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版:阿司匹林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终于来了!(干货)

合集下载

阿司匹林抵抗研究

阿司匹林抵抗研究

阿司匹林“抵抗”及处理策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靖一、阿司匹林是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及治疗的基石心脑血管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已形成流行趋势,极大程度地威胁公众健康,并带来严重的社会负担。

50年代末至今,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了4倍,占全年死亡人口的1/3。

据估计,每年由此造成的医疗费用,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分别高达19亿和196亿元。

因此,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选用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是减少死亡、降低医疗费用的关键。

WHO指南指出,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应以所有人群和高危人群相结合的策略。

简单有效的预防方法,包括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就可以控制50%的致死或致残率。

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被发现至今已近40年,大量的研究奠定了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基石地位。

新近的抗栓试验协作组(ATC)汇总分析显示,阿司匹林使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高危患者的血栓性血管事件和非致死性卒中分别减少四分之一,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减少三分之一,血管性死亡减少六分之一。

阿司匹林的抗栓效果显而易见。

然而仍有部分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会出现血管事件。

针对这种现象,一些学者提出了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的概念。

二、阿司匹林“抵抗”的定义阿司匹林“抵抗”,又被称为“耐药”或“治疗反应变异”等,目前尚无确切而统一的定义。

阿司匹林“抵抗”通常用来描述如下两种现象。

一是服用阿司匹林不能预防缺血性血管事件的发生,被称作“临床阿司匹林抵抗”。

根据A TC的数据,其发生率估计在10.9%~17.3%之间。

阿司匹林“抵抗”也被描述为针对一种或多种血小板功能试验,阿司匹林无法产生预期效应,如抑制血栓素的生物合成等,被称作“生化阿司匹林抵抗”。

根据不同的研究人群和所采用的血小板功能测定方法,其发生率估计在5%~20%之间。

关于阿司匹林“抵抗”的实验室检测,目前尚无公认的方法。

主要采用测定皮肤出血时间、光镜下检测或采用血小板功能分析仪PFA-100检测血小板聚集力及通过尿中的血栓素排泄产物反映体内血栓素生成情况等,但由于特异性、敏感性、与临床的相关性不确定,以及可重复性差等原因,未广泛应用于临床。

产科用药专题:老药新用之阿司匹林PPT课件

产科用药专题:老药新用之阿司匹林PPT课件

<16
Roberge S, Nicolaides KH, Demers S, et al. Prevention of perinatal death and adverse perinatal outcome using low-dose aspirin: a meta-analysis. 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 2013;41(5
Henderson JT, Whitlock EP, O'Connor E, et al. Low-dose aspirin for prevention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from preeclampsia: a systematic evidence review for the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Ann Intern Med. 2014 May 20;160(10):695-703.
weeks

of pregnancy.
(Low-quality evidence.Weak recommendation.)
备注
Women are regarded as being at high risk of developing pre-eclampsia if they have one or more of the following risk factors:
阿司匹林(Aspirin)的商品名:A代表乙酰, spir代表绣线菊, in是Bayer公司特有的药名后缀。

阿司匹林应用广泛

全世界每年消耗15000亿片;美国和英国消耗1.1万吨。在2010
年创造了7.66亿欧元的销售额

中国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考试答案

中国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考试答案

选择题:根据中国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以下哪项不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A. 高血压(正确答案)B. 糖尿病C. 吸烟D. 偶尔的轻度饮酒一级预防指南中推荐,为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成年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应不超过:A. 3克B. 5克C. 6克(正确答案)D. 10克下列哪项生活方式不属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措施?A. 规律的有氧运动B.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C. 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补充剂(正确答案:此选项表述的“长期大量服用”是不推荐的,适量且必要时服用可能有益)D. 控制体重,避免肥胖根据指南,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建议血压正常高值人群应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 增加钾盐摄入B. 减轻体重C. 限制饮酒D. 增加体力活动(正确答案:A是不正确的措施,应为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盐摄入并非直接针对血压正常高值人群的一级预防建议)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关于血脂管理的建议,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所有人都需要服用降脂药物B. 只需关注总胆固醇水平C. 通过健康生活方式控制血脂水平是首要措施(正确答案)D.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越低越好下列哪项不是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推荐的饮食模式?A. 地中海饮食(正确答案)B. 高盐高脂饮食C. 富含全谷物、蔬菜和水果的饮食D.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和低脂乳制品的饮食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关于戒烟的建议,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吸烟对心血管健康无害B. 戒烟在任何年龄都能带来健康益处(正确答案)C. 偶尔吸烟不会影响心血管健康D. 戒烟后心血管健康无法恢复一级预防指南推荐,为保持心血管健康,成年人每周应至少进行多少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A. 60分钟B. 120分钟C. 150分钟(正确答案)D. 240分钟下列哪项措施不属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心理健康管理?A. 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B. 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C. 过度依赖酒精来缓解压力(正确答案)D. 学习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技巧。

