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动宾关系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一、什么是词类活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什么词归属于什么词类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如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肉、骨”等是名词,这是一般的、经常的。
但在一定条件下,一些词又可以灵活运用,暂时用作与之有联系的相关的词类,这种灵活的用法就叫词类的“活用”,原来的用法又叫本用。
如:(1)担中肉尽,只余剩骨。
《聊斋志异·狼》(2)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中山狼传》例(1)中的“肉、骨”是名词,具体指肉和骨头。
而例(2)中的“肉”是指使白骨生肉,“生肉、长肉”,是动词。
名词“肉”在这里临时性的用作动词,这种现象就叫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现象较为普遍,可以用较少的文字记录较多的内容,但也给我们的阅读带来障碍。
如:(3)君美甚,徐化何能及君也。
《邹忌讽齐王纳柬》(4)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同上(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同上例(3)、(4)中美是形容词,美丽,(5)中的美用如意动用法,“认为我美”,不同的用法在同一短文中几次出现,如不熟练掌握这种用法,势必影响阅读和理解。
如果同一词的活用现象在语言的发展中大量出现,且已固定下来,我们就把这种情况称为兼类,即同一词兼而具有两类词的特点。
这就不是词类活用研究的现象了。
在我们学习中,需要重点掌握的活用现象和特殊用法有:名词、动词用作状语;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形容词使动用法;名词、形容词意动用法;特殊动宾关系;数量词的某些特殊用法。
二、名词、动词用作状语:状语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起修饰、限制作用的。
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能作状语,而是常用副词充当。
在古汉语中,名词可以作状语,起副词的作用,有以下几种情况:A、人事名词作状语,表比喻,翻译成“象……一样”如:陈涉首难,豪杰峰起。
《汉书·陈涉项籍列传》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王业。
《史记·李斯列传》(狼)人立而啼。
《中山狼传》(狼)犬坐于前。
《聊斋志异·狼三则》B、人事名词珍重状语,表示对待人或事物的态度,翻译成“象对待……一样”,“把……当做……”虏使其民。
特殊的动宾关系

动词和宾语之间没有直接的动作和受 动作关系,而是通过某种间接的方式 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通常需要借助 特定的语境或背景知识才能理解。
形成原因
语言习惯与文化背景
特殊的动宾关系往往是由于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所形成的, 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特殊的动宾关系也会有所不同。
比喻和隐喻
特殊的动宾关系有时是通过比喻或隐喻的方式形成的,通 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或概念进行比较或联想,从而建立起 一种特殊的关系。
特殊的动宾关系
contents
目录
• 什么是特殊的动宾关系 • 特殊动宾关系的语义分析 • 特殊动宾关系的句法分析 • 特殊动宾关系的语用分析 • 与特点
定义
特殊的动宾关系是指动词和宾语之间 存在一种特殊的关系,这种关系不同 于常规的动宾关系。
在语言研究中的运用
特殊动宾关系在语言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揭示语言的内在规律和 语义结构。
通过研究特殊动宾关系,可以深入探讨语言的演变过程、语法规则和语义 特征,推动语言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特殊动宾关系的研究还可以为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等领域提供有益的 启示和应用价值,促进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
语义蕴含
语义蕴含指的是在句子中,某个词语的含义包含了其他词语的含义。在特殊动宾关系中,动词和宾语的语义蕴含往往不是简 单的包含关系,而是存在某种特殊的蕴含关系。
例如,“看”这个动词,在“看电影”这个句子中,“看”这个动词的语义蕴含了“电影”,表示“看”这个行为是对“电影” 的一种行为。而在“看风景”这个句子中,“看”这个动词的语义蕴含了“风景”,表示“看”这个行为是对“风景”的一种行 为。
语境和背景知识
特殊的动宾关系往往需要借助特定的语境或背景知识才能 理解,这些语境或背景知识可以是历史事件、文化传说、 个人经历等。
几种特殊的动宾关系

(一)動詞的使動用法
2.及物動詞的使動用法: (1)不食三日矣。食之。 (2)晉侯飲趙盾酒。 (3)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 (4)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 (二)形容詞的使動用法P347(課文多用
例): (1)今媪尊長安君之位。 (2)是以君子逺庖厨也。
(二)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的辨別
就動詞來說,祗有使動用法,沒有意動 用法。不及物動詞帶賓語是使動用法。及物 動詞帶賓語是否活用于使動,要根據語境來 辨別。
就名詞、形容詞來說,在活用為動詞的 前提 下,再作進一步分析。如果作一般動詞 解釋不通,就要攷慮是否用為使動或意動。 用為使動的是表示客觀的結果,其意義是使 “賓語動”,用為意動,表示的是主觀看法, 其意義是“認為賓語怎樣”。如:
(5)富而使(讓)人分之。(莊子天地)(兼語句式) 使動用法和兼語句式比較起來,兼語句
