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水相对渗透率测定
非稳态法测定稠油油藏相对渗透率实验研究

Ex e i e a t y o t r i i g r l tv r e bi t fhe v i r s r o r p rm nt lsud n de e m n n e a i e pe m a l y o a y ol e e v i i
wih no s e d t t e h d t n t a y sa e m t o
摘 要 为 了更 好 地 了解 稠 由油 藏 的 开 发 特 点 , 对 实 际 油 藏地 质特 点 和 流 体性 质特 征 , 过 室 内 实验 , 水 驱 油 非稳 态 针 通 用 法测 定稠 油 油 藏 油 水 相 对渗 透 率 曲线 在数 据 处理 过 程 中 , J N 经验 公 式 法进 行 计 算 , 用对 数 对 其 进 行拟 合 与 回 归计 用 B 采
p o e sng usngt e lg rt m rft n n e r s in c lulto ogan ol r c s i , i h o a ih f t g a d r g e so ac ai n t i i o i i —wae elt e p r e b l yc ve , i h o ti st e trr ai e m a ii ur s wh c b an h v t e p rm e t lr s l.The su y r s ts o ha h wo— x e i n a e u t t d e ul h wst tt e t pha e fu d fo a e s lr e ,r sdu lols t r to s r ltv l i h s i w r a i a g r e i a i au a in i ea iey h g , l l
算 , 出油 水相 对渗 透 率 曲线 , 而得 出 实验 结 果 。 做 进 结果 表 明 , 两相 渗 流 区比 较 大 , 余 油 饱 和 度 比较 高 , 相渗 透率 相 对 比 残 水
油水相对渗透率测定标准

油水相对渗透率测定标准
油水相对渗透率测定标准主要是指在石油行业中对油水相对渗透率进行测定时需要遵循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在我国,油水相对渗透率的测定主要参考以下标准:
1. 《油水相对渗透率测定》(GB/T 24481-2009):该标准规定了油水相对渗透率测定的术语和定义、试验原理、试验方法、试验条件、试验步骤、结果计算和试验报告等内容。
2.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年):该教材详细介绍了油水相对渗透率的测定方法、原理和应用,以及测井资料的解释和评价方法。
3. 《油藏工程》(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年):该教材涵盖了油水相对渗透率测定在油藏工程中的应用,包括油藏动态分析、油藏数值模拟和油藏开发方案设计等方面。
4.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年):该教材介绍了油水相对渗透率测定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应用,包括测井资料的解释、油藏地质模型的建立和油藏
评价等方面。
遵循上述标准进行油水相对渗透率的测定,可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油藏开发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对渗透率及相对渗透率曲线应用

•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 掌握流度和流度比的概念,重点掌握利用相对渗 掌握流度和流度比的概念, 透率曲线分析油井产水规律和油水接触面位置及 产纯油的闭合高度。 产纯油的闭合高度。
• 三、教法说明
• 课堂讲授
• 四、教学内容
• 1、计算产水率fw 计算产水率f
fw QW = QW + QO
2
πr 4∆P (σ cosθ )2 ∆PV q= = 2 2 8µL 2µL P C
根不等直径的毛管所组成, 假设岩石由 n 根不等直径的毛管所组成, 其总流量为: 其总流量为:
(σ cosθ ) ∆P n Vi Q= ∑(P )2 2 2µL i=1 c i
2
(σ cosθ ) ∆P n Vpi Q= ∑(P )2 2 又因为: Vi = VP I 又因为: 2µL i=1 c i
3cm
A=2c㎡ ㎡
