,据不完全统计,世界范围内装备生产的工业机器人己经超过了120万台。其中,日本和美国是工业机器人的生产和应用大国,尽管日本曾因上世纪的金融危机一度丧失了机器人霸主地位,但随着近年来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新安装的机器人台数方面,日本己经超过了美国。中国由于飞各种原因的影响,对于工业机器人的研究起步较晚,虽然己经研制出一系列的工业机器人样机,但只获得了小规模的生产和应用,尖端领域的机器人仍以进口为主。

4 迎宾机器人的发展趋势

我国发展机器人技术的主要战略目标是根据我国对先进制造业及自动化技术的需求,看准国际机器人前沿技术的发展方向来进行创新性的研究,并开发占主导作用的工业机器人的基础技术、产品技术以及相关系统技术。所以,迎宾机器人技术主要发展方向是智能化、低成本、集成化和高可靠性、产业、智能、商品化的快速发展阶段。

机器人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已经发展成了一种标准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各国行业将对机器人的需求会随着机器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

而增加,日常生活领域有广泛和重要的运用。因此,迎宾机器人技术必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和重点领域。

5 迎宾机器人设计原理

迎宾机器人由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在实际应用中,迎宾机器人根据不同环境可能放置在各种不同的位置,因采用了单片机软硬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机器人即可适应不同的环境,使用方便。还有,当迎宾机器人更换放置地方后,需要通过简单调节热释电红外探测电路的灵敏度电位器来确定人来的方向。经过检验,设计的迎宾机器人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稳定性比较好,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和作用。

一个智能机器人应该具备三大要素:感知、决策、行动。决策要求机器人具有能够依据某种条件限制自主目标,规划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案、步骤的能力。行动需要机器人具备完成一些基本工作、基本动作的能力。感知就是机器人具有能够感觉内部、外部的状态和变化,理解这些变化的某种内在含义的能力。

6 总结部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迎宾向着集成工艺和多变量复合的方向发展。各种不同类型的迎宾机器人将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方便。虽然我国的机器人市场不大,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科研人员的努力研究,机器人的时代已经开始来临,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机器人产业也将逐步进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工业机器人将继续占据机器人的主要市场。特殊机器人越来越收到重视, 市场份额将逐步增长。可以说,我们已经跨入了机器人时代。机器人产业在未来将是一个热门产业。

参考文献

[1] 刘源.多自由度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D] . 赣州:江西理工大学,2012.

[2] 林德杰.过程控制仪表及控制系统[M]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 朱万辉.七自由度焊接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D] . 马鞍山:安徽工业大学,2012.

[4] 徐国华,谭民.移动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1

[5] 毕胜.国内外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J] . 机械工程师,2008

[6] 杜利超,钱桦,肖爱平.大棚喷雾作业机器人底盘的设计与研究[ J ] .广东农业科

学,2010( 5)196

[7] 谭民,王硕.机器人技术研究进展[J] . 自动化学报,2013,39(7):963-972.

[8] 李宇剑,巢明.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现状与发展战略探讨[J]. 制造业自动化,2010,33(12).

[9] 吴薇.某射击机器人实验平台硬件控制方案设计[J]. 传感器世界,2013,19(6).

[10] 神原伸介,张炜.日本工业机器人最新发展动向[J].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8,.

[11] 张红霞.国内外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J]. 电子世界,2013,(12).

[12] 蔡林林.家用机器人手臂及其运动学研究[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9

[13] 朱冬梅,胥北澜.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4] 周开勤.机械零件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5] Corradini M L, Leo T, Orlando G. Robust of a mobile robot violating the nonhohmomic stabilization constraint via quasi-sliding mode[C]. 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Control Conferenee, 1999: 3935-3939.

迎宾机器人介绍

迎宾机器人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追求物资享受的同时,再在追求精神生活的提高。科技馆不光但负责人们了解当今科技前沿,还是培养学生们学习科学技术的摇篮! 由北京智能佳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迎宾机器人,不仅可以完成迎宾接待的任务,还是一个优秀的科技馆场馆解说员,企业形象的宣传大使,还是一个很好的科学研究移动平台。 迎宾机器人 北京智能佳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迎宾机器人拥有超酷的外形,它具备人机交互功能,开放式语言模式,它能进行动作表演,可以完成摇头、做欢迎、拥抱、握手、再见等动作。不仅如此,它还具有渊博的知识,可以与人进行语音聊天、问答、学习等互动活动,还可以唱歌、背诗、跳舞等功能。并且还可以遥控类人双足机器人各种动作。 迎宾机器人功能 1.行走:3组双排全向轮自由行走,启动时有3秒钟加速过程,运动速度: 0.5m/s-1.0m/s,转弯半径:0cm;最大爬坡角度:30度。 2.定位与导航:实现基于Monte Carlo算法的机器人自主定位,并结合视觉信 息和其他传感器信息对定位结果进行校正,实现定位精度在20cm以内; 利用激光、声纳等多种传感器信息融合,实现对周围环境的地图构建。

