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生活》复习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 化学与生活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化学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2.通过探究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堂导入1.教师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对化学与生活的认识。
2.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如:食品中的添加剂、清洁剂的使用等。
3.学生分组讨论,列举生活中遇到的化学问题。
第二课时:化学与食品1.教师讲解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食品中的添加剂对健康的影响。
3.教师展示食品保鲜的化学原理,如:真空包装、冷藏等。
第三课时:化学与日用品1.教师讲解日用品中的化学成分,如:肥皂、洗发水、洗洁精等。
2.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日用品的清洁原理。
3.教师讲解环保型日用品的优点,如:无磷洗衣粉、生物降解塑料等。
第四课时:化学与能源1.教师讲解能源的分类,如: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能源的利用与化学的关系。
3.教师展示新能源技术,如:太阳能电池、氢能汽车等。
第五课时:化学与环境保护1.教师讲解环境污染的化学原因,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环境保护的化学措施。
3.教师展示我国环境保护的成果,如:PM2.5治理、垃圾分类等。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
3.教师鼓励学生参加化学竞赛、科技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观察与分析能力。
五、教学反思2.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与生活课程教案

化学与生活课程教案第一章:生活中的化学现象1.1 引言介绍化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1.2 生活中的化学元素介绍氧气、水、碳等常见元素的用途和存在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1.3 生活中的化学反应介绍酸碱中和、燃烧等基本化学反应分析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实例,如食物的消化、清洁剂的作用等第二章:饮食与化学2.1 食物中的化学成分介绍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基本营养素的化学性质和功能分析食物中的化学成分对健康的影响2.2 食品安全与化学介绍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如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等分析食品安全问题对学生健康的影响2.3 饮食与健康探讨健康饮食的原则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化学成分与健康之间的关系第三章:日用品与化学3.1 清洁用品的化学原理介绍清洁用品中常用的化学成分,如表面活性剂、防腐剂等分析清洁用品的化学原理及其对环境的影响3.2 美容护肤品中的化学成分介绍美容护肤品中常见的化学成分,如保湿剂、防晒剂等分析美容护肤品中的化学成分对皮肤的影响3.3 生活中的化学实验进行简单的日用品制作实验,如自制清洁剂、护肤品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第四章:能源与化学4.1 能源的分类与化学介绍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分类及其化学原理分析能源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4.2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换介绍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燃烧、腐蚀等分析能量转换的效率和环境影响4.3 节能与环保探讨节能的重要性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在节能与环保领域的应用第五章:健康与化学5.1 药物的化学成分与作用介绍常见药物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原理分析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副作用5.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介绍人体所需的主要元素及其功能分析缺乏或过量摄入化学元素对健康的影响5.3 环境污染与健康介绍环境污染的主要途径及其对健康的危害探讨化学在环境保护和健康促进方面的作用第六章:化学与材料科学6.1 材料的分类与性质介绍金属、塑料、陶瓷等常见材料的分类和性质分析不同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优势6.2 材料的制备与改性介绍材料的制备方法和改性技术探讨材料改性对生活的影响和应用前景6.3 纳米材料与未来生活介绍纳米材料的定义和特性探讨纳米材料在生活中的潜在应用和发展趋势第七章:化学与环境保护7.1 环境问题的化学视角分析环境污染的化学原因和影响探讨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和责任7.2 废水处理与水资源保护介绍废水处理的化学方法和原理分析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及其化学解决方案7.3 空气质量与化学探讨空气污染的化学成因和危害介绍空气质量改善的化学措施和策略第八章:化学与工农业生产8.1 化学肥料与农业生产介绍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分析合理使用化肥对农业产量和环境的影响8.2 农药的化学与应用介绍农药的分类和作用机制探讨农药使用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8.3 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分析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关键作用探讨化学工业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第九章:化学与生命科学9.1 生物大分子的化学本质介绍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等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结构分析生物大分子在生命活动中的功能和作用9.2 药物设计与化学介绍药物设计的化学原理和方法探讨化学在药物研发和治疗中的应用9.3 化学与生物技术创新分析化学在生物技术领域的贡献探讨化学与生物技术创新的未来发展趋势第十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10.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化学介绍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化学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分析化学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责任10.2 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介绍绿色化学的原则和应用探讨绿色化学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10.3 化学教育的意义与展望分析化学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展望化学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是学生接触化学知识的起点,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与生活课程教案

