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水相对渗透率测定
非稳态法测定稠油油藏相对渗透率实验研究

Ex e i e a t y o t r i i g r l tv r e bi t fhe v i r s r o r p rm nt lsud n de e m n n e a i e pe m a l y o a y ol e e v i i
wih no s e d t t e h d t n t a y sa e m t o
摘 要 为 了更 好 地 了解 稠 由油 藏 的 开 发 特 点 , 对 实 际 油 藏地 质特 点 和 流 体性 质特 征 , 过 室 内 实验 , 水 驱 油 非稳 态 针 通 用 法测 定稠 油 油 藏 油 水 相 对渗 透 率 曲线 在数 据 处理 过 程 中 , J N 经验 公 式 法进 行 计 算 , 用对 数 对 其 进 行拟 合 与 回 归计 用 B 采
p o e sng usngt e lg rt m rft n n e r s in c lulto ogan ol r c s i , i h o a ih f t g a d r g e so ac ai n t i i o i i —wae elt e p r e b l yc ve , i h o ti st e trr ai e m a ii ur s wh c b an h v t e p rm e t lr s l.The su y r s ts o ha h wo— x e i n a e u t t d e ul h wst tt e t pha e fu d fo a e s lr e ,r sdu lols t r to s r ltv l i h s i w r a i a g r e i a i au a in i ea iey h g , l l
算 , 出油 水相 对渗 透 率 曲线 , 而得 出 实验 结 果 。 做 进 结果 表 明 , 两相 渗 流 区比 较 大 , 余 油 饱 和 度 比较 高 , 相渗 透率 相 对 比 残 水
油水相对渗透率测定标准

油水相对渗透率测定标准
油水相对渗透率测定标准主要是指在石油行业中对油水相对渗透率进行测定时需要遵循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在我国,油水相对渗透率的测定主要参考以下标准:
1. 《油水相对渗透率测定》(GB/T 24481-2009):该标准规定了油水相对渗透率测定的术语和定义、试验原理、试验方法、试验条件、试验步骤、结果计算和试验报告等内容。
2.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年):该教材详细介绍了油水相对渗透率的测定方法、原理和应用,以及测井资料的解释和评价方法。
3. 《油藏工程》(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年):该教材涵盖了油水相对渗透率测定在油藏工程中的应用,包括油藏动态分析、油藏数值模拟和油藏开发方案设计等方面。
4.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年):该教材介绍了油水相对渗透率测定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应用,包括测井资料的解释、油藏地质模型的建立和油藏
评价等方面。
遵循上述标准进行油水相对渗透率的测定,可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油藏开发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对渗透率及相对渗透率曲线应用

•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 掌握流度和流度比的概念,重点掌握利用相对渗 掌握流度和流度比的概念, 透率曲线分析油井产水规律和油水接触面位置及 产纯油的闭合高度。 产纯油的闭合高度。
• 三、教法说明
• 课堂讲授
• 四、教学内容
• 1、计算产水率fw 计算产水率f
fw QW = QW + QO
2
πr 4∆P (σ cosθ )2 ∆PV q= = 2 2 8µL 2µL P C
根不等直径的毛管所组成, 假设岩石由 n 根不等直径的毛管所组成, 其总流量为: 其总流量为:
(σ cosθ ) ∆P n Vi Q= ∑(P )2 2 2µL i=1 c i
2
(σ cosθ ) ∆P n Vpi Q= ∑(P )2 2 又因为: Vi = VP I 又因为: 2µL i=1 c i
3cm
A=2c㎡ ㎡
70%的饱和盐水,(水的粘度为1cp), 30%的饱和油, (油的粘度为3cp), △ p=2at ,Qw=0.3cm³/s,Qo=0.02cm³/s, 计算水的有效渗透率Kw 油的有效渗透率Ko Kw, 计算水的有效渗透率Kw,油的有效渗透率Ko
• 解:
Qo µo L Ko = ×10−1 = 0.045( µm 2 ) A∆P
有效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计算: 有效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计算:
KW = 0.5(σ cosθ ) φλ∫
2 s=si s=0
dS KO = 0.5(σ cosθ ) φλ∫ s=si P2 C
2
s=1
dS P2 C
Kro
dS ∫Si P2 KO = = 1 C dS K ∫0 P2 C
1
dS ∫0 P2 Kw Krw = = 1 C dS K ∫0 P2 C
用油水相对渗透率确定镇泾油田长6储层的产液情况

况。
为主 , 储层为三角洲前缘 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 , 物 源 与 邻 区 的亿 吨 级 油 田 ~西 峰油 田一 致 J储 层 ,
1 含油饱和度 的计算
图 2及 下 页 图 3为 S 2井 岩 电实 验 分 析 结果 T
Ⅲ{ }
图 1 镇 泾 油 田的 位 置 图
丁晓琪, 张哨楠
( 成都理 工大学 “ 油气藏地质及 开发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 , 成都 6 05 ) 10 9 摘 要:油水相对渗透率可以精确刻划出油、 水二相流体在孔喉 中的流动情况, 通过阿尔奇方程 准确 求取储 层 的含 水饱 和度 , 建立适 合镇 泾油 田 的 束缚 水饱 和 度 计 算模 型 , 并运 用 “ 心 刻 度 测 岩 井” 的方法 , 通过回归法, 用实测 油、 水相对渗透率 曲线求取琼斯方程 中的 区域参数 , 最终建立适
Fg 1 Lct no ej go e i. oai f hni if l o z n l d i
图2 T S 2井孔隙度与地层 因素 关 系图
F g 2 Re ain h p b t e n p r st n o ma in f co i. l t s i e w e o o i a d f r t a tr o y o
( 图 5及 下 页 图 6 。 已有 的 做 法 是 先 根 据 自然 见 ) 伽玛相对值计算砂岩的粒度中值 , 再根据粒度中值
图 3 S 2井 含 水 饱 和 度 与 电 阻 率 增 大 系数 关 系 图 T
F g 3 Reai n hp b t e n wae au ain a d r s t i. l t s i e w e t r s t r t n e i - o o s a c n a c me tc e iin fw l S 2 n ee h n e n o f ce t el T o
油水相对渗透率测定

油水相对渗透率测定稳态法【实验目的】(1)加深对相对渗透率概念的理解,掌握测定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
(2)使学生综合运用已掌握的油藏物理实验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设计实验具体方案,独立完成实验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原理】油水以一定的流速同时注入岩心,在岩心两端产生压差,当油水流速恒定以后,岩心中的油水饱和度不再变化,根据达西定律,计算某一饱和度下油水相的渗透率,改变油水流速比,可计算不同饱和度下油水相的渗透率。
稳态法测定油水相对渗透率是将油水按一定流量比例同时恒速注入岩样,当进口、出口压力及油、水流量稳定时,岩样含水饱和度分布也已稳定,此时油、水在岩样孔隙内的分布是平衡的,岩样对油田水的有效渗透率值是常数。