机器人可以根据地图信息,在指定起点和终点的轨迹上自主导航,到达 各教室完成解说。机器人行走过程中实现自主避障,躲避行人、固定物 体等障碍物,避障半径达到2m。机器人融合多种传感器信息,认知外界 环境,并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决定机器人的迎宾动作。 3.语音交流:可进行非特定人群的自然语言交互(中文或英文),将记录声音 并转化为数字信号,操纵机器人各种运动,利用强大的计算机处理功能 和先进的语音识别技术,可与机器人交流“奥运知识”、“航天知识”等 科技问答题,机器人可以语音介绍工作环境内的的基本情况并播放相应 的视频或图片,并可以自主的介绍各个工作场景内容。 4.人体感应技术:机器人自动检测到游客的到来,主动迎接参观的观众并问好。 当游客在机器人面前停留数秒后,机器人会主动热情地伸出手与游客握 手,同时会说:“亲爱的朋友,见到您真高兴!请问您有什么需要我帮忙 的?”同时系统自动进入语音识别状态。 5.人脸识别:自动存储人脸信息,实现对有效范围内的人脸识别,判断人的身 份信息,可识别100人以上,识别准确率大于50%。 6.手臂功能:每个手臂具有5个自由度。具有3个手指,可以抓取轻小的物体。 7.表演:机器人不仅可以唱歌、舞蹈、背诵诗词歌赋等,也可以作为指挥家, 控制微型类人机器人跳各种舞蹈。 8.照相功能。迎宾机器人可以用数码相机为游客照相,合成为机器人与人的合 影后后打印出来,游客能够立刻取到相片。 9.当游客离开1.5米的视线时,迎宾机器人会举手然后摆手说:“欢迎下次再 来! 10.控制系统硬件参数:主控器采用嵌入式PC,主频在1.5G以上。1G内存,32G 硬盘;从控制器不限数量和种类,以分布式多任务结构为原则。外部接 口:2个USB2.0接口、2个COM232接口、1个RJ45以太网接口等。 11.传感器:配有12个超声波测距传感器、5个红外传感器、1个激光传感器、 1个电子罗盘、1个摄像头。通信方式支持wifi(IEEE802.11g)无线通 信局域网、Ethernet以太网、Zigbee无线遥控。头部面板配有LED阵列,内置双音箱(可合声)、降噪麦克风。

(完整版)工业机器人文献综述

工业机器人文献综述 生产力在不断进步,推动养科技的进步与革新,以建立更加合理 的生产关系。自工业革命以来,人力劳动己经逐渐被机械所取代,而这种变革为人类社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时至今天,机电一体化,机械智能化等技术应运而生并己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1.工业机器人的发展: 1.1 机器人概念的诞生 机器人技术一词虽然出现的较晚,但这一概念在人类的想象中却早已出现。自古以来,有不少科学家和杰出工匠都曾制造出具有人类特点或具有动物特征的机器人雏形。我国西周时期的能工巧匠就研制出了能歌善舞的伶人,这是我国最早的涉及机器人概念的文章记录,此外春秋后期鲁班制造过一只木鸟,能在空中飞行,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机器人一词由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他的讽刺剧《罗莎姆的万能机器人》中首次提出,剧中描述了一机器奴仆Robot。此次Robot被沿用下来,中文译成机器人。1942年美国科幻作家埃萨克.阿西莫夫在他的科幻小说《我.机器人》中提出了“机器人三大定律”,这三大定律后来成为学术界默认的研发原则。现代机器人出现于20世纪中期,当计算机技术出现,电子技术的进步,数控机床的出现及与机器人相关的控制技术和零件加工技术的成熟,为现代机器人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2 国内机器人的发展史 在我国目前采用工业机器人的行业主要有汽车行业、摩托车、电 器、工程机械、石油化工等行业。我国作为亚洲第三大的工业机器人需求国,对于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加,从而吸引了大批工业机器人的制造商,加快了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为t跟踪国际机器人技术的道路,当时以原机械工业部为主,航天工业部等部门联合组织国内的相关研究单位开展了工业机器人的研究,先后推出了弧焊、点焊、喷漆等多种工业机器人。直到90年代,通过国家863计划等的K77,我国具备t独!)设计不}}生产工业机器人的能力,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生产队伍进入21世纪,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发展进入t一个崭新的阶段,其中最大的特点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赢利为目标的机器人产业开发群体止在形成。尽管国外大的工业机器人公司为了占领中国不断扩大的市场,加大了其在中国的经销力度,但是中国的机器人企业以自己独有的市场信息优势、售前售后的服}}c势、针对中国企业的工艺特点的专门化设计优势努力争取自己的市场地位随养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世界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的趋势,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产业会快速的发展起来,特别重要的是研制单位必须和需求紧密结合,让机器人走进工厂,实现真止的产业化。 经过20多年的探索,我国的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技术取得t长足的发展,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机器人应用工程起步也较晚,应用领域窄,生产线系统技术落后随养我国制造业-尤其是汽车行业的发展,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日益增长,工业机器人的拥有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量。尤其是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生产和制造、机器人可靠性以及成木等问题,都存在很多问题。尤其在大负载工业机器人方而,不仅产品长期大量依靠从国外引进,在维护、更新改造方而对国外的依赖也相当严重。 1.3国内外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方向

机器人技术报告

《机器人技术》课程项目智能涂胶避障装配多功能机器人 姓名:尤振民、李明 胡强强、布贺宁 指导教师:姚建涛、李艳文、刘宝华 2014年10月

智能涂胶避障装配多功能机器人 摘要 机器人技术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轨迹规划、机械手应用等功能于一体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它是集中了计算机、机构学、传感技术、电子技术、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多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本次课程设计的装配机器人智能小车就是这种高新技术综合体的一种尝试。装配机器人智能小车主要由机械系统,环境识别系统,运动控制系统及机械臂控制系统组成。小车以单片机为核心,附以外围电路,采用光电检测器进行检测故障和循迹,并用软件控制小车及机械臂的运动,从而实现小车的自动行驶、转弯、寻迹检测、避障、停止及装配等功能的智能控制系统。 机器人技术基础系统地介绍了机器人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主要内容包括:机器人的机构、位姿描述和齐次变换、操作臂运动学、操作臂的雅可比、操作臂动力学、轨迹规划、操作臂的控制、机器人语言和离线编程等。本书反映了机器人在规划、控制和编程方面近期所取得的成果。此外,书中还附有习题和编程练习。 主要的项目分工情况如下:尤振民:机械手三维图形的制作及动画仿真 李明:资料收集,机械手臂编程及调试 胡强强:机械手臂的尺寸设计,轨迹规划 布贺宁:机械手臂方案论证,项目报告,PPT a)比赛场地

目录 1前言 ....................................... 2设计方案的确定.............................. 3参数确定 ................................... 3.1机械手臂的设计...................................................... 3.2 位移分析................................. 3.3 机械手爪设计......................................................... 4工作空间分析................................ 4.1 运动学正解............................................................. 4.2 运动学反解............................................................. 5速度分析 ................................... 6轨迹规划 ................................... 7项目总结 ................................... 8心得体会 ................................... 9参考文献 ...................................