化学与生活课程教案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1.1 化学的基本概念介绍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解释物质、元素、化合物等基本概念1.2 化学反应介绍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解释反应物、物、反应条件等概念1.3 化学方程式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解读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化学计量数的概念第二章:生活中的化学2.1 食物与营养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其作用探讨食物化学反应对营养的影响2.2 清洁与卫生了解清洁剂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原理学习正确使用清洁剂的方法2.3 药物与健康探讨药物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机制了解正确用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第三章:化学与能源3.1 化石燃料介绍化石燃料的化学成分及其燃烧反应分析化石燃料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3.2 新能源学习新能源的概念和种类探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前景第四章:化学与材料4.1 金属材料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分析金属材料的优点和局限性4.2 塑料与合成材料介绍塑料和合成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其特点探讨塑料和合成材料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第五章:化学与环境保护5.1 环境污染分析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污染途径和影响学习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5.2 污水处理探讨污水处理的化学原理和方法了解污水处理的重要性及其应用第六章:化学与健康6.1 人体内的化学反应探讨人体内重要的化学反应,如新陈代谢、酶的催化作用等分析化学反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6.2 营养与健康学习营养素在人体内的化学反应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探讨营养不平衡导致的疾病及其预防方法6.3 药物与化学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化学成分学习正确使用药物以促进健康第七章:化学与日用品7.1 化妆品与化学分析化妆品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探讨化妆品的安全使用和选择方法7.2 洗涤剂与化学学习洗涤剂的化学成分及其去污原理了解洗涤剂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7.3 日常生活中的化学探讨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原理,如烹饪、清洁等分析日常化学品的安全使用方法第八章:化学与农业8.1 植物生长与化学了解植物生长的化学过程,如光合作用、营养吸收等学习化肥和农药的正确使用方法8.2 化肥与农药探讨化肥和农药的作用原理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化肥和农药的合理使用对农业的重要性8.3 农业可持续发展学习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探讨化学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挑战第九章:化学与工业9.1 工业化学与流程了解工业化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学习工业化学反应的原理和过程9.2 工业产品与化学探讨工业产品(如塑料、钢铁、石油产品等)的化学成分及其用途分析工业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储存方法9.3 化学工业与环境保护了解化学工业对环境的影响学习化学工业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第十章:化学实验与生活10.1 家庭小实验介绍家庭小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学习利用家庭物品进行简单实验的能力10.2 实验安全与防护强调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学习实验中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意外处理方法10.3 实验观察与分析培养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学习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第十一章:化学与信息技术11.1 化学与计算机技术探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中的化学原理分析化学在计算机芯片制造中的应用11.2 化学与通信技术学习化学物质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材料探讨化学在提高通信效率和安全性方面的作用11.3 化学与大数据了解化学数据的特点和处理方法学习化学大数据在科研和产业中的应用第十二章:化学与前沿科技12.1 纳米技术介绍纳米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探讨纳米材料在化学和生活中的应用前景12.2 生物技术学习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化学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如蛋白质工程12.3 新能源技术探讨新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的化学基础分析化学在新能源研发和利用中的作用第十三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13.1 化学与资源循环学习资源的分类、开发和利用探讨化学在资源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13.2 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学习化学在环境保护和治理中的应用13.3 绿色化学介绍绿色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探讨绿色化学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前景第十四章:化学与全球化14.1 化学与全球资源分配分析全球化背景下化学资源的国际贸易和分配探讨化学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开发和利用14.2 