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课件:第13章内分泌系统
合集下载
组织学与胚胎学 内分泌系统ppt(共42张PPT)

分泌类固醇激 素细胞
SER、mit、
lipid droplet、
raw materials
located in the anterior part of the neck ,immediately below the larynx (喉) . consists of two lateral lobes (侧叶)connected
HE染色胞质着色浅。 分泌颗粒:甲状旁腺激素
1.作用于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使骨盐溶解
血钙升高
功能不清。
(1)肾上腺的结构
被膜
球状带(zona glomerulose) 皮质 束状带(zona fasciculate)
网状带(zona reticularis) 髓质 —— 有 ,少量C.T.,中央静脉,交感神经
嫌色细胞
多,嗜色细胞的幼稚阶段。
除了上述独立的内分泌腺外,人体许多器官内还存在着大量散在的内分泌细胞。
分泌含氮激素细胞
黄体生成素(LH ) 嫌色细胞
多,嗜色细胞的幼稚阶段。
Adrenal gland(肾上腺)
(1)肾上腺的结构
垂体细胞 : 即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和营养的作用。
女性:促排卵及黄体形成 男性:间质细胞刺激素(ICSH)
色深 核色浅,胞 色深,含脂色素
质浅(脂滴多)
分泌(H) 盐皮质H 糖皮质H
雄,雌H
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皮质醇增多(cushing综合症)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面圆而红
躯干肥胖
高血压 高血糖
闭经 多毛等
髓质细胞:又称嗜铬细胞(chromaffin cell)
细胞排列成索或团,胞质内含黄褐色的嗜铬颗粒。
一方面,下丘脑弓状核等处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 的释放激素和释放抑制激素,通过垂体门脉系统调 节腺垂体各种腺细胞的分泌活动;腺垂体分泌的各 种激素又调节相应的靶器官和靶细胞的分泌活动。
SER、mit、
lipid droplet、
raw materials
located in the anterior part of the neck ,immediately below the larynx (喉) . consists of two lateral lobes (侧叶)connected
HE染色胞质着色浅。 分泌颗粒:甲状旁腺激素
1.作用于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使骨盐溶解
血钙升高
功能不清。
(1)肾上腺的结构
被膜
球状带(zona glomerulose) 皮质 束状带(zona fasciculate)
网状带(zona reticularis) 髓质 —— 有 ,少量C.T.,中央静脉,交感神经
嫌色细胞
多,嗜色细胞的幼稚阶段。
除了上述独立的内分泌腺外,人体许多器官内还存在着大量散在的内分泌细胞。
分泌含氮激素细胞
黄体生成素(LH ) 嫌色细胞
多,嗜色细胞的幼稚阶段。
Adrenal gland(肾上腺)
(1)肾上腺的结构
垂体细胞 : 即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和营养的作用。
女性:促排卵及黄体形成 男性:间质细胞刺激素(ICSH)
色深 核色浅,胞 色深,含脂色素
质浅(脂滴多)
分泌(H) 盐皮质H 糖皮质H
雄,雌H
