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之意象与意境 专题课件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类课件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类课件

2024/1/25
学习诗歌理论
了解诗歌的基本理论和批评方法,如意象、意境、象征、隐喻等 概念,提高对诗歌的理性认识水平。
分析诗歌结构
学习分析诗歌的结构和形式特征,如韵律、节奏、押韵等,加深对 诗歌艺术性的理解。
掌握鉴赏技巧
学习和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比较鉴赏、文本细读、 背景分析等,提高鉴赏能力和水平。
阅读和背诵经典诗篇,如唐诗、宋词等,培养对 诗歌语言的敏感度和对优秀诗歌的直观感受。
深入体验
通过多读多背,深入体验诗歌中的情感和美感, 增强对诗歌意象意境的感性认识。
积累语言材料
通过阅读和背诵,积累丰富的诗歌语言材料,为 鉴赏诗歌打下基础。
2024/1/25
26
学习并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提高理性认识水平
2024/1/25
5
意象与意境关系
意象与意境的联系
内涵不同
意象是构成意境的基本元素,意境是由多 个意象组合而成的整体。没有意象就没有 意境,而有意境就一定有意象。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而意 境则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范围不同
重点不同
意象往往是一个个具体的、局部的,而意 境则是由多个意象组合而成的整体,范围 更加广泛。
2023 WORK SUMMARY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 类课件
REPORTING
2024/1/25
1
目录
• 意象与意境概述 • 常见诗歌意象解读 • 诗歌意境创造技巧 • 不同类型诗歌的意境表现 • 意象意境在诗歌鉴赏中作用 • 如何培养对诗歌意象意境的鉴赏能力
2024/1/25
2
PART 01
意象与意境概述
2024/1/25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课件
对和平的向往) 1. 投笔。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
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 边州。”
2. 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 楼兰。 “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 昌龄《参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 终不还。”
4. 羌笛。(胡笳、琵琶)凄切之音,常让征 夫怆然泪下。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 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愁苦。
2、古诗常见意象集释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 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 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
1、杨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 长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柳永《雨霖 铃》)
3. 南浦。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白居易 《南浦别》)
2008高考【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 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
诗歌鉴赏
之 意象与意境
一、知识准备
1、基本概念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 的客观物象,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意境——群体意象构成的整体画面, 营造出某种氛围,传达出诗歌的情 感。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意象: 枯藤、老树、昏鸦…… 意境: 这些意象组成了凄清苍凉的画面,

《古诗的意象与意境》(共60张)PPT课件

《古诗的意象与意境》(共60张)PPT课件

诗歌鉴赏之形象
1、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 人物形象。 2、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 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 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诗歌中描写的人 物形象。
(2)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 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的“ 事物”。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1.流人:流入江湖的乐人;2.这首诗作于王昌 龄晚年赴龙标贬所途中。
(1)找出诗中点明季节的词语。由该词语可以联 想到白居易《琵琶行》中送别时描写环境的哪一 句诗? (2)第四句中“泪痕深”描写形象新鲜,请简 析其原因。 (3)一、三两句同为写景,写法和作用不同, 请作简要说明。
鉴赏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
意象 “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 “象”——物象、形象。
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 与“象”的统一。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
意象举例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 头思故乡。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 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 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物象赏析
马诗(李 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枫林。枫叶荻花秋瑟瑟 (2)一是晚年贬官远赴外地,离别亲人朋友,容易牵动愁 情而落泪;二是流落江湖的乐人演奏了哀切的水调子,与诗 人被冷落的心境相吻合,产生了同是沦落人的感慨,因而流 泪多。

古诗鉴赏之意象与意境ppt课件

古诗鉴赏之意象与意境ppt课件
亲人形象
思亲诗中常有对亲人形象的描绘,如李白的《静夜思》,通过“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的诗句,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历史人物和神仙鬼怪形象
历史人物形象
怀古诗中常有对历史人物的刻画,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 古》,通过“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的诗 句,塑造了一个英俊潇洒、年轻有为的周瑜形象。
的敬畏。如“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通过描绘虫鱼来展现春天的生
机和活力。
时令节气类意象欣赏