70%的饱和盐水,(水的粘度为1cp), 30%的饱和油, (油的粘度为3cp), △ p=2at ,Qw=0.3cm³/s,Qo=0.02cm³/s, 计算水的有效渗透率Kw 油的有效渗透率Ko Kw, 计算水的有效渗透率Kw,油的有效渗透率Ko
• 解:
Qo µo L Ko = ×10−1 = 0.045( µm 2 ) A∆P
有效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计算: 有效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计算:
KW = 0.5(σ cosθ ) φλ∫
2 s=si s=0
dS KO = 0.5(σ cosθ ) φλ∫ s=si P2 C
2
s=1
dS P2 C
Kro
dS ∫Si P2 KO = = 1 C dS K ∫0 P2 C
1
dS ∫0 P2 Kw Krw = = 1 C dS K ∫0 P2 C
相渗曲线及其应用

2020年7月15日星期三
主要内容
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 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处理(标准化) 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应用
2
一、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
1、概念
油相和水相相对 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 的关系曲线,称为油 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曲 线。随着含水饱和度 的增加,油相相对渗 透率减小,水相相对 渗透率增大。
12
(3)根据以下公式分别对Sw、Kro、Krw进行标准化处 理,以消除各相对渗透率曲线不同的Swi、Sor带来的影 响。
13
(4)根据下列公式求取回归系数a、b。
(5)取Sw*=0,0.1,0.2,…,0.9,1.0。由公式计算出平 均的Krw*、Kro*值,并绘制标准化平均相对渗透率曲线。 (6)根据油藏的平均空气渗透率,利用回归关系式,求 取Swi、Sor、Krwmax。
前缘含水饱和度和两相区平均含水饱和度一般根据分 流量曲线,用图解法求得。
(1)前缘含水饱和度Swf
在分流量曲线上,过(Swi,0)点作分流量曲线的切 线,切点的横坐标即为前缘含水饱和度Swf,切点的纵坐标 为前缘含水fw(Swf)。其计算公式为:
20
(2)两相区平均含水饱和度
在分流量曲线上,过点(Swi,0)作分流量曲线的切 线,切线与直线fw=1相交于一点,该点的横坐标即为两相 区平均含水饱和度。其计算公式为:
10
(5)将平均标准化相对渗透率曲线上各分点的Sw*、Kro*、 Krw*,换算公式如下:
(6)根据上述公式,作出油藏的平均相对渗透率曲线 。
11
2、与束缚水饱和度相关法
此方法是利用各油藏的空气渗透率K来求油水相对渗 透率曲线的特征值。 (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 (2)建立岩心的束缚水饱和度(Swi)、残余油饱和度( Sor)、残余油饱和度下的水相相对渗透率(Kromax)与空 气渗透率(K)的关系,并进行线性回归,以求取回归系 数,建立回归关系式。
历史拟合法计算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综述

关键词:相对渗透率曲线;历史拟合;优化算法
中图分类号:TE311
文献标识码:A
Review ofHistoryMatchingMethodforCalculatingOilWater
RelativePermeabilityCurves
LIYanju1,LIYan2,YULan1,HEJiangyi1,ZHUXiulan1 (1.CollegeofNaturalResources,LongdongUniversity,Qingyang745000,Gansu; 2.ShandongGeologicalEngineeringInvestigationInstitute,Jinan250014,Shangdong) Abstract:Relativepermeabilityisoneofthemostimportantandcriticalpropertieswhichcontrolsthere coveryoffluidfrom reservoirrock.Relativepermeabilitycanbeobtainedthroughthemethodsofsteady state,unsteadystateandhistorymatching.However,steadystatemethodistimeconsumingandoften