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皮质醇增多(cushing综合症)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面圆而红
躯干肥胖
高血压 高血糖
闭经 多毛等
髓质细胞:又称嗜铬细胞(chromaffin cell)
细胞排列成索或团,胞质内含黄褐色的嗜铬颗粒。
一方面,下丘脑弓状核等处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 的释放激素和释放抑制激素,通过垂体门脉系统调 节腺垂体各种腺细胞的分泌活动;腺垂体分泌的各 种激素又调节相应的靶器官和靶细胞的分泌活动。
组织胚胎学13内分泌系统-讲义

甲状腺 甲状旁腺 肾上腺 垂体 松果体
图11
一般
结构 • 外包结缔组织被膜
• 实质分皮质和髓质,前者占肾上腺体
皮质
积的80%~90%
髓质
甲状腺 甲状旁腺 肾上腺 垂体 松果体
图12~14
一般 结构
含大量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和丰富的
血窦
• 球状带:较薄,细胞聚集成球团状; 皮质 细胞较小,分泌盐皮质激素(醛固
弓状核
3种释放抑制激素
轴突 漏斗释入
一级毛细 血管网
甲状腺 甲状旁腺 肾上腺 垂体 松果体
有被膜,腺细胞排成索团状 图9、10 • 主细胞(chief cell):数量多,多边形,色
浅,分泌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作用于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促 进溶解骨盐;促进肠和肾小管吸收钙,升高 血钙 • 嗜酸性细胞:青春期前后出现,胞质嗜酸性, 含大量线粒体;功能不明
system)
图27
垂体上A → 第一→级垂毛体门微V 细血管网
(结节部上端) (漏斗) (结节部)
小V ← V窦 ← 第二级毛细血管网
神经
(远侧部)
垂体 垂体门微静脉及两端毛细血管网构成
垂体门脉系统
甲状腺 甲状旁腺 肾上腺 垂体 松果体
一般 结构
腺垂体
神经 垂体
5. 下丘脑和腺垂体的关系
下丘脑 分6种泌释放激素
甲状腺 • 实质含大量甲状腺滤泡和滤泡旁细胞
滤泡
滤泡旁 细胞
甲状腺 甲状旁腺 肾上腺 垂体 松果体
一般 结构
甲状腺 滤泡
滤泡旁 细胞
甲状腺滤泡(thyroid follicle) 图2 • 大小不等,由单层立方的滤泡上皮细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第13章 内分泌系统

APUD系统
类固醇激素分 sER丰富、mit嵴管 肾上腺皮质,睾丸
泌细胞
状或管泡状、脂滴 间质细胞、黄体
多,无分泌颗粒
内分泌腺结构特点
①细胞排列成团、索、滤泡状 ②无导管 ③毛细血管丰富(有孔型、血窦)
激素(Hormone)
作用特点: 靶器官(靶细胞):激素作用的
特定器官(细胞)。 远距离作用和旁分泌 细胞分泌的激素直接作用于邻近细胞
⑵ 嗜碱性细胞: 少,形态不一,有嗜碱性颗粒。
促甲状腺激素细胞 (TSH )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 (ACTH )
促性腺激素细胞
卵泡刺激素(FSH) 黄体生成素(LH)
⑶ 嫌色细胞:最多,小,色浅、界限不清
2.中间部 (pars intermedia)
由嗜碱性细胞和滤泡构成, 分泌黑素细胞刺激素
3.结节部(pars tuberalis)
作用机理: 与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反应
一、甲状腺 thyroid
一般结构:
被膜 甲状腺小叶
甲状腺小叶
㈠ 甲状腺滤泡
LM:大小不等,单立上皮—滤泡上皮细胞,
高低可变;细胞界限清楚;核圆居中。
单立上皮 滤泡壁
滤泡腔 胶质
滤泡上皮细胞