春在古诗中常作为新生、希望的象征,诗人常通 过描绘春景来表达喜悦、憧憬之情。如“迟日江 山丽,春风花草香”展现了春天的明媚和生机。

秋在古诗中常作为丰收、成熟的象征,同时也常 用来表达萧瑟、悲凉之情。如“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以秋景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 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哀叹。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 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 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 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 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有》苏轼
意境悲壮激昂
边塞战争诗派的意境往往悲壮激昂,给读者带来 强烈的情感冲击,让人感受到诗人们内心的激荡 与豪情。
豪放婉约风格意境对比
豪放风格意境特点
豪放风格的诗歌意境开阔恢宏, 气势磅礴。诗人直抒胸臆,表达 情感奔放而热烈。诗歌中多运用 夸张、想象等手法,营造出一种 豪迈、奔放的艺术效果。
婉约风格意境特点
诗人在诗篇中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 使得诗篇的意境更加深远、广阔。
以实为虚,化虚为实

最新古典诗歌鉴赏的意象与意境模板PPT课件

最新古典诗歌鉴赏的意象与意境模板PPT课件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 【注】 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ɡ):
•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 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 凰”怎样的品性?
• 答案示例: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 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 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 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 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 贾岛
•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 官满载书归。
• 【答案】 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 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
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
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 的情怀。
答题模板
第一步:整体感知诗歌内容、了解景 物特点。 第二步:提炼描写所写景物特征的词语, 立足关键,概括物象特征;挖掘物象的 内在品格、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 点”。 第三步:结合诗人自身经历,理清作者寄 寓在形象中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古典诗歌鉴赏的意象与意境 模板
知识准备——意象
意象 –“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 –“象”——物象、形象。
–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与 “象”的统一。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 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
• 杨柳 • 大风 • 梅花 • 美人 • 杜鹃 • 羌笛
参考答案: 步骤一:诗中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 抗金英雄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专题PPT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专题PPT课件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如“孤 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暗喻
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但不用比喻词, 常用“是”、“变成”等词代替。如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 高洁,待到雪化时”。
2024/1/25
13
拟人手法运用
2024/1/25
把事物人格化
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 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如 “春风又绿江南岸”。
多传达思乡怀亲之情和 羁旅伤感。
多传达离愁别绪和旅途 艰险。
多传达哀怨、凄恻、思 归之情。
2024/1/25
9
植物类意象
柳树
多传达送别、留恋、伤感之情 。
2024/1/25
落花
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 深沉喟叹和哀愁。
松柏
多传达孤直耐寒、坚韧不拔之 品格。

多传达气节、虚心、坚贞等品 格。
10
人造物品类意象
意象定义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 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简单地说,意象 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 的客观物象。
客观性
意象来源于客观世界,是对客观事物的艺术加工 和提炼。
2024/1/25
主观性
意象是诗人表达情感的载体,融入源自诗人的主观 情感和审美体验。象征性
通过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共读《会真记》(《西厢记》)的情景,展现了二人纯真的爱情 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二人悲剧性的命运。
吴承恩《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
通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情节,表现了孙悟空的智慧、勇敢和正义感,同时也揭示了 妖怪的狡猾和邪恶。这一章节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是《西游记》中的经典篇章之一 。

