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东莨菪碱为主治疗肺性脑病62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东莨菪碱在抢救危重病中的应用

东莨菪碱在抢救危重病中的应用

东莨菪碱在抢救危重病中的应用东莨菪碱为胆碱能受体阻断药,抑制腺体分泌、散瞳作用比阿托品强,还具有兴奋呼吸、心血管运动中枢,抑制大脑皮质的作用。

近几年来被用于许多危重病抢救,取得良好效果,综述如下。

1呼吸衰竭、肺性脑病呼吸衰竭患者36例作为治疗组:常规治疗加用东莨菪碱每次0.6~0.9mg,iv,0.5h1次,至血压、呼吸改善为止。

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治疗。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和78.1%(P<0.05)。

孟磊等用东莨菪碱治疗肺性脑病62例。

并与尼可刹米治疗50例作比较。

方法:0.03~0.12mg·kg1,iv,每日1或2次,连续2~3d。

结果:东莨菪碱组有效率95%,尼可刹米组64%(P<0.01)。

东莨菪碱通过解除平滑肌痉挛,改善脑、肺循环,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氧分压而达到治疗效果。

2急性肺水肿东莨菪碱治疗经传统疗法无效的急性肺水肿患者效果显著。

用法:东莨菪碱静脉注射,儿童按每次0.01~0.1mg·kg1,成人0.9~4.0mg,10~30min1次,一般1~4次即可。

用药0.5~1h后,患者症状多可缓解。

东莨菪碱能解除全身小动脉、静脉收缩,使体循环血容量增多,降低肺静脉压,解除肺水肿。

肺水肿消退后,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治疗。

3海水溺水性肺水肿海水淹溺后发生溺水性肺水肿(简称海溺肺)是溺水后死亡的重要原因,国内外一直缺乏有效治疗措施。

崔兆文等用东莨菪碱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12例。

方法:吸氧,首剂纳洛酮0.8mg,iv,东莨菪碱0.3mg,iv,之后每0.5h纳洛酮0.4~0.8mg,iv,每5~10min东莨菪碱0.3mg,iv,视病情变化增减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时间。

一般20min后见效。

纳洛酮总量1.6~4.0mg,东莨菪碱总量1.5~20.4mg。

结果:1例原患冠心病,在继续治疗中发生ARDS死亡,11例抢救成功。

4大咯血用法:东莨菪碱0.3mg,iv,1~2h后仍有咯血者重复1次,必要时用0.6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静脉滴注维持。

东莨菪碱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40例临床效果分析

东莨菪碱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40例临床效果分析

东莨菪碱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40例临床效果分析作者:齐玉敏吴小娟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26期【摘要】目的探讨东莨菪碱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8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上述患儿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两组患儿均给予脑活素、胞二磷胆碱、能量合剂、控制颅内压、镇静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7~10 d为1个疗程。

对照组采用以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东莨菪碱0.01~0.03 mg/kg,每6 h注射一次,连续应用3 d,而后改为0.03 mg/kg,1次/d,连续应用4~7 d。

结果观察组意识障碍、肌张力改变、原始反射、其他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东莨菪碱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e-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是指在围产期窒息而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

临床出现一系列脑病表现。

本症不仅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并且是新生儿期后病残儿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本文观察东莨菪碱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选择南阳市中心医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80例,以上患儿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新生儿学组制定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中的诊断标准。

以上患儿均在出生后6 h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意识障碍、肌张力改变、原始反射异常;出生72 h内进行头颅CT扫描检查确诊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上述患儿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40例,男22例,女18例,严重程度:轻度12例,中度22例,重度6例。

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严重程度:轻度13例,中度23例,重度4例。

上述患儿性别、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2 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脑活素、胞二磷胆碱、能量合剂、控制颅内压、镇静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7~10 d为1个疗程。