EM:
RER、Golgi 体、Mit、lys 多;有分泌颗 粒和胶质小泡
体
甲状旁腺
内
分
泌
系 统
肾上腺
的
分
布
松果体 甲甲状状腺腺
胰腺的胰岛 卵巢的黄体
睾丸中的 间质细胞
板状嵴线粒体
管状嵴线粒体
作用机理:
含氮激素分泌细胞 受体在膜上
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 受体在细胞内
含氮激素 类固醇激素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13章 内分泌系统

—球状带 —束状带
—网状带 肾上腺皮质光镜像
2、束状带 最厚,细胞排成索; 细胞较大,含大量脂 滴。 分泌糖皮质激素 (皮质醇),促进蛋 白和脂肪转变为糖, 抑制免疫应答,对抗 炎症。
—球状带 —束状带 —网状带
3、网状带 最薄,细胞索吻
合成网;细胞较小, 核小染色深。
分泌雄激素、少 量雌激素和糖皮质 激素
位于甲状腺滤泡之间,或滤泡上皮细胞之间, 较大,HE染色着色浅,合成分泌降钙素 降钙素:多肽类,促进骨盐沉着及抑制胃肠 道和肾小管吸收Ca2+,降低血钙
二、肾上腺
一般结构 外包结缔组织
被膜 实质分周边的
皮质和中央的
髓质,前者占
肾上腺体积的
80%~90%
肾上腺模式图
(一)皮质
1、球状带 较薄,细胞聚集成 球团状;细胞较 小,含少量脂滴。 分泌盐皮质激素 (醛固酮),促 进肾保Na+排K+ 和胃吸收Na+
(一)、甲状腺滤泡
1.结构: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 等,由单层立方的滤泡上皮细胞围成,腔内充 满嗜酸性均质状胶质
超微结构:微绒毛,发达的RER和高尔基复合 体 ,较多的线粒体和溶酶体 ,顶部胞质含分 泌颗粒和胶质小泡
2.滤泡上皮细胞功能:分泌甲状腺素
甲状腺的激素形成模式图
(二)、滤泡旁细胞
第13章 内分泌系统
概述 一、组成:
1.内分泌腺(甲状腺、 甲状旁腺、肾上腺、 垂体、松果体等)
2.内分泌细胞(散在分 • 布于其它器官中)
二、内分泌腺结构特征
细胞排列成索、团状或滤泡状 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无导管 分泌物为激素
一、甲状腺
一般结构
• 分左右两叶外包结缔组织被膜,实质被分为许多小 叶,小叶包括甲状腺滤泡和滤泡旁细胞
组织胚胎学-内分泌系统

脑砂
毛细 血管
松果体模式图
松果体 细胞 神经胶 质细胞
毛细 血管
松果体光镜观察 ( HE染色)
概述:组成、分泌方式、激素细胞的种类 一、甲状腺:甲状腺滤泡、滤泡旁细胞 二、甲状旁腺:甲状旁腺素 三、肾上腺:被膜、实质
皮质:(三带)、髓质:
四、垂体:垂体门脉系统
腺垂体:远侧部+中间部+结节部 神经垂体:垂体细胞、赫令体
室旁核 视上核
垂体上动脉
第一级毛细血管网 垂体门微静脉
第二级 毛细血 管网
静脉窦
弓状核
第三脑室
下丘脑腺垂 体束
下丘脑神经垂体束
轴突
静脉窦 毛细血管网 垂体下动脉
毛细血管
垂体的血管分布及其与下丘脑的关系模式图
神经末梢
下丘脑 垂体
(二)神经垂体
组成 无髓神经纤维: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神经内
分泌细胞的轴突形成的下丘脑神经垂体束 赫令体(Herring body) :视上核、室旁核的
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P132
APUD细胞:合成和分泌胺
特点:通过摄取胺前体(氨基酸)、脱羧反 应产生胺(有些产生肽)。
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DNES,50多种)
特点:神经元合成分泌胺、肽(似APUD细胞) 命名:APUD细胞+相同内分泌功能神经元。
均质状,(H.E.)嗜酸性 •周围结缔组织富含有孔毛细血管
