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课题:第三单元名胜佳境

8、三孔(1)、孔府

年级四学科传统文化教师鲁鹏总序号1-2 单元课第第三单元第8课第几课时1-2

1、使学生了解孔府的概况;

2、熟读文中两首诗;

3、合作教学目标

完成“活动广角”的思考题。

教学重点了解孔府概况,熟读古诗。

教学难点合作完成思考题

教学准备教师、学生课下收集孔府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诗画揽胜

1,自由朗读《五柏抱槐》

2,借助字典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交流古诗意思

4,介绍作者

5,教师范读,学生欣赏孔庆镕诗《五柏抱槐》

二、温馨点击。

教师讲解孔府概况

三、活动广角。

1、自由练读古诗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3、班级朗读比赛

4、全班评价,评选优秀

四、全班总结

第二课时

一、阅读诗画揽胜

1,自由朗读《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2,借助字典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交流古诗意思

4,介绍作者:李隆基

5,教师范读

6,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7,比赛,评价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孔府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对比对联,讨论交流

2、教师小结

3、讲解“贪照壁”讨论:主人建贪照壁的用意何在?

4、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1、孔府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衍圣公府全称“袭封衍圣公府”

73300平方米 480余间

三路布局七进院落

教后反思

孔府,又称“衍圣公府”或“圣府”。位于曲阜市中心,西与孔庙毗邻,是孔子后代长子长孙居住的地方,也是历代衍圣公的衙署和私邸。初期的孔庙仅有孔子故宅三间,其后裔在简陋的故宅中奉祀孔子,依庙建宅。而当今的孔府,则是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随着孔子地位的不断提高,才逐渐发展扩大形成的。

课题:第三单元名胜佳境

8、三孔(2)孔林

年级四学科传统文化教师鲁鹏总序号 3 单元课第第三单元第8课第几课时 1

1、了解孔林的概况,知道有关典故;2,了解“思堂”及教学目标

孔尚任;3、完成“活动广角”题目;

教学重点了解孔林,熟读《奉和圣制经邹鲁祭孔子应制》;

教学难点合作讨论完成“活动广角”

教学准备教师、学生搜集有关孔林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诗画揽胜。

1、学生自由朗读《奉和圣制经邹鲁祭孔子应制》。

2、借助工具书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学生交流古诗意思,教师适当补充。

4、教师简介作者:【唐】张说

5、学生练读。

6、教师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7、朗读比赛,全班评价。

二、温馨点击。

1、学生交流有关孔林的资料。

2、仔细阅读细细品味文本。

3、了解孔林相关知识,对孔林有进一步的认识。

4、教师补充资料。

5、小结。

三、全班总结。

板书设计

2、孔林

宣圣林至圣林

3000多亩 7.5公里 2400余年

人造园林

教后反思

郭沫若曾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自然博物馆,也是孔氏家族的一部编年史”。孔林对于研究中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丧葬风俗的演变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课题:第三单元名胜佳境

8、三孔(3)孔庙

年级四学科传统文化教师鲁鹏总序号5-6 单元课第第三单元第8课第几课时1-2

1、熟读两首古诗;

2、了解孔庙概况;

3、了解乾隆及郭沫教学目标

若;4、完成活动广角的两个思考题。

教学重点了解孔庙概况

教学难点了解古诗及其作者

教学准备教师和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二、阅读诗画揽胜之乾隆描写杏林的诗句。

1、学生自由朗读。

2、质疑问难,交流。教师简介作者及背景。

3、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4、练习朗读,同桌互读。

5、指导朗读、划分节奏。

6、有感情的朗读。

7、班级评价。

三、温馨点击。

1、出示孔庙的相关图片,学生欣赏。

2、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3、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孔庙有进一步的认识。

四、拓展延伸

出示有关孔庙的知识填空,指生回答

五、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有关孔庙的小知识。

2、齐读乾隆描写杏林的诗句。

二、学习诗画揽胜之《游孔庙》

1、学生自由朗读。

2、质疑问难,交流。教师简介郭沫若及作诗背景。

3、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4、练习朗读,同桌互读。

5、指导朗读、划分节奏。

6、有感情的朗读。

7、班级评价。

三、活动广角。

1、教师讲解“金声”和“玉振”的意思。

2、出示孟子的话“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始条理也。”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读熟,理解意思。