解读2019美国心脏病学协会美国心脏学会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

解读2019美国心脏病学协会美国心脏学会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

解读2019美国心脏病学协会/美国心脏学会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摘要2019美国心脏病学协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更加强调生活方式在一级预防中的重要性之外,还将社会因素纳入以患者为中心的心血管疾病(CVD)综合防控策略。

建议临床医生应评估影响个人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以指导治疗决策。

该指南内容主要包括:一级预防的总体建议、生活方式因素、CVD风险的生物学因素及其他因素、经济学成本和价值的考虑。

我们从指南中摘取一些重要内容予以解读,同时对我国未来一级预防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2019年3月,2019美国心脏病学协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以下简称2019一级预防指南)发布[1],该指南除了更加强调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外,还将社会因素纳入以患者为中心的心血管疾病(CVD)综合防控策略。

建议临床医生应评估影响个人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以指导治疗决策。

2019一级预防指南主要内容包括一级预防的总体建议、生活方式因素、CVD风险的生物学因素及其他因素、经济学成本和价值的考虑。

一、2019一级预防指南主要内容概要2019一级预防指南不仅强调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还涉及影响人类健康的社会因素与经济学因素。

主要内容包括:(1)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的最重要的方法是提倡健康生活方式。

(2)基于团队的护理方法是预防CVD的有效策略。

(3)临床医生应评估影响个人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以指导治疗决策。

(4)对于40~75岁成年人应进行10年ASCVD风险评估;风险评估中增加了风险增强因素,指导被选定的个人进行预防干预决策。

(5)所有成年人都应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坚果、全谷物、动物蛋白(瘦肉、鱼),尽量少吃反式脂肪、加工肉类、精制碳水化合物和甜味饮料。

(6)建议超重或肥胖的成年人减重。

(7)成人每周应至少进行150 min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 min高强度有氧运动。

2019版: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19版: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19版: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全文)本刊发表《2019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该共识基于近期发表的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多项随机对照研究和荟萃分析,参照我国相关指南和共识,结合我国国情,对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更加精准的适用人群、不适宜人群及相关的其他问题等给予了明确和实用的推荐,对我国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至今为止,众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了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重要地位,在心血管高危风险患者可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获益大于其引起的出血风险;在缺血风险相对较低和(或)危险因素控制相对良好的人群(如他汀类药物使用比例显著增加的地区人群),阿司匹林的出血不良反应则抵消了其微弱的获益。

因此,该共识结合我国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人群中高风险人群较多、危险因素控制不佳、风险评估方法也不同于欧美人群的国情,提出了客观科学的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应用的临床路径,旨在使临床一线医生能够精准地使用阿司匹林。

当然,我们期待也相信将会有更多的阿司匹林用于中国人群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循证医学证据,可以肯定的是,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仍有重要价值。

●引言阿司匹林曾经广泛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的一级预防[1,2,3,4]。

但阿司匹林用于ASCVD一级预防时不能显著降低全因死亡率或心血管病死亡率,其主要获益是显著减少非致死性缺血事件,包括心肌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缺血性卒中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心血管病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非致死性卒中);主要风险是显著增加非致死性大出血事件,包括胃肠道出血和颅内出血[5,6,7]。