19.茛菪类药理及临床内科应用进展

19.茛菪类药理及临床内科应用进展

莨菪类药药理究研和内科临床应用的进展莨菪类药包括阿托品,山莨菪碱(654-2),樟柳碱,近5年来国内许多学者不断的、深入的从药理和临床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通过文献复习结合临床体会,现将其药理研究和内科临床应用进展简述如下:药理研究1、循还和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实验证明东莨菪碱可对抗吗啡引起的呼吸抑制,其呼吸兴奋上不亚于洛贝林、可拉明,各种呼吸衰竭的患者应用莨菪类药后,分泌物减少,呼吸道通畅,呼吸频率减慢而规则,缺氧改善并能起到止惊,镇静的作用,从而达到对呼吸中区兴奋,对大脑皮层抑制,这是一般呼吸中枢兴奋药所不及的。

2、活跃和疏通微循环的作用:实验证明莨菪类药有:①调节微血管管径。

解除血管痉挛,使降低阻力的血管保持一定张力,显示双相调节作用;②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减少血液渗出;③改善血液流态,降低全血比粘度,使聚集或附壁的血细胞解聚;④增强微血管的自律运动,同进对乙酰胆碱、肾上腺素、五羟色胺,组织胺所致血管收缩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增加灌流量。

3、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莨菪类药不仅对血管平滑肌有解痉作用,对全身其它的平滑肌如气管,支气管,阴囊,肠管平滑肌和瞳孔括药肌也有解痉作用,从而有利于休克的逆转和防止并发病的产生,改善肺微循环灌流。

拮抗乙酰胆碱所致气道阻力。

改善肺胞通气,从而有利于纠正通气和血流的比率。

4、抑制血栓素合成:修氏研究证明,山莨菪碱能抵制血栓素合成,抑制血小板和粒细胞聚集,其机理是抑制环氧酶,血栓素合成酶,并提示对前列腺素合成的有效抑制剂。

5、调节植物神经的作用:莨菪类药可直接阻断M-受体,间接阻断a-受体,从而有利达到植物神经的双向调节作用。

这种调节作用有利于血管平滑肌舒张和微循环改善。

因正常和病态机体对莨菪类药所引起的效应不同,故正常人用莨菪类药可使心率增快,痰液抑制,体温升高,耐受量小,病态则相反快速可减慢,痰易咳出,高温下降,而耐受量可高九十至几百倍。

东莨菪碱抢救婴幼儿重症肺炎62例疗效观察

东莨菪碱抢救婴幼儿重症肺炎62例疗效观察

东莨菪碱抢救婴幼儿重症肺炎62例疗效观察
邢振谦
【期刊名称】《吉林医学》
【年(卷),期】1989(000)002
【摘要】临床资料本组62例,男40例,女22例。

1岁以内53例,1~3岁19例。

本组62例重症肺炎均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同时用东莨菪碱肌肉注射或静注,剂量为0.01~0.05mg/kg/次,每隔15~60分钟一次,一般用2~4次。

经用药后6小时观察,主要症状及体征全部或部分改善者为有效;主要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恶化者为无效。

本组预后:
【总页数】1页(P118-118)
【作者】邢振谦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
【相关文献】
1.东莨菪碱抢救治疗小儿呼吸衰竭36例疗效观察 [J], 姜美兰;江培春
2.东莨菪碱联合地塞米松抢救急性中毒性肺水肿的疗效观察 [J], 闫卫军
3.东莨菪碱抢救治疗小儿急性肺炎疗效观察(附328例报告) [J], 冯忠勤
4.东莨菪碱抢救流行性乙型脑炎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J], 万盛华
5.东莨菪碱抢救婴幼儿重症肺炎91例报告 [J], 王野坪;骆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茛菪碱对疗婴幼儿重症肺炎伴呼衰脑水肿的治疗

