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心理学作业
新闻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原国家教委编写的《学科的分类与应用》一书将新闻心理学列为( ) A.一级学科B.二级学科C.三级学科D.基础学科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新闻心理学方法论原则的是( )A.客观性原则B.主观性原则C.整体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3.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角色互换的根本目的是( )A.使受者接受传播者的观点、意图B.使传播者更有效地为受者服务C.使受者感知传播者的期望D.使受者体验传播者的角色4.心理素质模型由四个心理系统构成,其中处于最内层的系统是( ) A.心向系统B.能力系统C.心态系统D.行为习惯系统5.当采访对象属于自卑性格时,记者应采取的策略是( )A.多费口舌,消除疑虑B.视而不见,不予理睬C.肯定成绩,给予表扬D.提高警惕,用心核对6.首因效应属于( )A.近因效应B.第一印象C.定势效应D.晕轮效应7.按表现状态分,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 A.激情B.心境C.应激D.冷静8.理性思维又可称为( )A.创造性思维B.逻辑思维C.发散思维D.形象思维9.编辑群体的向性类型应偏向于( )A.内向型B.外向型C.中间型D.混合型10.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老百姓自己的事情,反映了编辑的( ) A.通俗化意识B.娱乐化意识C.平民意识D.受众意识11.电子媒体传播的最后把关人是( )A.记者B.编辑第 1 页C.主持人D.媒介所有者12.作为新闻类节目,其“媒介共性”应该是( )A.亲切友善,平易近人B.稳重可信,具有权威性C.奋发向上,激情洋溢D.轻松愉悦,清丽高雅13.播音员和主持人在播报和主持节目时,对突发情况或某种失误作出迅速有效反应的能力属于( )A.适应能力B.反应能力C.调整能力D.应变能力14.播音员和主持人在面临偶发困境或需要转换对象时,能转承自然,且语言丰富多彩,这属于创造性思维中的( )A.流畅性B.独创性C.灵活性D.自然性15.著有《大众传播的效果》一书,并将受众对信息接收的选择性行为进行具体分解的传播学者是( ) A.施拉姆B.霍夫兰C.克拉帕D.李普曼16.受众心理承受力的两个特点是( )A.主观性和时间性B.主观性和空间性C.客观性和空间性D.主观性和任意性17.在受众态度的构成要素中,居于基础地位的是( )A.需要B.认知C.情绪情感D.行为意向18.受众态度的改变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方向上的改变,另一个是( )A.方法上的改变B.程序上的改变C.程度上的改变D.性质上的改变19.当新闻工作者处于焦虑状态时,对自己身体的变化常常表现出( )A.非常敏感B.较为敏感C.不敏感D.无所谓20.在心理防卫机制中,变挫折为动力的方法是( )A.合理宣泄法B.幽默法C.自我安慰法D.精神升华法2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的心理活动中智力因素的有( )A.动机B.兴趣C.感知D.记忆第 2 页E.言语22.影响记者写作心理状态的客观因素一般包括( )A.环境B.采访对象C.受众D.采访素材E.采访时间23.主持人的应变能力主要取决于思维的( )A.缜密性B.流畅性C.逻辑性D.灵活性E.独创性24.影响受众态度改变的因素很多,其中,情境因素也是一个主要的方面,它包括( )A.群体规定的情境B.事先预告的情境C.信息重复的情境D.信息呈现次序的情境E.分散精力的情境25.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成立宪章中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还应当在多个方面保持完好状态或完全安宁。
最新1月全国自学考试新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自学考试新闻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65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朱选均无分。
l、新闻信息在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相互传播的过程是( )A.新闻心理活动B.新闻传播活动C.传播者心理活动D.受众心理活动2、心理测验方法在西方问世的时间是( )A.l9世纪后期B.20世纪初期C.20世纪中期D.20世纪后期3、首先将“社会角色”理论引入社会心理学理论的美国心理学家是( )A.华生B.班杜拉C.米德 D.阿特金森4、构成心理素质的四个系统中,处于最外层的是( )A.心态系统B.行为习惯系统C.心向系统D.能力系统5、“一好百好”的思想在认知心理学中被称为( )A.首因效应B.扫帚星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6、对人持某一固定的看法,并以此作为判断、评价其人格依据的现象是( )A.刻板印象B.近因效应C.社会定势D.晕轮效应7、有的学者把喜欢在清晨写作的记者称为( )A.百灵鸟型B.混合型C.布谷鸟型D.猫头鹰型18、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借以认识事物本质特征及内在联系的过程属于( )A.理性思维B.创造性思维C.发散思维D.