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办法

合集下载

探究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策略

探究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策略

作者简介:朱淑丽,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第五中学教师,中学二级。

面对偶发事件,作为人师,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行为来对待呢?我个人认为,应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学生、体贴学生”为原则;以融入到课堂教学为宗旨;以能成为教学资源为目标来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

下面,我就针对不同的类型来分析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策略。

一、客观偶发事件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这种由于外界干扰而引发的偶发事件又叫客观偶发事件。

1.不可抗拒性的事件。

如地震、学生生病等。

人是渺小的,在这种大的灾难面前,需要我们教师付出更多的爱心,让学生感受到我们不仅是师长,更是亲人。

这次松原地震来临的时候,我们学校的教师没有一个先走,都是在学生离开教室后才离开。

我认为,这对于学生来说更是一场现实版的“爱心教育课”。

2.可抗拒性的事件。

如室外的汽车鸣笛、自然生物的闯入等。

这种外来的刺激可能对学生来说既新鲜又好玩,所以他们一定很兴奋。

教师不能阻止外边刺激的发生,也决定不了学生思维的活跃,但可以起到引导作用。

比如,前两天一声汽车的长啸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时我便说:“就知道我们正在研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路程问题’,它都想来参与了。

”这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因不同的“事”导入主题的因“事”利导吧!二、主观偶发事件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一些外界的干扰因素外,就是主宰课堂的两大因素———教师和学生。

所谓的主观性事件,就是教师和学生的一方或双方主观变化引起的事件。

1.教师主观型。

这是由于教师在课堂上出现讲解不到位、讲解错误、板书错误或实验操作失误等,也就是由于教师的自身原因而引发的课堂异常。

例如,前几天我在讲“角”的时候,把∠AO C 说成了∠AOB ,于是学生你看我、我看你,开始小声议论,终于有一个学生大声地说:“老师你说错了。

”在这种状况下,我没有做过多的解释和辩解,而是及时地改正了错误,继续上课。

作为教师,教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在教学生做人。

错了就是错了,要勇于承认、承担错误,勇于改正错误。

怎样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

怎样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

怎样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处理课堂突发事件,要有爱心和耐心;要讲究艺术和方法。

作为一名教师要“多用情、用智,少用气” 。

要以情感人,亲切和蔼,心平气和,而不应怒气冲天,训斥指责,或者有意冷淡疏远。

一句话能说得人笑,也可能说得人跳。

”课堂突发事件教师处理得当与否,将会带来积极或消极两种不同结果,因此,教师处理的方式、方法,既要体现其科学性,又要体现艺术性,让教学活动走上和谐健康的发展轨道。

一、沉着冷静以静制动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时,教师要冷静、沉着。

有些教师一遇到突发事件就赌气发火、大动干戈、批评训斥,甚至停下课来就事论事地处理,这种针锋相对或直接改变突发事件结果的做法并不明智,不利于教学机制的发挥和教学艺术的运用。

有经验的教师遇到突发事件,往往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抑制无益的激情和冲动,心平气和,泰然处之,以静制动,态度严肃而柔和,心胸平静而理智,正确处理师生矛盾,缓解学生的对立情绪。

这样,既不影响课堂教学,又不放弃原则来姑息迁就学生的问题行为,更有利于教学艺术的运用。

二、时效统一及时高效处理突发事件,要讲求时效,不要占用过多的课堂教学时问,偏离教学目的,中断教学进程。

为此,教师要力求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要尽量缩短处理时间,把突发事件消灭在始发状态,不使其蔓延。

二是要尽力限制、减少和消除突发事件的消极影响,尽可能地不影响全班,不影响教学,并迅速地搞好组织教学,保证课堂教学的继续进行。

三是要点到为止,见好就收,切忌随意发挥,无休止的纠缠。

四是要尽力运用教学机智,化消极为积极,化被动为主动,把处理突发事件作为教育学生的一个契机,既能处理好突发事件,又能教育学生,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化弊为利长善救失在课堂教学中,有些突发事件表面上看干扰了课堂教学,破坏了课堂纪律,影响了教学进程,打断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但其中也往往包含着一些积极因素。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和挖掘,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把处理突发事件变成提高学生认识、激发学生情趣、磨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良好品质以及教育大多数学生的一次机会。