甲状腺的激素形成模式图
甲状腺素的形成过程:
合成→储存→碘化→重吸收→分解→释放
1、滤泡上皮从血液中摄取:
→氨基酸→甲状腺球蛋白前体→分泌颗粒(胞吐)→滤泡
粗面内质网
高尔基复合体加糖
→碘离子→ 活 化 → 滤泡
过氧化物酶
组织学与胚胎学 华西--内分泌系统ppt课件

A.作用于破骨细胞,使血钙升高 B.作用于破骨细胞,使血钙降低 C.作用于成骨细胞,使血钙升高 D. 作用于成骨细胞,使血钙降低 E.作用于骨细胞,使血钙降低
2.神经垂体中的赫令体是( D )
A.垂体细胞的分泌物 B. 下丘脑弓状核的分泌物 C.窦状毛细血管 D. 视上核和室旁核产生的激素在轴突中集聚成的嗜酸性团块。 E.神经胶质细胞
1.组成
①内分泌腺; ②分布于其它器官内的内分泌细胞。
2.内分泌腺的结构特点
LM: 腺细胞排列成索状、团状, 或围成滤泡,无导管,毛细血管 (有孔、血窦)丰富。
4
返回主菜单
3.内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
①分泌含氮激素细胞
胞质内含丰富的RER、Go 及膜包的分泌颗粒。
5
返回主菜单
②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
嫌色细胞:个小,色浅,胞质内无分泌颗粒。
24
返回主菜单
腺垂体远侧部光镜结构
嫌色细胞
嗜碱性细胞 嗜酸性细胞
25
返回主菜单
中间部
组成:嫌色细胞、嗜碱性细胞、滤泡。 功能:(鱼类和两栖类)分泌MSH。
结节部
组成:大量嫌色细胞、
少量嗜酸性细胞
和嗜碱性细胞。
功能:嗜碱性细胞分泌 FSH和LH。
返回主菜单
中间部
7
返回主菜单
二、甲状腺
舌骨
锥状叶
甲状软骨
甲状腺右叶
甲状腺左叶
甲状腺前面观
8
返回主菜单
二、甲状腺
1. 一般结构
被膜 薄层结缔组织 实质 甲状腺滤泡
滤泡旁细胞
返回主菜单
甲状腺(光镜)
9
2.◆甲状腺滤泡(thyroid follicle)
2.神经垂体中的赫令体是( D )
A.垂体细胞的分泌物 B. 下丘脑弓状核的分泌物 C.窦状毛细血管 D. 视上核和室旁核产生的激素在轴突中集聚成的嗜酸性团块。 E.神经胶质细胞
1.组成
①内分泌腺; ②分布于其它器官内的内分泌细胞。
2.内分泌腺的结构特点
LM: 腺细胞排列成索状、团状, 或围成滤泡,无导管,毛细血管 (有孔、血窦)丰富。
4
返回主菜单
3.内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
①分泌含氮激素细胞
胞质内含丰富的RER、Go 及膜包的分泌颗粒。
5
返回主菜单
②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
嫌色细胞:个小,色浅,胞质内无分泌颗粒。
24
返回主菜单
腺垂体远侧部光镜结构
嫌色细胞
嗜碱性细胞 嗜酸性细胞
25
返回主菜单
中间部
组成:嫌色细胞、嗜碱性细胞、滤泡。 功能:(鱼类和两栖类)分泌MSH。
结节部
组成:大量嫌色细胞、
少量嗜酸性细胞
和嗜碱性细胞。
功能:嗜碱性细胞分泌 FSH和LH。
返回主菜单
中间部
7
返回主菜单
二、甲状腺
舌骨
锥状叶
甲状软骨
甲状腺右叶
甲状腺左叶
甲状腺前面观
8
返回主菜单
二、甲状腺
1. 一般结构
被膜 薄层结缔组织 实质 甲状腺滤泡
滤泡旁细胞
返回主菜单
甲状腺(光镜)
9
2.◆甲状腺滤泡(thyroid follicle)
组织学与胚胎学 内分泌系统讲解课件

腺细胞排列成团、索;
嫌色细胞
丰富的血窦; HE:
嫌色细胞
嗜碱性细胞
嗜酸性细胞
嗜酸性细胞
嗜色细胞
嗜碱性细胞 EM:均有含氮类激素细胞超微结构特点
(1) 嗜酸性细胞 acidophils
含嗜酸性颗粒 1) 生长激素细胞 somatotropic cell
刺激长骨生长 异常: *幼儿-过少-侏儒症
过多-巨人症 *成人-肢端肥大症 megalakria
内分泌细胞的分类:
含氮激素细胞
EM