赏析古诗的意象意境.ppt

赏析古诗的意象意境.ppt
人感情的载体。 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 之色彩。 --王国维
意在哪里?情归何处?
由“象”寻“意”
借景抒情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 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问: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 景物构成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乡愁、别情
意象的情感(2)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苏轼)
答: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 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藕花、人家等景物。 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之情。
托物言志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 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问:本诗中“孤鸿”意象有什么特点?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缺月挂疏桐,缥缈孤鸿影。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分析意象表述要用 ——— 名词
2.意象的赏析要抓住意象,联系意象前后描写性文字, 挖掘意象中隐含的意义。
意象的情感(1)
露从今夜期,月是故乡明(杜甫)
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
早小 有荷 蜻才 蜓露 立尖 上尖 头角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鉴赏ppt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鉴赏ppt课件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本诗为张继落榜之后所写。
①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②这些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月落、乌啼、满天白霜,江边的枫树、渔火,寒 山寺。
特征:秋夜的幽寂清冷。
2.写出落榜后孤独寂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26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5年江苏卷)
5
Hale Waihona Puke 菊(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此诗写于南宋被元灭亡之际。
诗中加横线的意象分别比喻什么? 百花——丧失民族气节、依附新朝的人。 疏篱——恶劣的政治环境。
6
杜鹃——
表哀怨、凄恻、思归或冤魂悲鸣。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李白《蜀道难》)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22
1.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2.解题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答题时景
(物)、境、情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23
3.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景、物) 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加以再创 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氛围特点。(境)
19
分析意境型
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赏析本诗或词。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的画面
2、概括氛围
特点(准确) 3、分析思想感情(具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意象与意境专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考点精析
《考试说明》对诗词鉴赏评价 能力的要求是:
• 1、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问:诗的颔联和颈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雄浑壮阔 高远深邃 苍凉悲壮 虚幻飘渺 孤寂冷清 萧瑟凄凉 闲适恬淡 清幽明净 恬静优美 淡雅幽远
苍茫辽远 幽僻冷寂 凄寒萧条 清新明丽 生机勃勃
古诗词常见意象:
•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 •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课堂小结
• 1、积累诗歌体验,细心辨识入类。 • 2、审题务必仔细,根据要求作答。 • 3、答题步骤齐全,得分要点全面。 • 4、积累专业术语,表达准确到位。 • 5、根据意境想象,科学把握情感。
巩固训练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作者在这首诗中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种意境反映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 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小桥下幽幽江水穿过江南小村,水面之上倒影叠 叠、浮萍片片。隐居在石湖别人很难打扰,出淤 泥而不染的荷花却处处洞开。(步骤一) 这是一幅清幽恬静的石湖美景图 ,营造了淡雅安 谧的意境。(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赞扬主 人非同一般的高洁品格和隐逸情致 。(步骤三)
知识小结:分析意境型
• 1、提问方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 2、解答分析:要从景、境、情三方面去分析。
意象—意象特点—画面—意境情感 • 3、答题步骤:
(1)描绘诗歌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主要景物, 用自己的语言忠实地再现画面,力求优美;
• 雪-绝尘脱俗、高洁傲岸 • 雨-凄苦、孤寂 • 云-踪迹不定、闲适飘逸 • 秋风(西风)-肃杀、悲愁 • 夕阳-衰败、残破 • 芭蕉-多愁善感 • 捣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 羌笛、胡笳(乐器)等-边塞生活 • 关山月、楼兰-边塞
(多表达思乡或建功立业的豪壮之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摹形—描摹形象
在一片广漠空旷的水田之上,白鹭翩翩飞舞; 在层峦叠翠的夏日丛林之中,黄鹂正用甜美的 歌喉唱歌。在松林之中,诗人看木槿花开花落, 采露葵供清斋素食。营造了恬静优美、物我相 惬的意境,展现了诗人独处山林之乐,与世无 争的形象。
4、溯情—推求感情
表达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志和 淡泊自然的心境。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考点精析
1、现景—呈现诗中所绘之景 2、析景—分析景物特点 3、摹形—描摹形象 4、溯情—推求感情
1、现景—呈现诗中所绘之景
• 水田、白鹭、夏木、黄鹂、 • 山、诗人、朝槿、松、露葵
2、析景—分析景物特点
“漠漠”,写出了水田空阔苍茫的景象;“阴阴”, 描绘夏日林木茂盛清幽的景象。碧空中白鹭高飞,林 中黄鹂鸣叫, 意态闲静、潇洒。诗人独处空山之中、 幽栖松林之下,观木槿,食露葵,过着一种与世无争、 怡然自得的幽居生活。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答: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 幽清 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 莲,浣女晚归,渔舟莲动,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 纯朴自然的景象.(步骤一)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种 和谐静谧的意境 ,(步骤二)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 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步骤三)
常见描写意境特点用词: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 节词,如孤寂凄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要答得具体。比如只答 “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应答为什么而感伤。
高考链接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09年全国卷1 )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 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答:在一片广漠空旷的水田之上,白鹭翩翩飞 舞;在层峦叠翠的夏日丛林之中,黄鹂正用 甜美的歌喉唱歌。在松林之中,诗人看木槿 花开花落,采露葵供清斋素食。(景)
营造了恬静优美、物我相惬的意境,展现了诗 人独处山林之乐,与世无争的形象。(境)
表达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志和 淡泊自然的心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