教师应如何处理好课堂上的偶发事件

教师应如何处理好课堂上的偶发事件

教师应如何处理好课堂上的偶发事件英语课上,教学生认识单词,那是必不可少,而单词的读音也无疑是多数学生的老大难,尽管老师禁令:不准用汉语音译!但还是不可避免,如:hamberger(酣包狗儿)、young(痒)、July(橘奶)......有这样一节英语课,老师正在认真地教孩子们读着:Square,突然,一个学生高高举起手,迫不及待的问道:“老师,读‘是龟儿’呀?”诸如这样的“音符”,我们应该并不少见,而你会如何处理呢?处理得当,会让你的课堂更加精彩,也许还会改变你在学生心中的印象;反之,大发雷霆又能解决问题吗?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生给予的“别样”音符上讲究方法,更要懂的艺术。

课堂教学不是封闭的,因此,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隔断外界的干扰,在“真空”中毫无干扰地学习。

比如,教室内正在上课,忽然室外一辆汽车呼啸奔驰而过,或天气骤变,影响了室内光线,亦或是蜜蜂小鸟作为“不速之客”飞进教室,“吱吱喳喳”地叫个不停,顿时,教室里可能就会乱作一团。

老师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一节课,无论课前做了多么充足的准备,在课堂中总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

比如,某个教学用具忘拿了;使用多媒体教学时,电脑突然失灵了,特别是上公开课前,老师们总是做了充足的准备,一遍又一遍地完善教案,精心挑选教学用具,计算好每个环节的时间……但有时候,往往越是到了这种关键时候,越是会出现意料不到的突发事件。

也不知是家庭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是留守儿童的不断增加,一小部分学生总是对学习不感兴趣,目的不明确,因而态度也不够端正,他们来到学校只是为了找找玩伴儿,顺便完成父母之命,因此他们有时“无聊”,便可故意挑逗老师、同学,以示自己的胆大,从而提升在“哥们儿”心目中的地位,也使更多的男孩儿女孩儿更加“仰慕”自己。

当在我们的课堂上出现这样的“音符”时,我们应如何妥善处理才能使我们的课堂真正地“高效”起来?由于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往往是事先预料不到的,所以应变时必须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其方法技巧应随着情况的不同而改变,没有固定的的模式和步骤可寻。

教育学偶发性事件

教育学偶发性事件

中小学课堂偶发性事件的应对策略在遵循处理中小学课堂偶发性事件的原则的基础上,需要采用多种灵活的策略来处理,其主要包括(1)言语或眼神提醒。

当课堂上出现突然有学生怪叫或大笑,吵架或打闹等情况时,若事件不是太严重,可以采用言语或眼神提醒的方式告诉学生停止下来。

这样既可以保证课堂教学不受大的影响,又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2)暂时忽视,课后处理。

这种处理方式同样较适合于课堂中突然发出声音和发生课堂矛盾冲突型的较轻微的偶发性事件。

这种方式最大的益处在于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其实,有时课堂的偶发事件是出于学生的故意引起教师的注意,若暂时忽视它,可以打消这类学生故意扰乱课堂的意图。

(3)当即制止,课后处理。

当课堂上发生的偶发事件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时,如:学生之间激烈的争吵甚至打架,此时应当及时予以制止但最好待课后处理,稍后将重点重新转移到课堂教学中,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4)当场处理法。

当对偶发事件多次制止无效,或者发生学生突然晕倒、生病等紧急情况时,这时应果断的采取当场处理的方式。

(5)幽默化解法。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认为:“教育最主要的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

”一旦教师出现教学失误或学生发问及回答出乎意料时,教师可以转换话题,把学生的思维转移开去。

在新的情景下,采用幽默的方法来加以解决,不仅可以化解尴尬与窘境,亦可调节课堂气氛[10]。

此种方法同样可以用于化解课堂中的一些矛盾冲突和故意发出声音扰乱课堂的现象。

(6)因“事”利导,机智处理。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都可能因偶发事件而使课堂教学计划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改变,如果教师对这些偶发事件把握得好,就可能从错误中引出正确结论,使大家认识更深刻,从而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谈谈偶发事件产生的原因以及处理的原则和艺术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