式對意義表達得更为明确完善。因此漢代以后, 使動用法逐渐被兼語句式所取代。
二、意動用法
意動用法:主語主觀上認為賓語所表示的人或事 物怎么樣,或把賓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當作 什么。
(一)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1)左右以君賤之也。 (2)以賢勇智。《禮記大同》 (3)甘其食,美其服。《老子八十章》 (4)以物觀之,自貴而相賤。《莊子秋水》
四.為動用法
為動用法:主語為賓語實施某種動作行為, 叫做為動用法。
(1)夫人將啓之。 (2)陃夏馭齊侯。 (3)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
乎? (4)而世又不能死節者比。 (5)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
(1)今媪尊長安君之位。 (2)是以君子逺庖厨也。
(三)名詞的使動用法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练习题及答案141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练习题及答案11.[单选题]“崩”的特指义是( )A)天子死B)山塌下来C)崩溃答案:A解析:2.[单选题]清代学者提出的四体二用,“四体”是指:A)象形 象事 象声 会意B)象形 会意 形声 假借C)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答案:C解析:3.[单选题]“四体二用”中的二用指:A)转注 假借B)指事 会意C)象形 指事答案:A解析:4.[单选题]庭()A)堂前、厅堂B)堂阶下平地无屋之处C)适中、均匀答案:A解析:5.[单选题]父母何尝。
()A)佐雍得尝B)浅尝辄止C)得未尝有答案:A解析:6.[单选题]吏的本义是( )A)法官7.[单选题]浮( )A)轻浮B)浮在水面C)不合实际答案:B解析:8.[单选题]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
(《墨子·非攻》)( )A)感情B)思想、精神C)诚、实在答案:C解析:9.[单选题]穑( )A)收割禾麦B)种田C)禾的穗答案:A解析:10.[单选题]"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句中"甲兵"的含义是( )A)穿上铠甲的兵士B)最好的武器C)铠甲和兵器答案:C解析:11.[单选题]奏刀臻然,莫不中音。
(《庄子·庖丁解牛》)( )A)演奏、吹奏B)节奏C)进答案:C解析:12.[单选题]馆的本义为( )A)安置,住13.[单选题]失( )A)过错B)做错了事情C)丧失、失掉答案:C解析:14.[单选题]下列汉字不属于会意字的是:A)美好B)放心C)武林答案:B解析:15.[单选题]《周礼·地官·保氏》中提到的“六书”是指:A)儿童蒙学识字B)六部著作C)关于汉字结构的一种理论答案:A解析:16.[单选题]褐( )A)一种颜色,褐色B)粗布C)用粗麻织成的袜子答案:C解析:17.[单选题]闻而审,则为福矣。
(《吕氏春秋·察传》)( )A)详细B)审讯C)审察答案:C解析:18.[单选题]作的本义是( )A)站起来19.[单选题]反的本义为( )A)相反,对立B)造反,反叛C)翻转,颠倒答案:C解析:20.[单选题]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的是A)蒋捷B)姜夔C)辛弃疾D)柳永答案:A解析:21.[单选题]“俯噣白粒,仰棲茂树。
5词类的活用

《左传·公孙无忌之乱》:“射之,豕人立而 啼。”
现代汉语中的名词作状语例:
蚕食鲸吞 土崩瓦解
口诛笔伐 星罗棋布
风餐露宿 瓜分 法办
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全国。
敌人只好龟缩在战壕里。
国家领导人电贺我奥运健儿。 大会原则上通过了这个决议。
王教授科学论证了这一问题。
七、词类活用的条件(怎样辨别词类活用) 1、两个名词连用
这件事真笑人。 活跃市场经济。 泪水模糊了他的双眼。
整党是为了纯洁党的组织。
三、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即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汉书· 赵充国传》:“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 意动用法也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仅限于形容词和名 词的活用,动词没有意动用法。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充当谓语,含义是主语认为宾语具备该形容词 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就是“意动用法”。 晁错《论贵粟疏》:“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陶潜《桃花源记》:“渔人甚异之。” 《促织》:“成以其小,劣之。” 《史记· 淮阴侯列传》:“滕公奇其言,壮其貌。”
五 词类的活用
一、何谓词类活用
如果某个词在句中临时改变了语法功能或意 义,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或意义,就叫 做“词类活用”。
《荀子· 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史记· 陈涉起义》:“将军身被坚执锐。” 《公羊传· 庄公十三年》:“曹子手剑而从之。” “活用”与“兼类”的 区别: 《左传· 隐公元年》:“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
以静表动
衣
修辞需要
《战国策》:“衣冠而见 之”。
王安石《泊船瓜州》:“春风又绿江南岸。”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充当谓语,含义是主语使宾语从事该动词所表示 的行为动作,就是“使动用法”。
浅析古代汉语中两种特殊动宾关系

这些 “ 特 殊 动宾 关 系” 必 须 在 动 词 与宾 语 之 间加 进
一
个 适 当 的介 词 , 与 宾语 组 成 一 个介 词 结 构 来 充 当