因此,可利用测定岩样进口、出口压力及油、水流量,由达西定律直接计算出岩样的油、水有效渗透率及相对渗透率值,用称重法或物质平衡法计算出岩样相应的平均饱和度值,改变油水注入流量比例,就可得到—系列不同含水饱和度时的油,水相对渗透率值,并可绘制岩样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实验装置】油水相对渗透率测定仪图5-1 稳定流油水相对渗透率实验流程示意图1—过滤铭;2—储油罐;3—储水罐;4.—油泵;5—水泵;6—环压;7—岩心:8—压力传感器; 9—计量分离器。
【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1)岩样的清洗根据油藏的原始润湿性,选择清洗溶剂。
如果油藏原始润湿性为水湿,则用苯加酒精清洗岩样;如果油藏原始润湿性为油湿,则用四氯化碳、高标号(120号)溶剂汽油清洗岩样。
使用这些溶剂清洗后的岩样不用再恢复润湿性。
(2)实验用油水配制实验用油采用精制油或用新鲜脱气原油加中性煤油配制的模拟油。
对新鲜岩样采用精制油,对非新鲜岩样(恢复润湿性岩样)采用模拟油。
实验用的注入水或地层水(束缚水)均使用实际注入水、地层水或人工配制的注入水,地层水。
(3)岩心称干重,抽空饱和地层水,将饱和模拟地层水后的岩样称重,即可按下式求得有效孔隙体积和孔隙度。
精确计算相对渗透率的方法

据∀ 最小二乘原理#对实验数据点进行曲线拟合。它
的突出优 点便是能真实地反映数据的变化趋 势, 比
样条函数更 能反映 水驱 油实验 数据的 内在分 布规
律。
用对数函数对表 1 所示的S w 、Q i 数据进行曲线 拟合, 得出的拟合函数为
S w = 0. 633+ 0. 027 lnQ i r = 0. 96
拟合函数精确性评价
1 用三次样条函数拟合
从尽可能准确地确定各实验数据点上的一阶导
数的角度, 用三次样条函数拟合实验数据点S wi 、 - 1 与 Q i 的关系是最合适的, 因为三次样条函数的一 阶、二阶导数都是连续的, 可准确地得到曲线各数据
点上的一阶导数。但是直接用三次样条函数对实验
数据点进行插值, 不能保证其拟合函数单调性, 因为 实验数据点 S w、 - 1与 Q i 的关系容易出现振 荡, 尤
这对于初 始几个点尤其重要, 因为它 最终决定了相
渗曲线的主要形状。这是因为 K ro、K rw对
2
1极其
敏感, d
- 1/ dQ i 的精确程度决 定了
2
1
的精确程
度, 从而最终决定了相对渗透率计算值的精确性。
因此, 若数据点S w、 - 1与 Q i 关系的规律性好,
即呈单调性 或只有 一两 个数据 点发生 偏离形 成拐
dQ i 变化 较为剧烈, 从而
2
1
的变化 较大。而
-1 2
微小的变化将引起 K ro( K rw) 大的变化。所以让拟合
函数的曲线通过初始几个数据点很有必要。把表 1
数据 Q i 变换为 1/ Q i 后, 可选用对数函数, 根据∀ 最
小二乘原理#, 对 - 1( 1/ Q i) 进行曲线拟合。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课件

在各向异性的Berea砂岩上 发现,平行层理流动的相对渗 透率值高于垂直于层理流动的 相应值。同时沙粒大小、分布 颗粒形状以及方向性,孔隙大 小分布,几何形态,岩石比面 以及后生作用等都会影响相渗 曲线。
PPT学习交流
14
影响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因素
• 上覆岩压的影响
上覆岩压小于3000psi时对
PPT学习交流
8
影响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因素
• 流体粘度比的影响
当非湿相粘度很大时,非
湿相的Knw随非湿相/湿相 粘度比增加而增加,并且可
以超过100%;而湿相Kw与 粘度比无关。粘度比的影响
随孔隙半径增大而减小,当
K>1达西时,其影响忽略不
计。
这可用水膜理论来解释——
润湿膜起润滑作用。
PPT学习交流
重要。
PPT学习交流
2
前言
• 相对渗透率表示成饱和度的函数,但它还受岩 石物性、流体性质、润湿性、流体饱和顺序以 及实验条件的影响。
• 实际上,相对渗透率很聪明地把所有影响两相 渗流的因素都概括到这条曲线中,使其能把单 相渗流的达西定律应用到两相渗流中。
• 前面几项是储层的固有属性,而实验条件是我 们如何获得有代表性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关键。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