因此,只有在获益明显超过风险时,使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才有意义。

高血压年会 2020 无合并症高血压患者中阿司匹林的合理应用(完整版)

高血压年会 2020 无合并症高血压患者中阿司匹林的合理应用(完整版)

高血压年会2020 无合并症高血压患者中阿司匹林的合理应用(完整版)阿司匹林在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同时可增加出血风险,近年来,阿司匹林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一级预防中的地位一直备受争议。

对于ASCVD一级预防人群,如无合并症高血压患者,阿司匹林该如何应用?2020年9月20日,在2020年中国高血压年会暨第22届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上,河北省人民医院郭艺芳教授结合相关指南和循证证据,就“无合并症高血压患者中阿司匹林的合理应用”作了精彩阐述。

ASCVD二级预防:阿司匹林“无争议”高血压年会2020 ONLINE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二级预防是指对已发生冠心病的患者采取防治措施,目的是改善症状,降低病死、病残率,同时防止冠心病复发。

临床实践中,阿司匹林是ASCVD二级预防的基石。

《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3)》指出,若无禁忌证,所有确诊ASCVD患者均应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二级预防,必要时还需联合应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如ACS患者)。

然而,一系列调查显示,阿司匹林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现况不容乐观,“应用不足”现象较为严峻,主要归因为:(1)缺乏健康知识:很多心梗、卒中患者,当病情稳定时,往往认为疾病已经好转,便停止服用阿司匹林;(2)治疗依从性差;(3)担心副作用,特别是胃肠道不良反应。

临床中消化道损伤是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对于胃病患者,阿司匹林能否应用是困扰临床医师的一大困惑。

根据临床实践与循证证据,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或浅表-萎缩性胃炎,可以服用阿司匹林;70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由于胃粘膜屏障明显退化,建议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同时,每天早餐前0.5-1.0小时前服用标准剂量(常用1粒)的PPI(即奥美拉唑等药)保护胃粘膜;胃食管反流病不是阿司匹林使用的禁忌症。

当阿司匹林联合应用PPI时,长期应用PPI的安全性同样备受关注。

依据临床实践与循证证据,(1)老年人胃粘膜防御机制退化,除根治幽门螺杆菌外,建议预防性服用标准剂量的PPI;(2)长期服用标准剂量PPI是安全的;(3)长期服用加倍剂量的PPI可能会引发一些潜在的不良反应,但并无证据显示,其会增加胃癌的风险。

75岁以上老年抗栓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

75岁以上老年抗栓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

75岁以上老年抗栓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75岁以上(≥75岁)老年人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呈显著增加趋势。

约1/3罹患心肌梗死和2/3因心肌梗死死亡的患者超过75岁。

制订《75岁以上老年抗栓治疗专家共识》,旨在通过总结临床研究结果并引入新的出血风险评分系统,提出适合我国75岁以上高龄患者的评价体系和抗栓建议。

1 高龄患者随年龄增长的病理生理变化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理和凝血因子均随年龄增加而变化。

高龄患者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Ⅶ和凝血因子Ⅷ等水平均显著升高[1],同时血浆黏稠度增加,形成易栓基础。

另外,血管壁淀粉样变是高龄患者出血风险增加的重要影响因素。

老年人肝血流减少、结构改变均会导致细胞色素P450酶的1、2C4和2D6活性下降[2]。

高龄患者肾血流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均会导致抗栓药物排出减少。

高龄患者肾功能评估不能仅依靠血肌酐水平,而应计算肾小球滤过率[3];否则会高估肾功能,导致药物过量或蓄积。

高龄患者脏器功能衰退,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均出现相应变化。

肝肾功能减退导致药物经肝代谢能力下降、肾排泄减少,从而使药物半衰期延长,发生药物蓄积,是影响高龄患者药物应用的重要因素。

同时,血浆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药物的蛋白结合率下降,游离药物浓度增加,也易导致药物蓄积。

2 抗血小板治疗2.1 口服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Aspirin):阿司匹林是不可逆的血小板环氧化酶-1抑制剂。

心血管风险评估是阿司匹林用于冠心病一级预防的前提。

荟萃分析显示,无论低危患者的一级预防研究还是高危患者的二级预防研究,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均存在年龄相关的获益。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中,降低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是不良心血管事件减少的主要因素。