动词 的状 语或 补语 , 才能 正确 理解 它 的语 义 , 所 以提 出了一 种可 以概 括这 些 名称 的用 法 称 呼—— “ 介 动 用法” 3 J 。这种 “ 介动用法” 究 竟 概 括 了 多少 种 “ 特
O U S p a n s o f s p e e c h a s . T h r o u g h 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s e t w o k i n d o f s p e c i a l v e r b o b j e c t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 s p e c i a l
殊 动宾关 系 ” , 每种 动 宾关 系是 否都 成 立 , 在 学 界还 存 在着 一定 的争 议 。在 研究 中 , 人们 更 关 注 的是 每 种 动宾 关 系 的使 用 特 点 , 特 别 是 对 具 有 相 关 性 的
“ 特 殊动 宾关 系 ” 进 行对 比研究 , 拟 就 以 “×动用 法 ”
A b s t r a c t : ” T h e( t o )mo v e ” a n d” b y d y n a m i c u s a g e ” a r e t h e a n c i e n t C h i n e s e t w o v e r b o b j e c t r e l a t i o n s , t h e y a r e i n t h e f o r m a n d” c a u s a t i v e u s a g e ” . ’ ’ c o n a t i v e u s a g e ” i s a s” s u b j e c t +p r e d i c a t e+o b j e c t ” s t r u c —
文言文词类活用及特殊的动宾关系

译为:“以……为……”、“认 为……是……”、“把……当作……”
滕公形认为容其词言意出众动不用法
凡,其貌壮美
1、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2、梁以此奇籍。项梁以此认为项羽不平凡
3、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
老人儿啼。 3、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 4、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表比喻,译为“象……一样” “象……似的”
名词作状语(二)
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2、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 3、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4、楚田仲以侠闻,喜剑,父事朱家。
表示对人的态度。
名词作状语(三)
1、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 群臣。
学习文言词类活用知识,要注意掌握 和积累典型的例子。对于不典型的甚至模 棱两可的可不必纠缠。此外,不能只满足 于能说出来某词是什么活用现象,还要能 够准确地解释和翻译活用词。从高考的角 度说,一般不考这是什么词活用作什么词, 考查较多的是某个词在某个句子里面是什
么意思。
特殊的 动宾关系
使动 用法
意动 用法
如果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了动词,且具 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即可判 断动词活用成了名词。这一名词一般出现 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边有 “其”字或结构助词“之”。
数词活用作名词
5、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其 它
数词用作动词。
词
如:六王毕,四海一。 朝辉夕阴,气象万千。
*使动用法:在客观上使宾语产生变化或造成某种结果。
特殊的动宾关系(使动、意动、为动)

• 6、孟尝君客我。
把我当作客人
综合练习
1、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动,使——活下来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使动,让——称王 3、渔人甚异之。 意动,认为——奇异 4、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使动,使——复生,
使——长肉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6、大将军奇其才。
意动,认为——美
意动,认为——特殊
让 动词 项伯杀人,臣
使 形容词 臣请完 使 璧 活
使项伯活了下来 之(项伯)
归
赵 使和氏璧完整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1、不及物动词带有宾语的,一般都属 于使动用法。 使……活 项伯杀人,臣活之。 2、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较少,如果带 有双宾语的,一般属于使动用法。 晋侯饮赵盾酒。
使……饮
练习:
1、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使„„回去) (使„„起舞) 2、舞幽壑之潜蛟。 3、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使„„相斗) 4、令诸君知天亡我。 (使„„灭亡)
使 动 用 法 使动的翻译有两
六、特殊的 动宾关系
给(替、为) ……怎么样
种,一种为直译, 使……;一种为意 译,用相应的及物 (1)“认为(觉得)……怎么样” 动词代替。 (2)“把……当作……Hale Waihona Puke 待”(3)“对……感到怎么样”
意动 用法
为动 用法
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这个动词所表 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宾语发 出的。其实质是这个动词里面暗含着 “使”的意思。可以通过“使……怎么 样”的句式进行解释、翻译。
5、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使„„失望)
????
