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成语故事
历史上的经典成语故事

历史上的经典成语故事历史上的18则经典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
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赅。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历史上的18则经典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了解。
历史上的18则经典成语故事1、心无旁骛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
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
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
”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2、按图索骥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
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
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
”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
”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3、南柯一梦成语释疑: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成语出处: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成语故事:淳于棼是唐朝人。
有一次,因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树下休息起来,没想到他因此就睡着了。
在梦里,他看到槐安国的国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国去,随后把自己心爱的公主嫁给了他,并且派他担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这段时间里,淳于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国王也很欣赏他。
他五个儿子都有爵位,两个女儿也嫁给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国的地位非常高。
后来,檀萝国攻打南柯郡,淳于棼的军队输了,接着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
这一切的不幸,让淳于棼不想在南柯郡继续住下去,就回到京城。
中国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中国的成语故事有哪些中国的成语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瑰宝,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成语故事是成语的来源和背后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些中国的成语故事。
1. 鸡犬不宁。
相传,战国时期,楚国国君楚庄王有一只鸡和一只狗,它们都非常聪明,能听懂人的话,因此楚庄王非常喜欢它们。
有一天,楚庄王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他问大臣们,“鸡犬之声,可闻于楚庄乎?”大臣们纷纷表示不可能。
楚庄王说,“鸡犬之声,吾不能听也。
”于是他下令将鸡和狗分别送到五百里外去,以免打扰他的清净。
从此以后,人们用“鸡犬不宁”来形容吵闹不安宁的情况。
2. 杯弓蛇影。
相传,有一位名叫庞涓的人,他住在一座山洞里。
有一天,他在山洞里饮酒射箭,突然看到一个蛇的影子,于是他用弓箭射击蛇影。
后来他才发现,原来那只蛇早已离开,只留下了一个蛇形的影子。
从此以后,人们用“杯弓蛇影”来形容因过度恐惧而产生的错觉。
3. 草船借箭。
战国时期,孙膑和庞涓是齐国的两位军事谋士。
有一天,齐国要与楚国交战,但箭矢不够。
孙膑想出了一个计策,他让人打造了一些草船,然后派人携带这些草船去楚国,说是要借箭。
楚国人见到这种情况都觉得很好笑,于是就借给了齐国很多箭矢。
从此以后,人们用“草船借箭”来形容用巧妙的方法解决问题。
4. 杞人忧天。
相传,古代杞国有位杞人,他整天忧虑天会塌下来。
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担心,他说,“我怕天塌下来,压到我头上。
”别人告诉他,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他却仍然忧心忡忡。
从此以后,人们用“杞人忧天”来形容无端的忧虑和多虑。
5. 刻舟求剑。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有两个人乘船过河,其中一个人不小心将刀掉进了河里。
他们停船,其中一个人下水去捞刀,另一个人在船上刻下了他捞刀的地方。
当他们继续划船的时候,发现刻的地方已经不对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时势已过,就不要固守过去的观念,要随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动。
历史成语故事精选5篇

历史成语故事精选5篇成语故事可以提高语文学习的爱好、扩大视野、增长学问、丰富词汇。
成语故事能有效得进展思想教育,可以从民间成语故事中造就学生的缔造性。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开展,将来社会所须要的正是有缔造思维的人才,也就是说,只有缔造思维的人才能在将来社会里,挑起使祖国旺盛兴盛的重担,所以造就缔造性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关于历史成语故事,便利大家学习。
历史成语故事1韩信是汉朝闻名的开国大将,诞生于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
他年轻时生活困顿,人们都很轻视他。
秦末天下大乱,韩信投奔楚人项梁、项羽叔侄率领的军队。
但是在那里,韩信始终没有时机展露锋芒。
项梁战死后,韩信被项羽委任为侍卫官。
他设法为项羽出谋划策,却从未被采纳过。
后来,韩信坚决地离开了项羽,投奔了刘邦。