日本一项大规模研究入选了14 464例60~85岁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老年患者,一级预防中应用阿司匹林可使心肌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率下降50%,但同时也使颅内出血发生率明显增加[4]。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最新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参考答案及试题25之5(谷风书屋)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最新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参考答案及试题25之5(谷风书屋)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最新2020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参考答案及试题25之5
适合药学,执业药师,卫生健康
选择题(共10题,每题10分)
1.(单选题)缺血性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风险评估量表常用的有哪些()
A.ABCD评分系统
B.Essen量表
C.SPI-II量表
D.以上都是参考答案:D
2.(单选题)随着Essen量表评分增高,卒中复发风险增加,Essen量表评分大于几分的患者,年卒中复发风险>4%()
A.≥3分
B.≥4分
C.≥5分
D.≥6分参考答案:A
3.(单选题)建议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发病后多长时间内服用阿司匹林()
A.24~48h
B.48~72h
C.72~96h
D.96~120h 参考答案:A
4.(单选题)轻型卒中(NIHSS评分≤3分)患者起病24h内,应尽早给予何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21d()
A.阿司匹林
B.氯吡格雷
C.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
D.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C
5.(单选题)2014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指出哪种抗血小板药物可作为长期二级预防一线用药()
A.阿司匹林
B.氯吡格雷
C.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D.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C
6.(单选题)对于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轻型卒中及高危TIA患者,在发病多长时间内启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A.12h
B.24h
C.36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版:阿司匹林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终于来了!
(干货)
来源:药评中心作者:Gcplive
干货满满。

在过去10年中,阿司匹林曾被国内指南推荐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一级预防。

但是,2018~2019年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阿司匹林用于一级预防,能显著降低非致死性缺血事件,同时显著增加非致死性出血事件,过去的推荐内容已经不再完全适用于当下。

什么是ASCVD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稳定性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血运重建术后等。

阿司匹林在ASCVD二级预防的地位并未动摇。

我国ASCVD引起的死亡占疾病死亡的40%以上。

已诊断为ASCVD的患者,遵医嘱长期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显著降低心肌梗死、脑卒中、心脏性死亡的发生。

三类人群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一级预防1、年龄>70岁或<40岁的人群。

2、高出血风险人群:未控制的高血压;有胃肠道出血、消化道溃疡或其他部位出血病史;未根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正在使用增加出血风险的其他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物);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肝病或慢性肾病4~5期等。

3、经评估出血风险大于血栓风险的患者。

如何评估ASCVD十年发病高危人群ASCVD是多个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ASCVD的发病危险,不仅取决于某一个危险因素的水平,还取决于同时具有的危险因素数目。

ASCVD十年发病危险,按<5%、5%~9%、≥10%,分别定义为低危、中危和高危。

ASCVD的10年发病危险≥10%的人群有:1、糖尿病患者:年龄≥40岁;2、重度吸烟者:每天吸烟
≥30支;3、血脂异常:LDL-C≥4.9mmol/L或TC≥7.2mmol/L的患者;4、3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5、1~2级高血压,并伴有2~3个危险因素的患者
具体评估方法请参考:2017版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人群筛查简明流程ASCVD的10年预期风险≥10%,且经积极治疗干预后仍然有≥3个主要危险因素者,可以考虑服用阿司匹林。

例如,糖尿病患者(年龄≥40岁)的ASCVD十年发病危险≥10%,但如果不存在≥3个主要危险因素者,可不考虑服用阿司匹林。

小结根据现有临床证据,尚不能认定阿司匹林没有一级预防价值,阿司匹林用于ASCVD一级预防时必须十分谨慎。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主要适用于经积极干预危险因素后,缺血风险仍然增高(10年预期风险≥10%)、出血风险不高,且本人愿意长期预防性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40~70岁成人。

温馨提示:我国冠心病死亡率升高的首位原因是胆固醇水平升高的影响,明显超过糖尿病和吸烟,成为首要致病性危险因素。

积极用他汀类药物进行降脂治疗尤为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