东茛菪碱对疗婴幼儿重症肺炎伴呼衰脑水肿的治疗

1 治 疗 方 法 . 2
首先予 以综合 治疗 , 包括 抗炎、 强心 、 利尿 、 纠酸 、 吸氧 及支持等各种对症 治疗 。当患儿 出现呼吸及神 志改变或抽 搐时, 即予 以东莨菪 碱每次 00— O 4 gk , 1 . 2 . m /g 每 0分钟静 0 推 1 , 至患儿 心跳 加快 , 次 直 心音有力 , 呼吸平稳 , 面色潮 红, 四肢温 暖, 抽搐次数减少或停止时( 量化 )随后 , 。 逐渐延 长给药间隔时间 , 直至患儿心跳 、 呼吸正 常 , 抽搐停止 。 本组 病例最多用东莨菪碱达 3 次 , 8 最少 3次 , 平均 7 —8次。
床死亡。
1 . 结果 4
3 7例 中痊愈 2 0例 , 亡 8例 。总有效率 7 . 死 亡 死 8 %, 4
率 2. 1 %。较 国内文献报道的死亡率 3 . 6 33 明显下 降。 %有
2 讨 论
东莨菪碱 系我 国首先合成 的 M胆碱受体阻断剂 , 过去 主要用于治疗 胃肠 道痉 挛。随着微循环研究的深入 和儿科
中枢 , 同时抑制脑皮层 , 从而表现为镇 静和止惊作用 。 ( ) 3 大剂量东 莨菪碱 可封 闭 M和 受体 的氧耗 作用 。 活化
肺炎伴 呼衰脑水肿 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均有 咳嗽 、 气促 、
发绀、呼吸改变 ( 包括呼吸急促 、节律不齐或双吸气呼吸 等 )抽 搐、 、 神志变化 等。治疗上除给予抗炎、 吸氧、 纠酸 、 纠 正心衰等外 , 均投 以东莨菪碱抢救治疗 , 疗效 满意 , 总结 现
1 疗 效 判 定 . 3
紊乱 、 支持疗法等 。 对新生儿及小婴儿尤其要加强床边巡 回
护理。
显效 : 呼吸正常或好转 , 抽搐停止 , 神志 明显好 转或正

东莨菪碱干预治疗新生儿缺氧性脑病临床预后观察分析

东莨菪碱干预治疗新生儿缺氧性脑病临床预后观察分析

东莨菪碱干预治疗新生儿缺氧性脑病临床预后观察分析发表时间:2016-09-01T10:26:31.97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4期作者:林平环[导读] 探讨新生儿缺氧性脑病经东莨菪碱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

永兴县人民医院郴州湖南 423000【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性脑病经东莨菪碱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缺氧性脑病患儿106例,患儿收治时间为2014年1月-2016年1月。

所选取患儿被随机分为A组、B组(各53例),A组为常规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利用东莨菪碱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

结果①治疗效果:B组有效率为96.23%,A组为77.36%,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②B组的症状消失时间短于A组,对比有差异(P<0.05)。

结论新生儿缺氧性脑病通过采用东莨菪碱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缩短病患的症状消失时间,值得在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关键词】缺氧性脑病;东莨菪碱;治疗效果HIE(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在临床中非常常见,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性命。

临床必须及时纠正患儿的症状,促使其脑细胞缺氧、缺血症状得以改善,使脑损伤得以缓解,挽救患儿生命,降低后遗症发生率。

有研究表明[1],东莨菪碱能够有效改善这类患儿的疾病症状,有利于促进患儿脑血流功能的恢复。

本文主要分析东莨菪碱干预治疗新生儿缺氧性脑病的疗效,选取106例患儿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我院收治的106例缺氧性脑病患儿(2014年1月-2016年1月)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A组、B组(各53例),A组为常规治疗,女24例,男29例,患儿于出生后7h,发生神经症状。

B组在A组基础上利用东莨菪碱治疗,女23例,男30例,患儿于出生后7h有神经症状表现。

患儿的神经症状包括原始反射异常、肌张力改变、意识障碍等。

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氢溴酸东莨菪碱治疗小儿重症肺炎30例

氢溴酸东莨菪碱治疗小儿重症肺炎30例

氢溴酸东莨菪碱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引言小儿重症肺炎是一种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疾病,常见于婴幼儿患者。

目前,对于小儿重症肺炎的治疗主要是采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支持治疗等方法。

但由于小儿患者免疫系统不完善,耐药性增强等问题,对于重症肺炎的治疗并不十分理想。

本文旨在探讨氢溴酸东莨菪碱在小儿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

氢溴酸东莨菪碱简介氢溴酸东莨菪碱属于抑制胆碱能神经递质作用的药物,可抑制支气管痉挛和分泌物的分泌,从而加速药物的吸收,增加肺活量和氧化作用。

该药物具有神经节特异性,对心血管系统较少干扰,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小儿重症肺炎的治疗中。