最初,刘邦并不看重韩信,只是让他做了一个小军官。
有一回韩信违反军法,险些被处死,虽然幸运被救下,也只是被派去掌管军粮,仍旧人微言轻,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时机。
后来,韩信结识了刘邦的心腹重臣萧何,萧何发觉他有着惊人的军事天賦,因而非常佩服他。
当时,刘邦刚被楚霸王项羽封为汉王,封地为偏僻的汉中地区。
刘邦的手下多来自于关中旁边地区,那些人归乡心切,接连逃亡。
韩信得不到刘邦的重视,也弃官逃跑。
萧何听说韩信逃走后,立刻连夜追逐,最终追上韩信,把他劝了回来。
刘邦知道后,特别生气,责怪萧何不该大张旗鼓地追一个逃兵。
萧何对刘邦说:“韩信之才异于常人。
您要是只满意于汉中王的位置,那就不用管他;但您要是想争夺天下,就必需重用此人!”他竭力夸赞韩信的才能,劝刘邦尽快拜韩信为大将军,并且必须要择吉日良辰慎重地举办拜将仪式。
刘邦非常信任萧何,就按萧何所说的拜韩信为大将军。
韩信为刘邦分析了诸侯割据的局势,并提出了战胜项羽、:统一天下的作战打算。
刘邦听后极为开心。
后来,刘邦依据韩信的策略,举兵东征,歼灭了魏国和赵国,战胜了燕国和齐国,最终与项羽绽开决战,并赢得了成功,实现了统一大业。
中国历史常用成语故事(8篇)

中国历史常用成语故事(8篇)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组成。
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历史常用成语故事1[开诚布公]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是一个既有能力又有衷心的贤臣,得到皇帝刘备的重用。
刘备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他,让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
刘备甚至诚恳地留下遗言:如果刘禅不好好听你的话,做出危害国家的事,你就取而代之,自己做皇帝。
诸葛亮非常感动,表示要好好地效忠少主刘禅。
刘备死后,诸葛亮竭尽全力帮助刘禅治理国家。
有人劝他自封为王,但他严厉地拒绝了。
他对身边的人说:“我已经受先帝委托,担任了这么高的官职。
如今讨伐曹魏又没什么成效,你们却要我加官晋爵,这是不忠不义的事情啊!”诸葛亮为人处世公正合理,不徇私情。
马谡(sù)是他非常器重的一位将军,在攻打曹魏时,因为大意轻敌,失守街亭这个地方。
诸葛亮因为马谡已经立下军令状,所以忍痛杀了马谡。
马谡临刑前上书诸葛亮,说自己虽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没有怨恨。
诸葛亮自己也为失守街亭主动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由丞相降为右将军。
他还特地下令,要下属坦率地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这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
所以,后人在写史书时,就用“开诚心,布公道”来形容这位贤臣。
成语“开诚布公”由“开诚心,布公道”缩略而来。
人们常用它来比喻对人态度诚恳,坦白无私。
中国历史常用成语故事2[草船借箭]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讲解(20篇)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讲解(20篇)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
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历史成语故事讲解1尔虞我诈【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强大的楚国包围了弱小的宋国都城,宋国大帅华元誓死守城不降,楚军存粮不多,车夫申叔向楚庄王献计,要士兵盖房种地,装做长住的样子。
华元急了,偷偷潜入楚军统帅子反的营帐,说城里缺粮人们易子而食。
于是两军讲和。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讲解2大放厥词【成语故事】唐朝时期,柳宗元与刘禹锡主张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
他在官场上屡屡失意。
但文学成就很高。
散文说理透彻,山水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
他死后,韩愈写《祭柳子厚文》称赞他:“玉佩琼琚,大放厥词。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讲解3乘人之危【成语故事】东汉凉州刺史梁鸿的属官苏正和不畏强权,依法查办武威太守。
梁鸿担心会牵连朝廷高官,想杀了苏正和灭口,就找好友盖勋商量对策。
虽然盖勋和苏正和是死对头,但他还是认为不能趁别人危难时候去害别人,这是不仁的表现。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讲解4才气无双【成语故事】西汉时期,中郎将李广跟随太尉周亚夫平定吴楚等地诸侯叛乱,他立了大功,调任边境上谷太守,他英勇善战,匈奴称他为飞将军,闻风丧胆。
公孙昆邱担心他的安危就上书汉景帝,请求保护这个才气无双的将领。
汉景帝就把他调往内地任职。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讲解5道不拾遗【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卫国人商鞅因逃难到秦国,主张法制国家,受到秦孝王的重用,他先后制定一系列新法,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旧法,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执法严明,不循私情。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四字成语(10篇)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四字成语(10篇)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语成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语言文化之一,而成语的存在为汉语增添了一丝精彩!汉语成语形式多样,如上文所说的有四字成语、五字成语、六字成语、七字成语、八字成语等等,其中四字成语是汉语成语的主要形式。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历史成语故事四字成语1骄奢淫逸【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卫庄公十分溺爱他的儿子公子州吁,促使他固执放荡,为所欲为,横行霸道。