机器人餐厅创业策划报告

重庆交通大学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 《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期末考核评阅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 得分 创业计划书 项目 机器人餐厅 名称 所在 年级专业 学院 序号姓名学号分工及撰写章节本人签名1 2 3 4 5 6 7 8 9

一、项目摘要(10分)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渐失,人工成本明显增高,餐饮企业面临着高成本经营风险。智能互联网时代,餐饮行业要如何改变、创新、颠覆?随着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浪潮的到来,机器人和餐厅的有机结合将为餐饮行业另辟蹊径。 当前,整个餐饮行业已经从1.0时代的吃饱、2.0时代的吃好、3.0时代的好看好吃好玩等基本诉求,转向4.0时代的场景化体验需求。为应对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众多餐饮企业开始迈出升级改造的步伐,借助互联网手段的创新应用,力求把智能创新升级的核心融入到品牌的血液中,以博取在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1.1 产品与服务 机器人餐厅,是以机器人为主题,餐厅为核心的一种经营模式,由机器人来提供完成点餐,上菜,结账,清洁的特色服务。 1.2 管理团队 本项目团队设定一名主要负责人,带领创业团队走向战略性创新与服务,结合财务,营销,机器人技术部,人力及后勤生产五个部门,以负责人占大头股份的股份制,多劳多得制管理和激励创业人员共同努力。 1.3 行业及市场 2015年,中国餐饮业的整体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两万亿元大关。但是,随着我国劳动力价格的上升,餐饮业的利润下降。越来越多的餐厅不再考虑如何大肆扩张,而是努力控制成本,提高效率,使利润回升。在我国劳动力成本逐渐增长,劳动力出现结构性短缺的当下,机器人代替人工从做“人做不到的事情”到做“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1.4 营销策略 餐饮部在盈利的前提下,处理好美食的高品位和低价位的问题。 1.5 财务计划及分析 由于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三年免税,故税收成本不计算在内。 主要成本为:房屋租金,装修费用,员工工资,机器人租用费用,用具费用,宣传费用,水电费,原材料费等。主要收入:顾客消费。 1.6 风险因素 包括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团队管理风险,财务风险,现金流风险等。

足球机器人设计【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足球机器人设计 一、前言 足球运动是大家都非常喜爱的运动。让机器人来踢足球呢?听起来是天方夜谭,可是他确实存在,足球机器人诞生于20世纪末,是高科技与体育运动结合的产物,其目标是到2050年前后,在“可比”的条件下,一支智能足球机器人比赛队伍要能战胜当时的人类世界足球冠军队。这是从事智能足球机器人事业的科技工作者所面临的十分艰巨的挑战。智能足球机器人涉及计算机、自动控制、传感与感知融合、无线通讯、精密机械和仿生材料等众多学科的前沿研究与技术融合,包括动态不确定环境中的多主体合作、实时推理~规划~决策、机器人学习和策略获取等当前人工智能的热点问题。智能足球机器人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是培养信息自动化科技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展现高科技发展的生动窗口和促进科技成果实用化的一个途径。]1[ 二、国内外足球机器人发展的现状 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历史上,1997年将作为一个转折点被记住。在1997年5月,IBM 的“深蓝”击败了人类国际象棋世界冠军,人工智能界40年的挑战终于取得了成功。在1997年7月4日,NASA的“探路者”在火星成功登陆,第一个自治机器人系统Sojourner释放在火星的表面上。与此同时,RoboCup也朝着开发能够战胜人类世界杯冠军队的智能足球机器人队走出了第一步。 足球机器人的最初想法是由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艾伦·马克沃斯(Alan Mackworth)教授于1992年提出的。日本学者迅速对这一想法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和可行性分析。1993年6月,包括浅田埝( Minoru Asada)、Yasuo Kuniyoshi和北野宏明(Hiroaki Kitano)在内的一些研究工作者决定创办一项机器人比赛,暂时命名为RoboCup J联赛。然而在一个月之内,他们就接到绝大部分是日本以外的研究工作者的反应,要求将比赛扩展成一个国际性的联合项目。由此他们就将这个项目改名为机器人世界杯赛(Robot World Cup Soccer Games,简称RoboCup)。 与此同时,一些研究人员开始将机器人足球作为研究课题。隶属于日本政府的电子技术

毕业设计(论文)机器人行走机构 文献综述

重庆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 二级学院重庆汽车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系主任 时间

评阅老师签字:

机器人行走机构 吴俊 摘要:行走机器人是机器人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行走机构可以是轮式的、履带式的 和腿式的等,能适应地上、地下、水中、空中、宇宙等作业环境的各种移动机构。本 文从国内外的研究状况着手,介绍了行走机器人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还介绍了国内最新的研究成果。 关键字:机器人行走机构发展现状应用 Keyword:robot travelling mechanism developing current situation application 一,前言 行走机器人是机器人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关于行走机器人的研究涉及许多方面,首先,要考虑移动方式,可以是轮式的、履带式的和腿式的等;其次,必须考虑 驱动器的控制,以使机器人达到期望的行为;第三,必须考虑导航或路径规划。因此,行走机器人是一个集环境感知、动态决策与规划、行为控制与执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的综合系统。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形式的选型和设计,应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在机器 人机构方面,应当结合机器人在各个领域及各种场合的应用,开展丰富而富有创造性 的工作。对于行走机器人,研究能适应地上、地下、水中、空中、宇宙等作业环境的 各种移动机构。当前,对足式步行机器人、履带式和特种机器人研究较多,但大多数 仍处于实验阶段,而轮式移动机器人由于其控制简单,运动稳定和能源利用率高等特点,正在向实用化迅速发展,从阿波罗登月计划中的月球车到美国最近推出的NASA 行星漫游计划中的六轮采样车,从西方各国正在加紧研制的战场巡逻机器人、侦察车 到新近研制的管道清洗检测机器人,都有力地显示出行走机器人正在以其使用价值和 广阔的应用前景而成为智能机器人发展的方向之一。 二、课题国内外现状 多足步行机器人是一种具有冗余驱动、多支链、时变拓扑运动机构, 是模仿多足 动物运动形式的特种机器人, 是一种足式移动机构。所谓多足一般指四足及四足其以上, 常见的多足步行机器人包括四足步行机器人、六足步行机器人、八足步行机器人等。 步行机器人历经百年的发展,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归纳起来主要经历以下几个 阶段: 第一阶段, 以机械和液压控制实现运动的机器人。 第二阶段, 以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的机器人。 第三阶段, 多功能性和自主性的要求使得机器人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三、研究主要成果 国内多足步行机器人的研究成果[1]: 1991年,上海交通大学马培荪等研制出JTUWM[1]系列四足步行机器人。JTUWM-III是模仿马等四足哺乳动物的腿外形制成,每条腿有3个自由度,由直流伺服

机器人设计论文

绿化植树机器人设计 摘要: 这个机器人是针对大量绿色植树而设计的,利用机械四足作为其活动方式,机器人通过视频识别系统在有限范围内对地形与植被作出判断,然后通过自动行走系统移动到目标地点前面,再通过机械手取出携带的植物幼苗,通过这个可以360度旋转的机械臂进行种植工作,机械臂可以进行种植、培土、等工作。种植完成后还将用一层可分解的塑料薄膜覆盖植物幼苗,保证其在能够自行成长前的安全。 关键词: 绿化植树、四足行走、山坡作业、视频识别、机械臂操作 设计背景: 地球现在正面临着绿色植被在不断减少的危机,而人类也因为这样要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大量植树还原绿色植被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手段来解决这个难题,但是依靠人力去做的话,效率始终不够高。所以在这里我想设计一个专门用于大作业量的绿化植树机器人。 设计思路: 这个机器人,是需要面对山坡这样的陡峭地形的,由于特殊的使用环境,机器人的活动方式要求能够灵活的应对颠簸不平的土地,机械四足需要能够根据不同的地势调整四足的高度,确保平稳的行走,这种活动方式才能使机器人轻松到达山崖大部分位置。移动起来必须十分的轻巧,以避免对其他植物的伤害。由于这个机器人对视频识别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必须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同时当发现有杂草或者有害植物的时候,还可以通过高温蒸汽将其杀死,来保证种植的植物幼苗的生长。360度旋转的机械臂可以保证种植过程的顺利进行。 详细具体设计方案: 一.整体结构: 1.整个机器人分成上下两大部分,上部分是机械手臂,主要实现机器人的整个种植 操作,下部是机器人的机身和四足,包括:植物幼苗存放仓、红外线距离测量 仪、摄像头、电脑处理系统。 2.机器人是通过电力驱动的,所以必须携带储电池,也是安装在机身。 二.中央处理系统: 机器人的机身将安装一个中央处理系统,作为机器人的大脑,它主要调节机器人三 大系统:机械四足行走系统、机器人视觉系统、机械臂控制系统。中央处理系统要 接收和分析红外线距离测量仪、摄像头、机械臂传感器等反馈信息,以及控制四足 的行进系统、机械臂操作等。 三.机械四足行走系统: 1.机械四足的形状: 一开始的时候,我曾经很困惑于如何把握行走稳定与行走速度之间的平衡,后来设 想出仿人类四肢的关节加上圆形的脚盘这个方案,总体感觉可以满足行走的需要。 2.如何实现行进: 参考了机械小狗的设计,将机械四足连接在机器人的中央处理系统而成为一个整 体,接受中央处理系统的控制。每次改变一个机械足的位置,实现整个机器人的行

迎宾机器人成稿版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课题:商店迎宾机器人电路 班级电气11xx班学号xxxxxx 学生姓名xxx 专业电气信息类 系别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小组 淮阴工学院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4年5月

一.设计目的: a)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b)学习较复杂的电子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了解和掌握模拟、数字电路等知识解决电子信息方面常见实际问题的能力,由学生自行设计、自行制作和自行调试。 c)进行基本技术技能训练,如基本仪器仪表的使用,常用元器件的识别、测量、熟练运用的能力,掌握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和规范以及使用仿真软件、实验设备进行调试和数据处理等。 d)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设计要求: 1. 能判断顾客进门与出门,在有顾客进门时“欢迎光临”,出门时“谢谢光临”。 2. 能实时统计来访人数及当前店内人数,并用数码管显示出来。 3. 电路设计要求有抗干扰的措施。 4. 统计误差不超过一人。 5. 电路设计不能使用MCU,只能应用普通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芯片。成本控制在20元内。

. 图1 原理框图

图2机器人光电数字显示电路 原理: (1)光电输人电路 该电路由红外发射管和光电三极管组成。在该电路中,红外发射管VD 1 是由 9V直流电源通过R 1的限流直接驱动的,这是因为在该电路中,发射管与接收管