takesaboutafewweekstocompleteanexperiment;unsteadystatemethodisconstrainedbysomeas sumptionconditionsandcomplicatedindataprocessing,especiallyforlowpermeabilitycores.Theinter estofresearchersrisesinhistorymatchingforthelastdecadesastheproportionoflowpermeabilityreser voirsincreaseyearbyyear.Thispaperclarifiestheresearchstatusofhistorymatchingmethod,summari zestheexistingproblems,andproposesthecorrespondingsuggestions.Furthermore,thefuturepotential developmentdirectionsofhistorymatchingarealsoincludedinthispaper. Keywords:relativepermeabilitycurves;historymatching;review;optimizationalgorithm
油水相对渗透率测定

油水相对渗透率测定稳态法【实验目的】(1)加深对相对渗透率概念的理解,掌握测定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
(2)使学生综合运用已掌握的油藏物理实验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设计实验具体方案,独立完成实验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原理】油水以一定的流速同时注入岩心,在岩心两端产生压差,当油水流速恒定以后,岩心中的油水饱和度不再变化,根据达西定律,计算某一饱和度下油水相的渗透率,改变油水流速比,可计算不同饱和度下油水相的渗透率。
稳态法测定油水相对渗透率是将油水按一定流量比例同时恒速注入岩样,当进口、出口压力及油、水流量稳定时,岩样含水饱和度分布也已稳定,此时油、水在岩样孔隙内的分布是平衡的,岩样对油田水的有效渗透率值是常数。
因此,可利用测定岩样进口、出口压力及油、水流量,由达西定律直接计算出岩样的油、水有效渗透率及相对渗透率值,用称重法或物质平衡法计算出岩样相应的平均饱和度值,改变油水注入流量比例,就可得到—系列不同含水饱和度时的油,水相对渗透率值,并可绘制岩样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实验装置】油水相对渗透率测定仪图5-1 稳定流油水相对渗透率实验流程示意图1—过滤铭;2—储油罐;3—储水罐;4.—油泵;5—水泵;6—环压;7—岩心:8—压力传感器; 9—计量分离器。
【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1)岩样的清洗根据油藏的原始润湿性,选择清洗溶剂。
如果油藏原始润湿性为水湿,则用苯加酒精清洗岩样;如果油藏原始润湿性为油湿,则用四氯化碳、高标号(120号)溶剂汽油清洗岩样。
使用这些溶剂清洗后的岩样不用再恢复润湿性。
(2)实验用油水配制实验用油采用精制油或用新鲜脱气原油加中性煤油配制的模拟油。
对新鲜岩样采用精制油,对非新鲜岩样(恢复润湿性岩样)采用模拟油。
实验用的注入水或地层水(束缚水)均使用实际注入水、地层水或人工配制的注入水,地层水。
(3)岩心称干重,抽空饱和地层水,将饱和模拟地层水后的岩样称重,即可按下式求得有效孔隙体积和孔隙度。
相渗曲线及其应用.

数,建立回归关系式。
S wi a1 b1 lg K
S or a 2 b2 lg K S rw max a3 b3 lg K
(3)根据以下公式分别对Sw、Kro、Krw进行标准化处 理,以消除各相对渗透率曲线不同的Swi、Sor带来的影
响。
* w
S
S w S wi 1 S wi S or
无因次采液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J0 ' fw J l '( f w ) 1 fw
5、确定采出程度与含水的关系
采出程度可表示为驱油效率与体积波及系数的乘积, 即:
R Ed Ev
其中Ed可根据相对渗透率资料,用式(**)求得;Ev 的求取方法有两个,一是由油田的实际资料统计求得;二
非润湿相驱替润湿相过程中测得的相对渗透率称为驱替
相对渗透率
吸入过程的非润湿相相对渗透率低于排驱过程的非润湿 相相对渗透率 润湿相的驱替和吸入过程的相对渗透率曲线总是比较接 近,可以重合
(2)岩石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1 )强亲水岩石油水相渗曲线的等渗点的 Sw 大于 50 %,而