几十名学生在一起学习,他们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各不相同,在课堂上的表现必然会有千差万别,加之外界环境的影响,在课堂上,意想不到的事情就必然会发生。

谈课堂偶发事件的应对

谈课堂偶发事件的应对

柳暗花明又一村----谈课堂偶发事件昌邑市实验中学王俊芳精心的教学设计,并不一定有顺畅的教学过程。

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烂漫、活泼好动、思维敏捷的新时代的孩子,课堂上经常会有偏离教师预设教学方案的“小意外”——非预设性教学的出现。

这些“小意外”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整堂课的效果。

这就需要教师能有效地利用意外情况与讲授内容快速合理的契合,在轻松风趣的氛围中将突发事件弥合在如同行云流水般的教学活动中,并达到天衣无缝的妙境。

一、实话实说-----勇于展开自我批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出现错误是难免的,发生这种情况时,教师要勇于承认错误,虚心向学生请教,师生共同探讨,纠正错误。

这样,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为教师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师诚实严谨的治学态度,往往能取得学生的谅解和信赖,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理解。

例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错漏事件的处理,我们就不必“死要面子”而撑下去,这样反而对教学无益。

一次,临升学考,我在讲解题目时不小心把答案写错了。

有同学大胆地指出了错误。

我说:“真是的。

谢谢你了。

同学们在这方面就不要学老师啊,会考时尽可能小心些,拿满分!二、不动声色----细心保护学生自尊心有些课堂偶发事件,特别是不显著的、影响不大的、涉及面不广的,教师不要中断教学进程,停下课来处理,最好是采用暗示的方法,旁敲侧击,灵活处理。

如语调的变化、目光的注视、少量的手势、适当的姿势、示意的动作等等。

这样,既可使学生的问题行为得到纠正,又不影响整个课堂,不影响其他学生,更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保证了课程的顺利进行,而且对全班学生也会起到“隐蔽性”的强化作用。

例如,当某些学生有违纪行为时,教师可突然停顿讲课,或者降低声音,给违纪的学生以暗示性的提醒;当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时,教师可加重语气和声调,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此等等,也可以边讲课边走到该生身边,或亲切地摸摸他的头,或轻轻地敲敲他的书本和课桌。

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处理原则-2019年文档

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处理原则-2019年文档

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处理原则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处理,必须有利于学生思想认识的提高,有利于教师威信的树立,有利于教学中不利因素的消除,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为此,教师在处理偶发事件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遇事不慌,尽量坚持“冷处理”课堂上如果出现偶发事件,教师不能慌张,也不能乱发脾气,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约束自己的行为,抑制过激的情绪,这既是教师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也是衡量教师应变艺术高低的尺度。

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件,有很多是学生在情绪激烈、头脑发热时造成的。

此时他们不太考虑事情的后果和影响,如果教师不考虑学生的这一心理现象,硬要批评训斥学生,往往容易碰壁,有时还会给学生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甚至会造成师生之间的情绪对立。

相反,教师如果站在教育者的高度,运用教学机智,将“热”问题“冷”处理,化大为小,化不利为有利,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平息“偶发事件”,使课堂教学转入正轨。

如一位教师上课时,刚走进教室就见小王同学与同桌小卫同学打架,你推我拉,各不相让,班上其他同学神情都很紧张。

可是这位教师却没有慌张,也没大声训斥学生,而是微笑着说:“怎么啦,你们俩都已经是高中生了,有了小矛盾还不会处理?双方冷静一下,相信你们能够自己解决的。

好,我们开始上课。

”随着教师的话语,同学们松了一口气,有的还轻轻地笑了。

在善意的笑声中,小王松开了手,坐到座位上,小卫呢,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一场“龙争虎斗”很快平息下来,课上得有条不紊。

2.满怀爱心,防止矛盾激化偶发事件经常发生在差生身上,差生的自尊心强,自卑心理也重,他们十分渴望得到老师的信任和尊重,即使有了差错,也希望得到原谅。

因此,作为教师,应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

在处理“偶发事件”时,注意把严肃、善意的批评与信任、积极的鼓励结合起来,把“尽量多地要求”与“尽可能地尊重”结合起来,切不可感情用事,用训斥加批评的方法简单粗暴地处理,以免激化师生之间的矛盾,造成师生之间情绪的对立,扩大事态的发展。