4、与同组的同学说说金声玉振坊图和文的关系?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五、班级总结

板书设计

3、孔庙

乾隆郭沫若

21.8公顷 104座 466间 1250株 2000块

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北京故宫和承德避暑山庄)

教后反思

孔庙的建筑效果是通过建筑群整体所造成的环境去烘托孔子的丰功伟绩和儒学圣教的高深博大。因此,孔庙建筑的艺术表现力首先是它的总体布局及建筑序列的完整性;其次是它的个体建筑的处理及每道院落的格局;第三是个体建筑的细微方面,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师在设计和施工方面的无与伦比的建筑艺术成就。

课题:9、长江

(1)长江之歌

年级四学科传统文化教师鲁鹏总序号7-8 单元课第第三单元第2课第几课时1-2

1、使学生对长江有一个整体印象;

2、熟练阅读《长江万里图》教学目标

和《卜算子》,了解作者;3、会唱《长江之歌》,背诵《卜算子》; 教学重点了解长江概况

教学难点会唱《长江之歌》,背诵《卜算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简介长江。

二、阅读诗画揽胜。

1、自由朗读,读通、读顺。

2、同桌互读,质疑问难

3、查字典解决不懂得字。

4、交流诗句的意思

5、教师小结

6、有感情的读,班级评价

三、简介作者

四、总结回顾:背诵《卜算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生背诵《卜算子》

2、集体背诵

二、交流有关资料

1、长江

2、诗词

(学生自由说,)

三、学唱《长江之歌》

1、多媒体出示《长江之歌》的MTV

2、学生欣赏学唱

3、小结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9、长江

(1)长江之歌

《长江万里图》《卜算子》

母亲河

教后反思

本文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用高度的艺术概括,采用形象、凝练的语言,

纵情讴歌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赞颂之情。这首诗第一节主要从地理特点的角度描写长江,歌颂长江一泻千里,滋润两岸的气概,该节侧重写实;第二节主要从时空的角度描写长江,赋予长江一种象征意义,永远充满青春活力,永远向前发展,该节长于抒情。

课题:2、巴山蜀水

年级四学科传统文化教师鲁鹏总序号9-10 单元课第第三单元第9课第几课时1-2

教学目标

1、熟读并整理抄写本课描写长江三峡的三首诗;

2、了解陈子昂、李白、陈毅相关资料;

3、了解三峡的风景特点;

4、完成活动广角。

教学重点熟读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古诗意思及三峡风景

教学准备教师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诗画揽胜。

1、了解长江上游是巴蜀之地。

①出示地图,了解巴蜀

②多媒体课件:三峡风光

③学生交流体会

④教师小结

2、欣赏赞美三峡的诗《渡荆门望楚》(唐陈子昂)

①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②学生质疑问难

③生交流古诗意思

④教师介绍作者:陈子昂

⑤共同体会古诗意境

二、温馨点击。

1、仔细阅读细细品味。

2、欣赏陈毅诗句。

三、总结延伸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齐读《渡荆门望楚》

二、阅读诗画揽胜

学习李白《上三峡》

⑴自由读,画出不懂的地方

⑵交流,质疑问难

⑶同位交流古诗意思

⑷班级交流

⑸简介作者及背景

⑹学生体会古诗意境

三、活动广角学习

1、对照地图查找三峡景区。

2、了解流来观的图片及对联。

3、整理描写三峡的古诗文。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五、总结

板书设计

巴山蜀水

陈子昂《渡荆门望楚》

李白《上三峡》

教后反思

巴、蜀指四川一带。巴山指的是川东和重庆一代的山区,丘陵较多,蜀水指的是川西一带的成都平原地区江河纵横,河道非常多。两种文化长期交融贯通,被称为巴山蜀水。

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李白诗里与《上三峡》相映成趣的是《下江陵》(《早发白帝城》),后者是诗人流放途中忽闻赦书,旋即乘舟东返时写下的名篇。《上三峡》写于诗人流放途中,诗中描写巫山险峻,巴水纡曲,舟行迟迟,愁令发白。流放者唯觉逆境难熬,心情愤懑,壮丽风光为之减色。