形象思维9、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成果的思维方式是( )A.理性思维B.创造性思维C.常规思维D.形象思维10、向性,是( )A.心理学家对性格类型的一种分类方法B.心理学家对性格属性的一种分类方法C.心理学家对性格特征的一种分类方法D.心理学家对性格倾向的一种分类方法1l、用平民化的视角和方式,讲述普通百姓事情,反映了编辑的( )A.导向意识B.娱乐意识C.亲民意识D.受众意识12、受众的心理承受力的两个特点是( )A.主观性和时间性B.客观性和时间性C.主观性和空间性D.客观性和空间性13、“把关人”理论的提出者是( )A.施拉姆B.勒温C.拉斯韦尔D.霍夫兰14、面向青年群体的媒介产品,其“共性”应该是( )A.亲切友善,平易近人B.稳重可信,具备权威性C.奋发向上,激情洋溢D.轻松愉悦,清丽高雅15、人们在大量信息面前只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少量信息上而对其它信息视而不见,这种行为叫做( )A.选择性注意B.选择性理解C.选择性记忆D.选择性识别216、引起新闻受众逆反心理的主要因素来自于( )A.传播工具B.传播方式C.传播者D.传播时机17、在受众态度的构成要素中,占据核心地位的是( )A.需要B.认知C.情绪情感D.行为意向18、通过媒介的宣传,受众推翻了原先存在于自己心目中的心理倾向,接受了新的观点,这一过程意味着( )A.社会心理的改变B.受众态度的功能实现C.受众态度的形成D.受众态度的改变19、为了提高我国新闻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当前首要的任务是( )A.重视审视自我B.勇于战胜自我C.解决认识问题D.找到预防心理疾病的途径20、将不为社会所认可的动机或欲望导往比较崇高的方向,使其具有创造性、建设性,这种心理防卫机制被称为( )A.幽默法B.自慰法C.精神升华D.注意力转移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最新10月全国自学考试新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0月自学考试新闻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65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闻现象或新闻活动在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头脑中所形成的主观能动反映是()A.传播心理B.新闻心理C.采访心理D.受众心理2.新闻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档案分析法又称为()A.文档分析法B.文案分析法C.专案分析法D.个案分析法3.我国第一本以《新闻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出版于()A.1978年B.1982年C.1986年D.1990年4.在1913年创立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美国心理学家是()A.华生B.班杜拉C.阿特金森D.米德5.在构成心理素质的四个心理系统中,能力系统属于()A.最内层的系统B.次内层的系统C.次外层的系统D.最外层的系统6.动机对新闻工作者的智力活动具有()A.选择作用B.激发作用C.调节作用D.制约作用7.“最近效应”,是指双方在最近交往中的印象对交往关系的影响,又可称为()A.刻板印象B.晕轮效应C.首因效应D.近因效应8.“一坏百坏”的看法在认知心理学中被称为()A.刻板印象B.晕轮效应C.近因效应D.扫帚星效应9.由突如其来的紧张情况所引起反应的情绪状态属于()A.激情B.心境C.应激D.冷静10.记者写作最佳时间往往因人而异,喜欢深夜工作的记者属于()A.百灵鸟型B.混合型C.布谷鸟型D.猫头鹰型11.就思维类型而言,用表象来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属于()A.理性思维B.抽象思维C.发散思维D.形象思维12.新闻编辑的“识”,在智慧方面的体现主要是()A.甘为他人作嫁衣B.独具慧眼C.具有镇定果敢的谋略D.具有坚持真理的勇气13.把好舆论导向关,反映了新闻编辑的()A.受众意识B.新闻意识C.全局意识D.评论意识14.作为服务类节目,其“媒介共性”应该是()A.亲切友善,平易近人B.稳重可信,具备权威性C.奋发向上,激情洋溢D.轻松愉悦,清丽高雅15.主持人对现场发生的变化能迅速、顺畅地作出反应,这属于创造性思维的()A.灵活性B.独创性C.流畅性D.变通性16.与新闻真实性这一特点相对应的受众需要是受众的()A.求真心理B.求快心理C.求新心理D.求近心理17.按照前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安德列耶娃的观点,与自然的群体相对应的群体是()A.假设群体B.实验室的群体C.现实的群体D.大群体18.社会态度属于()A.纯客观范畴B.纯个人主观范畴C.个人和外界对象关系范畴D.物质关系范畴19.受众态度一旦形成,就会()A.固定不变B.随时变化C.既不固定也不变化D.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变性20.一篇新闻稿在叙述事实的同时,也讲自己的观点,这种说服方式在传播学中称为()A.双方面论证B.单方面论证C.结论的引出D.结论的得出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新闻心理 (1)

9:试述顿悟对认识突破的作用。
答:1顿悟对认识的突破可以说是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关口。