固定安置且距离较近。因此红外发射管既不需要通过脉冲驱动来提高发射功率和增大发射距离,又不需要通过改变频率来区分控制频道。这种电路结构既满足了电路工作的需要,又使电路结构变得简单。 (2)光电三极管接收电路 光电三极管3DU12将发射管发送来的红外光接收后转化为信号电压,并进行一级放大后输出。由光电三极管的特性可知,当它受光照射时,集电极输出为低电平;当光被阻挡时,集电极输出立即变为高电平,阻挡物过后输出又变为低电平。这就是说,当一个物体从光电三极管与红外发光管之间通过时,光电三极管的输出端会输出一个正向的脉冲电压,该脉冲的宽度与物体通过的速度有关。 (3)脉冲形成电路 该电路由两级电压比较器、光耦合器和晶体管开关电路等组成。电压比较器 IC 1A 、IC 1B 由四电压比较器(LM339)组成,它的两个同相端作为比较基准端,并且 被R 3、R 4 分压后偏置于V DD /2,即4.5V,作为比较器的参考电压。 电压比较器在电路结构上相当于一个增益不可调的运算放大器,它有一个同 相输人端(+)、一个反相输入端(一)和一个输出端。如果以同相输入端作为比较基准端,则当反相输人端的电压小于基准端的参考电压时输出端为高电平,当反相输入端的电压大于参考电压时输出端为低电平。 在该电路中,光电三极管的输出端与第一电压比较器IC 1A 的反相输入端(一)相连,第一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与第二电压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一)相连。平时,光电三极管受光的照射,输出端为低电平,这一低电平远小于参考电压 (4.5V),所以IC 1A 输出高电平。这一高电平加至IC 1B 的反相端并且高于参考电 压,使IC 1B 输出低电平。IC 1B 的输出端接光耦合器发光管的负极,使发光管发光, 光耦合器4N35中的光电三极管导通,流过光电三极管的电流在R 9 上形成较高的 电压降。这一电压经R 9与R 10 分压后加至VT 2 的基极,使VT 2 导通,其集电极输出 低电平。当接收光电管被物体遮挡后,它的输出端变为高电平,通过两级电压比 较器及光耦合器的变换使VT 2 截止,它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阻挡物移走过后, VT 2 又导通,其集电极又变为低电平。这样,每当光电三极管被物体阻挡一次, VT 2 的输出端就会形成一个由低变高、再由高变低的过程。当这个(由高变低的)过程发生后,开关管VTZ的集电极就会输出一个脉冲电压,这个脉冲的下降沿就

智能机器人设计报告

智能机器人设计报告 参赛者:庆东肖荣于腾飞 班级:级应用电子技术 指导老师:远明 日期:年月日 一、元器件清单: ,,,,,,,蜂鸣器,光敏电阻,光敏三极管,电阻、电容若干,超亮及普通发光管。二、主要功能: 本设计按要求制作了一个简易智能电动车,它能实现的功能是:从起跑线出发,沿引导线到达点。在此期间检测到铺设在白纸下的薄铁片,并实时存储、显示在“直道区”检测到的薄铁片数目。电动车到达点以后进入“弯道区”,沿圆弧引导线到达点继续行驶,在光源的引导下,利用轻触开关传来的电信号通过障碍区进入停车区并到达车库,完成上述任务后能够立即停车,全程行驶时间越少越好。 本寻迹小车是以有机玻璃为车架,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加以减速电机、光电传感器、光敏三极管、轻触开关和电源电路以及其他电路构成。系统由通过口控制小车的前进后退以及转向。寻迹由超亮发光二极管及光敏电阻完成,避障由轻触开关完成,寻光由光敏三极管完成。 并附加其他功能: .声控启动 .数码显示 .声光报警 三、主体设计 车体设计 左右两轮分别驱动,后万向轮转向的方案。为了防止小车重心的偏移,后万向轮起支撑作用。对于车架材料的选择,我们经过比较选择了有机玻璃。用有机玻璃做的车架比塑料车架更加牢固,比铁制小车更轻便,美观。而且裁减比较方便! 电机的固定采用的是铝薄片加螺丝固定,非常牢固,且比较美观。 轮子方案 在选定电机后,我们做了一个万向轮,万向轮的高度减去电机的半径就是驱动轮的半径。轮子用有机玻璃裁出来打磨光华的,上面在套上自行车里胎,以防止打滑。 万向轮 当小车前进时,左右两驱动轮与后万向轮形成了三点结构,这种结构使得小车在前进时比较平稳。

迎宾机器人

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2010级电子技术综合实验报告 迎宾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杨晶菁 实验时间2012.06.15

一实验任务 1 设计一个迎宾电路,能识别进出,并用指示灯表示 2 能统计“进店人数”和“店内人数”并用数码管显示 3 统计范围在0~99人 4 要有复位键 二实验目的 1 掌握电路板焊接技术 2 学习调试系统电路,提高实验技能 3 熟悉几种常用集成数字芯片,并掌握其工作原理 4 了解迎宾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结构 三器件清单 元件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定时发生器NE555 \ 2 反相器74LS00 \ 1 计数器(加) 74LS161 \ 2 计数器(加减)74LS192 \ 2 电阻\ 500K/200 2/1 电容\ 3.3uF 2 焊板\ 9X15 1 导线若干

四管脚图 74LS192引脚图管脚及功能表 74LS192是同步十进制可逆计数器,它具有双时钟输入,并具有清除和置数等功能,其引脚排列及逻辑符号如下所示: (a)引脚排列 (b) 逻辑符号 图中:为置数端,为加计数端,为减计数端,为非同步进位输出 端, 为非同步借位输出端,P0、P1、P2、P3为计数器输入端,为 清除端,Q0、Q1、Q2、Q3为数据输出端。 其功能表如下: 输入输出 MR P 3P 2 P 1 P Q 3 Q 2 Q 1 Q 1×××××××0000 00××d c b a d c b a 011××××加计数011××××减计数 表5-2 74LS192的功能表