大夫石腊劝告卫庄公不要把州吁培养成骄横跋扈、奢侈腐化的人。
庄公死后,州吁杀死哥哥卫桓公,自己做国君,因为性情残暴,被石腊用计杀害中国历史成语故事四字成语2狐死首丘【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屈原因遭人忌妒与陷害,得不到楚王的信任,被放逐到外地,他在被放逐的困苦生活中,写下许多反映人民愿望与现实矛盾的诗篇,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等,他的《哀郢》诗:“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四字成语3涸辙之鲋【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宋国庄周家贫,一次向他的朋友监河侯借粮食时,朋友推说等收了租再借给他,他讲了一个车痕沟里水快干的鲫鱼向他求助,他对鲫鱼说到吴国越国去给你借水的故事。
说完就头也不回地走了中国历史成语故事四字成语4侯门似海【成语故事】唐朝秀才崔郊与他姑母家的婢女相恋,感情很深,后来她被卖给连帅,两人不得相见。
一天,崔郊与她在路上相遇而不能交谈。
崔郊感慨万分,就写下一诗:“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四字成语5哭天抹泪【成语故事】贾宝玉调戏王夫人身边的丫鬟金钏儿,正欲动手动脚时,被王夫人看见,王夫人将金钏儿狠狠教训了一顿后,把她赶出大观园。
金钏儿受了委屈,在家里哭天抹泪的,没几天就跳井自杀。
贾宝玉听到消息后,找机会出门拜祭她。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四字成语6绝长补短【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滕文公从楚国路经宋国时会见孟子,孟子给他讲一些人性本是善良的道理,勉励他要以尧舜之道治理天下,还要他截长补短,发挥地区优势,以仁政来治理天下,滕国可以成为一个强国。
中国古代经典成语典故故事5则

中国古代经典成语典故故事5则成语典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积淀,每一句成语都是那么深刻隽永、言简意赅,而它们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经典成语典故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雪中送炭》【成语故事】南宋时期,着名的诗人范成大一生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晚年退居故乡石湖,自号石湖居士,他着作被编为《石湖居士诗集》,其中有一首《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画饼充饥》【成语故事】曹操的孙子曹睿当上皇帝后急于找一个“中书郎”,让大臣卢毓推荐一个真有本事的人,并告诫他推荐人才不能只看名声,名声就像画在地上的一张饼,饥饿时不能吃。
卢毓经过仔细挑选为曹睿选中中书郎。
《囫囵吞枣》【成语故事】从前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人们吃梨子对牙好但伤脾,吃枣子却刚好相反。
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这样就不会伤牙与伤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囵吞枣。
《尔虞我诈》【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强大的楚国包围了弱小的宋国都城,宋国大帅华元誓死守城不降,楚军存粮不多,车夫申叔向楚庄王献计,要士兵盖房种地,装做长住的样子。
华元急了,偷偷潜入楚军统帅子反的营帐,说城里缺粮人们易子而食。
于是两军讲和。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周瑜心胸狭隘,很忌妒诸葛亮,设计让诸葛亮三天之间完成造箭十万支。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船及草人,趁夜色大雾之机,开船向曹营,曹操率军拼命向草人上射箭,圆满完成任务。
《嫦娥奔月》【成语故事】传说古代天空中有10个太阳同时出来,大地被烤成焦土,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了9个太阳,西天的王母娘娘奖赏他长生不老的仙药。
他的妻子嫦娥趁后羿不注意时偷吃了这些药,突然她就成仙飞向天宫,王母娘娘惩罚她,让她在广寒宫里思过。
《恃才傲物》【成语故事】南朝时期,齐武帝的侄子萧子显从小聪慧过人,文思敏捷。
在任梁国国子博士时,把梁武帝写的《经义》作太学的教材授课。
中国历史传统成语故事(15篇)

中国历史传统成语故事(15篇)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习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个字。
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
成语跟习用语、谚语是不一样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历史传统成语故事1削足适履【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楚灵王灭掉蔡国,派其弟弃疾管理蔡国。
楚灵王又发兵攻打徐国,大臣朝吴怂恿弃疾乘机夺取王位。
弃疾杀死太子禄。
弃疾让哥哥子比及子哲做国君和令尹,得知楚灵王上吊自杀,弃疾杀死子比和子哲,自立为王。
中国历史传统成语故事2田父之获【成语故事】传说古代天下跑得最快的狗是韩子卢,而跑得最快而且狡猾的兔子是东郭逡。
一天一只韩子卢追逐东郭逡,围绕三座山跑了五圈,韩子卢还是没有追上东郭逡,结果两者都累死了。
一个农夫刚好路过,轻易地捉住韩子卢和东郭逡。
中国历史传统成语故事3天下汹汹【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派人对刘邦说:“天下汹汹是因我们而起,为了结束这种战争局面,我们两人决一死战分胜负。
”刘邦表示愿意斗智而不是斗力。
项羽命一壮士前去挑战,汉营的神箭手楼烦出来迎战,壮士失败,项羽亲自上阵击败楼烦。
中国历史传统成语故事4头撞南墙【成语故事】从前山东淄川县的王生从小相信道术,跑到崂山学道术。
道士见他娇生惯养认为不是学道的料,让他先砍柴锻炼。
他一心想学道,道士教他穿墙术。
他学成立即回家给妻儿表演穿墙术,结果头撞南墙碰了一个大包。