丰富的粗面内质网
高尔基复合体
膜包布
大部分
类固醇激素细胞 丰富的滑面内质网
管状嵴线粒体 丰富脂滴 类固醇
肾上腺皮质、性腺
两种内分泌细胞
含氮激素细胞
类固醇激素细胞
一、甲状腺(thyroid gland )
被膜: 小隔-小叶
实质: 滤泡 滤泡旁细胞 富含毛细血管
(—)
靶器官 靶细胞
视上核 室旁核
加压素 催产素
轴突 神经部
与神经垂体——结构整体。
释放入血
神经垂体是下丘脑分泌的激素贮存和释放部位
靶器官
六、 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 (diffuse neuyoendocrine system)
APUD-Cell:除内分泌腺外,其它器官存在大量散在 的内分泌细胞,都具摄取胺前体并在细胞内脱羧后合 成和分泌胺的特点,统称为摄取胺前体脱羧细胞。
2) 催乳激素细胞 mammotropic cell
促进 * 乳腺发育 * 乳汁分泌
侏儒症
左:侏儒症 右:正常人 均为18 岁
(2)嗜碱性细胞 basophils 含嗜碱性颗粒
1) 促甲状腺激素细胞 thyrotropic cell, TSH cel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合成与分泌降钙素 1、促进成骨细胞活性,使钙盐沉积于类骨质 2、抑制胃肠道和肾小管吸收钙,使血钙降低
二、甲状旁腺
甲状旁腺
嗜酸性细胞
主细胞
二、甲状旁腺
主细胞
LM:多边形、核圆居中,着色浅。 结构
EM:具分泌含氮激素细胞的超微结构 功能:分泌甲状旁腺激素
增强破骨细胞活性 血钙↑
促进小肠和肾小管吸收钙
临床疾病
分泌不足→呆小症(幼儿) 黏液性水肿(成人)
分泌过多→突眼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治疗前
治疗后
甲状腺素引起的临床疾病
甲亢
地甲
甲低
(二)滤泡旁细胞
滤泡之间
位置 滤泡上皮细胞间
细胞大、HE染胞质着色浅,
结构 银染胞质内有嗜银颗粒
滤泡旁细胞 (HE染色)
滤泡旁细胞 (镀银染色)
(二)滤泡旁细胞
嗜酸性细胞:数量少、体积大、核小色深、胞质强
嗜酸性(EM:线粒体);功能不详。
三、肾上腺
◆被膜 ◆实质:皮质
髓质
肾上腺(adrenal gland)
1.被膜: 2.间质:结缔组织、神经、血管 3.实质:皮质:来源于中胚层
1.球状带 2.束状带 3.网状带 髓质:来源于外胚层
球状带 束状带
网状带
被膜:薄层结缔组织 实质:滤泡
滤泡旁细胞 间质:结缔组织
甲状腺(thyroid gland)
滤泡 壁:滤泡上皮细胞 腔:胶质-碘化甲状腺球蛋白
一般结构 滤泡旁细胞 滤泡间结缔组织:含丰富的有孔Cap
(一)甲状腺滤泡
滤 泡(follicle)
滤泡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
LM:单层立方,界限清楚,核圆居中。 EM:游离面:微绒毛
(一)肾上腺皮质
球状带
1、球状带
位置:被膜下 细胞排列成球形
结构特点 脂滴少 细胞小、核小染色深
功能:分泌盐皮质激素(醛固酮) 促进远曲小管与集合小管吸Na+排K+ 胃粘膜吸收Na+。使血Na+ ,K+
保钠、保水和排钾
束 状 带
2、束状带
位置:球状带深部,皮质中最厚的部分 细胞较大,核大染色浅
②催乳激素细胞-催乳激素 --促进乳腺发育和乳汁分泌
巨 人 症
侏 儒 症
肢端肥大症
巨人症
嗜碱性细胞
(2)嗜碱性细胞:量少,胞质嗜碱性
①促甲状腺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 ②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③促性腺激素C- 促性腺激素
卵泡刺激素 黄体生成素
(3)嫌色细胞: • 数量多,体积小,着色浅,界限不清 • 争议:嗜酸、嗜碱细胞脱颗粒?
嗜酸、嗜碱细胞的幼稚阶段?