74ls161引脚图与管脚功能表资料 74LS161是常用的四位二进制可预置的同步加法计数器,他可以灵活的运用在各种数字电路,以及单片机系统种实现分频器等很多重要的功能,: <74ls161引脚图> 管脚图介绍: 时钟CP和四个数据输入端P0~P3 清零/MR 使能CEP,CET 置数PE 数据输出端Q0~Q3 以及进位输出TC. (TC=Q0·Q1·Q2·Q3·CET) 输入输出 C R CP L D EP ET D3D2D1D0Q3 Q2Q1Q0 0 Ф Ф Ф Ф Ф Ф Ф Ф 0 0 0 0 1 ↑ 0 Ф Ф d c b a d c b a 1 ↑ 1 0 Ф Ф Ф Ф Ф Q3 Q2Q1Q0 1 ↑ 1 Ф 0 Ф Ф Ф Ф Q3 Q2Q1Q0 1 ↑ 1 1 1 Ф Ф Ф Ф 状态码加1

攀爬机器人文献综述

攀爬机器人文献综述 攀爬机器人文献综述 对攀登机器人结构点性能计算和实验的研究 摘要 本文介绍了并联攀爬机器人性能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从而避免结构框架上的节点。为了避免结构节点,攀爬并联机器人可以取得某种确定的动作。一系列的动作组合起来,可以方便沿着结构节点的攀登运动。必须对并联攀爬机器人的姿态予以研究,因为在其独特的配置下,姿势能够驱动机器人。此外,需要对执行机构为了避免机构节点而产生的力进行评估。因此本文的目的要表明,Stewart–Gough 并行平台能够作为攀爬机器人,与其他机器人相反,并行攀爬机器人能后轻易而优雅地避免结构节点。为了支持第一部分中描述的模拟结果,实验测试平台已经发展到围绕结构节点对并联攀爬机器人地动力性能进行研究。获得的结果非常有趣,显示了潜在的在工业中使用平行S-G机器人作为攀岩机器人的存在。 关键词:爬壁机器人、动力学、并联机器人、奇点

一简介 当需要在一些危险或者难以到达的地方执行任务时,具有在不同结构上攀爬和滑行能力的机器人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检查和维修金属桥梁、通信天线以及深入核工业结构内部过程中使用的机器人。通常,这些类型的金属结构是由聚合在一起的杆构成,是一种联合机械,每一个都可以描述为棱柱元素变截面和尺寸的扩展。所有这些元素组合产生晶格不同的几何结构,其中结构性因素在不同点的结合称为结构节点。这类结构的尺寸和形状取决于它应用的设计。在这一类型设置中不同任务的机器人化已经被广泛地记载在文献中。在许多情况下,有人提出使用连接机构和多腿机器人来实现位移的随即移动。另外,许多这些机器人是被设计用来在墙壁或管道攀爬和工作。一些建议的解决方案在机械上是非常复杂的,需要在运动控制方面有高水平的发展和阐述。一种用来给双层底部板件焊接的机器人正在研制当中。该型机器人是由一种有选择顺应性装配机器手臂配置的四足机器组成。该机器人通过抓住加强筋移动,但由于其几何结构不能移动通过结构节点。Balaguer提出了一种能够在复杂的三维金属基结构的爬壁机器人。该机器人采用“毛毛虫“的概念来取代这些结构,并实时生成控制设计从而确保稳定的自我支持。Longo建议一个城市侦察双足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能够在表面上实现交替移动,并且小到足以穿越密闭空间。Minor and Rossman 提出了一种有腿的机器人,能够通过移动其身体从而产生推力。这些机器人的结构让它们沿着管道和梁结构,并通过内爬管道,但机器人不能够避免节点。在本篇论文中提出的机器人能够围绕结构节点移动。 对于位移和攀爬金属结构的最优解问题在理论上是基于一种原理,动力执行机构是机器人结构的一部分,直接连接到并联机器人地末端,并用一种几何技巧克服了用于微小运动时的障碍。此外,机器人要轻便,机械结构简单,具有大的载荷和高速运转能力。这些条件基本都是由并联机器人实现。基于这个原因,用一种改进的的并联机器人作为攀爬机器人完全是有可能的。 基本上,并联机器人用于攀登必须用适当的夹具系统改变两个环中的一个,并取代另一个环,并通过预先设定的位移方向实现几何构型的动作。对并联机器人而言,这个过程简单且自然。

机器人课程设计报告

机器人课程设计报 告

智能机器人课程设计 总结报告 姓名: 组员: 指导老师: 时间:

一、课程设计设计目的 了解机器人技术的基本知识以及有关电工电子学、单片机、机械设计、传感器等相关技术。初步掌握机器人的运动学原理、基于智能机器人的控制理论,并应用于实践。经过学习,具体掌握智能机器人的控制技术,并使机器人能独立执行一定的任务。 基本要求:要求设计一个能走迷宫(迷宫为立体迷宫)的机器人。要求设计机器人的行走机构,控制系统、传感器类型的选择及排列布局。要有走迷宫的策略(软件流程图)。对于走迷宫小车控制系统设计主要有几个方面:控制电路设计,传感器选择以及安放位置设计,程序设计 二、总体方案 2.1 机器人的寻路算法选择 将迷宫看成一个m*n的网络,机器人经过传感器反馈的信息感知迷宫的形状,并将各个节点的与周围节点的联通性信息存储于存储器中,再根据已经构建好的地图搜索离开迷宫的路径。这里可选择回溯算法。对每个网格从左到右,每个网格具有4个方向,分别定义。并规定机器人行进过程中不停探测前方是否有障碍物,同时探测时按左侧规则,进入新网格后优先探测当前方向的左侧方向。探测过程中记录每个网格的四个方向上的状态:通路、不通或未知,探测得到不同状态后记记录,同时记录当前网