•中国队大败美 国队。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 且“使宾语具有某种性状”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的动宾关系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动词按 性质可分为五类:
一、古今语音的异同
1、建立语音发展的观点 1.行为动词: “走”、“食”、“卧”、“坐”、“饮”、“立”、
从方言看古今语音的差异 丛书面看古今语音的差异 “言”、“告”、“会”、“战”等。这类动词数量最多,出现频率高, 常带直、间接宾语。
形容词使动、意动也只能从语义上辨别
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 《劝学》 问:请比较两个“美”字用法的不同? 答:①是意动,妻子因偏爱而主观认为邹忌比城北徐公美。 ②是使动,学习的客观效果是使自身变美。
思考:
① 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 ②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比较两个“小”字用法的不同?
现代汉语成语中保留有名词的使动用法。如:汗牛充栋:形容 书多,搬运时使牛出汗,收藏时高及栋梁;粉身碎骨:使身躯成 为粉末,使骨碎裂。汗马功劳,利国利民
意动用法:
1、什么是意动用法:
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 的意思。其实它也是古代汉语的一种特殊的动宾关 系。 这种用法只限于形容词或名词的活用,动词本 身没有意动用法。我们也将意动用法归到词类活用 部分来讲。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 (孔子登上东山就认为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 《孟子· 尽心上》 (2)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所以明智的君主认为五谷贵重而认为金玉低贱。 ) 晁错 《论贵粟疏》 (3)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冯谖客孟尝君》)
(4)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汉书· 食货志上》) (5)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老子· 第八十 章》)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 于掌。(《孟子· 梁惠王上》) 现代汉语俗语:重男轻女,幸灾乐祸,急人所难,不远 千里,均此类用法。
怎样辩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动词没有意动用法。 名词、形容词的使动或意动用法,都是在名词或形容词用作一般 动词的前提下进一步加以识别的。 相同处:①句法结构相同,都是动宾关系。 ②两种用法均可以由名词与形容词的活用形成。 不同处:①所表达的含义不同。使 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 是客观现实或者能够实现的,而意 动用法是“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 或“把宾语当作什么”, 多是主观 的看法或意念。客观不一定如此。 ②出现的范围不同。意动用法仅限 于形容词与名词的活用,动词只有 使动用法,而无意动用法。
现代汉语中保留此用法的成语有“惊天动 地”、“惊世骇俗”、“闭月羞花”、“沉鱼 落雁”等。
(BACK)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贾谊《过秦论》)“弱秦”即“使秦国 弱”。(2)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又使江南岸变绿,
明月什么时候照我返还。) 王安石《泊船瓜州》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 告子下》)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 子· 告子上》) (5)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礼记· 大学》)
马释前一“明”是形容词用作动词表使动,意为“使本已光明
之
德更加显明”。其后,陈承泽《国文法草创》进一步明确提出
了“致动”术语。 注意:我们这里所说的使动用法,不包括明确出现了“使”字 的情况。
(BACK)
(1)齐使田忌将而往(齐君派田忌作为将 领前往作战)。 《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 (2)齐威王欲将孙膑。(齐威王打算使孙 膑作将领。)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说明: (1)这是递系式(逻辑上)结构(或从 语法上称“兼语式”结构),“使”的宾 语“田忌”兼作“将”(作为将领)的主 语。 (2) 我们这里所说的使动用法,是专指 不出现“使”字,而以动宾结构的形式表 达递系式(兼语式)结构的内容。
举例: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荀子· 劝学》)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战国策· 齐策一》) 使动和意动用法的翻译:
1、使动用法翻译成兼语词组和谓语,主语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 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 项羽本纪》
2、有时形容词使动用法可译成一个 动补式词组。 例如:“高其值”可译为“提高”, “厚其墙”可译为“加厚”,“广其 地”可译为“扩大”等等。
有时,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也有省略宾语的现象,可根据文意判定并补出 宾语。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之]。强本:使本(农业)强。 贫:“贫之” 的省略,使之(国家)贫。 《荀子· 天论》 词语:强心,尽心,安心,宽心,顺心,亏心,强国,安民,富民, 平天下,穷凶极恶,穷兵黩武,强身健体,丰衣足食,息事宁人,洁身自好, 壮大力量,繁荣经济,干杯
2、动词的使动用法:
(1)不及物动词用如使动:
不及物动词一般不带宾语,一旦带宾
语,就是使动的特殊用法。因此,可以根 据不及物动词后面出现宾语这个现象判断
其活用。