课题:3、古楚风光

年级四学科传统文化教师鲁鹏总序号11-12 单元课第第三单元第9课第几课时1-2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长江中游的名胜;2、熟读《黄鹤楼》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并背诵;3、了解《游泳》;4、了解作者、诗意,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熟读古诗歌,了解诗意、作者教学难点背诵并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教师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阅读诗画揽胜。

二、自学崔颢诗《黄鹤楼》。

⑴自由朗读

⑵小组质疑

⑶交流

2、借助注释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⑴交流诗句意思

⑵小组说话,感知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

三、温馨点击

1、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古诗有进一步的认识。

2、交流

三、活动广角。

背诵崔颢诗《黄鹤楼》

第二课时

10、复习导入

(2)指生背诵《黄鹤楼》。

(3)齐背

二、阅读诗画揽胜。

1、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⑴自由朗读

⑵小组质疑

⑶交流

2、借助注释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⑴交流诗句意思

⑵小组说话,感知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

三、温馨点击

1、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古诗有进一步的认识。

2、交流

三、活动广角。

1、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2、写下《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朗读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4)古楚风光

黄鹤楼赤壁

崔颢苏轼毛泽东

教后反思

长江中游的名胜古迹数不胜数,黄鹤楼和赤壁在历史上比较有名,据说李白登临此楼,也是诗性盎然,当他发现崔颢的诗后,连称“绝妙。”

课题:4吴越音韵

年级四学

科传统文

教师鲁鹏总序

13

单元课第第三单元第9课第几课

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长江下游。2、熟读《临江仙》,了解作者,体会古诗意境。3、学唱《滚滚长江东逝水》。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长江下游

教学难点熟读《临江仙》,了解作者,体会古诗意境。

教学准备教师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赵维烈《南乡子登燕子矶》、杨慎《临江仙》。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万里长江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背诵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为诗配画。

2、搜集三首与南京、扬州、镇江这三处地方有关的古诗词并朗诵给同学和老师听。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4、吴越音韵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

教后反思

万里长江,滚滚东流,经历了无数朝代的变迁,今日依旧“一江春水向东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谱成歌曲后,古音渺渺,令人深思。

课题:1、字谜

年级四学科传统文化教师鲁鹏总序号14 单元课第第四单元第10课第几课时 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字谜的特点、组成形式,培养对字谜的兴趣。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字谜的特点、组成形式

教学难点培养对字谜的兴趣

教学准备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艺海拾贝

猜两个谜语

有水有田方有米添人添口便添丁(潘何)

兵书三卷桥边授忍字百篇家内藏(张)

二、温馨点击

阅读品味,了解关于谜语的知识

三、活动广角

1、试猜字谜

三星斜带一钩月(心)雁阵三行,时斜时横(丛)

点水蜻蜓款款飞(汗)驴高栏低(骗)

2、搜集字谜,互相考一考

板书设计

最新齐鲁书社传统文化四年级资料.docx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43人,经过以前时间的学习,我发现本班大部分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了解有一定的基础。而且在前几年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论语》以及古诗文等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笃学善思”“博文约礼”“交友之道”“修身养德”四个单元。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 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阅读名人故事、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

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国文化精髓,积累一定的经典名篇,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古代大诗人的生平行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会学习,开启心智,提升志趣,并通过搜集更多的关于教材的资料的过程中习得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古文教学进行阅读积累,培育审美情感,培养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我国古代的一些传统工艺,古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反复诵读,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难点:过了解古代的名人志士,引导学生领悟他们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坚定正确的人生信念。了解齐鲁文化遗产,了解山水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教学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完整版四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尚德修身》等四个单元。当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学生会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还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 三、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熟读成诵。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统文化