格的四个方向是否已被探测过。若某网格四个方向全部探测过则利用标志位表示该网格已访问。为了寻找到从起点到终点的最佳路径,记录当前网格在四个方向上的邻接网格序号,由此最后可在机器人已探测过的网格中利用Dijkstra算法找到最佳路径。并为计算方便,记录网格所在迷宫中行号、列号。并机器人探索过程中设置一个回溯网格栈记录机器人经过的迷宫网格序号及方向,此方向是从一个迷宫网格到下一个迷宫网格经过的方向。设置一个方向队列记录机器人在某网格内探测方向的顺序。设置一个回溯路径数组记录需要回溯时从回溯起点到回溯终点的迷宫网格序号及方向。 考虑到迷宫比较简单,且主要为纵横方向的直线,可采用让小车在路口始终左转或者始终右转的方法走迷宫,也就是让小车沿迷宫的边沿走。这样最终也能走出迷宫。本次课程设计采用此方法。即控制策略为机器人左侧有缺口时,向左进入缺口,当机器人前方有障碍是,向右旋转180°,其余情况保持前进。 2.2 传感器的选择 由于需要检测机器人左侧和前方是否有通路,采用红外传感器对机器人行进方向和左侧进行感知。红外避障传感器是依据红外线的反射来工作的。当遇到障碍物时,发出的红外线被反射面反射回来,被传感器接收到,信号输出引脚就会给出低电平提示信号。本机器人系统的红外避障信号采用直接检测的方式进行,直接读取引脚电平。传感器感应障碍物的距离阈值能够经过调节

智能化机器人设计报告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组长:王文博 组员:严格,熊祚强 指导教师:周文 项目工期:2014年6月10日——2015年6月15日

摘要:本项目研发智能家庭监督机器人是基于智能手机平台之下所应用的, 在借助于ug三维建模设计,机械设计以传动设计,及嵌入式硬件的插入,成功地实现了人远距离分身控制并监督家庭情况,能够随时随地掌握家庭环境的变化,为家庭安全的保障提供了基础,并且解决了目前市场家政机器人价格昂贵的现象。 前言: 随着物联网,智能家居以及智能手机的兴起,针对国内的市场环境, 本项目研发出的一系列四款智能家庭服务机器人,本项目研发的机器人管家是一种远程交互型机器人家政机器人采用低功耗WIFI技术连接互联网及手机终端通过强大智能手机及网络云服务器的数据计算处理能力对机器人进行智能化控制,从而降低了机器人的所需硬件成本,使得家政机器人能被国内消费者所接受。此机器人装配了红外,433射频的家电控制系统,实现了远程家电控制功能,并解决了目前智能家居家电设备接口协议不统一,传统家电难以兼容的问题。此外,机器人本身留有各种传感器接口,通过采用本项目研发的红外热式,温湿度,甲醛以及PM2.5传感器机器人能够实现远程家庭环境监控,家居安防的功能。能够解决目前家庭服务类机器人依赖进口,售价高昂的市场现状。 正文:(建模方面)

如上图所示,主观三视图,以及大致轮廓视图,外观视图上采取了全新的外观设计,底部以正六棱柱作为底座,并且采用抽壳技术,扩大内部空间,方便内部嵌入传动系统,机械设计等等,并且为以后的硬件电子设施提供了空间基础,上部采用圆弧拉伸,同样扩大内部空间,便于齿轮,马达等传动设施插入,放手机的补位,采用加盖模式,内部设有弹簧等设施,加紧设备。具体如下: 一:底轮 底轮采用一般的轮胎设计,圆弧效果便于运动,轮胎表面加拉伸效果,增加抓地,增大摩擦,内部增加五角星设计,省材料, 增加美观 二:转向轮: 由于底面为正六棱柱,两个轮子不能稳定行走,并且转向不方便,故在底面加上两个可以自由旋转的转向轮,转向轮 采用平常滑板上的轮子,这样的轮,自由性比较大,可以随 意转向,而传统的车轮,自由性较低,两者互相结合,既可 以自由转向,又可以稳抓底面。建模设计上主要采用了草图 拉伸方式。 三:滚轴:

迎宾机器人设计

1引言 1.1设计目的 机器人可以干人不愿意干的事,把人从有毒的、有害的、高温的或危险的,这样的环境中解放出来,同时机器人可以干不好干的活,比方说在汽车生产线上我们看到工人天天拿着一百多公斤的焊钳,一天焊几千个点,就重复性的劳动,一方面他很累,但是产品的质量仍然很低;另一方面机器人干人干不了的活,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机器人发展的一个理由,比方说人们对太空的认识,人上不去的时候,叫机器人上天,上月球,以及到海洋,进入到人体的小机器人,以及在微观环境下,对原子分子进行搬迁的机器人,都是人们不可达的工作。 机器人是一个具有有类人的功能,比如说作业功能;感知功能;行走功能;还能完成各种动作,还有一个特点是根据人的编程能自动的工作,这里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可以编程,改变工作、动作、工作的对象和工作的一些要求。是人造的机器或机械电子装置,所以这种机器人仍然是个机器。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有关机器人定义,一般来说认为机器人是计算机控制的可以编程的目前能够完成某种工作或可以移动的自动化机械,这是美国工程师协会定的一个定义,但日本和其他国家也对机器人有不同的看法,从完整的更为深远的机器人定义来看,应该更强调机器人智能,所以又提出来机器人的定义是能够感知环境,能够有学习、情感和对外界一种逻辑判断思维的这种机器。那么这给机器人提出来更高层次的要求,所以要求设计出机器人。 1.2设计背景 首先我介绍一下机器人产生的背景,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它应该说是一个科学技术发展共同的一个综合性的结果,也同时,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一个重大影响的一门科学技术,它的发展归功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加强了经济的投入,就加强了本国的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它也是生产力发展的需求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那么人类的发展随着人们这种社会发展的情况,人们越来越不断探讨自然过程中,在改造自然过程中,认识自然过程中,实现人们对不可达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这也是人们在科技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客观需要。 “迎宾机器人”是一个机电结合的制作。在现实当中,当客人来到门口时,会向客人热情的说一句“欢迎光临”,同时记下进入人数,同样当有客人从门口离

机器人设计与制作报告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双足竞步机器人设计与制作技术报告 队名:班级: 成员: 题目:双足竞步机器人的设计与制作(交叉足) 任课教师: 2015 年1月