化学与全球环境问题学习全球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影响分析化学在应对全球环境问题中的责任和作用14.3 化学与国际合作了解国际化学组织和合作项目探讨化学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交流第十五章:化学与未来探索15.1 化学与宇宙探索学习宇宙中化学过程的基本原理探讨化学在宇宙探索中的应用,如生命起源的研究15.2 化学与未知领域了解化学在揭示自然界未知规律方面的作用激发学生对化学未知领域的探索兴趣15.3 化学与未来发展分析化学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的潜力探讨化学在未来社会发展和人类福祉中的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涵盖了化学与生活课程的教案,包括化学基础知识、生活中的化学、化学与能源、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健康、化学与日用品、化学与农业、化学与工业、化学实验与生活、化学与信息技术、化学与前沿科技、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化学与全球化以及化学与未来探索等十五个章节。
苏教版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全册教案

专题一洁净安全的生存环境第一单元空气质量的改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空气污染指数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了解空气污染指数的确定方法,知道大气污染物的主要种类。
2.了解温室效应原理和主要的温室气体,知道地球表面气温上升的主要原因,知道遏制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措施。
3.掌握燃烧脱硫的化学原理,了解汽车尾气的净化方法和静电除尘原理,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室内的主要污染物,了解居室内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空气质量的了解,学会用辩证的方法看待化石燃料的使用。
2、通过学习大气污染的治理,增强环保意识,增加生活常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有关大气污染知识的学习,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1.1空气质量报告教学重点:空气污染指数的确定方法,大气污染物的主要种类。
教学方法:讨论总结法【导入】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将开始化学选修课程的学习,《化学与生活》这门课程主要从现实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许多与化学相关的具体问题入手,帮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等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
本课程分为三个专题,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专题1的第一单元空气质量的改善的第一部分空气质量报告。
【板书】§1.1.1 空气质量报告引出以下几个问题:1.公布空气质量报告有什么意义?2.空气质量报告由哪几部分组成?相互之间关系如何?3.影响我国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他们对空气质量分别有什么影响?【学生讨论回答】1.目前我国的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定期公布各地的空气质量报告,不仅可以提高公众对空气质量乃至环境质量的关注程度,还可以促使各地环保部门及时掌握当地的空气质量状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空气质量报告由空气污染指数(API)、空气质量等级、首要污染物等内容组成,其中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等级之间的关系见课本P2表1-1。
【阅读】请大家阅读教材第3页“检索咨询”,理解空气污染指数的确定方法。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化学与生活》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化学与生活》教案及教学反思一、引言《化学与生活》教材是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的教材之一,是学生在初中阶段进行化学学习的最后一个章节。
在这个阶段,学生对化学基础概念已经掌握得比较稳固,需要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也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目标。
本文将就这个教材进行教案分享和教学反思。
二、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3.学习酸碱中和反应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4.认识化学能量和能量守恒定律。
5.了解电化学基本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1.物质的性质和结构。
2.化学反应基本概念。
3.化学方程式及其应用。
4.酸碱反应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5.化学能量和能量守恒定律。
6.电化学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1.理论讲解结合实物操作。
2.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3.讲解和生活实例案例分析结合。
4.学生自主探究。
五、教学程序与方法1.自主探究阶段在学习《化学与生活》教材的第一个环节,学生将通过实验来自己探究物质的性质和结构。
我们将引导学生将物质进行观察、比较、总结、分类,从而更好地了解物质的性质及其结构。
2.小组探究阶段在学习酸碱反应和化学能量这两个内容的时候,我们希望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探究。
学生将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向小组成员分享学习成果,提高他们的学习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阶段在学习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和电化学的时候,我们将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化学理论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4.生长发展阶段在学习《化学与生活》教材的最后一次授课中,我们希望能够给学生一个较多的时间来自主探究和总结性复习。
让学生通过生长发展,从自身的学习过程中发掘更多的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学习的内容。
1.教学要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重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因此要注重对教学要点的讲解,并重复多次强化。
2.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应因人、因时、因地和因材施教,寻找一个最佳的教学时机。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化学与生活教案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化学与生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认识;