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统文化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师讲解、学生讲故事、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第一单元尚德修身 1、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文及译文。背诵这句话教学过程: 二、经典回放。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三、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四、温馨点击。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五、明喻道理学生读《胯下之辱》。

传统文化教案

传统文化教案 德育目标: 1、让学生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2、进一步激发学生传承祖国灿烂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能力目标: 1、让学生了解祖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重难点: 准备阶段的主动性,探究性;学习阶段的进取精神和独特体验。 教学时间: 两个阶段:资料准备收集阶段和课堂教学汇报阶段 教学步骤及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收集资料阶段(确定方案,调查研究) 1、导入活动 (1)、师:同学们,我们前面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老子,除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呢?(学生自由发言) (如果学生答不全,教师可以提示:在我们学校楼道和校园里你看到过了什么?──那里还有许多中华历史名人,如庄子、孟子。) (2)、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人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都创造过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但是,这只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仍然可以处处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她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一起走进她吧!(出示课件:两扇宫殿的大门缓缓打开,“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映入眼帘。) 2、确定专题 (1)、出示17课课后“综合性学习”一段话,自己读一读吧! (2)、师:你想不想成为一位研究祖国传统文化的专家啊?(生:想!)你最想研究哪一方面的内容呢?(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及生活阅历谈自己的想法,教师随机打出相应的文字内容。) (3)、将学生提出的专题进行归类。如,将陶瓷、剪纸、布艺、草艺、泥塑等归为民间工艺;将戏剧、国画、书法等归为民族艺术。

3.全班讨论填写下表:活动主题: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小组专题研究内容 (1)民间工艺(2)民族艺术(3)古诗文赏析(4)风俗风情 (5)神话传说(6)饮食文化(7)备注(备注说明:除以上六个专题之外,学生可能还想研究其它方面,为此设置了“备注栏”,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孩子们留有更大的空间。) 【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习领域,并且充分发挥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因此,我们设计了“课件激趣”和“自主选择研究专题”两个环节。 4、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组成专题小组

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唐诗》等四个单元。当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学生会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还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 三、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熟读成诵。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四、教学重难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统文化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师讲解、学生讲故事、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一、唐诗 1、南园十三首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贺及其《南园十三首》的原文及译文。

山东省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全册)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四个单元。 “经典驿站”部分主要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让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分为《三字经》、《幼学琼林》以及《山海经》三个部分。 “名人长廊”部分主要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名人,借鉴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孔子”“孟子”“晏子”“孔融”四位历史名人的故事。 “名胜佳境”:部分主要了解黄河、泰山等名胜,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艺术乐园”部分引领学生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信心。本章节主要分为“歇后语”和“民谣”两个部分。 二、教学目标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3.养成良好品德。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养方面,中国文化强调气节,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强调情操,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礼义,一举一动要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强调廉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调奉献,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良心,就是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道德之人,不做伤天害理事。所有这些,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1.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2.养成良好品德。 四、教学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4.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 5.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6.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五、教学进度安排: 每周一课时,本学期16课时

四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等十个单元。本学期我们学习五个单元:《蒙书诵读》《诗歌诵读》《古城建筑》《文学巨匠》一、二,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你还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 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熟读成诵。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重难点: 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传统文化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师讲解、学生讲故事、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第一单元蒙书诵读 教学内容: 本单元将进行《千字文》的教学,分别是《千字文》一、《千字文》二和《千字文》三。 教学目标: 1、在诵读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 2、能对照“解析”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3、通过诵读了解传统美德,感受古文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在诵读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 2、能对照“解析”理解意思。 教学难点:能对照“解析”理解意思。通过诵读感受古文的韵律美。 突破方法:多种形式,反复诵读。 教具、学具:多媒体

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四年级传统文化曹伟 第1课时《千字文》(一) 教学目标: 1、识记《千字文》(一)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一)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二、简介《千字文》(一)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链接:第2页 了解夜光珠来历的故事。 七、拓展活动:读一读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八、课外延伸: 课下搜集古时描写四时更替、宇宙变化的语句,并交流。