氢溴酸东莨菪碱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应用临床数据我们通过提取医院2017至2020年诊断为小儿重症肺炎的患者,共计30例,其中采用氢溴酸东莨菪碱治疗的患者共计15例,剩下的15例患者则采用常规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

治疗方法在氢溴酸东莨菪碱治疗组,我们采用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氢溴酸东莨菪碱(规格为10mg/1ml),使用剂量为0.05mg/kg,每日3次,疗程7~14天。

同时患者也接受了扩张支气管周围血管、激活免疫系统的辅助治疗。

结果分析治疗后,我们比较了氢溴酸东莨菪碱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治疗效果。

结果显示,氢溴酸东莨菪碱治疗组患者的肺部炎症指标(CRP、PCT等)显著减少,同时咳喘、气促等症状也明显好转,治疗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7.6±2.7天 vs 11.3±3.8天),并且治疗组患者恢复正常呼吸功能的时间也更短(4.9±1.3天vs 6.7±1.5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适用范围根据我们的临床观察,氢溴酸东莨菪碱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的小儿重症肺炎:•气道痉挛明显的患者。

•支气管分泌物较多而无法有效自洁的患者。

•对常规治疗无效或出现过敏反应的患者。

注意事项药物不良反应氢溴酸东莨菪碱作为神经节特异性药物,对心血管系统较少干扰,因此其药物不良反应较少。

东莨菪碱在治疗重型创伤性脑损伤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东莨菪碱在治疗重型创伤性脑损伤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东莨菪碱在治疗重型创伤性脑损伤中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观察东莨菪碱治疗重型创伤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探讨提高重型创伤性脑损伤临床疗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选择确诊为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外科治疗,观察组45例在常规外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东莨菪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及术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在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及术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加用东莨菪碱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Scopolamine in treatment of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ethods: Collected 87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er group,42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with general surgery treatment,45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er group with general surgery and Scopolamine treatment, then compare PaO2, PaO2/FiO2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after 6 months. Results: The observer group′s clinical effects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s,there was a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in PaO2, PaO2/FiO2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after 6 months.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re treated with scopolamine;it can increase the clinical effects obviously and should be widely promoted.[Key words] Scopolamine;Severe;Head injury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疾病,重型创伤性脑损伤的死亡率及致残率极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东莨菪碱为主治疗肺性脑病62例临床分析【关键词】东莨菪碱肺性脑病临床分析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以氢溴酸东茛菪碱注射液为主综合治疗肺性脑病62例(轻型35例,中型17例,重型10例),疗效显著,观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均按1980年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所修订的“肺性脑病的诊断和临床分级标准”。

选取确诊的住院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并有肺性脑病的患者,按住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A组(东莨菪碱组)、B组(对照组)。

A组62例(男27例,女35例),年龄41~71岁,平均52岁;B组50例(男21例,女29例),年龄39~67岁,平均47岁。

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病程长短及病型的分布无显著差别。

1.2 治疗方治A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氢溴酸东莨菪碱0.3~1.2mg/次或1.5mg以上/次,加于5%葡萄糖20ml静注,或加于10%葡萄糖250ml静滴,20~30滴/分。

轻型0.3~0.6mg/次,中型0.6~0.9mg/次,重型0.9~1.2mg/次或1.5mg以上/次;1日1~2次或多次(间隔时间视病情而定),连续观察1~3天。

氢溴酸东莨菪碱药物购自上海第十制药厂。

B组同样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尼可刹米0.75~3.75 g/次。

加于25%葡萄糖20ml静注,或加于10%葡萄糖250ml静滴,20~30滴/分。

轻型0.75~1.125g/次,中型1.125~1.875g/次,重型1.875~3.75g/次;1日1~2次,间隔时间视病情而定,治疗前和治疗后连续观察1小时或1~3天。

