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抗战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PPT课件

(二)日本侵华
(1)史实
①1931年9月18日, 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②1932年1月28日,制造了一二八事变 ③1932年3月, 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 ④1933年进犯长城沿线 ⑤1935年,制造了华北事变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最主要矛盾
(2)影响
①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 ②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2)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1、东北民众组成抗日义勇军反抗日本侵略 2、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和东北抗日联军(1936年)坚持抗战
3、青年学生发起一二•九运动(背景、意义)
4、中共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努力 ①1935年八一宣言,中共对蒋介石政府的政策由“反蒋抗日”开始向“联蒋抗日”转变 ②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③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当时局势下,蒋介石被杀可能导致更大规模的内战,为日本侵华提供可 乘之机,为了抗日大局,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 解决西安)——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原因:
根本原因:日本推行“大陆政策” 直接原因:日本转嫁经济危机
影响: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建立标志: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①卢沟桥事变次日,共产党通电全国,要求实行(全民族)抗战
②国民党召开庐山会议,表示准备抗战
经过:③1937年8月,中共召开( 洛川会)议,确立( )全路线面 ④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 四军 ⑤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 国共合作)宣言
对待日本侵华暴行的正确态度
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日本的侵华暴行不可饶恕,中国人民遭受 巨大苦难的悲惨历史绝不能重演。
抗战胜利7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的十大精神武器

抗战胜利7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的十大精神武器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了全民抗战,提出抗战的战略思想,倡导和捍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人民战争,推动和主导全民抗战的战局演进,成为东方主战场的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组织和运用威力巨大的思想武器、文化武器、精神武器,展示了我党强大的政治优势和战斗力量。
①光辉的著作以毛泽东《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为代表的光辉著作,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思想。
《论持久战》是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演讲稿,科学分析了抗日战争“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四个基本特点,深刻指出这场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有力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坚信“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中国必将取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
《论持久战》发表后,周恩来向白崇禧作了介绍,白崇禧深为赞赏,又把它向蒋介石转述。
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由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作为抗战的战略指导思想。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发表于1938年5月,堪称《论持久战》的姊妹篇,强调持久战中的游击战不只是战术问题,还有它特殊的战略地位,提出了全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纲领,有力地指导和促进了抗日游击战争广泛而迅猛的发展。
此外,还有毛泽东的《(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以及毛泽东在延安抗大和陕北公学的讲课、讲演、报告等;周恩来的《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论统一战线》;朱德的《论抗日游击战争》《八路军半年抗战的经验与教训》;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领导人的著作,为取得全民抗战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南。
②战斗的媒体1937年1月,新华通讯社在延安正式成立,其前身是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成立的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红中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最早的新闻通讯社。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两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争,这两场战争的胜利对于中国人民的命运和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讨论夺取这两场战争的胜利的重要性和路径。
一、背景抗日战争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期间,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联合抵抗日本侵略的伟大斗争。
人民解放战争则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反对外来侵略和内战的战争。
二、胜利的重要性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这两场战争保卫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摆脱了日本殖民统治的威胁。
其次,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新中国的基础,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这两场战争使中国人民认识到民族团结和自力更生的重要性,增强了国家意识和自豪感。
三、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途径1. 军事抗战:中央军队和人民解放军与日本侵略军进行了多次会战,最终消灭了日军,夺取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2. 全民抗战:全国上下的人民积极参与抗日战争,提供物质支持和后方保障,为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抗战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期间建立了抗战统一战线,实现了国共两党的合作,为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夺取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途径1. 游击战争:在人民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一系列游击战争,有效地削弱了国民党军队的力量。
2. 政治斗争:中国共产党通过政治斗争,争取农民、工人和知识分子等群体的支持,实现了在国内的社会基础。
3. 武装起义:人民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解放了大片土地,并逐渐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五、影响和启示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对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战争的胜利促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团结、稳定和发展。
其次,这两场胜利加深了人民对和平、发展和独立的追求,坚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最后,这两场战争的胜利证明了坚持正义和奋发有为的努力能够取得成功,给予了后来者极大的启示和鼓舞。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部署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部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部署1941年,中国国共两党共同发起了全民抗战,组成了以国共两党为核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此基础上,中国抗日战争不断取得了胜利。
然而,战争的艰辛并没有消停下去,国共两党的合作也始终不稳定。
实际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多个民族、多个政党、多个阶层、多个群体的联合体。
如何保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持续稳定,成为当时中国面临的重要课题。
为了顺利进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最终取得胜利,国共两党不断调整战略部署,努力达成协议和共识。
以下是我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部署的一些想法。
一、统一战线的建设目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设目标是实现全民族的团结,包括国共两党、其他政党和各民族、各阶层、各群体。
同时,应该尽可能地发挥各方的优势,充分利用群众力量和各种资源,推动抗战胜利进程。
二、国共两党的协作策略国共两党应该在意识形态、团结等方面保持密切协作。
这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功的重要关键。
除了保证军事行动上的合作关系,还要同时充分尊重对方优势,不偏袒自己,严格遵守法律和条款,以达到最佳协作效果。
三、发挥各方优势性为了实现最佳的抗战成果,政党之间需要相互配合。
同时,政党还应充分发挥参与战争的各种群体的作用。
这需要广泛收集民众的要求,分析民众的所思所想,确保政党的行动符合大众的愿望。
还需要及时调整战略,并联合各民族爱国团体,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
四、坚持国防第一的原则国防第一是中国抗战的生命线。
政党需要密切相互配合,围绕国防中心进行组织和行动。
坚持国防第一原则,特别是在军事行动和排除潜在敌人方面,应该做到处处严密。
五、发挥宣传和思想动员工作的作用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战争,也是一场舆论战争。
为了提高群众的爱国战斗精神,并增强抗战的持久力,宣传和思想动员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国共两党及其他政党、爱国人士应该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做好传统文化、教育、广播电视、报刊、电影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
洛川会议吹响全面抗战的号角