在顿悟之前,记者的心理由动机到定势,记者的认识由知识、材料、尝试错误到典型诱因出现,水平不断提高,逐渐地积累到认识突破的临界点。
2在典型诱因出现时,记者的各种能力全部调动起来。
此时的思维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3记者的认识由知识、材料、尝试错误到典型诱因出现,水平不断提高,逐渐地积累到认识突破的临界点。
10:试分析定势效应的作用。
答:1人在认知外界事物时有一种预测性的心理活动,叫做知觉定势。
它是一种带有倾向性的心理准备状态,有时会把一些无关的品质联系在一起,这就形成了定势效应。
定势效应是人们认知事物的一种常见的现象。
2定势效应不一定全是不好的事。
在某种情况下它有助于人们对他人做概括性的了解,然后加以逻辑推导,按一般人的规律来认识现象。
这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
但是,这毕竟是一种简单化的思想方法,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偏差。
3知觉定势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起作用的,它和人的需要、情绪、态度及价值观念有关。
在需要强烈的时候,人们往往受它的左右。
这时候的定势效应往往会使记者的认识能力降低,导致新闻失实。
11、“文如其人,言为心声”,其含意是什么?答:1记者怎样认识、理解所采集到的新闻素材,如何有效地选择、提炼新闻素材,其中蕴含了记者多方面的心理素质。
2记者外化新闻作品时,各种主观因素无不在作品中充分地体现。
“文如其人,言为心声”,其意就在于此。
12、试述逻辑思维的判断、推理在新闻写作中的意义。
答:1逻辑思维的判断、推理在新闻写作中有重要的意义。
提炼主题,判断事实价值大小,取舍材料,都需要逻辑思。
2要把新闻写得鲜明、生动、准确、合情合理,需要正确地把握逻辑思维规律,以免新闻写作中出现松散、错漏等不合逻辑的现象。
13、试述发散思维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
答:1发散思维就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可能存在的各种答案,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特点。
2它有助于开掘新颖别致的主题,寻求最佳的表现方案,也有利于标题的制作。
新闻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新闻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新闻传播者的心理活动B. 新闻受众的心理反应C. 新闻内容的心理影响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2. 根据新闻心理学理论,以下哪项不是新闻传播者在撰写新闻时需要考虑的因素?A. 新闻的时效性B. 新闻的吸引力C. 新闻的深度和广度D. 新闻的娱乐性答案:D3. 在新闻受众的心理反应中,以下哪项不是常见的反应类型?A. 认知反应B. 情感反应C. 行为反应D. 社会反应答案:D4. 新闻心理学中,新闻内容对受众心理的影响主要通过哪种途径?A. 直接传播B. 间接传播C. 多渠道传播D. 选择性传播答案:A5. 新闻心理学认为,受众对新闻内容的接受程度主要取决于什么?A. 新闻的客观性B. 新闻的准确性C. 新闻的吸引力D. 新闻的权威性答案:C6.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的心理预期对新闻效果有何影响?A. 无影响B. 有积极影响C. 有消极影响D. 既有积极也有消极影响答案:D7. 新闻心理学中,新闻传播者在处理新闻事件时,以下哪项不是其需要遵循的原则?A. 客观性原则B. 公正性原则C. 个人情感原则D. 真实性原则答案:C8. 新闻心理学研究中,新闻内容的心理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认知层面B. 情感层面C. 行为层面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9. 新闻心理学认为,受众对新闻内容的偏好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A. 个人兴趣B. 社会文化背景C. 教育水平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10.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的心理反应对新闻传播效果有何影响?A. 无影响B. 有积极影响C. 有消极影响D. 既有积极也有消极影响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新闻心理学研究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新闻传播者的心理状态?A. 工作压力B. 个人价值观C. 社会环境D. 受众反馈答案:ABCD2. 新闻心理学认为,受众对新闻内容的心理反应包括哪些方面?A. 认知评价B. 情感体验C. 行为倾向D. 社会互动答案:ABCD3. 新闻心理学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新闻内容的心理影响?A. 新闻的真实性B. 新闻的时效性C. 新闻的深度和广度D. 新闻的呈现方式答案:ABCD4. 新闻心理学研究中,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来分析受众的心理反应?A. 问卷调查B. 实验研究C. 深度访谈D. 内容分析答案:ABCD5. 新闻心理学认为,受众对新闻内容的接受程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A. 新闻的客观性B. 新闻的准确性C. 新闻的吸引力D. 新闻的权威性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2024年4月自考《新闻心理学》真题