尼可刹米购自北京制药厂和齐齐哈尔制药厂。

由专职医师逐时或逐日记录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血气分析、甲皱微循环等变化和药物副反应。

1.3 疗效判断标准①临床控制(临控):不需要同时应用其他药物。

患者神志清楚,无精神异常、燥动、抽搐、昏迷等。

②显效:偶有轻度症状。

③好转:仍有症状、但程度减轻。

④无效:病情无明显变化,症状加重或死亡。

2 结果
2.1 疗效东莨菪碱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由表1可见,总有效率A组为95.1%、B组为64%,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表2表明,在慢性通气性呼吸衰竭时应用东莨菪碱,对部分病人降低PaCO2有一定帮助。

2.3 甲皱微循环A组治疗前观察43例,26例有异型管袢。

呈短棒状,流速呈粒缓状;治疗后l2天。

15例异型管袢显著减少。

流速呈线流态。

B组治疗前检查38例,28例有上述状态的异型管袢,治疗后无改善。

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20mg%者32例,治疗后>20mg%者仅8例,有效率68.8%;B组治疗前>20mg%者13例,治疗后>20mg%者3例,有效率为38.5%。

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5 并发症A组重型10例,并有上消化道出血3例;B组重型8例,并有上消化道出血2例。

发现在出血前均有显著腹胀,测定血小板均在100×10 9/L
(10万/mm3)以下,凝血酶原时间4例较正常对照延长,而纤维蛋白原只有1例下降。

可见前两项检查灵敏度较高。

两组5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均加用小剂量肝素(50mg静滴)。

每日1次。

其中A组3例两天后病情缓解,B组2例病情继续加重,无效死亡。

2.6 药物副作用东莨菪碱的副作用少,仅有颜面潮红,暂时轻微口干,视力模糊,但不影响治疗。

用药过程中无1例因无法适应而中途停止,也未见药物过敏反应。

3 讨论
肺性脑病是慢性肺心病的一种晚期并发症,而东莨菪碱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有很好的呼吸中枢兴奋作用和恢复血压作用。

从本组看,用此药治疗肺性脑病,特别是用于抢救中、重型,疗效更明显。

观察到静注用较大剂量(0.6~1.2mg/次)时,患者呼吸加深,频率减至接近正常,支气管痉挛现象缓解,肺部哮鸣音及湿罗音减少,安静入睡。

经1小时后检测血气:可见原增高的PaCO2明显下降、低氧血症得到改善;而当剂量偏小时,患者仅表现为呼吸平静,肺部哮鸣音少有改变,PaCO2则无下降。

遇有此种情况,应考虑加大东莨菪碱用量。

本药不但能兴奋呼吸中枢,而且具有安定大脑皮层,解除平滑肌痉挛,改善脑、肺的微循环,增加肺的通气与换气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因此在肺性脑病抢救中其疗效较
尼可刹米为优。

尤其是对后者无效者,使用东莨菪碱仍可使PaCO2下降,PaO2上升,低氧血症改善。

脑血流量的增加,阻断了脑水肿所致呼衰的可能性。

此外,东莨菪碱通过其抗胆碱作用,解除支气管痉挛,控制支气管腺体的过度分泌,从而使气道阻塞减轻;微循环(包括肺微循环)也得到改善,本组治疗前后的微循环观察证实了这一点。

在应用中我们的体会是:①应及早使用,尤其是在患者尚处于兴奋,躁狂之肺性脑病早期阶段应用,效果更好。

对昏迷较深病例,即使采用超大剂量,亦难奏效。

②剂量上必须注意个体差异,而且对危重病例宜用大剂量。

③静脉推注给药的疗效比静滴好。

尤其对重危病例,可采用短期内间歇多次静脉推注,待患者神志转清,病情好转后再用静滴维持,才不致延误抢救时机。

④在应用东莨菪碱抢救肺性脑病的同时,应注意与其他必要治疗措施密切配合,且不可单纯依赖于此药。

总之,以东莨菪碱为主综合治疗肺性脑病,本组的总有效率为95.1%,特别对中、重型显示的疗效令人鼓舞;故有推广使用的价值,同时也有待进一步完善、总结、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