2.掌握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和原理;
3.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常见的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a.酸碱中和反应在饮食中的应用;
b.锌、铝等金属的腐蚀现象及防止方法;
c.燃烧、发酵等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d.常见的化学实验在生活中的应用。
2.实验项目设计:
a.醋和碱性物质的中和反应实验;
b.金属腐蚀实验;
c.易燃物质燃烧实验;
d.发酵现象实验。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提问、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并进行讨论。
2.讲解:介绍常见的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包括酸碱中和反应、金属腐蚀、燃烧等,以及实验方法和原理。
3.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了解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4.讨论总结:引导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加深对化学与生活的理解。
5.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或实验报告,巩固学生对化学与生活的知识。
四、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2.通过作业和考试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帮助。
五、教学反思:
1.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操作能力,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通过案例和实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高中化学《化学与生活》选修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化学与生活》选修全册教案第一章:生活中的化学现象1.1 教学目标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及其背后的化学原理。
掌握溶液、溶解度、pH值等基本概念。
能够分析生活中化学现象的成因。
1.2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介绍。
溶液的定义及特点。
溶解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pH值的含义及测定方法。
1.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化学现象。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现象。
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1.4 教学活动引入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发学生兴趣。
讲解溶液的定义及特点,通过实际例子进行解释。
进行溶解度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溶解度物质的溶解情况。
学习pH值的含义及测定方法,进行简单的pH值实验。
第二章:饮食与营养2.1 教学目标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掌握食物的营养成分分析方法。
能够合理搭配食物,促进健康饮食。
2.2 教学内容食物中的营养素介绍。
营养成分的分析方法。
合理搭配食物的原则。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利用食物样本或图片,进行营养成分的分析。
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习合理搭配食物的方法。
2.4 教学活动引入食物与营养的关系,引发学生关注。
讲解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通过实际例子进行解释。
进行营养成分分析,让学生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
学习合理搭配食物的原则,提供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第三章:日用品与化学3.1 教学目标了解日用品中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
掌握日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能够分析日用品的化学性质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日用品中的化学成分介绍。
日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日用品的化学性质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日用品中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
利用实际日用品,进行正确使用方法的演示。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日用品的化学性质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3.4 教学活动引入日用品与化学的关系,引发学生兴趣。
讲解日用品中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通过实际例子进行解释。
初中化学与生活专题教案

初中化学与生活专题教案
主题: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年级:初中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分析和解释这些应用的原理。
教学内容:
1. 化学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2. 化学在日常清洁用品中的应用
3. 化学在药物制备中的应用
4. 化学在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 学习化学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原理
2. 学习化学在清洁用品、药物和材料制备中的应用原理
教学难点:
1. 理解化学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分析不同化学应用的原理和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引入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探讨日常生活中哪些化学应用他们知道,并讨论这些应用的原理。
2.教师介绍化学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例如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等,让学生了解这些化学物质的作用原理。
3.让学生分组讨论化学在清洁用品和药物制备中的应用,并进行小结和汇报。
第二课时:
1.学生展示化学在清洁用品和药物制备中的应用,让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和观点。
2.教师介绍化学在材料制备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材料的制备过程中的化学原理。