强亲油者小于50%; 2)亲水岩石油水相渗曲线的 Swi 一般大于 20%,亲油者小 于15%; 3)亲水岩石油水相渗曲线在最大含水饱和度(完全水淹)
所以有:
1 1 fw K ro w bs w w 1 1 ae K rw o o
(*)
根据此式绘制的 fw—Sw 关系曲线,称为水相的分流量曲线。 严格地讲,以上求得的水相分流量曲线,应为地层水
的体积分流量曲线,把地层水的体积分流量曲线换算为地
面水的质量分流量曲线,其换算公式为:
fw
油水相对渗透率数据归一化方法研究

油水相对渗透率数据归一化方法研究摘要:本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相对渗透率曲线为例,从岩心相渗透数据出发,并在此基础上对对此进行归一化为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从而归纳出两类典型的归一化相对渗透率曲线。
关键词:相对渗透率曲线归一化饱和度描述水驱油特征的基本曲线称作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
在水驱油田中,油水相对渗透率所起到而对作用是作为油藏数值模拟工作和油藏工程计算的基本资料。
人们对油藏水驱油特征的认识以及各种计算的准确性受到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准确性的影响,从而计算取油藏有代表性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是非常重要的。
1 相对渗透率曲线归一化研究在一个油、水共存彼此均匀介质的具体油藏中,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可以表现油、水的渗透特征。
作为水驱油理论,应用油藏工程和油藏数值模拟必要的基础数据,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是非常重要的。
归一化处理所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油水相对渗透率,可以得到能够代表油藏或油层的相对渗透曲线,对所得到的曲线进行分析求证,可以帮助理论分析、开发指标准确性预测。
多相流体的岩石,在同一时间,当流体多相流动的渗透性和延迟绝对渗透率比值是水和油的相对渗透率的饱和,虽然等于1,但是油水相对渗透率之和却不等于1,不仅如此,多相流体在岩石在同一时间,每个阶段流体相对渗透率之和同样小于1。
相对渗透率曲线能够表现相对渗透率和湿相流体饱和度关系,虽然两相流体不同,但是其相的相对渗透率曲线都有着相似的特征。
(1)开始流动的最低流动饱和度值存在于任何湿相和非湿相中,如果流体不能动则表示流体饱和度值小于该最低饱和度值,非湿相的最低流动饱和度值一般比湿相最低饱和度值要小。
(2)湿相饱和度和其相对渗透率必须同时达到100%,即只有在湿相饱和度达到100%时,其相对渗透率才能够达到100%,但是非湿相相对渗透率在非湿相饱和度未达到100%时依然能够达到100%。
(3)当两相同时流动时,两相相对渗透率的和小于1,此时等渗透点处达到最小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水相对渗透率测定
稳态法
【实验目的】
(1)加深对相对渗透率概念的理解,掌握测定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
(2)使学生综合运用已掌握的油藏物理实验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设计实验具体方案,独立完成实验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原理】
油水以一定的流速同时注入岩心,在岩心两端产生压差,当油水流速恒定以后,岩心中的油水饱和度不再变化,根据达西定律,计算某一饱和度下油水相的渗透率,改变油水流速比,可计算不同饱和度下油水相的渗透率。
稳态法测定油水相对渗透率是将油水按一定流量比例同时恒速注入岩样,当进口、出口压力及油、水流量稳定时,岩样含水饱和度分布也已稳定,此时油、水在岩样孔隙内的分布是平衡的,岩样对油田水的有效渗透率值是常数。
因此,可利用测定岩样进口、出口压力及油、水流量,由达西定律直接计算出岩样的油、水有效渗透率及相对渗透率值,用称重法或物质平衡法计算出岩样相应的平均饱和度值,改变油水注入流量比例,就可得到—系列不同含水饱和度时的油,水相对渗透率值,并可绘制岩样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
【实验装置】
油水相对渗透率测定仪