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类型及处理

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类型及处理

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类型及处理
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类型及处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迟到:向学生说明,迟到是应该避免的事情,如果真的有突发情况导致迟到,请在课后向老师说明情况。

2. 无故旷课:学生无故旷课常常是因为有特殊情况,老师应事后查明原因,并提醒学生注意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纪律。

3. 课堂纪律:在上课过程中,如果学生交头接耳、传纸条等,会打破课堂的安静氛围,影响其他同学听课。

老师应该及时提醒学生注意课堂纪律,保持良好的学习环境。

4. 身体不适: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感到身体不适,老师应该及时安排学生休息,或联系校医务室人员进行处理。

5. 物品丢失或损坏: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丢失了物品或者损坏了公物,老师应该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财物,并告知学生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6. 考试作弊:考试作弊是绝对不能容忍的行为,老师一旦发现学生有作弊行为,应该及时制止,并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7. 冲突:在课堂上,有时学生会因为一些小事情发生冲突,甚至出现打架的情况。

老师应该及时制止冲突,并对当事学生进行教育,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对于这些偶发事件,老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并维护好课堂秩序。

同时,老师也应该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和管理能力,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怎样处理课堂突发事件.

怎样处理课堂突发事件.

怎样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突发事件,应具备灵活自如化解难题的能力,要善于根据问题出现的情况,做出敏捷的反应,及时采取合理的对策,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一、趁热加工法。

课堂偶发事件,要及时果断处理,趁热打铁,以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一位语文老师刚刚跨进教室,发现学生都望着天花板,原来一条凳子上的座垫挂在天花板外面的电灯线上。

他正想发火,转而灵机一动,改变了原来的教学计划,转身在黑板上写了《由座垫飞到屋顶上谈起……》让学生写一篇命题作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通过亲身的感受,写出的作文真实生动,那位挂座垫的同学,在作文中也承认了错误。

二、冷却处理法。

即对偶发事件暂时冻结,仍按原计划进行教学活动,课后处理。

某班学生做完早操回到教室,刚要到自己的座位上,忽然有人发出“哎哟”的叫声,老师发现原来有人在班干部的凳子上反钉了几个钉子。

是立即查找肇事者,还是照常上课?老师选择了后者。

他让学生把钉子敲平,就开始上课。

到了下课,他留下班干部讨论“钉子事件”的原因,让班干部意识到自己工作上的不足,并召开了“板凳上的钉子从何而来”的主题班会,使肇事者深受感动,主动承认了错误。

三、以静制动法。

面对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教师只有沉着冷静,才有可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一位教师兴致勃勃地走进教室,突然发现黑板上画了一幅自己的画像,引起课堂上一阵骚动,但是他竭力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平静而真诚地说:“画得多好啊,确实像我,希望这位同学以后为我们班上的“黑板报”画刊头、题花,大家说好吗?同学们一阵应和之后稳定了情绪,教师开始讲课,下课铃响时,教师惋惜地合上书本,轻声说:“时间不够了。

”敏感的学生马上听出教师的“话外之话”、“弦外之音”,懂得了课堂上出乱子会影响大家的学习。

从此以后,那位同学再也没有在课堂上出乱子。

四、幽默带过法。

课堂上有些偶发事件使教师处于窘境,查处拖延时间,不理睬又损害教师威信。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采用幽默法,暂时让自己摆脱窘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办法
1.以变应变法。

当课堂教学超出原来的设想,突然出现意料不到的情况,且影响到正常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以变应变的方式。

例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上课时,几只蝴蝶飞进了教室,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

于漪老师是这样处理的:她首先让学生把蝴蝶赶走,然后让学生以蝴蝶飞进教室为题打一词牌名,同学们苦思冥想不得其解时,于漪老师给出了答案:“‘蝶恋花’啊,因为你们都是祖国的花朵!”在同学们会意的笑声中,于漪老师又开始了她的讲课。

2.借题发挥法。

把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巧妙地融进自己的教学中,利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借题发挥大做“文章”。