双足竞步机器人设计与制作任务书班级学号学生姓名任务下达日期:2014年11 月24 日 设计日期:2014年11月24日至2015年1 月8 日设计题目:双足竞步机器人设计与制作(交叉足) 设计主要内容和完成功能: 1、双足竞步机器人机械图设计; 2、双足竞步机器人结构件加工; 3、双足竞步机器人组装; 4、双足竞步机器人电气图设计; 5、双足竞步机器人控制板安装; 6、整机调试 7、完成6米的马拉松比赛。 教师签字:

摘要 文章介绍了一个六个自由度的小型双足机器人的设计加工、调试与最后实现。设计过程包括机械结构设计、电路设计与制作,机器人步态规划算法研究,利用Atmega8芯片实现了对六个舵机的分时控制,编写VC上位机软件,通过串口通信对双足竞步机器人进行调试,通过人体仿生学调试出机器人的步态规划。实现了双足竞步机器人稳定向前行走、立正、向前翻跟头、向后翻跟头。 关键词:机器人,串口通信,步态规划,舵机

目录 一、系统概述 (5) 1.1 机器人的简述 (5) 1.2 机器人的组成 (5) 1.2.1执行机构 (5) 1.2.2驱动装置 (5) 1.2.3检测装置 (5) 1.2.4控制系统 (5) 二、硬件设计 (6) 2.1硬件设计的整体分析 (6) 2.2舵机的介绍 (6) 三、软件设计 (7) 四、系统调试 (8) 4.1步态的规划 (8) 4.2软件调试 (8) 五、结束语 (8) 六、参考文献 (8) 七、附录 (9) 程序代码 (9)

迎宾机器人小常识m

迎宾机器人小常识m 卡特迎宾机器人是指能为某种产品做其相应详细清晰解说对话讲解接待的机器人,顾客可自主选择,机器人带有丰富的表情,时常灵活的动作这些都能提升顾客的兴趣从而达到一个更好的效果。讲解机器人可按设定的路线自主行走,并且能自主的躲避障碍物,遇到障碍物时,机器人能发出语音提醒,感应性强。可根据语音控制行走引导,导游接大堂经理功能兼备。kt02 迎宾机器人的配置: 定位方式:循磁 速度:0-1米/秒 定位精度:±10mm 自主壁障距离:200mm-3000mm可调 整体重量:70KG以内 设备材质:玻璃钢 迎宾机器人关键元器件配置 1、循磁技术,避免了光电技术存在的易受干扰,使用寿命短等问题,可以方便地识别多工位和路径分支、环境适应性更佳等诸多优点; 2、模块化组件,方便维护,维修简便(卡特迎宾机器人); 3、综合避障系统,点云式传感器布局,对障碍物进行远、中、近多次识别,并作出相应反应,超高安全系数避免设备在运行中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多路非接触式避障传感器的应用,确保机器人运行过程中的自身安全以及对周围环境和人员的安全(想联系手机前面是185中间是537后面为15607); 4、高防护等级,适应性强,不需要为机器人设定特定运行环境; 5、运行灵活:差速驱动方式使机器人转弯半径小,可以实现原地转向以及掉头; 6、PWM调速方式使车体可在0-3米/秒的范围内无极调速,并根据设定在不同的路段采用不同的速度行驶,兼顾了工作效率与安全性能; 7、续航时间长:大容量电池的配备使得机器人可以长时间工作; 8、机器人可以完全智能自主运行; 9、语音模块:可设置发出多条语音,根据文档播报语音。

文献综述

一.前言部分: 1.前言 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机械手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目前, 机械手不仅应 用于传统制造业如采矿,冶金,石油,化学,船舶等领域,同时也已开始扩大到核能,航空,航天,医药,生化等高科技领域以及家庭清洁,医疗康复等服务业领域中.如,水下机器人,抛光机器人,打毛刺机器人,擦玻璃机器人,高压线作业机器人,服装裁剪机器人,制衣机器人,管道机器人等特种机器人以及扫雷机器人,作战机器人,侦察机器人,哨兵机器人,排雷机器人,布雷机器人等军用机器人都是机械手应用的典型。机械手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而且,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多彩,未来各种专业服务机器人和家庭用消费机器人将不断贴近人类生活,其市场将繁荣兴旺。 2.相关概念 机械手是一种模拟人手操作的自动机械。它可按固定程序抓取、搬运物件或操持工具完成某些特定操作。应用机械手可以代替人从事单调、重复或繁重的体力劳动,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代替人在有害环境下的手工操作,改善劳动条件,保证人身安全,因而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冶金、电子、轻工和原子能等部门。 20世纪40年代后期,美国在原子能实验中,首先采用机械手搬运放射性材料,人在安全间操纵机械手进行各种操作和实验。50年代以后,机械手逐步推广到工业生产部门,用于在高温、污染严重的地方取放工件和装卸材料,也作为机床的辅助装置在自动机床、自动生产线和加工中心中应用,完成上下料或从刀库中取放刀具并按固定程序更换刀具等操作。 二.主题部分: 1.历史 它是在早期出现的古代机器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机械手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随着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特别是1946年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向高速度、大容量、低价格的方向发展。同时,大批量生产的迫切需求推动了自动化技术的进展,又为机器人的开发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核能技术的研究要求某些操作机械代替人处理放射性物质。在这一需求背景下,美国于1947年开发了遥控机械手,1948年又开发了机械式的主从机械手。 机械手首先是从美国开始研制的。1954年美国戴沃尔最早提出了工业机器人的概念,并申请了专利。该专利的要点是借助伺服技术控制机器人的关节,利用人手对机器人进行动作示教,机器人能实现动作的记录和再现。这就是所谓的示教再现机器人。现有的机器人差不多都采用这种控制方式。1958年美国联合控制公司研制出第一台机械手铆接机器人。作为机器人产品最早的实用机型(示教再现)是1962年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