腺垂体远侧部
生长激素细胞
嗜酸性细胞 催乳激素细胞
促甲状腺激素细胞
FSH
嗜碱性细胞 促性腺激素细胞 L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
肾上腺皮质细胞超微结构
sER
EM:有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的特点
(二)肾上腺髓质
髓质细胞:细胞排列成索或团,胞质内含黄
褐色的嗜铬颗粒,又称嗜铬细胞 根据分泌颗粒所含激素分为: 肾上腺素细胞:量多,分泌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C:量少,分泌去甲肾上腺素
交感神经节细胞:数量少,胞体大
肾上腺的血管分布
肾上腺动脉 少数 窦状毛细血管网 髓质毛细血管网
•根据腺细胞着色的差异 (1)嫌色细胞: (2)嗜色细胞:体积大,分2种
a.嗜酸性细胞 (40%) b.嗜碱性细胞 (10%)
嗜酸性细胞 嗜碱性细胞 嫌色细胞
嗜酸性细胞
(1)嗜酸性细胞:量多,胞质嗜酸性
①生长激素C-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和代谢 分泌不足 → 侏儒症 分泌过多 → 巨人症(儿童) 肢端肥大症(成人)
正中隆起 漏斗柄 神经部
垂体
腺垂体
结节部
远侧部 中间部
四、脑垂体
脑垂体
远侧部(垂体前叶)
腺垂体 结节部
中间部 垂体后叶
神经部
神经垂体
正中隆起
漏斗
漏斗柄
神经部 腺垂体 远侧部
神经垂体 神经部
腺垂体 远侧部
(一)腺垂体
@ 重点: 腺垂体的细胞构成和分泌的激素?
1、腺垂体远侧部
血窦丰富
1、腺垂体远侧部
结构特点 细胞单/双行索 脂滴多呈空泡
功能:分泌糖皮质激素(皮质醇) 促进蛋白质和脂肪分解并转变成糖、抑 制免疫应答、抗感染。
肾上腺皮质醇增多症(柯兴氏综合征)
向心性肥胖、瘀瘢、“多血质”,典型紫纹
网状带
3、网状带
位置:皮质最内层
细胞较小,核小色深 结构特点 细胞索吻合成网
脂滴少/脂褐素多
功能:分泌性激素(雄激素为主) 少量的糖皮质激素
中央静脉 肾上腺静脉
被膜
球状带
肾
上
束状带 皮质
腺
实
质
网状带
示
意 图
髓质
肾上腺
球状带:分泌盐皮质激素(醛固酮)
皮质 束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皮质醇)
网状带:分泌雄激素,少量雌激素
结
构 *均有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超微结构特点
髓质
肾上腺素细胞 髓质细胞 去甲肾上腺素细胞 交感神经节细胞
血窦、中央静脉
神经垂体
基本概念
1、激素: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的生 物活性物质。
2、靶器官和靶细胞:某激素作用于特定的 器官或特定细胞,称为此激素的……
3、受体:存在于靶细胞膜或胞质内的能与 特定激素相结合并产生生物效应的物质。
分泌方式
概述
• 远距分泌:激素血液循环特定细胞 (靶C)或组织(靶组织)。
• 旁分泌:激素组织液靶细胞或组织
两种腺细胞
含氮激素分泌细胞
(氨基酸衍生物/胺类/肽类/蛋白质类)
丰富的RER 高尔基复合体 膜包分泌颗粒
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
(肾上腺皮质/性腺的内分泌细胞)
丰富的SER 管状嵴线粒体 脂滴丰富 无分泌颗粒
一、甲状腺
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分左右两 叶,中间以峡部相连。