项伯杀人,臣活之。 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 (统治者对百姓的过失用直言相告却不改 正,必定要用刑法使他们痛苦然后惧怕再 犯过失。) 柳宗元《封建论》 先生举手出狼。 然而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权,抑 八州而朝同列。
3、意动用法可译成主谓词组作谓语, 例如:登泰山而小天下。可译成“登 泰山而认为天下都变小了。”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可译成“认 为我漂亮。”
特殊的动宾关系
动词与宾语的关系除支配关系外,还有使动.意动.处动.(名词 的意动用法),为动(因动、 对动)等。我们把除支配关系外 的其它的动宾关系都可以称为特殊的动宾关系。(主要讲为动 用法) 夫人将启之。(为动) 邴夏御齐侯。(为动)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为动)(《史 记· 陈涉世家》) 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庄子· 骈拇》 (为动) 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史记.滑稽列 传》)
(BACK)
(2)及物动词用如使动:
及物动词本可带宾语,分辨其是否使动用法,主要 根据上下文文意确定。及物动词也可以用作使动,为与 一般用法相区别,用为使动的及物动词一般要破读。 晋侯饮(yì n)赵盾酒。(晋侯使赵盾酒喝酒。) 《左传· 宣公二年》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sì )之,见(xiàn)其二子 焉。食之:使子路食。 见其二子:使其二子见子路。 《论语· 子路从而后》
商人死利,妇女死节,文人死名,志士死国。殉国 殉情
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之曰:…(对动) 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王吾丧而伐吾姓,秦则无礼。((因动)《殽之战》) 而良人……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对动)(《齐人 有一妻一妾》)
思考练习:
2.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荀子· 儒 效》) 3.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 天论》 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泊船瓜洲》) 5.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 《满庭芳》) 6.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 《一剪梅》) 7.吾欲辅重耳而入之晋。(《韩非子· 十过》) 8.托地而游宇,友风而子雨。(《荀子· 赋篇》)
4、名词的使动用法:
(1)普通名词的使动用法:
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生死: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死者复生。肉骨:使白骨成为(生) 肉。 《左传· 襄公二十二年》)
(2)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
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堵塞泛滥的百川使之往东流,力挽已经泛 滥的狂涛。) 韩愈《进学解》
现代汉语成语中保留有此用法。 如:草菅人命、党豺为虐、党同伐异。幕天席地 问:“草菅人命”“党豺为虐”、“党同伐异” 应怎样解 释? 答:把人命看作野草;把豺狼看作同党去作残暴之事;把意见 相同的看作同党去攻击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
区别名词的使动和意动,
主要应从语义上分析,使动
是客观变化,使宾语怎么样; 意动是主观看法,认为宾语 怎么样或把宾语看作(当作) 什么。
谢 谢!
3、名词的意动用法:
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
(太史郑嗣对鲁僖公:“既然你把她[小妾]看作夫人,难道我可 以不把她看作夫人写进史书吗”) 《谷梁传· 僖公八年》 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君君:把国君当作国君。 柳宗元 《封建论》 孟尝君客我。(《冯谖客孟尝君》)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前赤壁赋》)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 礼运》)
1.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论语· 微子》)
9.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10.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11.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 12.欲辟土地,朝秦楚。(《孟子· 梁惠王上》) 13.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史记· 晋世家》) 14.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 孙子吴起列 传》) 15.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同上) 16.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 殃必及身
2、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分期
2.心理动词: 指“爱”、“幸”、“宠”、“恐”、“惧”、“恶”、 上古音 《诗经》 中古音 《广韵》
“憎”、“恨”、“度”、“思”、“以为”等表意志或心理活动的词。 近古音 《中原音韵》 现代音 普通话
3.存现动词:指“有”、“无”、“在”等表示存在、有无的动词。
4.系动词:“是”、“为”、“乃”等。
(BACK)
使动用法
1、什么是使动用法:
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意思的动宾关系。
使动用法的含义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因此,使动用法的句
子从理论上说必须有宾语,有时宾语省略不出现,但是翻译时应 该补出。使动用法是马建忠最早发现这种现象的。
《马氏文通》中举了《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