中国历史传统成语故事5以德报怨【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有人问孔子用恩德去酬报怨恨自己的人是否可行?孔子说:“如果怨恨我的人,我用恩德去酬报他,那么对我有恩德的人该如何酬报呢?因此,怨恨我的人,不如用正直的道理去开导他,对我有恩德的人,才能用思想去报答他。
”中国历史传统成语故事6惟命是从【成语故事】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大军讨伐郑国,攻破郑国都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是2011年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该书作者是张杰。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精华本》以全新视角。
全新形式展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
生动再现了一个个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
全面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
探究中国历史上一段段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
书名,中国历史成语故事。
作者,张杰。
页数,228页。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9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尺寸,23.8 x 16.4 x 1.4 cm。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成语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积淀。
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是汉语语言的精华。
每个历史成语的形成都有一段真实的历史史实。
它反映了政治。
军事。
文化。
历史成语故事民间风尚。
道德及理想。
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历史成语故事去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
高超的智慧和历久弥新的语言文字。
目录。
春秋多行不义必自毙/2趾高气扬/4一鼓作气/5唇亡齿寒/6欲加之罪。
何患无辞/7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9甘拜下风/10退避三舍/11相敬如宾/13尔虞我诈/14从善如流/16病入膏肓/17休戚相关/18有备无患/19歌舞升平/20包藏祸心/21如释重负/22倒行逆施/23招摇过市/25丧家之犬/26掩耳盗铃/27废寝忘食/28名正言顺/28卧薪尝胆/29如火如荼/30不耻下问/31叶公好龙/33螳臂当车/34高山流水/35战国起死回生/38道不拾遗/39狐假虎威/40一鸣惊人/41门庭若市/42南辕北辙/43围魏救赵/44画蛇添足/45脍炙人口/46威武不屈/47游刃有余/48负隅顽抗/49安步当车/50明察秋毫/52滥竽充数/53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54扶老携幼/55狡兔三窟/56毛遂自荐。
脱颖而出/57完璧归赵/59负荆请罪/61亡羊补牢/62惊弓之鸟/63秦汉鸿鹄之志/66孺子可教/66胯下之辱/67焚书坑儒/68指鹿为马/70破釜沉舟/71秋毫无犯/71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73四面楚歌/74运筹帷幄/75矫枉过正/76一诺千金/77正襟危坐/78前车之鉴/79汗流浃背/80先斩后奏/81出言不逊/82死灰复燃/83强弩之末/85夜郎自大/86家徒四壁/87不寒而栗/88一丘之貉/89骄兵必败/90励精图治/91以身试法/92千人所指/93东汉嗤之以鼻/96老当益壮/97齐心协力/98所向披靡/99推心置腹/101糟糠之妻/102旗鼓相当/103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104妄自尊大/106披荆斩棘/107爱憎分明/108苟且偷生/1 10投笔从戎/111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1 12举案齐眉/1 13防微杜渐/115刻骨铭心/116饮鸩止渴/117专横跋扈/118噤若寒蝉/1 19重蹈覆辙/120人微言轻/121望尘莫及/121恃才傲物/123三国死不瞑目/126坚壁清野/127借刀杀人/128望梅止渴/129感恩戴德/130乘虚而入/131所向无敌/132混淆视听/133休戚与共/134兵贵神速/135不同凡响/136一丝不苟/137刮目相待/139放虎归山/140并驾齐驱/141长驱直入/142老牛舐犊/144煮豆燃萁/145忍辱负重/146门当户对/147日薄西山/148画饼充饥/149素不相识/150三顾茅庐/151倾家荡产/152忍无可忍/153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154乐不思蜀/156两晋闻鸡起舞/160洛阳纸贵/161欺世盗名/162信口雌黄/163自惭形秽/164鹿死谁手/165志大才疏/166骑虎
难下/167束之高阁/168入木三分/169标新立异/170空前绝后/171管中窥豹/172东山再起/173草木皆兵/174风声鹤唳/175不求甚解/176世外桃源/177迷途知返/178江郎才尽/179城门失火。
历史成语故事殃及池鱼/180飞扬跋扈/181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182扑朔迷离/183隋唐众望所归/186一衣带水/187破镜重圆/188骇人听闻/189罄竹难书/190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191人杰地灵/192笑里藏刀/194请君入瓮/195庸人自扰/196磨杵成针/197不露声色/198口蜜腹剑/199沉默寡言/201掉以轻心/202鸡犬不宁/203伤风败俗/204感激涕零/205抛砖引玉/206天衣无缝/207垂头丧气/208颐指气使/209打草惊蛇/210宋元黄袍加身/212开卷有益/213肃然起敬/214孤注一掷/215心旷神怡/217醉翁之意不在酒/218出人头地/219一网打尽/220德高望重/221名落孙山/222胸有成竹/223丧心病狂/224东窗事发/226柳暗花明/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