3.让学生分组讨论材料制备中的化学应用,并进行总结和展示。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加对化学的兴趣和认识,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总第课时主备人:武晓飞执教人:武晓飞执教班级:执教时间:2012-5-18一、中考考点1、了解六大营养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2、了解人体的组成元素及一些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3、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合成材料及合成材料对环境的影响二、预习检测1.营养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水六大类。
2.蛋白质是构成___________的基本物质,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主要原料。
3.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热量,为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提供能量的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在人体中,除C、H、N、O几种元素以水、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形式存在外,其余元素都是以__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
5.下列各种元素①钙②铁③钾④碘⑤锌⑥硒⑦磷,其中属于常量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6.钙在成人体内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中。
7.化合物主要有两大类:__________和__________。
__________都含有碳元素,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等。
8.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指__________________很大的有机物,简称有机高分子,高分子化合物按其来源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类;棉花、羊毛、天然橡胶等属于____________,塑料、合成纤维等属于__________。
9.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具有__________性。
而多数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因而具有__________性。
10.1997年,第一只“克隆羊”在英国诞生。
“克隆羊”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找到一些特殊的酶,它们能激活普通体细胞,使之像生殖细胞一样发育成个体。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B.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选择性和专一性C.酶通常在强酸或强碱条件下发挥作用 D.高温及紫外线照射会降低酶的活性11.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白糖、冰糖和红糖的主要成分是()A.淀粉 B.葡萄糖 C.蔗糖 D.果糖12.将微量元素的缺乏与相关病症用线连接。
13.下列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A.蛋白质 B.乙醇 C.淀粉 D.聚乙烯1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成材料的是()A.的确良 B.尼龙 C.真丝 D.腈纶15.根据物质的性质特点,判断下列物质属于链状结构的是()A.有机玻璃 B.电木 C.大棚薄膜塑料 D.锅把的隔热塑料外壳三、典型例题复备栏目[例1]近年来,在某些药物牙膏中掺有少量甲醛以保护牙周,从而消除牙受热、冷、酸过敏而引起的疼痛,请你说出原因。
分析:甲醛能使牙周围组织中蛋白元纤维和造牙本质细胞原浆中的蛋白质变性凝固,从而使牙周组织形成保护膜。
[例2]黄瓜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尤其是维生素C和B的含量比西瓜高出1~5倍。
已知高温时维生素会被破坏,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时较稳定。
根据上述内容,你认为应如何合理的食用黄瓜?分析:因在酸性条件下,维生素C较稳定,因此食用黄瓜时可向其中加入少量的醋;高温时黄瓜中维生素损失较大,所以黄瓜不宜炒吃,以凉拌为佳。
[例3]经研究发现,长期使用我国发明的铁锅炒菜做饭,可有效地减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在炒菜时经常加入适量的食用醋,效果会更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铁锅炒菜做饭,会使少量单质铁进入体内,与胃酸反应转变成可被吸收的铁(Fe2+),在炒菜过程中,醋酸会与少量单质铁反应,生成可被吸收的铁。
[例4]有一块布料,请你鉴别是羊毛织物还是化纤织物。
答案:从布料的毛边抽一根丝,用火点燃,如闻到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燃烧后的剩余物可以用手指挤压成粉末状,则为羊毛织物。
如无焦糊味,且燃烧后的剩余物用手指挤压不成粉末状的,则为化纤制品。
四、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A.蛋白质B.维生素 C.无机物D.水2.下列物质中,不能向人体提供能源的是()A.糖类B.油脂 C.蛋白质D.无机盐3.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在人体内完全分解,释放能量最多的是()A.糖类B.脂肪 C.蛋白质D.无机盐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糖类的是()A.麦芽糖B.淀粉C.蔗糖D.蛋白质5.油脂通常存在形式为()A.固态B.液态 C.气态D.固态和液态6.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A.乙醇B.蛋白质 C.葡萄糖D.蔗糖7.从对人体有害的角度考虑,你认为炒锅用下列哪种材料最好()A.铝B.铁C.铜D.铝合金8.鱼、肉、奶、花生、豆类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A.各种维生素B.蛋白质C.糖类D.脂肪9.脂肪成分的获得主要来自()A.豆类、肉类、奶类制品B.猪、牛、羊的油、花生油、豆油C.粮食作物、豆类、植物的根茎D.蔬菜、水果及植物种子10.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是()A.构成人体细胞和组织的重要材料B.能为人体提供能量C.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和维持身体健康D.大量补充人体所需能量11.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①酒精②食盐③石墨④甲烷⑤水⑥蔗糖⑦石灰石⑧味精⑨食用油⑩鸡蛋清A.①②③④⑥B.⑦⑧⑨⑩C.①④⑥⑧⑨⑩D.全部12.有人把食品按来源分为绿色食品、蓝色食品、白色食品。
其含义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叫绿色食品;海洋提供的食品叫蓝色食品;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得的食品叫白色食品。