第2课时《千字文》(二) 教学目标: 1、识记《千字文》(二)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二)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二、简介《千字文》(二)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20200706100127)

四年级传统文化学期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本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映中国文化精髓。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 游历名山名水、品位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包括经典驿站”“人长廊”“胜佳境”艺 术乐园”四个单元。形式主要以古代诗歌,辞赋为主,从唐诗宋词及元曲中选择一些著名诗 词人的作品,集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道德品质,体现各个时代的不同社会风貌。如杜甫的心忧国家,李白的豪迈不羁,陶渊明的平淡与醇美,蔡文姬的荡气回肠等等。内容分成不同的专题,并不局限体裁,表现形式。每周围绕一个专题来进行教学,如父母亲情,真挚友情, 怀古等,大力鼓励学生在课外查找资料,对课堂学习进行补充,进一步讨论交流,甚至可以 视具体情况开展延伸活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国文化精髓,积累一定的经典名篇,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古代大诗人的生平行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会学习,开启心 智,提升志趣,并通过搜集更多的关于教材的资料的过程中习得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诗词教学进行阅读积累,培育审美情感,培养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三、教学重点难点 诗词教学的重点在于反复诵读,苏东坡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因此教学中对所学诗词要求学生背诵。我们将帮助学生用各种方法进行记忆,进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多背,打造一个善于记忆的头脑。同时,对诗词的朗读也进行专门指导。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古代的名人志士,引导学生领悟他们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行,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坚定正确的人生信念。了解齐鲁文化遗产,了解山水中所蕴 含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进度及课时计划(共21课时) 九月份:唐诗专题(4课时) 十月份:宋词专题(4课时) 十一月份:元曲专题(2课时) 走进蔡文姬专题(1课时) 走进陶渊明专题(1课时) 走进李白专题(1课时) 走进杜甫专题(1课时) 十二月份:三孔专题(3课时) 长江专题(2课时) 一月份:谜语专题(1课时) 谚语专题(1课时) 五、教学准备: 1、与本单元、本课题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2、教师准备相应的多媒体资料。 3、学生在上课之前准备相应的材料(照片、小制作等)。 六、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实验学校赵建玲 教学目标: 1、学会在生活中寻找习作素材,记录真情实感,学会与人分享。 2、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在生活中找习作素材,记录真情实感,学会与人分享。 2、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教学过程: 一、再现生活 师:同学们,你们好,大家都知道我们是哪个国家的人吗?(中国)师:没错!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夸夸我们中国,你会怎么说?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丰厚的国家 中国是一个具有许多传统佳节的国家 …… 师:孩子们,你们说的没错,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它和外国有着太多不同。孩子们,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又知多少呢? 生:我知道我国的传统佳节就是一种民族文化。 生:我国的京剧、越剧、豫剧……等就是我们的戏曲文化。

生:我妈妈蒸的花馍、扎的花鞋垫也是一种民间文化。 …… 二、描述生活 师:你们说的没错,哪你们都知道我国每年都在几月过什么节?生:每年正月初一过春节 正月十五过元宵节 五月初五过端午节 …… 师:我编了一首对儿歌,你们也一起来想吧!几月几日是春节?几月几日是元宵节?几月几日是端午节?几月几日是中秋节?几月几日是重阳节? 生:正月一日是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五月五日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九月初九重阳节。 师:非常棒!那你们知道怎么过这些节吗? 生:…… 师补充:春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守夜、拜年; 元宵节:吃元宵、舞龙灯、猜灯谜; 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蒲、戴荷包、洗药浴; 中秋节:吃月饼; 重阳节:登高、炸米果、饮菊花酒。 师:同学们,听了你们对节日有这么多的了解,老师很欣慰,不过其

最新齐鲁书社传统文化四年级教案

1 熟读精思 教学目标: 1、了解朱熹的《读书之要》和苏轼的《送安惇秀才失解西 归》节选内容意思,能够熟练背诵原文。 2、通过读文,了解读书的方法。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祖 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读典明理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读书之法: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读书之要》)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1、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读书的方法:就是要由易到难,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反复的阅读仔细的思考。 古代的典籍值得读很多遍,读的多了,仔细思考过,你自然而然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交流对原文的认识,以及对本文所蕴含的道理的理解。 三、学文立志。 读《方以智好学勤记》的故事,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四、忆事思辨。 出示课本第4 页的不同情景,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里面的人物行为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