洛川会议吹响全面抗战的号角抗战,一段始终让中国人肝肠寸断而又壮怀激烈的民族记忆即使经过了七十年,那曾经的苦难、曾经的牺牲、曾经的失败和胜利,依然那么清晰地在人们的脑海中闪现。
即使是在当年被称为大后方的西部,也依然有那么多催人泪下的悲壮故事,一直被人们传颂着七十八年前的那个八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延安南下关中,摘下八角帽,接受改编,成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八年抗战,八路军浴血奋战,英勇抗敌,就连蒋介石也不得不承认,八路军“歼寇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深堪嘉慰”1944年7月7日,著名雕塑家刘开渠设计的“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在成都建立。
八年时间,三百多万壮士出川抗日,经历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和长沙会战等几乎所有重大战役,伤亡64万人,谱写下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1944年的滇西反攻,是在最无名的地方发生的最有名的战争。
从松山到腾冲,再到龙陵,三场战役,成千上万名远征军战士壮烈牺牲。
通往松山的一条1000米长的山路,被当地人称为“白骨大道”,仅牺牲在这里的战士就超过2000名!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人民对那段历史的认识越来越完整,越来越客观。
于是,从政府到民间,一场关爱抗战老兵的全国行动拉开大幕2008年,著名媒体人孙春龙转身公益事业,发起“老兵回家”公益行动,致力于为战争中的个体士兵提供人性关怀,目前扶助的抗战老兵人数已超过7000人。
2015年,孙春龙又发起了寻找在缅甸阵亡的中国远征军将士遗骸的工作。
“我希望找到所有长眠在缅甸的远征军烈士,哪怕十年、二十年,一个都不能少,把他们都带回家。
”孙春龙说抗战胜利七十年,我们为英雄、为历史做了很多,但还有更多没有去做。
让老兵回家,说到底是让历史回家,让人性回家。
2015年9月3日,当北京天安门广场阅兵方阵出现抗战老兵的身影,我们或许就可以这么说:这一天已经到来!陕西省洛川县冯家村的两孔窑洞,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全面爆发这一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此次会议通过的文件以及发布的命令,形成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崭新局面。
中国军民联合抗日战争的特点与经验