2024年4月自考《新闻心理学》真题课程代码00657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人类最原始、做基本的沟通方式是()。
A.媒介沟通B.组织沟通C.人际沟通D.集体沟通2.人的心理活动中,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属于()。
A.个性心理B.心理状况C.认识过程D.心理特征3.为了充分实现传者的意图,有效地影响受众的态度,新闻传播者应当有意识地怎样实现自身的权威性()。
A.催化B.强化C.泛化D.分化4.巴甫洛夫认为人脑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主要是条件反射,他把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叫做()。
A.第一信号系统B.第二信号系统C.第三信号系统D.第四信号系统5.在各种新闻文体中,最能赤裸裸地表达评论者的主观认知形式是()。
A.消息B.评论C.通讯D.深度报道6.虽然不属于新闻工作者,但应当包含于新闻传播者之列的是()。
A.记者B.编辑C.主编D.采访对象7.由先前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决定着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被称作()。
A.晕轮效应B.定势效应C.首因效应D.近因效应8.行为主义心理学流派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于哪一年创立的()。
A.1920年B.1913年C.1931年D.1940年9.角色互换又叫“扮演他人的角色”,需要通过什么方式去认知、体验别种角色的需要等()。
A.同情B.共情C.移情D.怜悯10.被称为激发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催化剂的是()。
A.意志B.性格C.动机D.情感11.能迅速轻易地从一类对象转变到另一类对象上面,这种特点属于新闻敏感思维的()。
A.顿悟性B.灵活性C.敏捷性D.创造性12.双方在最近交往中的印象对交往关系的影响称为()。
A.首因效应B.晕轮效应C.刻板印象D.近因效应13.由突如其来的紧张情况所引起反应的情绪状态,称为()。
A.心境B.激情C.应激D.焦虑14.新闻写作中的“用表象来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的思维类型称为()。
最新新闻心理学(已整理)

三、论述题:1、论述新闻工作者学习新闻心理学的必要性。
答:新闻工作者学习和研究新闻心理学,有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的实践意义,有其研究的必要性。
(1)学习新闻心理学,有利于提高新闻传播的社会效益,推动新闻改革,使新闻工作更好地承担党和国家喉舌的重任,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
新闻工作者只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有利于新闻事业的发展。
(2)学习新闻心理学,有利于优化新闻工作者的心理素质。
在新闻队伍中普及、宣传新闻心理学知识,对于全面提高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掌握新闻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可以帮助新闻工作者自觉地认识、评价自己的心理素质的特点,主动挖掘自身的潜力,找准最适合自我个性特征的岗位,寻找优化个体心理素质的途径;同时,还可以帮助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面对压力时能比较自如地主调控自己的心理状态,调节自我与他人、与环境的矛盾,从而保持积极乐观、不断进取的心态。
(3)学习新闻心理学,准确把握受众的心理规律,有利于提高新闻传播的社会效果。
学会从心理学理论的视角去认识受众的认知规律,从而使我们的新闻报道更加符合受众的需求,更有针对性和说服力,不仅便于入耳、入目,还要便于入脑、入心。
2、运用现场观察法,试对新闻工作者或新闻受众的心理现象进行研究。
答:现场观察法是指亲临新闻活动现场,通过观察新闻活动的传、受双方在新闻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
如参与采访、写作、收听、收看新闻等活动,观察、记录或拍摄他们的言行。
比如,传媒系统的领导干部通过现场观察新闻从业人员工作时的言谈举止、面部表情、个人习惯,就了解了员工的工作态度和业务能力。
3、试从新闻心理学在我国产生的历史背景角度,分析这门学科在我国际出现的必然性。
答:我国对新闻心理现象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
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多年,我国新闻心理学的发展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酝酿、初步形成。
新闻心理2

一、单项选择题1.1.新闻活动认识主体是指参与新闻活动的各类【C】A.电台B.媒介C.人D.报社1.2.新闻传播者,在我国一般称之为【A】A.新闻工作者B.报纸C.采访对象D.传媒1.3.新闻传播者和新闻受众都有【D】之分。