全班交流。 五、博学研思。 自读郭沫若的故事《读书如走路切莫贪坦途》。交流该故事对你的学习有哪些启发? 六、学以致用。 1、同学们读了古今名人对学与思的理解和相关故事,你感觉自己在学习方面有哪些问题?赶快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吧。 2、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今后应当如何去做。 七、课后作业自读资料卡,了解“二十四史”书目,选取自 己喜欢的 2、敏以求之 教学目标: 1、了解《论语》的《述而》和《子张》篇中节选内容意思, 能够熟练背诵原文。 3、通过读文,了解学习知识的方法。德育目标:激发学生想

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欲望。教学过程: 一、读典明理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 子夏曰:“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子张》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1、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学,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子夏说:“每天都能懂得以前不懂的知识,每月都不忘掉已经学会的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交流对原文的认识,以及对本文所蕴含的道理的理解。 三、学文立志。 读《程门立雪》的故事,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忆事思辨。 出示课本第9 页的不同情景,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假如你是下列情境中的人物,你该怎么做? 全班交流。 八、博学研思。 自读贾思勰的故事《贾思勰养羊》。交流该故事对你有哪些启发? 九、学以致用。 请收集一些类似的事例,制作几张卡片,和大家一起分 享。(课本11 页卡片)

传统文化教案全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1《诗经》 1-1硕鼠(《诗经.魏风》) 教学目标: 1、背诵硕鼠,借助译文理解古文含义。 2、了解《诗经》的大体内容,读背其他相关的反映人民生活和不满情绪的诗歌。 3、完成成长阶梯,让学生学有所得。 课前准备:相关的《诗经》的资料以及与本课有关的《诗经》中的作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浏览本册教材的编排,让学生对国学启蒙这门课程的性质有认识,能喜欢本门课程。 二、学习《硕鼠》。 1、学生自读《硕鼠》,能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包含的感情。 3、学生读译文,体会文章的含义。 4、再读文章,读出文章包含的感情。 5、理解文意:重点理解以下字词句子: “硕”是大、肥的意思,直呼奴隶主剥削阶级为贪婪可憎的大老鼠、肥老鼠,不但形象地刻划了剥削者的丑恶面目,而且让人联想到“老鼠”之所以“硕”大的原因,正是贪婪、剥削的程度太大了,从而激起对剥削者的憎恨。 从“无食我黍”“我麦”到“我苗”,反映了奴隶们捍卫劳动成果的正义要求,同时也说明了奴隶主的贪得无厌,奴隶们被剥削的深重,举凡一切劳动果实,都被奴隶主所吞没。从“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肯德”到“肯劳”,揭露了奴隶主忘恩负义的本性。奴隶们长年的劳动,用自己的血汗养活了奴隶主,而奴隶主却没有丝毫的同情和怜悯,残忍无情,得寸进尺,剥削的程度愈来愈强。 “贯”,侍奉。汝,指奴隶主。“三岁”言其时间之长久,并非确指。“莫我肯顾”,一点也不肯感念我们。从“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国”到“乐郊”,则集中表现了奴隶们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他们幻想着能找到一块理想的国土,摆脱奴隶主的压榨和剥削。“逝”,同誓,表示坚决之意。“适”,到也。“爰得我所”,犹言“乃得到了我们安居的处所”。“直”与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1.学便是乐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乐学歌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乐学歌》。作者是明代王艮。 知道《乐学歌》作何解释吗? 二、范读、带读《乐学歌》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学习中有很多快乐,你都喜欢学什么? 1、师读第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晓事明理 学生读《杏坛乐学》 四、课后拓展: 你是怎理解学习中的苦与乐的的?