一位政治特级教师也碰到过麻雀飞进教室的情况,他借“不速之客”麻雀的出现,给大家讲了一个“麻雀的冤案”的故事:“五六十年代,我国曾经把麻雀与苍蝇、蚊子一起列入害虫名单,在全国开展消灭麻雀的运动,理由是麻雀偷吃掉大量的粮食。

但事后的实践表明,麻雀蒙受了冤屈,因为麻雀对人类的益处远远大于它对人类的危害。

”之后,他又以此为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哲学道理加以分析。

同学们反应热烈,兴趣十足。

有的从矛盾主次方面的角度,说明麻雀对人类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看问题应抓住本质和主流;有的运用普遍联系的原理,分析消灭麻雀会破坏生态平衡;还有的从认识发展的角度,说明人类对麻雀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这样,这位教师巧妙地借麻雀的出现,引导学生复习巩固了所学知识。

3.将“错”就“措”法。

一次笔者在高二化学油脂的教学中,误把“油脂”
写成“油酯”,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碍于面子,将错就错,不加纠正,是绝对要不得的。

但如果我们能够“借”错生智,来个将“错”就“措”,却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学机智。

当我发现自己出现了笔误,而学生却没有发现时,我立即对学生说:“你们好好想一想,老师刚才写的对吗?能不能把‘油脂’写成‘油酯’呢?‘脂’和‘酯’有何联系?”学生听后开始重新审视和思考,发现了错误,进行了辨析,他们对“脂”和“酯”有了更深的理解。

4.实话实说法。

承认自己的失误,实话实说。

有一位化学教师课堂实验出现失误,燃烧着的金属钠在充满氯气的集气瓶里冒出的不是白烟,而是黑烟,当同学们一脸愕然时,这位化学教师随机应变:“这块金属钠为何燃出黑烟?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其贮存方法。

”全班同学立刻由惊愕变得活跃,一位同学抢着发言:“金属钠性质活跃,不能裸露在空气中,而是贮存在煤油中!”“你说得对!”教师满怀歉意地对大家说:“刚才就是由于我的疏忽,实验前没有将沾在金属钠上的煤油擦干净,结果发生了实验事故。

为了揭示上述错误原因,我不准备回头处理煤油,而是将沾有煤油的金属钠继续燃烧下去。

请大家想一想,燃烧的过程中,烟的颜色将发生怎样的改变?”“黑烟之后将出现白烟!”实验结果证明了大家的预言。

当化学教师宣布:“同学们,你们的预言实现了!”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是化学教师坦诚的襟怀、实事求是的品质、灵活的教学机智赢得了大家的赞许。

5.因势利导法。

所谓“势”,是指事情发展所表现出来的趋向。

处理偶发事件时,要注意发现和挖掘事件本身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然后
或顺势把学生引向正路,或逆势把学生拉向正轨。

曾有学生在粉笔盒里放了一条冬眠的蛇,希望给新接班的女教师一个下马威。

但那位教师巧妙地运用了这种方法,将消极因素转化成了积极因素。

她待同学们安静下来后,带着余悸平缓地说:“据说每位接我们班的新老师,都收到一份大家赠送的特殊礼物,王老师的灰老鼠、郑老师的大王蜂……而我呢,你们送了一条水蛇。

”她微微笑了笑,指着那条蛇说:“我是第一次这么近看到蛇,刚才还摸到它,着实吓了一跳。

不过我觉得捕捉这条蛇的同学挺勇敢,至少有一定的捕蛇经验……我相信,凭他们的能力,不仅仅能做到勇敢,还应该做出点其他什么,老师相信你们。

”那几个调皮的学生原本等着看“戏”挨尅,却没料到老师还表扬了自己,那可是非常难得的,可不知为什么他们就是高兴不起来,只是呆呆地听老师讲有关蛇的知识……第二天早晨,这位教师又踩着铃声走进教室,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她惊喜地看到,讲台上的粉笔盒里插着一束野菊花,教室里鸦雀无声……从此,这个班变了。

6.暂时悬挂(冷处理)法。

就是对教室中发生的偶发事件,采取淡化的方法,暂时“搁置”起来;或是稍作处理,留待以后再从容处理的方法。

这种方法多用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发生了争执对立,或课堂教学中个别学生发生了一些较严重的违纪事件时。