A.个别和一般B.读者和编者C.上级和下级D.个体和群体1.4.新闻传播即是【C】A.电视传播B.口头传播C.新闻活动D.交流活动1.5.新闻心理是新闻现象或新闻活动在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头脑中的主观能动的【D】A.感觉B.直觉C.倒影D.反映1.6.新闻心理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新闻活动【A】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
A.认识主体B.认识客体C.主体D.客体1.7.20世纪【C】我国第一本新闻心理学专著问世。
A.70年代中期B.70年代后期C.80年代中期D.80年代后期1.8.档案分析法又叫【B】A.材料分析法B.个案分析法C.材料整理法D.个案整理法1.9.心理测验自【B】在西方问世后,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A.1888年B.1883年C.1838年D.1889年1.10.我国对于新闻心理学全面的形成一定规模的研究是在20世纪80~90年代,但是对新闻心理现象的研究却可以追溯到20世纪【B】A.30年代B.20年代C.30年代中期D.20年代中期1.11.【B】的出版标志着我国新闻心理学的发展已经从酝酿阶段进入初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的新阶段。
A.《采访与采访心理学》B.《新闻心理学》C.《综合心理学》D.《社会心理学》1.12.新闻心理学侧重研究的是运用【B】去阐释【】。
A.社会科学、新闻现象B.心理学理论、新闻现象C.社会科学、社会现象D.心理学理论、社会现象1.13.“【A】”是“【】”的基础,而后者是前者更高层次的体现。
A.解释水平、特有水平B.特有水平、解释水平C.理解水平、特殊水平D.特殊水平、理解水平1.14.我国对新闻心理学的研究仍然处于“解释水平”,可以说“解释水平”已“【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12广电班学号:1201045131 姓名:李霞
一、逆向思维
对牛弹琴:比喻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寓意: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是白费口舌;也常用来讥笑说话不看对象的人。
1、牛本身没有错,自己技艺不精,没有能与之沟通的本领却说人家不懂。
2、琴声是倘若是人与牛之间的沟通媒介,但是自己不知道怎样的琴声是对牛有作用的,
是激情豪迈?行云流水?还是温柔轻和?自己根本不知道“牛”的需求,却依照自己
的意愿把想法强加到本不适合的对象中来,取不到成效,不问自己有没有过失,就
把原因都归结到“牛”的身上,真不知,谁才是真正的“牛“。
二、纵深思维:由抵制日货想到的
“抵制日货”是由“钓鱼岛事件升温”又一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1、“抵制日货”是人们以爱国热情来面对钓鱼岛事件的方式,虽说爱国主义情怀值得提倡,
但国人在面对这一事件应当理性爱国
2、国是全球最大的劳动力市场,许多国家的产品都是在我国制造,人们抵制日货,会造成我
国失业率的增加,政府将面临严重的社会和财政问题,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到现在还不健
全,若下岗职工无生活保障,社会闲置人员过多,对社会治安问题也会造成威胁。
3、日本的CCD是全球领先的,其技术也是掌握在其手中,我国的数码产品的大部分也依赖
着日本,若持续抵制日货,科技将面临无法突破的局面,而我们一直奉行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将无法贯彻。
4、我国与日本的关系本就敏感复杂,且因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与日本也复杂交错着,
这样会损害我国长期建立起来的多边贸易。
5、时代在改变,也在发展,对于现在的国际局势和我国的基本国情来讲,领土问题不可能
通过这种方式得到解决,且违背了我国一直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
6、国际局势复杂多变,许多国家看到我国的发展害怕会危害到他们的地位和利益。
三、辐射思维——水的联想
1、水是生命之源,人的身体里百分之七十都是由水组成,没有水,人类将无法存活。
2、黄河,我国的母亲河,养育我们中华儿女成长。
3、《红楼梦》中说过女子是水做的,古语有云,形容女子为柔情似水。
4、是持之以恒的代表,看似无形,柔弱,但若坚持不懈,则可滴水穿石。
5、代表灾难,洪涝灾害,是许多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6、代表希望,久旱逢甘霖,使许多人得以生存发展。
·
四、延展思维——窗户、渔网、汽车、女人(论中国女性地位的变迁)
1、中国古代的女性有的重来没有踏出过家门,她们从窗口所看到的世界就是她们的所有。
2、封建时代,女子只有三从思维,为妻之道,她们没有独立思考的权利,她们的小脚能走的路不远,整个社会制度就像渔网一样,将她们死死的困住,对她们而言,能做的就只有服从。
3、从1769制造的第一辆蒸汽三轮车起,汽车技术不断发展与积累,至今已经走过了200多年,200多年间,汽车将文明,平等,自由,和平等一切现代化成果带到了人们的面前。
4、今天的女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沉默,随着时代的发展,她们敢于拼搏,创造,争取她们的自由和权利,在人面面前以各种姿态,职业,能力展现她们的风采,今天,女人足能撑起半边天。
五、综合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