PPT学习交流
1
前言
• 油水相对渗透率资料是研究油水两相渗流的基础,是油 田开发参数计算,动态分析,以及油藏数值模拟等方面 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
它可直接应用: • 计算油井产量,水油比和流度比; • 分析油井产水规律; • 确定油水在储层中的垂向分布; • 确定自由水面; • 计算驱油效率和油藏水驱采收率; • 判断油藏润湿性等。 因此,获得有代表性的相对渗透率资料对油田开发十分
油田油水相对渗透率统计规律及应用-论文

2 0 1 5 年6 月
化,
71
根据 油 水相 对渗 透 率计 算 方法 的数 据特 征 可分 为直 接 法
实验 记录 , 累计 产油量 , 排 驱压 力和其 他数据 , 得 到的 油水相 对
[ 5 ] 王怒涛, 陈浩, 王 陶, 苑艳普. 用生产数据计算油藏相对渗
J 1 . 西南石油 学院学报 , 2 0 0 5 ( 0 5 ) . 和 间接法 。直 接的 方法是 用来 解决复 杂的过 程 , 累计 注射液 对 透 率 曲线[
m a n n , 巴克利 一 莱 弗里特 方程 推导 出油水 相对 渗透率 计 算 公式 含水岩 石渗透 率 的驱油效 率 , 降低 的速度 在相应 的一维 均匀水 计算 , 琼斯 和 r o s z e l l e 1 9 7 8 改进 的 J B N方法 , 目前 国内外 常用 的 驱采收率 下降 , 随着渗透率 的增加 从 4 % ̄ j 1 6 %之间的差 别。
1 油水相 对渗透率的计算原理
1 9 5 9 , 约翰逊 , 在非 稳 态 法测 试 数据 的处 理 b o s s i e r 和n a y -
藏数 值模 拟结果 的差 异 , 并逐 渐扩 大 , 但1 O 平 方米 的空 气渗透 率仅 高 出 0 . 7 %。不 同水平 与 空气渗 透率 的增 加单 调递 减 9 8 %
率 的透 气性是 最 高的 , 低渗 透油 藏 的最终 采收 率 。然而 , 不 同 析 实验 结果 , 找 出一 些规 律性 的东 西 , 为 了充分 利用 油水 相 对 渗透 率油 藏最终 采收 率是 4 0 % 一4 2 %, 变化 不大 。利 用 巴克利 渗透率 曲线在 油 田开 发。 L e v e r r e t t 理论预 测在透 气性 的水 驱采 收率值大于 0 . 5 平方米 , 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水相对渗透率测定
稳态法
【实验目的】
(1)加深对相对渗透率概念的理解,掌握测定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
(2)使学生综合运用已掌握的油藏物理实验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设计实验具体方案,独立完成实验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原理】
油水以一定的流速同时注入岩心,在岩心两端产生压差,当油水流速恒定以后,岩心中的油水饱和度不再变化,根据达西定律,计算某一饱和度下油水相的渗透率,改变油水流速比,可计算不同饱和度下油水相的渗透率。
稳态法测定油水相对渗透率是将油水按一定流量比例同时恒速注入岩样,当进口、出口压力及油、水流量稳定时,岩样含水饱和度分布也已稳定,此时油、水在岩样孔隙内的分布是平衡的,岩样对油田水的有效渗透率值是常数。
因此,可利用测定岩样进口、出口压力及油、水流量,由达西定律直接计算出岩样的油、水有效渗透率及相对渗透率值,用称重法或物质平衡法计算出岩样相应的平均饱和度值,改变油水注入流量比例,就可得到—系列不同含水饱和度时的油,水相对渗透率值,并可绘制岩样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
【实验装置】
油水相对渗透率测定仪
图5-1 稳定流油水相对渗透率实验流程示意图
1—过滤铭;2—储油罐;3—储水罐;4.—油泵;5—水泵;6—环压;7—岩心:8—压力传感器;9—计量分离器。
【实验步骤】
1、实验准备
(1)岩样的清洗
根据油藏的原始润湿性,选择清洗溶剂。
如果油藏原始润湿性为水湿,则用苯加酒精清洗岩样;如果油藏原始润湿性为油湿,则用四氯化碳、高标号(120号)溶剂汽油清洗岩样。