图5-1 稳定流油水相对渗透率实验流程示意图
1—过滤铭;2—储油罐;3—储水罐;4.—油泵;5—水泵;6—环压;7—岩心:8—压力传感器; 9—计量分离器。
【实验步骤】
1、实验准备
(1)岩样的清洗
根据油藏的原始润湿性,选择清洗溶剂。
如果油藏原始润湿性为水湿,则用苯加酒精清洗岩样;如果油藏原始润湿性为油湿,则用四氯化碳、高标号(120号)溶剂汽油清洗岩样。
使用这些溶剂清洗后的岩样不用再恢复润湿性。
(2)实验用油水配制
实验用油采用精制油或用新鲜脱气原油加中性煤油配制的模拟油。
对新鲜岩样采用精制油,对非新鲜岩样(恢复润湿性岩样)采用模拟油。
实验用的注入水或地层水(束缚水)均使用实际注入水、地层水或人工配制的注入水,地层水。
(3)岩心称干重,抽空饱和地层水,将饱和模拟地层水后的岩样称重,即可按下式求得有效孔隙体积和孔隙度。
w p m m V ρ0
1-=
100⨯=t p
V V φ
式中:0m ——干岩样质量,g ;1m ——岩样饱和模拟地层水后的质量,g ; w ρ——在测定温度下饱和岩样的模拟地层水的密度,g /cm 3; p V ——岩样有效孔隙体积,cm 3; t V ——岩样总体积,cm 3; φ——岩样孔隙度,%。
岩样饱和程度的判定:判定方法是检查岩样抽空饱和是否严格符合要求,或按以下方法进行,即将岩样抽空饱和地层水后得到的有效孔隙度与气测孔隙度对比,二者数据应满足以下关系:
%1≤-g φφ
式中:g φ——气测孔隙度,%。
(4)建立束缚水饱和度
油驱水造束缚水,驱替10倍孔隙体积,记录驱出水量,测量油相渗透率。
束缚水饱和度按式(4-7)计算: 100⨯-=p wi
p wi V V V S
式中:wi S ——束缚水饱和度,%; wi V ——岩石内被驱出水的体积,cm 3。
(5)束缚水状态下的油相渗透率的测定。
新鲜岩样:
a )将浸泡在原油中或煤油中的岩样在试验强度下恒温2h 并抽空1h 后.装入岩心兴持器中,并在试验温度下恒温4h 。
b )用精制油驱替达10倍孔隙体积后,测油相有效渗透率。
束缚水饱和度下的油相有效渗透率按下式计算:
()()
12110-⨯-=p p A L q K o o s o wi μ ()wi s o K ——束缚水饱和区条件下的油相有效渗透率,2m μ; o q ——油流量,mL /s ;
o μ——实验温度下油的粘度,(mPa.s ) L ——岩样长度,cm, A ——岩样截面积,cm 2: 1p ——岩样进口压力,MPa ; 2p ——岩样出口压力,MPa 。
测定束缚水条件下的油相有效渗透率时,连续测定三次,束缚水时油相有效渗透率的相对误差小于3%。
非新鲜岩样:
a) 将建立了束缚水饱和度(或经过恢复润湿)的岩样装入岩心夹持器中用实验油驱替达10倍孔隙体积后,测油相有效渗透率。
其计算公式和测量次数及偏差要求同新鲜岩样。
b) 将油、水按设定的比例注入岩样,等到流动稳定时记录岩样进口、出口压力和油、水流量,称量岩样质量(用称重法时)或计量油水分离器中的油、水量变化(用物质平衡法时)。
稳定的评判依据 :a)在每一级油水流量比注人时,每一种液体至少应该注入岩样3倍孔隙体积;b)岩样两端的压差稳定。
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时判定为稳定。
c) 改变油水注入比例,重复步骤(2),直至结束试验。
在总速度不变的条件下,油水按照以下比例注入:
油 水
20 1
10 1
5 1
1 1
1 5
1 10
0 1
【数据处理】
1、岩心含水饱和度确定
a) 用称重法求含水饱和度
()1001⨯-*=-=o w p o
p i w V V m m S ρρρ
式中:w S ——岩样含水饱和度,%; i m ——任一刻的含油水岩样的质量,g ;
o ρ——在测定温度下模拟油的密度,g /cm 3。
b) 用物质平衡法确定岩样含水饱和度
用此种方法确定岩样含水饱和度的前提是计量岩样进口、出口压力必须用精密的压力传感器,保证整个回路出口端计量油水较为准确。
100⨯-+=p
o i wi w V V V S S 式中:o V ——计量管中原始油的体积,cm 3; i V ——第i 种油水比下油水稳定后计量管内油的体积,cm 3; wi S ——束缚水饱和度,%。
2、油水相对渗透率计算
按式(4-11)~式(4-13)计算油、水相对渗透率
()
12110-⨯-=p p A L q K w w w μ ()
12110-⨯-=p p A L q K o o o μ ()wi S o w rw K K K =
式中:w q ——水流量,mL /s ; o μ——在测定温度下油的粘度,mPa ·s ; w μ——在测定温度下水的粘度,mPa ·s ; w K ——水相有效渗透率,μm 2; rw K ——水相相对渗透率; o K ——油相有效渗透率,μm 2 ;ro K ——油相相对渗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