按照这一观点,下列属于白色食品的是() A.食醋B.面粉C.海带D.菜油13.水由于受到有机物污染而造成富营养化,使水中鱼类大批死亡,鱼类死亡是因为()A.藻类大量繁殖,抢走了鱼类的营养B.水中缺氧,窒息而死C.水中氧气过多D.水中含有毒的重金属元素过多14.下列有关塑料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塑料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成膜性、绝缘性、耐腐蚀性等特点B.废塑料的焚烧会产生大量污染物C.普通地膜碎片在土壤中很快就会被降解D.塑料的分类是回收和再利用的一大障碍(二)、填空题15.根据不同的标准,纤维有多种分类方法,如:①植物纤维②动物纤维③天然纤维④合成纤维分析指出下列几种物质应属于哪类(填序号):(1)棉花和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纯羊毛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涤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人造羊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涤棉纤维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尼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核糖是人类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已知核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50,其中含碳40%,氢6.7%,其余是氧,则核糖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海洛因、吗啡、大麻等都是我国政府明令禁止的毒品。
每一个人都应该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大麻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21H30O2,它由____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每个分子中含有_______________个原子,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
在空气中燃烧大麻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科学家预言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绿色植物,即将植物的秸秆[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化学式为(C6H10O5)n],用适当催化剂与水作用生成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再在催化剂作用下使葡萄糖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乙醇即是一种理想的燃料。
试写出两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水在自然界净化中要把有机污物自发地转变为简单的无机物质时,需要水中含有一定的氧气[有机物(C、H、O)+O2→CO2+H2O],1 L水中含有的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所需要的氧的量称为生化需氧量(BOD),用g/L为单位表示,如果水的氧气量比BOD少,水就发臭,鱼和其他淡水生物就不会生存。
某地区一条河水里有机物的质量分数为0.001%,此有机物的化学式可用C6H10O5表示,已知在正常大气压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量是0.092 g/L。
(1)写出有机物在有氧气条件下转化为无机物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条河水的生化需氧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条河中的鱼类_______________(填“能”“不能”)维持生命。
20.人们每天通过摄取食物不断补充所需要的各种元素,但有时也会摄入某些有害的元素,对下列矿物元素进行分类。
①镉②钾③铁④钙⑤汞⑥碘⑦铅⑧镁⑨硒⑩锌(1)人体中必需的微量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人体有害的微量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计算题21.已知某一种有机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试回答:(1)从生成物分析,该有机化合物一定含有什么元素?可能含有什么元素?(2)今将9.6 g该有机物完全燃烧后,生成水的质量为10.8 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3.2 g。
计算该9.6 g有机物中都含有哪几种元素?各多少克?(3)计算该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4)计算该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22.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以羟基磷酸钙晶体〔Ca10(PO4)6(OH)2〕形式存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4。
牛奶含钙丰富又易吸收,且牛奶中钙和磷比例合适,是健骨的理想食品。
下图是某乳业公司纯牛奶包装标签的部分文字。
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1)包装标签上脂肪≥3.3 g,是指100 mL牛奶中含脂肪至少3.3 g。
那么一盒牛奶中含钙至少_____________g。
(保留到0.01 g)(2)求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保留到0.1%)。
(3)若人体每天至少需要0.6 g钙,且这些钙有90%来自牛奶,则一个人每天至少喝多少盒牛奶?五、课后拓展一、选择题1.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归纳全部正确的是()C.化学之最D.初中化学的“三”2.下列做法中,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是( ) A 、为了杀菌和保鲜,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B 、为了给人体补充铁元素,在麦片中加入少量铁C 、为了提高牛奶的含氮量,向牛奶中添加尿素D 、为了防止污染,使用聚氯乙烯薄膜包装食品3.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锌片投入稀硫酸中B .高温锻烧石灰石C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D .在氧气中点燃铝箔D 、其原料秸秆属于有机合成材料4.淀粉是人的重要能源,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中淀粉含量最大的是A .牛奶B .番茄C .大米D .鱼5.我国古代工艺品中不是..以无机非金属材料为主要原料的是 A .青铜器 B .唐三彩 C .紫砂壶 D .宋代瓷器6.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人体体液的pH 必须维持在一定范围内,pH 过大会造成“碱中毒”B .食品添加剂都对健康有害,应禁止使用C .人体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症,因此钙元素摄入得越多越好D .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可以明显提高肥效7. 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A .碳酸B .二氧化碳C .乙醇汽油D .甲烷8. “群众利益无小事,食品安全是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