2、读书之乐 教学目的: 1、读《四时读书乐.秋》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一、导入 你们喜欢在哪里读书? 今天我们要学习《读书之乐》 二、范读、带读《四时读书乐.秋》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结合提示你认为在秋天里学习最大的乐趣是什么? 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颜回乐学》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谁来读? 3.晓事明理 五、自学《四时读书乐冬》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拿起你的画笔,画一画诗中的场景吧。

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题内容。本框题是对第三课内容的拓展和提升,在肯定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展示和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而紧扣“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这一现实性主题逐步展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能力上看,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同时具有一定的认知、思辨和实践能力,为理解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作用奠定基础。 从学习心理上看,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密切联系,学生对这一课题有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缺乏社会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看问题容易产生片面性,被现象所迷惑。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由社会调查实践到感悟传统文化,由理解传统文化再到实践中辩证对待传统文化。 三、设计思想 本框题教学设计以泉州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背景,以“泉州入选全国文明城市候选名单”为引子,以学生设计“泉州文化旅游线路”为主线,进行层层深入设问,引导学生由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现象进行分析思考概括出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含义,进而探讨在现代社会继承传统文化的作用和正确的态度。 这样处理教材是为了贯彻新课程理念,尊重、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设良好师生互动的课堂。针对教材内容,在教学资源的选取、教学环节的安排上,遵循“三贴近”原则,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理解生活,热爱生活,更好的融入生活。从而实现由生活知识到学科知识的升华,实现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的要求,本框题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1、知识目标 懂得什么是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明确传统文化的作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辩证分析传统文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传统文化的表现和作用

《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传统文化》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回想以前学过的表达思念的古诗。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二、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1、通过理解、诵读,学生能够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大体意思,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3、简单了解诗人,以及古诗的写作背景。 教育方面: 1、让学生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2、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善良,提高修养,做一个儒雅的人。 发展方面: 提高学生记忆力和注意力。学会欣赏祖国的文化经典,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让经典构建学生幸福诗意的一生。 三、教材分析

小学三年级《传统文化》第33课和第35课。这两课都属于第十单元“诗词诵读”里的。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唐朝诗人,并且都是表达了游子的思乡情,但表现方法不一样,因此,我想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学。这两首诗都是五言诗,简单、容易上口,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背诵并不困难。 诗人是怎样表达思乡情的?对没离开过家,没多少生活经历的三年级孩子来说,是难点。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同样的感情,这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了这两首诗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中小学教程网找到诗文的朗读录音学习参考,课堂上带领学生诵读诗文。用百度搜索了诗人宋之问和王维的简介做成PPT,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学习古诗的同时做到“知诗人”。用百度搜索了这两首诗的许多赏析,做到自己心中先有底。 四、教学方法 教学这两首诗,我用了读一读,想一想,评一评,议一议的流程。同时,这两首诗虽然都比较短小,但是,真正让三年级学生读出诗的节

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备课 马红梅 第三单元名胜佳境三孔 1、孔府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孔府。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诗画揽胜。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容。 欣赏孔庆镕诗《五柏抱槐》、隆基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孔府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东阳撰写、的对联是怎样重视诗歌语言的? 2、有感情的朗读《秋兴八首》(其一)! 3、了解杜甫草堂。 4、查阅资料,了解杜甫诗歌的主要特点。 四、成长阶梯。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2、孔林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孔林。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诗画揽胜。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容。 欣赏说诗《奉和圣制经邹鲁祭孔子应制》。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孔林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思堂上诗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2、查阅资料,了解有关孔林的典故。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3孔庙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孔庙。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诗画揽胜。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容。 欣赏乾隆皇帝及郭沫若诗句。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孔庙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与同组的同学说说金声玉振坊图和文的关系?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长江 1 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长江有一个整体印象。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诗画揽胜。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容。 欣赏基诗《长江万里图》、之仪词《卜算子》。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之仪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背诵之仪的《卜算子》? 2、学唱《长江之歌》。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2 巴山蜀水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长江上游诗。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诗画揽胜。了解长江上游是巴蜀之地。 欣赏赞美三峡的诗《渡望楚》(唐子昂)、《上三峡》(唐白)。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欣赏毅诗句。 三、活动广角。 1、对照地图查找三峡景区。 2、了解流来观的图片及对联。 3、整理描写三峡的古诗文。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完整)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 一、指导思想: 中国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不绝如缕的繁衍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通过教育,为学生奠定文化修养的基础,使学生未来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培养名副其实的文明人、现代人、成功人。 二、理论意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依据心理学原理“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提升学生的民族素养。 三、实施原则 1、育人性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式需要,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广大师生在校园传统文化的教学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方针。