甲 状 腺
甲状腺
(thyroid gland)
第十三章 内分泌系统
Endocrine system
温州医学院组胚教研室 廖敏
内分泌系统
是机体重要的调节系统,它与神 经系统、免疫系统相互调节,共同 维持机体的正常状态。
概述
内分泌细胞: ➢组成 内分泌腺:甲状腺、脑垂体等
➢内分泌腺
细胞排列成索、团状或滤泡状; 无外排导管;
结构特征 毛细血管/淋巴管丰富。
胞质内: RER、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 线粒体、分泌颗粒、胶质小泡
胶质:HE:均质状嗜酸性,为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
功能活跃时,细胞增高呈低柱状,腔内胶质减少 功能低下时,细胞变矮呈扁平状,腔内胶质增多
T3 T4 合 成 和 分 泌 过 程
合成、贮存、碘化、重吸收、分解和释放
甲状腺素的作用
① 促进新陈代谢; ② 提高神经兴奋性; ③ 促进生长发育。 (尤对婴幼儿骨骼和中枢神经系统)
二、甲状旁腺
甲状旁腺
嗜酸性细胞
主细胞
二、甲状旁腺
主细胞
LM:多边形、核圆居中,着色浅。 结构
EM:具分泌含氮激素细胞的超微结构 功能:分泌甲状旁腺激素
增强破骨细胞活性 血钙↑
促进小肠和肾小管吸收钙
临床疾病
分泌不足→呆小症(幼儿) 黏液性水肿(成人)
分泌过多→突眼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治疗前
治疗后
甲状腺素引起的临床疾病
甲亢
地甲
甲低
(二)滤泡旁细胞
滤泡之间
位置 滤泡上皮细胞间
细胞大、HE染胞质着色浅,
结构 银染胞质内有嗜银颗粒
滤泡旁细胞 (HE染色)
滤泡旁细胞 (镀银染色)
(二)滤泡旁细胞
嗜酸性细胞:数量少、体积大、核小色深、胞质强
嗜酸性(EM:线粒体);功能不详。
三、肾上腺
◆被膜 ◆实质:皮质
髓质
肾上腺(adrenal gland)
1.被膜: 2.间质:结缔组织、神经、血管 3.实质:皮质:来源于中胚层
1.球状带 2.束状带 3.网状带 髓质:来源于外胚层
球状带 束状带
网状带
被膜:薄层结缔组织 实质:滤泡
滤泡旁细胞 间质:结缔组织
甲状腺(thyroid gland)
滤泡 壁:滤泡上皮细胞 腔:胶质-碘化甲状腺球蛋白
一般结构 滤泡旁细胞 滤泡间结缔组织:含丰富的有孔Cap
(一)甲状腺滤泡
滤 泡(follicle)
滤泡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
LM:单层立方,界限清楚,核圆居中。 EM:游离面:微绒毛
(一)肾上腺皮质
球状带
1、球状带
位置:被膜下 细胞排列成球形
结构特点 脂滴少 细胞小、核小染色深
功能:分泌盐皮质激素(醛固酮) 促进远曲小管与集合小管吸Na+排K+ 胃粘膜吸收Na+。使血Na+ ,K+
保钠、保水和排钾
束 状 带
2、束状带
位置:球状带深部,皮质中最厚的部分 细胞较大,核大染色浅
②催乳激素细胞-催乳激素 --促进乳腺发育和乳汁分泌
巨 人 症
侏 儒 症
肢端肥大症
巨人症
嗜碱性细胞
(2)嗜碱性细胞:量少,胞质嗜碱性
①促甲状腺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 ②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③促性腺激素C- 促性腺激素
卵泡刺激素 黄体生成素
(3)嫌色细胞: • 数量多,体积小,着色浅,界限不清 • 争议:嗜酸、嗜碱细胞脱颗粒?
嗜酸、嗜碱细胞的幼稚阶段?