中国军民联合抗日战争的特点与经验中国军民联合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抵抗侵略者统治、保卫自由和尊严的斗争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战争模式。
这种战争模式具有许多鲜明的特点,同时也蕴含着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一、全民抗战的特点中国军民联合抗日战争是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各个抗日力量,包括国民党、民主党派以及广大民众共同参与的一场全民抗战。
它不仅仅是军事战争,更是一场全方位的人民战争。
首先,全民抗战的特点在于凝聚全体国人的抗战意志。
中国人民经历了长期的战乱和蹂躏,深受苦难,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尊严处于严重威胁之下。
面对侵略者的入侵和压迫,无论是军人还是平民,都纷纷响应号召,毅然投身到抗日斗争中,形成了抗战的强大合力。
其次,全民抗战的特点在于国共合作。
尽管在事实上,国共两党有许多分歧和矛盾,但面对共同的敌人,他们紧密合作,形成了有效的抗日统一战线。
国共两党在政治、军事和社会各个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共同打击侵略者,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全民抗战的特点在于民兵组织的积极参与。
由于抗日形势的紧迫,人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了各种形式的民兵组织,参与到抗战中。
这些民兵以群众自卫和支援军队为主要任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效地加强了中国抗战的整体实力。
二、中国军民联合抗日战争的经验中国军民联合抗日战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中国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中国军民联合抗日战争强调了人民力量的作用。
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于人民的支持和参与。
中国的抗战胜利得益于人民群众的广泛动员和积极参与。
这为中国今后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强调了人民立场的重要性。
其次,中国军民联合抗日战争突出了政治工作的作用。
政治工作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
中国在抗战期间,采取了积极的政治工作措施,加强了军队的思想教育和组织建设,提高了士兵们的战斗力和忠诚度。
这一经验对于今后的军事建设和军队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三,中国军民联合抗日战争强调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全民抗战胜利

全民抗战胜利1945年8月15日,随着日本天皇发布《终战布告》,全民抗战终于取得最终胜利。
这是一场凝聚全国上下力量、团结一心的伟大斗争,也是中国人民走向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本文将从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等多个维度来探讨全民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一、政治背景与意义:全民抗战的胜利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正确的政治决策。
当时,党中央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观点,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了全国性的抗日统一战线,使国共两党合作进入了全面、坚实的阶段。
此举不仅有效巩固了国共两党的合作关系,也使得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大增。
二、军事战略与胜利:全民抗战的胜利离不开中国军队的英勇抗战和正确的军事策略。
从抗战开始到胜利结束,中国军队展现了顽强的抗战精神和钢铁意志。
在战争初期,国军以顽强的抵抗,坚守抗战的“长城线”,有效阻止了日军的扩张。
随后,中国军队运用游击战、游击战等各种战术,有效地消耗了日军的战斗力,使其陷入困境。
最后,国军在联合国军的支援下,发动了战略反攻,逐渐夺回了失地,最终取得了全面胜利。
三、经济支持与胜利:全民抗战的胜利离不开中国人民的无私奉献和坚定支持。
在抗战期间,中国人民经历了各种困难与磨难,但他们以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克服一切难关,为国家的抗战事业奉献了一切力量。
同时,中国各个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运营,为全面抗战提供了重要的后方基地和物资支持。
这些默默奉献的人们在胜利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社会动员与胜利:全民抗战的胜利离不开全国人民的普遍动员和艰苦努力。
在战争期间,整个社会都被动员起来,从老百姓到学生、教师、军队等各个阶层和行业的人士都积极参与到抗战事业中。
无论是组建民兵部队、积极参与救国捐款,还是支援军队作战,他们的贡献都是不可磨灭的。
全民抗战胜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荣耀。
尽管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牺牲和损失,但它也为中国人民带来了对民主和独立的追求,为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你还记得日本侵华 的步骤吗?
1
日军占领东北
2
从东、南、北三面包围北平(华北)
3
卢沟桥(背靠宛平,扼平汉铁路)
一、七七事变
1.爆发
1937年7月7日晚,驻屯北平南郊的日军以军 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 搜索,遭到中国守军严词拒绝。日军炮轰我军驻 地,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反击。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一、七七事变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三、淞沪会战 四、南京大屠杀
(一)七七事变 1、“七七事变”又称 卢沟桥事变 ,发生于1937 年 7月7 日。 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由此开始。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2、日本全面侵华,国共声明,加快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 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 军游击队改编为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至此,国共实现了 第 二 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正式形成,(初步形成的标志: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3、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 上海 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 , 爆发。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三)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日本占领 南京后,进行了长达6周的血腥大屠杀, 屠杀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 30万人以上。
为什么说七七事变后的抗日战争才是全民族的抗战?
七七事变之前,蒋介石一直推行不抵抗政策; 七七事变之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1.背景
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 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 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工农红军的改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田中学八年级历史科导案
备课日期:2011年11月19日教学日期:月日设计者:李文兰
变的经过和第
”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月,国民党正式发表国共合作宣言。
这表明抗日民族统一
)在枣宜战役
百团大战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动的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教师指
来正面战场最大的胜利。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不畏强暴、浴血奋战,充分显示
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
银田中学八年级历史科学案
备课日期:2011年11月19日教学日期:月日设计者:李文兰
日本战后几任首相参拜
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族
.重庆谈判
③八一三
兰亭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