2、整体性原则:传统文化教学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教学工作,密切联系学校实际,弘扬传统文化精神 3、特色性原则:创新学校教书育人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继承中挖掘新意,通过传统文化来领导新事物。用融合的手段为我校教书育人注入生机与活力。 四、目标任务 1、通过诵读经典,使学生在小学阶段能够掌握1000条成语,300余首古诗词,熟练背诵经典篇目。 2、通过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建设活动推进素质教育,读经典、培心灵,汲取营养,开发心智,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使学校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 3、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成就优美的人格奠定基础,使学生明确知道应该做一个怎样的社会人。 4、形成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模式”,使学校在办学思想、学科教学、学校管理、校园文化等方面的独特性得到社会的认可。 5、使教师逐步形成以人为本的人文性教育思想。 五、教育内容 在传统文化中渗透德育教育,以“中国传统文化诵读”为主线,以人文性管理为手段,以养成教育为途径,以各项德育活动为载体,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和寻求熠熠生辉的精神瑰宝,从而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德、良好的风范、高雅的情趣、昂扬的气概、坚韧的意志、顽强的的追求,逐步形成“明理厚德”的德育体系。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针对不同学生,具体细化渗透传统文化教

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唐诗 1、南园十三首(第3周)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贺及其《南园十三首》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2、无题(第4周)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商隐及其《无题》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无题》可是千古吟诵的佳作,把它做成读书卡片。

2、寻找《无题》的曲子,学唱。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3、问刘十九(第5周)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白居易及其《问刘十九》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过这首诗。 2、你还读过白居易的哪些诗? 3、再读古诗《过故人庄》。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4、塞上听吹笛(第6周)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高适及其《塞上听吹笛》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高适。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设计

中华传统文化 清明节 1 来历: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扫墓祭祖的日子,成了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2习俗: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主要有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唐代杜牧的《清明》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 踏青又叫春游。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4 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5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端午节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人们舍不得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湖边时不见踪影。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在竞赛前,举行了“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原祠内,人们给龙头披红带后,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江边,奔向龙舟赛场,安放在龙舟上。赛龙舟盛传于世。 2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3 艾,又叫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古人插艾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买一些艾蒿,希望家人身体健康。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四年级下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城港路街道中心小学柳光玲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对于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才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起着重要作用。传统文化教育是学校开展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为切实搞好这一工作,特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情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形成的初步时期。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但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求知欲望很高。经过以前时间的学习,我发现本班大部分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了解有一定的基础,在古诗的朗诵、欣赏和背诵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 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 启蒙课程,是我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中的必修课程之一。本册共有26课,包含“经典驿站”、“人物长廊”、“名胜游踪”和“艺术乐园”四个单元。本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内容具有活动性、趣味性。本册教材内容如下: 1.“经典驿站”: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2.“名人长廊”:展示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有代表性的名人志士,领悟其智慧、风骨、胸怀和操行,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坐标,为塑造人生信念奠定基础。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宣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培养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立志献身国家,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要成功就要自强不息,自强自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自觉践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教学方法;情景体验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课件、PPT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 二、内容 (一)表现方面 1.爱国 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杀身以成仁”的民族节气。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敌入侵,国破则家亡,使人们的爱国之情强烈地表现出来,并升华成为国献身的情操和精神,因此出现了岳飞的“精忠报国”、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爱国主义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巨大力量。 2.利义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强调建立一种和谐协调的人伦关系。主张“义以为上”,“以义统利”,“先义后利”,要求“见利思义”,“见得思义”。“义”是指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利”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