腺垂体远侧部
生长激素细胞
嗜酸性细胞 催乳激素细胞
促甲状腺激素细胞
FSH
嗜碱性细胞 促性腺激素细胞 L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
肾上腺皮质细胞超微结构
sER
EM:有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的特点
(二)肾上腺髓质
髓质细胞:细胞排列成索或团,胞质内含黄
褐色的嗜铬颗粒,又称嗜铬细胞 根据分泌颗粒所含激素分为: 肾上腺素细胞:量多,分泌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C:量少,分泌去甲肾上腺素
交感神经节细胞:数量少,胞体大
肾上腺的血管分布
肾上腺动脉 少数 窦状毛细血管网 髓质毛细血管网
•根据腺细胞着色的差异 (1)嫌色细胞: (2)嗜色细胞:体积大,分2种
a.嗜酸性细胞 (40%) b.嗜碱性细胞 (10%)
嗜酸性细胞 嗜碱性细胞 嫌色细胞
嗜酸性细胞
(1)嗜酸性细胞:量多,胞质嗜酸性
①生长激素C-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和代谢 分泌不足 → 侏儒症 分泌过多 → 巨人症(儿童) 肢端肥大症(成人)
正中隆起 漏斗柄 神经部
垂体
腺垂体
结节部
远侧部 中间部
四、脑垂体
脑垂体
远侧部(垂体前叶)
腺垂体 结节部
中间部 垂体后叶
神经部
神经垂体
正中隆起
漏斗
漏斗柄
神经部 腺垂体 远侧部
神经垂体 神经部
腺垂体 远侧部
(一)腺垂体
@ 重点: 腺垂体的细胞构成和分泌的激素?
1、腺垂体远侧部
血窦丰富
1、腺垂体远侧部
结构特点 细胞单/双行索 脂滴多呈空泡
功能:分泌糖皮质激素(皮质醇) 促进蛋白质和脂肪分解并转变成糖、抑 制免疫应答、抗感染。
肾上腺皮质醇增多症(柯兴氏综合征)
向心性肥胖、瘀瘢、“多血质”,典型紫纹
网状带
3、网状带
位置:皮质最内层
细胞较小,核小色深 结构特点 细胞索吻合成网
脂滴少/脂褐素多
功能:分泌性激素(雄激素为主) 少量的糖皮质激素
中央静脉 肾上腺静脉
被膜
球状带
肾
上
束状带 皮质
腺
实
质
网状带
示
意 图
髓质
肾上腺
球状带:分泌盐皮质激素(醛固酮)
皮质 束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皮质醇)
网状带:分泌雄激素,少量雌激素
结
构 *均有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超微结构特点
髓质
肾上腺素细胞 髓质细胞 去甲肾上腺素细胞 交感神经节细胞
血窦、中央静脉
神经垂体
基本概念
1、激素: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的生 物活性物质。
2、靶器官和靶细胞:某激素作用于特定的 器官或特定细胞,称为此激素的……
3、受体:存在于靶细胞膜或胞质内的能与 特定激素相结合并产生生物效应的物质。
分泌方式
概述
• 远距分泌:激素血液循环特定细胞 (靶C)或组织(靶组织)。
• 旁分泌:激素组织液靶细胞或组织
两种腺细胞
含氮激素分泌细胞
(氨基酸衍生物/胺类/肽类/蛋白质类)
丰富的RER 高尔基复合体 膜包分泌颗粒
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
(肾上腺皮质/性腺的内分泌细胞)
丰富的SER 管状嵴线粒体 脂滴丰富 无分泌颗粒
一、甲状腺
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分左右两 叶,中间以峡部相连。
甲 状 腺
甲状腺
(thyroid gland)
第十三章 内分泌系统
Endocrine system
温州医学院组胚教研室 廖敏
内分泌系统
是机体重要的调节系统,它与神 经系统、免疫系统相互调节,共同 维持机体的正常状态。
概述
内分泌细胞: ➢组成 内分泌腺:甲状腺、脑垂体等
➢内分泌腺
细胞排列成索、团状或滤泡状; 无外排导管;
结构特征 毛细血管/淋巴管丰富。
胞质内: RER、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 线粒体、分泌颗粒、胶质小泡
胶质:HE:均质状嗜酸性,为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
功能活跃时,细胞增高呈低柱状,腔内胶质减少 功能低下时,细胞变矮呈扁平状,腔内胶质增多
T3 T4 合 成 和 分 泌 过 程
合成、贮存、碘化、重吸收、分解和释放
甲状腺素的作用
① 促进新陈代谢; ② 提高神经兴奋性; ③ 促进生长发育。 (尤对婴幼儿骨骼和中枢神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