因为发生偶发事件后,学生多半头脑发热,情绪不稳,很难心平气和地接受教育,有时甚至会产生严重的逆反情绪,使局面难以收拾;而教师也容易心理失衡,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冷静的分析,如果贸然进行“热处理”,难免发生失误或难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例如,一位教师上课时,刚走进
教室就看见同座位的小王和小张在打架,你推我拉,互不相让。

这位教师没有慌张,也没有大声训斥学生,而是微笑着说:“怎么啦,你们俩,都已经是高中生了,有了小矛盾还不会处理?双方冷静一下,相信你们能够自己解决的。

好,我们开始上课。

”随着教师的话语,同学们松了一口气,小王和小张也松开了手,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一场“龙虎斗”平息了下来。

这种方法既避免了事态的激化,又没有浪费教学时间,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自己解决纠纷,体现了这位教师的现代教育意识。

7.爱心感化法。

偶发事件经常发生在一些学困生身上,他们自尊心强,同时自卑心理也较重,他们十分渴望得到教师的信任和尊重,即使有了差错,也希望得到谅解。

作为教师,应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

在处理偶发事件时,注意把严肃、善意的批评与信任、鼓励结合起来,把“尽量多的要求”与“尽可能多的尊重”结合起来,切不可感情用事,用训斥甚至是体罚或变相体罚等方法简单粗暴地处理,以免激起师生之间的矛盾,造成师生之间对立情绪的扩大。

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

在这里,谁更有细致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


8.巧给台阶法。

课堂上,对于那些好出风头或恶作剧的学生,在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时,要注意给他们台阶下,千万不能闹对立,避免把矛盾扩大。

对偶尔犯错误的同学更应如此。

有一位小学教师上课时刚出现在门口,正在舌战中的同学立即七嘴八舌地向他告状,说小王把沙子撒进了小丽的眼睛。

小王矢口否认,小丽则边擦眼泪边嚎啕大哭,整个教室一片混乱。

这位教师通过观察,很快做出判断:小王欺负小丽,但
小丽的眼里并没有沙子。

她大哭只是想借老师的嘴批评小王为自己出气。

怎么办?如果当堂查问,势必影响上课。

如果不问,小丽则会泣个不停。

老师先叫同学们静下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手帕,帮小丽擦眼泪:“不要哭,让老师帮你把沙子弄出来。

”说着,一本正经地检查小丽的眼睛,并且帮她吹了几下,边吹边问:“还有沙子吗?还痛吗?”“不痛了。

”小丽巴不得趁机下台阶。

这位教师进一步给她台阶:“不痛就不要哭了。

哭鼻子不是坚强的孩子!—这件事到底怎么回事,咱们下课再说。

现在上课。

”小丽真的不哭了,教室立即静下来。

课进行得很顺利。

9.巧妙暗示法、个别提醒法、重点提问法、幽默调侃法。

这些方法多用在那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的学生身上。

当偶发事件发生时,教师可视情况用语言、眼神、手势等作暗示。

如果暗示不起作用,教师可换用个别提醒法,可以边讲课边走到该生身边,或亲切地摸摸他的头,或轻轻地敲敲他的书本和课桌。

如果以上两种方法都不见效,还可以尝试重点提问法,通过个别提问,强迫学生把注意力转移过来。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在课堂上适度地进行幽默调侃,也是唤起学生注意,避免学生分心的有效方法。

如发现有学生打瞌睡,教师随即说了句:“春风吹得书生醉,莫把课堂当睡堂。

”同学们一笑,那位同学睡意全无;再如对于个别开小差的学生,可提醒道:“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但唯有一心不可二用,上课时一定要集中精力。


10.停顿休整法。

当学生精神疲劳,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时,教师可暂时停下来,让学生闭目养神休息几分钟,或做做小游戏,或唱上一支歌,
或讲个幽默风趣的小故事……待学生精力恢复,注意力集中时,再讲课,效率会大大提高。

在课堂上,只要我们能根据不同的情况,因势利导,采取相应的应变方法,就一定能够处理好各类偶发事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