使用这些溶剂清洗后的岩样不用再恢复润湿性。
(2)实验用油水配制
实验用油采用精制油或用新鲜脱气原油加中性煤油配制的模拟油。
对新鲜岩样采用精制油,对非新鲜岩样(恢复润湿性岩样)采用模拟油。
实验用的注入水或地层水(束缚水)均使用实际注入水、地层水或人工配制的注入水,地层水。
(3)岩心称干重,抽空饱和地层水,将饱和模拟地层水后的岩样称重,即可按下式求得有效孔隙体积和孔隙度。
w p m m V ρ0
1-=
100⨯=t p
V V φ
式中:0m ——干岩样质量,g ;1m ——岩样饱和模拟地层水后的质量,g ; w ρ——在测定温度下饱和岩样的模拟地层水的密度,g /cm 3; p V ——岩样有效孔隙体积,cm 3; t V ——岩样总体积,cm 3; φ——岩样孔隙度,%。
岩样饱和程度的判定:判定方法是检查岩样抽空饱和是否严格符合要求,或按以下方法进行,即将岩样抽空饱和地层水后得到的有效孔隙度与气测孔隙度对比,二者数据应满足以下关系:
%1≤-g φφ
式中:g φ——气测孔隙度,%。
(4)建立束缚水饱和度
油驱水造束缚水,驱替10倍孔隙体积,记录驱出水量,测量油相渗透率。
束缚水饱和度按式(4-7)计算: 100⨯-=p wi
p wi V V V S
式中:wi S ——束缚水饱和度,%; wi V ——岩石内被驱出水的体积,cm 3。
(5)束缚水状态下的油相渗透率的测定。
新鲜岩样:
a )将浸泡在原油中或煤油中的岩样在试验强度下恒温2h 并抽空1h 后.装入岩心兴持器中,并在试验温度下恒温4h 。
b )用精制油驱替达10倍孔隙体积后,测油相有效渗透率。
束缚水饱和度下的油相有效渗透率按下式计算:
()()
12110-⨯-=p p A L q K o o s o wi μ ()wi s o K ——束缚水饱和区条件下的油相有效渗透率,2m μ; o q ——油流量,mL /s ;
o μ——实验温度下油的粘度,() L ——岩样长度,cm, A ——岩样截面积,cm 2: 1p ——岩样进口压力,MPa ; 2p ——岩样出口压力,MPa 。
测定束缚水条件下的油相有效渗透率时,连续测定三次,束缚水时油相有效渗透率的相对误差小于3%。
非新鲜岩样:
a) 将建立了束缚水饱和度(或经过恢复润湿)的岩样装入岩心夹持器中用实验油驱替达10倍孔隙体积后,测油相有效渗透率。
其计算公式和测量次数及偏差要求同新鲜岩样。
b) 将油、水按设定的比例注入岩样,等到流动稳定时记录岩样进口、出口压力和油、水流量,称量岩样质量(用称重法时)或计量油水分离器中的油、水量变化(用物质平衡法时)。
稳定的评判依据 :a)在每一级油水流量比注人时,每一种液体至少应该注入岩样3倍孔隙体积;b)岩样两端的压差稳定。
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时判定为稳定。
c) 改变油水注入比例,重复步骤(2),直至结束试验。
在总速度不变的条件下,油水按照以下比例注入:
油 水
20 1
10 1
5 1
1 1
1 5
1 10
0 1
【数据处理】
1、岩心含水饱和度确定
a) 用称重法求含水饱和度
()1001⨯-*=-=o w p o
p i w V V m m S ρρρ
式中:w S ——岩样含水饱和度,%; i m ——任一刻的含油水岩样的质量,g ;
o ρ——在测定温度下模拟油的密度,g /cm 3。
b) 用物质平衡法确定岩样含水饱和度
用此种方法确定岩样含水饱和度的前提是计量岩样进口、出口压力必须用精密的压力传感器,保证整个回路出口端计量油水较为准确。
100⨯-+=p
o i wi w V V V S S 式中:o V ——计量管中原始油的体积,cm 3; i V ——第i 种油水比下油水稳定后计量管内油的体积,cm 3; wi S ——束缚水饱和度,%。
2、油水相对渗透率计算
按式(4-11)~式(4-13)计算油、水相对渗透率
()
12110-⨯-=p p A L q K w w w μ ()
12110-⨯-=p p A L q K o o o μ ()wi S o w rw K K K =
式中:w q ——水流量,mL /s ; o μ——在测定温度下油的粘度,mPa ·s ; w μ——在测定温度下水的粘度,mPa ·s ; w K ——水相有效渗透率,μm 2; rw K ——水相相对渗透率; o K ——油相有效渗透率,μm 2 ;ro K ——油相相对渗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